2023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序跋类_第1页
2023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序跋类_第2页
2023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序跋类_第3页
2023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序跋类_第4页
2023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序跋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言文阅读:序跋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送李愿归盘谷序韩愈太行之阳有盘谷。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友人李愿居之。愿之言曰:“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失武夫前呵丛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喜有赏,怒有刑。才唆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飘轻裾,翳长袖,粉白黛绿者,列屋而闲居,妒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

2、而致也。“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处污秽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侥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与之酒而为之歌曰:“盘之中,维子之宫;盘之土,维子之稼;盘之泉,可濯可沿;盘之阻,谁争子所?窈而深,廓其有容;缭而曲,如往而复。嗟盘之乐兮,乐且无央!虎豹远迹兮,蛟龙遁藏;鬼神守护兮,呵

3、禁不祥;饮且食兮寿而康,无不足兮奚所望?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隐者之所盘旋不知东方之既白B秀外而惠中扣舷而歌之C坐茂树以终日火足以明也D乐且无央不出,火且尽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B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C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D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阿从者塞

4、途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愿宣称自己回归盘谷,不是因为厌恶掌握了权力的大丈夫的所作所为而想逃避,而是这些都是命中注定,不能侥幸得到。B李愿希望过作息没有定时,但求安定舒适的生活,不用把刑罚强加于人,不用去了解国家的治乱,也不用关心官职的升降。C李愿认为那些奔走在通往权势路上,想举脚走路又不敢走,想开口说话又不敢说,到死才停止的人,其为人是不知如何的。D韩愈对李愿的话深表赞叹,他表示要给车轴加好油,将马儿喂得饱饱的,跟随李愿到盘谷去,终其一生在那里自在地游逛。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王羲之兰亭集序)(2)既其出,则

5、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范文正公集叙苏轼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窥观,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注】,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其后三年,过许,始识公之仲子今丞相尧夫。又六年,始见其叔彝叟京师。又十一年,遂与其季德孺同僚于徐

6、。皆一见如旧,且以公遗稿见属为叙。又十三年,乃克为之。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叙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短长,画取三秦。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论,以争天下。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其或成者哉。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今其

7、集二十卷,为诗赋二百六十八,为文一百六十五。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悌,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元祐四年四月十一日。(节选自东坡先生全集,有删改)【注】韩、范、富、欧阳:即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B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C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

8、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D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软/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叙”即序,苏轼的祖父名苏序,古人遇到尊亲名字不直接写出,这里讳用序字,改序为叙。B总角,古时女孩子束发为两结,形状如角,也称少女为“总角”,诗经中有“总角之宴”。C仲,排行第二,古代以伯、仲、叔、季为兄弟间长幼的排列次序,文中“仲子”即“次子”。D孝悌,孝指善事父母,悌指敬爱兄长,儒家非常重视孝悌,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7下列对

9、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进入乡校之后,从石守道的庆历圣德诗中知道了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等人,从那时起就在心底记住了他们。B苏轼参加进士考试时,得到欧阳修、韩琦、富弼的赏识推荐,此时范仲淹已经离世,苏轼和他的三个儿子同朝为官,相见如故。C苏轼提及伊尹、姜太公、诸葛亮等功业卓著的历史人物,表明范仲淹跟他们一样,很早就具有心忧天下、安定国家的雄才大略。D范仲淹曾经向朝廷呈送万言书,后来由担任将领晋升为执政,一生建功立业,著述丰富,在诗赋、文章等方面皆有造诣。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短长,画取三秦。(2)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

10、于此。9文中说“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叙而传”,为什么苏轼还要写作这篇序文?请结合文章进行分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李白诗集二十卷,旧七百七十六篇,今千有一篇杂著六十篇者知制诰常山宋敏求字次道之所广也次道既已类广自诗自为序而未考次其作之先后余得其书乃考其先后而次第之。盖白蜀郡人,初隐岷山,出居襄汉之间,南游江淮,至楚观云梦。云梦许氏者,高宗时宰相圉师之家也,以女妻白,因留云梦者三年。去,之齐鲁,居徂徕山竹溪。入吴,至长安,明皇闻其名,召见以为翰林供奉。顷之,不合去。北抵赵、魏、燕、晋,西涉歧、邠,历商於,至洛阳,游梁最久,复之齐、鲁,南浮淮、泗,再入吴,转徙金陵,上秋浦

11、、浔阳。天宝十四载,安禄山反,明年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璘迫致之。璘军败丹阳,白奔亡宿松,坐系浔阳狱。宣抚大使崔涣与御史中丞宋若思验治白,以为罪薄宜贯贳,而若思军赴河南,遂释白囚,使谋其军事,上书肃宗,荐白材可用,不报。是时,白年五十有七矣。乾元元年,终以污璘事长流夜郎。遂泛洞庭,上峡江,至巫山,以赦得释,憩岳阳、江夏,久之,复如浔阳,过金陵,徘徊于历阳、宣城二郡。其族人李阳冰为当涂令,白过之,以病卒,年六十有四,是时宝应元年也。其始终所更涉如此,此白之诗书所自叙可考者也。范传正为白墓志,称白“偶乘扁舟,一日千里;或遇胜景,终年不移”。则见于白之自叙者,盖亦其略也。白之诗,连类

12、引义,虽中于法度者寡,然其辞闳肆隽伟,殆骚人所不及,近世所未有也。旧史称“白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余以为实录。而新书不著其语,故录之,使览者得详焉。(选自曾巩文集李白诗集后序,有删减)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今千有一篇/杂著六十篇者/知制诰常山宋敏求字次道之所广也/次道既已类广白诗/自为序/而未考次其作之先后/余得其书/乃考其先后而次第之/B今千有一篇杂著/六十篇者/知制诰常山宋敏求字次道之所广也/次道既已类广白诗/自为序/而未考次其作之先后/余得其书乃考/其先后而次第之/C今千有一篇杂著六十篇者/知制诰常山宋敏求字次道之所广也/次道既已类广白诗/自为

13、序/而未考次其作之先后/余得其书乃考/其先后而次第之/D今千有一篇杂著/六十篇者/知制诰常山宋敏求字次道之所广也/次道既已类广白诗/自为序/而未考次其作之先后/余得其书/乃考其先后而次第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皇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的简称,是玄宗李隆基的谥号,玄宗为他的庙号。B金陵,南京古称,因楚威王于石头城筑金陵邑而得名,为我国四大古都之一。C墓志,墓内或墓上的碑文,分“志”和“铭”,为记述死者生平或悼念性文字。D骚人,本指因创作离骚而得名的屈原,后世也泛指诗人或春风得意的文人。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言简意赅,概括了李

14、白蜀中隐居、云梦漫游娶妻、长安为官等多个时期的生活足迹,点出了诗人生平中至关重要的大事。B作者较为详尽地描述了安史之乱时期李白的遭遇与悲壮的晚年生活,李白因被迫加入李璘叛军而入狱,又因他人营救而出狱。C李白两次受人向朝廷推荐,前次做了翰林供奉,后次没得到答复,还因李璘事件被长期流放,途中遇大赦,最终病死当涂。D范传正在为李白所写的墓志中说李白流连山水,遇美景终年不肯离开;旧唐书称赞李白有才气,志向奔放,有超脱世俗之心。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始终所更涉如此,此白之诗书所自叙可考者也。(2)而新书不著其语,故录之,使览者得详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范文正公文集叙

15、苏轼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辞,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嘉佑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欤?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其后三年,过许,始识公之仲子今丞相尧夫。又六年,始见其叔彝叟京师。又十一年,遂与其季德孺同僚于徐

16、。皆一见如旧,且以公遗稿见属为叙。又十三年,乃克为之。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吠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短长,画取三秦,如指诸掌,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论曹操、孙权,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其成者哉。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

17、以遗宰相,天下传诵。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注释】叙:即序,作者祖父名苏序,故其终生讳用“序”字、改“序”为“叙”。韩、范、富、欧阳: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皆为北宋名臣。了:懂得,明白:许:今许昌。克:能够。畴昔:过去,以前。弄翰戏语:玩弄文辞;嬉戏话语。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悌/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B其于仁义礼乐

18、、忠信孝悌/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C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悌/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D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悌/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15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庆历三年,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帝王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庆历”为北宋仁宗的年号,“庆历三年”是帝王年号纪年法。B进士,对古代科举会试及第者的称呼,宋代进士分为等;一等称进士及第,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C范文正公,“文正”是范仲淹

19、的谥号,谥号是根据人物的生平事迹品德修养,给予的寓含善意评价或带有批判性质的称号。D三秦,指陕西一带地区,古代为秦地。项羽灭秦之后,把秦地分为雍、塞、翟三部分,故称三秦。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是从乡校老师那里初知范仲淹之名的、乡校老师把范仲淹和“范、富、欧阳”并举,是用这几位反衬范仲淹的不凡。B苏轼来京师考中进士时,范仲淹已经去世,苏轼结识欧阳修、韩琦、富弼各位名流之后又结识了范仲淹的三个儿子。C作者以伊尹、太公、管仲、乐毅等历史上辅佐君王建立功业的杰出人物作比,说明范仲淹也是有雄才大略的人物。D作者认为范仲淹一生心忧天下,秉持实现太平的心愿坚守仁义礼乐、

20、忠信孝悌,因此获得了天下人深深的敬仰。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秋影楼诗集序清查慎行秋影楼诗集者,余房师东山汪公所作也。癸酉秋,公举京兆,与余同出德清徐先生、庐陵彭先生之门。后三年丁丑,公成进士;又三年庚辰,以第一人及第,而余坎壈失职,连不得志于有司。惟公于聚散之际,执手欷歔,所以劳苦而慰勉之者,甚真且挚。迨壬午冬,余被召入内廷,癸未三月,倖举南宫,实出公分校礼闱本房所荐。既释褐,登堂修敬,公迎笑曰:“吾两人平时契分何等,今乃以此礼见邪?”余拜,公答拜,

21、终不肯以师道自处,仍以执友待之。甫一月,而余扈从赴口外,公亦于是年八月奉太安人南归。明年车驾渡江,特命公居家食俸,校刻全唐诗。丙戌七月,书局未竣,而公讣忽至。余时适请假葬亲,急装遄返,取道虞山,哭公于寝,遗孤尚在乳抱,太安人出编见属,余受而藏之。会还朝期迫,匆匆未暇付梓。及癸巳秋,长假返乡,及检诸箧笥,亟命楷书生缮写,仿宋本开雕,距公下世已八年矣。追维癸酉以后托同谱者十年,在门墙者四年,其间执弟子礼,从容邸舍,亲承色笑者,无过一月中之三数日耳。此余于校阅之下,不禁抚卷心伤,泪流承睫者也。刻既成敬识始末以板归诸公子俾藏于家集凡九卷每卷篇什多寡不同皆公所手定庸仍其旧使公子知先人手泽存焉耳若夫公诗之

22、体格,位置当在大历以后、长庆以前诸名家间。慎行,门下士也,何敢轻为伦拟,则以俟天下后世读其诗而论定之者。注东山汪公:汪绎,字玉轮,号东山。南宫:古代称代尚书省,后亦借指礼部。太安人:汪绎之母。安人,朝廷给妇人封赠的称号。清制,六品官之妻得以封安人。1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刻既成/敬识始末/以板归诸公子/俾藏于家/集凡九卷/每卷篇什多寡不同/皆公所手定/庸仍其旧使/公子知先人手泽存焉耳/B刻既成/敬识始末/以板归诸公子/俾藏于家/集凡九卷/每卷篇什多寡不同/皆公所手定/庸仍其旧/使公子知先人手泽存焉耳/C刻既成/敬识始末/以板归诸/公子俾藏于家/集凡九卷/每卷篇什多寡

23、不同/皆公所手定/庸仍其旧/使公子知先人手泽存焉耳/D刻既成/敬识始末/以板归诸/公子俾藏于家/集凡九卷/每卷篇什多寡不同/皆公所手定/庸仍其旧使/公子知先人手泽存焉耳/1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房师:明清乡试、会试时,分房阅卷的同考官被录取的生员尊称为房师。B内廷:清朝,内廷通常指乾清门内,皇帝召开臣下、处理政务的地方。C礼闱:古代科举考试中的会试,因为由礼部主持,故称礼闱;闱,试院。D同谱:同年,科举时代称同榜或同一年做官者,文中指在同一年做官。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秋影楼诗集是汪绎的作品集,一共九卷,本文是作者为该诗集撰写的序

24、言。全文清徐简古,然一往情深,低回无穷。B文章记叙作者与汪绎若干年间的交情,赞美汪绎的出众才华,表现了汪绎忠于友谊、谦退不矜等高贵品性,感人至深。C汪绎中举三年后考中进士,庚辰年以第一名的成绩及第。对因任官未尽职责而仕途坎坷的作者,汪绎安慰劝勉,情真意切。D汪绎受命居家领取俸禄,校印全唐诗,尚未完工而身亡。作者闻讯,前往吊唁,汪绎的母亲拿出汪绎的诗作托付给作者。2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既释褐,登堂修敬,公迎笑曰:“吾两人平时契分何等,今乃以此礼见邪?”(2)慎行,门下士也,何敢轻为伦拟,则以俟天下后世读其诗而论定之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秋影楼诗集序【清】查慎行

25、秋影楼诗集者,余房师东山汪公所作也。癸酉秋,公举京兆,与余同出德清徐先生、庐陵彭先生之门。后三年丁丑,公成进士;又三年庚辰,以第一人及第,而余坎壤失职,连不得志于有司。惟公于聚散之际,执手欷歔,所以劳苦而慰勉之者,甚真且挚。迨壬午冬,余被召入内廷,癸未三月,倖举南宫,实出公分校礼闱本房所荐。既释褐,登堂修敬,公迎笑曰:“吾两人平时契分何等,今乃以此礼见邪?”余拜,公答拜,终不肯以师道自处,仍以执友待之。甫一月,而余扈从赴口外,公亦于是年八月奉太安人南归。明年车驾渡江,特命公居家食俸,校刻全唐诗。丙戌七月,书局未竣,而公讣忽至。余时适请假葬亲,急装遄返,取道虞山,哭公于寝,遗孤尚在乳抱,太安人出

26、编见属,余受而藏之。会还朝期迫,匆匆未暇付梓。及癸巳秋,长假返乡,及检诸箧笥,亟命楷书生缮写,仿宋本开雕,距公下世已八年矣。追维癸酉以后托同谱者十年,在门墙者四年,其间执弟子礼,从容邸舍,亲承色笑者,无过一月中之三数日耳。此余于校阅之下,不禁抚卷心伤,泪流承睫者也。刻既成敬识始末以板归诸公子俾藏于家集凡九卷每卷篇什多寡不同皆公所手定庸仍其旧使公子知先人手泽存焉耳若夫公诗之体格,位置当在大历以后、长庆以前诸名家间。慎行、门下士也,何敢轻为伦拟,则以俟天下后世读其诗而论定之者。【注】东山汪公:汪绎,字玉轮,号东山。南宫:古代称代尚书省,后亦借指礼部。太安人:汪绎之母。安人,朝廷给妇人封赠的称号。清

27、制,六品官之妻得以封安人。2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刻既成/敬识始末/以板归诸公子/俾藏于家/集凡九卷/每卷篇什多寡不同/皆公所手定/庸仍其旧使/公子知先人手泽存焉耳/B刻既成/敬识始末/以板归诸公子/俾藏于家/集凡九卷/每卷篇什多寡不同/皆公所手定/庸仍其旧/使公子知先人手泽存焉耳/C刻既成/敬识始末/以板归诸/公子俾藏于家/集凡九卷/每卷篇什多寡不同/皆公所手定/庸仍其旧/使公子知先人手泽存焉耳/D刻既成/敬识始末/以板归诸/公子俾藏于家/集凡九卷/每卷篇什多寡不同/皆公所手定/庸仍其旧使/公子知先人手泽存焉耳/2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28、是()A房师:明清乡试、会试时,分房阅卷的同考官被录取的生员尊称为房师。B内廷:清朝,内廷通常指乾清门内,皇帝召开臣下、处理政务的地方。C礼闱:闱,试院;古代科举考试中的会试,因为由礼部主持,故称礼闱。D同谱:同年,科举时代称同榜或同一年做官者,文中指在同一年做官。2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秋影楼诗集是汪绎的作品集,一共九卷,本文是作者为该诗集撰写的序言。全文清徐简古,然一往情深,低回无穷。B文章记叙作者与汪绎若干年间的交情,赞美汪绎的出众才华,表现了汪绎忠于友谊、谦退不矜等高贵品性,感人至深。C汪绎中举三年后考中进士,庚辰年以第一名的成绩及第。对因任官未尽职责而仕途坎

29、坷的作者,汪绎安慰劝勉,情真意切。D汪绎受命居家领取俸禄,校印全唐诗,尚未完工而身亡。作者闻讯,前往吊唁,汪绎的母亲拿出汪绎的诗作托付给作者。2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既释褐,登堂修敬,公迎笑曰:“吾两人平时契分何等,今乃以此礼见邪?”(2)慎行,门下士也,何敢轻为伦拟,则以俟天下后世读其诗而论定之者。26作者收下汪绎的诗稿,为何八年后才开始刊刻?请简要分析。阅读下文,完成题目。送李材叔知柳州序(宋)曾巩谈者谓南越偏且远,其风气与中州异。故官者皆不欲久居,往往车船未行,辄已屈指计归日。又咸小其官,以为不足事。其逆自为虑如此,故其至皆倾摇解弛,无忧且勤之心。其习俗从古而尔,不然

30、,何自越与中国通已千馀年,而名能抚循其民者,不过数人邪!故越与闽、蜀,始俱为夷,闽、蜀皆已变,而越独尚陋,岂其俗不可更?盖吏者莫致其治教之意也。噫!亦其民之不幸也已。彼不知由京师而之越,水陆之道皆安行,非若闽溪、峡江、蜀栈之不测。则均之吏于远,此非独优欤?其风气吾所谙之,与中州亦不甚异。起居不违其节,未尝有疾。苟违节,虽中州宁能不生疾邪!其物产之美,果有荔子、龙眼、蕉、柑、橄榄, 花有素馨、山丹、含笑之属,食有海之百物,累岁之酒醋,皆绝于天下。人少斗讼,喜嬉乐。吏者唯其无久居之心,故谓之不可。如其有久居之心,奚不可邪?古之人为一乡一县,其德义惠爱尚足以薰蒸渐泽,今大者专一州,岂当小其官而不事邪

31、?令其得吾说而思之,人咸有久居之心,又不小其官,为越人涤其陋俗而驱于治,居闽、蜀上,无不幸之叹,其事出千馀年之表,则其美之巨细可知也。然非其材之颖然迈于众人者不能也。官于南者多矣,予知其材之颖然迈于众人,能行吾说者,李材叔而已。材叔又与其兄公翊仕同年,同用荐者为县,入秘书省,为著作佐郎。今材叔为柳州,公翊为象州,皆同时,材又相若也。则二州交相致其政,其施之速、势之便,可胜道也夫!其越之人幸也夫!其可贺也夫!27可填入第段方框处的虚词是()A欤B也C耳D乎28对第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往南越的路途较闽蜀之途更加安全。B南越风气和中州无异,一般不会生病。C南越的花果海产酒醋等物产质量上乘。D

32、南越百姓性格平和,非逞勇斗狠之徒。29本文是一篇赠序,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揭露自古以来官场对南越的偏见,感慨越人的不幸,并认为南越落后的主要原因是偏远鄙陋。B南越交通便利,风俗气候与中原相近,只是人们不愿久居,才传言说那里落后。C古人治理乡县,能够以道德仁爱来教化百姓,无论治理之地是大是小,都应当如此。D唐宋八大家,是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黄庭坚、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阅读下文,完成各题。文章指南(原序)詹仰庇文一而已矣,后世科举之学兴,始歧而二焉。学者遂谓古文之妨于时文也,

33、不知其名虽异,其理则同。欲业时文者,舍古文将安法哉?虽然,尤贵得其要也。越自萧统裒集以来,群本杂出,非病于汗牛充栋,则病于鱼目混珠,甚无补于举业。迨吕、谢二公迭作,乃合群本而陶汰之,代不数人,人不数篇,或名曰关键,或名曰轨范,可谓得其要,独惜秦汉之未备也。至若会编一书,自春秋而迄唐宋,文之杰然者,无不具录,亦云要矣,又惜国朝之未备焉。近虽有续轨范之刻,不过拾遗而已,犹非本然之善也。是以学者每以己见手录成篇,甚至读之成诵,惑于道傍之言。既辄取之,又辄去之,是何异于晬盘示儿?投彼取此,安望其有真得哉?余窃病焉。乙丑春,震川归先生登进士第,余辱附骥尾,诸年家唯先生爱余笃至。每日相与追论举业利病,先生

34、深谓读古文有益,余意其必有善本。少之,果出古文一帙示余,曰:“余之幸至今日者,赖有此耳。”余阅有得,辄叹获睹之晚,于是录之以为继武者之的也。后余授南海县尹,道经维扬,适鸣岐黄契友在焉。余晋谒之,款寓月余。鸣岐旧尝共业南雍,至是具告以所闻,兼以是帙示之,庶余之迷于既往者,冀其知所用心也。鸣岐志欲嘉惠天下,命余芟其鲁鱼亥豕之讹。且曰:欧阳不好杜诗,东坡不好史迁,人之好尚不同如此。是帙虽录于词林之宗匠,安必其悉投人意耶,盍各为篇章以便其去取可也。余嘉其言,遂析为单篇,合为五卷,且题曰文章指南。盖欲同志之士循途守辙,以达圣贤之域,岂徒曰骋殊轨者必攀逸驾,欲其步归先生之后尘而已哉!噫!兹予僭妄之罪,无所

35、逃矣。若夫要总于前,而大纲以举;类分于后,而细目以张;又增附录,以补其缺略,则仍先生之旧也。记其则,则六十六条;记其文,则百十八篇。是虽作文之法未必尽于斯也,然染指亦可知鼎味也。况操纵阖辟,出入变化,自有真机,又岂言之所能尽、则之所能拘耶?是为序。附录(归有光评点条则):通用才识则第三文章非识不足以厚其本,非才不足以利其用。才识俱备,文字自会高人。如司马子长自叙,所以发史记之大意,而其辩博之才、淹贯之识,尽见于此矣。用意奇巧则第七文章用意庸,易起人厌,须出人意表,方为高手。如李斯谏逐客书借人扬己,以小喻大,另是一种巧思。能打破此等关窍,下笔自惊世骇俗矣。欧阳永叔朋党论亦可与此参看。注释:晬盘:

36、旧俗于婴儿周岁日,以盘盛纸笔刀箭等物,听其抓取,以占其将来之志趣。震川归先生:归有光,字熙甫,江苏昆山人,学者称他震川先生。鲁鱼亥豕:指书籍在撰写或刻印过程中的文字错误。30可填入第段方框处的虚词最恰当的是()A哉B焉C矣D乎31作者认为可供从事举业的学者选用的古文选本存在着以下缺陷,与作者观点不相符的一项是()A早期选本太杂,数量太多B早期的选本质量良莠不齐C国家缺少优秀杰出的作者D续选本拾遗补漏,非善本。32简析作者将归有光先生所示一帙古文编辑为文章指南的意图。33归有光先生评点李斯谏逐客书:“借人扬己,以小喻大,另是一种巧思。”试结合谏逐客书内容对此加以阐释说明。参考答案:1A2C3B4

37、(1)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2)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我也后悔跟他出来,而未能极尽游洞的乐趣。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句意:是隐者所盘旋的地方(所以叫盘)。句意: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的曙光。B连词,表并列。句意:意思是指外表秀丽,内心聪明。连词,表修饰。句意:打着节拍唱起歌来。C介词,相当于“于”。句意:可以整日坐在繁茂的树下。连词,用来。句意:火把还能够继续照明。D连词,并且。句意:快乐无穷尽。副词,将要,将近。句意: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熄灭了。故选A。2本题考查

38、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在朝廷上,(他)任免百官,辅佐天子发布政令;在朝廷外,就树起旗帜,陈设弓箭,卫兵在前喝道,侍从塞满道路。“出”的宾语为“令”,指发出政令,不能断开,排除BD。“前”是“在前面”,作状语,修饰“呵”,不需要断开,且“从者”为“塞途”的主语,“呵”后面需要断开,排除A。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不用把刑罚强加于人”错误。结合“刀锯不加”分析,这是说不必担心受刑罚的惩处。故选B。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之”,往、到达;“倦”,厌倦;“迁”,变化;“系”,附着。(2)“既”,已经,以后;“咎”,责怪;“极”,尽,这里有尽情享受的

39、意思,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参考译文:太行山的南面有个(山谷叫)盘谷。盘谷那地方,泉水甘甜,土地肥沃,草木繁茂,居民很少。有人说:“因为盘谷盘绕在两山之间,所以名叫盘。”也有人说:“这个山谷位置幽僻而地势险阻,是隐者所盘旋的地方(所以叫盘。)”我的朋友李愿住在这里。李愿说:“人被称为大丈夫的情况,我知道了。他们把利益恩惠施给别人,名声显扬于当世。(一种情况是:)在朝廷上,(他)任免百官,辅佐天子发布政令;在朝廷外,就树起旗帜,陈设弓箭,卫兵在前喝道,侍从塞满道路,仆役们拿着他所需物品,夹道奔驰。(他)高兴起来就随意赏赐,发起怒来就任意处罚。才能出众的人聚集他的跟前,说古道今赞誉他的大德,他听入耳中

40、而不厌烦。(他的家妓)眉毛弯曲,面颊丰满,声音清脆,体态轻盈,外貌秀丽,内心聪慧,(跳起舞来)轻薄的衣襟飘然而动,长长的衣袖遮掩面容。(他的)白粉搽脸,青黛画眉的姬妾,在排列的房屋中清闲地住着,自恃美丽,妒忌别的姬妾得宠;争着比美,求取他的怜爱。(这就是)被天子宠遇赏识、掌握了当代权力的大丈夫的所作所为。我并非讨厌这些而躲避这种情况,这是命中注定的,是不能侥幸得到的。(另一种情况是:他)居住在穷荒山野的地方,可以登高望远,可以整日坐在繁茂的树下,可以用清泉洗涤以自我洁净。从山上采来的水果,甜美可食:从水中钓来的鱼虾,鲜嫩可口。作息没有定时,只求安定舒适。与其当面受到称赞,哪里比得上背后不受毁谤

41、;与其身体受到享乐,哪里比得上心中没有忧虑。不受官职的约束,也不受刑罚的惩处。既不了解国家的治乱,也不打听官吏的升降。(这就是)不被时代赏识的大丈夫的所作所为,我就去做这样的事。(还有一种人,他)在达官显贵的门下侍候,在通往权势的路上奔走,想举脚走路又不敢走,想开口说话又不敢说,处于污浊卑下的地位而不觉得羞耻,触犯了刑法就要被诛杀,希望有获得成功的万分之一的机会,直到老死而后停止(追求)。这样的人在为人方面是好还是不好呢?”昌黎韩愈听了李愿的话,认为他讲得有气魄,与他斟上酒,并为他作了一首歌,歌词说:“盘谷之中,是您的府宫。盘谷的土,可以种禾黍。盘谷的泉,可以洗涤,可以溯沿。盘谷险阻,谁会争您

42、的住所?盘谷曲折幽深,空阔广大可以容身;盘谷环绕弯曲,往前走却回到了原处。盘谷快乐啊,快乐无央;虎豹远离啊,蛟龙躲藏;鬼神守护啊,禁绝不祥。有吃有喝啊,长寿安康;没有不满足的事啊,还有什么奢望?给我的车轴加油啊,用饲料喂饱我的马,跟随您到盘谷去啊,终我一生要在那里自由自在地游逛。”5D6B7B8(1)淮阴侯韩信在汉中见汉高帝,评论刘邦、项羽的短处和长处,谋划夺取三秦。(2)(范仲淹)即使玩弄文辞、嬉戏话语,随意写作,也一定要归结到这(义理)上面。9苏轼8岁就知晓、敬重范仲淹,写这篇序文寄托着苏轼对范公的仰慕之情。范仲淹三个儿子托付苏轼为遗稿作序,苏轼向来有做范公门生的愿望,能在文集挂名,也算是

43、达成平生的心愿。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句意:嘉祐二年,我参加进士考试,到达京师,范公却已经去世了。安葬之后,墓碑立好,我读碑文以至于流泪,说:“我知道了他的为人。”十五年没能见到范公一面,难道不是命运的安排吗?“则范公殁”中“殁”是谓语,是完整的句子,在后面断开,排除AC。“曰”是“流涕”之后的又一动作,前后宜断开,排除B。故选D。6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常识的能力。B.“古时女孩子束发为两结,形状如角,也称少女为总角”说法错误,“总角”,古时儿童束发为两结,形状如角,也称童年为“总角”。故选B。7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苏轼参加进士

44、考试,得到欧阳修、韩琦、富弼的赏识推荐”错误,结合原文“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应是苏轼考中进士之后,才被欧阳修赏识推荐,后来通过欧阳修认识了韩琦、富弼。故选B。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见高帝于汉中”,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汉中见高帝”,在汉中见汉高帝;“短长”,短处和长处、优劣;“画”,谋划。(2)“虽”,即使;“弄翰”,执笔、玩弄文辞;“率然”,随意、顺着本性。9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由“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可知苏轼8岁就知晓、敬重范仲淹,写这篇序文寄托着苏轼对范公的仰慕之情。由“皆一见

45、如旧,且以公遗稿见属为叙”“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可知范仲淹三个儿子托付苏轼为遗稿作序,苏轼向来有做范公门生的愿望,能在文集挂名,也算是达成平生的心愿。参考译文:庆历三年,我还是小孩就进入乡校,有一位从京师来的读书人,拿鲁地人石守道写的庆历圣德诗给乡校的老师看。我从旁边偷看,拿文中称颂的十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问先生。先生把这十一个人的情况全部告诉了我,并且说:“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这四个人,是人中豪杰。”当时虽然没有完全明白这句话,却已经私下记住他们了。嘉祐二年,我参加进士考试,到达京师,范公却已经去世了。

46、安葬之后,墓碑立好,我读碑文以至于流泪,说:“我知道了他的为人。”十五年没能见到范公一面,难道不是命运的安排吗?这一年我考中进士,才被欧阳公赏识,通过欧阳公认识了韩琦、富弼。他们都用对待国家杰出人才的礼节对待我,说:“遗憾你没有结识范文正公。”此后三年,我路过许州,才认识了范公的二儿子现在的丞相范纯仁。又过了六年,才在京城见到范公的三儿子范纯礼。又过了十一年,就与他的小儿子范德孺一起在徐州当官。我们都一见如故,而且三位托付我为范公的遗稿作序。又过了十三年,我才能够写出它来。唉!范文正公的功德,不需要靠文章显扬,他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而留传。然而我不敢推辞的原因,是自八岁知道敬重爱戴范公,到现在已

47、经四十七年了。那三位豪杰,我都能够跟和他们交往,而范文正公唯独没有结识,我认为是平生的遗憾。如果能够在他的文集中挂名,从而使自己成为范公最后的门生,难道不也是向来的愿望吗?古代的君子,像伊尹、太公、管仲这些人,他们辅佐人君称王称霸的谋略,原本在乡野之中就确立了。淮阴侯韩信在汉中见汉高帝,评论刘邦、项羽的短处和长处,谋划夺取三秦。等到辅佐汉高帝平定天下,汉中所定的计策,没有一样不得到实现的。诸葛孔明隐居茅庐之中,与先主刘备评论国家形势,争夺天下。这难道是听取别人的口头传授,尝试着进行而侥幸成功的吗?范文正公在天圣年间,为母亲守孝时,就已经有了心忧天下、实现太平的心愿,所以写万言书来送给宰相,天下

48、人都传诵它。到了他被任用为将领,被提拔为执政,考察他一生所做的事情,没有超出这本书的。现在范公文集有二十卷,计收诗赋二百六十八首,文章一百六十五篇。他对于仁义礼乐,忠信孝悌,想要片刻忘记都不可能。像火的热,像水的湿,是他的天性不得不这样的。(范公)即使玩弄文辞、嬉戏话语,随意写作,也一定要归结到这(义理)上面。所以天下人相信他的真诚,争相师从他、尊崇他。元祐四年四月十一日。10A11D12C13(1)李白一生的经历大致就是这样,这是从李白的诗作、文章的自叙中可以考查的。(2)但新唐书没写明这几句话,所以把它摘录出来,使观览李白诗作的人能得到更详细的了解。解析10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句意:现

49、在变成一千零一篇,还有杂著六十篇的,是知制诰常山宋敏求字次道所增补而成的。宋次道已经按照类别增补了李白的诗作,自己又写了序,但还没有考辨排定李白诗作创作的先后年代。我得到宋氏这本书,于是考辨各篇创作的先后年代,并予以编排。“杂著”与“六十篇”构成定语后置句式,二者不能断开,据此排除掉BD;“今千有一篇”与“杂著六十篇者”属于并列关系的两个句子,之间断开;“余得其书”主谓宾齐全,独立断开;“乃考其先后而次第之”中“考”是谓语,宾语为“其先后”,之间不断开,“考”与“次第”构成承接关系,这样才最符合原文意思,据此再排除掉C。故选A。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 .“后世也泛指春

50、风得意的文人”错,应该是泛指忧愁失意的文人。故选D。12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两次受人向朝廷推荐,前次做了翰林供奉”错,文中只写了一次受人推荐,做翰林供奉,是皇帝“闻其名”召见他,不是别人的推荐。故选C。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始终”,一生;“更涉”,经历;“此白之诗书所自叙可考者也”,判断句;(2)“著”,写;“故录”,所以写;“详”,详细了解。参考译文:李白诗集二十卷,原为七百七十六篇,现在变成一千零一篇,还有杂著六十篇的,是知制诰常山宋敏求字次道所增补而成的。宋次道已经按照类别增补了李白的诗作,自己又写了序,但还没有考辨排定李白诗作

51、创作的先后年代。我得到宋氏这本书,于是考辨各篇创作的先后年代,并予以编排。李白大概是蜀郡人,最初隐居在岷山,出蜀后居住在襄阳、汉水一带,南下游历长江、淮水一带,到楚地观览云梦泽。在云梦县定居的许氏一家,是唐高宗时的宰相许圉师的家,许氏把孙女儿嫁给李白为妻,因此李白在云梦留住了三年。离开云梦,他又到了齐鲁地区,居住在徂徕山的竹溪。后来又到了吴地、京城长安等地,唐明皇听说过他诗歌的盛名,于是就召见他,任命他为翰林供奉。不久,因与唐明皇合不来就离开了朝廷。往北抵达赵、魏、燕、晋故地,往西到达歧地、邠地,历经商於来到洛阳,在梁地盘桓的时间最长。后来又到齐鲁地区,向南渡过淮水、泗水,又到达吴地,转而迁往

52、金陵,又奔向秋浦、浔阳。天宝十四年,安禄山举兵反叛,第二年唐明皇身在蜀地,永王李璘掌管东南兵权,当时李白隐逸在庐山,永王李璘用强力把他拉到手下。李璘在丹阳打了败仗,李白就逃亡到宿松,获罪被关押在浔阳的监牢中。宣抚大使崔涣与御史中丞宋若思审理李白一案,认为罪很轻,应当赦免,恰好赶上宋若思统领军队赶赴河南,于是就放了李白,让他为军事行动出力,并向唐肃宗献上奏章,推荐李白,认为他的才干可以任用,但没有得到答复。这时,李白已经五十七岁了。乾元元年,最终因为曾在李璘手下供职而获罪,被长期流放夜郞。于是他渡过洞庭湖,穿过峡江,来到巫山,因为遇到大赦而得到释放。他就在岳阳、江夏做了休养,过了很长时间又到了浔

53、阳,经过金陵,在历阳、宣城之间徘徊不定。李白的同族人李阳冰作当涂县令,李白就去投奔他,后因病辞世,享年六十四岁,这时正是宝应元年。李白一生的经历大致就是这样,这是从李白的诗作、文章的自叙中可以考查的。范传正为李白写墓志铭,说李白“偶尔乘坐小船,一日疾驶上千里;有时遇到好的景致,整年也不离去”。这在李白诗歌的自述中是能够看得出来的,差不多就是这种大致的情形。李白的诗,联结同类的事物而引发出主题思想来,虽然符合诗歌规则的作品很少,但那词句博大奔放,隽永奇伟,大概是写诗的人全都赶不上的,也是近代不曾出现过的。旧唐书说“李白具有奔逸的才气,志向气概宏伟奔放,飘然有超脱世俗的心思”,这种记载,我认为是真

54、实的记录。但新唐书没写明这几句话,所以把它摘录出来,使观览李白诗作的人能得到更详细的了解。14C15B16A17(1)有一位从京师来的读书人,拿鲁地人石守道写的庆历圣德诗给乡校的老师看。(2)那三位豪杰,都能够跟从他们交游,而范文正公唯独没有结识,我认为是平生的遗憾。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他对于仁义礼乐,忠信孝悌,像饥渴的人对于饮食,想要片刻忘记都不可能。像火的热,像水的湿,是他的天性有不得不这样的地方。“盖如饥渴之于饮食”,“如之于”是固定句式,中间不能断开,这句句意完整,单独成句,“食”后面断开,排除AB。“欲”是后文“须臾忘”的谓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故选C。1

55、5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对古代科举会试及第者的称呼”错误,“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故选B。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是用这几位反衬范仲淹的不凡”错误,结合原文“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分析,先生认为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这四个人,是人中豪杰。这是正面直接写出了范仲淹的不凡,是正衬,而不是“反衬”。故选A。1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得分点:“士有自京师来者”,定语后置句;“示”,给看;“乡先生”,乡校的老师。(2)得分点:“游”,交游;“识”,结识

56、;“以为”,认为;“恨”,遗憾。参考译文:范文正公文集叙庆历三年,我刚刚童年,进入乡校,有一位从京师来的读书人,拿鲁地人石守道写的庆历圣德诗给乡校的老师看。我从旁边偷看,就能够诵读通晓文中的语句,我拿文中称颂的十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问先生,先生说:“小孩子知道这些有什么用?”我说:“(如果)他们是天子,(我)就不敢知道;如果(他们)也是普通的人,我为什么就不可以知道他们!”先生认为我说的话奇特,把这十一个人的情况全部告诉了我们,并且说:“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这四个人,是人中豪杰。”当时虽然没有完全明白(这句话),却已经私下记住他们了。嘉祐二年,我才来参加进士考试到京师,范公却(已

57、经)去世了。安葬之后,墓碑立好,我读碑文以至于流泪,说:“我知道了他的为人。”十五年没有见到范公一面,难道不是命运(的安排)吗!这一年(我)考中进士,才被欧阳公所赏识,通过欧阳公认识了韩琦、富弼。他们都用对待国家精英的礼节对待我,说:“遗憾你没有结识范文正公。”此后三年,我路过许州,才认识范公的次子、现在的丞相范尧夫。又过了六年,才在京师见到范公的第三子范彝叟。又过了十一年,又与范公的第四子范德孺在徐州为同僚。我们都一见如故。而且三位托付我为范公遗稿作序。又过了十三年,才写成这篇序文。唉!范文正公的功德,不需要靠文章显扬,他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而流传。然而(我)不敢推辞的原因,(是)自从在八岁知

58、道敬重爱戴范公,到现在已经四十七年了。那三位豪杰,都能够跟从他们交游,而范文正公唯独没有结识,我认为是平生的遗憾。如果能够在他的文章中挂名,来私自在他的门客的末流托名,难道不也是往昔的愿望吗?古代的君子,像伊尹、太公、管仲、乐毅这些人,他们辅佐人君称王称霸的谋略,都一向在乡野之中就确立了,不是做官后学习的。淮阴侯在汉中见汉高帝,评论刘邦、项羽的长短,谋划取得三秦,像在手掌上比划,等到辅佐汉高帝平定天下,汉中的言论,没有一样不得到实现的。诸葛孔明隐居茅庐之中,与先主(刘备)评论曹操、孙权,谋划攻取刘璋,依靠蜀地的资本,争夺天下,终身不改变他的见解。这难道是道听途说尝试着做而侥幸成功的?范文正公在

59、天圣年间,为母亲守孝,就已经有了心忧天下实现太平的心愿,所以写万言书来送给宰相,天下人都传诵它。到了他被任用为将领,被提拔为执政,考查他一生所做的事情,没有超出这本书的。他对于仁义礼乐,忠信孝悌,像饥渴的人对于饮食,想要片刻忘记都不可能。像火的热,像水的湿,是他的天性有不得不这样的地方。即使是执笔戏言,顺着本性写作,一定归结到这种天性。所以天下人相信他的真诚,争相师从他、尊崇他。18B19D20C21(1)脱去布衣,换穿官服以后,我登上厅堂表示敬意,汪公迎上来笑着说:“我们两人平时交往何等密切,今天竟然采用这种礼节来相见吗?”(2)查慎行,是汪公门下的读书人,哪里敢轻易判断,那么等待天下的后来

60、人阅读他的诗作并评价吧。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书版已雕刻完毕,我记下事情始末,把书版归还汪公的儿子,让他收藏在家里。诗集一共九卷,每卷篇目多少、异同,都是汪公亲自审定的,于是沿袭它的原样,让汪公的儿子知道父亲的手泽。以板归诸公子”,“公子”是“归”的对象,不可断开,排除CD;“庸仍其旧”,“旧”,形容词用作名词,原样,作“庸仍”的宾语,其后应断开,排除A。故选B。19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同谱:同年,科举时代称同榜或同一年做官者,文中指在同一年做官”错误。同谱,同年,科举时代称同榜或同一年考中者,文中指同一年中的举人。故选D。20本题考查学生对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