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的胜利_第1页
解放战争的胜利_第2页
解放战争的胜利_第3页
解放战争的胜利_第4页
解放战争的胜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历史(八年级上)第17课 解放战争的胜利内容标准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一、教学目标1、知识识记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渡江作战 南京、上海解放2、能力培养(1)分析理解:中共中央对战略大决战时机的抉择,人民解放战争取得伟大胜利的原因。(2)比较辨异:三大战役都是战略大决战中的一环,其作战策略各有特点,同中辨异,异中有同,通过比较理解其战略意图。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1)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是解放战争敌我双方的战略大决战。人民解放军的胜利使新民主主义在全国范围的胜利成为定局。(2)渡江作战的成功,开始了人民解放军向南方的大进军

2、,推翻了国民党政权在中国大陆的统治。(3)中共中央的正确战略部署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是人民解放军战略决战胜利的保证。教学要点1、重点辽沈战役 :这是战略大决战的第一步。通过这一战役,粉碎了国民党军队企图撤东北、守传递固华中,收缩战线确保重点的战略,并使解放军从此在数量上占了优势,对整个战局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同时,这一战役集中体现了解放军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军事战略思想,不愧为出色的战例。2难点三大战役和渡江作战既是战略大决战中的组成部分之一,又各有作战特点。讲述时既要连贯一体总揽全局,又要详略得当突出个性,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自1946年6月底起,人民解放军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军队

3、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并从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开始,转入战略反攻。到了1948年秋,中共中央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抓住有利战机,发动战略大决战。解放战争进入了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1、辽沈战役(1)中共中央决心发动战略决战项 目军队人数兵器装备统治区域士气民心19461948194619481946194819461948国民党430360飞机、大炮、坦克3/4强3亿多共产党120280小米加步枪1/4弱23513亿1.68说明国民党兵力不足、士气低落,只得收缩战线重点防御。中共中央洞察局势,抓住战机,果断决定发动战略决战。提醒学生:党中央的决心来自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又源于高瞻

4、远瞩的洞察,而洞察出自对敌我双方深刻的了解。两年多来,解放军在战场上的努力,已逐步使战情朝有利于我方的方向转化,这为进行决战提供了军事上的可能,党中央的正确部署使这一可能变成了现实。(2)党中央首先在东北发动战略决战出示三大战役形势图介绍战略决战第一步在东北展开的原因。第一、在东北地区,解放军的兵力相对国民党军队而言,占有局部优势。第二、敌军孤守在沈阳、长春、锦州三地,战略上处于解放军的包围之中,解放军握有主动权。(3)攻打锦州成为辽沈战役的突破口讨论:对沈阳、长春、锦州三地,解放军先攻哪一地?思路:攻打三地各有利弊。攻打长春最最容易,但可能使敌人见势收缩,退入关内;攻沈阳政治影响大,但敌军兵

5、力集中,不易下手;攻锦州有危险,易遭敌军夹击,但若能攻下,就能截敌退路,“关门打狗”。党中央下定决心辽沈战役从攻打锦州开始。毛泽东曾向东北野战军指挥员林彪连发77封电报,指示一定要先攻锦州,这是辽沈战役获胜的最关键的一步棋。(4)辽沈战役的胜利及其意义课件展示:辽沈战役的具体经过大致上经历了攻打锦州、解放长春、塔山等地狙击战和攻打沈阳四个环节。辽沈战役的胜利意义:第一、战役歼敌47万余人,我军兵力进一步增强。一增一减,从此,人民解放军不但在军政素质上,而且还在数量上超过了对方。这对此后解放战争的战局演变具有明显的战略意义。第二、人民解放军解放了东北全境,这是我军第一次完整地解放一个行政大区。东

6、北土地辽阔,矿产丰富,工业发达,铁路稠密。解放东北,对扩大解放区,巩固解放军的战略后方,具有重要的政治影响和经济意义。2、淮海战役出示三大战役地图:提问解放军战略进攻的矛头该指向哪一地区?回答:在党中央的统一部署下,解放军在徐州附近地区和京津附近地区分别发动了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这两大战役在空间上一南一北,但在时间上基本上是同步的。这充分显示了人民解放军已能发动多方向跨地域的大规模歼灭战。(1)为什么选择徐州为战场中心徐州地处陇海、津浦两线交合处,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徐州地区集结了80万国民党军队,若能围歼,则南京以北的江北地区无险可守,无兵可恃。(2)战役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碾庄歼敌黄伯韬团

7、,攻克宿县,孤立徐州。第二阶段:双堆集歼敌黄维兵团,陈官庄合围西逃的杜聿明集团。第三阶段:陈官庄合歼杜聿明集团。(3)战役胜利的意义淮海战役在三大战役中规模最大,歼敌最多,使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地区基本解放。背后,解放军进逼长江北岸,南京城内的国民党政权日暮途穷。3、平津战役(1)说明战役前的双方形势辽沈战役后,东北野战军入关作战已是明朗化动向,华北地区的国民党军队惊恐之余,去留难定,即使选择撤,那么南逃或西窜还是北窜,犹豫不决。党中央审时度势,派东北野战军秘密而迅速地入关,全同华北地区解放军联合发动了平津战役。(2)介绍战役的进展过程解放军为了截断敌军南逃或西窜之路,先在东西两路,实行战略包

8、围。但同时又要防止敌军收缩固守或狗急跳墙,便采取“隔而不围”或“围而不打”的部署。然后,解放军“先打两头,后取中间”,依次发起攻击,即先攻克西路的新保安、张家口,后强攻东路的天津,最后中路包围并和平解放北平。(3)指出战役胜利的意义华北全境基本解放,至此解放区在长江以北基本上连成一片。国民党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步伐大大加快。出示课件:北平和平解放的意义。人民解放军保护古都的文化遗产,使之免受炮火之灾。这充分证明人民军队不但是威武之师,也是文明之师。4、三大战役比较:共同点:大规模的歼灭战不同:辽沈战役是“关门打狗”,淮海战役是“中间突破”,平津战役是“瓮中捉鳖”。4、渡江作战(

9、1)渡江前的有利形势第一、小结三大战役战役名称时间参战部队战果意义辽沈1948912-112东北野战军歼敌47万解放东北全境淮海1948116-1949110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歼敌55万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平津1948125-1949113东北野战军华北野战军改编、歼敌52万基本解放华北全境三大战役合计1948912-1949113四大野战军改编、歼敌150万基本上消灭国民党主力精锐,奠定全国解放胜局第二,补充史实,介绍1949年1月,国民党内部矛盾激化,蒋介石被迫引退;1949年4月,国共北平和谈,国民党方面拒绝接受“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泽东、朱德代表中央及时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2)渡江作战的过程课件展示:二野、三野汇合百万雄师,突破敌军千里江防,进军江南,冲进南京“总统府”的壮观场面。(3)渡江胜利提意义渡江作战是解放江南的第一步,南京的解放标志着建立22年的国民党政权在中国大陆覆灭。(4)渡江后的胜利进军渡江后,解放军乘胜前进,以摧枯拉朽之势,向东南沿海和大西北、大西南进军。解放战争在全国大陆基本胜利。5、解放战争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