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单元导学【单元导教】本单元以“儿童生活”为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这些课文以儿童视角,表现儿童生活。单元语文要素和教学重点是“借助词句,尝试讲述课文内容”,着重训练学生提取相关信息,借助词句进行讲述的能力,是本册第一单元“借助图片讲故事”基础上的能力训练提升,也是为二年级下“借助示意图、提示、表格内容等讲故事”,三年级“学习详细复述”,四年级“学习简要复述”,五年级“学习创造性复述”奠定基础。本单元教学要指导学生运用圈画关键词句、给关键词句排序等方法梳理课文内容,尝试讲述。并通过阅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在口语交际中,结合课文学习的方法,按照一定顺序说说手工作品的制作过程。二年级上册开
2、始正式进行写话训练,共安排3次,本单元是第一次正式写话练习,写自己喜爱的玩具,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鼓励学生运用学过的词语形容玩具的同时,要引导写话时注意“段前空两格”“标点符号占一格”等格式要求,重点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二上三单元曹冲称象借助关键词句讲述称象过程玲玲的画试着借助关键词讲述故事学习边读边圈画的方法,梳理内容并朗读一封信妈妈睡了借助关键词句,说说睡梦中的妈妈的样子语文园地抓住表示顺序的词语,按顺序说话、写话借助词句,尝试讲述课文内容【单元教学目标】字词句:1.认识70个生字,读准4个多音字,能正确解析与运用同音字。2.会写38个字、32个词语,了解词组的结构特点。3.了
3、解关键词句的意思,能用指定的词语写句子。4. 学习用“一边一边”说句子。5.能借助词句,试着讲讲故事。阅读: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讨论交流“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大胆表达的品质。2.玲玲的画读懂爸爸说的话,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3.一封信能读出第一封信中露西因见不到爸爸而产生的思念之情,读出第二封信中露西的喜悦和对爸爸的想念。学习边读边圈画的方法,梳理出第二封信的内容,体会信中表达的亲情。4.妈妈睡了感受睡梦中的妈妈的美丽、温柔与辛劳,体会妈妈与孩子之间美好的爱。5.背诵小儿垂钓。6.自主阅读王二小,感受王二
4、小的机智勇敢。表达:1.继续培养学生专心听、静心听的好习惯,在听的过程中,记住主要信息。2.能针对问题,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3.能按照顺序说话,把主要意思说清楚。4 曹冲称象【课前解析】曹冲称象出自三国志魏书邓哀王冲传,讲的是曹冲小时候想出了称象办法的故事,从儿童视角,表现了儿童生活,体现了曹冲善于观察,爱思考,能大胆表达想法的特点。关注课题: “曹冲称象”点明了主要人物和核心事件,概括了本文的主要内容,有助于学生快速把握主要内容。关注课文:全文共5个自然段,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第一自然段讲曹操带着儿子和官员去看别人送的一头大象,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大象的来历。第二自然段形象地描述又高
5、又大的大象,官员们都在议论大象的重量,暗示想知道大象的重量有一定难度。第三自然段讲有官员想出造大秤的方法,但根本行不通。第四自然段讲曹冲提出了称象的方法,分3个步骤:赶大象上船,在船身下沉处画线;把大象赶下船,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沉到画线处为止;称船上石头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课文用“再”“然后”这两个表示顺序的词,把称象的步骤表述得清楚明白。第五自然段是故事的结局,曹冲的方法果然可行,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关注生字:“称”和“秤”是一对字音相近的生字,且字形中都有禾木旁,容易混淆误读。学习“称”的时候,可以通过组词的方式,在语境中加深印象,巩固读音;学习“秤”可以实物演示“一杆秤”,说说“秤杆
6、、秤砣”,练习秤的发音。本课需要书写的生字有七个左右结构、两个上下结构、一个半包围结构的字,可以根据字的结构进行归类学习,从整体上把握书写规律。要注意提示学生容易遗漏的笔画,比如,“然”右上有一点,“底”最后一点不能忘写。关注词语:一同、柱子、一边、到底、秤杆、力气、出来、船身、石头、地方、果然。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联系上下文理解“果然”,借助配图学习“船身”,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一同、一边、柱子、到底、秤杆”等词语。【教学目标】1.认识“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称、柱”等10个字,会写“一同、柱子”等11个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7、。通过对比,体会“才、到底”等词语表达的意思。3.交流“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教学重点】1.认识“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称、柱”等10个字,会写“一同、柱子”等11个词语。2. 讨论交流“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并结合课后关键词句排序,借助关键词句,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教学难点】通过读、思、述、议、演示、观察等学习活动,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课前准备】PPT【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称、柱、底、杆、秤”等5个字,会写“一同、柱子、一边、到底、杆秤”等6个词语。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到底”表达
8、的意思。【教学过程】一、观察插图,引发思考。1.(出示课件2)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引导观察:这个小孩叫曹冲,七岁。观察大象和曹冲,你有什么发现?过渡:是啊,大象又高又大,曹冲却只是七岁的小孩儿。这节课我们学习课文曹冲称象。(教师板书课题:曹冲称象)学生齐读课题。2.围绕课题质疑。看到这个课题,大家想知道什么呢?(学生可能会提出“曹冲为什么要称象”“曹冲想用什么方法称象”“大象到底有多重”等问题。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在肯定之后,要告诉学生“曹冲想用什么方法称象”是我们要读懂的重要问题。)3.了解“大象”和“称”(1)(出示课件3)理解词语:大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2)(出示
9、课件4)理解“称”。出示“称”的甲骨文,引导学生观察会意:“称”的甲骨文像手里提着鱼,表示称重量。二、初读感知,集中识字。1.过渡: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你们见过称大象吗?快去读读课文,看看曹冲是怎么称大象的。(出示课件5)出示阅读要求:(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做到声音洪亮,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2.(出示课件6)引导认识生字:生字宝宝们迫不及待地想和我们认识一下呢,试着读一读吧!去掉拼音,学生开火车读。(1)区分“称”和“秤”。(出示课件7)“称”和“秤”是一对字音相近的生字,且字形中都有禾字旁,容易混淆误读。用生字组词和造句的方法帮助学生区分这两个
10、字:“称”字读一声,可以组词“称象、称重”。“秤”字读四声,可以组词“大秤、秤杆”。用这两个字造句帮助区分:造大秤(chn)来称(chn)象不太容易。(2)学习多音字“杆”。(出示课件8)“杆”字是一个多音字,读一声时表示杆子,用木头等制成的派一定用场的细长的东西,比如“栏杆、电线杆”;读三声时表示器物上较细长的棍状物,有的实心,有的中空,比如“秤杆,笔杆”。造句区分两个读音:这个秤杆(n)和栏杆(n)是用的同一种木材。3.(出示课件9)识字游戏。4.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一共写了几种称象的办法?(出示课件10)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总结:一共两种办法,官员们的办法和曹冲的办法。5.提问:课文哪
11、个自然段写了官员们称象的办法?哪个自然段写了曹冲称象的办法?学生交流。预设:第3自然段写了官员称象的办法,第4自然段写了曹冲称象的办法。6.学生交流概括课文每一自然段说了些什么。(出示课件11)预设:第1自然段说了大象的来历,第2自然段介绍了大象的样子,第3自然段写了官员称象的办法,第4自然段写了曹冲称象的办法,第5自然段写了称象的结果。三、学习第1-2自然段,了解大象的样子。1.指名朗读第1、2自然段,画出描写大象样子的句子。(出示课件12)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提问:你能想象大象又多大吗?(出示课件1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出示“大象、墙壁和柱子”的图片。(1)引导交流:
12、文中写大象“身子像一堵墙”,观察教室里的墙,比一比,你有什么感受?(2)提问:文中写大象“腿像四根柱子”,对比大象和柱子的图片,你有什么感受?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相机讲授“柱子”:我国古代的柱子多数是木头制造的,所以是木字旁。小结:这只大象确实长得又高又大!这句话写得非常生动形象,我们读过之后,大象仿佛就在眼前一样。2.理解词语“议论”。(出示课件14)出示句子: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1)引导交流:仔细观察“议论”这个词,猜猜这个词的意思和什么有关。(2)提问:联系上下文,你认为“议论”在这句话中是什么意思呢?点拨:议论在这句话中的意思是指官员们在一起讨论、交流。
13、3.(出示课件15)课件出示句子:大象有多重呢?大象到底有多重呢?(1)提问:联系课文,说一说这两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学生交流。(2)拓展:用“到底”这个词说一句话,表达想进一步追究的意思。预设:这块玻璃到底是谁打碎的呢?四、学习第3自然段,了解官员们的办法。1.学生默读第3自然段,画出官员们想的称象办法。(出示课件16)(板书:大臣 造大秤)2.指名学生读官员们的话。(1)(出示课件17)课件出示句子: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讲授“杆”:量词,比如说“一杆枪”。讲授“秤”:是称量物体重量的器具。(课件出示秤的图片)提问:你在哪里见过这些秤? (出示课件18)学生观察一
14、杆秤的图片。提问:官员们提到的秤应该是这样的,你知道哪个是“秤杆”,哪个是“秤砣”吗?学生回答,教师点拨:这种秤需要人把整个秤都提起来才能测量物体的重量。(2)(出示课件19)课件出示句子: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曹操听了直摇头。提问:你同意官员的说法吗?(学生回答)所以曹操听了这种说法是什么反应呢?预设:曹操听了直摇头。(板书:曹操摇头)提问:你能说一下“直摇头”是什么意思吗?预设:“直摇头”写出了曹操对官员们的主意不满意。3.指名读第3自然段。指导朗读:官员在讨论称象的办法时,要读好对话中的问句。其中“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
15、呢?”这句话既是问句又是长句,先指导学生读好停顿,再读出反问的语气,语调上扬。最后一句要读出曹操很不满意的语气。教师相机范读。五、观察交流,练写“称、柱、底、秤、杆”。1.(出示课件20)课件出示“称、柱、底、秤、杆”,学生说说都是什么结构的字。预设:“称、柱、秤、杆”是左右结构的字,“底”是半包围结构的字。教师总结:同学们说的又快又准,接下来我们练写几个生字。2.指导书写“称、秤”(1)(出示课件21)出示田字格中的“称、秤”。(2)学生比较观察,说说自己的发现。预设:偏旁相同,左窄右宽。禾木旁的捺变成点。(3)教师范写“称”。提示要点:“称”是左右结构,右半部分的撇和左点要穿插到左半部分的
16、禾木旁中。(4)学生描红,练写,展评。(5)学生自主练写“秤”。教师巡视指导,同桌互评。3.指导书写“柱、杆”。(1)(出示课件22)出示田字格中的“柱、杆”。(2)引导观察:你有什么发现?预设:偏旁相同,左窄右宽。木字作偏旁时捺变成点。(3)教师提示书写要点:“柱”字的右半部分“主”,最后一笔长横穿插到木字旁右下方;“杆”字的右半部分“干”,第一横比木字旁的横略高,第二横穿插到木字旁的点的右上方,右半部分长竖比木字旁的竖略低。(4)学生自主练写“柱、杆”。(5)同桌互评。4.指导书写“底”。(1)(出示课件23)出示“底”字,请学生观察这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发现。教师示范书写并提醒:“
17、氐”的一横在横中线上收笔,向右上略倾,落笔比第一横长,斜钩要舒展,与左半部分的撇平衡。(2)学生试写一个,观察比较,再写一个。(3)展评,表扬进步,改进不足。六、课堂演练,归纳总结。1.课堂演练。(出示课件24、25)2.(出示课件26)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知道,想要称大象的体重,造一杆秤是不行的,那接下来这个故事又有怎样的发展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做、岁、站、船、然”5个字,会写“出来、船身、石头、地方、果然”5个词语。2.重点学习第四自然段,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通过对比,体会“才”表达的意思。3.讨论交流“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
18、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大胆表达的品质。【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1.复习生字,学生开火车读。(出示课件27)出示上节课学习的14个生字,请学生认读。2.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和曹冲一起看到了又高又大的大象,他们想出了哪些称象的办法呢?这节课,我们来看看曹冲称象的具体过程吧!二、学习第4自然段,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1.(出示课件28)学生读第4自然段。(1)学生画出写曹冲称象的方法的句子。(板书:曹冲)(2)(出示课件29)出示句子:曹冲才七岁,他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指名读句子。提问:曹冲的这句话里有几个动作?
19、(两个:赶、画)学生结合课文插图,说一说船舷在哪里?(3)(出示课件30)出示句子: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指名读句子。提问:这句话里有几个动作?(两个:赶、装)引导思考:为什么要把石头装到船下沉的地方为止呢?(出示课件31)预设:因为船下沉的深度和大象在船上时一样,才能说明这些石头的重量和大象的重量相同。 学习“止”字。(出示课件32)课件出示“止”字的甲骨文金文篆文楷书讲解:“止”是一个象形字,本义是“脚”,你看甲骨文的“止”多像一只脚啊!后来演变成金文形体,又变成小篆形体,最后变成楷书的写法。“止”本义是“脚”,后来演变为表示“停止”的意思。(4)(出示
20、课件33)出示句子: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指名读句子。提问:这句话里有几个动作?(一个:称)2.归纳曹冲称象的4个步骤,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1)(出示课件34)指名读第4段,并说出曹冲称象的4个步骤。(教师相机板书:赶象上船、画线、赶象上岸、装石头、称石头、知象重)(2)请同学们按照步骤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出示课件35)第一步:赶象上船,在船舷下沉处画线。课件出示相关图片。(出示课件36)第二步:把大象牵上岸, 往船上装石头,装到画线处为止。(出示课件37)第三步:称出石头的重量。(出示课件38)第四步:把石头的重量加起来,就等于大象的重量。(3)(出示课件39)启发思考:可以用哪些表示
21、顺序的词语将这几句话连在一起呢?引导学生用“先、再、然后、接下来、最后”等词语,把曹冲称象的步骤说清楚。三、对比两种称象的办法,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1.学生齐读第5自然段。(出示课件40)(1)提问:曹操听了曹冲的办法后,是什么态度呢?预设:曹操微笑着点了点头,说明曹操非常满意。(板书:曹操微笑点头)(2)指导朗读:“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果然”这个词表示事情结果果真如曹操所料,所以读这句话要带着对曹冲佩服的语气。谁来试一试?2.(出示课件41)启发思考:你觉得官员的办法和曹冲的办法哪个好?好在哪里?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点拨:曹冲的办法更好。因为曹冲想到用石头的重量代替大象的重量
22、,解决了没有大秤的问题,还让大象丝毫无损。可以看出曹冲机智过人。四、观察交流,指导书写。1.(出示课件42)课件出示“做、岁、站、船、然”,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怎样写才美观。2.教师范写“做、然”,指导书写重点。(出示课件43)做:中间的口要写得小一些,反文旁的长撇穿插到“口”的下方,捺要舒展。教师边提示边范写。(出示课件44)然:四点的大小位置要注意,拉开适当的间距,首尾两点稍大一些,右上“犬”字,最后一点不能忘记。五、总结归纳,布置作业。1.课文小结。(出示课件46)本文通过描写一个7岁的孩子曹冲,想出了比官员更好的称象方法,从而称出大象重量的故事,可见曹冲是一个爱动脑筋,善
23、于观察,聪明又自信的孩子。(板书:爱动脑筋会观察)2.课堂演练。(出示课件47、48、49)3.课后作业。(出示课件50)(1)想一想:还有没有更好地办法来称象?(2)完成素养提升本课练习。【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一、教学效果小小年纪的曹冲想出了用船代替大秤,用石块和大象的平衡,简单地称出了大象的重量。由此可见曹冲善于观察,善于动脑,是个聪明的孩子。他敢想敢做,难能可贵,尤其是他才七岁,正好二年级的孩子们也普遍是这个年龄,于是,我创设了一个宽松的课堂情境,鼓励孩子们共同讨论,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层层递进的问题由浅入深,把孩子们带到了不同的高度。另外,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仅仅围绕教学目标
24、展开,授课思路较清晰,因此,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二、成功之处:1.指导阅读当然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我在这节课朗读的指导很到位。学生读曹冲的话时,要读得自信,胸有成竹。官员在讨论称象的办法时,要读好对话中的问句。随文指名学生朗读,再进行指导。把理解课文内容和朗读结合起来,这样,指导朗读有了目的,有了方向,学生对朗读有了更加浓厚的兴趣,朗读水平也随着有了提高。 2.让孩子们从文章中明白道理,受到启发,达到育人的目的。曹冲称象告诉了我们平时要多观察,遇事多动脑,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道理浅显易懂,可能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但他们在生活中能否养成爱观察思考的习惯呢?关键在于课堂上是否有效地
25、进行了拓展,只有在课堂上有效地拓展延伸,才能让学生有所感悟。为此,我结合实际,及时提问:在生活中你遇到过什么难题?你是怎么做的?孩子们在思考、回答、听取别人意见时,自然从心灵深处,得到更好的启发启迪。本篇课文的语文要素:借助关键词句讲述称象的过程。在教学时,特别细读强调关键词句,联系生活深入理解运用,辅以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引导同学们在理清故事中的前后顺序的基础上借助关键词句进行讲述。当然,由于使用统编教材时间较短,我对各年段教材关于讲故事与复述能力的安排,理解不够深入,对完成目标的方式方法运用不够灵活多样。希望随着执教年级的增长,在对统编版教材的能力训练系统认识更深入时,实现教学设计梯度和难
26、度的平衡。4曹冲称象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七岁的曹冲想出好办法来称出大象重量的事,从中可以看出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这是一个民间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课文通过对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的介绍以及与大臣们方法的对比,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故事趣味性强,语言通俗易懂。教学时,要避免分析,而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启发思考,鼓励学生创新,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曹冲称象这篇课文,学生有可能对曹冲的办法提出疑义,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让学生明白曹冲称象的办法在当时是最好的方法。本课的生字比较难,学习时,可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会讲曹冲称象的故事,想
27、一想,曹冲的办法好在哪里?现在你有没有比曹冲更好的称象的办法呢?【知识与技能】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会写11个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3通过对比,体会“才、到底”等词语表达的意思。【过程与方法】1采用情景教学,让学生能形象地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2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不好,自己还能想出什么办法来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还要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重点1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和曹冲的办法好在哪里。难点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
28、脑,大胆表达的品质。教师:1.多媒体课件。2模拟称象的过程,准备演示的道具,如石子、玩具象、水、天平秤、器皿等。2课时第一课时1学会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1学会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难点学会生字新词。一、谈话引入新课,质疑课题,激发兴趣1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都用什么称呀?(出示秤称实物画面)那,大家见过称大象吗?(出示大象画面)大象又高又大,怎样才能称出它的重量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古代故事曹冲称象(板书课题),看看文中是怎样称大象的。2围绕课题质疑。看到这个课题,大家想知道什么呢?(学生可能会提出“曹冲为什么要称象”“曹冲用什么方法称象”“大象到底
29、有多重”等问题。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在肯定之后,要告诉学生“曹冲用什么方法称象”是我们要弄懂的重要问题)二、自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醒学生把句子读通顺,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2指名学生朗读,检查自读效果。如果有的学生还没有读顺,再提醒他们自读相应的句子、段落,力求大部分学生能把课文读通读顺。3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引导学生复述故事内容。三、自主识字,有针对性地指导1给课文中要求会认的14个生字画上圆圈,自己读读字音,想办法记忆字形。2学生交流记忆字形的方法。3在学生自主识字的基础上,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4教师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卡片,让学生认读词语,巩固识字。5学生再次自读课文,强化识字效果。曹冲称象一同柱子一边到底秤杆力气出来船身石头地方果然第二课时1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2能够说出曹冲的办法好在哪里。重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难点能够说出曹冲的办法好在哪里。一、分步细读,读懂各段意思,重点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2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大象的“又高又大”。(1)指名朗读。(2)学生找出写大象又高又大的语句,互相交流。课件出示学生找到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办事处2025年度学术合作项目质量监督与评估协议
- 2025年中国烤鱿鱼香味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机动车真空灯芯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柴油滤清器外壳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暖手宝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动物理性归因问题研究
- 熏烧工艺在现代陶艺创作中的审美研究
- 基于人体高级语义的换衣行人重识别算法研究
- 高中语文《边城》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
- 船舶改造意向合同范本
- SHT 3005-2016 石油化工自动化仪表选型设计规范
- 2024年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阳光分级阅读 Letters for Mr James 课件
- 占道作业交通安全设施设置技术要求
- 《肝豆状核变性》课件
- 地铁施工管线保护培训课件
- 农村公路质量监督管理及措施
- 小学体积单位换算练习100道及答案
- 第7课《谁是最可爱的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
- 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表格式
- 渣土车司机安全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