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小学音乐教师读书笔记_第1页
2020小学音乐教师读书笔记_第2页
2020小学音乐教师读书笔记_第3页
2020小学音乐教师读书笔记_第4页
2020小学音乐教师读书笔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读书笔记不单单指个人读书的心得体会,它还可以指个人的经历与体会,就如下面整理的这几篇小学音乐教师读书笔记一样。在音乐教学中,以人为本的新教学观是现代教学观念的核心。学习者是整个课程的核心,是一种通过学生主动学习来促进主体发展的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其实质体现了现代教 育特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醒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求知的心奋感与成功感的结晶,是教师不断引趣、启发、练习、创造、反馈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 说、听、唱、做、想等多项活动,把学生从简单低级的趣味性阶段,引向求知的乐趣上。在

2、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创设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 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听、 视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果说“听”是引导学生对音乐形象的初步联想,那么“视”就是把这一联想进一步深 化到具体形象。音乐离不开听,但又不能仅仅停留在听觉阶段。因为音乐总是在表现和探索 并形成一定的意境。如果过分强调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排除干扰专心的听,这只是注重了音 乐艺术本身的个性。如果能运用各种辅助手段,多元化的帮助学习者消化、吸收音乐,这就 注重了音乐与其他艺术的联系。可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理解多元文化。这些与音乐相关 的领域、相互沟通、彼此强化。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如

3、果学习者能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更准确, 更能有效的把握学习对象。如动态的、视觉冲击等参与音乐的感知与体验,收效会不错。因 此,采用视听结合的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 和创造性。有一项调查显示:视听与只听获得的收益,视听明显大于只听效果。而视听结合 的教学模式,最重要的是学生积极的参与。新的课程中也给学生留下了很大的想象与参与空 间。第一,角色转换即以学生为本位,改变以往被动的角色, 让学生承担一定的课题, 给学生以发挥的空间。 组织学生生机勃勃的参与。带给学生以快乐。使课堂内充满笑声。学生设计,教师的补充。 师生共同讨论。教学容量大,学

4、生印象清晰、受益匪浅。第二,设疑这是教师有目的有选择地向学生提出问题。设疑是为了启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这是为了 一步步引导学生通过探索找到正确的答案。“疑”可以是针对教学重点而设,也可以是为解决教学难点而设,还可以为启发诱导加深印象而设。第三,教学目的音乐教学的根本目的不只是让学生在课内多听几首好的作品,而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利用有限的教材去激发学生欣赏音乐兴趣的火花。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 学生有了这种动力就可以利用多余课内教学时间的多少倍,去寻找比音乐课堂内多若干倍的音乐作品。传统的音乐教学把内容与注意力重点放在过去是 被中西文化的阐释或演绎,而这些东西虽具历史性,然而历史感太沉重,与

5、现代生活的艺术 相隔的时间太过久远,无法跟上时代的脉搏。无法跟上学生前进的脚步与需要。如将视听的 教学模式贯穿于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创新潜能开发,强调他们的创新性,使学生不仅听到声 音,同时能欣赏到形象,从而陶冶性情,加深对学习音乐的爱好。爱因斯坦曾说过:“在学校和生活中,工作中最重要的动机是工作中的兴趣, 是工作获得 结果时的乐趣,以及对这种结果的社会价值的认识。 ”所以,我们作为基本教学中的一员, 要 不断创设出符合时代需求,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新思路。音乐的故事是关于西方古典音乐史的通俗文图本,以古希腊时期的音乐为源头,讲 述了宗教音乐、歌剧的发展,乐器的发展,著名音乐流派与音乐家等。其主要

6、内容有:古希 腊时期的音乐、宗教音乐的发展、剧场点滴、歌剧的发展、法国歌剧后来居上等。德里克威廉房龙,荷兰裔美国人,美国著名的人文主义文学大师。他的著作文笔优 美,知识广博,深入浅出。智慧的妙语和真知灼见更是让人获益匪浅。是出色的通俗作家、 伟大的文化普及者,大师级的人物,在历史、文化、科学等方面都有著述,在世界范围内拥 有众多的读者。代表作有音乐的故事人类的故事圣经的故事宽容房龙地理在音乐的故事中提到“既然促进生物进化的力量是不变的,既不能增也不能消减,那么这种力量作用也一定是完全相同的,所发生的变化也只是外形上的变化。”所以说,进化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转变过程,而不是进步。较早把握进化论精髓

7、的歌德认为,植物不存在 进化之说,而只能发生形变,也就是说,只是植物的有机组织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变化取代 进化的观点应该作为我们研究历史的基本原则,而在研究艺术发展史时特别应该如此。古代 人和现代人完全一样,至少在智力上是相同的,我们没有资格轻视前人,视他们为原始低级 的人类。虽然前人没有现代人那么多、那么先进的设施,却和我们同样具备人类的优秀品质。 因此,进化并不一定意味着进步或者完善,至少在艺术领域是这样的,人类生生不息的一切 努力只能促进艺术形式的变化。所以,研究历史不仅仅是陈述历史事件,关键在于挖掘导致 这些变化的规律和动力。但是以进化的观点来指导历史研究是一种错误,应该用变化的观点取

8、代之。艺术形式无 所谓进化而只有变化,这是我们现在研究音乐历史问题的基本观点。而音乐作为一种艺术, 它在每一个时期所表现出来的形式都应该是完全平等的,而且反映出每一个时期的音乐创造 者的性格特征。所以,我们认为古代人的智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比不上现代人是毫无理由的。然而音乐发展的重要特征是:因为形成音乐的乐音(即振动的空气)无法保存,这使我 们永远无法真正了解过去的音乐形式。造型艺术用石块、画布和颜料来表现;诗歌中所包含 的思想可以诉诸文字,可以得到准确的记录。但是,音乐是靠空气振动形成的,我们如何将 它保存下来呢?同样,过去100年中产生的真正优秀的“民族音乐”,都明显带有产生它的国家的特征。柴

9、可夫斯基的音乐不可能表现出南非高原草原或美国堪萨斯地势起伏的草原的景象,而只能 表现广袤无垠的俄罗斯大草原的风光。鲍罗廷、穆索尔斯基以及里堤斯基一科萨科夫的音乐,无一例外。即使像斯克里亚宾和斯特拉文斯基这样的现代派作曲家,他们的作品,也总会带 着一些特点,你听过之后,就会立刻断定:“这是俄国的东西”。虽然你也搞不明白,你的根据是什么。另外一些,如拉赫玛尼诺夫或塞萨尔居伊等人的乐曲中反映出的西欧气质多于 俄国气质,可是无论他们当中的哪一位都不能完全脱离他们的斯拉夫之根。其实在创作音乐的故事这本书是,房龙始终站在全人类的高度进行创作。他一直努 力从全人类的眼光来观察和叙述,超越地区的、宗教的、党派

10、的和种族的偏见。他反对任何 形式的狭隘,包括那种为了给本民族增光而歪曲事实的超爱国主义。房龙,他绝不是一个刻薄的人,比如,他对贫穷给莫扎特造成的伤害、对瓦格纳的人格、 对帕格尼尼的贪婪本性并没有口诛笔伐,因为这些东西不仅没有伤害到神性,反而在一定程 度上成就了他们各自独特的音乐。另一个更为典型的例子是,他对不合时宜且怪僻的贝多芬 性格的完全深入的分析,一下子让我们体会到了他那本身兼具神性的悲悯情怀。为了充实自己,围绕音乐名师工作室的合唱课题,寒假期间,我专成买了杨鸿年老师的 童声合唱训练学。从中,学到了关于合唱的不少知识。随着人们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以及少年儿童文化生活的需要,童声合唱艺术作为一

11、种高 雅的音乐艺术形式在我国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天籁般优美动听的合唱,可以引导少年儿童 步入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培养良好的音乐感知能力,童声合唱团的成立对普及音乐教育、 促进少年儿童全面发展。 从6周岁开始至12岁属童声期。此阶段孩子的吸气量已增大,语言能力增强,声带发育已开始具有弹性,音域逐渐增宽,音量逐渐增大,音色的可塑性增强以 及对音准的掌握也比较灵敏。童声合唱训练学 这本书针对小学阶段的孩子, 分九大章详细的从多方面介绍了童声的类别及训练问题,合唱中的呼吸训练,合唱中的发声训练,合唱中 的共鸣训练,合唱训练的基本内容,合唱的音准训练,合唱中的吐字与咬字,如何处理合唱 音响平衡问题等内容

12、。给我感受最深刻的是第一章第二节的关于训练问题:一、怎样算是良好的歌唱正确的演唱姿势、正确的呼吸(气息)支持、正确的起声、准确的母音状态(母音色彩)、 圆润的音色、丰满而集中的共鸣位置、清晰的语言、准确的感情表达。良好的歌唱前提是良好的精神状态,歌唱的过程是以心理感受为基础,以心理状态引导 和控制生理状态的运动过程。二、合唱训练中的几个对立统一关系呼吸与发声的对立统一(即气与声的对抗)、发声与吐字的对立统一(即声与字的结合)、 气、声、字与行腔的对立统一 (其中包括声与情的对立统一),只有解决好这几个对立统一关 系,才能说得上是正确的歌唱,对独唱、重唱、合唱都是如此。1、起声本身就是气与声的对

13、抗,起声动作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歌唱的表现力,所以向合唱团提出:“发音有点,线随点延”的要求就是这个道理。2、从艺术角度来看,歌唱本身是线条的运动, 并不是孤立地演唱一系列母音,所以就存在声与字的结合问题。3、在歌唱中无论是气、声、字都不能离开对作品内容与感情的表达。有生命力的歌唱, 都是在横向线条旋律的运动中进行的。以上是我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的一些小收获,对于合唱排练我所需要的知识还有很多。 需要我们自己探究,名师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就在与我们成长的一本本书中。读书可以进一 步丰富我的专业知识技能,在以后的日子课堂评价是指在一堂课的教学活动中,对被评价者的言语和行为做出的一种即时性评价,是一种信息

14、的反馈形式。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反馈,不断调整教学活动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偏差, 从而达成教学的预期效果。艺术学习比一般的知识学习更强调个性化的特征,它更关注学生 在艺术活动中如何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想象力、创造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等,倡导个性化 的艺术学习方式,艺术教学中的课堂评价更是一门“艺术”,教师只有及时针对课堂变化或问题,给以及时的评价、反馈,才会更有利于把握学生学习的发展动向,促进其艺术能力的发 展。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和听课中,我发现课堂呈现的评价并不那么精彩。如何让课堂教学中 的评价能真正有效起来,让评价“艺术”起来?近年来,我在艺术课堂教学中针对评价中出 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了摸索与实践

15、。一、“教师评价”的问题所在及解决方法我们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想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活课堂,以此促进 学生的全面发展。但评价的语言和奖励过于简单及单调,如,“你真棒” “你真聪明”不绝于耳;“小红花”处处开;“小星星”漫天飞。日子久了,学生也腻烦了,提不起兴致。随着学 生素养的提高,渐渐地能体味出那些“简单评价”的空洞、苍白。其次,有时我们教师评价不够客观。学生对于学习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新课标要 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提倡学生多角度有 创意地理解。我们既要注重人文性,关注人的情感个性,又要坚持科学性,实事求是,做到 科学与人文的整合

16、。由于个体的差异性,教师对于学生的见解要做认真地分析,进行客观的 评价,不能用同一个评价尺度;又因为他们毕竟是学生,理解不可能没有偏颇,所以教师应 该引导纠偏。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反馈的信息,教师要善于扮演“公正法官”的角色, 及时给予精确恰当的 “判决”,从而使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有一个科学、正确的估计,进而明确不足,找出努力的方向。只有来自教师客观的、有针对性内容的语言评价和教师饱含真诚、欣慰的微笑、点头、 赞许等,才能成为学生学习内在的、长久的、不竭的动力。此外,别忽视对“后进生”的激励性评价。后进生有一个很突出的心理障碍是缺乏自信。 对于后进生的每一次发言,每一次表演,每一个

17、微小的进步,教师的激励性评价显得尤为重 要。记得一位平时不善于表现的同学在我提出要求后手微微动了动,两眼看着老师可又避开 了老师的目光,我敏锐地发觉了,于是用充满希望的语气说“今天老师非常高兴地看到一位 同学也要演唱了,让我们听一听! ”他站起来轻轻地唱了 一句,有些紧张,偷偷地看了老师一眼,声音低了下去。我赶紧评价:“多好听的声音哪!来,让你的勇气为歌曲增辉! ”这位同学的激动可想而知,自信心也高涨起来,成功地完成了歌曲的演唱,其他同学也不由地报以 热烈的掌声。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闪光点。平时表现较差的学生开 口了,哪怕还很稚拙,也应给予热情肯定。我想,如果我们用

18、火热的语言去温暖学生,他就 能放射出生命的活力;我们用如阳光般的温暖让他生根发芽,他们就会绽放出生命的花朵。二、“学生评价”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在新课标背景下课堂中交流越来越多,学生的评价是否合理呢?他们的评价方法恰当吗?不少老师能给学生以准确的评价,但往往忽略了让学生做出评价。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做己的评价。这种评价首先能让学生了解到正确评价别人的方法,注意说话的语气,既要表明自己的观点,又让人容易接受。 其次可以引导学生针对不同的观点发表自己的想法, 这样做往 往能激起同学之间热烈的讨论,甚至论战,极大地调动起学生表现的欲望。我发现以往学生评价时应用的语言简单、没有层次变化,例如,评同学的演唱用

19、“响亮或不响亮” “好不好” “有感情还是没感情”,到了评价同学真正优秀的表现时,还是用这些语言,缺乏感性的东西。因为没有什么深度和广度,学生的理解、思维、表达并没有得到较好 的发展。经分析,我发现问题大多出在老师自己身上:第一,教师对评价的功能理解不透。第二,教师的教学艺术性不高。针对发现的问题,我采取了以下做法:首先拓展学生评价的对象,可以是学习伙伴、自己,还可以是教师或音乐作品及作品中 的角色;可以是态度、情感,也可以是学法、过程和结果。其次,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法:A、先肯定,再指出不足进行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或提出挑战,总之要学习关注别人 的学习情感。“我觉得你演得真好,可如以评价

20、态度要诚恳,语言要真诚,如:“我想对XXX说果让我来,我还会这样演“我的想法跟XXX的不同,我认为在评价时,语言不能简单、空洞,如:响亮、有感情等,而要具体,有针对性。如:听了你的演唱,我好像看见”“你创编的节奏让我有想跳舞的感觉”“我觉得会更好,因为”。通过这样的引导、训练,课堂上的评价会朝着精彩的趋势发展。三、“评价时机”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教育是用心点燃心”,恰当地运用课堂评价就能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火。在强烈的评价意识和明确的评价目的的基础上,一般地说,评价以激励为主。老师脸上露出惊喜的笑容,向学生竖起大拇指热情地说 “你真善于动脑筋,这段旋律真有创造性”。听了这样热情的鼓励, 这位同学

21、小脸发红,两眼放射出兴奋的光,学习的积极性更加高涨,同时也引发了其他同学 的学习热情。但如果过分强调评价,在艺术课堂的每个环节都应用评价的话,会将评价和个性化的学 习活动割裂,使课堂评价陷入机械化。经过认真地思索,我发现并不是每个教学环节都要评 价,其实不少的教学环节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去体验、感悟,促使学生经历一个倾听、分析、判断和积极做出应对(主动地称赞或反对,挑战或质疑)的“学”的过程,而评价只是学生 “学”的过程中一种自然的反应。因而,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和学情,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学”中及时捕捉 多方面的信息,大胆主动地做出各种应对,其中包括评价。这样的评价就不会显得机械、呆

22、板,反而为课堂增 了活力,有利于学生艺术素养的提高。在评价过程中,要注意融入情感教育,做到心诚意切,对学生高度负责。教师在评价中 除了用热情洋溢的语言,还可以抓住时机使用准确的肢体语言:一个鼓励的目光,一个亲切 的微笑,一个有力的动作,为学生的一次演唱而陶醉,为学生的一次发言而领头鼓掌,让学 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师是多么欣赏自己,同学是多么佩服自己。 我相信,恰如其分的肢体语言,让它顺其自然地出现,会让一切“尽在不言中”!真实、真挚、真情的课堂评价会促进民主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营造师生愉快交流的心理 氛围,如果精彩的课堂如同师生的智慧共同烹调的一场“盛宴”,那艺术化的“评价”就是那佐餐中必不可少的调

23、料,使课堂生辉,让师生回味。教师,不能不读书,因为唯有书香能致远;教师,不能不读书,因为学生时刻在进步。 题记走在行知路上是乡村教育家杨瑞清先生所著。书中平白的话语,平实的文字,平常 的生活,平凡的岗位,就像杨先生质朴的话语一样平易近人,然而书中许多教育的故事让我 久久不能遗忘,像八颗柿子树的故事、夏令营中是较量、校园、花园、果园、守住宁静等深深地感染着我、激励着我。从杨瑞清先生那些朴实的话语中我着实感到这位乡村教育家的不平凡:毕业时,原本有 机会留在城里的他,却主动和同学一起要求到最苦最偏僻的乡村小学当教师;“升迁”为的团 县委副书记,却硬是“辞官”回到五里小学: “适合做青年团工作的人不少

24、,不缺我一个,扎 根乡村教育的人不多, 不能再少我一个。”从这句话中,我深深体会到杨瑞清先生对农村教育 的执着与热爱。探寻杨瑞清先生的成长历程,我深刻地感觉到,行知小学的成功之路,使我看到了坚忍 不拔的信念力量,正是陶行知思想对他的深刻影响,正是他对陶行知思想的执着,才会让他 选择到偏僻农村,三十年如一日地实践着自己的教育理想。我们每个老师在刚迈出校门时, 都曾怀抱着美好的教育理想,但随着时间推移、岁月流转,这份理想已是慢慢变淡,渐去渐 远,甚至不复存在,于是我们每天所从事的教学便成了工作,不再是一份事业,而以这样的 心态对教育,只能出现职业的倦怠。杨瑞清的成功,在于他对教育的美好追求,在于他但他 始终如一地坚持,面对行知小学办不下去的挫折也不曾放弃,在困难前面,他选择了迎难而 上,一种对教育的忠诚不渝地坚持。在书中,杨瑞清始终把赏识教育和树立孩子的自信心作为教育一个重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