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地区外来物种日本落叶松入侵调查报告_第1页
秦岭地区外来物种日本落叶松入侵调查报告_第2页
秦岭地区外来物种日本落叶松入侵调查报告_第3页
秦岭地区外来物种日本落叶松入侵调查报告_第4页
秦岭地区外来物种日本落叶松入侵调查报告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秦岭大熊猫生态环境安全调查报告外来物种日本落叶松入侵大熊猫栖息地调查根据国家林业局保护司诸位领导在保护秦岭生态安全一文中 的有关批示精神,我厅组织秦岭地区各有关单位,针对外来物种日本 落叶松入侵大熊猫栖息地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 下:一、秦岭林区概况秦岭是中国古北界与东洋界的分界线,是中国南水北调的中轴线 路,动植物资源异常丰富。七十年代以来,我厅在直属的陕西长青国 家级自然保护区、宁东林业局、宁西林业局、太白林业局、龙草坪林 业局、汉西林业局及有关地方县属的林场等引进大量的华北落叶松、 日本落叶松,营造大面积的人工速生丰产林,现在都已郁闭成林。二、调查目的通过对日本落叶松林面

2、积、造林方式、林龄、林分因子、病虫害、 结实状况、动物利用状况及对当地生物多样性影响的调查,为上级部 门制定有关保护对策、指导实施林业重点工程提供科学的依据。三、调查范围调查范围从东向西依次为宁东、宁西、龙草坪、长青、太白、汉 西林业局及其周边县属林场的林地,总面积15271公顷。四、调查内容面积:调查各种不同造林方式的面积及各造林地块(班块)面 积大小,特别是大熊猫栖息地内的面积。造林方式:包括造林方式,造林时间、初植密度、株行距、造 林保存率。林龄:调查造林树种育苗期至今生长年限。生长量:调查树高、胸径、五年内连年生长量,年平均生长量。林分因子调查:树种组成(林分结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

3、、 蓄积量、郁闭度,林下灌木及植被生长状况,特别是大熊猫主食竹类 的生长状况调查。日本落叶松对大熊猫栖息地影响调查:主要调查日本落叶松人 工纯林内大熊猫及伴生动物利用状况(包括实体、活动痕迹及取食等 状况)。林分病虫害情况调查:调查该林分内病虫害危害状况。林木种子结实情况调查:调查该林分林木种子结果情况及种子 扩散情况。五、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样方法:乔木样方为20X20W,灌木、竹子、 草本采用2 X 2血小样方调查,每个大样方内设置5个小样方。面积调查:利用查档或用1/10000和1/25000原营林作业林班 图现场对坡勾绘和实地测量的方法。造林方式及林木调查:利用查档及实地调查。林分因子

4、及生长量调查:根据不同生境班块面积大小,海拔 高度设置样方,在其样方内进行实地调查。动物利用和病虫害及种子结实情况调查:均在样方内实地调 查。六、调查结果经查阅档案和现地对坡勾绘内业求算统计得知:外来物种一 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在秦岭大熊猫栖息地分布总面积约15271公顷。其 中:宁东1503公顷;宁西2732公顷;龙草坪2524公顷;太白3454公顷; 汉西1509公顷;县属国营林场1100公顷,长青保护区有2449公顷,其 中:核心区面积2056公顷、实验区223公顷、缓冲区170公顷。造林方式:落叶松人工林大多为纯林,少数为云杉、华山松、 冷杉针叶混交林;造林时间13年左右,最早约30年;初

5、植密度296株 /亩,株行距1.5X1.5W,造林成活率85%以上。3 .林龄:930年,大多为15年左右。现在落叶松株数1780株 /公顷,占92.6%;其它(桦木、油松、华山松、云杉、冷杉)占7.4%。生长量:经对样方内日本落叶松进行生长量测量显示:五年 内连年生长量最大6.1cm,最小0.9cm,五年平均生长量2.9cm,年均 半径生长量0.57cm。林分因子调查:最大树高20米,平均树高8.97米;最大胸径 38厘米;平均胸径10.5厘米。现在日本落叶松林每公顷蓄积量62m3, 估算落叶松总蓄积为60万m3。树种组成:落叶松均在9成以上,只有 少量其它树种伴生其中,郁闭度均在0.9以上

6、。林下灌木主要为悬钩 子、绣线菊、山丁子、山梅花、峨嵋蔷薇、卫茅、枸子、胡枝子,草 本层主要为莎草、苔草、木贼、菊科植物;苔薛、厥类植物在有些样 方中出现。总体上看从林缘到林中心灌木、草本呈逐渐减少的趋势。 巴山木竹、秦岭箭竹只在个别样方的林缘中出现,属侵入现象。病虫害:调查的样方中,有9%样方出现病虫害,症状为落 叶松叶子过早发黄脱落,具体病虫害种类不详,由于落叶松为班块状 分布,还没有其它树种感染的资料,需进一步进行专业调查。落叶松结果与入侵状况:调查统计得出,5%的落叶松挂果, 以林缘处结果株数较多,整体上已逐渐进入盛果期,但由于落叶松林 很密,枝桠相互交错,种内竞争非常激烈,树冠狭窄,

7、林中心结实株 数极少,周边地区未发现落叶松天然实生苗,种子扩散现象暂不明显。动物利用状况:在落叶松林缘,偶尔出现苏门羚、青羊、毛 冠鹿、羚牛等大型动物痕迹,据调查,动物只作为路过和迁移通道, 未被选择利用,只有红腹锦鸡等小型动物痕迹较多,林中心地带,大 熊猫活动痕迹未出现。七、外来物种日本落叶松对秦岭大熊猫栖息地生态安全的影响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占据着沟道两边的较平坦的阶地,这些地 块是动物,尤其是大熊猫的冬春栖息地、历史分布区,对野生动物的 觅食、隐蔽、迁移、逃逸都造成一定影响,是生境破碎化的主要景观。落叶松人工林特别适宜当地的生态条件,长势良好,林相整 齐。但是,乔木层为单层同龄林,林下通风透

8、光不良,生长不稳定, 稀疏的灌木层也将被竞争掉,草本层只有耐阴湿的种类能够存活,尤 其是不能适应竹子的生长,对生物多样性有严重的影响。从样方调查得知,个别地块已发生病虫害,有大面积发生病 虫害的可能。现在虽然没有日本落叶松入侵相邻地区的证据,但随着 挂果盛期的到来,鸟兽传播,理论上有入侵相邻地区的可能。样方调查发现,日本落叶松竞争力强,原来采伐时保留的云 杉、华山松、油松、冷杉等天然幼树,大部分已被落叶松淘汰掉,林 分内种内和种间竞争剧烈,已由初植时的296株/亩变为现在的119 株/亩。日本落叶松人工林郁闭度0.9以上,侧枝发达,通风透光能 力差。加之从栽植以后,至今没有进行透光抚育,既背离

9、了当初营造 速生丰产林的目标,又不符合现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目的,成为大熊 猫栖息地生境破碎化形成的主要历史原因。八、日本落叶松人工林恢复与改造的思路日本落叶松人工林蓄积约22.9万立方米,是以前营造速生丰产林 的成果,虽与现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目标有偏差,但是,需采取稳妥 的方法加以改造和恢复,使之达到生态系统安全的目的。开辟动物迁移通道,保障草本层发育:对较大班块的日本落 叶松人工林,采取整枝抚育的方法,增加通透性,改善林内通风透光 条件,既保证了动物迁移,又为草本层发育提供了条件。分期透光抚育:即采用透光抚育间伐或渐伐的方式,逐渐伐 除日本落叶松,为其它乔、灌、草的生长提供空间。栽植乡土树种:在带状或块状小面积皆伐基地上栽植当地乔 木、灌木和竹子,逐渐代替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全面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