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系列讲座 护理科研立项与案例分析(二)_第1页
专家系列讲座 护理科研立项与案例分析(二)_第2页
专家系列讲座 护理科研立项与案例分析(二)_第3页
专家系列讲座 护理科研立项与案例分析(二)_第4页
专家系列讲座 护理科研立项与案例分析(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护理科研20022006护理科研立项一览表 年度级别序号姓名工程名称2002省级1曹佩珍沟通理论模式在暂时性失语患者的临床应用研究2005省级2何红燕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细胞及其在心肌梗死治疗中的作用2002市级1陈惜遂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代谢与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2002市级2卢锡芝新型冰敷冰袋的研制和临床应用研究2002市级3应文娟医院护理系统实施ISO9000认证的探索2002市级4黄少薇糖尿病足高危患者综合管理的前瞻性研究2002市级5杨丽霞口咽通气管吸痰对提高患者血氧饱和度的研究2003市级6温翠琪乳腺癌患者身心健康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2003市级7李一鸣食管癌患者生存质量及

2、影响因素研究2003市级8杨佩璇鼓励措施在医疗科研档案管理中的效应研究2003市级9曾小芳运用护理程序开展健康教育在食管喷门癌患者的临床应用研究2003市级10肖婉芬异位妊娠氨甲喋啶保守治疗成败预测评分体系的建立2003市级11杨秀洵糖尿病家庭监护方案2004市级12杨佩璇不同糖尿病健康教育方法的效果评价2004市级13苏燕娟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易发因素及预防的研究2004市级14方玉珊护理教学实践中的情感教育研究2004市级15黄文娟触摸护理在视网膜脱离病人的围术期应用的研究2004市级16王仕莲浅静脉留置针相关感染的研究2004市级17蔡假设吟白血病患儿父母的心理应激对心身健康水平的影响及

3、其护理对策研究2004市级18黄芳梅护理大专心理健康与应对能力生活事件的相关研究2004市级19李湘君高氧液静脉供氧在救治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中的应用2005市级20张细花心脏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状况与术后并发症的相关研究2005市级21李丽君爱尔施牌含氯消毒剂污染医疗器械中的消毒效果研究2005市级22庄琼冬局部早期吸氧对小儿静脉注射刺激性药致组织损伤的干预作用2005市级23郑巧丽汕头市剖宫产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2005市级24黄建英护士职业锐器损伤相关因素调查研究2005市级25翁惠兰周围神经替代物的实验研究2005市级26蔡可莉从体检者抽取血样行潮汕人群基因研究的可行性研究2005

4、市级27郑燕丹喉癌病人情感障碍与生存质量第二相关性研究2005市级28应文娟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研究2005市级29王佩芬铜绿假单胞菌产获得性VIM型金属的耐药机理研究2005市级30吴佩雁汕头市婴儿纯母乳喂养情况的调查研究2005市级31陈惜遂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生存质量调查及护理对策2005市级32吴丹云手术器械不同清洗方法的效果评价2005市级33曾小芳南天仙子治疗化脓性感染对创面的临床研究2006市级34温翠琪护理专业实习生艾滋病知信行调查研究2006市级35方玉珊心理干预对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的研究2006市级36陈肇婉急诊车祸伤病人心理反响及需求的调查研究20

5、06市级37卢锡芝居家健康教育对造口病人生活质量研究的研究2006市级38张爱斌应用现代护理观念探索眼科门诊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2006市级39何红燕EGF和地塞米松防治早产鼠肺透明膜病的对照研究专家系列讲座 护理科研立项与案例分析一李晓惠 作者单位:518055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医护系 作者简介:李晓惠,女,1957年出生,博士,硕士生导师,副教授,科研主任。研究方向:社区卫生效劳与社区护理管理。 护理科研研究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护理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一方面来自实践的积累和不断的学习。另一方面,护理科研研究工作也是提高护理专业人员素质的一个较好途径。近年来,护理人员做科研究积极性大大

6、提高,这对护理事业的开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但如何写好一份立项申请书,通过科研立项,获取科研经费的资助是我们广阔护理人员面临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本期栏目通过对几份已经成功申报的立项课题并已结题的护理科研课题进行点评,分析他们申报成功的原因,为准备申报护理研究课题的护理人员提供一个参考和借鉴。1课题背景介绍1.1课题名称?风险管理在护理质量预警管理中的研究?(课题负责人:邹晓清,2003年深圳市科技局立项课题,课题编号:200304221)1.2课题研究内容摘要风险管理源于银行业,旨在对风险的事前防范。本研究将对风险管理的主要措施进行提炼,将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措施引入医疗护理工作,建立护理风险的评估

7、体系、预警标准和防范措施,以保证病人的医疗护理平安。2研究目的和意义 在医疗效劳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病人、医务人员及探视者有可能受到意外的伤害。由于护士是与病人接触最密切的医务人员,护理工作中的意外事件也较为常见,最主要的有病人摔伤、给药错误、不平安事件、护理不当和病情观察不及时等。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就是一个用以减少和防止这些伤害发生的管理程序。此管理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评估风险的范围,建立各项风险预警评估量表;建立全面的平安程序,完善风险事件呈报系统;调查和分析已报来的事件,以杜绝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完善流程质量管理,改良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本研究将把风险管

8、理的理念和措施引入护理工作,建立护理风险的预警标准和防范措施,保障护理质量,从而也保障病人的就医平安。3国内外概况和开展趋势 在美国的医疗行业,风险管理由具有专业证书的风险管理者完成,与医院签约,为保险公司效劳。美国医院风险管理较为完善,有严格的制度和管理程序,对我国医疗质量管理有很大的借鉴作用。我国国内尚未建立风险管理的机制,原有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还停留在一种经验管理的水平上。以往的质量管理较强调护理主观问题,无视流程管理,又由于风险事件与工作业绩有关,风险的呈报、处理的反响受到许多因素的干扰,不能反映风险的实际情况。本工程将风险管理引入护理管理之后,给护理质量管理带来新的理念,可纠正管理中的

9、存在的形式主义,使管理者正确认识风险的存在,重视风险的防范,及进杜绝和防范医疗事故的发生。本项研究将在护理管理领域开辟一条新路。4研究方法4.1采用干预前后的比照研究方法,比拟实施前后护理风险发生的变化,评估风险管理在临床护理运用中的效果。4.2资料统计分析方法采用SPSS 10.0,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对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方法。5研究内容5.1提炼国外风险管理的主要经验和措施。5.2研究将风险管理机制运用到护理流程质量管理之中。5.3完成风险管理效果的对照研究。5.4建立风险体系与预警标准。6主要技术指标 评价风险管理的效果指标:对照护理风险管理前后的病人满意度、护理过失事故发生

10、率、医院因护理过失事故赔偿的金额和病人受到损失的医疗费用。7重点解决的问题7.1风险管理如何在护理流程质量管理中运用。7.2风险管理的试点工作与全面铺开的衔接。7.3风险管理体系指标的制定和筛选。8预期成果8.1发表系列论文,提出一系列科学、高效的护理风险管理体系和方法,及保障医疗护理平安的措施和方法。8.2建立护理质量管理的风险管理体系,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制度和操作规程。8.3建立扩理质量预警指标,并建立常见风险事件(如摔伤、褥疮、给药错误等)风险评估量表。9工作进度安排9.12003年1月-2003年12月建立风险客理体系,具体实施风险管理的各项措施,完善风险事件的评估和呈报9.22004

11、年1月-2004年12月实施与反响,修订和完善风险管理制度,整理和完善各项风险防范措施9.32005年1月-2005年6月结果分析,完成论文撰写,申请成果及成果鉴定。10技术路线 见图1。李晓惠专家系列讲座 护理科研立项与案例分析二 护理科研有利于加快护理学科的开展,护理科学研究是推动护理学科开展的动力,任何一个学科都不能离开科学研究,没有科学研究的学科是没有生命力的。科学研究可以扩展和完善本学科知识体系,有利于本学科的建设和开展。近年来,护理人员做科研积极性大大提高,这对护理学和护理事业的开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但如何写好一份立项申请书,通过科研立项,获取科研经费的资助是我们广阔护理人员面临的

12、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本期栏目通过对几份已经成功申报的立项课题并已结题的护理科研课题进行点评,分析他们申报成功的原因,为准备申报护理研究课题的护理人员提供一个参考和借鉴。1 课题背景介绍1.1 课题名称?脑梗死静脉溶栓药止血按压带的临床应用研究?。(课题负责人:李晓惠,黄小梅,2004年深圳市科技局立项课题,课题编号:200304218)。课题立项时间:2003-08,课题结题时间:2005-07。1.2 课题研究内容摘要研制一种止血按压带,并用于脑梗死静脉使用溶栓药患者,探讨拔针后按压血管最适时间,寻找一种有效、实用、简便的按压方法及最适按压时间,减少针口出血、皮下瘀血发生率,保护患者血管及提高

13、护理工作质量。2 研究目的和意义 目前,输液拔针后常规按压存在的问题是,按压力度不均、操作方法与时间不一致;护士在工作繁忙情况下,不能长时间协助患者按压血管;有些患者拔针后总急于下床上厕所而难以坚持长时间按压针口等,致针口出血或皮下出血。特别是使用溶栓药后出血发生率更高,有文献报道应用传统按压法出血率为45.45%。我们观察108例次使用溶栓药降纤酶患者,拔针后使用常规按压出血发生率38%。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疾病,脑梗死患者常规要应用溶栓药降纤酶。由于溶栓药降纤酶是蛋白解酶,有降低血浆纤维蛋白活性、血液粘度和血小板聚集作用至出血时间延长。因此,使用溶栓药拔针后,针口按压时间长短问题成为脑科护理

14、丞待解决的问题。研制一种止血按压带,用于拔针后针口按压,可代替由护士或患者、家属持续按压针口,并为护士提供了一种方便、平安。且压力均匀的止血按压操作方法,时间易于掌握,其目的是以降低静脉输入溶栓药拔针后出血发生率。3 国内外概况和开展趋势 据国内外文献报道,拔针后按压针口方法有:远心止血法、棉签直压法和大面积按压法。但这些操作方法都不同程度存在上述问题,因而导致止血效果不一。假设交给患者或家属操作时,止血效果更不理想。目前据查阅检索资料,虽按压作者单位:518055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医护系作者简介:李晓惠,女,1957年出生,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社区卫生效劳与社区护理管理。方法较多,但在静脉

15、注溶栓药拔针后按压时间长短问题方面未见报道。使用止血按压带,在静脉拔针后,由护士操作,只需几秒钟时间完成静脉止血操作,用止血按压带持续固定穿刺部位,既到达止血目的。这样不影响患者活动,也解决了护理人员缺乏问题,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及患者满意度。并通过止血按压带对静脉使用溶栓药针口按压观察,确定最适按压时间,寻找一种有效、实用、简便的按压方法,以提高护理质量,让患者放心满意,该项研究具有广泛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可在国内推广。4 研究方法 本研究拟采用实验性研究方法:临床试验性研究方法。4.1 研制出不同规格止血按压带,通过第2阶段的临床观察,确定最正确止血效果的止血按压带规格,并与对照组进行比拟。共

16、观察200例,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00例次,按压时间均为4min。比拟2组出血发生率详见技术路线第3阶段,以确定理想止血按压带的效果。4.2 静脉使用溶拴药降纤酶拔针后200例次患者按照不同时间按压,观察出血发生率。4.2.1 统一选择注射部位手背静脉。4.2.2 统一使用7号头皮针。4.2.3 静脉点滴通畅,无渗出,无疼痛。4.2.4 按压方法采用统一规格和布料的止血按压带。针口按压点放棉簦,再用止血按压带加压按压。4.2.5 统一液体、用法5%葡萄糖250ml+降纤酶10U、5%葡萄糖250ml+脑复素50mg。4.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0.0,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对计数

17、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方法。5 研究内容5.1 各种止血按压带的研制研制出不同长度、宽度、厚度的止血按压带,并进行临床效果观察详见技术路线第2阶段。5.2 理想止血按压带效果的评价通过临床观察确定最正确止血效果的止血按压带规格,选择常规输液200例次静脉拔针后按压患者,并随机分为2组,100例次为对照组,100例次为实验组,比拟2组的止血的效果详见技术路线第3阶段。5.3 确定静脉使用溶栓药患者拔针后止血按压带止血的适宜时间详见技术路线第4阶段。6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6.1 止血按压带效果评价指标出血率、瘀血率和平均瘀血面积。6.1.1 出血的定义与判断6.1.1.1 出血的定义通过静脉穿刺致血管壁破

18、损,血液经针口流出为出血。6.1.1.2 出血的判断根据出血程度及局部表现分为轻、中、重三种。轻度:局部可见出血点,不外溢。中度:局部少量渗血0.5ml。重度:血液由针口不停流出0.5ml。6.1.2 瘀血的定义与判断6.1.2.1 瘀血的定义血管刺破后,血液由血管壁向外溢出致皮下组织引起皮肤局部颜色改变为瘀血。6.1.2.2 瘀血的判断根据瘀血的范围分为轻、中、重。轻度:直径1cm;中度:直径13.5cm;重度:直径3.5cm。6.2 确定溶栓药拔针后止血带按压的最适时间6.2.1 按压时间设计为拔针后止血带按压5,6,7,8min。6.2.2 确定按压时间的理由凝血的过程分为3个阶段:凝血

19、酶原复合物形成;凝血酶原凝血酶;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形成。首先考虑一般正常凝血时间为13min范围。在临床肌注拔针后通常按压时间为2min;静脉注射拔针后按压时间为4min。按压可加速血液凝固,达止血目的。由于溶栓药物降纤酶,有降低血浆纤维蛋白活性、血液粘度和血小板聚集作用至出血时间延长,影响凝血过程,致凝血时间延长,因此按压时间应比一般静脉注射药按压时间长,否那么将引起皮下出血和瘀血。6.3 患者满意度的测定设计调查表测定患者对静脉输液止血按压方法的评价。很满意为5分,比拟满意为4分,一般满意为3分,不满意2分,很不满意为1分。7 拟解决的关健问题7.1 理想止血按压带设计。注:理想止血按压带

20、是指通过第二阶段临床实践观察后,设计的一种最适长、宽、厚规格的最正确止血效果的止血按压带。7.2 溶栓药是脑梗死病临床常用药,确定溶栓药拔针后止血带按压的最适宜时间是本次研究的关键问题。8 预期成果 上述研究,从护理操作上解决静脉使用溶栓药拔针后针口出血、皮下瘀血问题。通过观察与实践提供客观的依据,使静脉穿刺这一临床上最普遍、最常见的护理技术有新的进展,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成果以论文的形式表达,研究结果预期45篇具有一定水平的学术论文,在国内一级刊物发表。并研制一系列的止血按压带不同宽度、长度、厚度在全国推广使用。同时申请国家创造专利。9 工作进度安排9.1 2003年1-3月:人员培训,

21、文献查阅。9.2 2003年4-12月:研制不同规格按压止血带。9.3 2004年1-5月:不同厚度、长度和宽度止血按压带临床效果比拟。9.4 2004年6-12月:理想止血按压带与常规止血按压方法临床效果比拟。9.5 2005年1-4月:确定溶栓药拔针后按压止血适宜时间。9.6 2005年5-12月:资料整理总结,统计、撰写论文,成果鉴定与专利申报。10 技术路线10.1 第1阶段不同类型止血按带研制。培训护士统一止血按压带使用方法。10.2 第2阶段不同厚度、长度和宽度止血按压带临床效果比拟,共观察450例。10.2.1 不同厚度、止血按压带临床效果比拟。10.2.2 不同宽度止血按压带临

22、床效果比照。10.2.3 不同长度止血按压带临床效果比拟。10.3 第3阶段理想止血按压带与常规止血按压方法临床效果比拟。10.4 4阶段确定溶栓药拔针后按压止血适宜时间。11 现有的研究工作根底、装备条件和技术力量11.1 研究现场定为罗湖区人民医院。罗湖人民区医院的神经内科开科5年,病床33张、脑梗死患者患者达50%,每年收治300余例,需静脉穿刺近万例次。罗湖区人民医院的神经内科在2002年曾获得深圳市级“巾帼英雄示范岗称号,2003年又申报省级“巾帼英雄示范岗,在市、区级举办各项活动中屡次获奖,仅2002年获奖数目达十项。具有一支经培训高素质护理队伍。为保证该课题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工作

23、环境和根底。11.2 技术力量11.2.1 课题组负责人李晓惠是深圳市科技工程评审专家,?现代护理?杂志编委,长期从事护理科研教学工作。承当深圳市继续教育工程?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方法?工程负责人。曾屡次应邀到全国各地举办的护理科研讲习班讲学。先后参与和主持省级、市级立项科研课题5项,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55篇,其中有?中华护理杂志?、?实用护理杂志?、?现代护理?等杂志。获国家新型实用专利2项。主编和参编教育部统编教材3部。11.2.2 科题中主要成员黄小梅主管护师是神经内科护师长,从事护理及护理研究工作20年,具有一定科研能力,撰写论文发表于国家级,省级刊物8篇,并屡次参加国内权威性学

24、术会议,开展护理新技术10余项。自90年代初在注射室工作时,就开始对静脉注射拔针按压时间及相关的肌内注射拔针后渗液、渗血问题进行研究,并撰写论文发表,对肌内注射后硬结及静脉输液后静脉炎,采取麝香风湿膏贴敷治疗,取得良好效果。近4年来,在神经内科曾兼任过责任护士,在如何护理血管减少瘀血、减轻患者痛苦方面不断探讨,对溶栓药静脉使用按压技术改良及按压时间有较深的了解和体验。2002年开展多项护理新技术,颈外静脉穿刺输液临床应用达50例。行深静脉穿刺达10余例,积累了丰富静脉穿刺等相关护理经验。 关健伟副主任医师,是神经内科专家、主任,对神经内科治疗有很深造旨。曾从事超早期血肿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的研究课

25、题主要负责人,现仍从事神经内科系统疾病研究工作。 本课题由10人组成,护理人员6名,医师4人,其中高职称4名、中级4名,初级2名。本课题组完全能胜任护理科研设计、资料收集、整理、分析等项研究工作,并熟悉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护理工作。12 案例点评与分析 本课题选题结合了临床护理中的实际需要和存在的问题,因此实用性较强。课题设计合理,方法选用正确。符合护理科研选题的根本原那么。其研究结果将为静脉使用溶栓药患者拔针后,寻找一种有效、实用、方便患者的按压方法,并通过最适宜的按压时间确实定,减少出血率的发生,保护血管,提高护理质量,因此本研究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和应用前景。专家系列讲座 护理科研立项

26、与案例分析三李晓惠作者单位:518055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医护系作者简介:李晓惠,女,1957年出生,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社区卫生效劳与社区护理管理。【关键词】护理科研;立项;案例 护理科研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护理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一方面来自实践的积累和不断的学习。另一方面,护理科研工作也是提高护理专业人员素质的一个有效途径。近年来,护理人员做科研积极性大大提高,这对护理事业的开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但如何写好一份立项申请书,通过科研立项,获取科研经费的资助是我们广阔护理人员面临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本期栏目通过对几份已经成功申报的立项课题并已结题的护理科研课题进行点评,分析他们申报成

27、功的原因,为准备申报护理研究课题的护理人员提供一个参考和借鉴。下面介绍2006年深圳市科技局一项护理立项课题,该项课题名称:?综合护理技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应用研究?,课题负责人:深圳市中医院汪晓红。1 立题依据1.1 研究背景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反复发作、致残率高等特点,是我国人群丧失劳动力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活动和生活质量。约50%的病人在诊断确立后10年可因疾病的进展而被迫停止工作。世界各民族发生率为0.3%1.5%1,我国的发生率为0.32%0.36%2。广东由于气候潮湿属于RA的高发区。由于本病的病因未明,目前现代

28、医学尚无满意的治疗药物和方法。因此RA一直是根底和临床研究的热点。中医学将RA归于痹症和顽痹范畴,其主要病机是风寒湿热之邪侵袭人体经络,血瘀痰浊,痹阻于肌肉、关节、经络之间,使气血运行不畅所致3。1.2 研究目的鉴于本病顽固难愈,且主要病变部位在指间关节、掌指、腕、膝、踝等远端小关节,服用抗风湿的中西药难以直达病所,且疗程长,收效慢,副作用多。本课题在常规服用抗风湿药的根底上,应用综合护理技术局部外治,以期提高疗效,减轻痛苦,减少口服药的用量及毒副作用。通过前期临床观察,综合护理技术能显著地减轻或缓解关节局部病症,使病程明显缩短,已取得初步效果。但需进一步进行临床验证,以探讨综合护理技术治疗R

29、A患者的有效性、平安性、科学性及作用机理,探讨其对RA疗效的规律性,制定操作标准,并推广应用。1.3 治疗现状与存在问题目前临床局部治疗RA常用以下方法:1.3.1 物理疗法TDP灯照射TDP是特定电磁波谱的汉语拼音缩写,是电磁波的生物效应研究成功的一种医疗器械,具有促进代谢,改善血液循环,调节生理机能等消炎消肿止痛的作用4。该方法的缺乏之处是使用TDP灯时,患者皮肤常常发红或有灼痛感,如不及时调整灯距,容易发生皮肤灼伤,照射距离太远又直接影响疗效。1.3.2 中药外敷加味双柏散外敷加味双柏散是本院的经验方,其组方是根据?广东省医院制剂标准?85版“双柏散加减而成,该方由侧柏叶、黄柏、薄荷、泽

30、兰、大黄组成,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成效5。现代药理研究分析,加味双柏散中各种药物均有一定的抗菌抑菌、消炎止痛作用,并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内环境和代谢状态,减少组织细胞变性坏死的作用,从而有利于组织细胞的再生与修复6。该方法在临床护理中存在两个问题:1传统使用的加味双柏散是将药物用开水调成糊状后直接敷于患处,散热快,药物易枯燥,不易被吸收,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低。药理研究证明双柏散的抗炎效果以水提液及保持温热外敷为最好5。2由于加味双柏散敷药时间要求较长,每天610h,使患者行动不便,不利于早期关节的功能锻炼,而功能锻炼对于RA患者减轻局部病症,保护和改善关节的功能是极其重要的。1

31、.4 综合护理技术的构成及机理综合护理技术是指物理疗法TDP灯照射、中医护理技术以中医推拿按摩原理+功能锻炼的一种手法、中药外敷加味双柏散外敷三项护理技术组合而成。该组合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其机理主要表达在以下几个方面:1.4.1 提高了药物生物利用度1.4.1.1 我们将加味双柏散药粉参加适量的佐剂如有透皮作用的蜂蜜、凡士林,改良原使用方法水调法变为用水加佐剂煮沸后调成糊状,既保持了原方的药性,又增加了药物的粘性及保湿作用,易于皮肤吸收,延长了药物作用时间。1.4.1.2 将TDP灯照射与加味双柏散外敷联用,有利于药物借助TDP灯的温热效应充分吸收,提高了药物生物利用度。1.4.2 三种护

32、理技术联用产生协同和/或互补作用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我们借鉴中医推拿按摩原理,结合关节功能锻炼的需要,不断探索,创立了一种治疗RA患者独特的护理手法,定义它为中医护理技术,具体操作手法见研究内容,并将其与TDP灯照射、加味双柏散外敷有机结合,应用于临床。通过前期的观察研究,我们发现:中医护理技术直接触摸筋骨,具有舒松筋肉、解除痉挛、松解粘连、滑利关节等成效。尤其在TDP灯照射时,加用中医护理技术,不仅可以帮助散热,防止皮肤灼伤,使患者感觉舒适,而且使受累关节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消除了双柏散敷药时间长带来的不利影响。TDP灯照射+中医护理技术+加味双柏散外敷,直接作用于人体病变关节,活血化瘀,温经散

33、寒,化痰利湿,迅速“逐客邪于关节、“驱浮淫于肌肉,使气血通利,痹证之肿痛得以较快缓解。TDP灯借助中医护理技术,热力由表及里产生效应,而加味双柏散外敷一方面借助TDP灯的温热效应使药物充分吸收而发挥良效,另一方面借助中医护理技术使病变的关节进行功能锻炼后再固定,防止关节屈曲挛缩。三者联用有协同和/或互补的治疗作用,且作用强而持久。1.5 文献查阅经查阅文献,RA局部外治的方法,国内报道有中药离子导入,中药熏洗、熏蒸、外敷、药透、药浴,康复治疗,封闭治疗,针灸、红外线等方法。上述方法有一定效果,但不理想。双柏散外敷或TDP灯照射治疗RA的文献有见报道7-8,而TDP灯照射、中医护理技术、加味双柏

34、散外敷三者联用尚未见报道。1.6 市场预测及开展前景本课题在常规服用抗风湿药的根底上,以独特的中医护理技术为切入点,将其与TDP灯照射、加味双柏散外敷有机结合,直接作用于患处,相互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优势。目的在于缓解关节的局部病症,保护和改善关节功能,延缓关节病变的开展,降低致残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为RA患者的康复提供一种平安、疗效持久的新途径。该研究既能弥补内治的缺乏,减少口服药的用量及毒副作用,又能加快新陈代谢,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无创伤、无不良反响,病人乐于接受,可产生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 研究目标、内容、方法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2.1 研究目标鉴于RA患者顽固难愈,且主要病变部位

35、在指间关节、掌指、腕、膝、踝等远端小关节,服用抗风湿的中西药难以直达病所,且疗程长,收效慢,副作用多。本课题在常规服用抗风湿药的根底上,应用综合护理技术局部外治,以期提高疗效,减轻痛苦,减少口服药的用量及毒副作用。通过前期临床观察,综合护理技术能显著地减轻或缓解关节局部病症,使病程明显缩短,已取得初步效果。但需进一步进行临床验证,以探讨综合护理技术治疗RA患者的有效性、平安性、科学性及作用机理,探讨其对RA疗效的规律性,制定操作标准,并推广应用。2.2 研究内容与方法2.2.1 研究对象的选择深圳市中医院风湿内科住院患者,为单纯的RA患者,诊断符合美国风湿学院1987年的诊断标准,年龄1662

36、岁,病程3个月14年,并能配合完成临床观察者。2.2.2 研究对象的分组与方法2.2.2.1 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200例RA患者分为4组,4组均按常规抗风湿治疗,各组之间在性别、年龄、病程、功能分级、常规抗风湿药物使用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2.2.2.2 组别及定义1综合护理技术组:TDP灯照射、中医护理技术、加味双柏散外敷三项护理操作技术的组合称之;2单纯物理组:TDP灯照射组;3中药外敷组:加味双柏散外敷组;4对照组:常规抗风湿治疗组,局部不加任何治疗及护理。2.2.3 治疗部位的选择统一选择治疗关节:指关节、腕关节、膝关节、踝关节。2.2.4 治疗仪器的选择统一使用由重庆市新峰医疗

37、器械销售销售的落地式CQ-27型TDP灯,功率250W。2.2.5 疗程确实认每日一次,统一20天为一疗程,满一个疗程作统计对象。2.2.6 各组护理技术的操作方法2.2.6.1 单纯物理组将仪器推放床旁,接通电源,翻开TDP灯的开关,预热46分钟,患者取平卧或坐位,调节灯距,照射处皮肤距离涂料板2030厘米,皮肤外表温度保持在40左右,每次照射3060分钟。2.2.6.2 中药外敷组将双柏散药粉参加适量的蜂蜜、水和凡士林煮沸后调成糊状,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洗患处,将调好的药物平摊在“舒适妥胶布上,厚薄适中,敷料范围大于患处1.5厘米,放入微波炉中加热1分钟,温度以患者感到舒适为宜,直接敷于患处。

38、敷药时间每天610小时。2.2.6.3 综合护理技术组第一步,按照单纯物理组的方法,用TDP灯照射患处1015分钟或至局部皮肤发红;第二步,运用中医护理技术的操作手法,按揉活动病变关节,每个关节反复操作1015分钟,关掉TDP灯;第三步,按照中药外敷组的方法使用加味双柏散。RA患者中医护理技术的操作手法第一步:将患肢放平,先用指腹或鱼际轻轻按揉受累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然后逐渐增加力量,待局部肌肉完全放松。第二步:自关节远端向近端轻手法擦、滚、捻、推、拿病变关节及周围软组织,再以抚、抖、摇、伸、摆、拉等动作活动受累关节,然后缓慢轻拉屈曲肢体,活动量由小到大,以患者能坚持为度,使之伸展到正常位置。第

39、三步:每个关节反复操作1015分钟,或至关节有发热感即可。指导和鼓励轻患者自己伸展关节,活动肢体。2.2.7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采用SPSS 10.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与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方法采用方差分析,2检验等。2.3 主要的技术指标2.3.1 临床疗效观察指标2.3.1.1 临床主要病症、体征观察指标晨僵时间;关节疼痛、压痛;关节肿胀;20m步行时间;双手握力;日常生活能力。2.3.1.2 实验室观察指标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C反响蛋白(CRP)、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心电图。2.3.1.3 病人满意度采用统一设

40、计的调查表,测定四组病人对四种不同的护理方法的评价。很满意为5分;较满意为4分;一般为3分;不太满意为2分;很不满意为1分。3.3.2 临床效果判断标准按文献1。临床治愈:病症和体征全部消失,功能活动恢复正常,实验室指标正常。显效:全部或主要病症体征明显好转或消失,关节功能根本恢复,能参加正常工作和劳动,实验室指标根本正常。有效:主要病症体征明显改善,关节功能局部恢复,实验室指标有所改善。无效:病症、体征及实验室指标均未改善。2.4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2.4.1 通过比拟四组RA患者各项临床疗效观察指标、各项实验室观察指标、病人满意度,评价综合护理技术的临床疗效。2.4.2 探讨综合护理技术组合

41、的科学性及作用机理,并制定操作标准。2.4.3 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标准RA患者中医护理技术的操作手法。3 技术路线见图1。图1技术路线示意图4 可行性分析4.1 研究人员的素质分析4.1.1 课题负责人汪晓红副主任护师从事临床护理、教学及科研工作24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参加省、市级立项科研课题二项,并为其中一项课题的第三负责人。在国家级、省级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9篇。并屡次参加国内权威性学术会议。开展护理新技术10余项。4.1.2 课题主要技术人员第二负责人李晓惠是深圳市科技工程评审专家,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先后参与和主持省级、市级立项科研课题六项;张剑勇主任医师,是风湿科专

42、家,朱其广副主任医师,推拿科主任,曾屡次主持省级和市级以上科研课题的研究。本课题组技术力量雄厚,人员搭配合理,研究人员绝大多数为临床一线医护人员,其中护理人员6人,医师3人,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2人,初级4人,有着丰富的科研、医疗和护理经验。为保证该课题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根底。4.2 研究现场条件的分析4.2.1 深圳市中医院是“三甲中医院,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的附属教学医院,风湿科有二个门诊部和一个病房,病床20张,每年收治RA患者约300人,需TDP灯照射和加味双柏散外敷近千例次,有充足的临床病例来源,能完成科研所需病例。4.2.2 组成加味双柏散的五味药取材方便,经烘干后粉碎成

43、粗粉,过筛、混匀,即得棕色粉末,药物本钱较低,易于配制。我院已具备该研究所需各种条件,制剂室有常州市第二枯燥设备厂的CT-CI型热风循环烘箱,江阴瑰宝制药机械厂的SJ-160型高效粉碎机等,能完成药物的制作。检验科装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病房有重庆市新峰医疗器械销售销售的落地式CQ-27型TDP灯,功率250W。4.3 研究条件和根底4.3.1 前期研究根底近年来,本科室开展了TDP灯照射加中药外敷治疗RA患者的研究工作,借鉴中医推拿按摩原理,结合关节功能锻炼的需要,创立了治疗RA患者的中医护理技术,将其与TDP灯照射、中药外敷有机结合,应用于临床深受患者的喜爱。4.3.2 前期研究成果该研究已

44、进行了一年多的临床观察,收集病例60多例,已撰写相关论文一篇。4.3.3 研究硬件条件本院设备齐全,具备有完本钱课题的所有仪器设备,如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奥林巴斯AII-2700,日本产,CT-CI型热风循环烘箱常州市第二枯燥设备厂,SJ-160型高效粉碎机江阴瑰宝制药机械厂,落地式CQ-27型TDP灯,功率250W。重庆市新峰医疗器械销售。4.4 单位领导的支持医院科研管理标准,单位领导对本课题组的人力、物力给予充分支持。5 本工程的创新之处5.1 该研究的特色是将独特的中医护理技术与其他两种护理技术有机结合,相互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优势,直接作用于患处,成效强而持久。既弥补了内治的缺乏,减少口服药的用量及毒副作用,又能加快新陈代谢,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无创伤,无不良反响,病人乐于接受,为RA患者的康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