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方案_第1页
硅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方案_第2页
硅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方案_第3页
硅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方案_第4页
硅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泓域/硅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方案硅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方案xx(集团)有限公司目录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110770714 一、 项目基本情况 PAGEREF _Toc110770714 h 3 HYPERLINK l _Toc110770715 二、 公司简介 PAGEREF _Toc110770715 h 5 HYPERLINK l _Toc110770716 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 PAGEREF _Toc110770716 h 7 HYPERLINK l _Toc110770717 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 PAGEREF _Toc11077071

2、7 h 7 HYPERLINK l _Toc110770718 三、 产业环境分析 PAGEREF _Toc110770718 h 7 HYPERLINK l _Toc110770719 四、 行业发展概况及发展趋势 PAGEREF _Toc110770719 h 9 HYPERLINK l _Toc110770720 五、 必要性分析 PAGEREF _Toc110770720 h 13 HYPERLINK l _Toc110770721 六、 培训前对培训师的基本要求 PAGEREF _Toc110770721 h 14 HYPERLINK l _Toc110770722 七、 培训课程的

3、实施与管理 PAGEREF _Toc110770722 h 15 HYPERLINK l _Toc110770723 八、 企业员工外部培训的实施 PAGEREF _Toc110770723 h 19 HYPERLINK l _Toc110770724 九、 培训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PAGEREF _Toc110770724 h 19 HYPERLINK l _Toc110770725 十、 培训教学设计程序与形成方案 PAGEREF _Toc110770725 h 21 HYPERLINK l _Toc110770726 十一、 培训效果评估方案的设计 PAGEREF _Toc1107707

4、26 h 26 HYPERLINK l _Toc110770727 十二、 培训效果信息的收集 PAGEREF _Toc110770727 h 28 HYPERLINK l _Toc110770728 十三、 岗位评价结果误差的调整 PAGEREF _Toc110770728 h 34 HYPERLINK l _Toc110770729 十四、 岗位评价所需信息来源 PAGEREF _Toc110770729 h 36 HYPERLINK l _Toc110770730 十五、 岗位评价的特点 PAGEREF _Toc110770730 h 36 HYPERLINK l _Toc1107707

5、31 十六、 岗位评价的基本功能 PAGEREF _Toc110770731 h 37 HYPERLINK l _Toc110770732 十七、 岗位评价的概念 PAGEREF _Toc110770732 h 39 HYPERLINK l _Toc110770733 十八、 工伤保险责任 PAGEREF _Toc110770733 h 40 HYPERLINK l _Toc110770734 十九、 工伤的概念 PAGEREF _Toc110770734 h 41 HYPERLINK l _Toc110770735 二十、 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的内容 PAGEREF _Toc11077073

6、5 h 41 HYPERLINK l _Toc110770736 二十一、 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制定的程序 PAGEREF _Toc110770736 h 45 HYPERLINK l _Toc110770737 二十二、 工资支付保障 PAGEREF _Toc110770737 h 48 HYPERLINK l _Toc110770738 二十三、 最低工资 PAGEREF _Toc110770738 h 53 HYPERLINK l _Toc110770739 二十四、 法人治理 PAGEREF _Toc110770739 h 53 HYPERLINK l _Toc110770740 二十

7、五、 发展规划 PAGEREF _Toc110770740 h 66 HYPERLINK l _Toc110770741 二十六、 SWOT分析说明 PAGEREF _Toc110770741 h 69 HYPERLINK l _Toc110770742 二十七、 项目风险分析 PAGEREF _Toc110770742 h 78 HYPERLINK l _Toc110770743 二十八、 项目风险对策 PAGEREF _Toc110770743 h 80项目基本情况(一)项目投资人xx(集团)有限公司(二)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x。(三)项目选址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x,占地面积约32

8、.00亩。(四)项目实施进度本期项目建设期限规划12个月。(五)投资估算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13918.36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0871.5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8.11%;建设期利息156.9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13%;流动资金2889.9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0.76%。(六)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13918.36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集团)有限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7513.88万元。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6404.48万元。(七)经济评价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32500.

9、00万元。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25629.18万元。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5031.02万元。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28.95%。5、全部投资回收期(Pt):4.88年(含建设期12个月)。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10510.76万元(产值)。(八)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21333.00约32.00亩1.1总建筑面积36087.16容积率1.691.2基底面积13013.13建筑系数61.00%1.3投资强度万元/亩331.082总投资万元13918.362.1建设投资万元10871.552.1.1工程费用万元948

10、4.962.1.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万元1109.422.1.3预备费万元277.172.2建设期利息万元156.912.3流动资金万元2889.903资金筹措万元13918.363.1自筹资金万元7513.883.2银行贷款万元6404.484营业收入万元325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25629.186利润总额万元6708.037净利润万元5031.028所得税万元1677.019增值税万元1356.6210税金及附加万元162.7911纳税总额万元3196.4212工业增加值万元10783.6213盈亏平衡点万元10510.76产值14回收期年4.88含建设期12个月15财务内

11、部收益率28.95%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9946.22所得税后公司简介(一)基本信息1、公司名称:xx(集团)有限公司2、法定代表人:范xx3、注册资本:720万元4、统一社会信用代码:xxxxxxxxxxxxx5、登记机关:xxx市场监督管理局6、成立日期:2016-6-237、营业期限:2016-6-23至无固定期限8、注册地址:xx市xx区xx(二)公司简介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丰富的生产经营管理经验和可靠的产品质量保证体系,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公司将继续提升供应链构建与管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研发。集团成立至今,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第一、自主创新、持续改进

12、,以技术领先求发展的方针。公司注重发挥员工民主管理、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的作用,建立了工会组织,并通过明确职工代表大会各项职权、组织制度、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厂务公开的内容、程序、形式,企业民主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围绕公司战略和高质量发展,以提高全员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履职能力为核心,坚持战略导向、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持续深化教育培训改革,精准实施培训,努力实现员工成长与公司发展的良性互动。(三)公司主要财务数据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项目2020年12月2019年12月2018年12月资产总额5608.614486.894206.46负债总额1974.251579.401480.69股东

13、权益合计3634.362907.492725.77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项目2020年度2019年度2018年度营业收入16356.8613085.4912267.65营业利润2773.022218.422079.76利润总额2301.531841.221726.15净利润1726.151346.401242.83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726.151346.401242.83产业环境分析以“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为引领,实施产业强县战略,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实现工业率先发展。着力建设一流的经济开发区,打造现代制造业先进配套基地。以开发区和特色产业基地为发展平台,以项目建

14、设为发展支撑,深入推进传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率先发展,形成先进制造业主导的工业发展格局。到“十三五”末,力争全部工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数量每年新增15家以上,达到220家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9%以上。(一)着力推进园区率先发展以规划为引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招商引资进度,以“工业新城生态园区”为目标,助力产业转型发展、率先发展。(二)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十三五”期间,配合产业转型升级,逐步淘汰低端钢铁压延、低端零配件加工制造等技术含量低、高耗能低产出行业,实现传统特色制造业高端化发展。(三)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坚持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双轮驱动,大力培育壮大新

15、能源车辆制造、汽车零部件生产、数控设备生产等新兴产业,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支撑。力争到“十三五”末,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0%以上。行业发展概况及发展趋势硅是一种常见的非金属元素,自然界中的硅一般以复杂的硅酸盐或二氧化硅的形式存在,这些化合物经过化学还原之后可得工业硅。有机硅是工业硅下游光伏产业和电子工业以外最重要的消费领域。有机硅化合物是指含有硅碳键且至少有一个有机基团直接与硅原子相连的化合物,其中以硅氧键为骨架组成的聚硅氧烷,是有机硅化合物中为数最多,研究最深、应用最广的一类,约占总用量的90%以上。Si原子上充足的甲基将高能量的聚硅氧烷主链屏蔽起来,C-H键无极性,使分子间相

16、互作用力十分微弱,Si-O键长较长,键能很大,这些结构特点使得有机硅聚合物兼备了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的性能,因而具有耐高低温、抗氧化、耐辐射、介电性能好、难燃、憎水、脱膜、温粘系数小、无毒无味以及生理惰性等优异性能。广泛运用于电子电气、建筑、化工、纺织、轻工、医疗等各行业,并且随着有机硅产品数量和品种的持续增长,应用领域不断拓宽,形成化工新材料界独树一帜的重要产品体系,许多品种是其他化学品无法替代而又必不可少的。根据有机硅材料的生产流程,其产业链分为有机硅原料、有机硅单体、有机硅中间体和有机硅深加工产品四个环节。有机硅产品繁多,品种牌号多达万余种。工业生产中的有机硅产品按其用途或所处产品链的位置

17、,大致可分为上游产品和下游产品两大类。上游产品包括氯硅烷单体和初级聚硅氧烷中间体,下游产品则主要是以初级聚硅氧烷中间体为原料经深加工而获得有机硅产品及制品。1、有机硅原料有机硅原料主要用于有机硅单体合成,直接合成法具有原料易得、工序简单、不用溶剂、时空产率高、易于连续化大生产等优点,是目前工业合成有机氯硅烷最主要的方法,其原料为硅粉和氯甲烷。2、有机硅单体有机硅单体是制备硅油、硅橡胶、硅树脂以及硅烷偶联剂的原料,由几种基本单体可生产出成千种有机硅产品。其中甲基氯硅烷最重要,其用量占整个单体总量的90%以上,其次是苯基氯硅烷。3、有机硅中间体有机硅单体通过水解(或醇解)、环化、聚合等过程制得各种

18、不同的有机硅中间体。有机硅中间体是合成硅橡胶、硅油、硅树脂的直接原料,主要为二甲基环硅氧烷混合环体(DMC)、硅醚(MM)、六甲基环三硅氧烷(D3)、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十甲基环五硅氧烷(D5)等线状或环状硅氧烷系列低聚物。4、有机硅深加工产品有机硅深加工产品主要由中间体通过聚合反应,并添加各类无机填料或改性助剂制得。目前,有机硅深加工产品主要包括硅油、硅橡胶、硅树脂和硅烷偶联剂四大类,市场量级最大为硅橡胶和硅油。由于有机硅聚合物兼备了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的性能,因而具有耐高低温、抗氧化、耐辐射、介电性能好、难燃、憎水、温粘系数小、无毒无味以及生理惰性等优异性能,广泛运用于建筑、纺织、电子

19、电气、化工、轻工、医疗等各行业。(1)硅油硅油通常指室温下保持液体状态的线型聚硅氧烷产品,是有机硅深加工产品中消费量第二大的产品。二甲基硅油为最常用的硅油,也被称为普通硅油,其硅原子上的有机基团全部为甲基。为了改进硅油的某种性能和适用各种不同的用途,也可以采用其它有机基团代替部分甲基基团。常见的其它基团有乙基、苯基、氨烃基、环氧烃基、羧烃基、羟烃基、长链烷基、三氟丙基等。硅油按化学结构分为普通硅油(二甲基硅油)、硅官能硅油(含氢硅油、羟基硅油、烷氧基硅油、氯封端硅油、酰氧基硅油)和改性硅油。改性硅油可以看成是二甲基硅油中的部分甲基被碳官能基、特殊有机基或聚醚链段取代后的产物,主要分为聚醚改性硅

20、油、氨烃基改性硅油、环氧烃基改性硅油、羟烃基改性硅油、羧烃基改性硅油、甲基丙烯酰氧基该性硅油、氟烃基该性硅油、长链烷基改性硅油等,用途广泛非常广泛。此外,硅油按其加工状况可以分为一次产品和二次产品。前者是指加工前的硅油产品,后者是以硅油为原料,配入增稠剂,表面活性剂,溶剂及添加剂等,并以特定工艺加工成的脂膏状物、乳液及溶液等产品,例如,硅脂、硅膏、消泡剂、脱模剂等。(2)硅橡胶硅橡胶通常为高分子直链型聚硅氧烷,是有机硅深加工产品中消费量第一大的产品,其功能及应用领域比硅油更多更广。硅橡胶具有卓越的耐候性、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绝缘性、粘接性以及生理惰性。按照交联反应机理的不同,硅橡胶可以划分为

21、有机过氧化物引发型硅橡胶、缩合型硅橡胶和加成型硅橡胶。按化学结构分类,硅橡胶分为甲基硅橡胶、甲基乙烯基硅橡胶、氟硅橡胶、甲基苯基硅橡胶、腈硅橡胶等。按硫化性能分类,可分为热硫化(HTV)硅橡胶和室温硫化(RTV)硅橡胶两大类。(3)硅树脂硅树脂是由多官能团的有机氯硅烷经水解缩聚反应,然后进行加热以降低残留羟基含量并使硅氧烷重新排列,进一步转变为三维结构的不溶解不熔化的热固型树脂,其消费量远小于硅橡胶和硅油。按结构分类,硅树脂大致可分为:甲基硅树脂、苯基硅树脂、甲基苯基硅树脂、甲基乙烯基硅树脂等。硅树脂最突出的性能是优异的热氧化稳定性,在250高温下加热24小时后,仅失重2%至8%;另一突出性能

22、是具备优异的电绝缘性能。(4)硅烷偶联剂硅烷偶联剂是一种能增强无机物与有机物之间结合能力的助剂,使之在两种性质截然不同的材料界面间形成硅烷“弹性桥”,从而大大提高分子材料制品的综合性能。硅烷偶联剂具有优异的耐温、耐候、粘接、低表面张力和生理惰性,应用于有机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的改性、无机材料的表面改性,起偶联、粘接促进、表面保护、改变表面活性等作用。必要性分析1、现有产能已无法满足公司业务发展需求作为行业的领先企业,公司已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较高的市场知名度,产品销售形势良好,产销率超过 100%。预计未来几年公司的销售规模仍将保持快速增长。随着业务发展,公司现有厂房、设备资源已不能满足不断增长

23、的市场需求。公司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强化管理等手段,不断挖掘产能潜力,但仍难以从根本上缓解产能不足问题。通过本次项目的建设,公司将有效克服产能不足对公司发展的制约,为公司把握市场机遇奠定基础。2、公司产品结构升级的需要随着制造业智能化、自动化产业升级,公司产品的性能也需要不断优化升级。公司只有以技术创新和市场开发为驱动,不断研发新产品,提升产品精密化程度,将产品质量水平提升到同类产品的领先水准,提高生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契合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的需求,才能在与国外企业的竞争中获得优势,保持公司在领域的国内领先地位。培训前对培训师的基本要求1、做好课程前期准备工作。在课程开始前一天,要检查教学用的活页

24、纸、学员手册、投影等材料,这很重要,特别是当培训不在自己的工作地点进行时。如果与同事合作一门课程,要安排好各自的角色,如一个人负责基础知识,另一个人负责活动和讨论等。2、决定如何在学员之间分组。团队学习是学员之间互相学习的重要方式,要考虑如何分组才能创造一个效率最高的学习环境。应避免同一部门或单位的人在一组。因为一般人们来参加培训都希望每天面对不同的面孔、不同的观点、不同的问题,如果一个组是由同一部门的人组成的,可能会使学员失去兴趣,降低创造力,而且可能会由于以前工作中存在的矛盾或担心影响今后的工作,不愿意发表更多的意见。3、对培训材料进行检查,根据学员的情况进行取舍。站在学员的角度思考可能会

25、提出什么问题,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检查日程安排,要留出余地。培训课程的实施与管理一个完善的培训计划在拟订阶段必然会涉及许多在实施中将发生的事情,包括学员、教师的选择,培训时间、场地的安排,教材、讲义的准备,培训经费的落实,培训评估方法的选择等。所以,培训计划能否被成功实施,除了有一个完好的培训计划外,教师的素质、培训人员的学习成效及环境、时间等相关因素的配合都不可忽视。培训课程的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课程设计得再好,如在实践中得不到有效实施,也没有什么意义。课程实施是整个课程设计过程中的一个实质性阶段。(一)前期准备工作在新的培训项目即将实施之前做好

26、各方面的准备工作,是培训成功实施的关键。准备工作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1、确认并通知参加培训的学员。如果先前的培训计划已有培训对象,在培训实施前必须先审核一次,看是否有变化或不属于这次的培训范围,必须考虑的相关因素包括从事的工作内容、工作经验与资历、工作意愿、工作绩效、公司政策、所属主管的态度等。2、培训后勤准备。确认培训场地和设备,必须考虑的相关因素包括培训性质、交通情况、培训设施与设备、行政服务、座位安排、费用(场地、餐费)等。3、确认培训时间。必须考虑的相关因素包括学员的工作状况、培训时间的长度(原则上以白天8个小时、晚上3个小时为宜)、符合培训内容、教学方法的运用、时间控制等。4、教材的

27、准备。主要包括课程资料编制、设备检查、活动资料准备、座位或签到表准备、结业证书准备等。5、确认理想的教师。尽可能与教师事先见面,在授课前说明目的、内容。必须考虑的相关因素包括符合培训目标、教师的专业性、教师的配合性、在培训经费预算内等。(二)培训实施阶段1、课前措施(1)准备茶水,播放音乐。(2)学员报到,要求在签到表上签名。(3)引导学员入座。(4)课程及教师介绍。(5)学员心态引导,宣布课堂纪律。2、培训开始的介绍工作。做完准备工作以后,课程就要进入具体的实施阶段,具体内容如下。(1)培训主题。(2)培训者自我介绍。(3)后勤安排和管理规则介绍。(4)培训课程的简要介绍。(5)培训目标和日

28、程安排的介绍。(6)“破冰”活动。(7)学员自我介绍。3、培训器材的维护、保管。对培训的设施、设备要懂得爱护,小心使用;使用麦克风时,要注意保持清洁,以免传播疾病;设备要定期除尘,不要把食物、饮料放在设备附近。(三)知识或技能的传授传授新知识或技能的方法有很多,通常包括由培训者讲授、通过教学媒体传授、有组织的讨论、非正式的讨论以及提问和解答等。培训过程应注意以下事项。1、注意观察教师表现和学员的课堂反应,及时与教师沟通、协调。2、协助进行上课、休息时间的控制。3、做好上课记录(录音、摄影、录像)。(四)对学习进行回顾和评估一般在培训的最后阶段,当学员听到“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所学的内容”时,他们

29、就开始放松下来,认为培训结束了,该下课了,实际上,这短暂的总结非常重要,而且是学员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学习的开端。所以,为了吸引学员的注意力,最好使用下面这样的话语:“我们现在看培训的内容有哪些可以用于今后的工作中?“虽然通过总结可以帮助学员复习学过的内容,但由于通常这时学员只被动地听,所以效果并不好。因此即使是在培训的最后阶段,也不能忘记学员的参与是培训成功的关键。这时学员的参与更为重要,这关系到学员能否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去,即培训的目标最终能否实现。(五)培训后的措施1、向教师致谢。2、问卷调查。3、颁发结业证书。4、清理、检查设备。5、评估培训成果。企业员工外部培训的实施员工除了在企

30、业内培训外,还会有很多外出培训的机会,因此可按企业培训需求、计划,允许、鼓励员工外出参加培训,为便于管理,外出培训的员工需做好以下工作。1、自己提出申请,如填写“员工外出培训申请表”,经部门同意后交人力资源部审核,按管理权限呈企业领导审批,最后由人力资源部备案,2、需签订员工培训合同,明确双方的责任、义务。3、要注意外出培训最好不要影响工作,没有特殊情况时不宜提倡全脱产学习。外出培训在工作日的时间视同在公司上班,但要提供学习考勤、学习成绩单。培训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一)根据企业员工培训项目的类别和层次确立培训目标在实施培训课程设计的时候,首要的任务是给所要设计的培训项目进行定位。这项工作包含了

31、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要确定培训项目的类别;另一方面是在层次上给它定位,由此决定培训课程和项目的目标,各个课程要素的选择也要以此为依据。培训课程应达到的全部目标分为三个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技能应用领域。这三大领域的目标各自又可以进行细分,从而形成目标层次体系。课程设计应当明确在各自领域达到最终目标的过程中依次达到的目标系列,进而形成不同的培训课程体系。现代培训按其性质分为五个层次,即知识培训、技能培训、态度培训、观念培训、心理培训。这五个层次的培训是由表层逐步深入且相互联系的不同性质培训的深度也是不同的。而知识以及科技融合的趋势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由对专业型人才的需求转变为对

32、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由注重知识和技能转变为更注重态度、观念和心理。培训目标也要实现相应的转变,即在传统的重视知识和技能培训的基础上,加强态度培训、观念培训和心理培训,由传统的注重培训目标的单一性和专业化转变为重视培训目标的综合性和多样化。(二)根据企业培训文化的理念和风格确定培训策略培训者的培训观念与课程设计有着密切的联系。对应每一种培训观念,分别都有一套对培训目的、受训者、教员以及培训方法的界定和解释。现代企业对培训的理解、培训的设计、培训的实施,都与传统的培训不同,它的“培训课程”是一种全新的概念。它不独立设置,而是与组织的经营与发展结合在一起。其“培训课程设计”是与组织的经营与发展战略的制

33、定同步进行的。在这种课程设计中,课程的目标就是组织经营的目标;课程的内容就是组织经营的内容;课程战略的选择主要就是营造一个让员工可能在实际经验中自己教育自己的环境,而且这个环境是管理者和领导者可以控制的;课程的培训方法是以自我学习为主,管理者与员工互动、员工与员工互动、大家经验共享的模式;课程的时间设计是组织发展的全过程;课程设计的“课堂”,就是学习型组织活动的整个空间连同它所在的环境。选择和确定企业员工的培训策略应充分考虑组织培训文化理念和学习者的风格。由于培训课程的主要接受者是成年人,他们有自己的经验和学习经历,都有自己惯用的学习方法,有与岗位工作紧密联系的学习需求,因此,培训课程的执行要

34、尽量遵循成年人认知规律,注意选择那些能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的培训策略和方式方法,以提高学习的效果。学习型组织作为未来企业成功的模式,具有崭新的学习观念,其培训战略的制定可以归结为四个原则:第一,系统地从过去和当前的培训项目与经验中学习;第二,鼓励使用数量化的测量标准和衡量基准进行培训信息反馈和改进;第三,视参与者的支持为培训的一部分和进步依据;第四,促进每个培训参与主体之间的联系,实现资源共享。培训教学设计程序与形成方案(一)培训教学设计程序由于培训对象和培训任务的不同,培训教学设计的程序也各不相同,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培训教学设计模式。1、肯普(J.E.Kemp)的培训教学设计程序。肯普的培训教

35、学设计程序是早期教学设计模型中步骤最明确的一个,其具体步骤如下。(1)写出课题,确定每一课题的教学目的。(2)分析学员特点。(3)分析可能取显学习成果的学习目标。(4)列出每一个学习目标的学科内容和大纲。(5)设计预测题。(6)选择教与学的活动和教学资源。(7)协调所提供的辅助服务(如技术人员、经费、设备、仪器和进度表等)。(8)实施教学。(9)根据学员完成学习目标的情况来评价教学活动,以便进行反馈和再修正。2、迪克和凯里的教学设计程序。这是迪克(W.Dick)和凯里(L.Carey)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所提出的教学设计程序,是一个偏重于行为主义的模型,强调对学习内容的分析和鉴别,强调从学生

36、的角度收集数据以修改教学内容。(1)确定教学目标。该模型的第一步是确定学习者通过学习后能做什么。教学目标的来源虽然是多样化的,但在这里,课程设计者所关心的仅仅是教学目标的明确化。(2)开展教学分析。即在培训教学目标确定以后,剖析达到该教学目标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3)分析教学对象。即分析教学对象的心理、生理和社会特点,测定他们原有的知识和技能储备,以便确定培训教学内容的起点。教学对象分析和教学分析同步进行,密不可分。(4)制定具体的行为目标。即根据教学分析和教学对象分析结果,制定出最终达到教学目的所要求的具体的、精确的行为目标。行为目标是对总的教学目标的分解。(5)设计标准参照测试。即以具体行

37、为目标为依据,设计测试工具,被测试行为必须与行为目标所描述的行为相一致。(6)开发教学策略。即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行为目标要求等,设计相应的教学形式,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与有效的教学方法。(7)开发和选择教材。即在确定教学策略以后,设计与制作教学组件,主要由学生用书、测试题、教师用书等几部分组成。教学设计者要根据已有教学资源情况,或选择教材,或开发新的教材。(8)设计和开展形成性评价。当教学组件原型制作完毕以后,需要有个试用与修改的过程。形成性评价可分为个别评价、小组评价和实地评价。要从各个不同的方面与角度评价学习与教学系统的效果,以达到进一步修改教学组件的目的。(9)修改教学内容。通过形成性评

38、价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后,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等作相应修改,以逐渐实现教学活动最优化。3、现代常用的教学设计程序。在中国的培训教学中,流行一种比较简单适用的教学设计程序。该程序既适用于一个教学单元的教学设计程序,又适用于一节课堂的教学设计,其主要步骤如下。(1)确定教学目的。(2)阐明教学目标。(3)分析教学对象的特征。(4)选择教学策略。(5)选择教学媒体。(6)实施具体的教学计划。(7)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修正。(二)形成培训教学方案教学设计的目的和结果是形成具体的教学方案。教学方案的形成一般要按照以下程序来进行。1、确定教学目的。确定教学整体的评价和重要性,明确制定教学中

39、心和教学目的。2、确定教学名称。题目最好能清楚明白并具有弹性。3、检查培训内容。要能包含培训的全部内容,并将重点项目列出来。内容要以学习者能够接受的程度为准,稍微简单一些比较好。4、确定教学方法。确定具体采用哪种教学方法,可以选择的教学方法很多,如小组讨论法、案例教学法、讲授法、角色扮演法等。5、选定教学工具。教学工具有传统和现代之分,传统教学工具如粉笔黑板、挂图等,现代教学工具如投影、幻灯、录像、电影、计算机等。6、设计教学方式。这是整个教学方案的重心,包括教学一般技巧的使用、教学方法的采用及教学工具的具体使用等内容。实际上是将各种教学资源如何整合与利用的技巧与方法。这个环节很重要,也很复杂

40、,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考虑。7、分配教学时间。完成所有程序之后,还需要做的就是计算和分配时间。时间的分配要既能按时完成培训的内容,又要保证各部分内容是有序而按主次进行的。这对达到培训目标也很重要。在教学方案的每个项目都确定之后,把每个项目添入教学计划书中,可以将计划书看成教学笔记。其书写通常有如下一些规律:项目栏里写上项目名称、培训对象等;时间栏里写上所需要的时间;形式栏里写上培训的具体方法和形式;强调栏里写上需要强调的内容;将培训内容分类写在相应的栏目里,并将各个部分内容所需花费的时间也写上;在要强调的地方画线;每个项目的事例写在空栏里,讲课时间多出来时可以利用这些事例来控制时间。培训

41、效果评估方案的设计培训效果评估方案的设计是一个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和程序,从培训项目中收集数据,并将其与整个组织的需求和目标联系起来,以确定培训项目的优势、价值和质量的过程。培训效果评估的开展必须遵循科学的程序,否则得出的培训评估结果很可能失去客观性,一般包括五个基本步骤。(一)明确培训评估的目的培训评估主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评估的可行性分析,通过收集的相关资料确定评估是否有价值以及评估是否有必要进行。二是明确评估的目的,这是一个决策者和培训项目管理者向评估者表达评估意图的过程。三是明确评估操作者和参与者。评估操作者可分为外部评估操作者和内部评估操作者,决策者应当充分考虑其优缺点进行选择。另外

42、,还要明确评估参与者,评估过程并非评估者的事情,它涉及培训对象、培训的领导者、培训管理人员及外部参与者。(二)培训评估方案的制定在制定评估方案中,最核心的工作内容包括评估方法选择、评估设计方案和评估策略选择。在制定评估方案时最好能够由培训项目的实施人员、培训管理人员、培训评估人员和培训评估应用人员共同进行,如有可能,最好邀请外部培训顾问参与,以保证评估方案的科学性和切实可行性。(三)培训评估信息的收集培训评估信息的收集要注意信息的有效性、可靠性、简单易行性和经济性。培训评估信息收集有许多方法,常见的有通过资料收集、通过观察收集、通过访问收集、通过参与收集、通过培训调查收集等。值得注意的是,在信

43、息收集过程中,为了防止信息的错漏,最好重新设计一个信息收集计划,对信息收集做好事前安排。(四)培训评估信息的整理与分析信息收集完毕后,要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并根据不同培训评估内容的需要进行归档,还要应用相应的统计方法进行整理分析。例如,利用一些直方图、分布曲线等工具将信息所表现的趋势和分布状况进行形象的处理,对培训效果作出科学的、客观的量化分析,并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培训成效作出判断和评价。(五)撰写培训评估报告撰写培训评估报告是整个培训评估的最后工作环节,同时也是影响培训评估结果的重要环节。培训评估报告应当客观、公正,要综合所有评估意见和观点培训评估报告一般包含培训背景说明与培训概况、培

44、训评估的过程说明、培训评估信息的总结与分析、培训评估结果与培训目标的比较、关于培训项目计划调整的建议等内容。培训评估报告在定稿和呈报上级之前,要尽量召集培训评估项目小组、培训项目的管理者和实施者、项目实施顾问、学员代表等相关人员共同参加评估会议,共同讨论评估报告的真实性和合理性,以确保培训评估的客观公正,真正发挥评估对领导决策、培训管理者、培训讲师等工作改善方面的重要作用。培训效果信息的收集(一)收集培训效果信息的目的培训效果信息的收集是指企业在培训活动开始后对整个培训过程进行的总结和反馈。这种反馈的形式应该是多种的,而且涉及的方面是多样的,这样才可以避免因为片面之词而影响对整个培训的评估。要

45、做到有效评估,对整个培训过程中的培训信息收集是必不可少的。完善的培训效果信息收集体系,一方面验证了培训结果是否达到了企业及员工个人的培训期望,另一方面也为将来的培训需求分析、课程设计、实施与管理提供了有科学价值的反馈信息,为改进培训系统与效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二)不同类型培训效果信息的收集培训效果信息的类型对于评估培训效果的优劣是非常重要的。要保证评估的准确性,就必须多方面收集信息,不能单一地就某一类型或渠道进行信息收集。依据单一的信息类型或渠道就会片面地作出评估结果,使评估结果不准确,最终导致整个培训评估计划的失效。全面的信息收集是做好培训评估的保证。1、主观信息的收集。在确定信息收集主体

46、后,结合调查问卷等信息收集方式,正面收集个体对培训的反馈。在培训过程中贯穿非正式的信息调查收集,如小范围的座谈交流和倾听培训主体之间小群体的交流等。非正式渠道的信息收集要以确认正式渠道所收集的信息准确度为目的,注意形式的多样和气氛的控制。2、客观信息的收集。客观信息的收集包括一切可用数据衡量的信息,如员工知识水平的提升、操作水平的改变等。在正式收集信息的前后可进行多次非正式的测试或评分模拟,以确认在正式采集时信息的准确性,排除偶然因素的干扰。但不能忽视时间作用对正式收集信息结果的影响,应在不同时间间隔进行多重检测,确定信息的稳定性。3、信息之间的对比分析。在正式收集各主体的信息后,应对同一问题

47、不同主体之间的信息进行比对分析,这也是非正式信息收集的一种方式。例如,同一问题不同主体之间的信息偏差过大,则存在进一步确认的必要,找到分歧所在,是信息技术处理问题还是主体理解程度问题等,从而保证信息的准确性。(三)培训效果信息的收集渠道信息的准确性是保证培训评估结果准确性的基础所在。多样的信息收集方式、全面的信息收集渠道、客观又合理的信息收集技术等能正常发挥作用并有机结合在一起时,才能真正确保信息的准确性。人们在不同时期和不同情境下会出于本能进行有利于自己的信息整合,通过多渠道的信息检测和收集才能真正地把握主体所提供的信息,并排除一些偶然因素的干扰。因此多渠道、全面的信息收集是必不可少的。只有

48、在培训效果信息的收集十分全面、数据十分完整的情况下,才能有效开展对培训的评估。培训效果信息的收集方法主要有四种。1、通过资料收集。收集的资料来源可以是各种各样的,如上课的教程受训员工的总结报告、培训师的课堂总结等。资料可以是对课程文字性质的描述,也可以通过数理的统计办法反映到直观的数字上。资料还可以是其他收集方法的书面体现,如运用问卷调查法得到的调查问卷。2、通过观察收集。这个方法是通过员工上课的表现、课下员工的反应来体现的。在上课的过程中,员工的状态可以反映出课程对他们的吸引力在课下,员工的反应可以体现员工对于课程的认识深度等,3、通过访问收集。访问收集是一种成本较低也便于实现的方法,可以通

49、过受训员工的上级来实现。在课程结束后,上级应当了解员工对于此次培训的看法及收益,还可以通过观察员工培训前后工作的变化来及时与受训人员联系和沟通。在上级主管日常的工作中就可以完成这项工作。在某种意义上,这种方法是与观察法相结合进行的。4、通过培训调查收集。这种方法十分普遍,也比较容易得到结果。在培训后及时填写一份调查问卷,可以保证调查结果的时效性,而且便于收集。但在使用这种方法的时候要注意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调查对象不应只是员工或培训师,而是对受训员工、培训师、上级领导甚至未能参加培训的员工的全面调查。只有客观的调查结果才是后期统计和效果评估的客观依据。由此可见,多种多样的收集办法是对后续工作体

50、现客观性和真实性的有力保障。(四)培训评估信息的处理对于不同的培训评估信息,收集渠道和收集方法是有所不同的。例如培训计划评估与培训最终效果效益评估的信息收集渠道和收集方法就有所不同,前者的信息收集渠道主要是培训计划制订的参与者,收集方法是与参与制订培训计划的相关人员进行沟通面谈,并争取得到与培训计划相关的所有资料和培训计划本身,而后者的信息渠道和信息收集方法则更加广泛。培训评估需要的信息来自不同的渠道,信息形式有所不同,因此有必要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并根据不同培训评估内容的需要进行信息归档,同时要制作专用表格对信息进行统计,并利用一些直方图、分布曲线等工具,将信息所表现的趋势和分布状况进行

51、形象的处理。(五)信息收集过程的沟通技巧收集信息的访谈过程是一个耗费时间的过程。如果时间短暂,设计、准备不充分,则会导致不能全面、深入地了解被访谈者对于主题的看法,致使访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在效果信息访谈中,匆忙地进行访谈,除了达不到目的之外,还很可能使被访谈者感到自己不受重视,自己的意见没有得到充分尊重,对于访谈的积极性降低。久而久之,被访谈者势必会对访谈产生抵触心理,敷衍了事。所以,信息访谈要求在访谈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包括了解被访谈者相关信息、设计访谈方案、合理安排时间和地点等,绝对不打无准备之战。一般来说,可根据访谈对象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访谈与沟通。1、培训结束回到工作岗位后的访

52、谈首先,培训结束后过一段时间,需要通过调查受训者的工作效率来评定培训成效。例如,培训结束后每隔6个月,以实地访问的方式调查受训者受训后在工作上的获益情形。其次,受训者回到工作岗位一段时间后,访问受训者的上下级主管或下属,了解他们对受训者工作表现的看法,如人事主管人员是否认为受过培训的员工工作有进步,根据所得意见来评定培训成效。无论是主管或下属的意见,均为评定受训者培训成效的重要资料。最后,根据受过培训与未受培训的员工工作效率的比较来评定培训成效。2、培训结业时的个人访谈和集体会谈。首先,了解受训者在接受培训后的个人收获,以及对培训效果的满意度等。其次,了解员工关于培训的改进建议。在培训结束时把

53、调查表发给受训员工,征求他们对培训的意见,如员工能提出有价值的改进建议或其他意见,则表示培训已获得应有的重视,且受训者具有更深的认识,可断定培训已有成效。最后,了解培训期间出席人员的变动情况。在培训期间,应随时了解培训的进行情况及受训者对培训教学效果的反应,收集相关信息,根据主持培训及协助培训人员的总结报告等来评定培训成效。岗位评价结果误差的调整按预先规定的标准,对岗位进行系统评价时,所获得的各种资料、数据以及汇总的最后结果,与客观存在的事实之间总是存在着一定差距,即存在评价误差。误差存在于整个评价的全过程,需要认真加以解决。为了保证岗位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在评价基本完成之后,应进行必要

54、的信度和效果的分析与检查。(一)评价信度的概念和检查信度是指评价结果的前后一致性程度,即评价得分可信赖程度的大小。例如,评价人员在一段时间内对同一岗位进行了两次评价,如两次得分一致或基本接近,则说明其结果是可靠的;如两次结果相差悬殊,缺乏一致性,那么它就是不可靠的。信度是保证岗位评价质量的基本条件之一,在设计、编制和实施评价时,首先应考虑如何保证和提高它的可靠性问题。信度的检查,是通过信度系数即两次测评得分的相关系数来完成的。(二)评价效果的概念和检查效果是指评价本身可能达到期望目标的程度,也就是评价结果反映被评价对象的真实程度。一般来说,评价的效果高,信度也高,但信度高的评价,其效果未必高。

55、评价效果的实质是评价结果的客观性、有效性问题。例如,某评定人员对某岗位存在偏见,虽然在相近的时间内,前后两次评价一致,信度较高,但效果不高;如果他能纠正偏见,实事求是地按客观衡量标准进行评价,其效果必然会提高。1、内容效果。它是指评价要素和评价标准体系反映岗位特征的有效程度。内容效果的检查和评判主要依靠专家来完成,有时也可以采用一些数量化指标。检查的具体内容包括评价要素的名称与定义内容的吻合程度,要素总体结构的完整、合理性,评价标准的标度与分等内容的吻合程度等。2、统计效果,也称经验效果。它是通过建立一定指标(简称效标)来检查评价结果的效果。效标的建立须通过以下途径。(1)岗位的生产工作记录。

56、(2)担任上级岗位的人员对本岗位的评价。(3)其他有关岗位的信息。效标可以是另一种评定(与评价结果不同)的结果,也可以是标准测量的得分。它作为一种尺度用以衡量实际评价的结果。岗位评价信度、效果的检查,通常以信度系数和效果系数为基础进行鉴定,而这两个系数都是以相关系数来表示。相关系数的计算多采用积差相关系数(r)的计算方法。岗位评价所需信息来源进行岗位评价时,必须收集有关的信息,否则无法对岗位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岗位评价所需要的岗位信息可通过两个渠道获得。1、直接的信息来源,即直接通过组织现场岗位调查,采集有关数据资料。这种方法所获得的岗位信息真实可靠、详细全面,但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

57、。2、间接的信息来源,即通过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文件,如工作说明书、岗位规范、规章制度等,对岗位进行评价。采集间接的岗位信息,虽有节省时间、节约费用的优点,但所获取的信息过于笼统、简单,有可能影响岗位评价的质量。3、岗位评价所依据的各种相关信息绝大部分可以通过岗位调查、岗位分析和岗位设计等环节获得,特别是岗位分析的各种结果如工作说明书、岗位规范等是岗位评价所需信息的主要来源。岗位评价的特点1、岗位评价以岗位为评价对象。岗位评价的中心是“事”不是“人”。岗位评价虽然也会涉及员工,但它是以岗位为对象,即以岗位所担负的工作任务为对象进行的客观评比和估计。由于岗位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它能与企业的专业分工、

58、劳动组织和劳动定员定额相统一,因此岗位评价能促进企业合理制定劳动定员和劳动定额,从而改善企业管理。由于岗位的工作是由劳动者承担的,虽然岗位评价是以“事”为中心,但它又离不开对劳动者的总体考察和分析。2、岗位评价是对企业各类具体劳动的抽象化、定量化过程。在岗位评价过程中,根据事先规定的比较系统全面反映岗位现象本质的岗位评价指标体系,对岗位的主要影响因素逐一进行测定、评比和估价,由此得出各个岗位的量值。这样,各个岗位之间也就有了对比的基础,最后按评定结果划分出不同的岗位等级。3、岗位评价需要运用多种技术和方法。岗位评价主要运用劳动组织劳动心理、劳动卫生、环境监测、数理统计知识和计算机技术,使用排列

59、法、分类法、评分法、因素比较法四种基本方法,对多个评价因素进行准确的评定或测定,最终作出科学评价。岗位评价的基本功能1、为实现薪酬管理的内部公平公正提供依据。在企事业单位中,员工的劳动报酬是否能够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是否能够实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是影响员工士气及生产积极性、主动性的重要因素。当员工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本岗位的工作任务以后,获得了相应的劳动报酬,他们可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因此,在企事业单位中,要使员工的薪酬能够更好地体现内部公平公正的原则,就应当实现“以事定岗、以岗定人、以职定责、以职责定权限、以岗位定基薪、以绩效定薪酬”。2、量化岗位的综合特征。对

60、岗位工作任务的繁简难易程度、责任权限大小、所需要的资格条件等因素,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量测评,从而以量化数值表现出工作岗位的综合特征。3、横向比较岗位的价值。由于对性质相同相近的岗位制定了统一的测量、评定和估价标准,从而使单位内各个岗位之间,能够在客观衡量自身价值量的基础上进行横向纵向比较,并具体说明其在企业单位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4、为企事业单位岗位归级列等奠定了基础。岗位评价的基本功能和具体作用的充分发挥,将使企事业单位各个层级岗位的量值转换为货币值,为建立公平合理的薪酬制度提供科学的依据。也正是基于这一重要原因,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企事业单位,为了建立起组织、员工、工会三方满意的公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