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重点_第1页
劳动经济学重点_第2页
劳动经济学重点_第3页
劳动经济学重点_第4页
劳动经济学重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如何理解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分配给不同的人。劳动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着重考察劳动力市场的组织、运作及其结果,未来和现在的劳动力市场参与者的决策,以及与劳动力资源就业和收入分配有关的公共政策。研究对象:劳动力是一种稀缺的社会生产性资源,研究劳动力资源的配置以及由此所决定的货币工资在个人和家庭之间的分配,就是劳动经济学研究的领域。2、什么是派生需求原理?生产要素市场与产品市场性质不同:在产品市场上,需求来自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是所谓“直接”需求,即满足“效用”。在生产要素市场上,需求是来自厂商,满足“利润”的需求。

2、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从消费者对产品的直接需求中派生出来的,因此被称为“派生需求”或“引致需求”。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具有“共同性”,即企业对各种生产要素的需求具有相互依赖的特点3、影响劳动需求的因素有哪些?技术对劳动需求的影响。如果某一企业使用的生产函数具有固定技术系数的特征,那么该企业在使用生产要素时无法相互替代;如果某一企业的生产函数具有可变技术系数的特征,那么该企业在生产中就可以根据生产的成本状况进行替代,以最经济的方式生产产品。(2)时间长短对劳动需求的影响。一般资本调整时间长于劳动,而技术调整时间又比资本要长。(3)企业目标对劳动需求的影响。利润最大化、就业、管理效用最大化等(4)社会

3、制度安排对劳动需求的影响。它旨在约束追求主体福利或效用最大化利益的个人行为”4、什么是派生需求定理(影响劳动工资弹性的因素/希克斯-马歇尔派生需求定理)?要素之间的替代弹性希克斯马歇尔第一定理是: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其他生产要素对劳动要素的替代越容易,则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就越高。最终产量需求的价格弹性希克斯马歇尔第二定理指出,当产品需求的价格弹性越大,那么用来生产这种产品的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也就越大。生产成本中要素的份额希克斯马歇尔第三定理关系到劳动要素在总成本中所占的份额。如果总成本中劳动成本所占的比例越高,那么,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就越大。其他要素的供给价格弹性希克斯马歇尔第四定理指出,

4、如果与某一特定要素协同生产的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越富有弹性,那么对该特定要素的需求就越富有弹性。5、运用劳动需求原理分析最低工资对劳动市场的影响?最低公司法的就业效应:对于那些在没有立法情况下工资会最低的工人来说,最低工资立法是一把双刃剑,虽然减少了就业的可能性,但增加了那些保持就业的人的工资率在未实行最低工资立法的部门,可能会降低工资率而提高就业量;而在实行最低工资立法的部门,由于工资率上升,可能减少了就业量。总体来看,整个经济是增加还是减少就业量、平均工资率是上升还是下降,是不完全清楚的。6、运用生产要素的互补性和替代性分析女性参与劳动市场对男性劳动者工资率的影响?男女在不同的经济部门工作,

5、男性劳动者和女性劳动者就是独立生产要素,故女性对劳动市场的参与不会对男性的工资率造成影响。(2)男女劳动者在同一工作中,其中男性劳动者处于管理地位,女性劳动者受到男性劳动者的管理和指挥,男性劳动者和女性劳动者为互补性生产要素。女性劳动者的进入将增加对男性劳动者的需求,提高了男性劳动者的工资率。(3)由于女性劳动者与男性青年劳动者和非熟练工人是替代性生产要素,因此,女性劳动者的市场参与将降低男性青年劳动者和非熟练工人的工资率。7、劳动力:劳动力是人的劳动能力,即人在劳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劳动力又特指在一定的年龄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和劳动要求,愿意参加付酬的市场性劳动的全部人口。没有

6、就业意愿或就业要求的人口不属于劳动力的范畴8、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参与率的计算一般是以加入劳动力的人数占劳动年龄人口的百分比进行的。测量的是一个国家从事经济活动的工作年龄人口的规模9、家庭等产量曲线:在生产同样家庭商品产量的家庭生产时间和购买物品的不同要素组合的轨迹。10、影响劳动供给的因素有哪些?一、自然因素:(1)人口规模对劳动供给的影响(2)人口的自然结构对劳动供给的影响:性别、年龄、民族(3)劳动者个人的身体条件二、经济因素(1)劳动者对工作的偏好(2)经济周期波动三、社会制度(1)劳动制度(2)工资制度11、利用劳动供给理论,分析“带钉”的工伤补偿计划对劳动供给的影响?(一)与工作第

7、一个小时有关的报酬是负的,处于C点不工作的人重新工作时,发现因为工作其收入大幅下降,工作产生的报酬将会被津贴的减少而抵消,造成了负净工资,这一替代效应妨碍人们工作。(二)假定不工作时的津贴ac等于受伤前的工资水平E0,如果工人看重闲暇,那么他技能得到原水平的津贴,又能得到闲暇,显然效用增加,工人在C点比在f点境况要好,因为他在U2上,这种收益效应造成早日重返工作岗位。我们假定工伤补偿计划规定如下:当受工伤之后,工人只要未工作就可以获得与受伤前相等的工资。如果工人找到工作,无论他工作多长时间都不再被认为是伤残,从而不能继续享受津贴。我们利用下图分析这一计划对工人工作激励效应。收人14F0工非时刑

8、t+时I如图3-16所示,图中假定受伤前的预算约束线是AB供工资是E0,并且假定工人的“市场”预算约束(即无工伤补偿计划情况下的约束)不变,所以康复之后仍然能得到受伤前的工资。在上述条件下,受伤后的预算约束是BAC;个人的最大效用在C点,即不工作。预算约束包括AC段,AC段看上去像一个“钉子”,正是这个“钉子”造成了严重的工作动机问题。原因有两点:第一,与工作第一个小时有关的报酬是负的,即处于C点(不工作点)的人重新工作时,发现因为工作其收入大幅度下降,工作产生的工资报酬将会被津贴的减少而抵消,造成了负“净工资”。这一计划造成的替代效应显然妨碍人们工作。第二,假定不工作时的津贴AC等于受伤前的

9、工资水平E0,如果工人看重闲暇(正如标准的向下倾斜的无差异曲线Ul,U2所假定的),那么他可以既得到原工资水平的津贴,同时又享受更多的闲暇。显然,效用增加,工人在C点比在f点(受伤前的工资与闲暇的组合)境况更好,因为他处于无差异曲线U2而非U1上。在这种情况下,受益者不工作时的境况比工作时更好,显然会产生强烈的收入效应,阻碍受益人早日重返工作岗位。由于收入补偿计划的主要目标是如何使不幸的工人摆脱困境,不太注重工作激励方面的效果,因此制定一项避免降低工作激励的计划是不易的。例如,在上例所描述的工人偏好中,略低于Ag的津贴既能保证最低的效用损失,又能促使受伤者在康复之后尽快返回工作岗位。因为,如果

10、工人工伤好后继续工作,他将会获得无差异曲线U1,见点f,而获得低于Ag的津贴却不会达到无差异曲线U1。但是,由于工人的偏好不同,所以个人的最优津贴(即产生工作激励效应,同时又保证最小的效用损失)也不同。16、劳动时间的概念及功能。劳动时间又称工作时间,是指劳动者从事有酬性社会劳动所花费的时间。在劳动时间内,劳动者支出劳动力,生产物质和精神产品;在劳动时间以外(非劳动时间内),劳动者恢复和再生产出自己的劳动力。功能:计量功能、指示功能、保证个人及社会维持和发展的功能、人际交往功能17、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1)劳动力资源的最优配置。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劳动力市场实现均衡,劳动力资源就能达到

11、最有效率的分配。在给定资源与总需求水平的前提下,社会产出亦能取得最高水平。(2)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从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的基本假设条件可知:劳动者有完备的信息,各类流动成本为零且不存在任何制度性或其他障碍,劳动力是同质的,即都存在或都不存在对当前特定技能的任何预先投资,其他劳动或工作条件一样等等。那么,流动和竞争,必然导致没有任何工资差别(3充分就业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的竞争在均衡工资决定的同时,导致充分就业。18、制度劳动时间、超时工作、兼职工作时间下如何如确定其工资率的高低?(1)制度劳动时间。在工资率一定的情况下,缩短劳动时间会使劳动力参与率上升的可能性增强。由此,增加零工的雇

12、用机会对于提高女性劳动力参与率起促进作用。(2)超时工作,人们很容易接受超时工作。当超时工作不常发生时,收入对劳动时间长短的效应几乎是零,替代效应起支配作用(3)、兼职工作。其他条件不变,从事第二职业的工资率越低、第一职业工资率越高劳动收入越高,人们愿意提供的劳动时间就越少19、简述人力资本投资的概念及类别(方式)?人力资本投资是指通过增加人的资源而影响未来的货币和物质收入的各种活动。分类:1)各级正规教育;(2)在职训练活动;(3)各种健康投资;(4)父母用于照看孩子的时间;(5)工人寻找工作的活动;(6)工人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迁移。20、教育投资的成本收益分析。一、教育的成本(1)教育

13、的个人成本个人直接成本包括:学杂费、书本等学习用品费、交通费、额外支出费、文娱体育费用。个人间接成本,指学生在达到法定就业年龄后因继续就学所放弃的劳动收入。(2)教育的社会成本社会直接成本主要是用于教育的公共支出。社会间接成本包括社会所放弃的收入、免税成本、潜在的租金和折旧费二、教育的收益(1)教育的个人收益。劳动者因为受到教育而提高劳动能力,从而获得的种种好处。(2)教育的社会收益。指受教育者本人不能占有的、为社会其他成员所得到的收益。对大学教育需求的分析:大致的结论(1、年龄是影响决策的因素之一(2、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果上大学的成本上升,则大学入学的人数会下降。(3、在其他条件相同

14、的情况下,如果大学毕业生的工资报酬与无大学学历的劳动者的工资报酬之间的差距扩大,则大学入学人数会增加22、一般培训和特殊培训的经济含义是什么?应该怎样安排他们的陈本和收益?一般训练的成本和收益结论:由工人而不是由企业支付一般训练的成本。原因:作为个人人力资本投资,它将提供无限的收益率。如果由企业来提供这种训练,则只会造成成本而无收益。事实上,每个工人进入企业后,都是由企业提供训练,如何解释这一点?工人实际上没有直接支付一般训练的成本,而是通过接受一个比本来会获得的较低的起点薪金支付的。他们的成本是内在的而不是外在的。特殊训练的成本和收益假定:完全特殊训练的情况下,工人提高的技能对其他雇主没有意

15、义结论:形式上特殊培训的成本由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实质上,如果工人在T*后继续留在企业,特殊培训的成本是劳动者自己支付的;如果工人在T*后离开,则是共同负担。因为训练期间,企业对工人的支付超过VMP*,因而成为特殊训练的成本。但在T*后对工人的支付少于VMP2因而弥补了那些成本23、影响劳动力流动的经济因素(劳动力流动的成因)。(1)区域间劳动力供求的不平衡(2、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3、不同国家和地区间同质劳动力的工资差别(4、经济周期引起的波动5、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6、强化工作匹配的意愿24、影响劳动力流动的非经济因素?年龄、家庭、教育、迁移距离、职业与技术等级25、工资的职能。(1)补偿职能

16、(劳动力消费补偿职能):补偿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脑力与体力的消耗补偿职能的前提是劳动,多劳多补偿,少劳少补偿,不劳不补偿满足和保障员工的基本生活需要(2)激励职能:劳动者追求物质利益最大化和效用最大化追求工资最大化积极劳动,努力提高自身劳动力素质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劳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3)调节职能调节劳动力的合理配置调节劳动力的素质结构(4)效益职能:工资的投入是资本金投入的特定形式,是活劳动这一生产要素的货币表现工资能够给资本所有者带来经济效益,是其投资的动力26、影响我国工资的内在因素和外因素并分析外在因素比内在因素大的原因。(一)影响工资确定的内在要素员工的劳动和工作努力程度职务高低

17、与权利大小技术和训练水平工作的时间性劳动条件,特别是工作的危险性附加福利风俗习惯年龄和工龄(二)影响工资确定的外在要素生活费用或者物价水平企业的经济效益状况或者企业的负担能力地区或行业工资水平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劳动力的潜在替代物产品需求27、什么是差别补偿性工资?如何如确定差别补偿工资?(补偿新工资理论分析)差别补偿性工资:为吸引潜在职员到一个不具有吸引力的工作岗位所要支付的额外工资补偿性工资理论分析一、补偿性工资理论的三个前提:(1)员工追求效用(而不是收入)最大化(2)员工了解对他们十分重要的工作特征信息(3)员工具有可流动性,员工可以有一系列可供选择的工作机会二、偏好相同的补偿性工资的影响

18、分析:假定所有员工偏好相同、A和B两种工作没有人力资本要求的差别、工作特征上不存在差别,A和B的工资相等。供给曲线S1代表偏好相同而且没有工作特征差别的情况。S2是表示员工对工作A不满意时的供给曲线,高出的部份正是员工接受的补偿工资。S3是表示员工对工作A满意时的供给曲线,补偿性工作差别则由B工作中的工人获得。三、偏好不相同的补偿性工资的影响分析:假设所有的员工都讨厌A工作的某一方面,但讨厌的强度彼此不同。员工对A工作的供给曲线将向上倾斜,如图所示。曲线开始处相对工资大于1,其幅度刚好达到满足那些对A工作讨厌程度最低的员工。四、工人偏好不同时不存在补偿性差别的可能分析:劳动力需求曲线为D2时,

19、不存在补偿性差额,这说明有些员工不讨厌工作A,他们愿意在相对工资水平为1的时候工作。五、非货币特征变化的效应分析:如果一种工作的非货币特征发生了变化,例如变得不很危险了,补偿性工资差别也将相应地发生变化。这种分析的基本机制是供给曲线的移动。例如曲线S2表示不愉快的工作特征有所减少,相应的均衡工资也降到(WA/WB)2。28、什么是劳动力市场歧视?什么是前市场差别?如何区分二者关系?劳动力市场上的歧视,是指那些具有相同能力、教育、培训和经历并最终表现出相同的劳动生产率的劳动者,由于一些非经济的特征引起的在就业、职业选择、晋升、工资水平、接受培训等方面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前市场差别由于具有某一标志(

20、如性别)的群体,平均生产率水平与其他群体不同所产生的差异关系:前市场差别和劳动力市场歧视对劳动力市场的状况都会产生影响。由于具有某一标志(如性别、年龄、民族等)的群体,平均生产率水平不同所产生的差异,在性质上可以归结为前市场差别;如果生产率水平相同,仅仅由于某一标志(如性别、年龄、民族等)而产生的报酬或工作机会上的差异,可以作为劳动力市场歧视的证据29、个人偏见模型是怎么样的?雇主其事、雇员歧视、顾客歧视的经济含义是什么?(一)雇主歧视假设:一雇主对妇女有偏见,雇用妇女给他带来心理代价,这种代价的大小可通过歧视系数d(可用货币衡量)来反映;如该雇主雇用一个生产效率相同的男性雇员的成本为Wm,则

21、雇用一个女性雇员的成本为Wfd。一致性歧视情况:如果没有偏见,则A和B的工资就会相等。如果所有雇主都不喜欢A类工人,A类工人的工资必然会较低,因为工资相同就无人愿意雇佣他们。这样根据雇主歧视A类工人的程度,A类工人的工资可能为B类工人工资的某一个百分比,例如3/4,2/3等。在这种情况下,雇主可能会雇佣A类工人。具有非一致歧视情况该模型的主要含义:第一,劳动力供给与雇主的歧视程度对A类工人工资的决定起作用。第二,歧视与利润最大化行为不一致。结果:该模型表明,那些不愿按均衡工资雇佣A类工人的企业将付出减少利润的代价。从动态角度看,那些偏好歧视的企业会从该行业中被排除出去。这意味着在竞争市场上,利

22、润最大化倾向于消除歧视,因为歧视减少了利润,在长期中它就不能持久。妇女雇员在歧视企业中的均衡就业水平歧视性劳动力市场的进入效应(二)雇员歧视分析:企业的选择可能是适应雇员的歧视性偏好或者在隔离的前提下进行雇用,并存在工资差别。结果:雇用歧视的存在对于雇主来说可能是成本很高的,但是要想摆脱它们,成本也同样很高。(三)顾客歧视含义之一是,它将会导致相互隔离的工作场所出现,至少是那些与顾客有着较高程度接触的职业中情况会是如此。含义之二是与雇主歧视不同,顾客歧视只与效用有关,而与利润无关。30、统计型歧视的含义以及什么事统计型歧视模型?为什么他会给相同素质的劳动力带来不同的待遇?统计型歧视:把群体信息

23、作为个人信息的一种补充,有可能把群体特征强加给那些虽然属于某一群体,但其自身群体特征并不十分明显的个人身上。这样产生的歧视就称为统计性歧视。统计性歧视模型的一个重要含义:同一群体中的每一成员之间的相似性越差,则运用群体信息作为甄选工具所带来的成本就越高。31、贝弗里奇曲线:u_v模型UV分析是从失业与职未空位(也就是劳动力过剩和劳动力短缺)的关系出发,认识劳动力市场中资源分配机能的效率的分析方法。32、存量流量模型。EU:从就业状态进入到失业状态,可能是因为解雇、临时解雇或辞职;UE:从失业状态进入到就业状态,包括新就业者和重新就业者;EN:从就业状态到退出劳动力市场,例如退休或上学中途退出劳

24、动力市场者;NE:从非劳动力进入到就业状态,即新进入或重新进入劳动力市场者;NU:非劳动力进入劳动力市场,成为失业状态;UN:失业者退出了劳动力队伍结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体失业水平,或者某一群体的失业水平,取决于各种劳动力市场状态之间的流量的相对流动比率,是各种流量之间综合作用的结果。社会对任何既定失业水平的关注都应当集中在失业的影响范围以及失业的持续时间这两个方面。33、失业统计测量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失业率指标存在的问题)?我国失业统计测量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失业率指标存在的问题(1)低估失业造成的经济成本失业量中不包括丧失信心的工人。丧失信心的工人就是指那些想得到工作,在过去的一年中找过工

25、作但没有在近四周内寻找工作,或者是由于缺乏工作机会或只是由于个人因素如年龄、种族及缺乏技能而找不着工作的人。失业率不能反映就业者的真是情况:就业者中潜在的失业者,或就业不足者。(隐性失业者)(2)高估失业造成的经济成本失业保险的接受者可以因接受失业保险而不工作,并能够维持较长时间的生活。(社会保险项目)劳动力人口统计构成发生变化。比如,青少年与妇女频繁地进出劳动力市场,这两个群体所占比重的增长导致所测量的失业率上升,从而夸大了经济不景气的程度。我国失业统计中的问题第一,统计上有两个失业率。登记失业率:统计的失业人员指有非农户口,在一定劳动年龄内(男50岁以下,女45岁以下),有劳动能力,无业且

26、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的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城镇常住人口中16岁以上,有劳动能力,在调查期间无工作,有就业可能并以某种方式寻找工作的人员。第二,我国失业人员的范围是不考虑农村的。第三,失业与就业概念范畴交叉。登记失业者中有相当部分人员正在打工或从事其它有酬的临时工作,并不是真正的失业者,存在着所谓“隐性就业”的情况;国有、集体企业在册职工中有一部分人员并未从事劳动,如一些下岗及内退人员等,但仍被作为从业人员统计;国有、集体企业存在大量的冗余人员,他们处于隐性失业或就业不足状态;农村中的大量的隐性失业人员34、失业的类型、原因、对策、特点。摩擦性失业(1)产生原因:因为职业市

27、场的信息是不完全的,有职位空缺的雇主和寻找工作的人互相之间,需要花时间去寻找,产生了在工作和进出劳动力之间的持续流动过程。2)特征它影响了跨越所有人口群体、行业和地区中相对大的数目的人。倾向于一个相对较短的时期。一定量的摩擦失业是不可避免的。-摩擦失业不仅仅带来经济成本,还会带来一些明显的经济利益(3)减少摩擦失业的公共政策在劳动力市场上增大工作信息的流动1993年实施的美国联邦家庭医疗假期法案,允许工人在一个有限时期内休假而不是要求辞退这个人来减少摩擦失业。结构性失业(1)产生原因:工作类型与寻找工作的人的不匹配所产生的。这种不匹配可能与个人的技能、学历、地理位置或年龄相关。(2)特点:倾向

28、于集中在确定的群体,即那些受技术改变,所在企业衰退或在整个国家内的工作移动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的群体。失业时间相对较长(3)减少结构失业的几种公共政策政府提供或资助培训项目通过提供再次安置津贴鼓励失业者流动,走出经济不景气地区。提供给长期失业者以公共服务工作,这是政府作为最后雇主的应对措施。需求不足性失业(1)产生原因:经济中总需求不足以为求职者创造足够的工作。与经济运动上升和下降的周期性变化有关,周期中经济上升时期,失业率下降,经济衰退期,失业率上升。(2)特点:周期性失业随着经济的扩张与收缩而变化,倾向于覆盖整个经济范围。(3)减少周期性失业的公共政策最直接的办法是调整财政和货币政策以确保持续

29、健康稳定的经济增长率。另一个方法是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直接扩大就业。35、工作搜寻理论的主要内容,说明其对失业成因解释的含义。(一)斯蒂格勒模型如下图,求职者应该联系N2家企业,即当MBA=MCA时(1、搜寻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其大小取决于提供工作的企业能否为求职者保留适合他的那份工作)。(2、搜寻收益:求职者多联系一家雇主所获得的收入增加的现值,即求职者可能获得的更高工资在整个工作期内增加部分的受益的贴现值(二)麦柯尔模型(1、求职者常常按先后顺序做出工作搜寻决策,当遇到第一份超过其最低可接受工资时,求职者就会接受该份工作。(2、最低可接受工资:求职者考虑从事某一工作时愿意接受的最低

30、工资。当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最优水平的可接受工资就形成了。求职者以前工作所获得的工资水平、习惯的生活消费水平以及朋友或熟人的工作状况等因素会影响该求职者的最低可接受工资W1:最低可接受工资,低于W1的工作将会被求职者拒绝搜寻的时间长度取决于最低可接受工资水平与企业提供的工资分布频率之间的联系。当经济处于萧条时期,企业所提供的工资分布频率曲线将会向左移动,例如从f(w)移动到f(w)o如果求职者将w1确定为其最低可接受的工资,所有低于该工资的企业都会被求职者拒绝。保留工资越高,搜寻时间就越长。I求职者A用可接受工资作为标准做出接受或拒绝某项工作的决策,并预期在某一确定时间会得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31、。II如果该时间后求职者A没有找到工作,这种不一致将会导致工作搜寻者降低f(w)的估计值和最低的可接受工资。III当可接受工资降低到某一点时,就会找到可接受的工作,但这种搜寻过程要比如果一开始就正确估计f(w)时所用的时间长得多(三)工作搜寻模型关于失业的含义工作搜寻在本质上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即工人在劳动力市场上流动以改善他们的状况。解释了在劳动力市场中个人搜寻工作所需时间的不一致性和一些劳动力群体的失业率高于另一些群体的原因。表明任何减少失业成本的因素(如失业补偿金)都会增加工作搜寻时间和失业期限,因为增加了保留工资。对经济周期中失业的反周期运动提供了解释。随着经济周期上升或下降,工资频率

32、分布曲线f(w)将向右或向左移动。失业人数或失业的持续时间都将变化。36、刚性工资理论解释由经济周期性波动而产生的失业假设消费需求减少,初始影响使企业减少雇用水平,劳动力需求曲线向左移到D2。如果货币工资可以向下浮动,劳动力市场上的过度供给将使货币工资下降直到建立新的均衡,这时实际工资率为W2,供给和需求再次相等(即点C)。如果货币工资具有刚性,不能向下浮动,劳动力市场将保持在实际工资为w1和非自愿失业为(L1L3)处。37、效率工资理论关键假设:雇员的工作努力或“效率”是工资率的函数,雇主支付的工资越高,雇员工作就越努力。前提条件:雇主无法对工人的工作绩效进行完全的监督。主要观点:高工资可以

33、促使雇员更加努力工作,因为雇员会更加看重工作的价值并有更高的道德责任感。通过将工资增加到高于市场工资水平,企业提高了那些在工作中因偷懒而被解雇的工人的成本,从而诱导工人付出更大的工作努力对现实问题的解释从每个企业的角度来看,一定程度的失业是有必要的,因为它可以对现有雇员的工作有激励作用。企业可以通过支付雇员高于市场供求决定的工资而获取更大的利润。如果市场上所有企业在支付雇员高于市场供求工资的条件下,竞争的劳动力市场可能产生一定的非自愿失业者。这种失业类型被称为“等待性失业”。对货币工资率表面上的向下刚性提供了一个解释。即使失业工人愿意以较低工资去工作,企业也可能会由于削减工资雇用这些失业工人而

34、失去利润,因为雇员的努力和生产率将会下降效率工资理论对结构性失业的解释如果其他要素保持不变,不同地区的平均工资率和失业率之间存在着反向关系,即地区失业率越高,平均工资率越低,反之则反是。地区的平均工资率和失业率之间的反向关系可以用工资曲线来进行描述。注意:第一,每个国家似乎都存在着这一曲线。第二,不同国家的工资曲线十分相似。第三,工资曲线与标准的供求分析得出的结论不同。8、试推倒完全竞争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和市场需求曲线?(课本48页)一、完全竞争下的短期劳动需求完全竞争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使用劳动要素的边际收益使用劳动要素的“边际成本”完全竞争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利润最大化,即增加一单位

35、劳动的使用所带来的“边际收益”即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和“边际成本”即工资相等。完全竞争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根据方程:mp*p=w该方程即为需求曲线单个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与其边际产品价值曲线重合,并且向右下方倾斜劳动需求曲线与劳动边际价值曲线重合的两个假定:第一,劳动的边际产品曲线不受劳动价格变化的影响;第二,产品价格不受劳动价格变化的影响。完全竞争市场的劳动需求曲线整个市场的劳动需求曲线可以看成是所有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的简单水平加总。该曲线仍然是向右下方倾斜的,但比边际产品价值曲线要陡峭。二、完全竞争下的长期劳动需求企业应对劳动价格上升不仅可以通过调整其使用的劳动数量的方式,而且也可以通过调整其资

36、本存量的方式以作出反应。等产量曲线与要素投入选择企业的利润最大化行为可以分解为两个重要的企业行为,工资率变化将对上述两个行为产生影响:第一,既定产量下的成本最小化第二,既定成本下的产量最大化等产量曲线:等产量曲线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以常数Q1表示既定的产量水平,则与等产量曲线相对应的生产函数为:Q=f(L,K)=Q1等产量线的特征等产量线斜率为负位置较高的等产量曲线具有较高的产量等产量曲线是连续的等产量图中的等产量曲线没有常数斜率,在左边较陡直,而在右边较平坦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

37、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这种现象称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原因是任何一种产品的生产技术要求各要素投入之间的适当比例,即要素之间替代是有限的。完全竞争企业的长期劳动需求曲线的推导工资率的上升导致企业调整的两个效应,即替代效应和规模效应。替代效应是由于工资率的提高,企业如果仍然维持原有的产量水平上,则会采用增加资本,减少劳动的生产方法。规模效应是由于工资率的提高,劳动的边际成本将上升,从而导致企业生产更少的产量,产量的下降将会导致使用的劳动数量下降。企业因工资率上升所引起的劳动需求的减少是这两种效应的变化之和。长期劳动需求曲线与短期劳动需求一样也是向右

38、下方倾斜。长期劳动需求曲线与短期劳动需求曲线的相互作用长期劳动需求曲线与短期劳动需求曲线的区别:短期劳动需求曲线相对更为陡峭,而长期劳动需求曲线则较为平坦。原因在于工资率变动对劳动需求的长期调整幅度要大于短期调整9、如何推到卖方垄断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一、卖方垄断企业的劳动需求分析卖方垄断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卖方垄断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边际收益由于企业在产品市场上是垄断者,其产品价格不再是一个常数,而是取决于产量和销售量的一个变量。因此,垄断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边际收益不再等于其边际产品价值。R=RQ(L)dR/dL=(dR/dQ).(dQ/dL)MRP=MR.MP在卖方垄断条件下,企业使用劳

39、动的边际收益MRL等于产品的边际收益MR和劳动的边际产品MP的乘积MRMP卖方垄断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边际成本。由于企业在劳动市场上为完全竞争者,故使用劳动要素的“边际成本”仍然等于不变工资率W。卖方垄断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MRP=W卖方垄断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根据MR.MP=W确定了卖方垄断企业对劳动的需求函数,曲线MRP即MR.MP的形状如何?为什么?结论:单个企业劳动的需求曲线与劳动的边际收益产品曲线完全重合。考虑多个企业共同调整也与边际收益产品曲线重合,为什么?原因一,劳动价格的变动不会引起卖方垄断企业的产品需求曲线发生变动。二,其他企业产品与卖方垄断企业产品不同,不考虑商品间的间接

40、影响。结论:如果假定只使用劳动,则无论是否考虑多个企业的调整,卖方垄断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都等于其边际收益产品曲线。卖方垄断企业的市场劳动需求曲线:市场的劳动需求曲线就是n个卖方垄断企业的边际收益产品曲线的简单水平相加,前提是将劳动市场所有企业简化为卖方垄断企业。二、买方垄断企业的劳动需求分析买方垄断企业是指企业在劳动市场上是垄断者,而在产品市场上是完全竞争者。买方垄断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买方垄断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边际收益在产品市场上,产品的边际收益等于产品的价格,劳动的边际收益就等于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VMP=MPP由于买方垄断企业是劳动市场上的唯一购买者,因此它所面临的劳动供给曲线与市场的

41、劳动供给曲线是一致的,而且劳动的边际成本曲线位于劳动的供给曲线之上。买方垄断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是不存在的。17、什么是劳动闲暇模型?如何利用该模型推倒个人劳动供给曲线?一、劳动和闲暇劳动供给涉及到劳动者对其拥有的既定时间资源的分配。劳动者可以看成是消费者,他们在闲暇和劳动二者之间进行的选择,就是在闲暇和劳动收入之间进行选择,以满足自己效用最大化的愿望。(假设劳动者的劳动供给时间来自16个小时,若用H表示闲暇,则16-H表示劳动供给量;此时不考虑家务劳动。二、偏好和无差异曲线1、偏好:代表了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相对其他商品的心理愿望强度。偏好从性质上说属于主观的东西,受到许多如个人种族、社会经济地位

42、、职业以及个人性格等因素的影响。虽然偏好随不同的人而不同,但研究者证明了人们在某个时间内对于他们所需求的商品和服务具有排序的能力。2、无差异曲线:指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或效用的所有闲暇和收入的组合点的轨迹。三、工资、收入和预算线1、工资率、工作时数和总收入之间的关系就是所谓的预算约束。它表明在既定的市场工资率条件下,单个消费者所能够提供的收入和工作时数的各种组合。结论:劳动供给曲线很可能是一条既包含有正斜率部分又包含有负斜率部分的曲线,即所谓的后弯的劳动供给曲线。在低工资率下,劳动者希望额外增加收入的愿望很大以至于替代效应超过了收入效应。然而,当工资率超过某一数值以后,劳动者的收入足够

43、高以至于他对更高工资率采取的反应是愿意购买更多的闲暇而减少工作时数,即收入效应超过了替代效应。市场劳动供给曲线:由于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下,劳动者可以自由进出劳动市场。当工资率提高可能会使一部分原来就在这个市场上竞争的人减少劳动供给,但同时又会吸引一部分本来不在这个市场上的人进入这一市场,从而使劳动供给总量最终呈增长趋势,即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18、什么是家庭生产模型以及与劳动闲暇模型有何异同?在完全竞争条件下,时间的边际价值MVT等于工资率W,物品的边际价值MVG应等于其在商品市场上的价格P。若工资率和商品价格相等,即W=P,则家庭总可以通过选择T和G,使MVT=MVG一般情况下:MVT/W

44、=MVG/P工资对家庭所用时间和物品的影响:高工资的人选择A点生产,使用较少的时间和较多的物品;低工资的人选择B点生产,即使用较为时间密集的技术生产家庭商品;高工资能使人们接受更多的时间和物品,因而高工资的人们会进入一条更高的等产量曲线,但仍使用更为物品密集的生产技术,如在C点生产。家庭生产的劳动供给曲线由于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相反,家庭生产模型没有预言工资率的变化对劳动供给的影响家庭联合劳动供给决策考察非劳动收入变化对家庭时间配置的影响。家庭非劳动收入的增加将会导致负的收入效应,在家庭联合劳动供给模型中,并不意味着市场工作时间需求的同等下降;通过减少家庭工作时间而不是市场工作时间可以获得更多的

45、闲暇。家庭成员的工资率变化对每个家庭成员时间配置的影响:、成员i的工资率(Wi)变化将导致当事人自己工作时数i(Hi)的正的替代效应。工作时数增加。Wi的变化也将通过负的收入效应部分抵消了替代效应从而影响Hi。工作时数减少。“交叉替代效应”衡量家庭成员i的工资率变化对家庭成员j的影响大小。交叉替代效应是指在保持家庭收入不变的条件下,家庭成员i的工资率变化所引起的家庭成员j的工作时数的变化。研究发现:对于没有孩子的丈夫妻子家庭而言,交叉替代效应为零;而对于有孩子的家庭而言,交叉替代效应为负,即在保持家庭收入不变的条件下,丈夫(或者妻子)的工资和劳动供给增加将会导致妻子(或者丈夫)的市场工作时间减

46、少。30、流动的人力资本投资模型该模型将自愿流动当成一种投资来看待,如果与流动相联系的收益现值超过了与之相联系的货币成本和心理成本的总和,劳动者要么会决定更换工作,要么会决定进行地理上的迁移,或者是两者兼而有之。如果贴现之后的收益流并不比成本高,劳动者就不会进行这种变动了。24、外来劳动力对当地劳动力市场影响的经济分析外来工的受益者与受损者分析(假定外来工为体力劳动者)体力劳动者:使其工资下降,部分退出体力劳动者,对政府反贫困政策具有抵消的作用,因为降低了体力劳动者工资水平和就业水平。(工资)消费者:使部分消费者受益,即使用这些体力劳动者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消费者受益。使用体力劳动者的雇主(利润)

47、技术劳动者。对于互补性生产要素的需求会上升移民需求导致对其他产品生产者的需求上升外来工所带来的总收益可以弥补其所带来的损失吗?对外来工输入地来说:外来工实际上增加了当地人口,而这些人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所以,外来工到底使当地的原有居民从总体上看起来变得富有了,还是变得更贫穷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为当地增加的总产量与其消费的总产量相比,是前者大,还是后者大。对于外来工而言:雇主支付给移民的工资不会大于其VMP,若外来工仅靠自己的工资报酬来支撑自己的消费,那么这些参加工作的移民并不会减少当地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此外,若外来工的工资报酬并不等于他为所在国所创造的产出的全部价值,那么,当地人的

48、人均可支配收入会增加。非法移民比合法移民更有可能增加当地国的人均收入。第一,找工作而来。第二,没有资格申请政府福利项目。第三,移民还是缴了税33、农民工对城镇劳动力的替代性研究。(了解,对案例分析题题有用可能)由于劳动力的供给增加,企业平均工资会降低,从而使城镇企业的成本降低、效率提高,并使企业的生产规模扩大。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就业,不仅不会减少一类劳动力市场上城镇劳动力的就业,还会因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而增加他们的就业。即农民工对一类劳动力市场上城镇劳动力就业产生的规模效应。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就业,的确替代了一部分城镇劳动毎替代效应L0L1。但是这种替代不是一对一的,即农民工的就业至少不是完全

49、以城镇劳动力岗位的丧失为代价的,他们在替代一部分城镇劳动力就业岗位的同时,还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40、什么是市场力量歧视模型(非竞争性歧视模型)以及类别,产生的原因(一)拥挤效应基本描述:由于职业隔离,尤其是按照性别形成的职业隔离在现实中是存在的,并且其严重程度也是较高的。因此,这使得一些人认为:职业隔离是为了在某些特定行动中降低工资而故意采取的拥挤政策造成的。41关于劳动力市场统计性歧视的微观分析(了解)一、歧视在劳动力市场上的体现与特点(一)歧视现象主要存在于职业搜寻阶段。由于职业发展过程中,雇主可以在实际工作环境中更加清楚地观察一个人的劳动生产率,从而对其做出更客观的评价;而职业搜寻过

50、程中,由于不清楚真实的劳动生产率且获得这一信息的成本十分高昂,便容易发生以外在条件择人的现象这进一步说明了大多数歧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甄别手段而非偏见造成的。(二)统计性歧视是劳动力市场歧视的主要体现。由于缺乏有效的人员甄选手段,所以在人员选聘过程中容易依赖一些直观的标志、如学历、性别、年龄、户籍等等,这样可以大幅度节省招聘成本。二、信息不对称下企业的歧视成本分析(一)甄选成本(Cs)甄选成本包括各种测试费用,如面试、笔试、心理测验、情景模拟等,信度和效度越高的测试往往成本越高。歧视的实施有助于降低甄选成本。在缺乏科学的甄选手段时,企业往往会借助统计性信息甄选,这样可以大大节省甄选成本。(二)效

51、率损失成本(Ce)效率损失包括选用了不合适的人造成的工作绩效损失以及未来有可能需要再次更替人员所造成的人员置换成本。甄选成本与歧视程度成正比。歧视的程度越严重,效率损失越大。(三)总成本如果随着歧视程度的上升,甄选成本的边际下降等于效率损失成本的边际上升,则总成本保持不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采取何种程度的歧视行为都对用人成本没有影响,因此,雇主便不会有控制歧视的动机。如果随着歧视程度的上升,甄选成本的边际下降大于效率损失成本的边际上升,则总成本呈下降趋势,此时企业实施的歧视行为越严重对企业越有利。如果随歧视程度的上升,甄选成本的边际下降小于效率损失成本的边际上升,则总成本呈上升趋势,此时企业实

52、施的歧视行为越少对企业越有利,理性的雇主会有意的去控制歧视的发生。企业招聘的总成本曲线为一条先降后升的曲线。I企业首先会节省掉那些开支较大的测评项目,所以甄选成本下降的速度随歧视程度的增强而放缓。效率损失曲线则相反,随歧视程度的加强,错误招聘的概率越来越大,效率损失的递增也越来越快。II即使在雇主不存在歧视性偏见的情况下,为追求利润最大化,仍会实施一定程度的歧视。并且此时歧视处于一种均衡状态,没有一种市场力量可以使其消失。三、结论与建议统计性歧视,是企业在雇佣信息不对称下缺乏科学的甄选手段所造成的。因此,可以通过改变甄选成本和效率损失的边际变化来约束歧视行为。(一)降低科学甄选所需费用如果随着

53、歧视程度的上升,甄选成本不会有大的下降,则实施歧视的收益便大大下降,这一变动可使总成本曲线的最低点向左移动,从而使歧视程度下降。而使甄选成本曲线变得缺乏弹性的根本做法亦在于降低科学甄选的成本。(二)增强劳动者的个体差异性这需要打破一些外在条件对劳动力的影响。例如,加强城乡间的交流以及各项社会福利的普及,使户籍的影响得以弱化,进而使不同户籍的劳动力没有明显的共性差别,这有助于使雇主放弃依赖户籍进行甄选的行为。再如,加大对劳动力市场弱势群体的教育及培训投资三)增强人力资本的专用性。专用性越强,其他非专业特征对工作绩效的影响就越小,雇主采取统计性歧视的可能性越小20、我国缩小收入差距的对策(一)原则

54、:在初次分配领域,应坚持在公平基础上的以效率为主的分配原则,主要由市场调节;在再分配过程中,坚持效率基础上的以公平为主的分配原则,强化政府调节(二)具体措施:注重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加速推进城镇化。推进市场化的改革,如打破不必要的行政垄断和市场垄断,建立规范的市场竞争机制。完善和加强我国的税收政策。加快个人所得税、消费税的改革,开征遗产税与赠与税等。救助社会贫困层,保障贫困家庭。弓I入非政府组织的调节主体,发挥各级主体的作用促进公平竞争,完善劳动力市场21、试着比较短期劳动需求和长期劳动需求的异同点不同主要表现在第一,短期需求在短期内假定只有劳动要素是可变的,资本和其他的生产要素固定不变。长期需

55、求:企业应对劳动价格的上升不仅可以通过调整其使用的劳动数量的方式,而且可以通过调整其资本存量的方式做出反应。第二:在完全竞争条件之下,企业的短期劳动需求曲线相对更加陡峭,而长期劳动需求则较为平坦。换句话说就是长期需求曲线具有更大的弹性。相同点: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都是利润最大化,即增加一单位劳动的使用所带来的“边际收益”即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和“边际成本”即工资相等22、试着比较完全竞争企业卖方垄断企业和买方垄断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的异同完全竞争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与其边际产品的价值曲线一样向右下方倾斜。卖方垄断企业劳动需求曲线也是向着右下方倾斜,有两个原因造成:一是劳动的边际报酬递减。二是垄断企业产品的边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