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中学唐丽丽_第1页
平湖中学唐丽丽_第2页
平湖中学唐丽丽_第3页
平湖中学唐丽丽_第4页
平湖中学唐丽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选读疑难问题解决的几点浅见1高考题: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子曰:“子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24(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1分)(2)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括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3分)2高考样卷题:(桀溺)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24.桀溺和孔子的言论表达了他们对现实截然不同的观点态度。(

2、1)你认为楚狂接舆会赞成谁的观点?颜回会赞成谁的观点?(1分)(2)你赞成谁的观点?为什么?(3分)3 赞成孔子的观点。孔子的言论反映了儒家改革社会的良好愿望和积极入世的思想。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正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才更需要有志之士为改革社会现状而努力,这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假如乱世之中,人人明哲保身,那么乱就得不到抑制,其乱更甚,知其不可而为之实则体现了一种承担、奉献和牺牲的精神。人生中总会遇到各种看似“不可为”的难题,倘若都以退避的的姿态对待,问题永远存在,“为之”才有希望。赞成桀溺的观点。乱世之中,不能靠一己之力来改变社会,这是必须正视的现实,这一点上不能自欺欺人

3、。洁身自好、修身养性、保存实力,以待治世,这在乱世中不失为一种以退为进的方法。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精神虽然可嘉,但事实上是时间和精力的无谓浪费。4课程标准:在整体了解论著内容的基础上,选读其中的重要章节,有侧重地进行探究学习,把握论著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了解用以支撑观点的关键材料。学科教学指导意见:选读应该考虑到三个层次的教学内容:文字、文章和文化。选读前言:本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培养正确解读和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5教学目标:正确把握论语选读部分的主要观点和思想内涵;提高学生对文化论著的研读能力;结合当代社会生活正确评价孔子和他的思想。疑难之一:孔子思想内涵的把握。疑难之二:选读重点章节,有侧

4、重地进行探究学习。如何组织教学?疑难之三:半个学期的课,如何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6为政以德为政以德(状语后置句)无乃尔是过与(固定句式)如之何(固定句式)君孰与不足(提宾句) 疑难探究:(1)在论语中孔子多次称颂尧、舜、禹、稷,有人说是孔子对原始社会朴野生活的向往,在这一点上和老庄的“老死不相往来”思想是否相同的?(2)现代社会,治国应以“德”为重还是以“法”为重?解决:联系现代生活,解决疑难。 7克己复礼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主谓倒装)有是哉,子之迂也。(主谓倒装,强调孔子迂腐之深。)野哉,由也。(主谓倒装,强调子路粗野之深,表达了孔子对子路不满和批评。)疑难探究:(1)孔子主张

5、的“礼” 与现在提倡的“文明礼貌”是否相同?()宰我提出一年丧期的观点有无道理?设置矛盾,辩论解疑。(1.2)“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可设问:从孔子以上思想出发,当忠孝不能两全,如何抉择? 8知其不可而为之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宾语前置句)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省略句)文言练习一(1) 疑难探究:()孔子与诸隐士的处世态度有何异同?()子路批评隐者“欲洁其身,而乱大伦”,是否正确?9仁者爱人文言练习四中出现的宾语前置句 疑难探究:对管仲的评价。(3.22)“管仲而知礼,孰不知礼?”(课文)“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10周而不比疑难探究:()(4.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在

6、这方面,普通人与仁者有什么区别?链接:礼记“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下文“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11周而不比疑难探究:()(14.34)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有人主张“以德报怨”,而孔子不同意这种做法,主张“以直报怨”,这是否有违儒家的忠恕之道?明确:不违。“以德报怨”易混淆是非标准,所以孔子不同意。儒家的忠恕之道,即尽心竭力,将心比心。“以直报怨”,坚持是非标准,对怨恨者、对正道便尽了“忠”;怨恨者当然希望得到公正对待,以正直回报怨恨,正是尽“恕”。12诲人不倦理解并积累成语 :有教无类,诲人不倦,不愤不启,举一反三、切磋琢磨、述而不作

7、等; 疑难探究: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面对子路、冉有的同一问题,孔子的回答是完全不同的,这使得站在一旁的公西华很困惑。孔子的解释体现了他怎样的教育思想?如果子贡问同样的问题,孔子会如何回答?为什么?对孔子的这种教育思想,你有什么体会?13诲人不倦因材施教。闻斯行之。因为孔子认为子贡是一个通情达理之人,他是能够把握好做事的度的。孔子之所以能做到因材施教,是因为他经常分析每个学生的特点,对每一位学生的才能特点、性格特征都心里有数。如“由也果”“赐也达”“求也艺”“予不仁”“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等。14沂水春风疑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