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课件:第七章 防治原则与治法_第1页
中医学课件:第七章 防治原则与治法_第2页
中医学课件:第七章 防治原则与治法_第3页
中医学课件:第七章 防治原则与治法_第4页
中医学课件:第七章 防治原则与治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七章 防治原则与治法治则即治疗疾病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它是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制定的,能正确反映疾病治疗客观规律的准绳,对临床立法、处方、用药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治法治疗疾病的基本方法,是治则的具体化治则准则理论依据原则性和概括普适性治法方法及手段具体、明确、详细可操作性某些治则的具体体现第一节 防治原则重视预防与养生治病求本调整阴阳扶正祛邪三因制宜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一、 重视预防与养生“忧患意思”、“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关于养生与预防养生:中医又称为“摄身”,是指研究增

2、强体质、预防疾病,以达到延年益寿的理论和方法。养生是中医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养生与预防,两者在理论上常相互交融,在使用上常互为补充,相互为用。预防 =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调养正气,提高抗邪能力调养情志饮食有节起居有常顺应自然适度锻炼药物预防防止邪气侵袭避其锋芒不妄作劳养生保健调养正气保养精血(一)、 未病先防(二)、既病防变早期诊治灭危险于萌芽减少正气损伤预先顾护先安未受邪之地先护将伤之正气 “经言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何谓也?然: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中工者,见肝之病,不晓相传,但一心治肝,故曰治已病也。” 难经七十七难

3、 扁鹊过齐扁鹊曰:“疾之居腠理也,汤熨之所及也;在血脉,针石之所及也;其在肠胃,酒醪之所及也;其在骨髓,虽司命无奈之何!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二、治病求本本: 1. 草木的根:无之木。 2. 事物的根源,与“末”相对:末(头尾;始终)。根(根源;彻底;本质上)。 标: 1 树木的末端,引申为表面的,非根本的:本。治不治本。 治病求本:在治疗疾病时,必须寻找出疾病的根本原因,并针对其根本原因进行治疗。 本与标,具有多种含义,且有相对的特性。本标正邪双方正气邪气病因症状病因症状旧病新病旧病新病原发病继发病原发病继发病 治病求本在中医治疗是如何体现?(一)正治与反治类型简释与病

4、证表现关系别称正治正常情况下的治疗治疗措施性质与症状性质相反(相逆,对抗病证表现)逆治反治反常情况下的治疗治疗措施与症状性质相同(假象)(顺从、顺应疾病表现)从治常见正治及反治举例正治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反治寒因寒用热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二)标本缓急1.急则治标2.缓则治本3.标本同治 三、调整阴阳损其偏盛(有余)补其偏虚(不足)1.滋阴制阳,扶阳制阴2.阴中求阳,阳中求阴 (补) 3.阴阳双补调整阴阳的基本原则故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绝。 景岳全书补略扶正祛邪:通过扶助正气,祛除邪气,改变邪正双方的力量对比,使

5、其有利于疾病向痊愈方向转化,是中医治疗学的一个重要法则。扶正祛邪五、扶正祛邪扶正-祛邪单纯扶正单纯祛邪先扶正后祛邪先祛邪后扶正扶正与祛邪的关系及先后同病异治:指同一种疾病,由于病情的发展和病机的变化,以及邪正消长的差异,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治疗上应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不同的治法加以治疗。异病同治: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相同的病机变化或同一性质的证候,可以采取相同的治法。 五、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因时制宜根据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特点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因人制宜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等的不同特点来确定治疗用药的原则。六、三因制宜故春月

6、宜加辛温之药,薄荷、荆芥之类,以顺春升之气;夏月宜加辛热之药,香薷、生姜之类,以顺夏浮之气;秋月宜加酸温之药,芍药、乌梅之类,以顺秋将之气;冬月宜加苦寒之药,黄芩、知母之类,以顺冬沉之气。所谓顺时气而养天和也。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一四时用药例第二节治法定义也叫解表法或解肌法,是运用发汗解表的方剂,以开泄腠理,调和营卫,逐邪外出,解除表证的一种治疗方法。适应症外感疾病初起;水肿、疮疡、麻疹等初起兼表证者;使用注意发汗太过会耗散津液,损伤正气;邪气已退或正气虚者勿单独使用;避风寒,忌油腻厚味及辛辣食物。一、汗法二、吐法 定义也叫催吐法,是利用药物涌吐的性能,引导病邪或有毒物质从口中吐出的一种治疗方法

7、。适应症食滞胃脘;毒物在胃;顽痰留滞胸膈;痰涎壅塞气道。使用注意吐法易伤正气,使用宜慎;病势危重、气机上逆、正气亏虚、幼儿、孕妇禁用;不宜反复使用;吐后宜进稀粥以自养。三、下法定义也叫泻下法,是运用具有泻下作用的药物通泻大便,攻逐体内实热结滞和积水,以解除实热蕴结的一种治疗方法。适应症邪气内结在胸膈、肠道;虫积、宿食、蓄血、痰滞、水结。使用注意邪去为度,中病即止;邪未入里或阳明病腑未实者不可下;正气亏虚、妊娠、经期慎用或禁用。四、和法定义也叫和解法,是用和解或疏泄的方药,来达到祛除病邪、调整机体、扶助正气的一种治疗方法。适应症少阳证;各种脏腑不和之证。五、温法定义也称祛寒法,是运用温热的方药来

8、祛除寒邪和补益阳气的一种治疗方法。适应症寒邪侵袭,阴寒内盛之寒实证; 阳气虚弱,寒从内生之虚寒证;使用注意易耗伤阴血;阴虚、血虚禁用;内热火炽、夹热下痢、血分有热、神昏欲绝脱者禁用;孕妇、产妇慎用或禁用。六、清法定义也叫清热法,是运用寒凉的方药,通过泻火、解毒、凉血等作用,以清除热邪的一种治疗方法。适应症里热炽盛。使用注意易损伤脾胃阳气,不宜久用;素体虚弱、脾胃虚寒、表邪未解、气虚发热、血虚发热者不宜单用 。七、补法定义也叫补益法,是运用具有补养作用的方药,以益气养血、滋养阴液、强筋壮骨、消除虚弱证候的一种治疗方法。适应症脏腑阴阳气血虚损。使用注意实证禁补;正虚邪气盛者慎单用 ;酌情配伍理气药

9、 。八、消法定义也叫消导法或消散法,是运用消食导滞、行气、化痰、利水等方药,使积滞的实邪逐步消导或消散的一种治疗方法。适应症积聚、癥瘕、痞块。使用注意能损伤正气,使用宜审慎 ;因虚致实者,禁单用消法;正虚邪实者,兼以扶正。附:活血化瘀法 定义是运用具有行血、活血、祛瘀作用的药物治疗瘀血病症的治法。适应症血瘀证使用注意出血证、月经过多及孕妇慎用。中药与方剂的基础知识第一节 中药概述一中药炮制 (略) 二中药性能 三中药用法 二、中药性能四气寒热温凉五味酸苦甘辛咸升降浮沉上下内外归经毒性四气寒凉(平)温热酸 (涩)能收、能涩(收敛、固涩)苦能泄、能燥(通泄、燥湿)甘 能补 、能缓、能和辛能散、能行

10、(发散气机,行气活血)咸能下、能软(泻下通便、软坚散结)淡 能利 、 能渗(渗利小便)五味升降浮沉升:向上降:向下浮:出表沉:入里归经:选择性作用肺: 桔梗、葱白心: 黄连胃: 葛根、白芷、石膏肾: 肉桂膀胱经:羌活肝经: 柴胡,川芎、青皮脾: 升麻、苍术大毒生川乌、生草乌、斑蝥、雷公藤、升药等有毒附子、蜈蚣、全蝎、白花蛇等小毒吴茱萸、细辛、苦杏仁、土鳖虫等中药毒性毒性分级中毒原因剂量过大服用太久炮制不当配伍失误制剂不妥外用失控误食误用预防措施规范炮制合理配伍合理制剂掌握药物特殊要求合理安排剂量及疗程严密观察,早期发现三、中药的用法配伍 禁忌 剂量 煎服法 配伍关系(七情) 单行: 单药使用相

11、须:相同或相似药物合用 相使: 主次配合,辅药增强主药作用相畏:毒性被其他药物清除或减轻相杀:克制或清除其他药物的毒性 相恶:减弱或破坏其他药物的主要功效 相反: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 配伍禁忌中药配伍禁忌中西药物配伍禁忌妊娠禁忌证候禁忌饮食禁忌用药禁忌 (瓜) ( 白)(白)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 蔹 及 攻乌, (夏) (母) (头)(海)(大)(甘) (细)(白)藻 戟 遂芫俱战草,诸参辛 芍叛黎芦。 (花) (人参、沙参、丹参、玄参) 配伍禁忌十八反药歌硫磺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

12、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爁炙煿莫相依。十九畏歌形成难溶物质影响代谢抑制酶活性酸碱中和毒性反应拮抗作用加速药物代谢抑制药物代谢作用重叠中西药联合应用的配伍禁忌禁用:毒性强,作用峻猛者;巴豆、牵牛子、斑蝥、麝香、虻虫、水蛭、三棱、莪术、芫花、大戟、甘遂、商陆、水银、轻粉、雄黄等;慎用:活血破血、攻下通便、行气消滞、大辛大热之品。如桃仁、红花、乳香、没药、王不留行、大黄、枳实、附子、干姜、肉桂、天南星等。 妊娠禁忌证候禁忌(略)服药饮食禁忌 病证禁忌食物禁忌中药剂量药物性质与剂量药物配伍与剂量年龄、体质、病情与剂量季节、地域与剂量中药煎服法(略)第二

13、节 方剂学概述一、方剂与治法二、方剂的组成及变化 三、方剂的剂型方剂与治法治法是组方的依据方剂是治法的体现组方原则君臣佐使方剂变化加减化裁方剂的组成及变化君药是方剂中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它是方剂中所必须具有的药物,药力居方中之首。臣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针对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其药力次于君药。佐药佐助药,即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的兼证;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或烈性;反佐药,即根据病情需要,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使药引经药,即能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调和药,即具有调和诸药作用的药物。 君药臣药佐药佐助药佐制药反佐药使药引经药调和药增减药味增减药量剂型变化方剂的变化汤剂汤剂口服液糖浆剂冲剂酒剂露剂丸剂丸剂片剂胶囊剂丹剂散剂散剂茶剂冲剂(粉)膏剂膏剂霜剂丹剂(外)栓剂栓剂锭剂注射剂注射剂方剂的剂型汤以荡之,丸以缓之,散以散之,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