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 地理空间第一节 地域分异规律第1页,共29页。地域分异规律地域分异规律是由地球的行星性质(大小、形状、运动)和地球表面性质(海陆分布、地壳运动)所决定的地球表层环境及组成要素在空间分布上的变化规律1、地域分异规律的概念: 2、影响地理空域分异规律的因素:地理纬度地形起伏距海远近海拔高度地貌形态(坡向、地面)地形配置地表组成物质第2页,共29页。3、空间地域分异规律性分类空间地域分异规律性地带性纬度地带性海陆梯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非地带性第3页,共29页。一、纬度地带性1 人类对纬度地带性的发现:早在古希腊时就已产生纬度气候带的概念;我国北宋地理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指出了气候的水平分布规律
2、,认为南北植被差异是气候所致。18世纪末,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德国地理学家洪堡确定了植被分布的纬度地带性及气候与植被间的依存关系。19世纪后半叶,俄国地理学家、土壤学家道库恰耶夫从景观、自然综合体角度提出“自然历史地带”这一概念,对景观作了地带划分。第4页,共29页。纬度地带性2、纬度地带性的形成机制 : (1) 由地球的形状和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运动位置关系所决定,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递减。(2)纬度地带性就是地球表面环境要素和地理景观沿纬线方向延伸,沿纬度方向有规律地递变的特征。第5页,共29页。 3、自然环境的纬度地带性(1)气候的纬度地带性温度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基本上是沿纬线延伸的。 年变幅
3、随纬度增高变幅增大,两极变幅最大。温度的纬度地带性与科里奥利力相结合,形成气压带、行星风系和洋流沿纬线分布沿纬度更替的分布大势。降水沿纬度的差异明显,赤道附近低纬度降水量最大;回归线附近带内差异很大,平均状态看,降水量较低;温带地区较高,极地地区最低。 纬度地带性第6页,共29页。气候的纬度地带性第7页,共29页。纬度地带性(2)自然生态系统的纬度地带性 陆地生态系统纬度地带 陆地生态系统除热带雨林、北半球针叶林、苔原冰雪带横贯大陆外,其他自然生态系统由于受海陆分布、地形、洋流、季风等诸多因素影响,纬度方向的连续性收到分割,大陆东岸、西岸以及大陆中心的纬度地带性有多不同。陆地生态系统中,赤道附
4、近的热带雨林和极地附近的泰加针叶林、苔原冰雪带,纬度地带性连续、明显。欧亚大陆东岸从赤道到极地,自然生态系统的序列为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夏绿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苔原。受气候的纬度地带性支配,呈现出基本上沿纬线方向分布的递变的景观带。第8页,共29页。A线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阔叶林和混合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太阳辐射能带来的热量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减少热带荒漠带第9页,共29页。纬度地带性 海洋生态系统的纬度地带性海洋表面均一,其纬度地带性比陆地明显,除沿岸地带,近于平行沿纬线延伸。在垂直方向上,纬度地带性主要在200米水深范围内表现明显,体
5、现在温度、盐度和生物分异上。 世界大洋可划分为北极带、亚北极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亚南极带和南极带。第10页,共29页。(3)人类生物学特征的纬度地带性自然对人类的影响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直接的环境因素,如气候、地形、重力、磁力、生物等因素影响人类的生理和身体特征。二是通过食物与食物链的关系间接影响人类。 人类自然适应的特点:不同种族、民族对同一环境都有相类似的反应人类对环境的反应具有自然遗传性。身体的变化造成某些稳定的特征,世代延续,不因后来的环境改变而立即改变。人体对环境的适应具有补偿性反应。血液中制造免疫体的球蛋白的含量就增加,这就是一种补偿机能。人种的形成正体现了纬度地带性:黑种
6、人是热带人种,黄种人是温带人种,白种人是寒带、亚寒带人种。第11页,共29页。人类生物学特征的纬度地带性第12页,共29页。纬度地带性3、社会经济纬度地带性纬度地带性对第一产业的影响:作物的地带性类型、熟制和产量与气温、积温有着密切关系。 纬度地带性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制约社会经济发展,人类社会最发达的地区集中在温带、亚热带,热带尚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而冰雪严寒的极地地区,至今仍是文明的不毛之地。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纬度地带性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也随之发生变化。纬度地带性对对文化的影响: 纬度地带性对文化的影响相当长期稳定地存在于各民族文化之中。世界上凡是跨纬度较大的国家
7、,南北文化都有较大差异。我国文化上的南北差异:南米北面(米食、面食)、南甜北咸(甜味、咸味)、南柔北刚(柔和、刚直)、南细北爽(细腻、直爽)、南船北马(交通形式)、南轻北重(工业类型)、南经北政(经济、政治)。第13页,共29页。我国文化上的南北差异南北分界线南米北面北马南船北政南经第14页,共29页。二、海陆梯度地带性1、海陆梯度地带性的形成机制 : 海洋和陆地两大物质体系的差异引起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从沿海向内陆水汽输送减少。水体和陆地热容量差异造成从海洋到内陆,温度年较差越来越大,形成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 第15页,共29页。海陆梯度地带性2、自然环境海陆梯度地带性(1)气候的海陆
8、梯度地带性降水由沿海向内陆递减沿海地区季节、昼夜温度变化和缓,属于海洋型气候。内陆变化大,属大陆型气候。 低纬和高纬地带,海洋性和大陆性对比不明显,东西岸气候差异不大。第16页,共29页。海陆梯度地带性(2)自然生态系统的海陆梯度地带性 由于水分的差异而使植物的生活型发生从木本到草本的改变,进而使景观发生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的变化(3)人类生物学特征的海陆梯度地带性 干旱地区居民:生理上,血液浓度高、基础代谢低、耐干旱对温度变化适应性强。 身体特征上,肌肉数量少,身体表面积大,通过蒸发、散发与外界交换更多的热量,多身材高大体重轻的“骨瘦如柴”型的人。第17页,共29页。B线从沿海到内陆水分逐渐
9、减少温带阔叶林和混合林带温带阔叶林和混合林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草原带第18页,共29页。海陆梯度地带性3、社会经济的海陆梯度地带性: 海陆梯度地带性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 对第一产业的影响:丛沿海到内陆,出现林业、农业、牧业的劳动地域生产分工。 就我国来说,东西产业分工是十分明显的。在东部山地,如长白山、大小兴安岭是我国重要的林业基地;东部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辽东、山东丘陵地带是温带水果产区;中部内蒙古大草原和甘肃、宁夏的一部分地区是我国主要的牧业生产基地;西部内陆蕴藏着丰富的光热资源,农牧业生产有极大的开发潜力。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形成沿海向内陆经济社会发展的梯度格
10、局。对文化的影响:幅员广大的国家出现东西文化差异。干旱气候形成的牧业生产文化,湿润气候环境下形成的农耕文化。文学,人们就自然想到草原和我国的西部歌曲、文学、戏剧也都别具风格,人物粗犷、豪爽、侠肝义胆的性格,美丽动听的西部民歌,以秦腔、川剧为代表的泼辣、热烈的戏曲,与东部沿海的委婉、细腻、兼容西洋文化的海派文化有着鲜明反差。第19页,共29页。海陆梯度地带性第20页,共29页。三、垂直地带性 1、垂直带性的形成机制 : 地面受热后长波热辐射随高度递减的程度和山体与同高度大气层热交换减弱的程度远远超过太阳直接短波辐射随高度递增的变化,使气温随高度递减。 第21页,共29页。垂直地带性2、自然环境的
11、垂直带性: (1)气候的垂直带性 气温每上升100米约降低0.6左右。气压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太阳直接的短波辐射随高度增加。在寒冷的高山上,登山队员虽然穿着厚厚的羽绒服但却要带着太阳镜,就是对强紫外线的一种适应措施。山地在一定高度范围内降水随高度增加,到一定高度以后,降水又呈减少趋势。 (2)陆地自然生态系统的垂直带性垂直带谱因纬度、高度、距海远近而不同。陆地自然生态系统的垂直带性有明显的方向性,向阳坡和背阴坡,迎风坡和背风坡有很大差异。例如喜马拉雅山,南坡向阳,热量充足,面对印度洋的西南气流,因而形成海洋性森林型的垂直带谱;北坡则相反,背阴面向西藏高原寒漠,形成大陆性草原荒漠型垂直带谱。第22
12、页,共29页。南坡北坡珠穆朗玛峰垂直地带性 第23页,共29页。垂直地带性(3)海洋自然生态系统的垂直带性海洋水体在垂直方向上可划分为表面膜、光亮层、浮游动物带、底层四个部分。 表面膜是大洋的最表层,这里的生物种群主要是漂浮生物、下浮游生物和水面生物。光亮层,又称生产层,以浮游植物和伴生的其他类群(浮游动物、自游生物)为代表,这里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最集中的层次。浮游动物带是大洋的主体部分,占大部分水层,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底层是海洋生态系统的最底层,以少量的底栖动物为主。海洋生物、海水温度、光照强度随深度发生变化。第24页,共29页。垂直地带性 (4)人类生物
13、学特性的垂直带性高山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特征是缺氧、寒冷、生存空间狭窄、地球化学平衡时常遭到破坏。高山地区最主要的适应特征是对缺氧的适应,产生对缺氧的补偿机制。高山地区的人血红蛋白、红细胞数量有所增加,血液的加氧作用增强、氧气地带饱和作用增强。胸廓、骨架发达,肺活量大,基础代谢率高。地球化学平衡常遭到破坏,很多地方病与山区有关 。例如甲状腺肿大,大骨节病、克山病、克汀病。第25页,共29页。垂直地带性 3、垂直带性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垂直带性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 对第一产业的影响:作物种类、生长期、收获量都随高度发生梯度变化,造成了山区资源的多样性和生产的多样性。 例如海拔5675米的墨西哥
14、的奥利萨巴山,从山下至山顶依次为橡胶、香蕉、稻、咖啡、苹果、小麦、豆类、林场、高山牧场。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地进行农业生产是山区建设的重要原则。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人口密度、经济发达程度、文明的开放程度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有明显的减弱趋势。具体的看,除炎热的赤道地区外,一般都是随高度增加人口急剧减少。对文化的影响:垂直带性造成社会封闭文化交流的阻隔。这种封闭性、多样性、传统性构成了山区文化的特点。“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使古音古俗得以保存,方言杂多。如浙江省苍南县一县之内就有五种语言。海拔3658米以上的阿富汗兴都库什山上有个小聚落。邻村之间语言都不通,习俗也不通。第26页,共29页。四、非地
15、带性 纬度地带性、海陆梯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通称为三维地带性。除三维地带性以外,地球表层环境差异的其他特征,通称为非地带性因素非地带性不呈带状分布,地球内能起主导作用。既有大尺度的分异也有小尺度的分异。 1、非地带性的形成机制 :地壳物质组成引起的非地带性。岩石矿物分布的非地带性不仅造成资源的不均匀性也对环境造成直接影响。海陆分布的非地带性。全球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占29%。其中2|3的陆地面积集中于北半球。地壳起伏的非地带性 。地壳运动造成的地表起伏,高山、高原、盆地、平原、沟谷等不同地貌的配置是非地带性表现,对环境的影响也是一种非地带性的表现。火山、地震、地热、温泉的非地带性。这些地壳活动和地质现象虽然有一定的规律性,但从形态上它们不像地带性规律那样沿一定方向梯度变化,从成因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20840.10-2025互感器第10部分:低功率无源电流互感器的补充技术要求
- 度配件采购与供应合同
- 团购住宅合同转让权名额协议样本
- 股权转让合同(四):不动产相关
- 婚姻终止财产分配合同
- 4 繁星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 详尽版住宅租赁合同
- 药店收购合同范本
- 3宿建德江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 药品供应链合作合同
- 2024年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标准卷
- (正式版)HGT 6313-2024 化工园区智慧化评价导则
- 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三级手术目录(2020版)
- 硫酸铵废水MVR蒸发结晶
-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相关报表上报流程及要求
- DB33- 1015-2021《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 开学第一课(七下数学)
- 完整word版,“吕氏八字命理学”高级理论
- 飞达及其辅助机构
- 深圳地铁三号线正线信号系统
- 高中化学竞赛培训计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