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时期课件(共19张PPT)-2022届统编版高考历史总复习_第1页
宋元时期课件(共19张PPT)-2022届统编版高考历史总复习_第2页
宋元时期课件(共19张PPT)-2022届统编版高考历史总复习_第3页
宋元时期课件(共19张PPT)-2022届统编版高考历史总复习_第4页
宋元时期课件(共19张PPT)-2022届统编版高考历史总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宋元时期时空观时间 北宋(960年1127年) 南宋(1127年1279年)元朝(12711368年)特征:由两宋时期政权并立(319年)到元朝走向统一(97年)辽北宋西夏形势图1111年时空观空间 辽朝的职官设置分为南、北面官,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 纲要上册新教材 辽设南北面官,建立兼容草原和中原的二元帝国,实属制度创新。影响到后来的元朝和清朝。金南宋西夏形势图1142年时空观空间南宋时期政权并立:位置、疆界、关系元朝疆域图1330年时空观空间行省制度现代中国省制的开端行政区划设置:行省路府州县宋元时期(9601368年)中华文明的继续繁荣 “宋

2、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其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邓广铭 陈寅恪:“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20142021年全国卷和广东卷宋元时期命题考查一览表年份试卷题号考查情况考点板块2014全国卷26“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解宋明理学文化2015全国卷26一些民间崇拜被朝廷认可经济重心南移经济全国卷26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动力经济重心南移经济2016全国卷26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重史传统史学素养全国卷26宋代主户与客户的数量统计宋代土地政策经济2017全国卷27不同史籍对宋太宗活动记述史料鉴别史学素养201

3、8全国卷26北宋四川井研县雇佣关系宋代民营手工业经济全国卷25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科举与社会流动文化全国卷26中国古代药学的发展中国古代科技文化2019全国卷26程颢诗歌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宋明理学文化全国卷26北宋实行募兵制加重财政负担北宋募兵制政治军事2020全国卷26宋代农作物的引进与推广种植宋代农业发展经济全国卷26宋代科举完善了考试录取程序宋代科举制文化2021全国甲卷26宋代理学家维护礼教纲常宋明理学文化全国乙卷26社会群体间流动性增强宋代科举制文化2021广东卷4元代设木棉提举司使民众不堪重负古代赋税制度经济2021广东卷17(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阮元批评宋明理学家的

4、原因,并指出 梁启超所述“实事求是”的新内涵。(8 分)宋明理学文化基本考情1题号:全国卷客观题第 26 题;广东卷2021年第4题; 2题型、板块:选择题的考查比较稳定;以考查宋代为主;从考查板块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各个版块,且较为均匀。 3高频考点:宋朝的官制、经济重心的南移、土地政策及城市商业的发展、儒学发展与宋明理学、印刷术的革新等主干知识,但更加侧重对新教材新增知识点如社会治理、重大社会变革、文化传承方面的考查。 4考查能力层次:获取和解读信息远胜于调动运用所学,理解应用的比重远远大于死记硬背。1、政局:政权并立2、中央官制:二府三司3、地方官制路、州、县;通判、转运使4、选官用

5、官制度:科举制 1、政局:统一2、中央官制:中书省、宣政院、枢密院3、地方官制:行省制度、土司制度 任务一、梳理、识记、默写宋元时期政治领域的重要历史史实据此,提炼和概括宋元时期政治领域的阶段特征阶段特征:形势和趋势:由民族政权并立,再到逐步走向统一;君主专制:中枢权力机构由三省制向一省制发展;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科举制度:创立并不断完善,文官制度发展。(1)含义:权力中枢机构;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盐铁、度支、户部) 实质:分割相权(分化事权),加强皇权。(2)三省制:形成(魏晋)发展(隋唐)变异(宋朝)一省制(元朝) “变异”:中书省职权仅限于政务,相权变小。 一省制:元代中书省掌管行政

6、事务;枢密院负责军事;御史台负责监察 元朝宰相权力很大,这是古代加强皇权、削弱相权大趋势下的一次反弹核心突破1二府三司制的含义和实质,理解宋元三省制的发展演变?(1)中央集权是主因。王朝初期强化对地方的控制,对地方机构进行改革;(2)分权是基本方法。弊端是易导致效率降低的局面:(3)沿袭变革是主线。沿袭为主,变革为辅。(4)下稳上动是特征。县最稳定,而县之上的州、府、省则变化很大。核心突破2中国古代地方行政机构演变的规律性认识 宋元时期,在地方行政建构中,由宋朝的三级制(路、州、县)向元朝的多级制(开创行省制,省、路、府、州、县)发展。另外,古代中国的监察区演变为行政区也是个普遍现象。 上述中

7、国古代地方行政机构的频繁变更,对这一历史现象,你有哪些认识? 核心突破3科举制促进社会流动,有利于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1)“上升”流动和“下降”流动 流动性是社会开放程度的标志之一;有利于豪族社会向平民社会的转变。(2)社会流动为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给基层社会治理准备了人才基础。科举落第者们更加贴近下层民众,或聚徒讲学、或影响公共事务、或成为乡里的文化的普及者和基层社会活动的组织者(3)文官制度的形成科举出身的文官队伍成为政治的中坚力量,决策更具理性。2018新课标全国卷高考 表1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 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8、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宰相人数北宋(71)南宋(62)高级官员208中级官员1510低级官员128无官职记录2436表1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1、农业:稻麦轮作、耧锄、高转筒车;占城稻;经济重心南移完成。2、手工业:宋代五大名窑;棉纺织业黄道婆;元代青花瓷。3、商业:打破市、坊限制,晓市、夜市、最早纸币交子出现;4、对外贸易:;汴梁、杭州、泉州;元大都、杭州、泉州等任务二、梳理、识记、默写宋元时期经济领域的重要历史史实据此,提炼和概括宋元时期经济领域的阶段特征阶段特征: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宽松的经济政策:农业上“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租佃制发达; 商业上“抑商”政策的松动;经济格局:经济重心南移

9、商业经济活跃: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宋代“商业革命”;城市功能转变成长的市民阶层:市民阶层壮大。“货币革命”纸币“交子” “信贷革命”王安石变法 海外贸易广州泉州,市舶司,税收成为政府的主要财政来源“都市化革命” 商业活动突破了时空限制 政策放松 市民队伍的壮大。 生活服务业(第三产业) 城市文化中的市民精神上扬核心突破1如何理解宋代的”商业革命“,有哪些表现?“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对于宋朝的商品经济发展和城市的繁荣,请列举出其主要表现。1、请在图上标注“南”的地理方位。2、经济格局变化的影响有哪些? (1)南方沿海沿

10、江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2)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吸引了北方人口的南迁(3)对人才教育的影响 南方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江浙地区“财赋之地,人物渊薮”之美誉。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江浙地区核心突破2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1、思想:程朱理学,陆九渊创立心学;2、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用于航海,火药用在军事;郭守敬授时历,王祯农书。3、教育、文学艺术:书院、宋词、元散曲;宋“话本”。书法四大家,两宋宫廷画,风俗画清明上河图任务三、梳理、识记、默写宋元时期文化领域的重要历史史实据此,提炼和概括宋元时期文化领域的阶段特征阶段特征:文化走向全面繁荣三教合一的理学:宋代儒学的哲学化和思辨化,程朱理学地位确

11、立;科技创新的高峰:科学技术发展出现高峰,印刷态、指南针和火药发明与外传。面向大众的文学艺术:文学艺术世俗性增强,出现了文人画。(1)先秦儒学的核心,孔子“礼、德、仁”;孟子“仁政”;荀子“王道” 强调伦理道德、性善,追求圣贤、气节、德操等。(2)宋明理学的继承和发展: 高把伦理道德三纲五常提高为天理,宇宙万物本原,“存天理灭人欲” 深把道德良知深植于内心。心学的“致良知”、“知行合一” 广把三纲五常推广到民众,世俗化;四书章句集注科举考试教科书 积极影响塑造中华民族性格:气节道德,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 消极影响理学杀人;学风空疏(空谈天理心性) 有人认为,唐代儒学大师韩愈提出“复兴儒学”,

12、揭开了唐宋间“孟子升格运动”的序幕,此后宋明理学是儒学复兴的主要标志和成果。 你怎样理解宋明理学对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有哪些重要影响?核心突破1宋明理学对孔孟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法律的儒家化,是指将儒家的道德精神注入法律、法令,使封建法律具有了伦理法的性质,即以儒家思想为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定罪、量刑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儒家伦理道德获得法律上的效力和权威。 对法律儒家化的观点,你能找出哪些论据来论证?(1)礼法结合、德刑并用,统治者制定法律的理论依据与主流法律思想(2)“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说明礼法并未一视同仁(3)“父为子隐,子为父隐”亲属之间隐匿犯罪不负刑事责任的原则(4)儒家经义素养的官吏越来越受到重视。核心突破2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法律的影响【2021广东卷】第17题材料 清代学者阮元批评宋明理学家“自遁于虚而争是非于不可究诘之境”,而清儒“束身修行,好古敏求,不立门户,不涉二氏(即佛、道),似有合于实事求是之教”。阮元进一步评论道,“实者,实事也。圣贤讲学,不在空言,实而已矣”。近人梁启超也认为清儒“以实事求是为学鹄,颇饶有科学的精神”。梁启超笔下的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