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的诊法中医教学课件_第1页
中医学的诊法中医教学课件_第2页
中医学的诊法中医教学课件_第3页
中医学的诊法中医教学课件_第4页
中医学的诊法中医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中医学的诊法一、概论(一)、诊法:诊察和收集症状、体征及疾病资料的方法(二)、内容四诊: 望诊视觉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舌象、 分泌物排泄物色质变化。 闻诊听觉、嗅觉分辨病人语言、声音、 呼吸、咳嗽声与排泄物、分泌物气味。 问诊询问病史、发病、病程变化、治疗经过。 切诊手指触摸按切,了解脉象变化与局部异 常反应。 第1页,共40页。(三)、中医诊法的基本原理 1司外揣内:源自内经灵枢外揣。 通过观察外表的病理现象(症状、体征等),推测内脏的变化,从而认识疾病的内在本质。2. 见微知著:出自医学心悟医中百误歌。 通过微小的、局部的外在变化,能够测知整体的、脏腑的内在病情。 3知常达变:认识客观事

2、物,必须通过观察比较,在认识正常的基础上,发现太过、不及的异常变化,从而认识事物的性质及变动的程度。 第2页,共40页。(四)、中医诊法的基本原则 1整体审察:即在认识疾病时,不能只注意病变局部或病 人个体,而应从整体观念出发,内外结合, 全面诊察分析病情,综合识别判断病证。 2诊法合参:指四诊并重,诸法参用,综合收集病情资 料。 3. 病证结合:即“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第3页,共40页。第一节 望诊 望 神有神.失神.假神 望全身 望肤色青.赤.黄.白.黑 望形体强.弱.胖.瘦 望姿态体位.姿态望诊 望头面-头发目口唇齿龈咽喉 望皮肤斑疹色泽.形状 望 舌 舌质舌色.形态 望 部 舌苔

3、苔色.苔质 望小儿指纹风.气.命三关 望排出物痰涎涕呕吐物二便第4页,共40页。第二节 望诊一、望神色形态(一).望神:神色、目光(眼神)、表情、语言、动态等 临床意义: 得神(有神)神旺,精气未伤, 病情轻,预后好。 少神正气不足,精气有伤,体质虚弱 多见于轻病、恢复期 失神(无神)神衰,精气亏虚, 病情重,预后差。 假神精气衰竭,阴不敛阳, 阴阳将离,病情危重。第5页,共40页。 神志 表情 面色 目光 语言 动作 肌肉 呼吸得神 清楚 自然 荣润 明亮 清晰 灵活 丰润 调匀少神 乏神 倦怠 无华 少神 懒言 缓 偏瘦弱 少气失神 昏糊 淡漠 晦暗 呆滞 低微 迟钝 瘦削 微弱 或谵语

4、或喘促假神 久病、重病突然出现精神暂时好转的虚假表现 临床特征第6页,共40页。1.常色微黄透红,明润光泽。2.病色五色反映主病、病位、病邪性质、病机 五色善恶与预后光泽 五色变化主病、病位、病邪性质、病机 青色主寒证、疼痛、气滞、瘀血、惊风 病机 寒凝、气滞,瘀阻血脉,肝风内动。 特点 风眉间、鼻、唇周青色 寒淡青或青紫色 痛疼痛时(阵发性) 瘀血青紫色(二).望(肤)色第7页,共40页。 赤色主热证(实热证、虚热证、戴阳证) 病机 血得热则行,脉络充盈。 特点 实热满面通红 虚热两颧潮红 戴阳证面红如妆(阴不敛阳 虚阳浮越)第8页,共40页。 黄色主虚证(脾虚)、湿证、黄疸 病机:脾虚营血

5、不足,湿浊湿热阻遏气血或 阻滞肝胆。 特点 湿黄而垢 黄疸 阳黄黄色鲜明 阴黄黄色晦暗 脾虚气血不足淡黄消瘦(萎黄) 脾虚水湿不化淡黄浮肿(黄胖) 第9页,共40页。 白色主虚证(阳虚、气虚、血虚)、寒证、失血证、夺气 病机:阳气虚衰或寒邪凝滞,血脉空虚。 特点 阳虚(晄)白 气虚淡白 血虚淡白黄瘦 失血淡白无华第10页,共40页。 黑色主肾虚(阳虚、阴虚)、寒证、水饮、瘀血 病机:肾阳虚衰,阴寒水盛,气血凝滞,肌肤失养。 特点:肾阳虚,阴寒盛黧黑 肾阴虚黑而干焦 寒证青黑 肾虚水泛眼眶黑而虚浮 瘀血黑而紫暗第11页,共40页。 形体-强弱壮瘦(脏腑气血充盛与虚衰) 体型体质-疾病的易感性、倾

6、向性 动态-动静、体位变化 阳证.热证.实证-形体壮实,仰卧伸足,揭衣弃被,坐 卧不宁,烦躁不安,不欲近火 阴证.寒证.虚证-形瘦、皮肤枯槁,蜷缩成团,喜加衣 被,不欲转侧,喜卧少坐 特殊体态-咳喘、抽搐、偏瘫、痿痹(三).望形、态第12页,共40页。二、望局部(一) 望头面 头形: 过大或过小,伴智力低下者多为先天不足所致;小儿囟门陷下或迟闭,多为先天不足或精伤髓虚;头摇不能自主,多为风证,或气血虚衰、脑神失养所致。 头发头发稀疏易落,或干枯不荣,多为精血不足;突然片状脱发,多属血虚受风;年少落发,多为肾虚或血热;青少年白发属肾虚;小儿发结如穗,多见于小儿疳积。 面肿,或为水湿泛滥,或风邪热

7、毒;第13页,共40页。(二) 望五官1.望眼:多反映肝胆、气血变化。目赤红肿,多属风热或肝火;目睛发黄为黄疸;眼脸淡白,属气血不足;眼睑浮肿,多为水肿;眼窝下陷多为伤津脱液;两目上视、斜视、直视均属肝风内动。 2.望耳:主要反映肾与肝胆的情况。正常人耳廓厚大,肾气充足。耳廓瘦薄多为肾气不足;耳轮干枯萎缩,多为肾精耗竭,属病危;耳轮干枯焦黑,多属肾精亏耗,精不上荣,为病重,可见于温病晚期耗伤肾阴及下消等病人;耳中疼痛,耳聋流脓者为胆经有热或肝胆湿热;第14页,共40页。3.望鼻:主要反映肺与脾胃的情况。鼻端:色青,多见于阴寒腹痛病人; 色白,多属气血亏虚,或见于失血病人; 色赤,属肺脾蕴热;

8、鼻塞:涕清为风寒,涕浊为风热; 久流浊涕,色黄稠粘,香臭不分多为鼻渊;鼻翼:扇动,发病急骤者为风热痰火或实热壅肺;4.望口唇:主要反映脾胃的情况。唇色:淡白,为血亏,可见于大失血的患者。 淡红,多血虚或气血双虚,或体弱而无病之人 深红,为实热; 青,为寒证或气滞血瘀。口角:流涎,多属脾虚湿盛,或胃中有热,或中风口歪。口糜:色白形如苔藓,拭去白膜则色红刺痛。阴虚火旺或 脾经湿热内郁。口疮:口内唇边白色溃烂,伴红肿疼痛,为心脾积热 第15页,共40页。5.望齿、龈:主要反映肾与胃的情况。牙齿:干燥不泽,为阴液已伤; 齿如枯骨是肾阴枯涸;齿龈:色淡白为血虚; 肿痛是胃火上炎;牙关紧闭:为风痰阻络,或

9、热盛动风;6.望咽喉:主要反映肺胃与肾的情况。咽红肿胀而痛,甚则溃烂或有黄白色脓点(乳蛾),多因肺胃热毒壅盛所致。红色娇嫩,肿痛不甚,多为肾水亏少,阴虚火旺所致。咽喉有灰白点膜,迅速扩大,剥落则出血可见白喉。第16页,共40页。(三) 望皮肤外形: 水肿皮肤肿胀 臌胀腹部膨胀,腹大如鼓 干瘪枯槁者是津液耗伤; 皮肤、面、目皆黄为黄疸; 皮肤甲错者常为瘀血内阻。斑疹: 斑红或紫,点大成片,平于皮肤,摸之不应手 疹红色,形如粟米,高出皮肤,摸之碍手 顺证发热微汗,疹出透切,色泽红润, 依次(从头面到胸腹四肢)出现和消退 逆证壮热无汗,疹不透发,色泽暗或白,隐没 第17页,共40页。望排泄物:痰涕、

10、呕吐物、粪便、尿液 热证:黄赤,浓稠,热臭,秽浊。 寒证:清稀,色淡或白,腥臊。第18页,共40页。(四).望舌苔 望舌要领:体位;伸舌姿势;光线;辨别染 望舌方法:舌苔 舌质 舌尖 舌中 舌边 舌根 舌底脉络 舌苔与脏腑关系:肝胆肾脾胃心肺第19页,共40页。 正常舌苔:舌体柔软,活动自如,淡红舌,薄白苔 望舌苔的意义: 舌质:舌的肌肉脉络组织。 反映正气盛衰,脏腑虚实,气血盈亏。 舌苔:舌面上苔状物,由胃气所生。 反映病邪深浅,病邪性质,病邪进退, 津液存亡,胃气有无。 第20页,共40页。1.望舌质 胖瘦-阳虚证;气血虚、阴虚证 舌形 老嫩-主实证;虚证 裂纹舌-津阴虚;血虚 痿软舌-阴

11、血虚,筋脉失养 强硬舌-中风;高热伤津舌质 舌态 颤动舌-久病虚证;热极生风 歪斜舌-肝风挟痰、风痰阻络 吐弄舌-心脾积热,久病危候 淡白舌-主虚证、寒证 舌色 红舌-主热证(虚热证、湿热证) 绛舌-主热盛、主瘀 青、紫舌-主阴寒证、瘀血证第21页,共40页。.望舌色1)淡白舌-主虚证,寒证病机:血虚,阳虚,寒凝 血不盈体,舌失所养第22页,共40页。2) 红-主热证(主虚证、实证)3) 绛舌-主邪热入营血 热盛,脉络充盈 舌边红表热 舌红实热 舌绛热盛营阴耗伤第23页,共40页。4)青紫舌-主热证、寒证、瘀血证 病机:气血运行不畅 热证-绛紫少津血瘀证瘀斑、瘀点寒凝血瘀淡紫或青紫湿润第24页

12、,共40页。望舌形1)老嫩辨虚实 娇嫩舌-虚证、寒证 苍老舌-实证、热证第25页,共40页。2)胖瘦胖大淡白-脾肾阳气亏虚 深红-心脾积热 (齿痕舌)第26页,共40页。瘦薄淡白-气血两虚,舌体不充红绛-阴虚热盛第27页,共40页。3)裂纹舌 淡白-气血亏虚 红绛-热盛阴亏 (镜面舌) 第28页,共40页。(3).望舌态痿软舌阴血亏虚亏虚筋脉失养-虚证强硬舌风痰阻络或高热伤津-中风颤动舌久病者,气血亏虚; 外感热病高热者,热极生风歪斜舌肝风夹痰风痰阻络吐弄舌邪扰心神;小儿惊风第29页,共40页。2、望舌苔 白苔-主表证、寒证、湿证 (薄白苔;白腻苔) 苔色 黄苔-主里证、热证 (薄黄苔;黄燥苔

13、;黄腻苔)舌苔 灰黑苔-主痰湿、里证(热极、寒极) 厚薄-主表证、内伤轻证;主里 证,痰饮、湿浊、食积 苔质 润燥-主寒、主湿;主津阴虚 腐腻-主食积、痰浊 剥脱-主气阴虚、胃阴枯竭 第30页,共40页。(1)望苔色1).白苔:主表证,寒证,湿证 薄白苔-正常苔 外感表证 白腻苔-湿浊,痰饮,食滞 第31页,共40页。2).黄苔:主里证,热证 薄黄苔,舌边尖红表热证 苔黄滑润,舌淡白胖 阳虚水湿不化 黄腻苔,舌红湿热证,痰热证 第32页,共40页。3).灰苔:主痰湿、里证润滑,舌质淡白-阳虚寒湿、痰饮内停干燥,舌质红绛-热极津枯或阴虚火旺4).黑苔:主里证第33页,共40页。(2)望苔质1)厚

14、薄反映病位深浅和病邪的轻重 薄苔透过舌苔能隐见舌体 主外感表证或内伤轻证 厚苔不能透见舌体 主痰饮、湿浊、食积 由薄渐厚病势渐增 由厚变薄正气渐复第34页,共40页。2) 润燥反映津液荣枯与存亡 润苔干湿适中 正常人或津液未伤 滑苔水分过多,扪及湿润 主寒、湿 燥苔望之干枯,扪之无津 主津液耗伤(热盛伤津、阴液亏虚) 糙(糙裂)苔颗粒粗扪及糙手(或质硬干裂) 主热极伤津第35页,共40页。 腐腻反映中焦湿浊及胃气 腐苔疏松而厚,刮之易去 实热蒸化脾胃湿浊 阳热有余 腻苔湿浊(热),痰饮,食积 白滑腻寒湿 黄腻湿热,痰热 第36页,共40页。3、苔形1)全苔满布于舌,多见于痰湿证2)剥脱测胃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