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7讲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习题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7讲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习题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7讲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习题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7讲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习题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7讲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战战*【全优课堂】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7讲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习题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针对当时“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社会现状,孔子主张()B.为政以德D.有教无类A.克己复礼C.仁者爱人【答案】A 材料“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大意是:世道混乱制作礼乐和发令征伐的权力都出自诸侯。这种现象是孔子十分反对的,在政治追求中,他一直以恢复周礼为己任,并把“克己复礼”称之为仁,“克己复礼”指约束自己, 使每件事都归于周礼,故选A项。孔子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对下图孔子讲学图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孔子讲学的教本是四书B.孔子讲学注意因材施教C.孔子

2、讲学主张“有教无类”D.孔子教育学生“学而时习之”【答案】A A项孔子讲学的教本是四书的说法错误,四书指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作者分别是孔子的弟子们、曾参 (孔子的弟子)、子思(孔子的孙子)、孟子。四书 在南宋以后才成为儒家的经典书籍。 (2015 中山期末)清代考据学家章学诚校辘通义(辘,chou,校对)中说:“后世文字,必溯源于六艺,六艺非孔氏之书,乃周官之旧典也。易掌太卜,书掌外史,礼在宗伯,乐隶司乐,诗颂于太师,春秋存乎国史。”这段文字揭示的社 会文化状况是()A.有教无类B.学在官府C.私学兴起D.百家争鸣【答案】B 材料与教育范围无关,故排除 A项;从“六艺非孔氏之书,乃周官之 旧典也

3、”,可看出当时的文化被官府垄断,故选B项;材料没有提及私学,故排除 C项;材料中没有涉及百家争鸣的情况,故排除D项。(2015 茂名模拟)黄宗羲在孟子师说中评论:“周之制度,当以孟子为主,以正周礼之失”;“乃知孟子性善之说,终是稳当”;“故国之所以治,天下之所以平,舍 TOC o 1-5 h z 仁义更无他道”。由此可知,黄宗羲推崇孟子的 ()以礼治国主张性善论仁政学说兼爱思想A.B.C.D.【答案】 B 第一句古文干扰比较大,它的意思是:周朝的制度,应以孟子为主,来修正周礼的缺失, 说明孟子的主张不是“礼”, 故错误; 第二句古文“乃知孟子性善之说,终是稳当”可知正确;最后一句古文“舍仁义更

4、无他道”可见正确; 兼爱是墨子的思想,故错误,因此B项符合题意。(2015 湛江测试)“古者舜耕历山,陶河滨,鱼雷泽,尧得之服泽之阳,举以为天子。”后世的哪一思想最能说明这一现象()A.儒家“仁爱”思想B.墨家“尚贤”思想C.道家“无为”思想D.法家“法治”思想【答案】 B 材料的意思是:古时舜在历山耕地,在河滨制陶器,在雷泽捕鱼,尧帝在服泽之阳找到他, 选拔他做天子, 可知舜当选为天子是因其能力和贡献, 体现了古代推贤选能的禅让制。儒家“仁爱”思想是指“仁者爱人”,与题意不符, 故 A 项错误;墨家的“尚贤”思想即以贤能为用人标准, 故选 B 项; 而道家“无为”思想是老子在“道法自然”基础

5、上提出的, 是指遵循事物的自然趋势而为,与题意不符, 故 C 项错误; 法家“法治”思想是指依照法律治理国家,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6“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这是清代弟子规中的句子,突出反映了当时的教育()A.鼓励儿童全面发展B.注重儒家伦理教育C.提倡进行家庭教育D.渗透天人感应思想【答案】 B 材料大意是: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 应该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冬天要提醒父母多穿衣服;夏天要给父母纳凉;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并向父母请安问好。傍晚回家之后,要将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诉父

6、母, 向父母报平安,使老人家放心。反映了当时的教育注重儒家伦理教育, C 项符合题意。 7我国古代许多思想家都认识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和作用,并由此产生了早期的民本思想。下列思想主张体现了民本思想的是()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A.B.C.D.【答案】 C “民不畏死, 奈何以死惧之”认识到人民力量巨大, 符合民本思想; “民可使由之, 不可使知之”意为国家统治人民, 指使驱赶他们去做事就行了, 不要让他们明白在做什么,是一种愚民政策;不符合民本思想;明显体现了民本思想,故选C项。(2014 广东六校联考)从秦朝“焚书坑儒”到

7、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在社会中的地位发生重大变化。下列关于这两种文化政策说法不正确的是()A.两者确立的统治思想不同B.两者都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C.两者都属于思想文化专制统治D.政治制度决定思想文化的不同命运【答案】 D 秦朝以法家思想治国, “焚书坑儒”体现了文化专制, 汉武帝以儒家思想为正统思想,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体现了思想专制, 两者都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A、曰C项均正确。由“坑儒”到“尊儒”,反映统治者加强思想专制手段的改变,与政治制度无关,因此D 项错误,符合题意。 (2015 韶关调研)孔子作春秋时创设了一种写史方法:既强调将褒贬寓于叙事之

8、中; 又要求对尊者、亲者、贤者隐恶扬善。 其政治思想明显体现“为尊者隐”的是()A.墨子B.董仲舒C.李贽D.黄宗羲【答案】 B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与“为尊者隐”无关,故A 项错误;董仲舒的政治思想有君权神授、大一统、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等,特别是“君权神授”和“天人感应”,把封建君主抬到了“天子”的高度,皇帝代表“天”统治万民,孔恶可原谅、可秘而不宣、可再给机会,故B 项正确;李贽批判孔孟学说,主张个性自由,故C 项错误;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主张工商皆本、经世致用,故D项错误。汉武帝统治时期, 儒学家董仲舒提出: “诸不在六艺之科、 孔子之术者, 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这一思想主张提出的根本

9、目的是()A.否定先秦时的思想文化成就B.扼制各种学术思想自由发展C.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D.进一步提升儒学的政治地位【答案】 C 提取材料信息: 是说古代选官, 凡是没有学习 诗 书 礼 易 乐春秋 ( 六艺 ) 孔子儒家思想的人, 要断绝其升迁的道路,不要使他和别人一起中选。 实际就是建议以儒家思想孔为选官的前提, 目的自然是推崇儒家思想, 体现了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思想。 (2015 广东四校联考)有学者指出,除秦律外,历史上的法典都出自于儒者的手笔,这是中国法系的一大特色。学者是想说明 ()A.儒学的正统地位B.儒学的包容性C.儒学的积极作用D.儒学的局限性【答案】 A

10、 历代法典为中国古代封建立法的全面总结, 是古代政治的重要成果, “都出自于儒者的手笔”体现了儒学与政治的紧密结合, 体现了儒学在政治上的正统地位, 故选A项;材料未体现出“包容性”,故B项错误;儒学的积极作用不只在法律方面,故 C项错误;材料未提及儒学的局限性,故D 项错误。 (2015 江门调研)位于北京南端的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和祈祷五谷丰收的地方,每年冬至日,皇帝都要到天坛举行祭天大典。 明清皇帝到天坛祭天,与之相关的理论是()A.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B.孟子的“仁政”学说C.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D.朱熹的“天理”学说【答案】 A 天人感应学说强调天与人之间能交相感应, 认为

11、天能干预人事, 预示灾祥,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 明清皇帝到天坛祭天明显是受其理论影响, 故选 A 项; 孟子的“仁政”学说强调统治者施政应爱惜民力、 体察民情, 带有民本思想, 与皇帝祭天的迷信思想不一致,故 B 项错误;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是强调施政要遵循自然规律,以无事取天下,是一种消极遁世的思想,与皇帝祭天的行为不一致,故C项错误;朱熹的“天理”学说强调“天理”是万事万物的本源, 从哲学高度论证了儒家伦理道德和君主专制统治的合理性, 具有一定的思辨色彩,与材料的迷信思想不一致,故D 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每小题 20分,共 40分)(2014 三明月考)家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

12、体,通过家国意识同构,旨在实现社会和谐,体现了民族传统道德思想与规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有子 (孔子弟子 )曰:“孝弟 (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材料二 约之二: 吾族务要恪遵祖训, 以伦理为纪纲,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夫妇和顺;一家雍睦 (和睦 ) ,端由于此。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 ( 悌) 。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训约十四条材料三 宣圣谕。圣谕曰:“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 ”此六事乃太祖高皇帝( 朱元璋 ) 曲尽做人的道理, 件件当遵守。

13、能遵守的便是好人。有一件不曾遵守便是恶人。愿我一族长幼会集祠 ( 堂) 中,敬听宣读,悉心向善,皆做好人,有过即改,共为盛世良民,贻子孙无穷福泽。明虎墩崔氏族谱族约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治主张。 (6 分 )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 据材料二, 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4 分 )儒家的伦理思想深刻影响中国社会。据材料三,指出明代统治者与民众对儒家伦理所持的态度及其各自的做法。 (6 分 )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儒家伦理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 (4 分 )【答案】 (1) 根本:孝悌。政治主张:为政以德( 以德治民

14、或德治 ) ;实施仁政。主要内容:家庭和睦;宗族团结;乡里和谐。态度:尊崇儒家伦理。做法:统治者提倡;民众遵守。积极作用:维系家庭家族和睦;维护政治、社会稳定;传承民族道德,影响思想文化发展。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 ( 李斯上奏, 建议秦始皇采取强硬措施 ) “非秦纪皆烧之; 非博士官所职, 天下敢有藏诗 、 书 、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

15、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焚书之命,行偶语之刑”,从而造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 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 广袤的思想原野上,万马齐喑。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三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 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汉书董仲舒传三则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思想界怎样的发展趋势?原因何在? (6 分 )材料表明,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自战国到西汉先后进行了哪些努力? (6 分 )如何评价秦汉时期的这种努力? (8 分 )【答案】 (1) 趋势: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