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z. 目录TOC o 1-2 h u HYPERLINK l _Toc16884 论重婚的认定处理 PAGEREF _Toc16884 1 HYPERLINK l _Toc2178 内容摘要 PAGEREF _Toc2178 1 HYPERLINK l _Toc12647 关键词 PAGEREF _Toc12647 1 HYPERLINK l _Toc20284 一、重婚在我国的研究现状 PAGEREF _Toc20284 2 HYPERLINK l _Toc16793 一全部否认说 PAGEREF _Toc16793 2 HYPERLINK l _Toc1694 二局部肯定说 PAGE
2、REF _Toc1694 2 HYPERLINK l _Toc9262 三全部肯定说 PAGEREF _Toc9262 3 HYPERLINK l _Toc726 二、重婚的概念和特征 PAGEREF _Toc726 3 HYPERLINK l _Toc2376 (一)重婚的概念 PAGEREF _Toc2376 3 HYPERLINK l _Toc30051 二重婚特征 PAGEREF _Toc30051 4 HYPERLINK l _Toc16043 三、我国重婚的认定处理情况 PAGEREF _Toc16043 5 HYPERLINK l _Toc22071 一民事法律认定处理情况 PA
3、GEREF _Toc22071 5 HYPERLINK l _Toc8406 二刑事法律认定处理情况 PAGEREF _Toc8406 6 HYPERLINK l _Toc2783 四、我国重婚认定处理存在的问题 PAGEREF _Toc2783 7 HYPERLINK l _Toc13831 一刑事法律方面 PAGEREF _Toc13831 7 HYPERLINK l _Toc25596 二民事法律方面 PAGEREF _Toc25596 9 HYPERLINK l _Toc19013 五、提出解决对重婚认定处理存在问题的对策完善相关立法 PAGEREF _Toc19013 10 HYPE
4、RLINK l _Toc2972 一完善相关刑事法律规定 PAGEREF _Toc2972 10 HYPERLINK l _Toc23789 二完善相关民事法律规定 PAGEREF _Toc23789 11 HYPERLINK l _Toc4909 六、结语 PAGEREF _Toc4909 12 HYPERLINK l _Toc29510 参考文献13-. z.论重婚的认定处理【内容摘要】现今随着经济的开展、自由的进步,开放度的提高,西方国家婚恋观给我国人们的生活观念带来了很大影响,重婚案件近些年来一直呈现上升趋势,对于重婚与否的认定会产生适用民事、刑事何种法律的纷争及适用追究何种责任的纠纷
5、。在我国,严重的重婚行为又是刑法明确规定的犯罪行为,无论适用刑事法律还是民事法律,重婚者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本文将以当下我国重婚的认定现状及现行法律规*为依据,研究我国重婚认定与处理的现状,以发现存在问题为根底进展相关思考,进而提出采取相关措施来完善,可以进一步解决相关司法制度层面存留的弊端。【关键词】重婚;民事责任;刑事责任;措施The cognizance of the theory of bigamy【 abstract 】Since Chinas reforming and opening up,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progre
6、ss of freedom, to domestic with abroad opinions about love brought impact on peoples ideology.Bigamy cases present ascendant trend in recent years has been, for the cognizance of bigamy or not will produce what legal disputes and the suitable applicable civil and criminal disputes shall be investiga
7、ted for the responsibility. Bigamy endanger our country monogamy, has violated the socialist ethics, has affected the family stability, but also triggered a series of social problems. Bigamy is defined crime of criminal law, therefore,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bigamy shall be legally and in practice
8、. Bigamist should bear the corresponding legal responsibility, including criminal liability and civil liability, especially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ystem of civil liability for damages on give a bigamist with strong sanctions. This paper will present the cognizance of bigamy in our country present
9、 situation and the e*isting legal norms as the basis, research present status of bigamy cognizance and treatment, on the basis of the problems found in thinking, and put forward relevant measures to improve, can further solve the disadvantages of the related legal system level, it is also the inevit
10、able requirement of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 】 bigamy, civil liability, criminal liability, problems and measures一、重婚在我国的研究现状就目前我国法学学术界而言,对于重婚行为的理解与界定主要有四种形式,一是*人同时拥有两个法律意义上的婚姻,即先后与两个人登记结婚。例如,*男与李*女到婚姻登记机关领取结婚证,此婚姻已具备法律效力,之后*男在没有与李*女完毕婚姻关系的前提下,又与周*女到婚姻登记机关领取结婚证,这两个婚姻称
11、之为两个法律婚姻; *光君,李丽:重婚罪的司法理论,:中国刑事法律杂志,2013年第10期,第6页.二是与先以夫妻关系的名义长期共同生活的男女双方在没有履行婚姻登记手续的前提下,其中一方又与另外一人登记结婚。例如,*男与李*女以夫妻的名义长期生活在一起,之后,*男与周*女登记结婚,这种情况称之为即先事实婚姻;三是一人已与别人登记结婚的前提下,又与另外一人以夫妻关系的名义长期共同生活。例如,*男与李*女已登记结婚,之后,*男又与周*女以夫妻关系的名义长期共同生活,这种情形称之为事实婚姻;四是都在没有去国家规定的结婚登记机构登记结婚但先后与两人均以夫妻身份共同生活。例如,*男与李*女、周*女都未登
12、记结婚,但先后与二女以夫妻身份共同生活。上面的这四种行为是不是构成刑法中所谓的重婚罪,各学术是存有分歧的: 一全部否认说 该观点认为只有上述第一则案例中的*男构成重婚罪,即同时拥有两个法律形式婚姻为重婚罪。持有该观点的人主*:重婚表现为两个婚姻状态的复合,无论是第二则案例中*男先事实婚姻的行为,还是第三则案例中*男后事实婚姻的行为,事实上只存在一种法律婚姻,与他人在婚姻外长期同居的情况不具备法律意义。 谢小龙,李璞光:重婚罪新论,*:*日报,2009年4月第2期.其次,民事法律规*中,婚姻法中只成认法律形式上的重婚,即同时具有两个法律婚姻,因此,刑法应尊崇民法的规定,否则刑法有扩大罪状之嫌疑,
13、与法律原则相违背。二局部肯定说 此学说又分为两种观点:一是认为第一种情形和第三种情形这两种情况构成刑法规*中界定的重婚罪。原因:刑法意义上重婚罪的成立条件表现为,行为人先前拥有法律效力婚姻,之后,该行为人的其他非婚姻因素介入到先前拥有的法律效力婚姻关系中,这样才能谈得上先前合法婚姻遭到破坏。二是有的人认为第四则案例中的*男也可以构成刑法规*意义上重婚罪,原因是*的行为伤害了二女的感情,触犯违背我国社会一直以来倡导的一夫一妻的社会秩序,触犯了刑法保护的法益。三全部肯定说 此学说认为,民法规*和刑法规*因为自身各具不同的性质,它们各自的任务和目的以及调整对象、保护的利益各不一样,不能以各自的适用*
14、围标准来理解适用对方的*围标准。*春梅:评述婚姻法的修改意见,:法律杂志,2001年第4期,第6页.因此,不能因为没有法律效力的婚姻状态,例如案例中的*的事实婚姻行为,而否认*真实婚姻生活存在的情形。因为我国倡导的一夫一妻制是重婚罪的犯罪客体,上述四种形式都破坏了刑法保护的法益,应等同视之,否则,不符合法律实质解释中的体系解释、目的性解释、社会解释。由于不同观点的存在,为刑法规*中的重婚罪名如何界定、如何适用留下了纷争。笔者基于以上我国学者关于重婚的理论研究现状,研析我国重婚认定处理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关解决措施。二、重婚的概念和特征(一)重婚的概念 在我国,配偶、结婚、婚姻这三词均具有法律
15、上的意义,结婚是到达婚姻法规定的法定年龄的男子年满22周岁和女子年满20周岁经过婚姻登记处发放结婚证确认二人为夫妻;婚姻二字,在我国长期以来的生活中和法律规定中都有法律婚和事实婚之说,事实婚姻也被引入了法律意义;周光权:刑法各论,:中国教育,2010年7月第2版,第9页.配偶是法律意义上的女方的丈夫或男方的妻子书面用语,多用于法律文件,但是否具有适当性,值得商榷。笔者赞同局部肯定说,第一种情形和第三种情形这两种形式构成重婚罪,不应该包括第二种和第四种情形,因为此种情形,先与别人以夫妻名义长期共同生活,是恋爱自由的表现,虽然现在中国社会有些地方、有些人仍无法承受婚前同居行为,但是这毕竟是人性解放
16、的表现之一,也没有伤害到别人,也没有触犯法律的制止规定,之后,又与他人结婚,虽然没有与先同居的人结婚,在*种道德意义上值得谴责,但是与之结婚的他人并没有过错,也应该值得法律的保护;对于同时或先后与二人以上在未建立法律效力婚姻的前提下,均以夫妻关系共同生活的情况而言,更不具备重婚的形式及意义,因为,有些人由于自然灾害等原因在外被迫流亡谋生而重婚的;有些人与别人处于结婚关系状态中,长期的受虐待,不能也不敢寻求外界帮助,被迫外逃,从而再婚的,或者被拐卖再婚的,根本不应当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二重婚特征一个人同时具有两种法律效力形式的婚姻的特征没必要研究,于情于理大家都易于承受把这种情况归为重婚,笔者在这
17、里只分析后一种情况的特征,即先与别人建立法律效力形式婚姻登记结婚,后又与他人以夫妻名义共同长期生活在一起。 1、先与别人登记结婚。 在我国是以登记为婚姻确定的依据,这是重婚的前提条件,即先与别人登记结婚,具有法律效力形式意义,如果没有此条件,无法构成重婚。 2、先前的婚姻不需要具有效力。 *人与另外一人登记婚姻是否都具有法律效力,对此有些人持有不同的视觉观点,有人认为假设为无效婚姻,也就是没有法律规*意义,*人与第三人以夫妻名义的同居行为的情况不会对先前登记婚姻构成危害。笔者的观点为:先前婚姻不需要具有效力,因为我国婚姻法和刑法虽然调整的对象不一样,但都是不允许危害我国倡导的一夫一妻社会秩序的
18、行为,不允许颠覆我国传统道德。从此意义上讲,只需存在法律事实,即双方已到民政局领取结婚登记证书这一事实,从形式上看具有法律效力。 3、后又与他人以夫妻名义长期同居 对于如何认定双方以夫妻名义长期同居,一直以来没有统一的标准,因为存在太多情况,法律也不宜规定,否则过于僵化,笔者认为相关司法者及其他法律工作人士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钟青霖:我国重婚罪现存主要问题,*: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第4页.第一,是否与他人育有子女;第二,是否与他人存在固定的住所,且在一定期限内共同居住,使周围人认为同居双方是夫妻关系; *玲、喻靖文:浅谈我国重婚罪,*:*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12月第4期
19、,第5页.第三,成为他人主要经济依赖来源之一,在人们意识中,金钱支出是维持双方稳定关系的主要方式;第四,相关社会的评价,双方对外的表现形式可以让周围人群及社会圈认评价为夫妻。最后还有其他可考量因素。三、我国重婚的认定处理情况 我国重婚的认定处理情况集中表现在刑法和民法领域,刑法规*意义上的重婚和民法领域意义上的重婚区别主要表现在: 一主观构成要件不同。根据刑法相关规定,例如*男有配偶为李*女,又与周*女结婚,或者周*女明知*男有配偶而与*男结婚的,构成重婚罪,但是这两种情况下,犯罪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作为犯罪处理。重婚罪主观要件是成心,即明知故犯,而民法意义上的重婚不要求主观方面的成心与
20、过失。二责任不同。依据我国现行婚姻法的相关规定,上述*男与周*女的重婚行为会产生以下责任:1、*男、李*女双方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离婚的民事案件,经法院调解无效的,应当依法判决*男、李*女离婚;2、后一婚姻关系中的一方当事人,例如周*女在不知*男结婚的前提下,与*男结婚,得知真相后,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婚姻关系无效的,人民法院应当支持周*女的请求;3、因*男重婚而导致*男与李*女离婚的情况,李*女为无过错一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可以请求*男给予金钱赔偿、口头书面赔礼抱歉等;假设*男重婚情节严重的,涉嫌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其相关刑事责任。三责任依据的法律规*不同。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或者因重婚而申
21、请宣告婚姻无效的案件,应当适用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婚姻法等民事领域*围内的法律规*;重婚罪应当适用刑法、刑事诉讼法及其他相关司法解释。一民事法律认定处理情况我国婚姻登记管理条例,于1994年2月1日由民政部公布,该条例指出,未到法定结婚年龄的男女男未满22周岁,女未满20周岁,如,*男未满22周岁,李*女未满20周岁,即已夫妻名义居住在一起的,或*男与李*女在符合婚姻法定条件的未经婚姻登记处确认登记的,并以夫妻名义居住在一起的,此种婚姻关系无效,且自始无效,但是婚姻法解释一于2001年12月27日公布执行,最高人民法院指出,*些情形要分情况而定,第一、从1986年3月15日到1994年2月1日这
22、期间,如*男与李*女在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情况下以夫妻名义居住一起的,其中一方起诉离婚,如双方在同居时,都符合结婚的法定条件的,可以认定双方为事实婚姻关系,受法律保护;否则,应认定为非法同居关系现已取消此说法。 李友:事实重婚的法律探讨,*:*师*职业技能学院学报,2008年2月第2期,第1页.第二、在1994年2月1日以后,未经民政部门婚姻登记处确认结婚登记的,但以夫妻名义居住一起的,双方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即使同居之时不具备,也可以到婚姻登记处补办结婚登记证,该双方婚姻关系的效力从双方符合结婚的实质要件时起算。例如,李*与*在1994年2月1日前在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情况下,以夫妻名义居住一
23、起,且同居时双方均符合法律规定的结婚条件,之后,李*又与韩*登记结婚或者虽未登记但双方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或者韩*明知李*有事实婚姻仍与李*登记结婚或虽不登记结婚但与李*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前一种情况下,韩*在不得知李有*事实婚姻的前提下,只有李*构成重婚,在后一种情况下,李*和韩*都构成重婚,即使李*和韩*有结婚登记,也属是无效婚姻。立法者基于对受害者*的权利的保护,采取此种做法,笔者不敢苟同,因为,如果韩*在不知道李*和*有事实婚姻的情况下与李*到民政部门登记处登记结婚,韩*与李*的婚姻也为无效婚姻,自始无效,在此情形下,笔者认为,韩*也是被害人,被害程度不亚于*,属于被李*骗婚,则,韩*
24、的利益法律该如何保护?我国刑法及民法等法律没有相关规定,难免不让人对法律公平公正产生疑心,因此,此种做法值得商榷。二刑事法律认定处理情况 在刑法领域中,对于重婚行为的处理,主要表现一般重婚行为的重婚罪和特殊重婚行为的破坏军婚罪: 1、重婚罪 在刑法规定中,重婚罪根据犯罪情节不同,分为公诉案件公诉程序的案件和自诉案件自诉程序案件。王作富:刑法分则实务研究,*:北方,2008年5月第1版,第1032页.假设犯罪情节上属于婚姻关系一方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则属于自诉案件*围,由被害人直接向法院提起自诉。假设犯罪嫌疑人犯罪情节比拟严重,即为公诉案件也可以转化为公诉案件,即使被害人基于*些原因
25、不起诉,如,受到恫吓、威胁、威逼等,但是人民群众、社会团体或有关部门等其他社会力量向司法机关提出控告的,由公安机关侦查,检察机关审查决定犯罪嫌疑人是否构成重婚罪,假设认为构成,检察机关应依法向审判机关提起公诉,审判机关根据案情依法给予判决或裁定。 2、破坏军婚罪 此罪名出于国家政策及保护现役军人婚姻关系的目的,把与军人配偶重婚的行为作为破坏军婚罪处理,且为公诉案件,此法律规*规定的同居行为,不同于事实婚姻,应当是指无论公开与否,二人在一定期限内共同生活在一起。 *涛:事实婚姻的地位,:法制与社会,2005年4月,第231页.假设将此处同居认为事实婚姻,这里的同居失去了独立的意义,一方面缩小了对
26、破坏军婚行为的打击力度,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对现役军人婚姻的特殊照顾和保护;当然,这里的同居也不等同于通奸,假设理解为通奸则扩大了此刑法规*的打击面。其次,存在争议的焦点在于军人的配偶有重婚行为是否承担重婚罪的刑事责任,有人认为从法理角度出发,为了维护公平公正,现役军人配偶有重婚行为也应当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也有人认为,虽然对现役军人配偶有重婚行为的按无罪处理有失公允,但是为了保护现役军人婚姻,可以容忍;也有人认为,破坏军婚的被告人与军人的配偶属于刑法理论上的共同犯罪行为,因为二人对军婚事实都是明知,属于成心,假设将两人分别以破坏军婚罪、重婚罪定罪处分,让人觉得对同一犯罪行为的犯罪人进展区别对待,
27、不符合罪行责相适应原则。出于对刑法公正性的考虑及对现役军婚的保护出发,笔者赞同后一种观点,即破坏军婚的共同犯罪处理。四、我国重婚认定处理存在的问题一刑事法律方面: 1、将重婚罪视为自诉案件不利于保护一夫一妻制。 虽然我国将重婚犯罪归为自诉案件,是基于尊重和保护公民私权处分的考虑及节约司法资源,但是不利于打击重婚犯罪,打击此种犯罪是为了保护我国长期历来倡导的一夫一妻制度建立的社会秩序,如果打击力度不够,保护受害方不到位,可能会引起家庭关系进一步破裂,从而引起社会不稳定。此犯罪行为不仅仅是侵害个人利益,严重败坏社会主义道德核心价值观,影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立也就伤害到国家利益、社会公益。 2、重婚
28、案件的管辖存在问题我国重婚罪案件的管辖,人民法院受理由被害人直接起诉的重婚罪案件,但是实践中,一般,人民法院不受理重婚罪的自诉案件,假设涉及到离婚案件或宣告婚姻无效的案件,会建议被害人通过提起民事诉讼的方式来解决。 杨全:婚姻家庭亲属法学,:法律,2013年4月第2版,第45页.关于重婚案件管辖问题的通知于1993年7月26日公布实施,该规定指出:由社会团体、人民群众、或有关单位向相关司法机关提出被害人不提出控告的重婚案件,由检察机关审查决定是否对案件提起公诉。新刑事诉讼法公布实施后,也没有对重婚案明确管辖问题,但是六部委的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在贯彻意见中规定由法院受理,六部委还进一步规定,对于
29、涉嫌重婚罪的犯罪嫌疑人,且证据缺乏并由公安机关受理的,应当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婚姻关系的一方被害人向公安机关提出对方重婚控告的,公安机关应当依法受理。很显然,重婚罪在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就管辖问题没有统一规定,三机关很容易面对重婚犯罪时互相推诿扯皮。 3、证明责任存在弊端根据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人民法院对于自诉人提不出充分证据的自诉案件,人民法院应当说服自诉人撤回自诉,或者裁定驳回起诉,笔者认为,此规定不利于被害人,因为,被害人往往与配偶长期分居两地,且过错方经常采取隐瞒的方式,被害人不易发觉,法律规定只有相关机关及律师才有调查取证权,被害人要充分掌握过错方重婚事实的证据极为困难,容
30、易让自诉的重婚罪案件成为一纸空文,使被害人的权益处于空置状态。二民事法律方面: 1、婚姻法没有具体规定重婚行为的方式 婚姻法规定,以下情况,经人民法院调解无效的婚姻当事人,应准予离婚:一重婚由此可见,此规定中重婚与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处于并列地位,也就是说,民法上的重婚不包括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情形,但是二者的责任地位一样,此处重婚笔者认为应等同于刑法规定,否则同等地位的部门法律相冲突。有人认为这里的重婚不能与刑法规定等同视之,不仅仅包括两个法律效力形式的婚姻,还包括两个事实婚姻,还有人认为在此根底上还应包括前事实婚姻,可见对于婚姻法此条规定的理解存在严重的分歧,可能会影响婚姻法正确理解与适用。
31、 2、民事法律责任对被害人损害赔偿限制不合理 1婚姻法规定因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也就是说此种情况下,被害人的损害赔偿请求权只在离婚时才可以提起如果不是因此离婚的,不可以享有该赔偿请求权。而且只能向婚姻关系中的过错方提出,不得向明知的第三人,如小三儿情妇提出。 杨立新:婚姻家庭继承法,:教育大学,2013年5月第2版,第64页.如*因为长期受到李*的家庭虐待,*向法院提出与李*离婚诉讼,并不是因为李*重婚或李*与他人同居所致,离婚*后才发现,在离婚前,李*有重婚或与他人同居的事实,这时在向法院提起损害赔偿为时已晚,但是笔者认为,婚姻法保护的是一夫一妻
32、制度、夫妻之间应当负有互相忠诚的义务,即使被害人发现的不及时,也应具有损害赔偿请求权;再者,如果韩*在得知李*有婚姻的情况下与之结婚或同居,笔者认为韩*也是过错方,与李*构成共同侵权,也应当承担对*的损害赔偿权,否则,容易让韩*这样的人逍遥法外,不利于保护合法婚姻秩序。 2在适用婚姻法解释一中,最高人民法院指出,对于离婚诉讼案件,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的,无过错方提出的损害赔偿请求,无论哪种情形,都不予支持,在我国,几乎大局部人婚后财产为夫妻共有,婚姻一方在其重婚或与他人同居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造成经济损失,影响其与配偶的生活质量,也会影响到养育子女和赡养老人,因此应当惩罚过错方从自己的个人财
33、产中划出一局部归为被害方。基于以上分析探讨,从立法方面角度考虑出发,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角度完善对重婚的处理。五、提出解决对重婚认定处理存在问题的对策完善相关立法 一完善相关刑事法律规定: 1、将重婚罪规定为公诉案件*围 理由可以通过案例阐述说明,如,女士*得知丈夫李*在与自己未完毕合法婚姻关系的前提下,与女士韩*到民政部门婚姻登记处领取结婚证,或李*隐瞒*,与韩*以夫妻名义长期共同生活,*发现后,认为是韩*破坏了自己的婚姻,罪不可赦,在韩*在明知道李*有婚姻的情况下,*仅向法院对韩*提起自诉,放弃对李*的起诉,对于李*的重婚行为不处分会使人觉得不公平,而且会助长李*非法行为,我国法律倡导法律面
34、前人人平等,即在法律适用上人人平等,李*和韩*应负担同样的责任,得到同样的处分,不可偏废其一。同理,假设*只对李*提起自诉,也不利于对韩*破坏别人婚姻行为的惩罚。而且,将重婚案件归入公诉案件一方面可以保护被害人的权利,免去被害人苦无证据之烦恼,一方面有利于打击小三儿包情人等对社会公共秩序的公然践踏的行为。 2、确定重婚案件的管辖 刑事诉讼法规定,刑事案件管辖权主要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辖为原则。如果*些情况下,从节约司法资源、易于调查取证等方面出发,由被告人的居住地的人民法院审判更为适宜、适宜的,也可以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很多学者及司法人员对于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中被告人居住地
35、,存在不同理解。 薛兰,金珍主编:亲属与继承法,:社会科学文献杂志社,2010年5月第3版,第53页.有人认为被告人居住地通常是被告人的犯罪行为发生地,因此,应由被告人犯罪行为发生地,即重婚地的人民法院管辖;也有人认为由被告人重婚前最初居住地户籍所在地为被告人居住地,因此由该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基于重婚罪案件的特征,笔者认为,原则上应由重婚地法院管辖,但是在被告人与被害人曾经居住地或被告人户籍所在地提起诉讼更为廉价,被害人可以选择管辖地,可以防止同级审判机关互相推诿扯皮,也有利于及时惩罚被告人保护被害人。 3、完善相关证明责任目前我国法律将犯罪情节严重的重婚罪案件规为公诉案件,此类案件由公安机关
36、负责侦查取证,检察机关承担证明犯罪嫌疑人构成重婚罪责任,但是对于情节轻微的重婚自诉案件由被害人承担证明责任,假设证明不利,面对着撤诉或被审判机关裁定驳回起诉的风险,上文已分析,单独由被害人承担证明责任的弊端。所以,笔者建议法院在被害人难以取证的情况下,帮助被害人承担相应的证明责任或者推行司法援助制度,解决被害人调查取证难问题。基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我国应该完善相关立法,即刑法应将重婚罪纳入公诉案件、从保护被害人利益出创造确管辖权、完善证明责任等,从而进一步保护一夫一妻制度二完善相关民事法律规定: 1、完善婚姻法对于重婚的规定 因为对婚姻法关于重婚的规定存在严重分歧,有必要通过相关司法解释或者
37、再次重新修订婚姻法的方式来明确重婚的具体情形。笔者认为,婚姻法的重婚应与刑法重婚罪的客观要件形式相一致,即有配偶者与他人结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因为一旦重婚行为构成犯罪势必*婚姻法规定,因为刑事法律是保护社会利益的最后一道防线,违重法者必违轻法,这是刑事法律的内在要求。 高铭暄,赵秉志:新编中国刑法学,:中国人民大学,1999年10月第3版,第678页.二者之间统一规定,可以渗透法律融合性,不会引起诟病,也不会让人对法律的客观公正性产生疑心,这也是构建法治中国的内在要求。 2、扩大民事法律责任对被害人的损害赔偿 1适当延展被害方提出损害赔偿权的时间笔者认为,被害方不仅可以在离婚时提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视设备智能生物药品电子商务技术考核试卷
- 生活的滋味初一语文作文
- 平凡的爱初三语文作文
- 河南省信阳市潢川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数学试卷(含答案)
- 矿山环境监测与放射性污染治理考核试卷
- 桥梁工程的绿色施工评价考核试卷
- 浙江省湖州市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调研测评语文试题卷(含答案)
- 环境监测新技术与应用考核试卷
- 橡胶制品行业发展趋势与前沿技术考核试卷
- 毛皮服装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数据统计分析与决策考核试卷
- 学校食堂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样表
- 剑桥英语PET真题校园版
- 土方开挖及基坑支护工程安全监理实施细则
- 2023年新高考英语复习:读后续写专题练习10篇(含答案范文)
- 土木工程施工现场安全控制措施
- 农业银行反洗钱知识竞赛培训试题及答案
- JJF 1101-2019环境试验设备温度、湿度参数校准规范
- 第4章 毒作用机制毒作用影响因素
- GB/T 10295-2008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热流计法
- GA/T 1433-2017法庭科学语音同一认定技术规范
- 固体酸催化剂的发展及应用文献综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