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导论-笔记概要_第1页
可持续发展导论-笔记概要_第2页
可持续发展导论-笔记概要_第3页
可持续发展导论-笔记概要_第4页
可持续发展导论-笔记概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可持续发展导论【课程基本信息】1、探讨问题:一个社会和文明是怎么进入可持续发展的状态的?用中国传统文化来说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2、考试形式:三道论述题,至少每道200字具有普世性的行为才是值得赞扬的男性的主要社会责任在于展示力量,不以善为最高目的。而女性的主要社会责任在于宽容,在于传承善,而生育后代是传承善的最重要的手段。人口生产与传承,以美德、善为前提最具有普适性的是家庭伦理观,父母对子女的善是永恒的。文明社会,出现了以两性为基础的父权制社会。自愿、无害、人类最基本的原则都与人口生产有关系。人类社会的最高目标是指向后代的。对于成年人来说两性关系的不稳定并不会有重大影响,但对于未成年人来说会很

2、是不利。忠诚的爱情受到表扬是因为它有利于人口的繁衍。【pre选择题目】1、说龙凤:关于龙凤起源2、中国技术化时代的特征:提出心特征、质疑书本说法、进一步论证书本说法3、伦理化时代、特点、道路4、历史发展道路的理论:其他人的关于历史发展道路的学说并与老师看法进行对照。导言:理论与方法【前言】1、历史的产生中国最早的历史春秋最早的历史是流水账,在选择要记录哪些历史的时候人们就形成了历史观。历史观最重要的是根据道德原则进行道德评判。中国的历史观在春秋时候就开始形成了。2、民族历史意识-人类历史观念农业时代产生了与特定地理环境或特定生活方式相关联的民族历史意识。民族历史意识本质上是各民族文化发展即将终

3、结之际的产物,从根本上屏蔽了对民族文化发展 道路的真理性思考。工业时代,文明之间联系日益紧密,人类在各民族历史意识相互汇通的基础上,超越早先各自 民族历史意识的局限性,孕育和建构了某种共同的人类历史观念。一、西方思想对文明道路和人类历史的思考(一)主龄者与观点1、黑格尔(人类历史意识自觉的开始)观点绝对理念或世界精神是世界历史的本质,在历史中表现为自由意识,世界历史就是自由意识 的进展。自由在人类历史中对偶然意志”的扬弃决定世界各国民族都将走上世界历史的道路。历史“有一个决定的东方,就是亚细亚。那个外界的物质的太阳便在这里生气,而在西方沉没,那 个自觉的太阳也在这里升起,散播着一种更为高贵的光

4、明。”太阳从东方升起,东方是人类社会的早期,在那里只有一个人是自由的(君主)太阳向西移动,古希腊罗马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时期,在那里有部分人是自由的(居民)太阳最终到达了西方,基督教日耳曼世界拥有高贵的光明,在那里所有人都是自由的历史就是由东方发展到西方的过程*18世纪末19世纪以后,西方人对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的态度由赞扬变成批评。-西方在经过工业革命之后兴起,开始蔑视东方文化。缺陷黑格尔对东方尤其是中国文明的了解极其有限。工业文明仍在起步阶段,世界历史意识还很空疏。2、马克思(世界历史意识最重要的奠基人)观点第一次把历史建立在实践即社会物质生产的基础上: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都是实践的,实践

5、主要就是社会物质生产。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物质生活本身,在社会生产的过程中产生了与物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了上层建筑。以唯物史观为武器批判工业文明:技术进步与社会大生产使得财富增加,但以生产资料私人占 有为基础的工业资本主义必然导致社会不公。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的真正开始,其基本特点是把生产资料由私人占有变成社会公有。缺陷:过分专注于物质生产领域人类社会存在多种性质的社会关系,但不是所有的社会关系都能归结为生产关系。如家庭关系。人类文明的相当一部分思想或意识形态不是物质生产的产物。如道德感,美感,羞耻感等。唯物史观中关于历史发展阶段的论述容易被教条化,并且无法就各个

6、主要文明的历史发展进程 给出有说服力的解释。马克思对工业资本主义的批判主要指向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希望通过公有制与财富增长来实 现,但苏联与中国相继证明了公有制试验的失败,财富的增长也已经要到头了。3、韦伯观点:理性化理性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本质。宗教社会学:高级宗教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减少巫术和迷信成分,进化出一种普遍的伦理信仰, 其理性化表现为伦理化。历史就是驱魅的过程。在早期的巫师社会,精英分子都是巫师。随着社会发展,巫师地位下降,被 伦理宗教社会取代,宗教先知的地位上升,宗教先知提出新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后大众跟随。关注高级伦理宗教对人行为的影响并试图借此论证西方文明与资本主义的内在关联。将

7、人的行为分为目的目的合理性行动与价值合理性行动,前者具有更高程度的合理性。将社会结构分为共同体化”社会结构(感情、传统)与社会化社会结构(理性。资本主义社会开创了新的时代,用目的合理性行动取代了价值合理性行动。并非所有行为都是经济行为,并非所有关系都是生产关系。将人的经济行为按合理化程度的高 低进行细密的区分,对于行为产生的社会关系结构进行了更深入的讨论。缺陷没有指出伦理宗教诞生的内在历史逻辑,而是把其简单地归为宗教先知们的思想创造。没有找到克服目的合理性行动与价值合理性行动内在分裂的现实道路。4、亚斯贝斯观点提出轴心时代”理论:古代中国、古代印度、古代西方是同时代的、毫无联系地并列存在着 的

8、一个整体。(历史的起源与目标)轴心时代理论揭示了世界各主要古典文明的发展似乎存在着某种共同的节奏,不是匀速前进 的,并且只有轴心时代这一个真正的思想高潮。缺陷不理解前轴心时代的意义,没有揭示农业文明从前轴心时代到轴心时代文化转变的内在逻辑和 历史真相。(二)主要潮流与批判1、技术崇拜与技术批判技术崇拜原因:技术进步及其巨大的财富效应导致了技术崇拜或技术统治的政治呼声代表人物与观点培根:知识就是力量新大西岛科学技术史社会发展的唯一动力,具有科学知识的人应该统治国家。凡勃伦技术专家体现了理性、关心社会福利、大公无私等价值,能够建立不同于自私自利的资本的 新价值体系,社会发展的趋势要求技术专家摆脱资

9、本所有者的束缚,成为整个社会生活的管 理者。哈维斯科特:激进实践家领导的技术统治联合会具有明显的政党性质,其纲领是夺取国家政权,主张科学专政。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理论(温和技术统治论)意识形态的终结和后工业社会的来临现代西方社会正在向后工业社会严禁,技术性决策将在社会中发挥重大作用,传统的意 识形态不可避免的将被技术治国论所取代。主张统治阶层应该是掌握理论知识的科学家而不是一般的工程师或技术人员总结:技术统治论者相信技术进步是解决所有社会问题的钥匙,并且认为由具有专业知识的技 术专家按照理性的原则来治理国家可以克服资本统治导致的社会不公正。技术批判上世纪开始西方发达国家开始了技术批判,技术批

10、判可以被看做对工业时代社会批判的深入。两个批判维度法兰克福学派(马尔库塞、哈贝马斯):科学技术意识形态化理论TAT具体论述见课本法兰克福学派的技术评判理论深刻展示了技术如何从物质生产的帮手上升成资本政治统治的帮凶。海德格尔:技术使人物化现代技术追求达到对自然的普遍控制,控制的方式成为座架,座架”使得人被物化了。座架”的思考方式导致人与自然的分离以及人的自由的散失,还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后 果,即人类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人造人。总结:都注意到了现代技术对人的操纵和物化,但是都没有找到摆脱物化的现实道路。2、民主崇拜与民主批判民主崇拜哈耶克:民主的三大好处;民主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或自由本身。民主批

11、判托克维尔:对民主政治恒久性最深刻的理论怀疑论美国的民主民主社会的文化心理民主制度有强烈的反传统、反历史的心理倾向。民主社会的宗教信仰在不断地走向世俗化, 超验感被弱化。而历史与超验感从民主社会的想象力中淡出,使得民主社会中的人感到不 稳定性和流动性,使得人们面对许多焦虑和压力,导致心理紊乱成为民主社会的流行病。因而,民主社会把财产当做一种社会及心理方面异化的个人提供心理安全的符号,金钱成 为民主人的重要身份标志,但这无疑会导致人类灵性面临窒息的威胁。民主社会以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为特征,在道德上无所适从。人们为了追求自由而无视形 式,功利原则很有可能取代秩序的其他原则。对平等的追求最终导致不平

12、等的加剧。民主社会中央集权化:中央集权是民主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更强调经济因素)生活的时代工业文明刚刚起步没有找到人类灵性即道德价值与自由的真正根源不明了当代民主制度的目标与边界(关注的核心问题仅仅是经济问题)海德格尔:对民主制度永久性和道德性的公开批判总结:民主制度不是工业时代才开始出现的新的制度发明,它曾普遍存在过但又被普遍而长期 地放弃了。(三)自由、平等与正义工业时代西方社会政治思想的首要价值追求就是自由。古典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1、哈耶尔:新自由主义观点主张自由化,强调自由市场、自由经营,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尤其认为私有制是自由的根 本保障。正义与平等是紧密联

13、系在一起的,平等指的是自由和法治秩序下的机会平等而非结果平 等缺陷没有拥有生产资料的人就没有自由。2、罗尔斯:正义论观点公平与正义的实现:“自由的平等原则与差别原则”为了实现自由平等原则下的差别原则将天赋与社会条件作为集体资产共享。提出无知之幕”下签订契约,与社会生活的高度不确定性相吻合。缺陷将天赋与社会条件作为集体资产共享不可行,难以获得支持并非所有时代都具有显著不确定性,且生活的不确定性集中表现在经济生活或物质生产领域二两种生产与文明研究的新视野(一)工业时代1、工业时代的特征以西方文明为主导的经济生活第一次成为全球性的事业,从而使西方文化主导的文化历史研究首 次超越了传统的民族历史眼光,

14、获得了全球性视野。物质生产或经济生活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居于首要地位,容易误导研究者。(详细见课本)2、工业时代社会历史研究缺点对人口生产及其重大社会意义的遗忘没有从物质生产与人口生产及其相互作用的视角来审视人类的社会生活和文明创造(二)两种生产:物质生产与人口生产1、有关学说马克思与恩格斯:家庭、私有制与国家的起源相对于物质生产来说,人口生产的重要性是与不发达的物质生产阶段相联系的。韦伯2、二者关系物质生产与人口生产是两种并行不悖的人类生产活动,各有任务与目标。物质生产是为人口生产服务的。(三)人口生产的意义1、人口生产是人类快乐、平等、自由、永恒与神圣观念的源头;物质生产使人不快乐、不平等、不

15、自由,物质生产不追求永恒;人口生产使人快乐、平等、自由、永恒与神圣观念(具体论述见书本)两性关系相对而言是比较自由的,国家对两性关系的干涉比较小。2、人口生产缔造了家庭这一最具有永恒与普遍历史意义的社会组织形式,使得人们无论在肉体还 是精神上都找到了最重要、最永恒的依托与归宿。家庭是社会生活得以实现的最基本的社会组织形式,父权制核心家庭的历史大致与人类文明史 同步,人类的文明化是以人口生产的家庭化,即家庭成为社会的基本单位为起点;家庭生活确立了对人类生存具有本质意义的两种社会关系,即夫妻关系与亲子关系,同时也是 人类灵性即道德与社会政治权威的根源。社会关系:人口生产完全表现为一种人和人之间的关

16、系:夫妻关系与亲子关系道德观念:人口生产或家庭生活是人性善的源头与集中体现;社会政治权威:代际权威与兄弟间权威-父子型权威与兄弟型权威Eg.中国古代:夏商(兄弟型权威)-西周东周(过渡)-秦汉(父子型权威)孟子:霸道与王道-父子型权威与兄弟型权威韦伯:传统型权威(父子型权威)-理法型权威(兄弟型权威);个人魅力型权威*民主社会的政治权威:建立在力量和知识基础上的理法型权威政治生活中对民主的追求与经济生活的等价交换原则互为表里。(四)物质生产与技术化1、技术化的重要性人口生产离不开物质生产,而物质生产的发展主要依赖技术进步。技术进步是人类文明程度的主要标志。2、技术化时代在技术化时代,社会的主要

17、努力都聚焦于各种技术的发展与改进,使得这一时代的文化表现出浓 厚的技术化色彩。3、技术化时代的四大特征(见书本P41-123 )4、技术化时代的真实存在巫师社会技术领袖便是巫;巫术作为沟通鬼神的过程,实际上是人们研究自然的过程;5、对巫是科学”的批判野蛮社会里巫术大部分是社会性巫术以及没有实质性内容的生产性巫术。反驳:野蛮社会是人类文明的侏儒而不是少年时期。6、技术化时代文明差异的根本原因:地理因素导致的技术差异(五)人口生产与伦理化1、技术化时代到伦理化时代的转变农业时代人们在特定地理条件下生存所需要的技术进步是有限的,在必要的核心技术进步实现之后,技术进步对社会生活的边际效用下降,社会不再

18、专注于生产领域的技术进步。已经实现的技术进步使人类实现了从野蛮到文明的过渡,增进了血缘族群之间的交往,形成了民 族国家;民族国家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变成了:如何稳固地建立与维护社会生活的秩序;2、伦理化时代在伦理化时代,人们把人口生产导致的家族血缘结构及其价值观普遍化为社会治理的政治结构与 意识形态。3、各民族伦理化道路的差异社会生活的稳定性尤其是经济的自足性是否单一人种中国:具有高度的稳定性与自足性,人种差异小-彻底的家庭伦理化印度:存在多人种-种族伦理化:种姓制度中东地区(两河流域与古埃及):长期受到外来侵略,稳定性差-种族伦理化:宗教与教派古代西方:经济缺乏自足性-城邦伦理化4、伦理化时代

19、中国的主要特点:文化创造包括三点(见课本P49-50 )(六)文明的停滞或可持续发展1、文明的发展过程:技术化时代-伦理化时代-停滞/可持续发展时代2、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农业文明的可持续发展阶段被西方人打破,西方领衔开启了新一轮的技术化进程,使得人类文明 从农业文明过渡到了工业文明。3、工业文明的技术化时代技术进步使得生产力飞跃,对自然有了更大规模、更深程度的开发;技术进步使得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出现,即工厂生产与现代企业制度,进入社会化大生产时期。社会化大生产的弊端:四点(见书本P53-54 )三、前中时代”的龙凤文化区域二龙是什么龙的原型是闪电出现在春夏季的闪电预示着生产周期的到来;闪电的特点

20、符合龙的特点;神的甲骨文写法类似与闪电的模样;闪电是龙符合易经中对龙的解释第一章父精母血一一龙凤崇拜一、凤是什么1、凤应有的特征是一种鸟或像鸟的动物;有比较明显的女性化特征2、凤的原型是家燕燕子生人诗经燕子为农业文明的人带来春天的消息1、前中国时代含义(见课本P66)2、凤(鸟)崇拜文化区: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河下游海岱地区、辽西地区3、龙崇拜文化区:黄河流域中西部4、龙凤文化交融区:燕辽地区、荆楚地区四、早期龙凤文化的考古学特征(一)凤文化的特征1、对鸟的崇拜2、对玉的爱好3、服饰有羽冠与丝绸4、黑陶文化发达(二)龙文化的特征1、崇拜龙或闪电2、陶文化的发达3、乐器都是洪亮高亢的五、龙凤崇拜与

21、中国文明的诞生1、传统华夏文明诞生的错误:把华夏文明当做从来就有的固有民族与文明傅斯年:夷夏东西说徐炳旭:华夏、东夷、苗蛮三集团说2、龙凤文化在开发华北平原的过程中相遇并相互斗争融合形成了华夏文明。(五帝时代) 具体见书本(P73-77)六、酒、爵及与龙凤崇拜的关系第二章中国诞生的地理学进程从龙飞凤舞到龙凤呈现一、龙飞凤舞:前中国时代”的文明状况1、燕辽地区: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高峰)2、长江下游地区: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良渚古城)良渚文明的灭亡(见课本P87 )3、长江中游地区: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4、黄河下游地区:山东半岛的山坡高地5、黄河中游地区二龙凤呈祥1、

22、文献中的洪水与古城2、考古发掘中的洪水与古城3、史前洪水的性质:气候灾难、河患4、古城、治水与文明起源第三章中国诞生的技术化进程从技术统治到抵制技术一、中国农业时代的技术进步轨迹(三)夏商时代的技术进步1、持续对华北平原进行次第开发2、发明了掘井技术3、完善历法干支纪年法4、为求雨发明了祭祀与占卜5、冶金术取得进步并应用于祭祀(四)西周到春秋战国时代的技术进步1、冶铁技术的发明2、灌溉技术的进步(一)史前时代的技术进步1、确定生产的品种或作物:南稻北粟(和黍)2、发明与土壤状况相适应的农具组合3、确定播种季节,即农业生产周期的开始4、拓展耕地:由山坡高地向平原低地的迁移(二)传说时代的技术进步

23、1、筑城:抵御洪水2、开启了对历法的探讨3、发明了冶金术二技术进步的社会地位 极其重要(从史前到夏商)相对不重要(西周)完全不重要(春秋战国)技术进步地位的变化是现实社会生活的需要并且是特定制度设计的结果三、技术统治与技术的意识形态化1、技术统治2、技术意识形态化:技术为统治提供合法性当下技术批判的有限性第四章中国诞生的土地制度与生产组织形式的演进兼论井田制是小农经济时代的空想一、商代一一绝对社会化大生产1、甲骨文的证明有:数量概念和计量单位、土地、外地或方国向中央王国进贡没有:土地面积大小的计量单位、土地交易、外方向商王贡献谷物或商王收取谷物税2、土地制度与生产组织形式土地制度:土地归商王室

24、所有,所有权与经营权不分离生产组织形式:社会化大生产,生产是在商王(社会精英)的领导下大规模进行的。社会化大生产的定义(见P135)二西周一对社会化大生产1、土地制度:对土地使用权进行划分分封诸侯的实质就是授土授民,土地的使用权与所有权分离。2、生产组织形式:相对的社会化大生产生产规模组织的缩小与精英分子的有限参与使得西周的生产的社会化程度降低三、春秋战国一小侬经济的诞生1、生产知识的普及与铁器使用的大众化使得传统的庄园集体经济日趋没落2、春秋与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承认家庭土地,鼓励小农家庭经济,使之成为占主导地位的生产 组织形式。【综上概述】见书本P144四、井田制是小农经济时代的空想1、井

25、田制的特征是土地国有、家庭经营的土地制度;是家庭小生产;家庭对国家的义务是力役而不是税赋。2、不可能存在的理由按家庭平均分配的小土地所有制与家庭生产形式在西周的文献中得不到任何支持家庭小生产与纯粹力役地租从未并存过。3、沦为空想的原因:主张以力役地租取代实物地租。第五章中国诞生的政治学进程从原始民主到君主集权一、传说时代的禅让一一族际民主五帝时代,华夏联盟刚刚诞生之际,联盟内部仍存在强烈的族群意识,两大族群轮流推选、担任 族群联盟最高首领。1、尧舜禹之间的权力传承是通过禅而非继,排除了血缘继承的可能性;2、尧舜禹都被认为是勤劳有才干的,禅让的本质是尚贤而非尚德;3、尧舜禹与三苗之间发生过的斗争

26、标志着超越龙风崇拜之上的华夏族群意识已经开始萌芽。二夏商时代龙、凤文化族群分别垄断华夏联盟最高权力时代1、夏商时代的王位传承制度夏朝(龙崇拜族群统治):父子相继没有龙崇拜族群内部的区分,所以王位是在辈际间传承商代(鸟崇拜族群统治):王族间流传由十个天干群组成了王族,王位在王族内部流传,主要是一王族的父辈传给另一王族子辈,子 辈若还不具有接受王位的能力王位便在原王族的同辈中流传2、夏商时代的内部族群关系与外部族群关系夏朝(龙崇拜族群统治):鸟崇拜族群持续反抗商代(鸟崇拜族群统治):龙崇拜族群持续反抗 史实:盘庚见书本P165与外部族群关系:冲突不断三、西周一大国时代的开启与家族伦理化时代1、分封

27、制:血缘关系政治化把人口生产形成的家族血缘关系提升为社会治理的政治架构 把家族权力拓展到血缘部族之外的地域和人群2、嫡长子继承制:分封制下利益分割的公正性3、天命观与德治4、周礼:定义见书本P173四、帝国时代与家庭伦理化时代1、西周分封制的崩溃“:族一国一体体制造成的对王权的分割庄园经济没落,家庭经济成为通行的生产组织形式2、完成统一的力量选择:周天子:拥有周礼赋予的合法性优势,但要以削弱自身实力为代价卿室:缺乏完成统一的法理型优势,也不具备完成统一所需要的强大实力可持续发展导论谌中和H3206:以诸侯为代表的公卿力量:克服了对天子力量的依赖消除世卿贵族对其权力的不断侵蚀和分 害U的欲望和可

28、能性,成为旧秩序的埋葬者和新秩序的开创者秦开创帝国时代新兴的小农阶级与传统礼制关系最为遥远,成为帝国时代真正的开创者和主人汉代3、走向统一帝国的程序经济上削弱贵族势力措施:向包括贵族土地在内的所有土(耕)地征税作用:加强了诸侯的财力,淡化了诸侯庄园主身份,鼓励小农经济政治上排挤贵族势力允许并要求平民服兵役大量起用平民即,平民力量不断上升,旧的血缘等级秩序不断被消灭。4、帝国的制度与思想制度:土地制度与官僚制度 土地制度(见书本P182 )官僚制度(见书本P183)对君主集权制度批评的反驳:P184思想:儒家思想把家庭生活的伦理原则作为最高的善,然后把这种善普遍化,也即把家庭生活的伦理原则上升为

29、 国家治理的政治思想。5、结论!见P185可持续发展导论谌中和H3206第六章中国球的生活智慧与社会理想【前言】中国文化基本品格:小生产;对技术态度冷漠;家庭伦理对外部世界:和平;对内部世界人际关系:家庭伦理;对自然:谦卑和永续利用一、中国文化的和平主义精神1、原因:中国社会生活具有稳定性外部:没有高水平异质农业文明的直接干扰东边临海,西部高山,北方草原荒漠,华夏势力最强内部:自足而富庶,且周边没有可获取补助资源2、体现一:诸子百家基本都主张和平儒家思想是和平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孟子:霸道:“以力服人”。王道:“以理服人”。3、体现二:军事化水平低P190中国的社会组织缺乏战斗力:以家庭为基本单

30、位的社会组织。中国有广阔的领地作为依托,能够自给自足,无需对外扩强:北方是草原,南方是海洋,西方是山地。4、结果:中国帝国的大国风范朝贡体制即华夏中心主义理由四点(见书本P192-193)二、以家庭伦理为基础的伦理主义文化中国:对外是和平主义;对内是家庭伦理主义,二者是相结合的。(一)社会伦理1、定义:维护族群持续有序生存的社会基本准则2、类型:家庭伦理(中国)族群伦理(古希腊)种族伦理(古印度)中国一开始是家族伦理主义,族国一体,后来才发展成了家庭伦理主义,家国同构。家庭伦理:前提是单一种族和稳定自足的生活,具有开放性:族群伦理:以族群为单位向外寻求补充生活资源,强调本族群利益至上,具有封闭

31、性种族伦理:前提是多个种族并存,强调本种族的利益,具有封闭性不同伦理类型在特定条件下会相互转移。(二)家庭伦理1、儒家学说提倡以家庭生活的伦理原则来治理国家(孔子)对孝悌这两种伦理行为实现理论自觉,然后把这两种伦理社会化,是指成为整个社会生活或政 治统治占主导地位的指导思想。对家庭伦理的提倡使得社会获得了伟大理想与崇高目标大同社会与小康社会( 对比见P198-199)2、道家学说主张道”作为社会生活的基本准则:道法自然-源于对家庭伦理社会化的缺乏信心社会治理应无为而治(见书本P200)反对新技术:技术进步有害于世道人心反对儒家提倡的仁义道德:反对家庭伦理社会化,因其违背自然,过于有为影响:小政

32、府;熟人社会(见书本P203);提供了精神皈依3、法家学说对人类灵性极不信任,不相信人在家庭生活之外的善主张通过法、术、势,尤其是法(赏罚)来治理社会4、关于制度的三家学说关系思想家的分歧不在于是否有制度,而在于如何设计制度儒家:主张设立制度,将家庭伦理原则制度化,反对通过刑罚恐吓的办法来建立和维系制度;道家:主张设立制度,但制度应尽可能简约,不要管的太多太细法家:以性恶为基础,用刑罚的方式来管理社会(三)帝国主义制度与家庭伦理1、小农经济制度与家庭伦理体现:国家把土地按人口的多少与性质平均分配给每个家庭耕种赋予了家庭物质生产的功能,实现了社会人口生产与物质生产基本单位的统一家庭的伦理化特征会导致公正与稳定2、帝国官僚制度与家庭伦理社会管理的指导思想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家庭理事会选拔社会管理者的方法: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3、帝国官僚制度与妇女身份与家庭伦理技术化时代:妇女仍有参与政治生活与经济生活的权利伦理化时代:妇女从社会公共事务隐退,回归家庭三、对自然的谦卑和永续利用1、思想发展夏商时代(技术化时代):确立对自然的谦卑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