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爱情的差异_第1页
中西方爱情的差异_第2页
中西方爱情的差异_第3页
中西方爱情的差异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西方爱情的差异摘要:爱情,人类自存在以来亘古不变的话题,但是由于,文化,地域,和信仰的差异,中西方在用诗文来描绘这种情感时,也有了截然不同的方式。关键词:爱情诗,中西方差异(一)中西方爱情诗的起源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国风周南关雎中国古代的爱情诗最早出现于诗经,一首关雎,道出了爱情最为质朴的情感,但这是建立在道德,礼仪之内,而此诗属于“风”,而诗经中的“风”代表的是民歌,换言之,此时爱情诗,是由乐官记录平民的生活而成

2、。而西方得爱情诗源于公元前八世纪的希腊。略晚于史诗,而爱情诗史也和中国的一样起源于淳厚质朴的民歌,大都是用来歌唱的,歌唱时往往伴以乐器,并分独唱体与合唱体两大类。独唱体完全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丧失了氏族文学的集体性,被柏拉图称道为“第十位文艺女神”的萨福,是当时最富盛名的歌手,她的爱情诗多抒发恋人间的激情,悲伤,离别的痛苦,妒嫉的折磨,具有语言朴素,感情真挚,音乐性极强的特点,具有特别感人的世术魅力。许思园先生在其遗作中国诗之特色中认为,中国诗肇端于三百篇,发皇建安,极盛于唐,自宋以后,格律题材几无所增益。中国诗生长过程约一千八百年,而西方诗导源于希腊,起于十二三世纪,在文世复兴时期和十九世纪初

3、期,两度极盛,十九世纪末骤衰,前后只有七百余年,从这里我们似乎可以看到,伴随着中西各自诗歌成长的爱情诗的发展轨迹吧。(二)中西爱情诗的主要差异(二)中西爱情诗的主要差异1、内容上,中西爱情诗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区别:第一,中国爱情诗,尤其是古典情诗,对爱人的描写并不完全真实,以达意为主。以存有丰富的古典情诗经典的诗歌总集诗经为例,其中“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静女);“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都是典型的意象型情诗,表达非常含蓄,似内心独白,无以倾诉,它带给读者、听者的更多的是朦胧与文档冲亿季,好礼乐相随miniIPAD移

4、动硬盘拍立得百度书包第2页共5页想象。从这些诗歌来看,这里作者或少年所爱慕追求的女性,是模糊而朦胧的,不一定是真有其人,始终是模糊的意境。且看唐朝诗人崔护所写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诗中没有对女子的形象进行仔细描写,女子的美态是通过人与景物的相映相衬突显出来的,所谓“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桃花”互相关合,十分新颖微妙。春光中的桃花是光艳美丽,而“人面”与“桃花”相辉映就足见这个姑娘青春焕发、容颜光彩照人。“红”字在这儿的传神之处在于,它既写出了人与花的娇美色彩,也巧妙的传达出了女子见到陌生男子时的娇羞美态。而在西方爱情诗中,则多以追

5、慕爱人、赞美爱情为主要内容,西方诗人擅长细致地描摹自己所恋对象的音容笑貌,对女性的描绘采取的是写实手法,赞叹她们的形体之美,如,温柔的目光,红润的脸颊,充满爱意的嘴唇,在微风中波动的金发,秀雅的风姿等等。如将英国诗人艾德蒙斯宾塞的美啊,我的恋人美啊,我的恋人,当你偶然看见她那美丽的金发在微风中波动;美啊,当她那红润的脸颊似玫瑰吐艳,当她的眼中闪烁着爱的火种。美啊,当她挺起丰满的胸脯,像满载珠宝的航船,美啊,当她嫣然一笑,驱散了遮蔽她光彩的矜持云团。但她最美之时,是她那白似珍珠、红若宝石的齿唇开启,吐露出聪颖智慧的言词,表达着欢愉温柔的情意。余者皆为造化神工,唯此方是心灵妙曲。诗人细致的描绘爱人

6、的形象之美,从金发到脸颊到眼光,从胸脯到笑容到齿唇,将恋人的美貌与光彩细细地展现出来,给人一个鲜明、完整的印象。第二,在对待爱情之于人本身的地位和价值这个问题上,中西的诗人有着不同的诠释。中国的古典诗人侧重于抒发与情人的相思恨别之情,闺怨诗、送别诗、悼亡诗应运而生,如诗经卫风中的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东汉末年古诗十九首之一行行重行行以“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表达了深切的思君之情。三国时曹丕的燕歌行以一种如泣如诉、娓娓动听的笔触揭示了思妇忠于爱情、望夫速归的内心世界:“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送别诗在中国历代也不乏其例,比如像唐代李商隐的无

7、题,以“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写出了一对恋人分别时的依依不舍。除闺怨、离别诗外,悼亡诗在中国古代爱情中也占相当的比重。著名的有:唐代元稹的遗悲怀、苏轼的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清朝纳兰性德的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等,都表达了作者对爱妻永远不能忘怀的深挚情意及失去爱妻的痛苦心情。而西方诗人常常把自己所爱的人视作是某种精神力量的依托,这股力量引导着自己实现人格的完善,灵魂的升华,在情爱中融合了哲学和宗教的因素。西方诗人在恋爱时热情高涨,在他们眼里,恋人就像天使、女神、明亮的星星、皎洁的月亮、灿烂的太阳。像但丁的抒情诗集新生,诗人将恋人贝亚德写成是天使,在她身上凝聚了精神之美与高贵的道德力量

8、:“看来你是一个神祗从天上来到大地/来显示神奇。/叫看到的人显得那么适意,/令人感到一种甜蜜从眼睛到心里,/似乎从她口唇里一个灵魂转移,/如许温存,又满含爱意,/”第三,中国诗少性的描写,少写身体、话语和动作,如陆游的钗头凤: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空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第3页共5页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涓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而西方诗多“性”的展示,多写身体,并且大胆而热烈,在此就不便举例了。2、风格上的差异中国情诗含蓄、婉约、遮掩式的,重柔性之美,如诗经中的关睢、汉乐府中的迢迢牵牛星、徐干的室思等。西方的诗大胆直率,热烈明

9、快,多阳刚之气,如白郎宁夫人的十四行诗、拜伦雅典的少女、华兹华斯致戴茜、彭斯的一朵红红的玫瑰、歌德五月之歌等。歌德五月之歌爱情,爱情,灿烂如金,你就像山顶上,早晨的云!你欣然祝福膏田沃野,花香馥郁的大千世界!啊,姑娘,姑娘,我多爱你!你目光炯炯,你多爱我!象云鹤喜爱太空高唱,象朝花喜爱,天空芬芳,我这样爱你,热血沸腾,你给我勇气、喜悦、青春,使我唱新歌,翩翩起舞,愿你永爱我,永远幸福!像这样热烈明快的爱的表白令每位读者从诗的语言中可以直接感受得到作者心中的感情,不须仔细揣摩。再看一首李商隐的无题,给我们的感觉则是另外一番景象,其爱情的表达则是曲折隐晦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

10、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的前两句表达离别的痛苦,三、四句以春蚕丝尽和蜡炬泪干两种鲜明形象作比,来表达自己情爱坚贞、生死不渝的盟誓。诗人以春蚕吐丝比喻自己对女方爱恋的情思悠悠不尽,死而后已;以蜡烛燃烧下淌的油脂比喻自己相思感伤之泪,即使感情的烈火将自己燃为灰烬爱情也依然炽热、坚贞。这两句因物联想,表心明志,取得了语义双关、蕴含隽永的艺术效果,极富感染力。3、语言表述上的差异就表达爱情的语言表述而言,东西方诗歌也有差异,中国爱情诗通常凝炼,而西方爱情诗则往往铺陈。如宋代贺铸的追和亡友杜仲观古黄生曲:欢归夜何其,月照临门别。后夜待欢来,开门但见月。诗人以明月作背景,生动地描绘了恋人间两次约会的不同

11、情形。第一次皓月当空,女主人与心上人依依惜别。第二次女主人公苦苦等候,却依然不见恋人身影,但见明月朗照如昨。诗歌前后对照鲜明,语言极为凝炼。再看MaryColeridge的一首(Slowly)HEAVYISMYHEART,DARKARETHINEEYES.THoUANDIMUSTPARTERETHESUNRISE.ERETHESUNRISETHoUANDIMUSTPART.DARKARETHINEEYES,HEAVYISMYHEART.这首诗构思别致,第一节的一、二、三、四行完全就是第二节的四、三、二、一行,读来更添情意缠绵之感,全诗层层铺叙,表现出一对恋人如胶如漆、难分难舍的心情。从形式上看

12、,中西爱情诗也存有差异。尽管中西诗歌都押韵,但中国的爱情诗常一韵到底,而西方诗歌这种现象较为少见;西方有专门写爱情题材的诗体“sonnet”即十四行诗,如莎士比亚的(0MistressM【ne,WhereAreYouRoaming),克罗塞蒂的(TheFirstDay),济慈的(LastSonnet),而中国却没有哪一种诗体是专门用于写爱情题材的。形式上的差异还表现在,在中国爱情诗中,谐音双关与叠音词屡屡出现,如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该诗以“晴”喻“情”妙趣横生,十分形象地写出了少女的期待、烦躁等细微的感情变化。叠字叠词,如李清照千古绝句

1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是流传千古的名句。4、宗教情感上的差别中国人对于超生死的存在本身没有什么信心,情人死后也就与草木同朽了,等待来世渺不可期。潘岳说:“落叶委延侧,枯骸带坟隅,孤魂独茕茕,安知灵与无?”元稹说:“同穴同苜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白居易的长恨歌,虽然有超越时空的框架,但显然只是在敷衍传说而已。长恨歌片断:“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霄。/春霄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14、。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西方诗歌却并不一样,弥尔顿悼亡妻、勃郎宁展望,都坚信死后会与亡妻在天国见面,天国几乎具有地理的真实性。罗塞特幸福的女郎中,他死去的情人,正倚在天国边境的金丝栏杆上,俯瞰地面,等待下一班天使携带其灵魂升天;诗歌中所描绘的天国,从少女的服饰到圣堂中的七盏灯等,给人的感觉极其真实。(三)造成中西方情诗的差异性的原因1、社会与文化根源:中国是一个高度伦理化的宗法制农业社会;中国的文化是儒道释综合而以儒家为主;封建仕人追求功名利禄,重规范,不重感情,妇女没有任何地位。西方是一个海洋性

15、的开放体系,有以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基督教的上帝宗教和罗马帝国的冒险精神相统一的文化传统;女性有出入社交场合的自由;西方人比较注重人间的现世的及时行乐的生活。2、不同的诗歌价值观:孔子有“兴观群怨”之说,讲究“发乎情,止乎礼仪”,讲究“温柔敦厚”。就是在当代,郭小川的白雪的赞歌也是受到批评的。而西方,在亚里斯多德的时代,强调诗是客观之再现,强调主观之移情作用:华兹华斯强调“自然”,柯尔律治强调“想象”,雪莱强调“情感”,济慈追求“美感”,都有一种“唯美主义”倾向。钱钟书先生在七缀集中说,和西洋诗相形之下,中国旧诗大体上显得情感不奔放,说话不唠叨,嗓门不提得那么高,力气不使得那么狠,色彩不着得那么

16、浓。在中国诗里算是浪漫的,和西洋诗相形之下,仍是古典的;在中国诗里算是痛快的,比起西洋诗,仍然不失为含蓄的。3、不同的恋爱观和婚姻观:在中国,男子则往往以功名为重,爱情绝不会有与功名抗衡的分量。反之他们认为陷入情网,儿女情长是极不光彩的,会使人堕落沉沦,会使事业失败。正如俗语所说:“色字头上一把刀”所以夫婿抛妻别子,进京赶考,追求功名,镇守边防,为国为民,效命沙场,宦游南北,离家外出,商贾四方,是极普遍的,两地分居也就理所当然了;加之男子喜新厌旧,移情别恋,三妻四妾等情况。又注定中国爱情诗中以“怨情”诗特别多。另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爱情受到伦理道德与责任的约束,只重生儿育女,不重圣与灵的结合;

17、中国人重男女之大妨,婚外情是严厉禁止的;在西方,宗教色彩浓烈,人们对圣母圣婴的传说虔诚痴迷,加上又受中世纪骑士精神的影响。妇女地位比之于中国要高得多。比如在古代希腊传说中,人类本是一种四手四脚,圆脑袋,两张面孔的球状生物。万神之王宙斯害怕人类的力量过于强大,危及自已在奥林匹斯山上的君权统治,便举起雷电,手杖,将人类一劈为二,但分开的一半却拼命扑向另一半,想重新融合在一起,这就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爱情,因此西方男子传统称自已的妻子为“我那更好的一半”故而,女子的个性理想、智慧、才干,以至学识,常是男子景慕的对象,这样,就使得西方爱情诗多是男性对女性的仰慕。尤其西方从中世纪以来,由于骑士风的影响,男子求荣誉骑士功勋竟不是为了自已的擢升,而是为了胜利情敌,赢得情人的青睐。拜伦写的“名声我对你若有兴趣,并不是爱听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