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财政赋税论述_第1页
秦朝财政赋税论述_第2页
秦朝财政赋税论述_第3页
秦朝财政赋税论述_第4页
秦朝财政赋税论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秦朝的财政、赋税制度论述秦朝世纪秦朝的政治、军事制度秦朝的中央财政管理秦朝的土地制度秦朝的财政收入秦朝的财政支出秦朝的徭役制度秦朝的财政、赋税制度与国家兴亡秦朝世纪秦,原是周的一个诸侯国,嬴姓,相传始祖伯益曾辅助禹治水有功 , 被帝舜赐了嬴姓。伯益的后人非子曾为周孝王养马 , 周孝王将秦谷(今甘肃省天水市西南面)一带分封给他,这就是“秦”的起源了。前 770 年, 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至雒邑有功,被封为诸侯, 秦始建国,随后秦逐走了占领宗周的犬戎,以关中的领地为基础,在春秋时代发展为中原西方的大国。进入战国时代后, 秦孝公用商鞅变法, 开启了强国之路. 以后秦逐步强大, 并且屡屡欺凌山东六国。

2、前 221 年 , 秦王嬴政统一了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帝国秦帝国。随之,建立起不同以往的政治、军事、经济制度。1。确立尊号西周初年,只有周天子才可称为“王” ,但自平王东迁后,周室衰落,楚吴越三国分别僭越称王,而到了战国时代,周天子权威更形低落,各诸侯不但各自称王,还互相承认对方君主的王位。当嬴政统一六国后,认为自己“功过三皇,德兼五帝” , “王”的称号根本不足以向后世人张显自己伟大的功业及尊崇地位, 于是与重臣丞相王绾、 御史大夫冯劫、 及廷尉李斯等人商议,就自己的“尊号”为“皇帝” ,颁布律令的“命”改称“制” ,诏告天下事件的“令” 改称 “诏 , 印章称 “玺” , 所

3、说的话称 “谕” , 群臣称君主为 “陛下 。 天子自称为 “朕。同时嬴政认为古时的谥法是“子论父,臣论君” ,实为不妥,将之废除。自称为 “始皇帝” ,后代则称二世、三世直到万世。百姓则称为“黔首” 。秦始皇命李斯将和氏璧磨成玉玺,制成“传国玉玺 ,以为国家信物。2。推崇“五德终始说”秦始皇采用战国阴阳家邹衍的五德终始说,认为黄帝属土德,夏朝得木德 ,商朝得金德,周朝属火德。秦继周而兴,故秦应属水德.为配合水德的特性,以十月为岁首,年初朝贺改至十月一日进行,色尚黑、终数六, 因而规定衣服旄旌节旗皆尚黑 ,符传、法冠、舆乘(天子乘舆六尺、车驾六马 )等制度都以“六为数,并更改黄河的名称为“德水

4、” .其他水德的特性包括方向尚“北” ,季节尚“冬”等.因为水主阴,阴代表刑杀,秦始皇以此作为加重严刑酷法的依据 .3。确立“三公九卿”的官制秦始皇确立百官体制,称“三公九卿”。关于“三公一词出现的时间,应在春秋之末。至 于“九卿”则自周初至战国初期。先秦文献中关于九卿之说的确切记载是吕氏春秋 。. 废除封建,确立郡县制消灭六国后, 当时丞相王绾认为,燕国、齐国、楚国地处偏远,若果不在此三地分封宗室,此三地就无法真正被朝廷控制, 因此建议秦始皇分封诸子,以屏藩皇室。而当时担任廷尉的李斯却力排众议,指出周王室分封不少姬姓公族,但他们的后代却纷纷割据,最终周朝分崩离析 .秦始皇认同李斯的意见,把天

5、下分为三十六郡,直至秦亡为止,共置五十四郡,各郡设置郡守(掌民政)、郡尉(掌军政) 、郡监(掌监察),由中央朝廷委任,不得世袭,并须向朝廷汇报租税、户口及治安情况。5。销兵器统一后,为了防止六国遗民作乱,秦始皇下令收集天下的兵器,聚集到咸阳熔化, 铸成大钟及十二个铜人,每个铜人重达二十四万斤,放置在宫廷里。6。统一度量衡度是用来计算长短,量是用来测量体积,衡则用来计算物件重量。战国时代,各国都采用不同的度量衡标准, 致令在换算过程中显得十分混乱。 秦统一全国后, 秦始皇下令统一全国的度量衡, 以商鞅变法时制定的秦度量衡作为标准, 规定标准度量衡器具须由官府负责监制, 民间不得私铸。度制:寸、尺

6、、丈、引为十进制,亦规定六尺为步,二百四十步为一亩。量制: 合、 升、 斗、 石为十进制。 衡制: 十六两为斤, 三十斤为钧, 四钧为石 (一百二十斤)。秦代度量衡器具的测算标准为 :一尺为 23.1 厘米,一升为 201 毫克,一斗为2010 毫升 ,一斤为 256。 25克,一石( 120 斤)为 30.75 公斤 ,每件标准度量衡器具均刻上以小篆写成的铭文:“廿六年 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 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 不壹嫌疑者 皆明壹之”7。车同轨、书同文秦代一般道路多为泥地, 长期行车后会在泥泞地面留下车辙的痕迹。 车轮相距 (即车轨)不同的车辆,会因与道路上留下的沟痕不同,

7、而有行进困难的情况,这对战车的行驶是很不便的,秦始皇于是推行“车同轨” ,车轮相距统一为六尺。统一天下后,秦始皇推行“书同文政策 ,按照时任廷尉的李斯所奏,废除关东六国原有文字,将史籀大篆简化为小篆(亦称秦篆),作为全国通用字体.李斯作仓颉七章、赵高作爰历六章、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七章作为全国规范字帖。但是小篆形象复杂,书写繁琐,难以在奏事繁多的环境下使用,故书吏们发明了隶书。.徙富豪秦始皇自消灭六国后, 便下令迁徙关东六国富豪十二万户入咸阳, 其中以齐、 楚两地出身的富豪为主。这样既繁荣了首都经济,更可避免富豪与六国旧贵族互相勾结,有助消除地方势力。 统一货币秦始皇废止山东六国原本通行的珠玉、

8、 龟贝、 银锡等货币, 改以黄金为上币, 以“镒 (二十两)为单位,圆形方孔的铜钱为下币,文曰“半两”,直径一寸二分,重十二铢。以上均是始皇二十六年(前 221 年)的政治决策。始皇二十七年(前 220 年) ,秦始皇巡游陇西、北地,并在渭水南岸、骊山修筑离宫.又下令在全国范围修筑驰道。 驰道以京师咸阳为中心, 向四面八方延伸出去将秦故地和原六国境内的旧道连接起来。修筑驰道最初只是为了方便始皇巡游,军事用途不过是附带的功能。据汉书贾山传记载,秦驰道宽 50步(合今6。9米),约隔三丈(合今 7米)载一颗树,用来计算道路的里程.驰道两边根据当地情况,种植杨,柳,槐,榆等树。驰道的路基加厚,呈“龟

9、背形 ,形成一个缓坡,有利于排水。著名的驰道包括上郡道、临晋道、东方道、武关道、西方道、秦栈道及秦直道。始皇二十八年(前219 年 ) ,秦始皇东巡,封泰山,禅梁父,并立石刻字。又作琅琊台,迁徙百姓三万户于此,刻石纪念。齐人徐市上书请渡海求仙山 ,秦始皇令徐市率童男女数千人渡海求仙山。接着,秦始皇又南巡至衡山,终由武关入咸阳 .始皇二十九年(前 218 年) ,秦始皇东巡,在博浪沙遇刺客。又东登之罘,刻石。又至琅琊,终由上党返咸阳。始皇三十一年(前216 年) , 据刘宋裴驷史记集解引东晋徐广叙述 ,秦始皇下诏“使黔首自实田” 。但对于此诏令的真正意思,史学界众说纷芸,具体分析详见“秦朝的土地

10、制度”篇 ,同年米价每石为一千六百钱(平常年份粮价为每石三十钱)。始皇三十二年(前 215 年),秦始皇第二次巡游,途经碣石,宣布拆除原关东六国建造的城廓及堤防,称为“坠城廓、决堤防、夷险阻” 。又巡视北边, “使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击胡,略取河南地.”(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三十三年(前214 年) ,秦始皇“又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 ( 史记秦始皇本纪),这次远征是攻略岭南,设置了桂林、象、南海三郡,并派人戍守。同年, 又向西北驱逐匈奴,在今河套地区设置县,建筑亭障并派人戍守。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秦始皇“逾治狱吏不直者,筑长城及南越地.”(史记秦始皇本纪 ) 。 同年

11、秦始皇在咸阳宫大开宴席, 席上听从丞相李斯的建议, 下令“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 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 以吏为师。”这就是著名的“焚书”.始皇三十五年( 前 212 年), 秦始皇通过九原道抵达云阳,又决定在渭南上林苑中兴建“朝宫”,这就是著名的“阿房宫”,又在骊山兴建陵墓,这两处共征发民力七十万人。同年,又迁徙三万户到丽邑,五万户到云阳。同年,因方士炼长生药不果,方士卢生、侯生等又诽议皇帝, 秦始皇大怒,下令坑方士、 儒生四百六十余人于咸阳, 史称“坑儒

12、” . 秦始皇的长子扶苏进谏,始皇不悦“使扶苏北监蒙恬於上郡”( 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三十六年 (前 211 年) , 东郡降下陨石, 有百姓在石上刻字“始皇帝死而地分”。 秦始皇下令屠杀当地人。同年又迁徙三万户到北河榆中。始皇三十七年(前 210 年) ,秦始皇再次巡游,携左丞相李斯、小儿子胡亥跟从。此次,秦始皇南巡云梦, 沿江东下, 登会稽山刻石 . 北上琅琊后, 向西巡游, 至平原津时, 始皇生病。七月,始皇崩於沙丘平台。中车府令赵高扣押了秦始皇召长子扶苏回咸阳的诏书 , 丞相李斯 祕不发丧。胡亥、赵高及李斯合谋,诈为始皇遗诏,立胡亥为太子,赐公子扶苏、蒙恬死.车队通过井陉抵达九原,

13、走直道至咸阳 , 方才发丧 . 太子胡亥袭位, 为二世皇帝。九月, 葬始 皇骊山。二世元年(前209 年) ,秦二世与赵高商议,仿始皇巡游天下, 以示“威服海内”( 史记秦始皇本纪)。春,二世东行,李斯从,北达到碣石,南至会稽,亦刻石纪念。秦二世 又与赵高合谋,诛杀大臣及秦始皇诸子,天下振恐。四月,秦二世回到咸阳,继续兴建阿房宫。又征调五万军士屯卫咸阳,令周围郡县转输粮食. 七月,戍卒陈胜、吴广起义,山东郡县百姓群起响应,杀守、尉、令、丞造反。陈胜率兵西向伐秦。原六国的贵族也纷纷起兵,同年,刘邦在沛县起兵, 项羽在会稽郡举兵。二世二年 (前 208 年)冬 , 陈胜大军的前锋到达戏, 秦二世听

14、从少府章邯的建议, 将骊山的徒役征发为士兵,由章邯率领,击败了陈胜大军的前锋。秦二世又派司马欣、董翳、章邯三人率军,消灭了陈胜,击败项梁,消灭魏咎。秦二世偏听赵高,不久就杀了进谏的右丞相 冯去疾、左丞相李斯、将军冯劫。二世三年 (前 207 年) , 章邯等围攻钜鹿, 为楚将项羽所败, 又听说赵高专权 , 诛杀大臣,竟投降项羽. 项羽独赦免了司马欣、董翳、 章邯等秦将, 而坑杀秦卒二十余万人. 不久刘邦率军由武关进入关中, 秦朝此时已是无兵可用, 赵高与其婿咸阳令阎乐、 其弟赵成合谋在望夷宫发动政变, 秦二世胡亥被迫自杀。随后赵高立秦二世兄长的儿子公子婴为秦王。不久,秦王子婴派人刺杀赵高。子婴

15、为秦王四十六日,刘邦率军至霸上,子婴投降. 项羽入关中后杀子婴及秦诸公子宗族,屠咸阳,烧宫室,收珍宝,秦地被分成了雍、塞、翟三个王国,号“三秦” . 秦灭亡了秦朝共历经二世 , 二帝,一王,享运 15 年 .秦朝的政治、军事制度秦朝的官制目前尚未发现系统的文件描述, 但是“秦制汉沿”, 西汉初期的官制大多沿袭了秦制。秦朝的中央官制,历代将之归纳为“三公九卿”.所谓“三公 是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又名相国、相邦、相,其职责为“掌丞天子助理万机”(汉书百官公卿表),秦朝分置左、右丞相。秦国时代相国的权力很大,不少相国都曾率兵出征, 现代考古也发现了许多具“吕不韦 名的兵器。太尉,又名尉,

16、其职责为“掌武事”(汉书百官公卿表),其地位同于丞相。在秦朝的官制中有许多“尉”职,如中央的卫尉、廷尉,地方的郡尉等,大多与军职有关。但是在史书中未曾见到过秦朝有过人担任太尉的记载。 其实在秦朝, 太尉一职设而不授, 军队的指挥权一直在皇帝的掌控中。太尉一职的设置旨在分去原本属于丞相的兵权。御史大夫,其职责为“掌副丞相”(汉书 百官公卿表),其地位仅次于丞相。秦代的御史大夫为诸御史之首,负责纠察百官、掌管律令、司法审判 , 在统一六国前,史书中未 见有御史大夫的记载,最早的记载是“始皇二十六年”( 史记秦始皇本纪),可见该职 设置于秦统一中国后 , 其意亦在分散丞相之权。所谓“九卿”是指:卫尉

17、、郎中令、太仆、廷尉、典客、奉常、宗正、少府、治粟内史。卫尉:其职责为“掌宫门卫屯兵 ”(汉书百官公卿表),其率领的卫队保卫宫廷。郎中令:其指责为“掌宫殿掖门户” (汉书百官公卿表),专司保卫皇帝宫殿之责。郎中即为廊中, 秦代殿内不得持兵器 , 皇帝卫士皆列于殿外廊下, 故称“郎中 , 其长官为郎中令。太仆:其职责为“掌舆马”(汉书百官公卿表),是掌管国家马匹的官员。廷尉:其职责为“掌刑辟”(汉书百官公卿表),是执行国家法律的官员,在秦代廷尉的地位虽低,但很受重视,在始皇二十六年(前221 年)身为廷尉的李斯就能与丞相、御史大夫共同讨论“上尊号”(史记秦始皇本纪)。典客:其职责为“掌诸归义蛮夷

18、”(汉书百官公卿表),是主管周边民族事务的官员.奉常:其职责为“掌宗庙礼仪”(汉书百官公卿表),是负责宗庙、祭祀的官员.宗正:其职责为“掌亲属”(汉书百官公卿表),负责管理皇族内部事务,但是秦宗 法制向来不严密,秦二世诛杀宗室,未见有宗正。少府:其职责为“掌山海池泽之税,以给共养”(汉书百官公卿表),负责管理皇家私家财富的机构. 秦代的少府机构相当大, 下属很多, 有“十二官令丞”、 “三长丞”、 “七池监”等 , 章邯身为少府,得以进言镇压陈胜起义军.治粟内史:其职责为“掌谷货”(汉书百官公卿表),是管理农业的官员,在秦国时代称为“大田”。秦代的地方体制为郡、县、乡、里四级行政组织。郡: 始

19、皇二十六年 (前 221 年) , 在刚统一中国后, 秦始皇就下令“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史记秦始皇本纪),分别为:内史郡、上郡、陇西郡、北地郡、云中郡、九原郡、汉中郡、巴郡、蜀郡、三川郡、南阳郡、颍川郡、砀郡、薛郡、东郡、琅邪郡、齐郡、上谷郡、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辽东郡、代郡、巨鹿郡、邯郸郡、上党郡、太原郡、雁门郡、河东郡、南郡、九江郡、鄣郡、会稽郡、泗水郡、黔中郡、长沙郡。随着秦始皇发兵北征匈奴、南平百粤、分割大郡,到秦末是全国分为五十四郡(后晓荣著秦代政区地理 ) , 分别为:内史郡、陇西郡、上郡、北地郡、云中郡、九原郡、新秦中郡、三川郡、颍川郡、砀郡、东郡、薛郡、东海郡、四川郡(泗

20、水郡)、淮阳郡(楚郡)、南阳郡、临蕾郡(齐郡)、济北郡、博阳郡、琅邪郡、即墨郡、胶西郡、城阳郡、河东郡、河内郡、太原郡、上党郡、代郡、雁门郡、邯郸郡(赵郡) 、巨鹿郡、恒山郡、清河郡、河间郡、广阳郡、右北平郡、上谷郡、渔阳郡、辽西郡、辽东郡、汉中郡、蜀郡、巴郡、南郡、九江郡、衡山郡( 鄣郡) 、会稽郡、长沙郡、巫黔郡( 黔中郡) 、洞庭郡、苍梧郡、象郡、南海郡、桂林郡、闽中郡. 郡的最高长官为郡守,其下设郡丞,负责郡守管理郡中行政及刑狱事务;郡尉负责军事及治安 ; 郡监御史负责监视百姓及官吏.县 : 郡以下的一级行政单位为县, 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则设道,级别同县。秦制 : 满万户以上的县设县令

21、,不满万户的县设县长,均为一县之首。县令(长)下设丞、尉。县尉负责一县的军事和治安, 由于秦政权具有军事专制的特点 , 所以县尉的事务特别繁重. 县尉要负责一切军事、治安、征发徭役、管理士卒的任务,要保证士兵的满额,要检查地方城防 , 在战争时县尉还要组织县里士兵出征, 若没有完成这些任务, 县尉将受到重罚。 一个县的县尉可能不止一个。县在秦代是很重要的一级行政单位,它是最基本的行政职能单元。乡:县以下的一级行政单位为乡。乡有四大行政职能:摊派徭役、征收田赋、查证本乡被告案情、参与保管国家仓库粮食。乡吏的职称有“三老” 、 “有秩 、 “啬夫” 、 “游徼” ,分别掌管教化、诉讼、赋税、循禁贼

22、盗。里:乡以下的一级行政单位为里. 里设里正或里典,其职权与乡大体相似。亭 : 亭与乡、里并无隶属关系 , 亭属于治安基础组织,直属于都尉、县尉。亭有亭长,其下有“亭父” 、 “求盗”各一人. 亭长的主要职责是管理治安,还负责接待往来官吏,为政府输送、采购、传递(文书)等事务。大体上十亭为一里,十里为一乡。秦代的官吏并非世袭 , 而是有朝廷任命。 担任官吏须符合种种条件, 其中主要的有三条:要有一定的家资; 会书写、懂法律; 年龄当在十七岁以上。秦廷对官吏行考核制度 . 一种是朝廷派出御史到各郡监督,二是“上计”制,即每年地方官将赋税收入的预算上报朝廷,到年终根据实际收入评判官员政绩。秦代的官

23、员领取官俸,官俸多少则按官秩高地而定 . 官秩以“石”计,自“百石 至“万石”不等 , 不同级别的官吏拥有不同的特权 , 而官吏的俸禄按月以粟为标准发给, 如发给其他粮食也须折合成“粟”的石数,有记载“稻禾一石,为粟二十斗”(睡虎地秦墓竹简仓律)秦代的爵位有:一级曰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 五大夫,六官大夫, 七公大夫,八公乘, 九五大夫, 十左庶长, 十一右庶长, 十二左更, 十三中更, 十四右更, 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 第七级爵位公大夫以上被称为“高爵” , 位比县令。在秦国时代,授爵的标准是军功,且多与官位相联系。当秦统一后, 授

24、爵不再限于军功 , 如始皇三十六年 (前 211 年) “迁北河、 榆中三万家, 拜爵一级”,而且许多高官也并无爵位,如丞相王琯、冯去疾。秦代实行普遍征兵制 , 军士多是以徭役的形式征发来的。“月为更卒,已复为正,一岁屯戍,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汉书食货志)“凡民年二十三,附之嚅官,给郡K一月而更需卒,褛给中都一正卒 ,褛屯暹一蕨 需戍卒。”(文献通考兵考一)由以上的史料可知秦代兵制 : 男子满二十三岁需服兵役, 一生共有两次, 一次称 “正卒” , 须守卫首都一年, 另一次称 “戍卒 , 须戍守边疆一年, 另外还要在本郡、 县服役一月 , 称“更 卒”。但是最近的考古发现,睡虎地秦墓竹简

25、编年纪中的记载 ,事实绝非如此。多有低 年龄服役,多次服役,超期服役的情况。其实男子爵在“不更”以下,年龄在傅籍( 17 岁) 以上者随时皆有被征调为兵的可能.秦代的军队分为中央和地方两部分。直属中央的军队包括戍边、野战和首都警卫部队。地方武装由郡、县尉统帅,主要平日进行军事训练,作为补充中央军队的预备队。秦代的兵种有三: 一是材官,也称材士,即步兵;二是骑士,也称车骑,即车兵和骑兵;三是楼船,即水兵.秦军的步兵装备矛(长 7 米) 、铍 (长 3 米 5) 、戟(长2 米 8 ) 、剑(近身格斗用);骑兵主要使用弩。秦代的军队调动权在皇帝手中。调集军队,包括郡兵,须持皇帝的兵符. 将帅带兵出

26、征时,将左半兵符交与将帅,右半兵符留在皇帝手中,将帅方才有调兵之权 .军队中,作战部队的统帅是将军, 其下有尉 ( 校尉、郡尉) 、司马、军司马、军侯、骑长等,士兵则五人为“伍 ,设伍长,百人为“卒” , 设卒长,车兵中相当于“卒”的是“乘” 。秦朝的中央财政管理秦帝国的中央财政管理机构有两个:治粟内史、少府。治粟内史负责管理国家财政,主管国家田租和各种钱物的收支,以及国库的管理。少府负责管理宫廷财政, 主管山川水泽之税, 管理皇帝的个人财富收支 . 其下设有六丞,属官有太医、汤官、导官、乐府、东西织室、东园匠等十六官令丞。秦代的少府机构十分庞大,地位也不一般。作为少府职的章邯能进言攻打农民起

27、义军,并能统帅数十万大军。地方上的财政由郡守负责。秦代就有财政预算制, 即每年地方官将赋税收入的预算上报朝廷登记。 到年终时朝廷也根据实际收入登记,并将此作为评判官员政绩标准之一。秦代执行国家统一的货币制度 . 秦统一中国后,废除了六国各自原有的货币,制定了统一的货币标准:以黄金为上币,以“镒” (二十两)为单位,圆形方孔的铜钱为下币,文曰“半两 ,直径一寸二分,重十二铢。珠、玉、龟、贝、银锡之类作为器物装饰,不再作为货币流通。秦朝的土地制度秦的土地制度变化始自商鞅变法。在商鞅变法之前的秦国土地制度,目前说法不一.有持井田制的,有持爰田制的。其中就何为爰田制 ,也是说法不一,有持赏赐说,有持以

28、田出车赋说,有持换田说、固定授田说、轮耕说、牛耕之田说等等。这里对秦国古有的土地制度不做探讨了, 只是有一点在目前学术界可以确定的, 秦开始推广施行土地私有制是始于商鞅变法 .秦国规定凡二百四十平方步为一亩,合公制4 6 1平方米,约相当于今市亩三分之二。百亩为一顷。秦国的商鞅变法,极力干涉农民的农业生产 , 目的是保证粮食的收成,以供应国家的需要。所以虽然商鞅变法开始承认土地私有制 , 但是农业生产仍是受到国家的严格控制,故土地是属于国家所有的,而目前可知的秦国商品买卖中未见到土地的买卖 , 所以在秦国土地不能买卖,只是允许百姓耕作.同时,秦国的商鞅变法,也结束了上古流传的“井田制” ,而改

29、以“名田制 ,即国家根据户口名籍按照标准授田。现今虽无直接文字证据,但学界都同意秦代授田的标准是: 庶民每夫百亩, 有爵位者可以多授田, “能得甲首一者, 赏爵一级, 益田一顷益宅九亩, 一(衍字)除庶子一人.”(商君书境内),而秦国的爵位是根据军功来授予的,所以授田也与军 功有联系 .始皇三十一年(前216 年) ,秦始皇下诏“使黔首自实田” 。对于此条记载,传统的历史解释有四条。一是 “就是命令有田的黔首向政府呈报占有土地的数额” (郭沫若: 中国史稿 第二册) .二是“在这个法令下,地主和有田农民自动陈报所有土地实数,按定制缴纳赋税, 取得土地所有权” (范文澜: 中国通史简编第二编)

30、。三是 “命令全国有田的人自报占有田地的实际数额, 以便征收赋税, 同时也就在全国范围内从法律上肯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 杨宽: 战国史 ) 。四是这个法令使农民户籍中增加了土地占有状况的记载(翦伯赞: 中国史纲要第一 册) .其基本意思都是命令百姓向政府呈报自己占有的土地数额,并登记在册 , 以此作为征收 田赋的依据。但是近来的研究又有了新的见解:就是命令黔首自己去充实(充满、具有)土地,即命令黔首按照国家制度规定的数额,自己设法占有足额的土地(袁林:两周土地制度新论战国类型国家授田制的崩溃- “使黔首自实田”新解 ) 。这个解释的提出直接指出:到秦始皇三十一年(前216 年)秦帝国放弃了

31、向百姓班授土地, 而是命令百姓自己设法完成足额土地的占有。 此时段仍是秦政权尚强大的时期, 能合法地获得土地的主要手段是购买土地,所以实际上这条法令是宣布并肯定了土地的自由买卖,宣告了土地的完全私有制。 至于为什么此时的秦帝国不再班授土地给农民, 是否与国家实际掌握的土地减少有关,目前均无历史依据。同是“始皇三十一年”,史记秦始皇本纪还有几条记载颇具玩味其一是 “始皇为微行咸阳,与武士四人俱, 夜出逢盗兰池, 见窘,武士击杀盗, 关中大索二十日。”当时距离秦始皇统一全国才五年,在秦帝国的心脏地带关中地区,竟然夜间盗贼猖狂,并冲击了正在微服私行的秦始皇,并且秦始皇一行人“见窘” ,致使“关中大索

32、二十日”,至于有没有抓住盗贼,史书无载,但鉴于没有了下文,估计是没有抓住。这起事件可见秦帝国的社会已是动乱不堪 , 秦国素来刑法严酷, 在其故地尚有大胆的盗贼, 至于新征服的山东六国故地, 应当更是混乱不堪 .其二是“米石千六百,在秦代粮价一般是一石三十钱,睡虎地秦墓竹简司空律中有记载: “(系)城旦舂,公食当责者,石卅钱。” ,意思是服城旦舂劳役,官府给予饭食应收代价的,每石收三十钱。竹简的主人喜在秦始皇时为吏,死于始皇三十年,其所抄律文当是当时实施的法律, 故断定此律中所记粮价是当时一般粮价。 始皇三十一年, 天下粮价竟比常年高出五十多倍,实在惊人, 而该年史书上并未有灾害的记载。综合考虑

33、一下,这应与“使黔首自实田 有关 .始皇三十一年(前216 年) ,秦始皇下令“使黔首自实田” ,这等于承认了土地的自由买卖,随之而来的是大商人们大片购入土地,而当年出产的粮食又大量掌握在商人手中 , 于是 一些商人囤积居奇, 粮价大涨。 出售了土地的农民既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 又遭受高粮价的盘剥 , 不得不四处流亡,有些就成为了“盗贼” 。 “使黔首自实田”令实质上开启了秦帝国的土地兼并之风, 但是为什么这股兼并浪潮来的如此凶猛,竟催发了天下大乱,还有待新的考古资料证实。总而言之,秦最初实行授田制,但在末期放开了土地的自由买卖,承认了完全的土地私有制。五、秦朝的财政收入秦朝的财政收入主要有

34、以下几种:田赋、口赋、户赋、工商税收、杂赋.1.田赋:即耕种土地缴纳的农业税。“入顷刍巢 ,以其受田之数,无垦不垦,顷入刍三石, 巢二石。”(睡虎地秦墓竹简田律)这是目前记载的秦代税法。 这条短短的记录揭示了 秦代田税的几大特点。这里的“受 通“授” , 即国家授给农民的土地. 国家按照授给农民土地的数额,要征收定额的刍,窠;所谓刍、巢就是喂养牲畜的草料,刍巢按顷征收,田税也应是按顷征收的定额税 . 秦代规定每一民授田百亩。秦朝建立后, 国家只按照政府掌握的每人应有的土地亩数征税,无论其耕种与否,或是否实际拥有如规定的田亩数,都要按此数目征税.秦代执行授田制, 并根据授田的人口征收田赋, 而不

35、是实际土地的出产情况, 这就是后世所谓的“舍地而税人”(通典食货 )。秦代征收的田赋主要是实物,即谷粟和刍巢,刍巢的税率前已引述,而谷粟的税率尚无直接的文献记载。 按照秦朝以前, 中国传统的 “井田制 税率, 应是 “什一之税” (荀悦 汉 纪)即十分之一, 这个税率其实并不太重。2。口赋:即按人口征收的人头税。口赋最早出现于战国,史记货殖列传记载:“齐、秦皆有口赋. 齐以丁计, 岁三百六十文; 秦以户计 , 岁二百文, 是齐之税重于秦” . 秦统一后,继续征收口赋, 但是没有史料记载其征税对象和税率税额的情况。 按照汉代制度, 算赋为每 人一年缴一百二十钱。故秦朝的实际口赋钱应在120200

36、 钱之间,以 120 钱最为可能。户赋:即是封君列侯的收入。秦代国家对封君列侯只划给封邑 ,而不给俸禄,以封地内的土地、人民赋税为封君列侯的收入。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封者食租税,岁率户二百。千户之君则二十万, 朝觐聘享出其中 . ”这里的“岁率户二百” 当是每户每年须上缴封君列侯的税赋,主要供应贵族们朝觐、聘享等活动的开支。值得注意的是史记的记载未言明户赋缴的是实物还是钱,但是“岁率户二百”这个数字与口赋(120200钱之间)相近,或许封君列侯得享用的是封地人民的口赋钱。工商税收: 秦代对工商业的税收情况现在史实不明, 只能根据先秦时代的税制估计, 所以大约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其一是官营手工产品

37、收入。秦国原本就有不少官营手工工场, 计有冶铸业、 制陶业、漆器业、纺织业、煮盐业、制革业等等, 睡虎地秦墓竹简中有工人程 、 工律详细规 定了官营手工工场的生产制度。其二是关市之税。始皇三十二年(前215 年) ,秦始皇东巡,沿途拆除了大量的六国旧有城郭关塞,还修筑了沟通全国的道路交通,这在客观上为国内商品流通提供了便利。商鞅变法实行重农抑商, 但是并不阻断商货流通, 相反在秦国有许多的富贾大商, 可见在秦代商 品经济亦有不小的规模.睡虎地秦墓竹简关市中记载:“为作务及官府市,受钱必辄入其钱砺中,令市者见其入,不从令者赞一甲。”这说明:无论是官私产品,在市场上交易都需 缴纳一定的钱币, 并且

38、是交易者自己投入钱罐中, 官吏负有监督的责任。 至于这项税率有多少 , 史书无明载。其三是山泽之利。 西汉的董仲舒指出: 盐铁之利是秦的重要收入。 目前对于秦如何征收这些税赋,尚无历史材料说明。5。杂赋:秦代的杂赋多是各色名目的临时征调,秦规定“提封之内,撮粟尺布”(通典食货 ) ,这大概就是杂赋了。杂赋中可能还包括一些“罚赋 。六、秦朝的财政支出秦朝虽短 , 但是国内建设, 对外军事行动不断。 秦朝的财政支出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军事支出、工程建设、皇室支出、官员俸禄。军事支出秦始皇在统一六国的伐楚之战, 令大将王翦率军六十万,史书称“空秦国甲士”(史记白起王翦列传),经过了统一战争,秦帝国的

39、现役军队当有百万之众。在刚刚灭楚之后,秦始皇又命王翦因南征百越之君”(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这就开启了秦帝国的对外征伐之路. 始皇二十八年冬 (前 219 年 ) , 尉屠雎率领五十万大军, 兵分五路攻打南方的百越部族(淮南子人间训)。现代史学家据考证,所谓“发卒五十万”应是夸大,实际上五十万应是秦帝国在其南方边疆部署的总兵力,屠雎能率领的远征军应是十余万人。这次远征历时三年消灭了闽越、东瓯(今福建),但在征服西瓯、雒越 ( 今广东、广西)时遭到了顽强抵抗, 秦军伤亡惨重, 屠雎本人亦战死, 秦军的扩张不得不暂缓下来, 等到北方的援军。 始皇三十三年 (前 214 年) 沟通湘江、漓江水系的灵渠

40、修筑完成, 秦始皇又 “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史记秦始皇本纪)组成数十万大军,由尉任嚣、尉赵佗等率领又攻南越诸部, 秦军终于征服了西瓯、雒越。第二年(前213 年)在其地置桂林、象、南海三郡。秦朝置南海尉,作为岭南三郡的最高长官,三郡唯置监御史,不置郡守。又在五岭山脉中修筑横浦、阳山、湟溪关,构筑四条“新道沟通中原. 还安排远征的秦军以及从北方发配来的罪谪戍守岭南,以防当地变乱。文献通考记载:“南戍五岭五十馀万 ,可见秦朝在岭南戍守了五十万人,但是实际上应该没那么多。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记载: “又使尉佗逾五岭攻百越。尉佗知中国劳极,止王不来,使人上书,求女无夫家者三万人,以为士卒衣补 .

41、秦皇帝可其万五千人。” , 从这条记载看来,赵陀曾上书请求秦廷派来三万女子,由此看来,除去迁徙来的罪徒,三万当是秦在岭南的军队数。噫! 近六年的战争,以及岭南的苦役与瘴疫将先后五十万军队削弱得只剩三万人!当然, 实际在岭南的秦人不止三万。但到秦末,岭南的秦人实力当不到十万,故听闻中原大乱后,赵佗“绝道聚兵自守”(史记南越列传),应是岭南秦军只可自保,难以御敌。秦始皇在征服岭南的同时, 还派兵北征匈奴。当秦灭六国之际,北方的匈奴迅速崛起并向南扩张。 秦始皇命大将蒙恬率军三十万北伐匈奴,到始皇三十二年(前215 年) 夺回了被匈奴占领的“河南地”(河套地区 ) ,第二年(前214 年)秦军又越过黄

42、河,夺取高阙、阳山、北假等地,匈奴北退。秦始皇在征服的河套、阴山地区设置了四十四个县,重新设置了九原郡,并使蒙恬居上郡,“暴师於外十馀年”(史记蒙恬列传)专为威慑匈奴。秦朝还陆续迁移人口到北方, 始皇三十六年(前211 年 ) 迁人口三万户到北河、榆中屯垦戍边。接着,秦始皇更征发民力, 在原来秦、赵、燕长城的基础上修筑了秦朝的万里长城。秦朝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跳,至辽东,延袤万馀里。”(史记蒙恬列传),修筑万里长城的民力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蒙恬所率的军士 ; 二是从全国征发的戍卒; 三是囚徒罪犯,“逾治狱吏不直者,筑长城”(史记秦始皇本纪)。万里长城虽有旧有的基础,但是 以秦代的技术,

43、 在短时期内修筑如此大规模的军事建筑还是十分艰苦的。 文献通考 记载:“北筑长城四十馀万” , 长城的营建者蒙恬死时曾言“起临洮属之辽东,城巉万馀里,此其中不能无绝地脉哉?此乃恬之罪也。(史记蒙恬列传),司马迁亦言“吾逾北边,自直道归,行观蒙恬所为秦筑长城亭障,堑山理谷,通直道,固轻百姓力矣。(史记蒙恬列传) .除了以上两场大战,秦帝国还须保有一支强大的军队。 1975 年在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中得知秦军中不发军饷,军士的花销与衣物需自备. 秦军只为士兵提供军粮。依当时情况,一个士兵每月需口粮40 斤左右 , 秦帝国据称有100 万大军,那么一个月所消耗的口粮就有4000 万斤,一年就耗粮近5

44、亿斤,秦代亩产粮食合今80 斤不到,由此算来供应军队一年粮食需 650 万亩农田 , 合 6。 5 万顷,若按照估计的秦代田税- 十分之一, 则需耕地 65 万顷农田的田税。史载:“(郑国渠)用注填闷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馀顷”(史记河渠书)。可见秦代为供应全国的军队,举国的粮食亦被消耗不少。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二世二年 “尽徵其材士五万人为屯卫咸阳 , 令教射狗马禽兽. 当食者多, 度不足, 下调郡县转输菽粟刍藁,皆令自赍粮食,咸阳三百里内不得食其毂 .工程建设秦代重大的工程除了作为军事建设的长城、灵渠, 以及帝王享受的宫殿、陵墓,最为著称的就是沟通全国的道路系统. 在秦始皇统一全国后, 新建

45、的道路有驰道、 直道、 五尺道、 新道等。驰道: 始皇二十七年 (前 220 年) , 秦始皇下令修建以首都咸阳为中心的国道驰道 .汉书贾山传载:“秦为驰道於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可见驰道并非一条道路, 而是一系列的道路的总称。已知的著名驰道有上郡道(通上郡) 、临晋道(通山西) 、东方道 ( 出函谷关通原山东六国) 、武关道(出武关通楚地与岭南新道相接) 、西方道(通向陇西) 、 ,通四川的栈道( 出秦岭与蜀地五尺道相接) 。直道:始皇三十五年( 前 212 年 ), “乃使蒙恬通道 , 自九原抵甘泉,巉山堙

46、谷,千八百里。”(史记蒙恬列传)。秦直道自咸阳北的云阳甘泉宫出发,直向北达新设立的九原郡。这条道路到始皇三十七年( 前 210 年 ) 基本修成 . 这条道路的主要作用是连接北方重镇九原郡,防御匈奴。五尺道:在统一前,秦蜀郡太守李冰就在僰道开山凿崖修筑道路 , 秦朝建立后, 又派常尊在原道路基础上构筑道路,宽五尺 ,故称“五尺道”,以此沟通蜀地与滇地。新道:秦在征服南方百越之地后,修筑四条道路翻越五岭与北方沟通,史称“新道”。修筑道路的多为南征的士卒与迁徙而来的罪囚。除了以上的几条新建道路 , 秦朝还对六国原有的道路做了整修, 以做到 “车同轨” , 这样的工程也不在少数。另外,秦统一后,于始

47、皇三十二年(前 215年)“坏城郭,决通隈防(史记秦始皇本纪),这样地大规模拆毁六国旧工程亦须调动大量民力以及财力.皇室支出秦王朝的皇室支出主要包括皇帝及其家族的日常消费, 宫殿建设和陵墓建设, 皇帝的巡游各地等等耗费 .秦朝的宗室皇族生活如何,因史料缺乏具体不得而知 , 但是估计同战国时的六国宗族一样,得封为“君”,享受食邑百姓的供养,其收入主要是户赋和皇帝的赏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未见有分封之举,他的儿子扶苏、胡亥,孙子子婴在史书中也未见有封号, 大概封君制度在秦始皇统一后未继续执行。 及至胡亥登位, 矫旨杀长兄扶苏, 并诛杀秦始皇子女共二十八人,由此看来相比高高在上的皇帝, 皇族的地位亦

48、同于一般贵族。修建宫殿:秦始皇修建宫殿自统一六国前就开始了。“秦每破诸侯,写放其宫室 , 作之咸阳北阪上,南临渭, 自雍门以东至泾、渭,殿屋复道周阁相属。所得诸侯美人锺鼓,以充入之。”(史记秦始皇本纪),以此计算在统一前,秦始皇就仿照六国旧宫,在咸阳北郊建造了六座离宫, 用以收容俘获的六国宫人及宫器。始皇二十七年(前220 年), “作信宫渭南,已更命信宫为极庙, 象天极。自极庙道通郦山 , 作甘泉前殿。 筑甬道, 自咸阳属之 .(史记秦始皇本纪),信宫就是“咸阳宫”,为秦王朝正宫。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 , “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 先作前殿阿房, 东西五百步, 南北五十丈, 上可以坐

49、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 周驰为阁道, 自殿下直抵南山。 表南山之颠以为阙。 为复道, 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 . 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史记秦始皇本纪),这就是著名的阿房宫,直到秦灭亡也没能修成,至今仍遗有巨大的夯土遗址. 除了史载修建年代的宫殿 , 根据三辅黄图等文献, 秦朝还修建有梁山宫、兰池宫、望夷宫、钟宫、林光宫、云阁等诸宫殿,在巡游天下过程中,在全国各地还建了不少行宫别馆,譬如碣石宫、琅娜台等,史记秦始皇本纪说秦朝有宫殿“关中计宫三百,关外四百馀”。陵墓建设:秦始皇为后世留下了一座巨大的陵墓。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初

50、即位 , 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馀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 . 令匠作机弩矢, 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 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其实这只是陵墓地宫的奢华,根据目前的考古证据,秦始皇陵园布置仿秦都咸阳,分内外两城, 内城周长 2.5 公里,外城周长6。3公里,城墙宽8米,高约810米。陵冢位于内城西南,坐西面东,现存陵冢高76米。根据遥感测量,地宫就在陵冢封土堆下,距离地平面35 米深,东西长170 米,南北宽 145 米。陵区内还包括寝殿、享殿等等祭祀建筑, 还有陵墓守卫、祭祀人员的住所,以及现代发掘的

51、兵马俑,规模十分巨大。总的来说,秦朝征发民力、财力修造宫室十分巨大, 史记秦始皇本纪言:“发北山石椁 , 乃写蜀、荆地材皆至 、“隐宫徒刑者七十馀万人, 乃分作阿房宫,或作骊山”。巡游天下 :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 于 12 年间巡游天下5 次。 每次出巡都是盛大的仪仗, 庞大的车队,并且在名山大川刻石纪功,又是修建行宫,花费不菲。秦始皇修筑大量宫室,宫人宦者自然也是很多.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后宫列女上万人 , 气上冲于天”。秦始皇为了求长生药,派人入东海,也是花费巨大。4。官员俸禄秦代废除了分封制 , 官吏都发给俸禄 , 同时根据二十级军功爵位, 给予禄米。 秦代的俸禄是发给一定数量的粟,据

52、一级爵公士到二十级爵彻侯,年禄从50 石到 1000 石(每级递增50 石),秦代 1 石相当于今天的 30。 75 公斤 . 汉承秦制,自三公至佐史,俸禄从二千石至斗食不等。七、秦朝的徭役制度秦代徭役十分繁重,主要有以下几种:兵役:汉书食货志记载:“月为更卒,已复为正,一岁屯戍,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 文献通考兵考一记载:“凡民年二十三,附之嚅官,给郡H一月而更需卒,褛给中都 一蕨需正卒,褛屯暹一戍卒 .”。就是说:男子满二十三岁需服兵役,一生共有两次,一次称“正卒” ,须守卫首都一年, 另一次称“戍卒” ,须戍守边疆一年, 另外还要在本郡、县服役一月,称“更卒”。但据睡虎地秦墓竹简编年纪

53、中的记载,秦代军役多有低年龄服 役,多次服役, 超期服役的情况。其实男子爵在“不更 以下 , 年龄在傅籍( 17 岁)以上者随时皆有被征调为兵的可能。力役 : 秦统一之后, 更多的民众被征发, 充作力役。 南征百越之地, 修筑灵渠, 修建新道,戍守新征服的土地,前后征调民力五十余万人; 北征匈奴,修筑长城,建设直道,屯戍河套地区, 又征用了三十万人;修建咸阳宫室,特别是阿房宫、骊山墓, 前后使用民力七十余万。另外还有为这些民夫转输粮食的百姓,更是不可计数,所谓“丁男被甲,丁女转输”(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秦朝征发力役的范围也很广,有“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逾治狱吏不直者”、隐宫徒刑者”,

54、到二世时还征发“闾左”,最终陈胜、吴广、刘邦诸人起义,都是率领这些“戍卒” “力夫”发动的 .秦代徭役的征发规模巨大, 而且往往超期 , 人民为此受害很深, 史载 “行者不还 , 往者莫往”(汉书伍被传)。秦末的起义多为被征用的民力们发起的。八、秦朝的财政、赋税制度与国家兴亡秦国原本是一个西部小国,因为商鞅变法,国力强大,最终能一统六国 .秦朝只有短短的三十六年就灭亡了, 秦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的封建王朝。 秦建立起的封建官僚体制为后来的汉朝所延续,并深深地影响了日后的历代王朝 .秦朝建立起了中央财政制度, 规定了两个财政管理机构。 负责管理国家财政的治粟内史;负责管理宫廷财政的少府. 秦代有地方

55、财政预算制度,规划了每年的地方税赋收入预计,并将是否能完成此目标作为评判官员政绩标准之一。秦朝统一六国后,形成了统一完整的市场. 秦帝国统一了度量衡;发行由国家铸造的统一货币; 在全国修筑道路, 拆毁关隘。 这些措施都为国内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秦朝有统一的税赋制度。国家的主要收入是田赋,所征收的为实物一-谷粟和刍窠。秦朝执行土地自由买卖,所以秦代的地主有三类:宗法地主、军功地主、商人地主.宗法地主,是旧时遗留的贵族,是原六国世族转化而来, 在秦统一后,将资产巨大的宗法地主迁移到首都所在的关中地区, 在原地则残留了一些小贵族。 宗法地主主要靠血缘关系 对属民实行家长式的统治。军功地主

56、 , 是自商鞅变法以来, 在秦的历次战争中荣立军功, 获得朝廷赐田而成为地主。这些人多为中、小地主, 同时还担任军队和地方政府中的中、下层官吏.商人地主,秦代的土地可以自由买卖, 一些大商人在积累了大笔财富后,将之投秦土地,由此构成了商人地主。这三类地主中, 作为六国后裔的宗法地主们多对秦政权怀有仇恨,在秦末的大乱中 ,这些贵族纷纷起兵, 反秦自立 . 军功地主们作为秦政权的构建者,基本上是拥护秦统治的 , 但是其多为中、小地主。秦自商鞅变法以来实施重农抑商,这并不代表秦没有大商人,只是商人在秦的地位并不高,每次征发徭役, 商人总是重点对象,这也导致了商人地主们对秦政权并不具有好感,特别是徭役

57、繁重的时候。秦代的农民主要有两类:自耕农和依附农。自耕农是秦代农民的主体, 被称为 “士伍” (汉官旧仪 ), 与中、 小地主一起被称为 “百姓” 。自耕农拥有自己的土地及农具与种子,同时又是各种赋税和徭役的主要承担人。依附农是雇农和佃农,被称为“庶子 ”(商君书境内),他们或是以血缘为纽带依附于地主贵族,如项梁有“宾客及弟子(史记项羽本纪);或是以受雇的方式为地主耕作土地,如陈胜“少时,尝与人佣耕”(史记陈涉世家),甚至成为佃农。因为这些农民多为贫困,故又称为“闾左”,史记陈涉世家索隐“闾左谓居闾里之左也.秦时复除者居闾左. 今力役凡在闾左者尽发之也。 又云, 凡居以富强为右, 贫弱为左。 ”又说明这些 依附农一般不直接承担国家的赋税及徭役,主要是向地主缴纳田租。秦代还有奴隶,但更多的是刑徒。秦代的奴隶被称为“臣”、“妾”(睡虎地秦墓竹简封诊式),他们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