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导论第一节 农业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 现代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第三节 现代农业经济学的体系结构、内 容和方法 第四节 学习目的要求和教学、考核安排 第一节 农业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一、农业经济和农业经济学的概念二、西方农业经济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三、中国农业经济学说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 农业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一、农业经济和农业经济学的概念农业经济:农业中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称。农业经济活动的最基本的规律是农业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 农业经济学:指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中,研究农业生产力及其运动规律、农业生产关系及其运动规律和两者相互运动规律的科学。二、西方农业经济
2、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萌芽:近代初期(17世纪至19世纪30年代)发展:18世纪 德国起源:古希腊和罗马从一般经济学体系中分离出来:19世纪末20世纪初二、西方农业经济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二战后西方现代农业经济学科发展的新趋势:1、学科的分化不断加快,各分支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和渗透以及进而产生的综合化不断得到增强;2、农业经济学科越来越注重多层面、多视角的分析和研究,加强定性和定量、实证和规范、宏观和微观分析的结合,不断深入地展开各种比较研究工作;3、农业经济学科还不断突破原来意义上的农业经济范畴,更加系统全面的研究农业经济问题。三、中国农业经济学说的形成与发展 1、中国作为一个古老的农业大国,农业经
3、济问题一向为人们所重视。在历代经济思想中,农业经济思想占有较丰富的成分。2、新中国成立后,理论界开始对我国农业经济学理论进行广泛研究,但由于“左”的影响,农业经济学科的发展受阻。3、20世纪60年代以后,逐步探索从中国实际出发的道路,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经济学。4、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学术界展开了对新时期我国农业经济若干理论问题的全面、深入、系统的研究,农业经济学的内容和学科体系正处在不断发展和日臻完善之中。(热点问题)第二节 现代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二、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三、研究对象 第二节 现代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课程性质部门经济学:专
4、门从事农业经济活动规律的研究应用经济学:经济理论在农业部门的具体应用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课程地位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程土地资源管理、工商管理、经济学专业选修课二、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前继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后继课程:农业技术经济、农(林)业企业经营管理、农(林)业政策学、农村经济统计、农(林)产品营销、土地经济学三、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农业生产方式运动的规律即农业生产力的运动规律、农业生产关系的运动规律以及两者相互运动的规律。 第三节 现代农业经济学的体系结构、内容和方法一、体系结构二、内容三、方法 第三节 现代农业经济学的体系结构、内容和方法 一、体系结构 雷海章主编的现代
5、农业经济学教材共分5篇20章。二、内容 讲解内容共分11章。三、方法 1、学科研究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比较与借鉴 调查研究 归纳法、演绎法 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2、学生学习方法“三步曲”与“四多”三步曲课堂认真听讲,积极参与,作好笔记课后复习,完成作业(复习思考题、课外作业)阅读报刊,关注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2、学生学习方法“三步曲”与“四多”四多多读:广泛浏览报刊杂志,吸收新信息多看:观察现实,深入社会实践多思:多横向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多问:多质疑、追根溯源3、教师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配以幻灯,增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适当安排课外自学、阅读参考资料、讨论课引导
6、、激发学生思考、分析能力。 第四节 学习目的要求和教学、考核安排 一、学习目的要求 二、教学、考核安排三、课程学习教材及参考教材 第四节 学习目的要求和教学、考核安排一、学习目的要求初步掌握农业经济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我国农业经济的基本情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趋势及改革现状、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难点、热点问题。全面理解和熟悉党和政府关于发展我国农业经济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内容、实践意义和绩效;初步具备分析、解决农业经济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考核安排1、教学安排 本课程总学时54学时, 共讲授11章内容,各章学时分配如下。 2、课程考核由于该课程定位高四川省重点建设课程、四川农
7、业大学优质特色课课程考核方式:考试 总分:100分 平时成绩:40分 (平时成绩含:讨论2次30分;期中考试10分;考勤、缺笔记扣分等 )期末闭卷考试:60分(由题库抽题考试)期末闭卷考试题型:名词解释、判断说明题、简答题、论述题三、课程学习教材及参考教材 1、课程学习教材雷海章主编现代农业经济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7月 2、参考教材朱道华主编农业经济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 郑景骥主编农业经济学,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三、课程学习教材及参考教材3、参考资料农业经济问题、农业经济、中国农村经济、农村经济、农业现代化、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农业经济学F2等杂志。经济日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农民日报
8、等报纸。经济管理学院资料室 4、资料查找处经贸学院资料室学校图书馆:学生期刊室、图书阅览室(一楼)、文献检索室(三楼)、流通部(四楼)电子阅览室:中国学术期刊、人大复印资料、维普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Internet。复习思考题 一、简答 1、请比较中西方农业经济思想的产生和发展过程。2、现代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3、你为什么要学习现代农业经济学?4、现代农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其他经济学科的研究方法相比,有何独特之处?各 章 学 时 分 配章序 内容总学时其中讲授讨论第一章导论44第二章我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862第三章农业现代化44第四章农业生产要素66第五章农村产业结构与农业生产结
9、构642第六章农业社会化44第七章农产品市场66第八章农村消费市场44第九章现代农业的微观组织66第十章现代农业的宏观调控44第十一章农业可持续发展22 目的要求:掌握农业现代化的概念和内容、中国式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选择。了解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目标步骤、国外农业现代化的模式.第三章 农业现代化第三章 农业现代化第一节 农业的发展阶段第二节 农业现代化的科学内涵第三节 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和指标体系第四节 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道路第一节 农业的发展阶段一、原始农业二、传统农业三、现代农业一、原始农业 新石器时代铁器工具出现前,历时约7000年基本特征:生产力水平低下,以石器、棍棒为工具;刀耕火种、广种薄收的
10、粗放耕作;主要是采集经济,靠天吃饭、掠夺式经营突出成就:野生动植物的驯化二、传统农业(古代农业和近代农业的统称)奴隶社会20世纪40年代 分为:古代农业和近代农业两阶段1、古代农业(奴隶社会-19世纪中后期)基本特征:铁制工具,人畜力为动力;生产技术主要来自直接的经验;物质和能量在农业内部循环;自给自足的经济为主重大成就:精耕细作,用地和养地相结合,基本上维持了自然生态平衡,环境污染较少。世界有的国家19世纪结束了传统农业时代,有的国家至今仍在延续2、近代农业(19世纪中叶-20世纪40年代)基本特征:半机械和机械化农具开始采用近代自然科学和农业科学技术分工开始发展向商品化、社会化农业转化农业
11、企业出现(三)现代农业:资本主义产业革命20世纪。尤其是二战以后。基本特征:农业机械为生产工具;以石油、电力为动力;物质循环和能源转化是开放式循环技术体系建立在科学技术的基础上,用于指导农业生产和实践现代农业的成效(1)土地生产率大幅度提高(2)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率较高(3)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基本上消灭了城乡差别 农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内容不同原始农业是凭人类的本能向大自然乞讨的农业传统农业是凭人类的感性经验向大自然索取的农业现代农业是科学技术使自然和人类和谐发展的农业第二节 农业现代化的内容一、概念:1、定义:农业现代化是指把农业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农业,用现代工业
12、装备农业,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组织、管理农业,把落后的传统农业逐步改造成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的过程。2、从内涵看农业现代化的本质是科学化农业生产的本质:是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过程,科学技术能提高循环和转化的效率。生产目的:获取农产品和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离不开科学技术发展历史: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动力未来发展:农业将建立在科学技术进步的基础上。遗传工程、基因工程的发展可以证实。3、从外延看:农业现代化是一个综合性的、世界性的、历史性的概念。(P33)综合性:生产、生态、社会形成协调发展的高效系统。产前、产中、产后各部门的协调世界性:与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国家比较。历
13、史性:随时代发展,内涵和标志不断变化。二、农业现代化的内容(一)生产技术现代化(二)生产手段现代化(三)农业劳动者现代化(四)农业经济管理现代化1、生 产 技 术 现 代 化培育和推广良种,实现良种化提高土地生产率病虫害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采用先进技术:栽培、耕作、畜牧、饲养技术2、生产手段现代化农业机械化:在农业中广泛地运用机器设备来替代人畜力的过程。农业电气化:广泛运用电能。农业水利化:兴建水利工程和设施,实现旱涝保收。大地园林化:对土地进行全面规划,实现山、水、林、田、路的综合治理。3、劳动者现代化现代的生产、经营理念具备四个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科技意识和法律意识较高的科技和文
14、化素质4、经济管理现代化指在农业生产的全过程中,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包括:农业组织结构现代化:建立新型的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组织结构。经济管理方法现代化管理手段现代化三、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意义1、促进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实现2、满足社会对农产品和生态环境日益增长的需求3、促进农业的高速发展,增加农业收入4、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消除二元结构第三节 农业现代化目标和指标体系一、目标二、指标体系一、农业现代化的目标(一)世界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各阶段的目标(二)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最终目标(三)近期目标(一)世界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各阶段的目标 1、起步(初级)阶段增加粮食产量 2、发展时期提高农业劳
15、动生产率 3、农业现代化向更高水平发展时期协调经济、技术体系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实现经济效益、技术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之间的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二)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最终目标发达的农业:建立高产、优质、低耗的农业生产系统经济效益良好的环境:建立合理、高效、稳定的农业生态系统生态效益富裕文明的新农村:建设繁荣、富庶、文明的现代农村社会效益农业现代化是经济、生态、社会三个方面的统一是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三)近期目标2010年全面实现小康,2050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分三步走第一步:准备阶段(1980-1990)第二步:起步阶段(1990-2000)第三步:基本实现农业
16、现代化阶段(2000-2050)到2010年,实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再上一个新台阶,具体目标:粮食产量亿吨,棉花500万吨,肉类7000万吨,水产品4200万吨;农民生活在小康基础上更加富裕;全国人均每日主要营养供给量接近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其中热量2600千卡,蛋白质80克,脂肪80克;在农村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2020年,使农业和农村经济更加发展,基本实现农业生产的商品化、区域化和专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达到较高水平;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生活比较富裕;农村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各项配套制度更加完善。到2050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的物质装备
17、、科学技术、经营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极大提高;农民生活达到富裕;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二、农业现代化的指标体系1、衡量农业发达程度的指标2、反映环境良好程度的指标3、富裕文明的指标第四节 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一、国外农业现代化的道路美国型资本集约型:美国、加拿大等国国情:地广人稀,劳动力不足。实现农业现代化:先农业机械化,提高劳动生产率,缓解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后生物技术现代化,提高土地生产率。日本型劳动集约型:日本、荷兰等国国情:人多地少,自然资源缺乏,耕地面积少。实现农业现代化:先生物技术现代化,提高土地生产率;后农业机械化,适当提高劳动生产率。 西欧型中
18、 间 型: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国情:工业相对发达,劳动力和耕地资源都不太丰富二者并举,生物技术和机械技术现代化并进,物质投资和智力投资并举,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共同提高。二、从国情出发,走中国式农业现代化道路国情:一国的地理、环境、人口构成、自然资源、民族传统、文化习俗、科技水平及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等。(一)我国的基本国情1、人多地少,农业劳动力资源丰富2、农业资源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3、有较完整的工业体系4、现代科技落后,农民素质低,但传统农业技术丰富5、地区条件差异大,经济发展不平衡(二)中国式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充分合理的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在侧重生物技术的同
19、时,尽可能地结合机械技术,发挥传统农业的优点,有选择地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实现有机农业和无机农业相结合,专业化生产与农林牧渔全面发展相结合,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走出一条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能源、低消耗、高效益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三)具体举措1、坚持科教兴农,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和技术革命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是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为主体的新技术革命。开始于20世纪末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把遗传工程、基因工程、新材料与新能源、航空与航天、信息自动控制等现代技术应用于农业,改变传统的生产运作方式,大幅度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 2、实行生物技术现代化与机械技术现代化相结合为什么要两种技术的现代化相结合?生物技术主要提高土地生产率机械技术主要提高劳动生产率3、注重有机农业和无机农业相结合有机农业和无机农业是两种不同的农业形态主要表现在所用技术的不同有机农业技术:以生物科学为基础,利用农业内部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进口飞机交易具体合同版B版
- 2024年设计师合作协议标准格式版B版
- 2024年设计师咨询服务协议样本版
- 2025年度玩具产品加工安全认证协议范本3篇
- 网店运营推广师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度绿色建筑设计与咨询合同6篇
- 统编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 临近施工安全协议-交叉作业安全协议
- 银行清收不良贷款工作总结(五篇范文)
- 2025年度财务数据跨境传输保密协议范本5篇
- 信用修复申请书模板
- HG-T 2006-2022 热固性和热塑性粉末涂料
- 2024年河南省商丘市第十一中学中考数学第一次模拟试卷
- 2024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试题含答案
- JBT 4730.10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0部分: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
- 五年级口算1000题(打印版)
- 对乙酰氨基酚泡腾颗粒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 2024年公务员考试常识题400道完整
- 冲压车间主管年终总结
- 轮胎返点协议
- 商业计划书农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