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国力和大国崛起_第1页
综合国力和大国崛起_第2页
综合国力和大国崛起_第3页
综合国力和大国崛起_第4页
综合国力和大国崛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工盘 产产事国际政治(关系)基本理论课程读书报告题目:综合国力和大国崛起学院:俄罗斯研究院年级:2016级专业:国际关系姓名:康安泰学号:21402442016年11月1日目录一、综合国力和大国崛起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实力与权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 TOC o 1-5 h z HYPERLINK l bookmark18 o Current Document (二)综合国力 3. HYPERLINK l bookmark48 o Current Document (三)大国崛起6. HYPERLINK l bookmark30 o Current Document 二、

2、综合国力和大国崛起内容概况 9. HYPERLINK l bookmark32 o Current Document (一)实力与权力10 HYPERLINK l bookmark40 o Current Document (二)综合国力 11(三)大国崛起13三、个人观点阐述1.5(一)权力的性质.15 HYPERLINK l bookmark56 o Current Document (二)国际权力16 HYPERLINK l bookmark58 o Current Document (三)权力与相对实力16 HYPERLINK l bookmark60 o Current Docume

3、nt (四)“巧实力”概念1.7 HYPERLINK l bookmark62 o Current Document (五)大国崛起中的文化条件 1.7 HYPERLINK l bookmark64 o Current Document 结语18.参考文献.19.一、综合国力和大国崛起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一)实力与权力在国际政治(关系)发展史中,实力与权力的概念一直伴随而来,也受到学 术界学者们的普遍关注。我们平时,无论是研究国际间的政治关系,还是国内问 的各种政治关系,都是要涉及这两个概念问题的。1.权力权力是国际关系政治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但是中外学者关于它的概念的界 定却有出入,好比如

4、美国学者罗伯特基欧汉和约瑟夫奈所说的“对政治家和国际政治分析家而言,权力一直是一个令人困惑的概念,现在更变得无从捉摸 了 ,英国学者伯特兰罗素将权力分为个人权力和组织权力,并将权力定义为 “有意努力的产物”。美国学者罗伯特达尔则认为权力就是影响力,提出了 “影响力”的概念,受到很多学者的认同。德国政治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强调“权力在社会学意义上是一个不确定的概念,它可以指一个人或 任何群体在特定条件下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其他人的能力”。这种将权力理解为一种控制力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得到了学界内的普遍认同。我国学者对于权力的认识基本上是在总结西方学者对权力认识到基础上发 展而来的,基本上延

5、续了德国学者韦伯对权力的认识。有趣的是,复旦大学国际 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让莫内讲座陈志敏教授通过对中国期刊网的有关数据调 查得出“中国对权力的研究出现了严重偏向软权力的现象”,对硬权力方面的研究成果很少。因此,我国学者陈少军指出,“国内学界直接辨析权力概念 的几乎没有,有必要将权力作为一个整体概念来进行讨论”。2.实力“实力”历来也是政治学分析中重要的一个概念。 深圳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美罗伯特基欧汉,约瑟夫奈.权力与相互依赖(第3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英伯特兰罗素.权力论M.北京:东方出版社,1988.美罗伯特达尔.现代政治分析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马克斯韦伯:

6、被公认是现代社会学和公共行政学最重要的创始人之一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M.阎克文,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陈志敏,常璐璐.权力的资源与运用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 (07).李少军.国际政治中的权力是什么J.欧洲研究,2011 (02).世界经济与政治教研室章一平教授指出,“实力历来是政治分析的核心”,它是“国家的属性之一,每一个国家都具有相应的实力”。他特别强调到,当今国际政治现实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实力的性质和资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非物质 性实力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有趣的是,自从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约瑟夫奈提出“软实力”的概念后,学术界对于“实力”的研究基本上

7、转向了 “硬实力”和“软实力”的研究上来。这也是章一平教授所说的“软实力成为与国际政治社会学及世界政治文化理论有 着密切联系的重要理论维度而引起国际关系学者的高度关注。此后,国内很多学者发表了很多关于“软实力”问题的相关研究成果。比如清华大学闫学通教授从中美软实力对比的角度出发发表的 中美软实力比较一 文;上海社会科学院欧亚所研究员胡键从中国文化的视角出发发表的 文化软实 力研究:中国的视角一文;2010年3月7日,人民日报第11版发表文化软 实力,如何提高一文等等,表明了当前对“软实力”研究的重要性和关注程度。.实力发展的不平衡2008年,经济研究期刊发表一篇名为中国和印度不平衡发展的比较

8、研究,作者是世界银行发展研究局的研究员Shubham Chaudhuri和MartinRavallion。他们在文中考察了中国和印度近年来经济增长不平衡的情况,并分析了不平衡增长对不均等和贫困的影响。通过分析相关数据和问题,他们指出,两国虽然都进行了改革,但是改革后的经济增长模式都不是特别有利于贫困人口。 同时,两国政府的相关政策举措也是非常重要的,它们的“最新举措可能将其引向正确的方向,各种干预措施实现适当的平衡,完善治理一一能力、治理和会回应性”。对于两位研究员而言,经济上的这种不平等是多方面造成的,有经济原 因,也有政治、体制上的原因。因此,在消除这种不平等的时候,必须重视这两 个方面的

9、治理和完善。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刘怀玉教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 资本主义“不平衡发展”的观点进行了重新的解读和论证。他指出“对马克思的 不平和发展理论的以往解释,存在着只重视历史性而忽略空间性的缺陷,因此,章一平.软实力的内涵与外延J.现代国际关系,2006 (11). 同上.Shubham Chaudhuri , Martin Ravallion .中国和印度不平衡发展的比较研究 J.经济研究,2008 (0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基本形态之一是以空间化地解构资本不平衡发展逻辑为 己任的历史空间辩证法”。.实力与权力的关系对于国际政治学来说,实力和权力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那

10、么它们之间有 没有联系呢?现实主义大师汉斯摩根索将权力归为九大要素:地理、自然资源、工业能力、战备、人口、民族性格、国民士气、外交的素质和政府的素质。其实,从另 一层面来讲,这九个要素也是国家实力的重要组成方面。另外,西方有些学者指出,“权力是一种相对性的实力,它通过提供或撤回 资源,或者实施惩罚的方式改变其他行为体”。 他们试图将权力与实力进行整 合,“既把权力视为国家实力和禀赋的集合, 又把权力作为发挥影响力的一个过 程”。复旦大学陈志敏教授指出,目前对权力的研究存在两种基本的取向: 一种是 将权力等同于权力资源或实力的资源视角;另一种则是把权力视为通过资源的运 用来达到预期目的的运用视角

11、。但是,无论是从资源视角来看,还是从运用的 视角来看,这两种取向都是直接跟资源有关系的, 也可以说这种取向实际上就是 闫学通教授所说的权力的目标和手段的双重性质所在。(二)综合国力1.综合国力的概念界定在中国国际关系领域研究中,对于“综合国力”的研究材料是非常多的。在 这些研究中,国内很多学者对它的概念界定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公共管理学院胡鞍钢教授在对中美综合国力进行 评估时提出,“综合国力就是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综合的、实际的能力,也反映 了一个国家的治理能力”,并在文中指出,“综合国力就是国家战略资源的分布刘怀玉.不平衡发展的“现在”历史空间辩证法J.学习与探索,201

12、1 (06).美汉斯摩根索.国家间的政治:权力斗争与和平M.徐昕,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PsychologicalDacher Keltner,Deborah H.Gruenfeld and Cameron Anderson,Power,Approach,and Inhibition,Review,Vol.110,No.2,2003,p.265.Bruce Russett, et al. World Politics: The Menu for Choice ,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 2003, p. 98.陈志敏,常璐璐.权力的

13、资源与运用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 (07).组合,其核心组成因素和物质基础就是国家战略资源”。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王玲在对综合国力研究时指出,“综合国力是一国存在、发展和在国际事务中影响或强制他国实施本国意愿的综合国力”。中国军事科学院研究员黄硕风则认为,“综合国力是一个主权国家生存与发展所拥有的 全部实力(物质力和精神力)与国际影响力的合力”。值得一提的是,我国有学者指出,“严格说来,国际学术界并无综合国力 的提法”。我国学者门洪华教授也指出,“综合国力是中国特有的一个概念”。 在国外方很多理论研究中,则是采用“国家权力”、“强权”、“实力”、“能力”、“影响力”

14、、“力量”和“潜力”等词语来研究综合国力。比如,美国著 名学者摩根索在其国家间的政治一书中强调国力其实就是一种“政治权力”, 但是这种所谓的“政治权力”并不是国家真正意义上的“实力”。另西方著名 学者克莱因在他80年代的世界权力趋势和美国对外政策一书中强调:“在 国际舞台上的所谓实力,简言之,乃是一国之政府去影响他国政府去做本来不愿 意为之的某一事情之能力,而不论其影响方式是利用说服、威胁或者明目张胆地 诉诸武力”。这里的所说的实力则更像是一种“强权力量”,带有很浓的“霸 权主义”色彩。.综合国力的构成要素综合国力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国家能力”,其构成要素是来自多方面的,国 内外学者对此也提出了

15、不少相关的看法和研究成果。早期,我国国内有学者提出综合国力主要由经济实力、 政治实力、科技实力 和军事实力这四项基本指标所构成的。这种看法随着学术理论的发展,自身的 局限性凸显了出来。中国军事科学院研究员黄硕风认为, 综合国力的构成要素主 要有:政治力、经济力、科技力、国防力、文教力、外交力、资源力等。这几个 要素是包括“物质力、精神力及其影响力”在内的国家全部力量。中国社科院胡鞍钢.对中美综合国力的评估(1990-2013) 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30 (01)王玲.关于综合国力的测度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 (06). TOC o 1-5 h z 黄硕风.综合

16、国力新论:兼论新中国综合国力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贾海涛.综合国力理论的演变与中国化 J.学术研究,2013 (06).门洪华.构建中国大战略的框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美汉斯摩根索.国家间的政治:权力斗争与和平M.徐昕,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黄硕风.综合国力新论:兼论新中国综合国力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佟福全.不同类型国家综合国力之比较 J.军事经济研究,1990 (06).黄硕风.综合国力新论:兼论新中国综合国力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王诵芬等人则认为综合国力主要包括资源、经济活动能

17、力、对外经济活动能力、科技能力、社会发展程度、军事能力、政府调控能 力、外交能力等八项内容。中国人民大学赵彦云教授在接受中国信息报记者采 访时指出,对于综合国力的研究,他们借鉴了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了 “从 生存力、发展力、国际影响力三个方面界定综合国力的内涵”。国外对于这研究也早有相关的论述。美国学者汉斯摩根索认为综合国力包 括地理、自然资源、工业能力、战备、人口、民族性格、国民士气、外交的素质 和政府的素质九个方面。还有学者则建议从基本实体、经济能力、军事能力、 战略目标和国家战略等五个要素来考察一个国家的国力。1987年,日本综合研究所发表研究报告称综合国力由国际贡献力、生存能力和

18、强制能力三大要素构 成。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将国力看作是一个生存系统,具结构由国力资源、 政府的调控能力、外在显示的国力三个方面构成。.软实力软实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美国 学者约瑟夫奈提出“软实力”概念以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和使用。约瑟夫奈在其软力量一一世界政坛成功之道一书中,明确指出“软力 量是通过吸引而非强迫或收买的手段来达己所愿的能力。它源于一个国家的文 化、政治观念和政策的吸引力。”在他看来,国家这种软实力是一种同化性的 权力,是一种“与人合作而不是强迫人们服从你的意志”的力量。同时,他也指出,软实力的来源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即文化、政治价

19、值观和外交政策。此 后,西方行为主义政治学代表罗伯特达尔将软实力与道德地位进行联系,认为软实力是影响力的形式之一,在影响力的多种形式中,理性说服比强制可取,因王诵芬主编.世界主要国家综合国力比较研究M.湖南:湖南出版社,1996.综合国力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一赵彦云教授点评“世界主要国家综合国力评价研究”课题N.中国信息报,2015-01-23 (001).美汉斯,摩根索.国家间的政治:权力斗争与和平M.徐昕,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转引王诵芬主编.世界主要国家综合国力比较研究 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6.转引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全球战略大格局一一新世纪中国的国

20、际环境M.时事出版社,2000.美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李明轩,邱如美,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美约瑟夫奈.软力量一一世界政坛成功之道,吴晓辉,等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美约瑟夫奈.美国霸权的困惑一一为什么美国不能独断专行M.郑志国,等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美约瑟夫奈.“软权力”再思索J.国外社会科学,2006 (04).为它具有独一无二的道德地位我国国内学者在美国学者约瑟夫奈关于 “软实力”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 展了相关的理论。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倪世雄教授在其著作 当代西方国 际关系理论一书中指出,软实力包括价值标准、市场经济和西方文明、文化和 宗教

21、等的影响三分方面。苏长和提出,软实力是指主客体之间的一种关系性权 力。国家软实力是指在国家间交往中因为知识、 沟通、信息等因素而产生的彼此 关系中的影响与被影响、支配与依附的状态。我国著名学者,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闫学通教授在研究中进一步发展了相 关的理论。他指出,“国内学界关于软实力的讨论不断深化,但与以往的综合国 力研究成果相比,软实力研究中明显缺乏定量研究成果”。尤其是现在的“研究 明显停留在软实力性质的讨论上,关于软实力程度问题的讨论几乎没有。止匕外, 他还特别指出软实力主要由国际吸引力、国际动员力和国内动员力三个要素组 成,向下又可分为六个要素。(三)大国崛起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

22、位的不断提高,“中国崛起”在国内外引来无数学者、专家的关注,学术界对大国崛起的研究关注也日益重视起来。.大国崛起的性质和条件国际政治经济学学者罗伯特吉尔平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的角度出发,指出“国际政治经济关系是一种动态的循环过程。 由于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后起的经济强国必然要利用发展起来的经济力量要求获得政治上相应的权力,而衰微的强国必然利用旧的制度权力阻止新兴大国的崛起,其结果就是系统的结构性战争和新的国际权力体制的建立”。吉尔平的这种论断指出了大国崛起的性质所在,即新兴大国的崛起必然后冲击和改变原有的实力格局。 美国学者约 翰米尔斯海默也指出,“新兴大国的崛起也将加剧各国特别是大国和

23、主要力量 中心围绕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可见,在外国学者看来,这种崛起是伴随一转引章一平.软实力的内涵与外延J.现代国际关系,2006 (11).倪世雄等.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M.广州: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苏长和.中国的软权力一一以国际制度与中国的关系为例J.国际观察,2007 (02)闫学通.中美软实力比较J.现代国际关系,2008 (01).罗伯特吉尔平.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0.美约翰米尔斯海默.大国政治的悲剧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种“霸权色彩”的。在论及大国崛起的过程中,美国学者保罗肯尼迪指出,一些大国正是依靠 技术突破、组织变革来实现更

24、快的发展速度, 从而推动国际实力迅速发展,逐渐 增大自身对国际体系力量格局、秩序、行为准则产生重大影响的。 我国清华大学门洪华教授在对“中国崛起”的研究中指出,“大国崛起必然冲击既有的国际权力格局和利益格局, 给国际体系带来巨大的震撼,所有国家尤 其是既有大国必将相应调整战略,或制定应对之策略”。中国要想实现“和平崛 起”,就必须有大战略思维储备和清晰地大战略框架。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朱锋教授认为, 大国崛起不仅要有内部发展,也需要 合适的外部条件。在他看来,历史上成功实现崛起的国家,既善于整合和利用国 内资源,还善于利用外部资源提升其实力,加之合理与准备的大战略来应对各种 复杂的国际挑战和压

25、力,化解矛盾、趋利避害。同时,他也指出,内部因素一一 特别是技术革新和制度的创立与完善一一驱动是大国崛起的决定性力量,战争不是大国崛起过程中的必然选项。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责任编审、执行研究员林跃勤先生则在研究中指出了新 兴大国在崛起过程中,其理论准备的重要性。他在论新兴大国崛起的理论准备 一文中,明确指出很多大国崛起失败的一个原因在于理论准备对崛起战略与政策 指导的不足。他认为,新兴大国的崛起需要强大的理论支撑, 它在一定程度上推 进了新兴大国成功崛起的路径选择。.历史上大国崛起的经验性探讨历史上从来不缺大国,崛起成功的国家也有,失败的也有,国内很多学者都 对此进行了专门的探讨和论述。我国上海

26、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黄仁伟先生在对美、 德、日、苏四国的崛起过程 进行分析后指出,大国崛起遵循一定的历史性规律, 具体为:一是必须以雄厚的 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基础;二是需要良好的周边环境;三是需要全面、系统 的制度建设和能力建设,借鉴他国制度的先进性,防止国内制度的弊端;四是需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1500-2000年的经济变迁与军事冲突.蒋葆英,译.北京:中国经济出版 社,1989.门洪华.中国崛起的战略应对之道A.胡鞍钢.国情报告(第八卷2005年(上)C.北京:党建读物出 版社,2012.朱锋.“和平崛起”的定义和外部条件再探讨J.当代世界,2012 (06).林跃勤.论新兴大国崛起

27、的理论准备J.南京社会科学,2013 (07).要国民素质的全面提高,尤其应防止崛起过程中的引发狂热的民族主义思潮。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王俊生先生则通过对历史上一些大国在崛起过程中采取的对外战略进行研究指出,这些大国之所以能够崛起成功,得益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意识到战略方针上有地区战略与世界战略 ”两 个重心”,也都遵循“先地区,后世界”的原则;二是处理好崛起国与霸权国之 间的关系;三是多种战略措施的正确选择与运用。止匕外,我国学者胡鞍钢对以往国家的崛起模式进行了归纳和整理。他认为, 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崛起的类型:一是按不同文化背景分类,可分为西方世界的崛 起和非西方的崛起

28、;二是按不同崛起方式,可分为战争崛起与和平崛起;三是按 不同国内外经济指标,可分为外生需求型和内生需求型。 同时,在借鉴产品生命 周期理论提出了国家生命周期理论,对中国的和平崛起进行了有力的论述。3,中国和平崛起的战略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实力及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崛起”的 字眼逐渐映入人们的眼帘。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朱锋教授在其著作 国际关系理论与东亚安全一书 中对“和平崛起”概念是这么认为的,和平崛起”就是崛起国家不谋求战争或者 军事扩张的方式获得在国际体系中的结构性地位”。他指出,大国崛起的过程并不一定非得通过战争来进行,这是个不必然因素。中国要想和平崛起,很大程度 上取决于它

29、与国际社会的关系程度。2012年9月,清华大学门洪华教授在参加某次会议上发表了一篇名为中 国和平崛起的国际战略框架的讲演,他在文中指出,全球化的发展导致非西方 国家崛起为世界大国成为了可能,新崛起大国必然与原有大国展开竞争与冲突, 也必然进行合作与协调,如何寻求共赢也许是大国崛起成为可能的必要条件。同时,就中国和平崛起给出了具体的政策性意见,即强调以发展实力为核心、根据崛起目标调整国家间关系、学会更好地利用国际机制、国内战略与国际战略相协黄仁伟,大国崛起道路的历史比较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人文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一一上海市社会科学界2003年度学术年会文集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30、.王俊生,大国崛起:对外战略方针上的历史经验与教训J.科学社会主义(双月刊),2015 (05).胡鞍钢,国家生命周期与中国崛起A.胡鞍钢,国情报告(第八卷2005年(下)C,北京:党建读物出 版社,2012.朱锋,国际关系理论与东亚安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调等o然而,有些西方学者对“中国崛起”这一现象的反应并不乐观,甚至导致“中 国威胁论”、“中国风险论”等舆论的产生。比如美国学者约翰米尔斯海默在 其大国政治的悲剧一书中曾这样说道,“那只是中国现在还没有足够的发展 和强大,所以中国需要这么做。如果将来中国强大了,一定会控制这些国家,限 制它们的发展,这也符合中国的利益”。

31、布热津斯基在其著作大棋局一书中也强调,中国在欧亚大陆的远东地区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因此美国当务之急是以不威胁到美国在全球的首要地位的方式处理好其他地区大国的崛起问题。显然,在这里,他觉得中国的崛起已经成为了一个“威胁”。但是,也有很多西方学者对中国的崛起保持了一个比较中肯的态度。比如美国学者保罗肯尼迪在其著作 大国的兴衰一书中就详细地探讨了中国崛起的 有关问题,他在书中指出了中国崛起的两大制约因素,但是又极其深刻地预见到中国崛起的两大有利条件,很好地道出了中国崛起的内在逻辑。美国学者威廉奥弗霍尔特在其 中国的崛起:经济改革正在如何造就一个 新的超级强国一书也预测到,中国崛起将“改变亚洲的经济态势

32、”,“改变中国的政治”,“并使全世界的政治改观”,总的来说,中国崛起“是历史上独一 无二的现象”。同时,西方也有一些学者指出,“中国崛起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错误概念, 它更是实力的恢复”。当然,这种“实力的恢复”并不是以以往的帝国繁荣为 目标,而是以提高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为目标的。二、综合国力和大国崛起内容概况在前几章的内容学习中,我们可以知道不管是国家利益,还是国际格局等都 与国家的实力地位是紧密联系的。 在本章的内容设置中,作者主要论述三个方面 的内容,即实力与权力、综合国力和大国崛起。门洪华.中国和平崛起的国际战略框架A.胡鞍钢.国情报告(第七卷2004年(上)C,北京:党建读 物出

33、版社,2012.美约翰米尔斯海默.大国政治的悲剧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美布热津斯基.大棋局M.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编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1500-2000年的经济变迁与军事冲突.蒋葆英,译.北京:中国经济出版 社,1989.美威廉奥弗霍尔特.中国的崛起:经济改革正在如何造就一个新的超级强国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 1Joseph S. Nye, China sBeergence and the Future of the Asia-Pacific ,Survivat?lV39,No.4,Winter 1997/1998, pp

34、.65-79.(一)实力与权力为了让读者能够快速理解实力与权力这两个重要概念,作者主要从三个方面 入手,即实力与权力的区别、绝对实力与相对实力和实力不平衡发展规律。.实力与权力的区别作者首先从英语单词“ power”的解释开始入手,为读者讲明了实力是主要 是指一国自己做事的能力,是一个绝对概念;而权力则是指促使别人做事的能力, 是一个相对概念。因此,两者的最根本区别就在于是否以国家关系为前提来进行 的。在权力方面,作者主要以国际权力为例进行论述。 从权力的概念来看,国际 权力就是以国际行为体之间的关系为基础的,那么从权力的支配与被支配关系来 看,主权国家之间也就存在这种相互支配的关系。对于权力

35、的性质的认识,作者认为它具有目标和手段的双重性质。 因此,国 际权力作为权力中的一种,同样也具有这样的性质,即在国际政治生活中,国家 在追求国际权力的同时,也在利用自己手中的国际权力来扩大和维护自身的利 益。那么,如何去认识国际权力呢?作者认为, 一方面国际权力在不同领域的表 现形式,另一方面国际权力在不同时期, 国家对它的争夺也是不同的。在这些国 际权力内容中,国际规则制定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它与国家实力地位有很 大的关联性。因此,在作者看来,一个国家的具体国际权力主要是由该国与他国的实力对 比、当时的国际规范以及该国与他国的关系三者共同决定。需要指出的是,在实力差距接近的情况下,大国

36、对敌对国家的权力小于其对盟友的权力。 比如美国对 朝鲜和韩国的国际权力表现就不同。.绝对实力和相对实力绝对实力是指本国综合国力在一定时点的绝对量, 它不直接影响国家的实力 地位;相对实力则是指本国与他国绝对实力之比, 它的增长与下降直接反映本国 在国际体系中的实力地位变化。需要注意的是,国家间实力只差和实力之比的区别。实力之差能够反映两个10 国家的实力大小的程度差别,但是两国的实力地位的等级差别则需要通过实力之 比表现出来。因此,我们在评估一国实力地位变化的时候, 要从两国的实力之比 入手。.实力不平衡发展规律什么是实力不平衡发展规律呢?在作者看来,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种不平 衡的自然规律

37、,这种不平衡发展表现在国家中,就是少数的国家适应了国际环境 的变化,实力发展的较快;而不能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实力则会发展的较慢, 乃至被淘汰,而这就是国家间实力发展的不平衡规律。由于国家间实力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世界范围内国家发展的两极化, 有时候 甚至会引发国际战争和冲突。因此,这种不平衡发展引起了很多学者、 专家的思 考,尤其是这种不平衡发展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对于这个原因,作者主要举了学术界中两种观点:经济决定论和政治决定论。 经济决定论认为,大国实力发展不平衡源于各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而这种发 展水平的不同是由科学技术发展速度不同引起的。然而,政治决定论则认为,科学技术发展

38、的不同很大程度上是由国家的政治 和经济制度决定的。在这里,作者着重介绍了西方诺斯等学者所写的一本著作西 方世界的兴起,它提出了发展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制度因素,促使人们从制度 创新方面去理解国际社会的不平衡发展规律。 同时,作者也举了中国古代思想家 们的一些论断来论证了政治决定论中的一些观点。(二)综合国力综合国力是本章节的重点内容,为阐明综合国力这个国际关系学中重要的概 念,作者从它的构成要素、衡量办法以及软实力的构成和衡量三个方面入手为读 者进行介绍。.综合国力的构成要素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综合国力?在作者看来, 综合国力,也常被称为国家 实力,是一个国家可用于实现国家利益的有形和无形的国力

39、资源总和, 它是一个 绝对实力的概念。知道了综合国力的概念,那么,我们就必须知道它的构成要素都有哪些?或ii 者说,它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在书中,作者根据实力要素的性质将实力要素划分为政治实力、军属实力、 经济实力和文化实力。其中,政治实力是操作性实力,而军事实力、经济实力和 文化实力则是资源性实力。对于这两者的关系,作者强调到,操作性实力是对资 源性实力的应用能力。没有操作性实力,资源性实力就发挥不了作用,如果操作 性实力小,资源性实力就不能发挥其全部的作用。对于作者而言,将实力要素划分为资源性和操作性实力相对于硬实力和软实 力的划分来说会比较好。同时,作者特别强调这两者之间是一种相乘的关系,

40、 这 对于读者理解综合国力的构成和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综合国力各构成要素所发挥的功能不同,因此它们之间无法相互替代, 形成了实力要素的不可替代性。对于这点,作者举了日本申请入联和中国古代先 哲们的一些思想进行了论证。既然各要素发展不平衡,那么对于国家发展而言, 其情况也是不一样的。总的来说,各要素均衡发展的国家,具综合国力要大于实 力要素发展不平衡的国家。因此,实力要素均衡程度与综合国力成正相关的关系。.综合国力的衡量我们在对世界各国的综合国力进行比较的时候, 需要对它们的实力值进行衡 量。在这里,作者主要向读者介绍了三种影响比较大的方法。一是克莱因方程。该方程是美国前中央情报局副局长、国

41、务院情报与研究局 局长、乔治敦大学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克莱因提出的。该方程的具体公式为P=(C+E+MX(S+W)(其中,P为综合国力;C为基本实体,包括人口和国土; E 为经济能力;M为军事能力;S为战略目标;W为追求或贯彻战略目标的国家意 志)克莱因方程的提出,尤其它指出的物质实力与精神实力要素之间是一种相乘 的关系,对以后综合国力的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是,由于其很多方面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自身存在很多的局限性。二是富克斯强国公式。该公式是德国理论物理学教授在其1965年出版的国力研究方面的专著国力方程中提出的。该公式具体步骤为:首先按照钢产量 和人口计算的指数M=P S;接着按照能

42、源产量和人口计算的指数 Q=P E;最后 按上述两种方法计算在某一时刻t的平均总指数作为国力指数,即Z=1/2 (M+Q。12富克斯强国公式利用生物学规律来定量研究大国综合国力, 具有一定的价值 和意义。但是它简化了很多实力要素,客观追求人口和钢产量,导致结果可能会 与实际出现比较大的偏差。三是综合指数法。1987年,日本经济企划厅综合计划局委托日本综合研究 所进行综合国力的基础调查,在此次调查中,日本综合研究所采用了此种方法。 综合指数法将综合国力要素主要归结为三个领域:国际贡献力、生存能力和强制能力。总体而言,该方法操作简单易行,而且综合多数专家的意见,但是存在很大 的主观性,这也是它的局

43、限性所在。在以上三种主要的方法外,作者还提出了另外一种方法:综合国力等级衡量 法。该方法主要从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三个方面对各大国的综合国力进行排序, 可以说这种方法简便实用,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大国的综合国力衡量的研究。 应 该说,这也是目前作者比较推崇的一种方法。.软实力的构成及衡量作者认为,“软实力”概念自提出以来就备受学者和政治家们的关注。在书 中,作者指出我国学者主要将其定义为一国国际吸引力、国际动员力和政府国内动员力的总和。那么,怎样去理解这三个方面呢?国际吸引力是指一国吸引别国自愿效仿和 追随的魅力,主要包括国家模式吸引力和文化吸引力。国际动员力是指一国为了 使别国接受本国的建议和

44、要求而对别国运用非强制力所产生的影响力,主要包括战略友好关系和国际规则制定权。国内动员力是指一国使用非强制性手段所能动 员起来的国内政治支持,主要包括对社会上层的动员力和对社会下层的动员力。研究者们正是根据以上各要素的量化转换来进行国家间的软实力比较的。(三)大国崛起21世纪以来,中国崛起成为了很多学者关注和研究的一个领域。所谓大国 崛起,就是指新兴大国的实力赶超世界最强国, 并改变国际格局的现象。在本章 节中,作者主要介绍了三个方面的知识: 崛起的性质、大国崛起的条件和大国崛 起的战略。13.崛起的性质崛起和发展不一样,发展史是指绝对实力的增长,而崛起则是指相对实力的 增长,而且特指新兴大国

45、与世界霸主之间的相对实力变化。 从以上这个概念中我 们可以知道,崛起将会改变国家间的实力地位,它必然关系到国家之间的权力关 系问题,是国际关系学界所研究的问题。在现实的国际政治生活中,具备崛起机会的国家很少。而这样的机会主要取 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成为大国,二是国家具备可靠的生存条件和发展条件。 然而 具备了这样的机会的国家也并不一定能够崛起,还需要历史给予一定的机会。新兴大国的崛起必然会改变大国实力对比关系,国际权力也会随之重新分 配,这样一种实力地位的变化关系就是崛起的结构性矛盾。这种改变不必然改变实力结构的形态,但必然改变实力结构的排序。因此,这种矛盾是由崛起的性质 决定的,并非国家战略造

46、成的。.大国崛起的条件大国崛起是个综合实力上升的过程,因此崛起的条件也是综合性的,只具备 单一的条件是无法实现崛起的。具体如下:一是安全条件,即国家必须有基本的生存保障。二是政治条件,即要获得国际承认,内部实现政治稳定。三是经济条件,即具有大规模出口能力和技术赶超能力。.大国崛起的战略我们知道,一国崛起需要一定的条件,但是这仅仅表明该国是否具有崛起的 资格,而真正能否崛起则取决于该国是否采取了合理的崛起战略。历史及现实的政治经验表明,崛起战略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表现是不一样的,一国选择什 么样的崛起战略,主要取决于决策者的战略思维能力和决策艺术水平。在这里, 作者主要介绍了一下几种:一是兼并

47、战略。该战略是指通过不断吞并他国领土来积累自身实力的策略。 该战略往往与远交近攻战略相联系,常常表现为大国之间的“先占原则”。二战 后,由于联合国宪章的规范,该战略失去了合法性。二是结盟战略。该战略是指以自己为盟主与世界上尽可能多的强国结成同盟14 的战略。该战略往往与睦邻友好战略相联系, 与兼并战略相比,具有成本低和战 争风险小的优点。另外,相对于结盟战略来说,不结盟战略则表现为一种生存性的战略需求, 主要适用于中等国家争取强国的支持和保护,因此不是一种崛起战略。三是搭车战略。该战略与结盟战略都借助了其他大国的力量, 不同之处在于, 前者以霸权国为盟主,后者试图以本国为盟主。搭车战略试图通过

48、结盟从霸权国 获得好处,该战略只适用于崛起的早期阶段,到了崛起的后期则难以有效的实施。四是崛起战略与崛起阶段。作者认为,大国崛起可以大致划分为准备、 起飞 和冲刺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冲刺阶段是最为关键的阶段。崛起国要想实 现崛起,需要处理好自身面临的国际环境以及与霸权国的实力差距情况,根据这两者的变化采取适当的崛起战略,并适时地进行战略转换。作者分别就美国的崛 起和日本崛起这两个事件进行了阐述论证。最后,作者特别指出,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崛起成为了国内外学者普遍 关注的焦点。因此,如何看待中国的崛起以及中国崛起的战略性选择,将是中国学者需要仔细研究的一大内容。三、个人观点阐述通过第一部

49、分对有关综合国力和大国崛起的研究综述的认识、了解,以及第二部分闫学通教授对综合国力和大国崛起有关知识的介绍,我对这个专题的研究情况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现将其中某些观点进行对照,提出自己的一些疑问、 看法,具体如下:(一)权力的性质关于权力的性质,我国有学者从国家权力的视角对其进行了分析,指出“暴力强制是国家权力的根本性质,非平衡性和非强制性是权力的暴力强制性的表 现”。这种非平衡性表现在权力转移只会在统治阶级内部不同集团或者个人之间 发生,不会再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进行; 而非强制性则是指国家权力常常 以非强制力的形式,包括说服、引导等方式,使社会成员服从。闫学通教授在书中对权力的性质也进

50、行了介绍, 认为权力存在目标和手段的 双重性质,并以国际权力为主举了例子加以论证。 我们知道,权力的行使必然存张步文.权力的性质、伦理与和缓J,社会主义研究,2004 (03).15 在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虽然国际社会不像国内社会一样具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 来强制实行,而是处于一个“无政府状态”的国际秩序中。但是,国际权力与国 家权力同属于权力中的一部分,国家权力的那种非平衡性和非强制性在国际权力 上是不是也有所体现呢?进一步讲,国家权力与国际权力之间到底是一个怎样的 关系?(二)国际权力按照闫学通教授的说法,国际权力在国际社会实践中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 分,涉及国际社会的方方面面。那么,如何去规

51、范这些国际权力则是国际社会体 系中每一个主体成员必须慎重考虑的问题。英国现实主义理论学家爱德华卡尔将道德与国际权力联系起来。他指出, “若要在国际关系中建立有序的和平变革程序, 也必须寻找某种方法,使这种变 革不仅基于权力,而且也基于权力与道德之间艰难的妥协,因为这种妥协是一切 政治生活的基础”。在这里,卡尔强调了在国际权力规范中,国际道德因素所 起的作用。那么,国际道德这个因素在国际权力规范中到底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它 是怎样发挥出它本身应有的作用?另外, 在整个国际权力的内容中,何种权力才 是国际权力内容的核心呢?应该说,这都是我们需要继续研究探讨的问题。(三)权力与相对实力通过第一部分

52、的相关论述,我们可以知道外国的一些学者在论述权力和实力 时,并没有将两者明确分开来对待,有时候甚至出现一国在国际上的权力即一国 在国际上的地位这样的论断。根据闫学通教授的说法,权力是一个相对概念,它是促使别人做事的一种能 力,这种能力应该说是以自身和别人的实力差别为基础来进行的。如果你的实力低于别人的实力要求,那么你是不可能完成这样的一种能力。 另外,闫学通教授 也指出相对实力是指本国与他国绝对实力之比,这种相对实力会直接影响到国际 体系中的实力地位的变化。其实,这种实力地位的变化是与两国在国际社会中的 权力变化直接相挂钩的。因此,对于权力(尤其是国际权力)与相对实力之间到底存在一个怎样的联英

53、爱德华卡尔.20年危机( 1919-1939 ):国际关系研究导论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16 系,我觉得也是我们需要研究的一个问题。(四)“巧实力”概念2009年1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其提名的听证会上提出了 “巧 实力”的概念,并解释到,“巧实力”是通过灵巧运用可由美国支配的所有政策 工具,包括外交、经济、军事、政治、法律和文化等各种手段,恢复美国的全球 领导力。美国学者欧内斯特威尔逊将“巧实力”定义为:某一行为体将硬实 力和软实力的因素通过一些途径结合起来, 可以相互增强,从而有效完成行为体 的目标。显然,在他们看来,这种“巧实力”已经包括了软硬实力的综合了。在书中,闫

54、教授对于“巧实力”概念的看法是,这种巧实力其实就是软实力 中的政治实力。这与前面有些外国学者的看法是存在分歧的, 那么这种“巧实力” 的构成到底是什么?要怎么去界定它的概念以及它与“软实力”和“硬实力”之 间存在着一个怎样的联系呢?(五)大国崛起中的文化条件在谈到大国崛起的条件时,闫教授只列出了安全、政治、经济三个方面的条 件。然而,作为国家软实力的组成部分一一文化因素在大国崛起的条件中也是非 常重要的,尤其在中国这样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的大国中,显得更为重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于沛在对近代大国崛起的文化考察 中指出,纵观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中国即将迎来的崛起是“中国从历史与现实

55、 的实际出发,进行一种新的文化选择”。新的文化选择将使中国在国内外发展中 受益。南京大学历史系刘金源副教授也强调到,大国崛起有赖于综合国力的提 开,而文化实力作为综合国力各要素中的核心要素, 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大国的 兴衰。因此,只有实现了文化实力的崛起,中国才能成为真正的世界强国。综上所述,文化因素对于大国崛起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尤其在研究大国崛起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它的存在性。转弓 I h ttp :/ w w / secretary/ rm/ 2009a/ 01/ 115196.h tm. (E rnes t J.Wilson III ,H ard Pow

56、er , Soft Pow er , Smart Pow er, The Annalso f the AmencanAca dem yPolitica l and S ocia l S cience , M arch 2008 , V ol.616 , No.1 , pp.110-124.于沛.对近代大国崛起的文化思考J.北方论丛,2005 (01).刘金源.文化实力与大国崛起一一德国与中国的比较及启示J.探索与争鸣,2009 (08).17结语在国际政治(关系)学领域中,本章节涉及的概念比较多,比如权力、实力、 绝实力对与相对实力、不平衡发展规律、综合国力、操作性实力和资源性实力、 软实力和

57、硬实力、大国崛起和结构性矛盾等,都是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加以 理清和探讨的概念。同时,还要把握住几对关系,例如权力与实力的关系、绝对 实力与相对实力的关系、操作性实力与资源性实力的关系、大国崛起与崛起中的 结构性矛盾的关系等等。在章节的最后,作者指出,进入 21世纪以来,有关研究中国崛起的文章、 著作增多,但是基本都是以预见性为主,缺乏更为深入的研究。因此,关于此方 面的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论证。181陈志敏,常璐璐.权力的资源与运用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 (07).2李少军.国际政治中的权力是什么J.欧洲研究,2011 (02).3章一平.软实力的内涵与外延J.现代国际关系,200

58、6 (11).4刘怀玉.不平衡发展的“现在”历史空间辩证法J.学习与探索,2011 (06).5胡鞍钢.对中美综合国力的评估(1990-2013) 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 科学版),2015, 30 (01).6王玲.关于综合国力的测度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 (06).7黄硕风.综合国力新论:兼论新中国综合国力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2001.8贾海涛.综合国力理论的演变与中国化J.学术研究,2013 (06).9门洪华.构建中国大战略的框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0佟福全.不同类型国家综合国力之比较J.军事经济研究,1990 (06).11王诵芬主编.世界主要国家综合国力比较研究M.湖南:湖南出版社,1996.12综合国力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一赵彦云教授点评“世界主要 国家综合国力评价研究”课题N.中国信息报,2015-01-23 (001).13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全球战略大格局新世纪中国的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