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分类和诊断表现_第1页
心律失常分类和诊断表现_第2页
心律失常分类和诊断表现_第3页
心律失常分类和诊断表现_第4页
心律失常分类和诊断表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心律失常分类和诊断表现第一节 概 述心脏传导系统的解剖 心脏传导系统示意图 窦房结 结间束(前、中、后) 房间束 房室结 希氏束 束支(左、右) 蒲肯野纤维1.窦房结冲动经由结间束到达房室结2.冲动在房室结有一定的A-V延迟3.冲动到达希氏束4.左束支较为粗大右束支较为细长5.冲动经由浦肯野纤维迅速传遍所有心室肌细胞(一)窦房结是心脏正常窦性心律的起搏点 (1)部位:位于上腔静脉入口与右心房后壁的交界处。 (2)血液供应:窦房结动脉起源于右冠状动脉者占60,起源于左冠 状动脉回旋支者占40。(二) 结间束:连接窦房结与房室结,分成前、中与后三束。(三)房室结 (1)部位:位于房间隔的右后下部、

2、冠状窦开口前、三尖瓣附着部的上方。 (2)血供:通常来自右冠状动脉。第一节 概 述(四)希氏束:为索状结构,长15mm,起自房室结前下缘,行走于室间隔嵴上,然后分成左、右束支。由于左束支最先抵达室间隔左室面,遂使该区域成为心脏最早的激动部位。右束支沿室间隔右侧面行进,至前乳头肌根部再分成许多细小分支。左、右束支的终末部呈树枝状分布。(五)浦肯野纤维网,左、右束支的终末部呈树枝状分布心内膜下。 血供: 冠状动脉前降支与后降支。(六)冲动传导 :窦房结 结间束、心房肌 房室结及左心房 希氏束 束支与浦肯野纤维 心外膜 (七) 心脏传导系统接受迷走与交感神经支配。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加能抑制窦房结的自律

3、性与传导性,延长窦房结与周围组织的不应期,减慢房室结的传导并延长其不应期。交感神经则发挥与迷走神经相反的作用。 第一节 概 述心律失常的分类(cardiac arrhythmia) 心律失常 冲动形成异常冲动传导异常窦性心律失常:过速、过缓、不齐、停搏异位心律被动性:逸搏与逸搏心律(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主动性期前收缩(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心动过速(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扑动与颤动(心房、心室)生理性传导障碍:干扰与房室分离病理性传导阻滞窦房阻滞房内阻滞房室传导阻滞(一度、二度型和型、三度)室内阻滞(左、右束支阻滞,左束支分支阻滞)传导途径异常:预激综合症冲动形成异常 植物神经系统兴奋

4、性改变或病变病理状态下诸如心肌缺血、药物、电解质紊乱、儿 茶酚胺增多等。 第一节 概 述心律失常发生机制 产生折返的基本条件是: 心脏两个或多个部位的传导性与不应性各不相同,相 互连结形成一 个闭合环; 其中一条通道发生单向传导阻滞; 另一通道传导缓慢,使原先发生阻滞的通道有足够时 间恢复兴奋性; 原先阻滞的通道再次激动,从而完成一次折返激动。 冲动在环内反复循环,产生持续而快速的心律失常。 冲动传导至某处心肌,如适逢生理性不应期,可形成生理性阻滞或干扰现象。传导障碍并非由于生理性不应期所致者,称为病理性传导阻滞。冲动传导异常:折返是所有快速性心律失常中最常见的发生机制。病史体格检查心电图检查

5、运动试验食管心电图临床心电生理检查心律失常的诊断(一)病史 病史提供对诊断有用的线索: 心律失常是否存在及大概的类型; 心律失常的诱因、发作频率及缓解因素等; 心律失常发作的严重程度、起止方式;患者主观感觉 心律失常对药物和非药物方法如:体位、呼吸、活动等的反应。(二)体格检查 1. 检查心率与节律,某些心脏体征有助心律失常的诊断。 2. 第一心音强度、颈静脉可见巨大a波、心房奔马律、左束支传导 阻滞可伴随第二心音反常分裂。 3. 颈动脉窦按摩。第一节 概 述心电图检查 是诊断心律失常最重要的一项非侵人性检查技术。 运动试验 患者在运动时出现心悸等症状,可作运动试验协助诊断。第一节 概 述(三

6、)心电图检查 是诊断心律失常最重要的一项非侵人性检查技术。A心电图.MPG 节律分析应包括:心房与心室节律是否规则,频率各为若干? PR间期是否恒定?P波与QRS波群形态是否正常?P波与QRS波群的相互关系等等。 动态心电图(HolterECGmonitoring)检查:连续记录患者24小时的心电图,患者日常工作与活动均不受限制。B24小时心电图.MPG(四)运动试验 患者在运动时出现心悸等症状,可作运动试验协助诊断。C运动试验.MPG第一节 概 述食管心电图 解剖上左心房后面毗邻食管,因此,插人食管电极导管并置于心房水平时,能记录到清晰的心房电位,并能进行心房快速起搏或程序电刺激。第一节 概

7、 述 1. 对常见室上性心动过速发生机制的判断提供帮助,如确定是否存 在房室结双径路。 2.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能被心房电刺激诱发和终止,可协助评价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 3. 便于确定房室分离。 4. 有助于鉴别室上性心动过速伴有室内差异性传导与室性心动过速。 5. 有助于不典型的预激综合征患者确立诊断。 6. 食管心房刺激技术亦有助于确定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诊断。 7. 应用快速心房起搏,可终止药物治疗无效的某些类型室上性折返性心动过速。用途:经食管快速心房起搏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 图中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频率为187次分钟。经食管电极发放心房短阵猝发性起搏(频率为210次分钟)后,心动过速终

8、止。第一节 概 述临床心电生理检查 主要适应证包括:1.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1)窦房结恢复时间(sinusnoderecoverytime,SNRT) 正常时,SNRT不应超过2000ms,CSNRT不超 过525ms。(2)窦房传导时间(sinoatrialconductiontime,SACT) 通过程序期前刺激或心房起搏测定。SACT正常 值不超过147ms。第一节 概 述2. 房室与室内传导阻滞 体表心电图往往不能准确判断房室及室内传导阻滞的部位,当需要了解阻滞的确切部位时,可作心电生理检查。3.心动过速 当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时应进行心电生理检查: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反复发作伴有明显症

9、状,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者;发作不频繁难以作详尽的诊断性或治疗性检测者;鉴别室上性心动过速伴有室内差异性传导抑或室性心动过速有困难者;进行系列的心电生理药理学试验以确定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评价各种非药物治疗方法的效果;心内膜标测确定心动过速的起源部位,并同时进行导管消融治疗。4.不明原因晕厥 晕厥的病因包括心脏性与非心脏性两大类。引起晕厥的三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是: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及心动过速。 第一节 概 述第二节 窦性心律失常 一、窦性心动过速(一) 正常窦性心律的特点 以P波特点推测窦房结活动(二)窦性心动过速(sinustachycardia)特点 1. 心电图符合窦性心律的上述特

10、征, 2. 频率超过100180次/分钟,有时可高达200次分钟。 3. 刺激迷走神经可使其频率逐渐减慢,停止后又加速至原先水平。 窦性心动过速 导联的P波正向,PR间期0.14s,心率125次分钟 (三) 临床意义 1. 健康人:在吸烟、饮茶或咖啡、饮酒、体力活动及 情绪激动。 病理: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休克、心肌 缺血、 充血 性心衰 、应用肾上腺素、阿托 品等药物。 2. 一般不必治疗。治疗应针对原发疾病本身第二节 窦性心律失常 二、窦性心动过缓(sinusbradycardia) (一) 心电图检查特点 1. 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低于60次/分钟, 2.常同时伴随发生窦性心律不齐

11、(即不同PP间期的差异大于0.12s)。 (二) 临床意义 1.常见于健康的青年人、运动员与睡眠状态。 2. 病理情况:颅内疾患,严重缺氧 ,低温 ,甲状腺功能减退,阻塞性黄疽 窦房结病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3.药物:拟胆碱、胺碘酮、受体阻滞剂等药物。 4.治疗:a 无症状通常无需治疗; b 如出现心排血量不足症状,可应用阿托品、麻黄碱或异丙肾上腺素等药物; c 严重者应考虑心脏起搏治疗。 第二节 窦性心律失常 三 、窦性停搏或窦性静止(sinuspauseorsinusarrest) (一) 特点 1. 窦房结不能产生冲动。 2. 长间期内无P波或PQRS波群。 3. 长的PP间期与基本的窦

12、性PP间期无倍数关系。 4. 可见单个逸搏或逸搏性心律。 5. 如无逸搏发生,患者可出现晕眩、黑蒙或短暂意识障碍,严重者可发生AdamsStokes综合征甚至死亡。 (二) 临床 1. 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或颈动脉窦过敏;窦房结变性与纤维化、 2. 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病变; 3. 应用洋地黄类药物、奎尼丁、钾盐、乙酰胆碱等 。治疗:阿托品等第二节 窦性心律失常 图3-3-5 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交界区性逸搏与心律 监护导联连续记录,示窦性心动过缓,频率约43次分钟,第3与第4个P波之间长达,其间无明确P波(第8个ORS波群内可能埋藏窦性P波),出现房室交界区性逸搏心律,频率35次分

13、钟、第4与第5个P波之间亦有长达344s的间歇,其间可见一次房室交界性逸搏。第二节 窦性心律失常 基本节律为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其周期约1533ms(39次/分),第2、3个PP间歇长达3560ms(约17次/分), 为窦性停搏的表现。第二节 窦性心律失常 四、 窦房传导阻滞 1. 概念:窦房传导阻滞(sinoatrial block,窦房阻滞)指窦房结冲动传导至 心房时发生延缓或阻滞。 2. 病因:迷走神经张力增高、颈动脉窦过敏、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肌 病、洋地黄或奎尼丁中毒、高血钾等。 3. 无法确立第一度窦房传导阻滞的诊断。第三度窦房传导阻滞与窦性停搏鉴别困难4. 第二度分为两型: 莫氏

14、型即文氏(Wenckebach)阻滞,表现为 a . PP间期进行性缩短,直至出现一次长PP间期; b. 该长PP间期短于基本PP间期的两倍, 莫氏型: a. 长PP间期为基本PP间期的整倍数; b. 可出现逸搏或逸搏心律。 第二节 窦性心律失常 基本节律为窦性心律(未显示肢导联),心房率和心室率为75次,PR间期秒,心电轴+75,QRS波群时间为秒,QT间期为秒。 胸导联第4、5个PP波群出现长间歇,其间无P-QRS-T波群,长度为基本窦性周期的二倍,符合第二度型窦房传导阻滞特征第二节 窦性心律失常 第二节 窦性心律失常 五、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sinussyndrome) (简称病窦

15、综合征)是由窦房结病变导致功能减退,产生 多种心律失常的综合表现。 (一)病因: 1. 淀粉样变性;2. 甲状腺功能减退;3. 某些感染(布氏杆菌病、伤寒);4. 纤维化与脂肪浸润、硬化与退行性变等;5. 窦房结周围神经或心房肌的病变,窦房结动脉供血减少;6. 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抑制窦房结 功能等。 第二节 窦性心律失常 (二)临床表现 :心、脑等脏器供血不足的症状,如发作性晕眩、黑蒙、乏力等,严重者可发生晕厥。如有心动过速发 作,则可出现心悸、心绞痛等。 (三) 心电图主要表现包括: 1.持续而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50次分钟以下); 2. 窦性停搏与窦房传导阻滞; 3. 窦

16、房传导阻滞与房室传导阻滞同时并存; 4. 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bradycardiatachycardiasyndrome),5. 病窦综合征的其他心电图改变为: 在没有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下,心房颤动但心室率缓慢、或 其发作前后有窦性心动过缓和(或)第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房室交界区性逸搏心律等第二节 窦性心律失常 (四)心电生理与其他检查:对于可疑为病窦综合征的患者,经上 述检查仍未能确定诊断,下列试验将有助诊断: 1. 固有心率(intrinsicheartrate) 其原理是:应用药物完全阻断自主神 经系统对心脏的支配后,测定窦房结产生冲动的频率。 方法:普萘洛尔(02 mgkg)静注

17、; 10分钟,再以阿托品(004mgkg)静注; 检测心率。固有心率正常值可参照以下公式计算: -年龄)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的固有心率低于正常值。 2.窦房结恢复时间与窦房传导时间测定 第二节 窦性心律失常 (五)治疗 原则 : 1. 无心动过缓的症状,不必接受治疗, 2. 有症状,应接受起搏器治疗。 3. 慢性持续或频繁发作之心动过缓,如不伴有房室传导障碍宜选用心 房起搏器,否则宜选用双腔起搏以维持正常的房室激动顺序。 4. 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患者发作心动过速,单独应用抗心律失 常药物治疗,可能加重心动过缓。 5. 应用洋地黄治疗病窦综合征并发的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可能加重 窦性心动过

18、缓或房室传导阻滞。具有内在交感活性的受体阻滞 剂可予试用。 6. 应用起搏治疗后,患者仍有心动过速发作,应同时应用抗心律失常 药物治疗。 第二节 窦性心律失常 第三节 房性心律失常 一 、房性期前收缩(atrialprematurebeats) 起源于窦房结以外心房的任何部位。 常见于:1. 60健康人; 2. 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一)心电图特点: 1. P波提前发生,与窦性P波形态各异。 2. 如发生在舒张早期,可产生传导中断(被称为阻滞的或未下传的房性期前收缩)或缓慢传导 (下传的PR间期延长)现象。 3. 发生过早的房早P波可重叠于前面的T波之上,且不能下传心室,故 无QRS波发生,

19、易误认为窦性停搏或窦房传导阻滞。 4. 不完全性代偿间歇,完全性代偿间歇。 5. QRS波群形态通常正常,如宽阔畸形的QRS波群,称为室内差异性传导。 房性性期前收缩 导联第3个P波为房性期前收缩,提早出现且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PR间期正常(0.19s),QRS波群正常,其后有不完全性代偿间歇,第7个P波显著提前,PR间期延长,(0.28s),ORS波群形态与窦性搏动不同,为房性期前收缩合并室内差异性传导。第5个P波发生更早,其后无QRS综合波,但有不完全性代偿间歇,为未下传之房性期前收缩。第4,8个P波紧随房性期前收缩之后,与其他窦性P波形态略有变异(心房差异性传导) 。第三节 房性心律失常

20、 (二) 治疗 1. 通常无需治疗; 2. 当有明显症状或因房性期前收缩触发室上性心动过速时,应 给予治疗; 3. 戒除 或减量烟、酒与咖啡 4. 治疗药物包括镇静药、受体阻滞剂等,亦可选用洋地黄或钙通道阻滞剂。 第三节 房性心律失常 二、 房性心动过速(atrialtachycardia)简称房速。根据发生机制与心电图表现的不同分为: 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automaticatrial tachycardia); 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teentrantatrialtachycardia); 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chaoticatrialtachycardia); 自律性与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常

21、可伴有房室传导阻滞,被称为伴有房室阻滞的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atrialtachycardiawithAVlOck,PAT withblock)。 第三节 房性心律失常 (一)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 1. 致病原因: 心肌梗死、慢性肺部疾病、大量饮酒以及各种代 谢障碍、洋地黄中毒。 2. 临床表现: a. 发作呈短暂、间歇或持续发生。 b. 听诊心律不恒定, c. 第一心音强度变化。 d. 颈静脉见到a波数目超过听诊心搏次数。第三节 房性心律失常 3. 心电图与心电生理检查: 心房率通常为150200次/分钟; P波形态与窦性者不同, 洋地黄过量引起者如继续应用,常出现二度型或

22、型房室传导阻滞; P波之间的等电线仍存在; 刺激迷走神经不能终止心动过速,仅加重房室传导阻滞; 发作开始时心率逐渐加速。 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心电生理检查特征为:心房程序刺激通常不能诱发心动过速,发作不 依赖于房内或房室结传导延缓;心房激动顺序与窦性P波不同;心动过速的第一个P波与随后的P波形态一致;心房超速起搏能抑制心动过速,但不能令发作终止 第三节 房性心律失常 图3-3-9 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A导联每个ORS波群之前均有倒置的P波(位于心房下部),频率140次分钟,PR间期,QRS波群形态和时限正常 B另一患者导联,P波频率为200次分钟,P波与ORS波群数目之比为2:1,为阵发性房性心动

23、过速合并2:1房室传导阻滞。 第三节 房性心律失常 4. 治疗 房性心动过速合并房室传导阻滞时,心室率通常不太快,不会招致严重的血流动力学障碍,因而无需紧急处理。 洋地黄引起者: a.立即停用洋地黄; b.如血清钾不高,首选氯化钾口服或静脉滴注 氯化钾; c.已有高血钾或不能应用氯化钾者,可选用利 多卡因、普萘洛尔、苯妥英钠(大仑丁)。 d.心室率不快者,仅需停用洋地黄。 非洋地黄引起者:a. 洋地黄、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 b.药物治疗无效时,亦可考虑作射频消融。 第三节 房性心律失常 (二)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 特点: 1. 本型较为少见,常发生在器质性心脏病人。 2. 心电图显示P波与

24、窦性者形态不同,PR间期通常延 长。 3.心电生理检查特征为: 心房程序电刺激能诱发与终止心动过速; 心动过速开始前必先发生房内传导延缓; 心房激动次序与窦性者不同; 刺激迷走神经通常不能终止心动过速发作,但可产生房室传导阻滞。 第三节 房性心律失常 (三)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 本型亦称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multifocalatrial tachv-cardia)。 特点:1.常发生于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老年人,亦 见于洋地黄中毒与低血钾患者。 2.心电图表现为: 形态各异的P波,PR间期各不相同; 心房率100130次/分钟; 大多数P波能下传心室,但部分P波因过早发生而受阻

25、; 心室率不规则。本型心律失常最终可发展为心房颤动 3.治疗: 应针对原发疾病。 肺部疾病患者应给予充足供氧、控制感染,停用氨茶 碱、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麻黄碱等药物。 维拉帕米与胺碘酮可能有效。 第三节 房性心律失常 图3-3-10 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 图示导联有多种形态各异的P波,平均频率128次分钟,PP间期、PR间期均不一致。第三节 房性心律失常 三、 心房扑动(atrialflutter)简称房扑。 (一) 病因: 1. 阵发性房扑可发生于无器质性心脏病者。 2. 持续性者常见于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 心肌病等。 3. 肺栓塞、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二、三尖瓣狭窄

26、与反流等导致心房扩 大,亦可出现房扑。其他病因尚有甲状腺功能亢进、酒精中毒、 心包炎等。 (二) 临床表现: 1. 房扑可恢复窦性心律或进展为心房颤动,但亦可持续数月或数年。 2.房扑时心房收缩功能仍得以保存,栓塞发生率较心房颤动为低。 3.按摩颈动脉窦能突然减慢房扑的心室率,停止按摩后又恢复至原先心 室率水平。 4.心室率不快者,患者全不觉察。房扑伴有极快的心室率,可诱发心绞 痛与心力衰竭。 5.体格检查可见快速的颈静脉扑动。当房室传导比率发生变动时,第一 心音强度亦随之变化。有时能听到心房音。 第三节 房性心律失常 (三)心电图检查 特征为: 心房活动呈现规律的锯齿状扑动波,扑动波之间的等

27、电线消失,在 、aVF或V1导联最为明显,常呈倒置; 典型房扑的心房率通常为250300次分钟; 心室率规则或不规则,取决于房室传导比率是否恒定。当心房率为 300次/分钟,未经药物治疗时,心室率通常为150次分钟(2:1房 室传导)。使用奎尼丁等药物,心房率减慢至200次分钟以下, 房室传导比率可恢复1:1,导致心室率显著加速; 预激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并发之房扑,房室传导可达1:1,产 生极快的心室率。 QRS波群形态正常,当出现室内差异传导或原先有束支传导阻滞 时,QRS波群增宽形态异常。 第三节 房性心律失常 第三节 房性心律失常 各导联均见P波消失,代之以连续、快速、匀齐、大小一

28、致的锯齿状F波,F波频率约为240次,QRS波群形态正常,间期不均,房扑波与QRS波群呈3:1-7:1传导,心室率平均为48次/分,心电轴+52,QRS波群时间为秒。第三节 房性心律失常 (四) 治疗 1. 应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 2. 最有效终止房扑的方法是直流电复律。通常电能低于50J; 3. 如电复律无效,或已应用大量洋地黄不适宜电复律者,可将电极 导管插至食管的心房水平,或经静脉穿刺插入电极导管至右心 房处,以超越心房扑动频率起搏心房,此法能使大多数典型心 房扑动转复为窦性心律或心室率较慢的心房颤动; 4.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或地尔硫卓(硫卓酮),能有效减慢房扑之心 室率,静脉给药可

29、使新发生之房扑转复窦性心律。超短效的受 体阻滞剂艾司洛尔(esmolol,200g( kgmin),亦可用作减慢 房扑时的心室率。 第三节 房性心律失常 5.可应用洋地黄制剂(地高辛或毛花甙丙)减慢心室率,但常需较大剂量始能达到目的。 6.A(如奎尼丁)或C(如普罗帕酮)类抗心律失常药能有效转复房扑并预防复发。但应事前以洋地黄、钙通道阻滞剂或受体阻滞剂减慢心室率,否则,由于奎尼丁减慢心房率和对抗迷走神经作用,反而招致心室率加快。如房扑患者合并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等严重的心脏病变时,应用A或C类药物容易导致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甚至发生死亡。此时,以选用胺碘酮较为适宜。胺碘酮(200mgd,5天周

30、)对预防房扑复发有效。索他洛尔亦可用作房扑预防,但不宜使用于左室功能不全的患者。如房扑持续发作,类与类药物均不应继续应用,治疗目标只在减慢心室率,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射频消融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的顽固房扑患者。 第三节 房性心律失常 四、心房颤动(atrialfibrillation)简称房颤。 (一) 病因: 1. 阵发性房颤:见于正常人,情绪激动、手术后、运动或急性酒精 中毒。急性缺氧、高碳酸血症、代谢或血流动力学紊乱 时亦可出现房颤。 2. 持续性房颤:常见于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甲 状腺功能亢进、缩窄性心包炎、心肌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心 力衰竭以及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 3.

31、 房颤发生在无心脏病变基础者,称为孤立性房颤,有学者认为其 中部分患者是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的心动过速期表现。第三节 房性心律失常 (二)临床表现 : 1.心室率超过150次分钟,患者可发生心绞痛与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室率慢时,患者甚至不觉察其存在。 2.房颤时心房有效收缩消失,心排血量减少达25或以上。 3.房颤有较高的发生体循环栓塞的危险。栓子来自左心房或心耳部,因血流淤滞、心房失去收缩力所致。发生脑卒中的机会较无房颤者高出57倍。 4.心脏听诊: a.第一心音强度变化不定;b.心律极不规则;c.脉搏短绌。原因:是许多心室搏动过弱以致未能开启主动脉瓣,或因动脉血压波太小,未能传导至外周动脉

32、。颈静脉搏动a波消失。第三节 房性心律失常 注意:一旦房颤患者的心室律变规则,应考虑以下的可能性: 恢复窦性心律; 房性心动过速; 房扑及固定的房室传导比率; 发生房室交界区性心动过速或室性心动过 速。 如心室律变为慢而规则(3060次分钟),提示可能出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三)心电图检查 P波消失,心房除极混乱,称为f波; 频率约350600次分 钟, 心室率极不规则,R-R间期绝对不等。 出现隐匿性传导现象。故房颤未接受药物治疗、房室传导正 常者,心室率通常在100160次分钟之间。 QRS波群形态通常正常,当心室率过快,发生室内差异性传 导,QRS波群 增宽变形第三节 房性心律失常 各

33、导联P波消失代之以节律不均、形态不一的颤动波,为典型心房颤动的表现。QRS波群间期绝对不整,部分QRS波群宽大畸形,宽大畸形的QRS波群形态不一致,与一个心动周期的长短有关,为室内差导性传导。第三节 房性心律失常 (四)治疗:应积极寻找房颤的原发疾病和诱发因素,作出相应处理。 1.急性心房颤动:初次发作的房颤且在2448小时以内,称为急性房颤。 如无严重症状,治疗的目标是减慢快速的心室率,使安静时心率保 持在6080次分钟,轻微运动后不超过100次分钟。 主要治疗药物: 洋 地 黄: 可单独用,也可与其他药合用,预激综合 征时忌用。 受体阻滞剂:心衰时、低血压时忌用。 钙通道阻滞剂:心衰时、低

34、血压、预激综合征时忌用。 患者发作开始时已呈现急性心力衰竭或血压下降明显等表现,宜紧急施行电复律。 主要治疗原发病,如发热、肺炎、心梗、心包炎、酒精中毒、甲亢。 第三节 房性心律失常 复律方法有:时间越短,复率后维持窦性心率的可能性越大 a.药物:A奎尼丁最有效,普鲁卡因胺亦有效 C(氟卡尼、普罗帕酮)或类(胺碘酮)静注均能有效 转复房颤,成功率可达60。但注意:用药应给予受体阻滞剂以减漫房室传导,否则,由于房室结隐匿性传导减弱,易导致心室率加速。奎尼丁可诱发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增加死亡率,目前 已很少应用。 C类药亦可致室性心律失常,严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不宜使用。胺碘酮致心律失常发生率最低。

35、 b. 药物复律无效时,可改用电复律。 第三节 房性心律失常 2. 慢性心房颤动原则:充分估计复律的可能性:病程长短,心房扩张程度,病人年龄。 高危栓塞患者:a.既往栓塞史; b.超声诊断左心房内有血栓; c.严重二尖瓣狭窄; d.人工心瓣膜置换术后; e.高血压、糖尿病、老年患者、左心房扩大、冠 心病。 低危病史: a. 无心脏病史; b. 60岁以下。 高危患者需长期抗凝药物治疗:阿司匹林300mg/日,华法林。 低危病人不必长期应用。第三节 房性心律失常 复律前3周华法林治疗。持续至复律后24周。 预防复发选用奎尼丁,普罗帕酮。 药物无效,施行房室结希氏束消融术,同时放入应答式心室按需

36、起搏器。 慢性房颤可分为阵发性、持续性与永久性三类。 阵发性房颤常能自行终止,急性发作的处理如上所述。 持续性房颤不能自发转复窦性心律。复律治疗成功与否与房颤持续 时间的长短、左房大小和年龄有关。 慢性房颤经复律与维持窦性心律治疗无效者,称为永久性房颤。第三节 房性心律失常 第四节房室交界区性心律失常一 、房室交界区性期前收缩(prematureatrioventricularjunctlonal beats)简称交界性期前收缩。起源:因房室结本身无自律性,起源认为是在希氏束病因:器质性心脏病或洋地黄中毒心电图 1.提前发生的QRS波群,与逆行P波 2. P波可位于QRS波群之前(PR间期01

37、2s)、 之中或之 后 (RP间期5次/min); (2)多源性室早; (3)成对或连续出现的室早; (4)室早落在前一心搏的T波上(RonT)。 第五节 心室性心律失常图3-3-23 R-on-T现象及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第五节 心室性心律失常 对急心梗病人首选利多卡因iv50100mg,并持续静滴(每分钟24mg)无效时改用静注普鲁卡因胺,每5分钟100mg,总量500750ivgtt每分26mg。现研究发现预防性应用利多卡因,并未能降低急心梗的住院死亡率,故其应用应作个体化考虑,仅对早期病例使用,当合并心力衰竭、低血压时应减量。3.慢性心脏病 心梗后心肌病者并发室早,猝死率较高。原则:(1

38、)避免应用类药物治疗心梗后室早。 (2)阻滞剂量虽对室早疗效不显著,但能降低心梗后猝死发 生率。 (3)胺碘酮抑制室早有效,但有可能发生扭转性心动过速。 第五节 心室性心律失常二、 室性心动过速 (一) 病因:1.最常见的是冠心病,尤其是患过心肌梗塞的病人。 2.其次是扩张、肥厚心肌病,二尖瓣脱垂,药物中毒 3.偶尔发生于无器质性心脏病者。 (二) 临床表现: 室速引起的症状取决于心室率,心动过速持续的时间和基础心脏病的程度。 非持续性室速(时间100次/分,律整或轻微不整齐。 3. QRS 时限,畸形、T波与主波方向相反。 4. 房室分离,室率房率,但有时心室可逆传心房。 5.少数室上性冲动

39、可下传心室,引起提早的正常QRS波群称心室夺 获,如夺获时,易位激动又几乎同时激动心室,则产生室性融合波。第五节 心室性心律失常图3-3-25 室性心动过速Vl导联图中可见一系列快速、增宽畸形的心室波群,时限012s,频率136次分钟,RR间期略不规则,其间有独立的窦性P波活动。第13个QRS波群形态和时限正常,略为提前发生,其前有窦性P波,PR间期022s,为心室夺获(CB)。第6、12个QRS波群为室性融合波(FB)第五节 心室性心律失常 图3-3-24 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监护导联可见快速、明显增宽畸形的QRS波群,频率118次分钟,RR间期轻微不规则可见房室分离(箭头所指为窦性P波),

40、每次发作的持续时间30s(此处未显示发作始末)。第6、7个QRS波群为窦性搏动。第五节 心室性心律失常 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室内差异传导与室速的鉴别: 1. 室上速QRS是右束支阻滞图形,室速是心肌梗塞图形, 2. 室上速发作由一个提前的P波开始。室速一般由一个QRS波群开始 波群的形态 室上速:(1)典型右束支阻滞图形(2)预激综合症(3) 室 速: (1)QRS时限;(2)电轴左偏;(3)全部导联QRS图形一 致;(4)不呈典型的左或右束支阻滞图形。 4. P波与QRS相关,通常是1:1房室传导亦可出现2:1或文氏型传导阻滞,为室上速。 (1)室性融合波(2)心室夺获(3)房室分离,为室速,但

41、当发生逆行传导时,可出现相关P波,房室分离消失,出现1:1或2:1室房传导。 5. 刺激迷走N, 室上速:可减慢或终止; 室速:可使心房率减慢显示房室分离。第五节 心室性心律失常(四)处理原则:1.无器质性心脏病史发生非持续性室速,无症状,无需治疗。 2 .持续性室速,无论有无器质性心脏病,均需治疗。 3 .有器质性心脏病的非持续性亦应治疗。(1)终止室速发作 1.无显著血流动力学障碍,给予静注利多卡因或普鲁卡因胺,同时静脉持续滴注,还有普罗帕酮或胺碘酮,如均无效,采用电复律。 2.如发生显著血流动力学症状,应迅速施行电复律,洋地黄中毒引起者,禁用,需药物治疗。(2)预防复发 1.积极寻找和治

42、疗与室速有关的各种情况,如缺血、低血压、低血钾,各种心脏病变。 2.药物选择应取决于药物自身的潜在毒副反应,单一药物无效时,可选用机制不同的联合应用。 第五节 心室性心律失常三、特殊类型的室性心动过速 (一) 尖端扭转型 1.QRS波群的振幅和波峰方向呈周期性改变,有如绕着等电基线扭转,频率200250次/分; 2. QT间期延长, u波显著,出现在多形性室速之前; 3.一般由发生在舒张晚期,落在其前面延长的T波的终未部的室早诱发; 4.发作近终止时,QRS渐增宽,振幅增高,有别开始形态,最后发作终止,恢复至基础心律或出现短暂的心室停顿,或再引起另一次发作; 5.尖端扭转可进展为心室颤动和猝死

43、; 6.治疗应努力寻找和消除导致QT间期延长的病变和停用有关药物,IB类药静脉注射镁盐可予试用,IA类,IC类以及类药能使QT间期更加延长,故不应使用,临时性心室或心房起搏,提高基础心率,起搏前先试用异丙肾上腺素或阿托品。 第五节 心室性心律失常图3-3-27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患者有低血钾(26mmolL)和由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引起心动过缓。A基本搏动的QT间期延长(076s),频率45次分钟。B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QRS波群的外形和振幅呈连续的和进行性改变。C. QRS波群的波峰连续在等电基线的一侧出现,然后在另一侧,呈典型的扭转状。D心动过速终止伴有一段时间(444s)的心室停顿。

44、E室性期前收缩发生在舒张晚期,诱发连续的室性心动过速发作第五节 心室性心律失常BAEDC(二) 加速性室性自主节律 1.起源于希氏束远端的起搏点,心率60110次/分,开始与终止呈渐进性,位于一个早搏之后。 2.急心梗再灌注期间,心脏手术,心肌病,风湿热及洋地黄中毒,发作短暂或呈间隙性,病人一般无症状,无需治疗。 图3-3-26 加速性心室自主节律导联窦性心律71次分钟。第5,6,7QRS波群明显畸形增宽(01ls),频率为81次分钟,为短阵加速性心室自主节律。第1,2个QRS波群为另一次发作。第4个QRS波群为室性融合波第五节 心室性心律失常 3. 常见心室夺获,室性融合波四、心室扑动与颤动

45、 最严重的心律失常,简称室扑室颤,两者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均等于室性停搏(一)病因 1心脏病及其他疾病的临终表现,尤其缺血性心脏病。 2抗心律失常药物,特别是引起QT间期延长和尖端扭转型室速的 药物,严重缺血,缺氧,预激征伴快速房颤伴快速心室反应时。第五节 心室性心律失常(二)心电图 1室扑呈正弦波,频率150300次分,有时难与室速鉴别。 2室颤时无法识别QRS波群,ST段与T波,振幅细小预示病人存活机会微小。 3急心梗的室颤,一般由舒张早期的室早落在T波上触发室速后演变为室颤。(三)临床表现 意识丧失,抽搐,呼吸停顿或死亡; 听诊心音消失,脉触不到,血压测不到; 急心梗发生的原发性室颤,预后尚

46、佳,否则预后不良。(四)治疗 用心脏骤停 。第五节 心室性心律失常 图3-3-28 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监护导联呈连续的波动、形态似正弦波,频率230次分钟,无法分辨ORS波群、ST段及T波,为心室扑动;B监护导联呈形态、振幅各异的不规则波动,频率约为310次分钟,QRS-T波群消失,为心室颤动。第五节 心室性心律失常第六节 心脏传导阻滞 一、房室传导阻滞 冲动在房室传导过程中被异常地延迟或阻滞,则称为房室传导阻滞。可发生在房室结希氏束及束支等不同部位。 按阻滞程度,可分为三度。 一度:传导时间延长,所有冲动仍能传导。 二度:分两型。 莫氏型:传导时间进行性延长,直至下次冲动不能传导。 型:间歇

47、出现的传导阻滞,传导时间恒定不变。 三度:全部冲动均不能被传导。 (一)病因 1. 迷走神经过度紧张的运动员 或某些正常人可发生文氏型阻滞; 2. 多种心脏病及其它系统疾病; 3. 也可有先天性的。 第六节 心脏传导阻滞 (二) 临床表现度阻滞常无症状。度型:患者可自觉心搏脱漏。度型:病人可有疲乏、头昏、晕厥、抽搐和心动不全,可进展为度。度 : 症状取决于是否建立了心室自主心律及速率和原有疾病的情况, 可出现AS综合症。度;听诊时第一心音强度减弱;度型:第一心音强度逐渐减弱并有心搏脱漏;型:第一心音强度恒定,间歇脱漏;度:第一心音强度变动,第二心音可是正常或反常分裂,可听到心房音或响亮清晰的第

48、一心音(大炮音),心房、心室收缩同时发生,可出现颈静脉巨大a波。 第六节 心脏传导阻滞 (三)心电图 1.度房室传导阻滞 PR间期 每个P波后都有QRS 如果QRS时限形状正常,则延迟发生在房室结内;如果QRS呈束支传导阻滞,传导延缓可位于房室结和(或)希氏束浦肯野系统。 第六节 心脏传导阻滞 图3-3-29 第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导联每个P波后均跟随ORS波群,PR间期为039s。 第六节 心脏传导阻滞 2.度房室传导阻滞(1)型(文氏阻滞) PR间期进行性延长,直至一个P波受阻心室脱漏; RR间期渐短,直至P波受阻; 包含受阻P波RR间期小于窦性RR 间期的2倍,此型大多阻在窦 房 结, QRS正常; 提高迷走N张力,可使度度型,反之减慢,度型 度第六节 心脏传导阻滞 (2)度型 PR间期恒定不变,P突然不能下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