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风险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_第1页
环境风险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_第2页
环境风险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_第3页
环境风险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_第4页
环境风险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环境风险专项评价1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1.1评价等级依据HJ/T169-2004,根据评价项目的物质危险性、功能单元重大危险源以 及环境敏感程度,项目子站环境风险评价工作定为一级。母站以及输配管线为二 级。1.2环境风险评价范围子站风险评价范围为距离源点半径5km范围内。母站风险评价范围为距离源 点半径3km范围内。根据国内天然气输配管线的风险距离预测计算类比分析,中 压管线的风险距离在管线两侧40m范围内。2风险识别2.1物质危险性识别CNG的理化性质压缩天然气是天然气加压并以气态储存在容器中,它与管道天然气的组分相 同,是一种多组分的混合气体,主要成分是烷烃,其中甲烷占绝大多数,另有少 量的

2、、和,此外一般还含有、和,以及微量的,如和等。在标准状况下,甲烷 至丁烷以气体状态存在,以上为。CNG的压力范围一般在20-25Mpa、温度-5-50C、 密度 0.76kg/m3、低热值 36.19MJ/m3、爆炸极限 5.0%-5.1%。CNG的危险性天然气比空气轻,具有无色、无味、无毒之特性。天然气公司均要遵照有关 规定添加臭剂(),以资用户嗅辨。若天然气在空气中浓度为5%15%的范围内, 遇明火即可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即为天然气的。爆炸在瞬间产生高压、高温, 其破坏力和危险性都是很大的。由于天然气中90%以上的都是甲烷,对于处于高 压状态下的CH4,无论管理人员或操作人员,都要对其性

3、质、技术参数和特殊要 求作全面了解和掌握。经查阅研究测试及查验的CH主要理化性质及燃爆参数列 4于表2.1-1:表2.1-1CH4主要理化性质及燃爆参数序号参数名称单位数据序号参数名称单位数据1爆炸浓度下限%5.013分子量16.04_2_爆炸浓度上限%15.014凝固点C-183.23化学计量浓度%9.4615熔点C-182.54最大爆压浓度%9.816沸点C-161.55最大爆炸压力MPa0.71717闪点C-1906最小引爆能量Mi0.2818白燃点C5407最小报警浓度(LEL 下限 1/3)%W 1.719气体密度(空气)G/10.558燃烧热值Kcal/m 3950020液体密度(

4、水)-164 C0.42_9_燃烧温度C183021临界温度C-82.610燃烧空气量m3/m 39.5222临界压力MPa4.5811燃烧热Kj/mol889.523CH4 中的H2S允 许浓度(民用)mg/m3A 2012气化热Kj/mol122.024CH4 中的H2S允 许浓度(汽车用)mg/m3A 15除以上重要参数外,按照国家有关技术规范的规定,ch4生产储存场所火灾 爆炸危险度为H=(R-L)/L=(15-5)/5=2。火灾危险性确定为甲类,一级易燃气体。 最小点火能量仅为0.28mJ,燃烧速度快,燃烧热值高(平均热值为33440kJ/m3), 对空气的比重为0.55,极易燃烧、

5、爆炸,并且扩散能力强,火势蔓延迅速,一 旦发生火灾难以施救。2.2生产过程潜在危险性识别根据建设项目的生产特征,结合物质危险性识别,将项目功能系统分为管线 输送、子站或母站、槽车运输三类主要功能单元。这三类功能单元均属于潜在的 危险单元。2.2.1管线输送管道输送的是管道天然气,且管道输送压力较高,管道运行期间因为各种事 故因素导致管道破裂发生气体泄漏,遇明火将发生火灾爆炸事故。2.2.2 子、母站站内工艺过程处于高压状态,工艺设备容易造成泄漏,气体外泄可能发生地 点很多,管道焊缝、阀门,法兰盘、压缩机、干燥器、回收罐,过滤罐等都有可 能发生泄漏;当压缩天然气管道被拉脱或加气车辆意外失控而撞毁

6、加气机时会造 成天然气管道被脱或加气车辆意外失控制而撞毁加气机时会造成天然气大量泄 漏。泄漏气体一旦遇引火源,就会发生火灾和爆炸。储气井本项目母站及子站贮存量均为易燃物质压缩天然气,项目母站CNG储存量 3000Nm3,子站CNG储存量60000Nms。根据重大危险源识别(GB18218-2000), 天然气贮存区的贮存量大于 10t属于重大风险源。天然气(甲烷)的密度在 0C,101.352Kpa时为0.7174Kg/Nm3,则母站的贮存量为2.2t,子站的贮存量为 43.044t。可见子站储气井属于重大风险源。储气井结构见图1.21。压缩机房压缩机是子母站的心脏,压缩机出口压力最大可达25

7、Mpa,压缩系统连接部 位较多,压缩机的震动易造成这些部位松动,从而造成天然气的泄漏,一旦压缩 机房通风不良,会造成天然气的积聚,极易形成爆炸性蒸气云。子母站压缩系统 具有压力高、压力变化频繁、易发生泄漏和火灾爆炸事故等特点。(3)加气机加气机应具有充装与计量功能,加气机额定工作压力应为20MPa。当加气安 全限压装置失灵、加气软管拉断、加气机及管道发生防撞事故、加气软管及软管 接头发生腐蚀时可能发生事故泄漏,并引发泄露和火灾爆炸。2.2.3 CNG槽车运输风险CNG槽车额定充装量为4500 Nm3, CNG属于危险品,其运输过程中出现运输 事故主要是翻车和路途泄漏等。2.3风险评价因子通过类

8、比调查站场及输配管线潜在的各种环境风险(事故隐患)因素大体分 为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工艺设计的合理性、选用设备及材质的可靠性、设备和 管路的施工质量、运行操作和日常维护等人为因素和工程内部因素。根据有毒有害物质放散起因,环境风险分火灾、爆炸和泄漏三种类型。根据 本项目的物质危险性识别、生产设施风险性识别、类比事故调查及项目周边的环 境敏感特征分析,事故状况下本项目对环境要素的污染与破坏主要是火灾爆炸、 火灾时次生大气污染、事故处理中的伴生/次生污染(如消防水和事故初期雨水)。 项目使用物料为天然气,一般燃烧爆炸后不会产生对外环境有直接的显著的不良 影响的物质,火灾处理时,由于天然气常温常压下属

9、于气态物质,消防水中也不 会大量的污染物质。故而项目的主要风险特性表现为火灾爆炸性。3源项识别3.1最大可信事故类型和最大可信事故概率确定3.1.1输配管线据统计,美国长输管线1970-1978年发生3609次严重泄漏事故,平均0.89 次/1000km - a;如果按照不同使用年限统计为0.45-5次/1000kma,使用年限 越长,事故率越大;如果按照不同管径统计,当管径N500mm时候为0.1-0.5次 /1000km - a,管径越大,事故率越小。其发生事故的原因主要为:管道金属缺陷 和焊缝缺陷18.6%,施工安装不合格4.1%,破坏操作规程和安全技术规程48.8%, 腐蚀14.9%,

10、其他原因13.6%。我国四川省1970-1990年间,随建随用的管线近 1500km,共发生事故108次,其中焊缝开裂72%,母材断裂11%,腐蚀穿孔10%, 洪水冲断4%,平均事故率3.73次/1000kma,曾有几次引起火灾,并有人员财 务受损。美国长输管线的事故率0.74次/1000kma,俄罗斯长输管线的事故率 0.24次/1000kma,德国长输管线的事故率0.35次/1000kma。根据国内天然 气管线事故发生统计结果,类比北京环科院陕甘宁天然气进京项目环境影响评 价,预计本项目中压管线输送系统的事故概率为5次/1000kma。3.1.2子、母站在生产和运行过程中,站场储运系统一旦

11、泄漏就有可能发生跑气,存在较大 的潜在火灾爆炸事故风险。储气井发生的常见危险和事故分析情况有:没有紧急切断装置按照安全工程的要求,CNG储气井必须装有紧急切断装置,当地上设施因自 然灾害、火灾、机械损伤等各种原因造成损坏而发生泄漏时,能自动切断地下储 气井与地上设施的通道,以避免井内25MPa高压天然气剧烈喷发,引发重大事 故。没有安全监测装置按照安全工程的要求,CNG储气井必须装有安全监测装置,通过传感器检测 地下井体的腐蚀、泄漏等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和排除险情,以避免井壁爆裂、井 管拔地而起冲出地表的严重事故。没有气质检测严格执行GB 18047规定,保证天然气标准状态下的硫化氢含量不大于

12、15mg/Nm3,是避免井体材料发生“氢脆”的前提条件,为此,配备微量含水检测 仪及硫化氢检测仪,并且严格按照周期在线进行检测是必需的;如果没有配备微 量含水检测仪及硫化氢检测仪,或者虽然配备了这些仪器,但不能严格按照周期 在线进行检测,都意味着形成了严重的事故隐患。井体窜动根据文献“加气站安全技术问题的探讨”(作者为四川石油管理局朱清澄和 西华大学黄海波),在一次调研中,在34个加气站收集近年共发生的100起安全 事故资料,CNG储气井事故18起,其中储气井体串动、水泥裂口共发生8次, 涉及80个井。储气井体串动是固井施工工艺失败所导致的结果,而且固井施工 造成的质量缺陷难以发现。储气井体串

13、动直接导致地上设施的机械损伤,由此引 发高压天然气喷发、火灾、爆炸等严重事故。由近年井体窜动事故比较高的发生 频率可以断定,此是CNG储气井存在的比较普遍的重大事故隐患,不可不防。类比国内外储罐事故概率分析,确定储罐及储存物质发生火灾爆炸等重大事 故的概率为8.7X10-5次/年。3.1.2 CNG 槽车根据“中国高速公路事故调查(2002.12,交通报)”,运输中的事故多发 生在路况极差或较好、司机疲劳驾驶、酒后驾车、违章搭载等情形。一般来说, 化工生产的原辅材料、产品运输都由经过专职考核的司机和运输部门承运,可有 效防止司机疲劳驾驶、酒后驾车、违章搭载的情形发生。而且根据该调查,发生 事故

14、的车辆通常都是客运车辆和普通货运车辆,运输化学原料、产品的车辆事故 发生概率低于0.01%。4影响后果分析4.1计算方法4.1.1管线火灾和爆炸计算(1)喷射火焰首先,进行喷射轴线上各点辐射热量计算:Qh= n QHcQ辐射热量,kw; hn一辐射系数,取保守值0.35;Q一燃烧速率,kg/s;Hc燃烧热,KJ/kg。其次,接受点处的热辐射强度计算公式:I=X Qh/4 n r2gI一热辐射强度,kw/m2,(热辐射强度与危害程度见表9-3);Xg-传导系数,一般取0.2;r接受点处到释放源的距离,m。表4.1-1热辐射危害程度热辐射强度(kw/m2)危害程度对设备对人37.5加工设备破坏1分

15、钟内100%人死亡 10秒钟内1%人死亡25木头在无明火情况下长期曝露引起着 火所需最少能量1分钟内100%人死亡10秒钟内严重烧伤12.5木头在明火情况下长期曝露引起着火 所需最少能量1分钟内10%人死亡 10秒钟内1度烧伤4超过20秒引起疼痛但不会起水泡1.6长期接触不会有不适感评价中热辐射强度取12.5 kw/m2 (1分钟内10%人死亡,10秒钟内1度烧伤) 求证火灾影响范围。爆炸如果天然气没有直接点燃,根据荷兰应用科学研究中心(TNO) 1979年提出的 扩散模式,泄漏液体蒸发的蒸气的气团呈半球形向外扩散。按R=Cs(nXE)1/s 预测蒸汽爆炸的冲击波的伤害半径。式中:R为损害半径

16、,m;E为爆炸能量,kJ, 可按下式取E=VXHc; V为参与反应的可燃气体体积,m3; Hc为可燃气体的高燃 烧热值,kJ/m3;n为效率因子,其值与燃料浓度持续展开所造成损耗的比例和 燃料燃烧所得能量的数据有关,一般取n=10%; Cs为经验常数,取决于损害等 级,Cs和伤害程度的关系见表4.1-2。表4.1-2Cs和伤害程度的关系Cs对设备对人0.03重创建筑物和设备1%死于肺部损害,75%耳膜破裂,50%被破碎片击伤0.06对建筑物造成可修复性的损害1%耳膜破裂,1%受爆炸片的严重伤害0.15玻璃破碎受爆炸片的轻微伤害0.4010%玻璃破碎-蒸汽爆炸的冲击波取Cs0.06,相当于冲击波

17、压力为0.1bar的伤害程度求证爆炸影响范围。4.2储气井的火灾和爆炸评价对储气井发生爆炸的后果采用蒸汽云爆炸灾害的评价方法(当泄漏到空气中 的可燃气体与空气的云状混合物的浓度处于爆炸极限范围内时遇到点火源发生 的爆炸现象称为蒸汽云爆炸)损伤估算。(1)蒸汽云爆炸的TNT当量计算爆炸能量是用TNT当量来表示的,如某次事故造成的破坏程度相当于X千克 TNT炸药爆炸造成的破坏程度,就称此次爆炸的威力为X千克TNT当量。WT = aWfQf /Qtnt x 1.8WTNT蒸汽云的TNT当量(Kg);Wf蒸汽云的TNT当量系数,取0.04;a蒸汽云爆炸中烧掉的总质量(Kg);Qf燃料的燃烧热(MJ/K

18、g);QtntTNT 的爆热(MJ/Kg)。(2)蒸汽云爆炸对人员的伤害估算爆炸对人员的伤害情况,是将危险源周围依次分为死亡区、重伤区、轻 伤区和安全区。a死亡区半径(R1)R1= 13.6(Wnt /1000)0.37b重伤区半径(R2)R2= R0Q Q0)i/3式中:R0重伤冲击波超压距离(m);Q爆源总量(Kg);2Q01000Kg。c轻伤区半径(R3)R3= RQ Q0)i/3d财产损失半径(R4)R4 = R0(QJ Q0)i/3式中:R0重伤冲击波超压距离(m),由表4.1-3,表4.1-4确定。表 4.1-31tTNT爆炸时的冲击波超压距离(m)超压(105Pa)距离(m)超压

19、(105Pa)530250.81621300.59717350.44813400.3499.7450.28107.8500.24125.1550.21143.4600.184162.4650.164181.74700.146201.29750.132表 4.1-4冲击波超压对建筑物和人员的破坏与伤害情况超压(105Pa)破坏与伤害情况0.05-0.06门窗玻璃部分破碎0.06-0.10受压面的门窗玻璃大部分破碎0.15-0.20窗框损坏0.20-0.30墙裂缝,人员轻伤0.40-0.50墙大裂缝,屋瓦掉下,人员中等伤0.60-0.70木建筑厂房房柱折断,房架松动,人员重伤或死亡0.70-1.0

20、砖墙倒塌,人员重伤或死亡1.0-2.0防震钢筋混凝土破坏,小房屋倒塌,大部分人员死亡2.0-3.0大型钢架结构破坏,绝大部分人员死亡e财产损失的估算设财产损失的半径为,则事故直接财产损失C (万元)可按下式计算:C = 3.14 R 2 p44P4破坏区平均财产密度(万元/m2)4.2计算结果管线火灾爆炸影响范围,结果见表4.2-1。表4.2-1管线火灾爆炸影响距离名称影响距离(m)热辐射防护距离4爆炸防护距离40安全防护距离40蒸汽云爆炸评价计算结果见表4.2-2。表4.2-2液化气球罐蒸汽云爆炸损害估算结果表工艺单兀液化气储存单元关键设施PN=27.6 Mpa,单井水容积为10 m3燃烧热

21、(KJ/kg)46612.7质量(kg)483650爆炸当量 (kg)31745.85死亡半径(m)10重伤半径(m)23轻伤半径(m)41建筑物破坏半径(m)24财产损失半径(m)35可见输配管线发生泄漏时,距离中压管线40m范围内,人身生命及财产安全 会受到威胁。项目的储气井死亡半径10m,轻伤半径为41m。根据汽车用压缩天然气加 气站设计规范,站区与外部设施的安全距离,60人以上的村镇居民区、相邻工 矿企业、铁路线、公路等的距离最小在30m。5风险防范措施5.1选址、总图布置和建筑安全防范措施(1)输配管线工程力求线路顺直,缩短线路长度,以方便运输、施工和生 产维护管理;选择有利地形,尽

22、量避开沼泽和积水等施工难点和不良工程地质地 段,保障管线安全运行。(2)站场选址、定点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并不得妨碍城市的发展,危害城 市的安全,污染和破坏城市环境,影响城市各项功能的协调。(3)根据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 50183-2004)、汽车用压 缩天然气加气站设计规范(SY 0092-98)等规范要求,站区与周围居住区、工 矿企业、交通线等的安全距离应符合规范规定。为防止加气站泄漏的天然气随风 向下风向矿散,站场应位于城镇和居民区的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同时具备可 靠的供水、供电条件。(3)子站和母站选择在靠近气源及输气管线的地方建站,并靠近公路可方 便车辆加气,以减少投资

23、,提高经济效益。5.2管线工程安全防范措施5.2.1管道敷设安全防范措施管顶埋设深度要考虑管线区的最大冻土层深度,地面荷载等对管道钢度的影 响以及管道稳定要求,为防止管道发生低温脆性断裂等不利情况的发生,普通地 区管顶埋深大于规范规定值,管沟回填保证一定的沉降裕量。根据原油和天然 气输送管道穿跨越工程设计规范穿越工程(SY/T0015.1-98),管道穿越铁路或 II级以上公路时,宜采用顶管或横孔钻机穿管敷设,并外加保护套管;穿越III级 以下的公路或一般道路时,可采用挖沟埋设,并外加保护套管。5.2.2管线泄漏检测系统建立管道泄漏检测系统,及时准确报告事故的范围和程度,可以最大限度地 减少经

24、济损失和环境污染,评价要求设置泄漏检测系统。当泄漏发生时根据上下 游压力传感器接收到的压力信号的时间差和负压波的传播速度可以定出泄漏点。5.2.3管线截断阀室为了减少管道泄漏造成的损失,输配应考虑适当设置线路截断阀。根据输 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1-94)规定,截断阀最大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在以一级地区为主的管段不大于32km;在以二级地区为主的管段不大于24km。 为了减少事故泄漏量,便于进行抢修,减少经济损失和环境污染,在管线上设置 一定数量的截断阀。5.2.4管道防腐根据本工程管线沿线自然条件和工程地质状况,以及防腐层的综合性能与涂 敷作业的简便性、经济性等因素,经综合比较,

25、确定本工程管道防腐层结构。5.3站场工程安全防范措施5.3.1储气井储气井设计应符合汽车用燃气加气站技术规范CJJ84、汽车加油 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0156、石油井口装置GB3165、高压气地下储气井SY/T 6535等规范规定储存介质应符合车用压缩天然气GB18047中规定的天然气:H产 15mg/m3,露点 V54C ;储存压力 W25MPa;储气井需设进气口、排气口、排污阀、压力表、安全监测装置和安全阀;为使井内气体随时保持干燥,还需设排液管;储气井平面布置要合理,工艺流向直观,安装方便。规范固井结构或工艺方法,使固井施工质量得到保证;对拟建项目,安监部门把好审批关和验收关;制

26、定排障措施应急预案、排险措施应急预案和紧急救援计划。5.3.2压缩机压缩机出口与第一个截断阀之间应装设安全阀和放空阀,安全阀的泄 放能力不应小于压缩机的最大排量;压缩机的进出口应设置压力高、低限报警和高限越限停机装置;压缩机组的冷却系统应设置报警或停车装置;压缩机组的涧滑油系统应设置压力低限报警及超限停机装置;压缩机组试运前,应对机组的运行振动进行检测。5.3.3压缩天然气加气机加气机不得设在室内。加气机的数量应根据加气汽车数量、每辆汽车加气时间46min计算 确定。加气机应具有充装与计量功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加气机额定工作 压力应为20MPa;加气机加气流量不应大于0.25m3/min (

27、工作状态)。加气机应设安全限压装置。加气机计量准确度不应低于1.0级。加气量计量应以立方米为计量单 位。最小分度值应为0.1m3。加气量计量应进行压力、温度校正,并换算成基准状态(压力 101.325kPa,温度20C)下的数值。在寒冷地区应选用适合当地环境温度条件的加气机。(8)加气机的进气管道上宜设置防撞事故自动切断阀。(9)加气机的加气软管上应设拉断阀。加气软管上的拉断阀、加气软管及 软管接头等应符合下列规定:拉断阀在外力作用下分开后,两端应自行密封;当 加气软管内的天然气工作压力为20MPa时,拉断阀的分离拉力范围宜为400 600N ;加气软管及软管接头应选用具有抗腐蚀性能的材料。(

28、10)加气机附近应设防撞柱(栏)。5.2危险化学品贮运安全防范措施常用的事故预防措施有:根据交通部JT3130-88CC汽车危险货物运输规 则、交通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等有关管理规定的精神,合理规划运 输路线及运输时间;危险货物包装应遵照GB190-90危险货物包装标志、GB12463危险货物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T15258-94危险化学品标签编 写导则中的规定执行;危险品的装运应做到定车、定人;运输腐蚀性、有毒物 品的人员,出车前必须检查防毒、防护用品,在运输途中发现泄漏应主动采取处 理措施,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并向有关部门报告,请求救援。根据项目实际情 况,应制定CNG运输车安

29、全操作规程,内容涵盖任务出车,离站检查,充装前检 查,CNG充装,运输中途检查,气量单交接,紧急事故处理,运输车检验,维护 和维修,瓶组维护和维修等工作。要求操作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必须严格按照工作 流程和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5.3工艺技术设计安全防范措施5.3.1管材选择在选用管道材质时既要考虑经济性,更要考虑安全性。项目天然气输配属于 小口径管道(直径400mm以下),采用高压聚乙烯(PE)管材,具有性能优异、 安全可靠、安装方便、技术成熟、不腐蚀、寿命长等特点。与使用钢管相比,成 本可降低12%左右,工作寿命可达50年(钢管一般为20年),而且维护费用低。5.3.2储存设施项目采用储气井技

30、术,同样的储气量时,占地面积小,安全性好、节约维护 费用。5.3.3防雷及接地拟建子、母站界区内的生产区属于爆炸危险场所,区内设备及管道均选用防 爆型,并做防静电接地处理,站内设公用环型接地网,接地电阻应小于4欧姆; 区内建筑物应按第二类防雷设计,建筑物顶部设避雷网,且防静电接地与防雷接 地并联。5.3.4自动监测、报警、紧急切断及紧急停车系统(1)为保证输配管网的安全工作和稳定供气,及时发现输配管网的故障, 配备一套天然气监控及数据采集系统(即SCADA系统),由1个站控监测中心系 统,5-10个管网监控点组成。监控中间设置大屏幕管网模拟显示系统一套。负 责对城市输配系统、加气站和管网监控点

31、的压力、流量、温度等参数进行远程监 控。(2)根据工艺生产特点及相关要求,拟建CNG压缩子、母站在加气区、干 燥区、充气区及压缩机区等重要部位设有可燃气体检测探头,并将报警器连至仪 表控制室,通过紧急停车切断相关阀门和关闭相关电机,及时使该区进入安全状 态,防止事故的发生,从而保证操作人员及生产装置的安全。(3)中压管道每1-10km设置切断阀门井一个(设置原则主要是交大障碍物 良策、中压管线起点、管网需要切断控制处),每条支线管道起点处设置阀井。5.4防火、防爆、防中毒等事故处理系统在火灾初始阶段,着火单位在工艺上应迅速组织当班职工按应急事故预案关 阀切断进料,并同时启动现场的所有消防设备进

32、行喷淋冷却。在自救的同时同步 拨打“ 119”火警电话,报警求援。消防队到达后,着火单位的领导和现场岗位 当班操作人员应立即向消防队介绍火场的一切情况,密切配合消防人员深入泄漏 部位侦察情况,迅速拟定有效的现场灭火方案。此时应特别注意人身的安全保护, 防止烧伤,窒息、中毒和物体打击事故的发生。消防车辆必须停靠在着火部位的 上风向。灭火时,设置喷雾水枪于着火区边与侧风向形成一道水幕屏障,以阻挡 火场热流冲击相邻区域,邻近设备、容器设施也要进行冷却保护。此阶段一定要 保证消防水量的供给和维持要求的消防水压力。当火灾不能迅速扑灭时,现场指挥员应该迅速确定出扑救区域、保护区域和 安全撤离区域。集中一部

33、分力量和消防灭火器材实行冷却控制,并分出部分力量 消除着火区域周围的物料源和着火源。在此阶段,切忌冒然将大队灭火人员压进, 谨防突发性爆炸将人员大量伤害。要善于选择有利地形,在着火区域上风向确立 水枪阵地,侦察火情,推进灭火。在着火区域两边侧风向,要派遣小股部队突前。 一般分第一线组和第二线组,每线相距约20m左右,保持有效的信号联络,实施 纵向掩护扑救。两边要同时分步、分组地逐渐推进,切断火势朝下风向蔓延的通 道。由于压缩天然气燃烧温度高,在第一线组的出水灭火人员要着铝铂隔热服等 防热服装,或组织第二线水枪手对第一线组水枪手进行水幕掩护。还必须组织预 备人员及时不断地替换第一线组水枪手,以使

34、扑灭的兵力分配得当,避免疲劳作 战,使施救人员自身安全得到保护。5.5应急救援系统设计应急救援系统设计应当包括五个中心:指挥协调中心、现场处理中心、支持 保障中心、媒体中心、信息管理中心。5.6应急疏散通道及避难所(1)生产场所与作业地点的紧急通道和紧急出入口均应设置明显的标志和 土匕二也指示刖头。(2)站内道路的布置应合理组织人流和车流,并满足消防要求。5.7自动控制设计安全防范措施采用先进的自动控制方案,并对某些与安全生产密切相关的参数采用自动控 制,自动报警等系统,防止事故发生。设置可燃气体检测报警仪,以便及时发现 问题,米取对策。5.8电气、电讯安全防范措施供电系统的设计,应按国家有关

35、规范执行。在装置爆炸危险区域内的所有电 气设备均选用防爆型,仪表选用本质安全型。有爆炸危险场所的电气设备和电力 线路、变电所的设计,应按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执行。电信站的设计,应按石油化工企业生产装置电信设计规范和工业企业通信设计规范执行。对易发生事故的主要检查点,应设与控制室联系的直通电 话。5.9消防及火灾报警系统5.9.2消防子母站按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均属甲类。按照“预防为主,防消结 合”的原则,应配置一定的消防措施,完善自主消防能力。5.9.2火灾报警输配管线以及站场易发生可燃气体聚焦的区域设可燃气体探测器和火灾探 测器,各电气间设双路火灾探测器,及时发现火灾隐患

36、。5.10紧急救援或有毒气体防护压缩天然气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窒息、中毒、冻伤、化学灼伤及烧伤。(1)窒息为保证人的正常呼吸,空气中的氧含量必须大于20.8%,如果氧含量小于 19.5%,将损伤人的活动和推理能力,受害人可能无力采取正确的行动离开危险 区域,氧含量小于16%,人无法正常呼吸,失去知觉。当空气中聚居或氧化等原 因导致氧气不足时候,应将受害者搬移至新鲜空气中,根据症状采用人工呼吸或 药物治疗等急救措施。(2)中毒各车间根据工作环境特点补充配备各种必需的防护用具和用品。包括眼面防 护用具、防护手套、防毒面具、耳塞、耳罩等。凡患明显呼吸系统疾病者不宜从 事接触烃类物质的作业。各操作岗位人

37、员,有皮肤刺激的早期体症者应经常检查, 已过敏者应脱离接触。(3)冻伤压缩天然气气化迅速。由于饱和蒸汽压高,压缩天然气极易蒸发,而且气化 时需要吸收充足的热量,这就导致周围的大气温度急剧下降。冻伤症状如同烧伤, 受伤部位极度疼痛,受害者出现慌乱、虚弱、焦躁,严重者出现休克。其急救要 领受伤部位恢复血液循环,使其温暖,不可是用热水浸泡,以免感染。(4)化学灼伤化学灼伤的主要危险是眼睛灼伤,处理方法与烫伤相似,受伤部位使用大量 新鲜水冲洗十五分钟以上,然后覆以无菌布,在站内应设淋浴与洗眼设备。(5)烧伤当发生火灾时候救援人员可能被烧伤,而且火焰辐射更强,在扑灭火灾时候 要更加注意人身防护。6应急预

38、案对于重大或不可接受的风险(主要是物料严重泄漏、火灾爆炸造成重大人员 伤害等),应制定应急响应方案,建立应急反应体系,当事件一旦发生时可迅速 加以控制,使危害和损失降低到尽可能低的程度。根据环境风险评价导则应急预 案包括11个部分。(1)应急计划区:输配管线管线沿线、子母站。3环境保护目标:母站周围5km,子站周围3km,管线周围40m范围的人群和 居住区。(2)应急组织机构和人员应急组织机构分为:应急领导机构、综合协调机构、有关类别环境事件专业 指挥机构、应急支持保障部门、专家咨询机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突发环境事件 应急领导机构和应急救援队伍组成。(3)预案分级响应条件和响应程序根据国家突发

39、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分级条件,结合项目特点和环境风险的环境 影响特点,将拟建项目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特别重大环境事件(I级)、重大环境 事件(II级)、较大环境事件(III级)和一般环境事件(W级)四级,超出本级 应急处置能力时,应及时请求上一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启动上一级应急预案。I 级应急响由环保总局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实施。突发环境事件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以及负有监管责任的单位发现突发环境事 件后,应在1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报告,同时向上一级相关专业主 管部门报告,并立即组织进行现场调查。紧急情况下,可以越级上报。负责确认 环境事件的单位,在确认重大(II级)环境事件后,1小时内报告省级相关

40、专业 主管部门,特别重大(I级)环境事件立即报告国务院相关专业主管部门,并通 报其他相关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1小时内向上一级人民政 府报告。省级人民政府在接到报告后1小时内,向国务院及国务院有关部门报告。 重大(II级)、特别重大(I级)突发环境事件,国务院有关部门应立即向国务 院报告。应急救援保障建立应急救援保障体系,包括资金保障体系、装备保障体系、通信保障体系、 人力资源保障体系、技术保障体系。报警和通讯联络方式要求建设方和当地环保、消防、安全等相关单位共同建立应急状态下的报警 施救信息网络,规定应急状态下的报警通讯方式、通知方式。当发生较大险情时 各联络点的抢险指挥机构

41、应迅速组织抢险基本队伍,调度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负 责事故前期处置工作,如切断电源、布设警戒管制区、组织人员向逆风方向疏散, 查清事故源项、危险品种类等。同时立即向铁路主管部门、地方政府、公安消防 及环保、卫生防疫等部门报告,并启动救援程序,迅速就近调拨专业救援队伍。应急环境监测、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救援过程中,由当地环境保护局组织有关环境监测机构,对环境污染与危险 性的程度开展应急监测,根据突发环境事件污染物的扩散速度和事件发生地的气 象和地域特点,确定污染物扩散范围。根据监测结果,综合分析突发环境事件污 染变化趋势,并通过专家咨询和讨论的方式,预测并报告突发环境事件的发展情 况和污染物的变化

42、情况,作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决策的依据。应急检测、防护措施、清除泄漏措施和器材现场处置人员应根据不同类型环境事件的特点,配备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 清除泄漏措施和器材,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应急人员出入事发现场程序。人员紧急撤离、疏散,应急剂量控制、撤离组织计划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组织群众的安全防护工作,主要工作内容如下:根 据突发环境事件的性质、特点,告知群众应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根据事发时当 地的气象、地理环境、人员密集度等,确定群众疏散的方式,指定有关部门组织 群众安全疏散撤离;在事发地安全边界以外,设立紧急避难场所。(9)事故应急救援关闭程序与恢复措施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即满足应急救援关闭条件:当事件现场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