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防护大全(共32页)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6ddc453a8591f43329777009dc72dff/06ddc453a8591f43329777009dc72dff1.gif)
![安全防护大全(共32页)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6ddc453a8591f43329777009dc72dff/06ddc453a8591f43329777009dc72dff2.gif)
![安全防护大全(共32页)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6ddc453a8591f43329777009dc72dff/06ddc453a8591f43329777009dc72dff3.gif)
![安全防护大全(共32页)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6ddc453a8591f43329777009dc72dff/06ddc453a8591f43329777009dc72dff4.gif)
![安全防护大全(共32页)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6ddc453a8591f43329777009dc72dff/06ddc453a8591f43329777009dc72dff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判断(pndun)人类(rnli)正常生活环境中没有电离辐射 老年人对射线(shxin)不敏感 在微生物实验室工作时不限佩戴首饰,披肩发,穿露脚趾的鞋 诊断慢性放射病除依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外,还必须有职业照射史,其累积受照射剂量达到1GY以上 在生物安全柜中操作时,手臂可快速,频繁出入安全柜 为避免浪费,实验结束后可将剩余的化学试剂再倒回原来的容器 全世界人口剂量负担的最大人工电离辐射源是医疗照射 非注射感染性物质的注射器用后可当作普通垃圾随意处理 9.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需报告的甲类传染病包括鼠疫和炭疽 10在生物安全柜中可以使用酒精灯灭菌接种环 11携带式及小型X射线机可作
2、为常规透视使用 12.1Sv等于100Rad 1Gy = 100rad13.在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中伤寒沙门菌的危害程度属于第三类 14.清除感染物的溢出时,应使用消毒剂从溢出中心区域向外围擦拭 15.少量的药物性废弃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废弃物,但应当在标签上注明 16.X射线的穿透性比射线的穿透性弱 17.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象检查最常用的指标是:白细胞总数,分类,红细胞总数,血小板 (WBC RBC PLT Hb)18. 标本在实验室楼内的传递应使用2级容器,并将其固定在架子上保持直立19.防护射线应选用铝等轻材料 20,现行(xinxng)的职业照射剂量限值并不是一个安全(nqun)与危险
3、度的界限,而是可以接受的高值 21.配制重铬酸钾(zhn sun ji)清洗液,可采用金属或塑料容器 22.沾有感染性物质的接种环灭菌时应首先进入酒精灯外焰处灼烧 二单项选择1下列病原微生物中,危害程度属于第二类,需在BSL-3级实验室操作的是 A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B金葡菌 C 志贺菌 D霍乱狐菌非流行株 E结核杆菌2可重度产生气溶胶的实验操作是A玻片凝聚 B倾倒菌液 C烧灼接种环 D细菌接种 E 超声粉碎 3下列病原中,被患者血液污染针头刺伤后发生感染概率最高的是A HIV B HBV C HCV D HAV 4. 作用于人体的电离辐射源有 A宇宙射线和环境辐射 B天然辐射和人工辐射 C 突
4、然本地和环境污染 D 医疗辐射和人工辐射 E 都不是 5什么射线内照射危险度最大 A 射线 B 射线 C 射线 D X射线 6气溶胶的微粒直径范围是+ A 110m B 0.110m C 0.01100m D0.001100m 7. g感染性锐器刺伤或动物抓,咬伤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A 立即停止工作,伤口挤血,消毒 B工作结束后再消毒,包扎伤口 C 直接用流水清洗伤口 D 伤口很轻微可不做处理 E 立即注射疫苗8.辐射所致的随机效应包括()等 A 白内障和寿命缩短 B 放射烧伤和遗传效应 C 致癌效应和遗传效应 D 放射病和皮肤癌 E 都不是9.病人防护中所提到的特殊人群是 A 老年人 B 儿童
5、和孕妇 C 育龄妇女 D 包括B+C E 无10.可用于皮肤黏膜污染消毒的消毒剂除外 A 2%碘酒 B 75%酒精 C 0.1%新洁尔灭 D 10%石碳酸 E 3%双氧水11.个人(grn)剂量监测用个人剂量计换发周期是 A 六个月 B 四个月 C 三个月 D 一个月 12.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产生哪三种(sn zhn)效应 A 散射,轫致辐射,淹没辐射 B 电离,激发(jf),电子对生成 C电离,光电效应,康普敦散射 D 光电效应,康普敦散射,电子对成 E 无13.Pb是防护以用诊断X射线最常用的材料,这是因为它具有()的特性 A 无毒无害 B 密度大 C 价格便宜 D 单位质量厚度吸收低
6、能X射线能力强 E 无14.可保护操作者和操作对性的生物安全柜不包括()级BSL A 1 B 2 C 3 D 4 15.像增强透视用X射线束的固有滤过应不小于2.5mmAL,使病人皮肤入射量不大于 A 1cGy/min B 2.5cGy/min C 5mGy/min D 5cGy/min16.HPEA滤器可滤过的微粒直径是 A 0.1m B 0.2m C 0.3m D0.4m17.吸收剂量的国际制单位是 A C/kg B rad C rem D J/kg E 无18. 放射工作人员连续五年平均每年有效剂量是 A 10mSv B 20mSv C 50mSv D 100mSv?19.当前世界上存在
7、的生物危害主要包括()? A 新出现的病原微生物 B 来自动物的病原微生物 C 耐药病原微生物 D 生物武器 E 基因污染20.减少气溶胶产生的实验操作包括 A 接种环必须密闭 B 含菌表本片在固定前必须完全干燥 C 可以用注射器移液 D 使用塑料螺口试管 E 禁止往感染性液体中吹起 21. 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者容器的()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物或者容器密闭 A 1/2 B 2/3 C 3/4 D 4/522.放射性疾病的最后(zuhu)诊断应由()作出 A 医院(yyun)职业病科大夫 B 医院(yyun)院长 C 医院大夫 D 专门诊断组的大夫 E 无23. 仅适用于X
8、,射线的物理量是 A 照射量 B 吸收剂量 C 剂量当量 D 上述都不对 E 无24.X线机房选址原则是 A不取地下室 B 朝阳和居中 C 建筑物的一端,安全位置 D 不上顶层 E无 25. 放射防护的目的是防止()的放生,限制随机效应的发生率,使之达到认为可以接受的水平 A 确定性效应 B 放射病 C 恶性肿瘤 D 躯体效应 E 无26.实验室应当建立实验档案,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实验档案保存期不应少于()年 A 10 B 20 C 30 D 40 27.生物安全柜根据其正面气流速度,送风,排风方式分为: A I级 B I, II 级 C I, II, III级 D I, I
9、I, III, IV级三多项选择题1 使用人类病原微生物的重组体应遵循的规定是A应在BSL-2及以上实验室进行 B 禁止两个病原体之间进行完整的基因组的重组 C制作复制型重组病毒应事先进行危险度评估 D 制作高致病性病原体重组体应经国家有关部门论证 E 可以用脊髓灰质炎病毒,麻疹病毒的野毒株作为外源基因的载体2.为防止化学品危害,化学实验室配备的溢出物清理器具中应包括 A 桶 B 铲子 C 沙子 D 灭火器 E 个人防护设备3.医学实验室里存在的危险包括 A 病原微生物 B 化学品 C 火险 D 辐射 E 噪音4.基因工程的危险性在于 A.制造生物武器 B.增加微生物的致病性 C 增加微生物的
10、抗药性 D 减少生物的多样性 E 打破环境的生态平衡5.防锐器刺,割伤的规范操作(cozu)包括 A 用过的注射器应重新(chngxn)戴帽 B 禁止(jnzh)用手将枕头取下 C 禁止用手清理破碎的玻璃器具 D 注射器用后应直接放入消毒液中浸泡 E动物接种无需固定6.病原微生物的危害程度分类主要应考虑因素是 A 微生物的致病性 B 微生物的传播方式和宿主范围 C 当地所具备的有效防护措施D当地所具备的有效治疗措施 E操作者的免疫状况 7. 下列化学物质中,属于有毒品,致癌的是 A 甲醛 B 联苯胺 C 氯乙烯 D 氯仿 E 溴化乙锭 8. 分离未知血清的规范操作包括 A 严禁口吸 B 可以直
11、接倾倒 C 操作者应戴手套 D 带血凝块的试管不必按感染性垃圾处理 E 操作人员需经过培训 9.符合国家科委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规定的描述是 A 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行等级控制,分类归口审批制度 B 从事基因工程工作的单位,应该进行安全性评价 C 属于安全等级I和II的基因工程实验研究由本单位行政负责人批准 D属于安全等级III的基因工程应报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 E 属于安全等级IV的基因工程应报全国基因工程安全委员会批准10.基因工程包括 A 利用载体的重组DNA技术 B 利用理化方法将异源DNA直接导入有机体的技术 C细胞融合技术 D 传统杂交技术 E 诱变技术 12. 生物安全实验室中的移液
12、操作规范包括 A 移液管应有棉塞 B 严禁口吸 C 可反复吹吸混匀感染性物质 D 移液管用后先清洗再消毒 E工作台面应放置一块浸有消毒液的纸或布13.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是指 A 第一类病原微生物 B第二类病原微生物C第三类病原微生物D第四类病原微生物14.对病原微生物进行(jnxng)危害度评估时,应考虑的因素包括 A 致病性 B 传播方式 C 宿主(szh)范围 D 当地所具备的有效(yuxio)防护和治疗措施 E 操作者的免疫状况 15、减少气溶胶产生的实验操作包括接种环必须密闭含菌标本片在固定前必须完全干燥可以用注射器移液使用塑料螺口试管?禁止往感染性液体中吹气 16、下列微生物中,属于
13、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是结核分枝杆菌炭疽杆菌艾滋病毒甲型肝炎病毒朊粒 17、在BSL-2实验室工作,应遵循的规定包括岗前体检发生与操作病原有关的感染症状应及时报告和监测保存缺勤记录在实验室内禁止饮食定期培训 18、实验室常见危险和实验室相关感染原因包括:气溶胶吸入皮肤刺伤、割伤动物抓伤口吸移液器 19、放射工作人员年剂量限值应包括天然本底照射包括医疗照射不包括(A+B)包括环境污染照射 20、生物安全柜根据其正面气流速度、送风、排风方式分为:I级I、II级I、II、III级I、II、III、IV级 21、北京市新安装的医用X射线机应由( )协助医疗单位验收检测合格后方可办理放射工作卫生许可证,投
14、入临床使用。环保局取得资质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技术监督局卫生局22、大量易燃物溢出(y ch)的正确处理程序除外熄灭所有(suyu)明火通知(tngzh)安全负责人疏散现场人员关闭电源和气源防止泄漏,关闭窗户23、辐射剂量当量国际制单位(SI)是戈瑞以符号Gy表示。 对 错24、当前世界上存在的生物危害主要包括新出现的病原微生物来自动物的病原微生物耐药病原微生物生物武器基因污染25、防锐器刺、割伤的规范操作包括用过的注射器应重新带帽禁止用手将针头取下禁止用手清理破碎的玻璃器具注射器用后应直接放入消毒液中浸泡动物接种无需固定26、离心时发生离心管破裂后产生的危险包括产生气溶胶锐器刺伤皮肤接触感染吸
15、入感染食入感染27、用过的注射器为避免刺伤,应重新戴上护套。 对 错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应当有( )以上的工作人员共同进行。1名2名3名4名 损伤性废弃物的正确处理是一次性注射器用后应直接放入防穿透容器中非一次性注射器应先浸泡消毒可将无感染性的注射器丢弃在普通垃圾箱中可将注射器丢弃在塑料袋中 外照射防护的基本原则是放射实践正当化,放射防护最优化,个人剂量限制减少照射时间,加大与源的距离,采用适当屏蔽措施包括A+B上述都不对不符合化学品安全操作的描述是进入实验室必须穿工作服必要时应戴防护眼镜或防溅面罩因无感染性,实验室内可吸烟或饮食操作危险化学品应在通风厨内少量有机溶剂废弃物可用水
16、稀释后排入下水道当前世界上存在的生物危害主要包括新出现的病原微生物来自动物的病原微生物耐药病原微生物生物武器基因污染 放射工作人员应经常检查( )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白细胞总数细胞总数染色体血色素依照卫生部2006年公布的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危害程度分类包括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第四类第一、二类 病人防护中所提到的特殊人群是老年人儿童和孕妇育龄妇女包括B+C生物安全实验室中的移液操作规范包括移液管应有棉塞严禁口吸可反复吹吸混匀感染性物质?移液管用后先清洗再消毒工作台面应放置一块浸有消毒液的纸或布 正确的生物安全实验室管理规定是工作台面应每天消毒发生溢出应随时消毒实验
17、台上可摆放水杯在生物安全柜中可进行纸质记录用过的工作服和其他衣物可挂在同一柜子里 基因工程的危险性在于制造生物武器增加微生物的致病性增加微生物的抗药性减少生物的多样性打破环境的生态平衡 以下哪些物质应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处理?病人血液病原体培养物实验动物尸体废弃疫苗 病原微生物的危害程度分类主要应考虑因素是:微生物的致病性微生物的传播方式和宿主范围当地所具备的有效防护措施当地所具备的有效治疗措施 下列(xili)化学物质中,属于易燃、易爆危险品的是过氧化氢(u yn hu qn)?丙酮(bn tn)乙醚?乙醛甲醇离心时发生离心管破裂后产生的危险包括产生气溶胶锐器刺伤皮肤接触感染吸入感染食入感染以
18、下属于感染性废物的是:病人血液病原体培养物实验动物尸体废弃疫苗危害程度属于第三类的病原微生物包括:致病性大肠埃希菌金葡菌志贺菌立克次体(l k c t)当前世界(shji)上存在的生物危害主要包括新出现(chxin)的病原微生物来自动物的病原微生物耐药病原微生物生物武器基因污染用消毒剂覆盖溢出的感染性物质的作用时间是10分钟15分钟20分钟25分钟30分钟辐射剂量当量国际制单位(SI)是戈瑞以符号Gy表示。 对 错由于采用了隔室操作,X线工作人员的受照射剂量明显降低,无需再进行个人剂量检测。 对 错当发生感染性物质溢洒造成防护服受到污染时,处理措施的第一步是脱掉防护服对溢洒现场进行消毒对防护服
19、污染处进行消毒洗手开窗通风对一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要求,以下错误的是:( E )A、实验台面应防水,耐腐蚀、耐热B、实验室中的厨柜和实验台应牢固,彼此之间应保持一定距离,以便于清洁。C、实验室如有可开启的窗户,应设置纱窗。D、实验室内应保证工作照明,避免不必要的反光和强光。E、不需要消毒灭菌设备。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内,为防止利器损伤操作规程错误的是:( D )A、除特殊情况(肠道外注射和静脉切开等)外,禁止在实验室使用针、注射器及其他利器。尽可能使用塑料器材代替玻璃器材。B、尽可能应用一次性注射器,禁止(jnzh)用手直接操作用过的针头。用过的针头、非一次性利器必须放入防穿透的厚壁容器进行消毒灭
20、菌。C、尽可能使用(shyng)无针注射器和其他安全装置。D、可用带手套的手处理破碎的玻璃(b l)器具。E、装有污染针、利器及破碎玻璃的容器在丢弃之前必须消毒,最好进行高压蒸汽消毒灭菌。在我国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其分类依据是( A ) A、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及其危害程度 B、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C、病原微生物的遗传性特性 D、病原微生物的生化反应特性脱卸个人防护装备的顺序是:( C )A、外层手套口罩帽子防护眼镜防护服内层手套。B、防护眼镜外层手套防护服口罩帽子内层手套。C、外层手套防护眼镜防护服口罩帽子内层手套。D、口罩帽子外层手套防护眼镜防护服内层
21、手套。根据生物安全柜的正面气流速度、送风、排风方式,将生物安全柜分为( C )。A、 = 1 * ROMAN I 级 B、 = 1 * ROMAN I 级 、 = 2 * ROMAN II级 C、 = 1 * ROMAN I 级 、 = 2 * ROMAN II级、 = 3 * ROMAN III级 D、 = 1 * ROMAN I 级 、 = 2 * ROMAN II级、 = 3 * ROMAN III级、 = 4 * ROMAN IV级根据所操作的生物因子的危害程度和采取的防护措施,将生物安全的防护水平分为四级,哪一级的防护水平最低? ( A )A、 = 1 * ROMAN I 级 B、
22、= 2 * ROMAN II级 C、 = 3 * ROMAN III级 D、 = 4 * ROMAN IV级洗手是一种减少有害物质暴露的有效措施,要经常洗手。下列情况需洗手( E )A、在处理活体病原材料或动物等生物危害物质后。B、在脱去手套之后和离开实验室之前。C、在脱卸个人防护装备时发生手部可见的污染时。D、在继续脱卸其他个人防护(fngh)设备之前。E、以上(yshng)都是。造成职业暴露可能(knng)因素( ABCDE )A、没有安全防护的规章制度; B、没有按照常规进行操作;C、对职业暴露缺乏自我保健的意识; D、缺乏职业暴露的专业知识;E、不可避免地处于高度暴露的环境。1、实验室
23、生物安全是指避免危险生物因子造成实验室人员暴露、向实验室外扩散并导致危害是综合措施。( 对 )2、我国将每类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根据所处理的微生物及其毒素的危害程度各分为四级。各级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要求依次为:一级最高,四级最低。( 错 )3、二级隔离(防护),又称二级屏障,是操作对象和操作者之间的隔离。通过生物安全柜和各种个人防护装备等防护设施来实现。( 错 )4、在二级生物安全以上实验室工作区域内可佩戴戒指、耳环、手表、手镯、项链和其它珠宝,但应置于个人防护装置内。( 错 )5、一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BSL-1)适用于操作对人体具有高度危险性,通过气溶胶途径或传播途径不明的致病微生物及其
24、毒素,属防护水平最高级别。( 错 )6、在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必须要有生物安全柜。( 对 )7、口罩可以保护面部免受生物危害物质如血液、体液、分泌液以及排泄物等喷溅物的污染,适用于-BSL1-4实验室中使用.( 错 )8、不得戴眼镜防护装备离开实验室区域 ,但可以戴着手套离开实验室区域。( 错 )9、离开实验室区域之前应脱去防护服。( 对 )10、一次性手套可以重复使用。( 错 )减少气溶胶产生的实验操作包括接种环必须密闭含菌标本片在固定前必须完全干燥可以用注射器移液使用塑料螺口试管禁止往感染性液体中吹气 下列(xili)微生物中,属于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是结核(jih)分枝杆菌炭疽(tnj)杆
25、菌艾滋病毒甲型肝炎病毒朊粒 在BSL-2实验室工作,应遵循的规定包括岗前体检发生与操作病原有关的感染症状应及时报告和监测保存缺勤记录在实验室内禁止饮食定期培训 实验室常见危险和实验室相关感染原因包括:气溶胶吸入皮肤刺伤、割伤动物抓伤口吸移液器 北京市新安装的医用X射线机应由( )协助医疗单位验收检测合格后方可办理放射工作卫生许可证,投入临床使用。环保局取得资质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技术监督局卫生局辐射剂量当量国际制单位(SI)是戈瑞以符号Gy表示。 对 错当前世界上存在的生物危害主要包括 新出现的病原微生物来自动物的病原微生物耐药病原微生物生物武器基因污染辐射所致的随机效应包括( )等白内障和寿命
26、(shumng)缩短放射烧伤(shoshng)和遗传效应致癌效应(xioyng)和遗传效应放射病和皮肤癌以下哪些物质应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处理?病人血液病原体培养物实验动物尸体废弃疫苗 分离未知血清的规范操作包括 严禁口吸可以直接倾倒操作者应戴手套带血凝块的试管不必按感染性垃圾处理操作人员需经过培训危害程度属于第三类的病原微生物包括:致病性大肠埃希菌金葡菌志贺菌立克次辐射剂量当量国际制单位(SI)是戈瑞以符号Gy表示。 对 错电离辐射胚胎效应除与受照射剂量大小有关外,还与( )最有关。胎儿的胎龄母亲年龄父亲年龄母亲的营养当发生感染性物质溢洒造成防护服受到污染时,处理措施的第一步是脱掉防护服对溢洒
27、现场进行消毒对防护服污染处进行消毒洗手开窗通风医疗废弃物的范畴(fnchu)不包括在医学科研和教学中产生的实验废弃物。 对 错沾有感染性物质的接种环灭菌时应首先进入(jnr)酒精灯外焰处烧灼。 对 错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55号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bnf)已于2007年3月23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以发布,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二七年六月三日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保障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与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下简称职业病防治法)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放射
28、工作单位及其放射工作人员,应当遵守(znshu)本办法。本办法所称放射工作(gngzu)单位,是指开展下列活动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一)放射性同位素(非密封(mfng)放射性物质和放射源)的生产、使用、运输、贮存和废弃处理;(二)射线装置的生产、使用和维修;(三)核燃料循环中的铀矿开采、铀矿水冶、铀的浓缩和转化、燃料制造、反应堆运行、燃料后处理和核燃料循环中的研究活动;(四)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和放射工作场所的辐射监测;(五)卫生部规定的与电离辐射有关的其他活动。本办法所称放射工作人员,是指在放射工作单位从事放射职业活动中受到电离辐射照射的人员。第三条 卫生部主管全国放射工作人员
29、职业健康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的监督管理。第四条 放射工作单位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使本单位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的管理符合本办法和有关标准及规范的要求。第二章 从业条件与培训第五条 放射工作人员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一)年满18周岁(zhu su);(二)经职业健康检查,符合放射(fngsh)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要求;(三)放射防护(fngh)和有关法律知识培训考核合格;(四)遵守放射防护法规和规章制度,接受职业健康监护和个人剂量监测管理;(五)持有放射工作人员证。第六条 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前,放射工作单位负责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30、卫生行政部门为其申请办理放射工作人员证。开展放射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向为其发放放射诊疗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办理放射工作人员证。开展本办法第二条第二款第(三)项所列活动以及非医用加速器运行、辐照加工、射线探伤和油田测井等活动的放射工作单位,向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办理放射工作人员证。其他放射工作单位办理放射工作人员证的规定,由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确定。放射工作人员证的格式由卫生部统一制定。第七条 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应当接受放射防护和有关法律知识培训,考核合格方可参加相应的工作。培训时间不少于4天。第八条 放射工作单位应当定期组织本单位的放射工作人员接受放射防护和有关法
31、律知识培训。放射工作人员两次培训的时间间隔不超过2年,每次培训时间不少于2天。第九条 放射工作单位应当建立(jinl)并按照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培训档案。培训档案应当包括每次培训的课程名称、培训时间、考试或考核成绩等资料。第十条 放射防护及有关法律知识培训应当由符合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条件的单位承担,培训单位可会同放射工作单位共同制定培训计划,并按照(nzho)培训计划和有关规范或标准实施和考核。放射工作单位应当(yngdng)将每次培训的情况及时记录在放射工作人员证中。第三章 个人剂量监测管理第十一条 放射工作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和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安排本单位的放射工作人员接受个人剂量监
32、测,并遵守下列规定:(一)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周期一般为30天,最长不应超过90天;内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周期按照有关标准执行;(二)建立并终生保存个人剂量监测档案;(三)允许放射工作人员查阅、复印本人的个人剂量监测档案。第十二条 个人剂量监测档案应当包括:(一)常规监测的方法和结果等相关资料;(二)应急或者事故中受到照射的剂量和调查报告等相关资料。放射工作单位应当将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及时记录在放射工作人员证中。第十三条 放射工作人员进入放射工作场所,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一)正确佩戴个人剂量计;(二)操作结束离开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时,按要求(yoqi)进行个人体表、衣物及防护用品的放射性表面污染
33、监测,发现污染要及时处理,做好记录并存档;(三)进入辐照装置、工业探伤、放射治疗等强辐射工作场所(chn su)时,除佩戴常规个人剂量计外,还应当携带报警式剂量计。第十四条 个人剂量(jling)监测工作应当由具备资质的个人剂量监测技术服务机构承担。个人剂量监测技术服务机构的资质审定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协助卫生部组织实施。个人剂量监测技术服务机构的资质审定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和卫生部有关规定执行。第十五条 个人剂量监测技术服务机构应当严格按照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技术规范开展监测工作,参加质量控制和技术培训。个人剂量监测报告应当在每个监测周期结束后1个月内送达放射工作单
34、位,同时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第十六条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按规定时间和格式,将本行政区域内的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数据逐级上报到卫生部。第十七条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协助卫生部拟定个人剂量监测技术服务机构的资质审定程序和标准,组织实施全国个人剂量监测的质量控制和技术培训,汇总分析全国个人剂量监测数据。第四章 职业健康管理第十八条 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应当进行(jnxng)上岗前的职业健康检查,符合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标准的,方可参加相应的放射工作。放射工作单位(dnwi)不得安排未经职业健康检查或者不符合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标准的人员从事放射工作。第十九条 放射工作单位应当组织上岗后的放射
35、工作人员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两次检查的时间间隔不应超过2年,必要(byo)时可增加临时性检查。第二十条 放射工作人员脱离放射工作岗位时,放射工作单位应当对其进行离岗前的职业健康检查第二十一条 对参加应急处理或者受到事故照射的放射工作人员,放射工作单位应当及时组织健康检查或者医疗救治,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医学随访观察。第二十二条 从事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的医疗机构(以下简称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应当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第二十三条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应当自体检工作结束之日起1个月内,将职业健康检查报告送达放射工作单位。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出具的职业健康检查报告应当客观、真实,并对职业健康检查报告负
36、责。第二十四条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发现有可能因放射性因素导致健康损害的,应当通知放射工作单位,并及时告知放射工作人员本人。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发现疑似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病人应当通知放射工作人员及其所在放射工作单位,并按规定向放射工作单位所在地卫生(wishng)行政部门报告。第二十五条 放射工作单位(dnwi)应当在收到职业健康检查报告的7日内,如实告知放射工作人员,并将检查结论记录在放射工作人员证中。放射工作单位对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不宜(by)继续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应当及时调离放射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对需要复查和医学随访观察的放射工作人员,应当及时予以安排。第二十六条 放射工作单位不得安排怀孕的
37、妇女参与应急处理和有可能造成职业性内照射的工作。哺乳期妇女在其哺乳期间应避免接受职业性内照射。第二十七条 放射工作单位应当为放射工作人员建立并终生保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一)职业史、既往病史和职业照射接触史;(二)历次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评价处理意见;(三)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疗、医学随访观察等健康资料。第二十八条 放射工作人员有权查阅、复印本人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放射工作单位应当如实、无偿提供。第二十九条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诊断、鉴定、医疗救治和医学随访观察的费用,由其所在单位承担。第三十条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诊断鉴定工作按照职业病诊断与
38、鉴定管理办法和国家有关标准执行。第三十一条 放射(fngsh)工作人员的保健津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第三十二条 在国家统一规定的休假外,放射工作人员每年可以享受保健休假24周。享受寒、暑假的放射工作人员不再享受保健休假。从事放射工作满20年的在岗放射工作人员,可以由所在单位利用休假时间安排(npi)健康疗养。第五章 监督(jind)检查第三十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定期对本行政区域内放射工作单位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进行监督检查。检查内容包括:(一)有关法规和标准执行情况;(二)放射防护措施落实情况;(三)人员培训、职业健康检查、个人剂量监测及其档案管理情况;(四)放射
39、工作人员证持证及相关信息记录情况;(五)放射工作人员其他职业健康权益保障情况。第三十四条 卫生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进行监督检查时,应当出示证件。被检查的单位应当予以配合,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不得拒绝、阻碍、隐瞒。第三十五条 卫生行政执法人员依法检查时,应当保守被检查单位的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第三十六条 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对违反本办法行为的举报后应当及时核实、处理。第六章 法律责任第三十七条 放射工作单位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照(nzho)职业病防治法第六十三条处罚:(一)未按照规定组织放射(fngsh)工作人员培训的;(二)未建立个人剂量(jling)监测档案的;(三)拒绝放射工
40、作人员查阅、复印其个人剂量监测档案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第三十八条 放射工作单位违反本办法,未按照规定组织职业健康检查、未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或者未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的,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第六十四条处罚。第三十九条 放射工作单位违反本办法,未给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办理放射工作人员证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可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第四十条 放射工作单位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第六十五条处罚:(一)未按照规定进行个人剂量监测的;(二)个人剂量监测或者职业健康检查发现异常,未采取相应措施的。第四十一条 放射工作单位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照职业病防治
41、法第六十八条处罚:(一)安排未经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放射工作的;(二)安排未满18周岁的人员从事放射工作的;(三)安排怀孕的妇女参加应急(yng j)处理或者有可能造成内照射的工作的,或者安排哺乳期的妇女接受职业性内照射的;(四)安排不符合职业(zhy)健康标准要求的人员从事放射工作的;(五)对因职业健康原因(yunyn)调离放射工作岗位的放射工作人员、疑似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病人未做安排的。第四十二条 技术服务机构未取得资质擅自从事个人剂量监测技术服务的,或者医疗机构未经批准擅自从事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的,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第七十二条处罚。第四十三条 开展个人剂量监测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
42、构和承担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的医疗机构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第七十三条处罚:(一)超出资质范围从事个人剂量监测技术服务的,或者超出批准范围从事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的;(二)未按职业病防治法和本办法规定履行法定职责的;(三)出具虚假证明文件的。第四十四条 卫生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不履行法定职责,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七章 附则第四十五条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项目及职业健康检查表由卫生部制定。第四十六条 本办法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1997年6月5日
43、卫生部发布的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同时(tngsh)废止。基因工程管理(gunl)办法发文(f wn)单位:国家科委文号:国家科委令第17号发布日期:1993-12-24执行日期:1993-12-24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安全等级和安全性评价第三章申报和审批第四章安全控制措施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我国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加强基因工程工作的安全管理,保障公众和基因工程工作人员的健康,防止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基因工程,包括利用载体系统的重组体DNA技术,以及利用物理或者化学方法把异源DNA直接导入有机体的技术。但不包括下列遗传操作:(一)细胞
44、融合技术,原生质体融合技术;(二)传统杂交繁殖技术;(三)诱变技术,体外受精技术,细胞培养或者胚胎培养技术。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行的一切基因工程(jyn gngchng)工作,包括实验研究、中间试验、工业化生产以及遗传工程体释放和遗传工程产品使用等。从国外进口遗传工程体,在中国境内进行(jnxng)基因工程工作的,应当遵守本办法。第四条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主管全国(qun u)基因工程安全工作,成立全国基因工程安全委员会,负责基因工程安全监督和协调。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有关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基因工程工作进行安全管理。第五条基因工程工作安全管理实行安全等级控制、分
45、类归口审批制度。第二章安全等级和安全性评价第六条按照潜在危险程度,将基因工程工作分为四个安全等级:安全等级,该类基因工程工作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尚不存在危险;安全等级,该类基因工程工作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具有低度危险;安全等级,该类基因工程工作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具有中度危险;安全等级,该类基因工程工作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具有高度危险。第七条各类基因工程工作的安全等级的技术标准和环境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报全国基因工程安全委员会备案。第八条从事基因工程工作的单位,应当进行安全性评价,评估潜在危险,确定安全等级,制定安全控制方法和措施。第九条从事基因工程实验研究,应当对DNA供体
46、、载体、宿主及遗传工程体进行安全性评价。安全性评价重点是目的基因、载体、宿主和遗传工程体的致病性、致癌性、抗药性、转移性和生态环境效应,以及确定生物控制和物理控制等级。第十条从事基因工程中间试验或者工业化生产,应当根据所用遗传工程体的安全性评价,对培养、发酵、分离和纯化工艺过程的设备和设施的物理屏障进行安全性鉴定,确定中间试验或者工业化生产的安全等级。第十一条从事遗传工程体释放,应当对遗传工程体安全性、释放目的、释放地区的生态环境、释放方式、监测方法和控制措施进行(jnxng)评价,确定释放工作的安全等级。第十二条遗传工程产品的使用,应当(yngdng)经过生物学安全检验,进行安全性评价,确定
47、遗传工程产品对公众健康和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第三章申报(shnbo)和审批第十三条从事基因工程工作的单位,应当依据遗传工程产品适用性质和安全等级,分类分级进行申报,经审批同意后方能进行。第十四条基因工程实验研究,属于安全等级和的工作,由本单位行政负责人批准;属于安全等级的工作,由本单位行政负责人审查,报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属于安全等级的工作,经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报全国基因工程安全委员会批准。第十五条基因工程中间试验,属于安全等级的工作,由本单位行政负责人批准;属于安全等级的工作,报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属于安全等级的工作,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并报全国基因工
48、程安全委员会备案;属于安全等级的工作,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报全国基因工程安全委员会批准。第十六条基因工程工业化生产、遗传工程体释放和遗传工程产品使用,属于安全等级至的工作,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并报全国基因工程安全委员会备案;属于安全等级的工作,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报全国基因工程安全委员会批准。第十七条从事基因工程工作的单位应当履行下列申报手续:(一)项目负责人对从事的基因工程工作进行安全性评价,并填报申请书;(二)本单位学术委员会对申报资料进行技术审查;(三)上报申请书及提交有关技术资料。第十八条凡符合下列各项条件的基因工程工作,应当予以批准,并签发证明文件;(一
49、)不存在(cnzi)对申报的基因工程工作安全性评价的可靠性产生怀疑的事实;(二)保证所申报的基因工程工作按照安全等级的要求,采取与现有科学技术水平相适应的安全控制措施,判断(pndun)不会对公众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三)项目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具备从事基因工程工作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安全(nqun)操作知识,能承担本办 HYPERLINK /fagui2006/index.shtm t _blank 法规定的义务;(四)符合国家有关 HYPERLINK /fagui2006/index.shtm t _blank 法律、法规规定。第四章安全控制措施第十九条从事基因工程工作的单位,应当根据安
50、全等级,确定安全控制方法,制定安全操作规则。第二十条从事基因工程工作的单位,应当根据安全等级,制定相应治理废弃物的安全措施。排放之前应当采取措施使残留遗传工程体灭活,以防止扩散和污染环境。第二十一条从事基因工程工作的单位,应当制定预防事故的应急措施,并将其列入安全操作规则。第二十二条遗传工程体应当贮存在特定设备内。贮放场所的物理控制应当与安全等级相适应。安全等级的遗传工程体贮放场所,应当指定专人管理。从事基因工程工作的单位应当编制遗传工程体的贮存目录清单,以备核查。第二十三条转移或者运输的遗传工程体应当放置在与其安全等级相适应的容器内,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运输或者邮寄生物材料的规定。第二十四条从事
51、基因工程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必须认真做好安全监督记录。安全监督记录保存期不得少于十年,以备核查。第二十五条因基因工程工作发生损害公众健康或者环境污染事故的单位,必须及时采取措施,控制损害的扩大,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第五章法律责任第二十六条有下列情况(qngkung)之一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警告、责令停止工作、停止资助经费、没收非法所得的处罚:(一)未经审批,擅自进行基因工程(jyn gngchng)工作的;(二)使用(shyng)不符合规定的装置、仪器、试验室等设施的;(三)违反基因工程工作安全操作规则的;(四)违反本办法其它规定的。第二十七条审批机关工作人员玩忽职守、徇私舞弊,
52、由所在单位或者其上级主管部门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二十八条违反本办法的规定,造成下列情况之一的。负有责任的单位必须立即停止损害行为,并负责治理污染、赔偿有关损失;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一)严重污染环境的;(二)损害或者影响公众健康的;(三)严重破坏生态资源、影响生态平衡的。第二十九条审批机构的工作人员和参与审查的专家负有为申报者保守技术秘密的责任。第六章附则第三十条本办法所用术语的含义是:(一)DNA,系脱氧核糖核酸的英文名词缩写,是贮存生物遗传信息的遗传物质。(二)基因,系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和结构单位
53、,是具有遗传信息的DNA片段。(三)目的基因,系指以修饰宿主细胞遗传组成并表达其遗传效应为目的异源DNA片段。(四)载体,系指具有运载(ynzi)异源DNA进入宿主细胞和自我复制能力的DNA分子。(五)宿主(szh)细胞,系指被导入重组DNA分子的细胞。宿主细胞又称受体细胞。(六)重组DNA分子,系指由异源DNA与载体DNA组成(z chn)的杂种DNA分子。(七)有机体,系指能够繁殖或者能够传递遗传物质的活细胞或者生物体。(八)重组体,系指因自然因素或者用人工方法导入异源DNA改造其遗传组成的机体。(九)变异体,系指因自然或者人工因素导致其遗传物质变化的有机体。(十)重组体DNA技术,系指利用载体系统人工修饰有机体遗传组成的技术,即在体外通过酶的作用将异源DNA与载体DNA重组,并将该重组DNA分子导入宿主细胞内,以扩增异源DNA并实现其功能表达的技术。(十一)遗传工程体,系指利用基因工程的遗传操作获得的有机体,包括遗传工程动物、遗传工程植物和遗传工程微生物。下列变异体和重组体不属于本办法所称遗传工程体:用细胞融合或者原生质体融合技术获得的生物;传统杂交繁殖技术获得的动物和植物;物理化学因素诱变技术其遗传组成的生物;以及染色体结构畸变和数目畸变的生物。(十二)遗传工程产品,系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电子厨房秤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 2025年试用策划平台标准协议书样本
- 2025年公交运营协议综合概述
- 2025年单组元肼、双组元液体推力器项目规划申请报告模板
- 2025年毒素类诊断抗原项目申请报告模板
- 2025年全球创新资源共享协议
- 2025年端子机项目提案报告
- 2025年企业临时文员雇佣合同
- 2025年度婚纱礼服租赁策划协议
- 2025年指定购买化工材料中介服务合同样本
- 计算机文化基础单元设计-windows
- 创建动物保护家园-完整精讲版课件
- 广东省保安服务监管信息系统用户手册(操作手册)
- DNA 亲子鉴定手册 模板
- DB33T 1233-2021 基坑工程地下连续墙技术规程
- 天津 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示范文本)
- 广东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申报表初稿样表
- 部编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
- 火炬及火炬气回收系统操作手册
- 北师大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及教学进表
- 菜肴成本核算(课堂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