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质培养——大学教育的变中之恒_第1页
核心素质培养——大学教育的变中之恒_第2页
核心素质培养——大学教育的变中之恒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核心素质培养大学教育的变中之恒其次,从教学理论层面上看,柏林大学倡导教学与研究相统一,教师既是教育工作者,又是科研工作者;学生既是受教育者,又是研究者。科学研究不是对传统著作的评注或解读,那种“为往圣继绝学式的研究是不可能指望什么批判性思维的。柏林大学的科研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组成小组研究高深的科研课题,这就需要学生不迷信权威,敢于破除传统偏见,始能有所获。19世纪柏林大学著名历史学家兰克对参与科学研讨班的学生提出的三条准那么,分别是批判、准确和透辟8。美国著名学者伯顿克拉克曾深化研究了德国大学科研活动,他认为,“19世纪德国大学中科研、教学和学习在操作上的统一,并不是从陶冶和知识这两种

2、博大的意识形态推演出来的,也不是重大的构造改革的产物。更确切地说,它们是在学者们设法把科研和批判意识带入大学环境,与教学和训练交融起来,在操作的层次制订出来的。9最后,从教育环境和气氛层面上看,柏林大学有着浓郁的自由和论辩之风,这点与中世纪巴黎大学有异曲同工之妙。洪堡在教学和科研上还倡导独立、自由与合作相结合的原那么,柏林大学也确理论行了这一点。学生可以自由选课,自由学习,自由转学,卡尔马克思就曾在多所大学包括柏林大学承受本科教育。柏林大学的论辩之风毫不逊色于中世纪巴黎大学。爱因斯坦回忆起在此求学的经历时,仍深有感触:“我们边学习,边讨论,有时,念一页或半页,甚至念一句话,立即就会引起剧烈的争

3、论,遇到比较重要的问题,争论还会延长数日。这种学习对于大家是一种极大的享受8(51)。这不仅是极大的享受,还是学生批判性思维和探究才能开展的沃土。三、哈佛大学:社会适应才能和创造性人格培养20世纪50、6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和科技开展迅猛,各类高精尖的理论发现和新型的技术创造层出不穷,从各个方面和层面给各国的教育理论、制度和理论以深化影响,尤其是与社会经济、科技领域联络甚密的高等教育领域。面对日新月异的人类世界和非构造化、变动不居的社会问题,现代大学生如何适应社会要求,如何保持与社会开展的同步性,这些问题引起了美国各界的普遍关注。答案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才能和创造性人格。下面通过美国哈佛大

4、学课程制度的屡次改革来论证这个观点。1869年,艾略特在哈佛大学推行推行选课制。他认为:一方面,必修课程好比为群体做衣服,假设统一按照平均尺寸裁剪,难免无视了学生的个性;另一方面,引进选课制、开设新兴学科可以解决哈佛大学僵化的课程体系与新兴的、复杂的都市化和工业文明的需要不相适应的矛盾。改革促进了哈佛大学以及其它仿效者的快速开展,但也带来了新的问题。据有关统计,19141993年间,美国50所顶尖大学所开设的课程数从14874门增加到70901门,必修课平均节数那么从1914年的9.9节减少到1993年的2.5节10。选课制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这应了美国经济开展的需要,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无视了对

5、学生核心才能的培养。以致有人批评美国大学正日益“无视真正重要的事情,而把越来越多的精力放在技巧性,微缺乏道的有时甚至是荒唐的事情上11。1943年,哈佛校长科南特任命了一个13人委员会,致力于研究“自由社会中普通教育的目的,1945年,该委员会发表题为?自由社会中的普通教育?报告书。根据报告的方案,课程设置主要按学科分类,但每位学生除学习本专业的课程外,必须学习根底教育课程。必修课程包括三门:“文学名著、“西方思想与制度,以及生物学或物理学。“文学名著和“西方思想与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更好地继承西方文明的传统,以便更深化地理解现实社会,增强适应社会生活和消费理论的才能,从而更有效地履行一个社

6、会公民的责任。而要求学习生物学或物理学那么是为了让学生对科学有所理解,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和科学社会观,况且,“科学以准确的证据为根底,是形成客观公正判断的结果和源泉。它反对权威式的武断。培养自由社会公民具有这种习惯是非常具有价值的12。1973年,哈佛大学校长博克又任命以罗索夫斯基为首的委员会调查和改革本科生课程体系。在广泛征求教师和学生意见的根底上,委员会1976年提出建立一套共同核心课程,它包括五个领域:文学与艺术、历史、社会分析与道德推理、科学以及外国文化。从内容上看来,核心课程与上述1945年的普通教育课程并无本质区别,只是在广度上有所扩展而已。“社会道德分析与推理纳入的目的是养成学

7、生系统性的思维才能,以掌握当代社会中个人及社群生活的根本技能。金耀基先生对将“外国文化列入核心课程体系的做法深表赞赏,“西方人几个世纪来自觉或不自觉所形成的西方本位观正需彻底检讨,以正面地成认不同于己的文化价值与社会体系13。确实,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无论各国处于何种开展程度,其高等教育完全以民族或国家为中心是行不通的,理解、尊重和沟通是大学生适应全球化社会所必须的才能,哈佛大学的课程改革正好表达了这一点。从上述两次改革可以看出,美国的课程改革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才能和创造性人格为核心的。总之,只要大学尚存,大学的教育功能尚存,学生核心素质的培养就不会丧失,就会一直受到关注和重视,这

8、是总结大学教育数百年的历程所得出的结论。当然,社会开展的不同阶段,大学对核心技能培养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参考文献JnathanBeker.博雅教育的内容J.开放时代,2022,:262李兴业.巴黎大学.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22.3黄福涛.外国高等教育史.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22.44.4法爱弥尔涂尔干.教育思想的演进.李康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22.192.5李其龙.洪堡.外国教育家评传.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22.728.6李工真德意志大学与德意志现代化.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51.7范捷平.德国教育思想概论.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003.2008贺国庆.德国和美国大学兴隆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599美伯顿克拉克.探究的场所.王承绪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3110美阿特巴赫,等.杨耕,周作宇主审.21世纪美国高等教育.北京:北京师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