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90-120页(共42页)_第1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90-120页(共42页)_第2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90-120页(共42页)_第3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90-120页(共42页)_第4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90-120页(共42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华图教师网课程(kchng)第149页客服电话(dinhu):400-678-1009第七模块中学(zhngxu)德育第十六章中学生德育第一节品德发展考纲提要:1了解品德结构,理解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2理解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理解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掌握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3.了解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升学就业指导等的意义及基本途径。一、品德概述1、品德的界定品德或道德品质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固的特征品德与社会道德 华图教师网课程第150页客服电话:400-678-10092、品德的心理结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

2、为3、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的实质社会规范:社会组织根据自身需要而提出的,用以调节其成员的社会行为标准、准则或规则。社会规范学习:社会规范的内化过程。品德发展:个体学习社会规范,逐渐建构自己的行为判断准则的过程。二、道德发展理论(一)道德认知的发展1、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偶故事对偶故事举例:A.一个叫约翰的小男孩在他的房间时,家里人叫他去吃饭,他走进餐厅。但在门背后有一把椅子(y zi),椅子上有一个放着15个杯子(bi zi)的托盘。约翰并不知道门背后有这些东西。他推门进去,门撞倒了托盘(tupn),结果15个杯子都撞碎了。B.一个叫亨利的小男孩。一天,他母亲外出了,他想从碗橱里拿出一些

3、果酱。他爬到一把椅子上,并伸手去拿。由于放果酱的地方太高,他的手臂够不着。在试图取果酱时,他碰倒了一个杯子,结果杯子倒下来打碎了。问题:这些孩子的过失是否相同?这两个孩子中,哪一个问题更严重些?为什么?道德发展阶段(1)前道德阶段无律阶段5岁以下(2)他律阶段58岁 华图教师网课程第151页客服电话:400-678-1009(3)自律阶段911岁(4)公正阶段1112岁以后他律和自律阶段的比较他律道德阶段给予强制的关系,如儿童完全接受成人的指令把规则看成是不可改变的,来源于外部,具有权威性,不可协商的;完全服从于成人或规则就是对的错误的程度是有破坏的数量而定的自律道德阶段基于自主个体间的平等合

4、作与相互认同的关系把规则看成是灵活的,彼此都认可的,是可以协商的,与合作以及相互尊重的原则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就是对的考虑到犯错误者的想法去评定错误2、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1)研究方法道德两难故事法问题:海因茨该不该偷药?为什么?海因茨是对的还是(hi shi)错的?为什么?海因茨有责任(zrn)和义务去偷药吗?人们竭尽所能去挽救另一个人的生命是否(sh fu)很重要?为什么?(2)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华图教师网课程第152页客服电话:400-678-1009(二)道德情感的发展1、精神分析学派对道德情感的研究弗洛伊德:本我、自我、超我2、人本主义情感取向的道德教育研究真诚接受和信任移情性理解

5、主动倾听(三)道德行为的发展1、道德行为的社会学习理论(1)抗拒诱惑满足自己的需求学会如何不违反社会的约定(2)赏罚控制(3)模仿学习三、品德的形成与培养(一)品德形成的过程1、社会规范的依存2、社会规范的认同3、社会规范的内化(二)品德形成的影响因素1、家庭因素教养方式、道德观念、家庭人员构成(四、二、一综合症)2、社会环境社会风气(5+2=0)大众传媒3、班集体与同辈团体4、自身的智力水平 华图教师网课程第153页客服电话:400-678-1009四、学生(xu sheng)不良行为的矫正(一)过错行为与不良(bling)品德行为不良品德行为(xngwi):一贯性、严重性、有意性、倾向性过

6、错行为:盲目性、情境性、偶然性、情绪性、易变性(二)学生不良行为的原因分析1、家庭的不良影响家庭结构不良:四二一综合症家庭教育功能不良:家庭教育条件与水平较差;错误的家教态度与方式方法;重智轻德;家教态度不一;宽严失度、方法不当2、学校教育的某些缺陷的不良影响片面追求升学率,对学生不能一视同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脱节少数教师缺乏师德升学、考试等各种压力引起学生过度焦虑对学生要求过高、过严、过急3、社会环境中消极因素的不良影响社会上各种错误思想、不良风气社会上具有各种恶习的人的影响学生群体亚文化与小伙伴的不良影响4、学生自身心理原因(1)中小学生的一般心理特点社会化阶段,未定型、可塑性大自我意识能

7、力差既有独立愿望,又乐意成群结队重感情、易激动(2)不良行为者的心理特点错误的道德观念 华图教师网课程第154页客服电话:400-678-1009异常的情绪表现明显的意志薄弱不良的行为习惯不健康的个人需要(三)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1、培养深厚的师生感情,消除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2、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3、保护和利用好学生的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4、锻炼同不良诱因作斗争的意志力,巩固新的行为习惯5、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措施【练习题】皮亚杰对道德认知的研究(ynji)方法是()A、道德两难故事(gsh)B、守恒(shu hn)实验C、沙盘游戏D、对偶故事法品德心理的

8、核心成分是()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第二节德育的意义、目标和内容考纲提要:1熟悉德育的主要内容,包括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理想和传统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等 华图教师网课程第155页客服电话:400-678-1009一、德育的概念(一)德育的定义德育是教育者依据特定社会要求和德育规律,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德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德育、社会德育等形式。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

9、者施加社会思想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品德内部矛盾运动,以使其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品德的活动。(二)德育的特点1、社会性。德育体现各个社会历史时期都存在的社会、教育现象,与人类社会共始终。2、历史性。德育的内容随社会发展变化而有所变化。3、阶级性和民族性。在阶级和民族存在的社会,德育带有阶级性和民族性。4、继承性。德育历史发展过程中,其原理、原则、内容和方法等存在一定的共同性。二、德育的意义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2.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3.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 华图教师网课程(kchng)第156页客服电话(dinhu):400-678-1009三

10、、德育(dy)目标(一)德育目标的概念德育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亦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它不仅决定了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是:1.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2.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3.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4.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二)德育目标对德育活动的作用。德育目标是德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任何德育活动都是为实现德育目标服务的。德育目标对德育活动具有指导、控制和调节作用。1、导向作用德育目标指导着教育对象思想品德的发展方

11、向。教育者按照德育目标的要求,通过德育活动对教育对象施加积极影响,避免和客服与教育目标相违背的消极影响。德育过程是依据既定的目标方向对德育影响的控制过程。德育目标也是德育评价的依据,为德育效果评价,德育措施评价提供一定的标准。2、选择作用德育目标制约和规定着德育管理制度的建立,德育内容的安排,德育方法的选择和德育形式的设计等。德育方法的选择与德育目标有密切关系。德育目标明确,有利于教育者对德育内容、手段的选择。例如:德育目标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这就适用于说服教育的方法;德育目标重视培养强少年的文明行为习惯,运用社会实践锻炼的方法更有利于德育目标的实现。3、协调作用在整个德育过程中

12、,只有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协调一致,才能取得好的 华图教师网课程(kchng)第157页客服电话(dinhu):400-678-1009教育效果。只有在德育(dy)目标统一的前提下,各种教育力量才能形成合力。德育目标对各方面的的与力量具有协调作用。4、激励作用德育目标一旦确立,就会不断激励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为实现这一目标而积极、自觉地参与到德育活动中。德育目标的确立,有助于提高德育活动效率,增强德育活动的效果。对于受教育者来说,明确德育目标,也有利于其进行自我教育。5、控制和评价功能在整个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是通过德育目标来对德育活动进行控制的。教育者根据德育目标的要求,对德育对象施加

13、影响,又根据德育过程中的与对象的实际情况和具体表现,逐渐修正德育目标,做到因材施教,这是德育目标的控制功能。德育评价同德育目标密不可分,德育目标是衡量和评价德育工作的唯一尺度,它是衡量德育工作质量的标准,这是德育目标的评价功能。(三)我国中小学的德育目标的总要求1988年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提出了我国中小学的德育目标:“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并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199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

14、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必须更加重视德育工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德育总体目标和学生成长规律,确定不同学龄阶段的德育内容和要求,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方面,要形成一定的目标递进层次。要加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要有针对性的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伦理道德以及文明习惯养成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国情、国内外形势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把发扬民族优良传统同积极学习世界上一切优秀文明(wnmng)成果结合起来。”四、德育(dy)内容(一)德育(dy)内容的定

15、义德育内容是实施德育工作的具体材料和主题设计,是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 华图教师网课程第158页客服电话:400-678-1009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的总和。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德育目标必须落实到德育内容上,只有选择合适的内容并进行科学的课程设计,才能进行有效的德育活动,达到预期目标。德育内容选择的依据:1、德育目标,它决定德育内容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征,它决定德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3、德育所面对的时代特征和学生思想实际,它决定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德育内容总是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因不同国家社会性质、发展水平和文化传统而各显特色。(二)我国中小学德育包括以下基本

16、内容1、政治教育我国的政治教育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阶级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社会科学教育。现阶段主要是学习国家政策法规,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我国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要内容是:“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实现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的统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2、思想教育思想教育是有关人生观、世界观以及相应思想观念方面的教育,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革命理想和革命传统教育、劳动教育、自觉纪律教育。3.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注重受教育者的良好个性塑造和培养,包括有关道德知识学习、传统美德教育、审美及情操教育、社会公德教育,以及道德思维能力、道德情感、信念以及良好的行为

17、习惯等。(四)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过对学生(xu sheng)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和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发生,促进学生身心(shnxn)全面和谐发展。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gijn)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1994年8月31日)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正式列入其中。该意见第9条指出:“要积极开展青春期卫生教育,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 华图教师网课程第159页客服电话:400-678-1009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是:1、针对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而言,

18、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促进学生心理机能、人格的发展和完善。2、就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3、针对少数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分三个方面,即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择业指导。德育基本内容:1.政治教育2.思想教育3.道德教育4.心理健康教育(三)德育具体内容结合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概括起来,我国中学德育的内容具体表现为一下几个方面:1.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2.理想和传统教育3.集体主义教育4.劳动教育5.纪律和法制教育6.辩证唯

19、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四)新时期德育发展的新主题1.安全教育与生命教育2.生存教育与生活教育3.升学就业指导教育 华图教师网课程(kchng)第160页客服电话(dinhu):400-678-1009【练习题】()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pnd)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亦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A.德育内容B.道德行为标准C.德育方法D.德育目标我国学校德育主要内容有()A.通识教育B.政治教育C.思想教育D.道德教育E.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学习辅导、_和_。答案:生活指导;择业指导考纲提要:1熟悉和运用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分析和解决中学

20、德育实际中的问题。2理解德育原则,掌握和运用德育方法,熟悉德育途径。 华图教师网课程第161页客服电话:400-678-1009第三节德育过程一、德育过程的概念(一)德育过程的概念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于德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二)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从联系来说,德育只有遵循人的品德形成发展规律,才能有效地促进人的品德形成发展,而人的品德形成发展也离不开德育因素的影响;从受教育者角度看,德育过程是受教育者个体品德形成发展过程,只不过是在教育

21、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影响下,受教育者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品德的过程,是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品德的过程。从区别来说,德育过程是一种教育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统一活动的过程,是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品德的过程。教育者根据社会(shhu)发展提出的要求,依据学生特点,以适当的方式(fngsh)调动(diodng)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将相应的社会规范转化为学生的品德,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而品德形成过程是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结构不断建构完善的过程。品德形成过程属于人的发展过程,影响这一过程实现的包括生理的、社会的、主观的和实践的等多种因素。二、德育过程的结构和矛盾(一)德育过程的结构德

22、育过程的结构是指德育过程中不同质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德育过程中的各要素,通过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的活动而发生一定的联系和相互作用,促使受教育者的品德发生预期变化的矛盾运动过程。其中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由于这一矛盾的不断产生和解决,才不断将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品德,从而实现德育内容,达到德育目标。这是一定社会思想道德个体化过程和受教育者 华图教师网课程第162页客服电话:400-678-1009在思想道德方面社会化或再社会化过程,是社会思

23、想道德遗传和继承相统一的过程。(二)德育过程的矛盾德育过程的矛盾是指德育过程中各要素、各部分之间和各要素、各部门内部各方面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矛盾,教育者和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受教育者与的内容、方法的矛盾,受教育者自身思想品德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矛盾等。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需要通过向学生传授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规范,引导他们进行道德实践,把他们从原有的品德水平提高到教师所要求的新的品德水平上来解决。三、德育过程的规律(一)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yn s)统一发展的规律德育过程的一般(ybn)顺序可以

24、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品德情感、锻炼品德意志和培养品德行为习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dng zh y qng)、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是相互作用的,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二)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1.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没有社会交往,就没有社会道德2.德育过程中的活动和交往的主要特点:具有引导性、目的性和组织性。不脱离学生学习这一主导活动和主要交往对象的教师和同学。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三)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四)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第四节德育原则一、德育原则的概念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

25、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二、我国德育的基本原则1、导向性原则 华图教师网课程第163页客服电话:400-678-1009导向性原则市值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导向性原则是德育的一条重要原则,因为学生正处在品德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方面,他们的可塑性强;另一方面,他们又年轻,缺乏社会经验和识别能力,易受外界社会的影响。学校德育要坚持导向性原则,为学生的品德健康发展指明方向。贯彻导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2)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2、疏导原则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

26、,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3、尊重(znzhng)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jih)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xu sheng)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2)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3)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

27、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的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1)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华图教师网课程第164页客服电话:400-678-1009(2)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3)对学生进行德育要有计划有系统的进行5、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是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

28、和内心世界(2)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的进行教育6、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既要教育和培养集体,通过集体的优良作风、集体正确的舆论和各种集体活动来教育个人;又要通过个人来影响集体的形成和发展,把教育集体和教育个人有机的统一起来。集体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最佳环境和手段。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了。”因此,马卡连柯认为教师要教育个别学生,首先要去教育这个学生所在的集体,然后通过这个集体和教师一起去影响这个学生,使教育集体和教育个

29、人同时、平行地进行。马卡连柯称这为“平行(pngxng)影响”的原则。贯彻这一原则(yunz)的要求是:(1)努力(n l)培养优秀的班集体;(2)要充分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3)加强个别教育,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结合起来【练习题】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华图教师网课程第165页客服电话:400-678-1009D.社会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道德水平之间的矛盾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同时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这句话说明了德育的()A教育与自我教育的原则B渗透和熏陶的原则C尊

30、重与严格要求的原则D一直性与连贯性的原则小王是班上出了名的“调皮鬼”,上课不专心,课后追逐打闹,乱花钱,无节制,甚至连回家的钱都向老师借,老师找他谈话后答应改过,但并无实际行动。假如你是小王的老师,将如何运用有关德育规律的知识来解决这一现实问题。答:(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华图教师网课程第166页客服电话:400-678-1009考纲提要:1理解德育原则,掌握和运用德育方法,熟悉德育途径。第五节德育的途径与方法一、德育途径德育途径是指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我国

31、的德育(dy)途径主要有:1.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基本(jbn)途径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3.劳动(lodng)4.少先队与共青团活动5.班主任工作二、德育方法(一)德育方法的概念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互动方式的总和。它包括教育者的施教传道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受教修养方式。(二)我国德育的基本方法 华图教师网课程第167页客服电话:400-678-10091、说服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包括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等。运用方法时的要求(1)明确目的性。(2)富有知识性、趣味性。(3)注意时机。(4)以诚待人。2、

32、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学生中的好榜样等。运用方法时的要求:(1)选好学习的榜样。(2)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3)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3、锻炼法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良好品德的方法。锻炼包括:联系、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等。运用方法时的要求:(1)坚持严格要求。(2)调动学生的主动性。(3)注意检查和坚持。4、陶冶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的培养(piyng)学生品德的方法。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ysh)陶冶等。运用(ynyng)方法时的要求:(1)创设良好的情境

33、。(2)与启发说服相结合。 华图教师网课程第168页客服电话:400-678-1009(3)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5、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表扬奖励是对学生的良好思想、行为作出的肯定评价,以引导和促进其品德积极发展的方法。批评处分是对学生不良思想、行为作出的否定评价,帮助他们改正缺点与错误的方法。表扬多以口头表示或点头、鼓掌等动作表示,奖励一般包括下述几种:颁发奖状、发给奖品、授予称号。处分分为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等几种。运用方法的要求:(1)公平、正确、合情合理。(2)发扬民主,获得群众支持。(3)注意宣传与教育。常用的德育方法:1、说服法2、榜样法3、锻炼法4、陶冶法5、表扬奖励与批

34、评处分第六节德育模式当代最具影响的德育模式有认知模式、体谅模式、社会模仿模式等。大体上说,认知模式重知,体谅模式重情,社会模仿模式重行。一、认知模式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当代德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由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而后由美国学者科尔伯格进一步深化。前者的贡献主要体现在理论建设上,后者的贡献体现在从实践上提出了一种可以操作的德育模式。(一)理论假设1、道德发展论(道德判断发展理论)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论确切的说应叫做道德判断发展理论。关于道德判断,他提出了如 华图教师网课程(kchng)第169页客服电话(dinhu):400-678-1009下看法(kn f):(1)

35、道德判断形式反映个体道德判断水平。道德判断有内容与形式之别。所谓道德判断内容就是对道德问题所作的“该”或“不该”、“对”或“错”的回答;所谓道德判断形式指的是判断的理由以及说明过程中所包含的推理方式。后者反映个体的道德判断水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2)个体的道德判断形式处于不断发展之中。冲突的交往和生活情境最适合于促进个体道德判断力的发展。第一,道德发展是学习结果,这种学习不同于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第二,道德的发展有赖于个体的道德自主性。道德不可能从外部强加于人,而是个体内部状态与外界交互作用的产物。第三,冲突的交往和生活情境最适合于促进个体道德判断力的发展。2、道德教育论道德

36、教育旨在促进道德判断的发展及其与行为的一致性。该模式强调道德教育的目的,首先在于促进学生的道德判断不断向更高水平和阶段发展;其次,在于促进学生道德判断与行为的一致性。(二)围绕道德两难问题的小组讨论(1)道德两难问题可以促进儿童道德判断力的发展(2)可用于提高学生的道德敏感性,使他们更加自觉地意识到自己的道德规范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存在的矛盾和冲突。(3)道德两难问题可用于提高学生在道德问题上的行动抉择能力。(4)道德两难问题可用于深化学生对各种道德规范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二、体谅模式体谅模式或学会关心的道德教育模式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体谅模式强调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该模式假

37、定与人友好相处是人类的基本需要,满足这种需要是教育的职责。(一)理论假设1、与人友好相处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帮助儿童满足这种需要是教育的职责。2、道德教育重在提高学生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3、鼓励处于社会试验期的青少年试验各种不同的角色和身份。4、教育(jioy)即学会关心。 华图教师网课程(kchng)第170页客服电话(dinhu):400-678-1009(二)围绕人际社会情境问题的道德教育1、设身处地。2、证明规则。3、付诸行动。宗旨在于:如果是你,“会怎样做”的问题。三、社会模仿模式由美国的班杜拉创立。在德育上,该模式认为人与环境是一个互动体,人既能对环境做

38、出反应,也能主动地解释并作用于环境。人的行为不仅可被现实经验所规定,也受未来预期所影响。(一)理论假设该理论认为人类不必事事经过直接反应、亲身体验强化,而只需要通过观察他人在相同环境中的行为,从他人行为获得强化的观察中进行体验学习,所以建立在替代基础上的观察学习是人类学习的重要形式,是品德教育的主要渠道。(二)围绕社会学习论的道德教育1、人类学习必须有个体品德参与才能完成2、道德判断取决于社会学习而没有固定发展阶段3、道德教育应从人的人格形成出发4、榜样对品德的作用5、提出环境、行为和人的交互作用论。【练习题】通过课堂教学、报告、专题讲座等形式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和觉悟的德育方法是()A自我教育法

39、B说服教育法C情感陶冶法D实际锻炼法德育的基本途径是()A思想品德课或其它学科教学B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 华图教师网课程第171页客服电话:400-678-1009C社会实践活动D共青团活动(hu dng)E班主任工作(gngzu)“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德育(dy)方法是()。A榜样示范法B实际锻炼法C陶冶教育法D指导自我教育法 华图教师网课程第172页客服电话:400-678-1009第八模块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第十七章班级管理与课外活动考纲提要:1熟悉班集体的发展阶段。2了解课外活动组织和管理的有关知识,包括课外活动的意义、主要内容、特点、组织形式以及课外活动组织管理的要求。一、班级(一

40、)班级的概念班级是一个复杂的小社会体系,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它通常由教师、一群学生及环境组成,通过师生交互影响的过程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以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班级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二)班级组织的发展班级组织是历史发展的产物。16世纪,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教育对象范围的扩大和教学内容的增加,需要有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组织应运而生。 华图教师网课程第173页客服电话:400-678-1009十七世纪,夸美纽斯在总结了了前人和自己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在代表作大教学论中队班级组织进行了论证,从而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

41、19世纪初,英国学校中出现了“导生制”,这对班级组织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导生制”就是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发展水平划分等级,对进度相同的儿童系统性地开设科目,编制班级,实时同步教学;除教师外,还配备“导生”,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低年级的学生进行(jnxng)教学与管理。在中国(zhn u),1862年在北京设立的京师(jngsh)同文馆首先采用这一形式。1902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后,班级授课制在全国广泛推行。二、班级管理(一)班级管理的概念班级管理师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班级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

42、班级管理的对象是班级中的各种管理资源,包括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而主要对象是人,即学生,班级管理主要是对学生的管理(二)班级管理的功能班级管理对于班级活动的顺利进行,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具体说来有以下方面的作用:1、有助于实现教育目标,提高学习效率班级组织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为了更有效的实施教学活动,因此,如何运用各种教学技术手段来精心设计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组织、安排、协调各种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有效的班级管理不但能帮助教师实现教学目标,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班级是学生群体活动的基础,是学生交往活动

43、的主要场所,因此,调动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共同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和健康的班级风气,是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它不仅可以规范学生的行为,调节学生的心境,而且可以使学生有强烈的归属感,激发学生关心集体、为集体负责的意识,从而使学生愿意并努力使自己成为对集体有所奉献的一员,在集体中追求个人的发展。 华图教师网课程第174页客服电话:400-678-1009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班级组织是社会组织的雏形,它同样存在着最基本的人际交往和社会关系,存在着一定的组织层次和工作分工。因此,班级管理的重要功能就是不但要帮助学生成为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工作自治的人,而且要帮助学生进行社会角色(

44、ju s)的学习,获得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而这对于促进(cjn)学生的人格成长是极其重要的。(三)班级(bnj)管理的模式1.常规管理班级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开展以班级规章制度为核心的管理师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一般来说,班级的规章制度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规定的有关班集体与学生管理的制度,如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体育锻炼标准等;二是由学校根据教育目标、上级有关指示制定的学校常规制度,如考勤制度、奖惩制度、课堂常规、作业要求等;三是由班集体根据学校要求和班级实际情况讨论制定的班级规范,如班规、值日生制度、考勤制度等。2.平行管

45、理班级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班级平行管理的理论源于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的“平行影响”教育思想。马卡连柯认为,教师要影响个别学生,首先要去影响这个学生所在的班级,然后通过这个学生集体与教师一起去影响这个学生,这样就会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3.民主管理班级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班级民主管理的实质是在班级管理的全过程中,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力量,发挥每一名学生的主人翁精神,使人人都积极主动的参与班级事务,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班级的主人。

46、华图教师网课程第175页客服电话:400-678-1009实施班级民主管理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1)组织全体学生参加班级全程管理,即在班级管理的计划、实行、检查、总结的各个阶段,都让学生参与进来,班主任与学生共同实施管理活动。(2)建立班级民主管理制度,如干部(gnb)轮换制度、定期评议制度、值日生制度、值周生制度、定期召开民主教育(jioy)活动制度。4.目标(mbio)管理班级目标管理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办法。目标管理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的,其理论的核心是将传

47、统的他控式的管理方式转变为强调自我、自控的管理方式,是一种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的管理,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性。(四)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由于受到分数压力和教师权威的制约,班主任对班级实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型长期以来,班主任一直在从事着程式化的教育教学工作,工作是高强度的。他们最关心的是两件事:一是如何使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确保班级的成绩在学校中的排名靠前或不落后。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分数在学校中是至高无上的,教师奖励与惩罚、教师在学校中的地位与其所在班级学生所取得的分数直接相关。学生把分数作为衡量教师工作业绩的主要尺度,教师则把分数作为衡量学

48、生成就的主要指标。二是让学生听从老师,以维护教师的权威不受损害。伴随着教师高强度的“知识传递”,教师必须实施班级控制,以确保班级的教与学不受干扰。教师权威无疑是使学生服从教师指挥,从而控制学生干扰行为的最便捷、最有效的手段。在这样的背景下,班级管理无形中受到分数与教师权威的双重制约。由此形成班级管理极为简单的因果关系:学的好的,受到鼓励,并越来越好;学得差的,受到批评,并越来越差;受到鼓励的,不断进步为好学生;受到批评的,逐渐退化为“双差生”。班级管理成为教师实施个人专断管理的活动过程。(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 华图教师网课程第176页客服电话:400-678-1

49、009在班级中设置(shzh)班干部,旨在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与民主作风,学会自治自理。然而在当今的中小学却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班级(bnj)干部相对固定,使一些学生养成了“干部作风”,不能平等的对待同学(tng xu),而多数学生希望能为班级做点事,却缺少机会;学生在社会环境及部分家长影响下,往往把班干部标志只看成是荣誉的象征。在班级管理中,班干部特殊化、多数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缺乏自主性是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2.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的机制(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在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下,学生的发展需要被忽视。现代教育的发展,促进了新型班级的建立,把学生放在了主体地位,教育以满足学生的发

50、展需要为目的,努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下,学生在某种程度上是教师的“附属物”,教师和学生的“人人”关系降低为“人物”的关系,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本无法保障。现代教育的发展,从根本上促进了新型班级的建立,从而为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提供了保证。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学生为核心,建立一套能够持久地激发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管理机制,确保学生的持久发展。(3)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由于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构建的,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有限,即使有,也只是教师意志的再现,大多数学生没有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以训练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为主的班级管理制度改革

51、的重点是:适当增加小干部岗位,适当进行小干部轮换;按照民主程序选拔干部;是小干部从教师的助手转变为学生的代表;把学生的注意力从当干部引向当合格的班级小主人;把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教育活动转变为学生的自我教育,即把班集体作为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三、课外活动(一)课外活动的含义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二)课外活动的特点(tdin) 华图教师网课程(kchng)第177页客服电话(dinhu):400-678-10091.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自愿选择性2.课外活动内容和形式的灵活多样性3.学生在课外活动组织上的自主性(三)课外活动的内容

52、1、科技活动。2、学科活动。3、文体活动。4、课外阅读活动。5、游戏活动。6、社会活动。7、主题活动。(四)课外活动的形式学校的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按活动的人数和规模可分为:1.群众性活动2.小组活动基本组织形式3.个人活动(五)课外活动的设计与组织1、设计的层次总体设计与具体设计2、设计的原则(1)以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发展需求为基础。(2)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动手能力、个性特点和合作能力为主要目的。(3)知识性、趣味性和实践性兼顾,使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练习题】把对班集体的管理和对个别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班级管理方式是()A常规管理

53、华图教师网课程第178页客服电话:400-678-1009B目标管理C平行管理D民主管理 华图教师网课程(kchng)第179页客服电话(dinhu):400-678-1009第十八章班主任工作(gngzu)考纲提要:1了解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掌握培养班集体的方法。2理解协调学校与家庭联系的基本内容和方式,了解协调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联系的方式等。第一节班集体的形成一、班集体的教育价值(一)班集体的基本特征班级是学校中开展各类活动的最基本的基础组织,是按一定的教育目的、教学计划和教育要求组织起来的学生群体。但一个班的学生群体还不能称为班集体。班集体必须具备以下四个基本特征:1、明确的共同目标

54、当班级成员具有共同的目标定向时,群体成员在是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便会在认识上、行动上保持一致,相互之间形成了一定的依存性。这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础。 华图教师网课程第180页客服电话:400-678-10092、一定的组织结构班级中的每个成员都是通过一定的班级机构组织起来的。按照组织结构建立相应的机构,维持和控制着班级成员之间的关系,从而完成共同的任务和实现共同的目标。一定的组织结构是一个班集体所不可缺少的。3、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健全的集体不仅要有一定的组织结构,而且受到相应的规章制度的约束,并把取得集体成员认同的、为大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作为完成共同任务和实现共同目标的保证。在一个班集体中,准则

55、可以是明文规定的,也可以是无形的。4、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在集体中,成员之间在人格上应处于平等的地位,在思想感情和观点信念上是比较一致的;成员个体对集体有自豪感、依恋感、荣誉感等肯定的情感体验。(二)班集体的教育(jioy)作用良好的班集体对学生(xu sheng)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有利于形成(xngchng)学生的群体意识每个学生都是集体中的一员,学生的发展与集体的发展密切相关。在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中,学生会感受到集体对他们的关心和尊重,体会到能从集体生活中获得知识、友谊和实现他们的某种心愿。这时,学生往往也会努力使自己成为对集体有所奉献的一员。在良好班集

56、体的形成过程中,学生的群体意识、集体荣誉感会得到大大的强化。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班集体使学生活动与交往的基本场所,通过班级的集体活动和学生群体之间的交往,可使学生积累集体生活的经验,学会交往与合作,学会对环境的适应。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班集体是学生自己的集体,每个学生所属的班集体中都拥有一定的权利和义务,都能找到适合于自己的角色与活动。因此,班集体是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二、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任何一个班集体的形成,都会经历组建、形成、发展的过程,这样一个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教育培养与类化的过程。 华图教师网课程第181页客

57、服电话:400-678-1009(一)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目标是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一个班集体只有具有共同的目标,才能使班级成员在认识上和行动上保持统一,才能推动班集体的发展。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班级发展的目标。班集体的发展目标一般可分为近期的、中期的、远期的三种;目标的提出由易到难、由近到远、逐步提高。在实现集体目标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班级成员的积极性,使实现目标的过程成为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二)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都会有一批团结在教师周围的积极分子,他们是带动全班同学实现集体发展目标的核心。因此,建立一支核心队伍是培养班集体的一项重要工作。班集体中的积极分子有多种

58、类型,可以是全面发展的,也可是(ksh)单项突出的,并且积极分子的队伍不是(b shi)一成不变的。要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du wu),教师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这就需要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及时发现在班级活动中涌现出来的积极分子,并从中选拔出能热心为集体服务、能团结同学、且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学生班干部。2、教师应把对积极分子的使用与培养结合起来既要鼓励积极分子独立开展工作,又要耐心帮助他们提高工作能力;既要维护他们的权威,又要对他们严格要求;既要肯定他们的工作成绩,也要指出他们工作中的不足。(三)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班集体的正常秩序是维持和控制学生在校生活的

59、基本条件,是教师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班集体的正常秩序包括必要的规章制度、共同的生活准则以及一定的活动节律。教师在班集体的组建阶段,就应着手正常秩序的建立工作,特别是当接到一个教育基础较差的班级时,首先就要做好这项工作。在建立正常秩序的过程中,教师要依靠班干部的力量,有他们来带动全班同学;一旦初步形成了班级秩序,不要轻易去改变它;不断让学生体验到正常的秩序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所带来的便利与成效。(四)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班集体是在全班同学参加各种教育活动中逐渐成长起来的,而各种教育活动又可使每个 华图教师网课程第182页客服电话:400-678-1009人都有机会为集体出力并显示自己的才华。设计

60、并开展班级活动是教师的经常性工作之一。根据班级教育活动的时间分布,主要由日常性的教育活动与阶段性的教育活动两大部分组成,所涉及的内容有主题教育活动、文艺体育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教师在组织各种教育活动时,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要精心设计活动内容,注意形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力争把活动的开展过程变成教育学生的过程。(五)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班集体舆论是班集体生活与成员意愿的反映。正确的班集体舆论是一种(y zhn)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集体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gnrn)、同化、激励的作用,是形成、巩固班集体和教育集体成员的重要手段。教师要注意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善于引导学生对班集体的一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