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大学14年法政学院考试大纲_第1页
海洋大学14年法政学院考试大纲_第2页
海洋大学14年法政学院考试大纲_第3页
海洋大学14年法政学院考试大纲_第4页
海洋大学14年法政学院考试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16 法政学院初试考试大纲631 法学基础理论一、考试性质法学基础理论是中国海洋大学法学各学科专业(学术型)硕士入学初试考试的专业基础课程。二、考试目标本考试大纲涵盖法理学、宪法学、中国法制史、外国法制史、中国法律思想史及西方法律思想史等多个课程,力求科学测评考生关于法学基础理论各相关课程的知识储备及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能够准确选择在法律实务和学术潜力方面表现出色的考生。命题旨在以下两个层次上测试考生对法学基础理论各相关课程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1、知识储备:测评考生对法理学、宪法学、中国法制史、外国法制史、中国法律思想史及外国法律思想史等学科的重要知识的掌握程度。2、学术潜力:

2、 测评考生利用上述学科的基本知识分析、思考实际问题的能力,检验其思考深度及原创力。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三)试卷结构法理学:40分宪法学:40分中国法律思想史:20分西方法律思想史:20分中国法制史:15分外国法制史:15分四、考试内容(一)法理学1、法的定义、特征与本质2、法的形式、法的效力以及法的分类3、法律概念、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4、法律部门与法律体系5、法律关系6、法律行为与法律责任7、法的制定、实施与法律监督8、法律方法与法律程序9、法的起源与发展10、

3、法的价值与作用(二)宪法学1、宪法的基本原则2、宪法的渊源3、违宪审查制度4、国家的结构形式5、政体6、公民的基本权利7、我国的主要国家机构8、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9、我国的选举制度(三)中国法律思想史1、西周的神权法思想和礼治思想;2、儒家的礼治、德治与人治思想3、法家推行法治的理论4、封建正统法律思想5、黄宗羲的法律思想6、“中体西用”的法律思想7、梁启超的法律思想8、清末的礼法之争9、孙中山的法律思想(四)西方法律思想史1、古代和中世纪西方法律思想2、17、18世纪的西方法律思想3、19世纪的法学流派4、现代法律思想(五)中国法制史1、西周法制指导思想;周礼;宗法制。2、西周时期的婚姻

4、、家庭和继承制度;五听断狱;奴隶制五刑。3、礼崩乐坏;成文法的公布及法经。4、秦朝的诉讼及审判制度。5、汉朝法制指导思想的变化;刑罚制度的变化:文景帝改革、秋冬行刑;亲亲得相首匿;录囚制度;春秋决狱。6、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法典的变化及引礼入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诉讼制度的变化。7、唐律对中华法系的贡献;唐朝的刑事、民事、行政法律制度的特点。8、宋朝刑事法律制度的特点及刑罚制度的变化;宋朝司法制度的特点。9、元朝刑事法律制度的特点。10、明朝法制指导思想;明朝定罪量刑原则、刑罚制度的变化;明朝的会审制度。11、清朝的立法指导思想;清朝的会审制度;预备立宪与清末修律;领事裁判权;会审公廨。12、中

5、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基本内容、特点、历史意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司法制度。13、中华民国北京政府的宪法性文件;中华民国北京政府诉讼制度的特点。14、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的立法思想;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的六法。15、革命根据地时期法律的基本特点;革命根据地时期土地立法的演变。(六)外国法制史1、古代雅典民主制发展的历程及其主要制度内容。2、罗马法:罗马私法的体系及其主要内容;罗马法复兴及其历史影响。3、英美法系概况;英国宪法与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制度;英国普通法、衡平法与制定法的历史概况;美国宪法与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制度;英美法中的律师制度与陪审团制度概况。4、大陆法系概况;法国和德国民法典概

6、况;法国宪法委员会与德国宪法法院概况。900 法学综合考试一、考试性质法学综合考试是中国海洋大学法学各学科专业(学术型)硕士入学初试考试的法学综合考试课程。二、考试目标本考试大纲涵盖国际法学和民法学等多个课程,力求科学测评考生关于对国际法学和民法学各相关课程的知识储备及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能够准确选择在法律实务和学术潜力方面表现出色的考生。命题旨在以下三个层次上测试考生对国际法学和民法学等相关课程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1、知识储备:测评考生对国际法学和民法学等学科的重要知识的掌握程度。2、综合运用: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制度规定来综合分析具体案例。3、学术潜力: 测评考生利用上述学科

7、的基本知识分析、思考实际问题的能力,检验其思考深度及原创力。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合计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3、试卷结构国际法学和民法学各占试卷考核比例的50%,分值约各为75分。四、考试内容(一)国际公法(又称为国际法)1、国际法导论国际法的性质;国际法的渊源;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2、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国际法基本原则的界定;联合国宪章所确立的国际法基本原则。3、国际法的主体国家的要素和基本权利;国家豁免;承认与继承;国际法上的个人;国际组织的一般制度;联合国体系、区域性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

8、。4、国际人权法国际人权标准及其实施机制。5、国家领土国家领土的界定;国家领土的取得和变更;领土主权及限制。6、国际海洋法国际海洋法的基本概念;基线、内水、领海和毗连区、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与群岛水域、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公海、国际海底区域等制度;国际海洋争端的解决机制。7、空间法空气空间法与外层空间法。8、外交和领事关系法外交机关和外交人员;外交特权与豁免;领事关系法。9、条约法条约的缔结、生效;条约的解释和修订;条约的无效、终止和暂停施行。10、国家责任法国家责任的界定;国家责任的形式;国家责任的成立与承担;国家责任的新问题。11、国际争端的解决国际争端解决的政治方法和法律方法。(二)国际经

9、济法1、国际经济法导论国际经济法的历史发展和体系;国际经济法的渊源;基本原则。2、国际经济法的主体国际经济法主体的种类;跨国公司和国际经济组织的主体地位问题。3、国际货物贸易法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及其法律;买卖双方的义务;违约救济;货物所有权及风险的转移;国际货物运输。4国际技术贸易法国际技术贸易的范围;国际许可协议;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5、国际服务贸易法国际服务贸易的概念和特征;服务贸易总协定。6、政府管理贸易的法律制度政府管理贸易的理论和基本制度;WTO贸易管理的法律制度。7、国际投资法国际投资法的概念、体系;国际投资的法律形式;资本输入国和资本输出国投资法;保护和促进投资的国际法制。8、国际

10、金融法国际金融秩序与国际金融法;国际金融监管法制9、国际税收法国际税收的概念和国际税收法律关系;国际税收的宗旨和原则;税收管辖权与所得税法律制度;国际重复征税与国际税收协定;国际税收冲突及其解决。10、国际经济争端的解决国际经济争端的种类及其解决方法;国际商事仲裁;WTO争端解决机制;国家与他国国民间投资争议的解决。(三)民法学总论1、民法的概念与调整对象;民法的产生与发展;民法的渊源与适用范围。2、民法的基本原则。3、民事法律关系。4、民事主体。5、民事法律行为。6、代理。7、诉讼时效与期限。8、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四)物权法1、物权的概念与特征;物权的分类;物权的客体;物权的效力;物

11、权与债权的区分。2、物权法的概念、性质与调整对象;物权法的功能与意义;物权法基本原则。3、物权的变动。4、物权的民法保护。5、所有权制度。6、用益物权。7、担保物权。8、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五)债权法1、债的概念与特征、债的要素、债的分类;债的发生、履行、变更和消灭。2、债的保全。3、债的担保。4、不当得利;无因管理。5、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六)人身权法1、人身权的概念、特征、分类;人身权意义。 2、人格权。3、身份权。4、身份权的民法保护。(七)侵权行为与民事责任1、侵权行为的概念、特征、分类;侵权行为与违约行为、犯罪行为的区别。 2、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3、

12、一般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4、共同侵权行为。5、特殊侵权行为。6、民事责任概念、功能与类型;民事责任的形式。7、侵权损害赔偿;侵权责任的抗辩事由。8、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八)婚姻家庭与继承法1、婚姻、家庭的概念、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2、婚姻的成立、效力和终止。3、亲属;其他家庭成员间的关系。4、继承的概念、种类。 5、我国继承制度的基本原则。6、继承权。7、法定继承;遗嘱继承;遗赠与遗赠抚养协议。8、遗产;遗产的处理。9、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10、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654管理学原理B一、考试性质 (一)二级标题管理学原理是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公共管理硕士一级学科下四个二级学科(行

13、政管理、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教育与经济管理)入学考试(初试)的专业基础课程。二、考试目标(一)考试基本要求本考试大纲的制定力求反映公共管理学科对管理学课程的基本要求,科学、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管理学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具体考察考生对管理学基本原理、基本体系、管理职能和管理方法的掌握与运用,能够运用所学管理学理论,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的管理问题,正确把握管理活动内在规律,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国家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公共管理专业人才。(二)本大纲的考核要求本大纲的考核要求分为:识记、领会、应用三个层次,具体含义是:识记:能解释有关的概念、理论

14、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和方法。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综合运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三、考试形式(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所有题目的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上。考生不得携带具有存储功能的计算器。四、考试内容(一)管理与管理学管理的涵义,管理的职能与性质,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二)管理理论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现代管理理论、现代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三)管理伦

15、理与企业责任有关伦理的几种观点,管理伦理的特征和影响伦理的因素,企业伦理行为的具体体现,改善伦理行为的途径。企业社会责任涵义、表现,社会责任的发展。(四)计划职能计划与计划工作: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计划的类型,计划编制过程;目标管理与战略管理:远景和使命陈述,战略环境分析,战略选择案例;决策的定义、原则与依据,决策的类型与特点,决策的理论,决策的过程与影响因素,决策的方法。(五)组织职能组织设计及影响因素分析,部门化,集权与分权;人员配备的任务、程序和原则,管理人员的选聘,管理人员的考评,管理人员的培训;组织力量的整合: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直线与参谋,委员会;组织文化的概念和基本特征,组织文

16、化的基本要素,组织文化的功能,塑造组织文化的主要途径。(六)领导职能领导与领导者:领导的性质和作用,领导方式及其理论,领导艺术;激励及其人性假设,激励理论,激励实务;沟通的含义及类型,沟通的障碍及其克服。(七)控制职能控制的含义与类型、控制过程:控制原理,控制的要求;控制方法:预算控制,非预算控制,成本控制。(八)21世纪管理和管理学的发展趋势21世纪管理环境的变化,21世纪管理面临的挑战,21世纪管理学变化的趋势。904行政管理专业综合(含公共行政管理、政治学)一、考试性质行政管理专业综合是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公共管理系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的专业基础课程。二、考试目标本考试

17、大纲的制定力求反映行政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行政管理学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具体考察考生对行政管理基础理论、政治学理论的掌握与运用,为国家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具有较强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行政管理专业人才。本考试旨在三个层次上测试考生对公共行政管理、政治学等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运用能力。三个层次的基本要求分别为:熟悉记忆:对公共行政管理与政治学的记忆方面的考核。分析判断:用公共行政管理、政治学的基本理论来分析判断某一具体观点和问题;综合运用:运用所学的公共行政管理、政治学理论和制度规定来综合分析具体实践问题。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8、(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试卷由试题、答题卡和答题纸组成,选择题和判断题的答案必须涂写在答题卡上,其他题目的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考生不得携带具有存储功能的计算器。(三)试卷结构公共行政管理考核的比例为60%,分值为90分;政治学考核的比例为40%,分值为60分;四、考试内容(一)公共行政管理1、公共行政的产生与发展公共行政学的产生;现代行政现象;新公共行政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治理理论。2、行政职能行政职能的涵义;行政职能的类别;行政职能的争议;行政职能的转变。3、行政权力行政权力学说;行政授权;行政权力

19、行使。4、行政组织行政组织种类;国务院构成;行政组织的权力运作关系;行政组织变革。5、行政领导行政领导构成要素;行政领导理论;行政领导体制;行政领导素养。6、人事行政国家公务员制度;职位分类;人事更新机制;人事激励保健因素。7、行政决策与执行行政决策的类型;行政决策的模型;行政决策的决策方法;行政决策的体制;行政执行的方式。8、行政效率行政效率的涵义与类型;绩效评估;指标设立与标准;行政效率测定的方法与技术。9、公共财政公共财政的涵义与职能;公共财政支出;公共财政收入;公共财政政策;国家预算与决算。10、行政行为行政行为的涵义与构成要素;行政行为的种类;行政行为的基本方法;行政不当;行政违法。

20、11、行政监督行政监督的涵义与种类;行政监察;中国古代的行政监督制度;内部行政监督;外部行政监督。12、行政伦理行政伦理的涵义;行政伦理的结构;行政伦理失范及其矫正;行政伦理立法13、行政改革行政改革的涵义;行政发展;行政改革的类型;建国后的行政改革历程;我国行政改革的结症;我国行政改革的推进。(二)政治学1、政治学的学习方法及基本概念2、政治权力3、政治文化4、政治社会化5、国家6、政府7、政党8、政治统治9、公共治理10、政治参与11、政治现代化12、政治民主920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综合(含教育概论、教育管理学)一、考试性质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综合是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

21、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的专业基础课程。二、考试目标本考试大纲要求科学、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有关教育学原理与教育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分三个层次进行考察,三个层次的基本要求分别为:基础掌握:要求学生准确识记教育概论与教育管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分析判断:用教育概论与教育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来分析判断某一具体观点和问题;综合运用:能够运用教育与教育管理学的基本理论来分析具体实践问题。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二)考试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三)试卷结构教育概论考核的比例为50%,分值为75分;教育管理学考核的比

22、例为50%,分值为75分。四、考试内容(一)教育概论1、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育概念;教育起源;古代社会与教育;近代社会与教育;现代社会与教育。2、教育系统的基本认识教育系统论;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教育结构与功能。3、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人类自然生态的关系;教育与社会物质生产的关系;教育与社会政治的关系;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教育与社会其他子系统关系的综合分析。4、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的一般理论与教育相关的个体发展观影响;个体发展基本因素中的“可能性因素”;影响个体发展基本因素中的现实性因素;学校教育在个体芡展中的独特作用。5、人生阶段与教育人生阶段的划分及其教育学意义; 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

23、的年龄特征与教育;少年期、青年期的年龄特征与教育;成年期、老年期的年龄特征与教育;学校教育与个体发展的规律性联系。6、社会、教育、人之相互关系社会与人相互关系的存在模式;教育两大功能的相互关系;社会主义社会教育功能的选择。7、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的概念与课程理论、课程类型、课程编制、课程改革;教学的概念与教学理论、教学过程、教学模式、教学原则、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8、教师与学生教师:概念与类别、教师劳动的特点、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途径;学生:学生及学生观、学生群体;师生关系:特点、类型、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二)教育管理学1、教育管理的理论基础(1)教育管理学的性质和特点从

24、教育管理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出发,了解该学科产生的背景和条件,把握教育管理学内容的三个层次。(2)现代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管理、教育管理、教育管理现代化。(3)现代教育管理的理论基础及其流派首先明确理性化是现代教育管理的基本特点,并掌握各个理论流派(行政学、法学论;“科学管理”理论;科层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系统理论)对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影响。2、教育行政(1)教育行政体制教育行政体制及其类型,通过比较分析对于教育行政体制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在此基础上把握我国的教育行政体制及其改革趋势。(2)教育行政组织及教育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教育行政组织及其职能;组织内部工作人员的职责权限;如何提高教育行政组织的

25、效率和效益。(3)教育法把握法与教育法的概念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明确我国现行的教育法体系、教育法的制定与实施以及保障我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教育法规建设。(4)教育计划教育计划、教育预测在教育事业发展、教育目标实现中的重要作用;明确教育计划的结构、教育计划的编制步骤和方法。(5)教育督导明确教育督导的意义、任务、职能、机构设置、原则等。(6)教育财政明确教育财政的内涵,以及教育经费的筹措、分配及使用。(7)教育课程行政教育课程的涵义及编订权、教育课程的构成内容、教育课程的实施指导。(8)教师人事行政教育人事行政的涵义与意义、教师职业的专业性特点以及教师的任用、培训、工资和考核制度等。3、学

26、校管理(1)学校效能与学校管理明晰提高学校效能的手段和途径,主要从自主办学和制定学校的发展战略两个角度来讨论了提高学校效能。(2)学校管理过程通过管理过程与学校管理过程的比较,对学校工作计划的制定、计划执行阶段的管理、学校的目标管理有比较清楚的认识。(3)学校质量管理学校的全面的质量管理、学校工作的质量评价、学校工作的质量控制。(4)学校组织管理组织的概述,组织的理论的发展,组织的结构,着重在于学校的组织建设。(5)学校公共关系学校公共关系的概念、职能、对象、内容和程序。(6)学校领导领导与学校的领导者;学校领导者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学校领导方式与领导的有效性以及学校领导班子的基本素质。922社

27、会保障专业综合(含社会保障概论、社会保障国际比较)一、考试性质社会保障专业综合是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公共管理系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的专业基础课程。二、考试目标本考试大纲的制定力求反映社会保障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社会保障学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具体考察考生对社会保障基础理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实践的掌握与运用,为国家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具有较强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社会保障专业人才。本考试旨在三个层次上测试考生对社会保障学基本理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实践、国际主要社会保障制度等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运用能力。三个层次的基本要

28、求分别为: 熟悉记忆: 对社会保障学的基本理论与制度实践的记忆方面的考核。 分析判断: 用社会保障学的基本理论与制度实践来分析判断某一具体观点和问题; 综合运用: 运用社会保障学的基本理论来综合分析社会保障中的具体实践问题。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试卷由试题、答题卡和答题纸组成,选择题和判断题的答案必须涂写在答题卡上,其他题目的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考生不得携带具有存储功能的计算器。(三)试卷结构社会保障概论的比例占60%,分值为90分;社会保障制度国际比较比例为40%,分值为60

29、分;四、考试内容(一)社会保障概论1、社会保障概述社会保障的理论界定、目标、功能、特征与发展原则。2、社会保障的产生与发展主要社会保障发展时期及其主要内容;各时期社会保障发展的政治、经济与社会条件。3、社会保障体系与模式社会保障体系、构成;社会保障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社会保障模式选择。4、社会保障基金与管理社会保障基金的概念和作用、来源、筹集渠道和运营方式;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与管理模式。5、社会保障立法与管理社会保障立法本质、特征、原则、形式和内容;社会保障管理的模式、基本原则、基本内容;中国社会保障立法;中国社会保障管理的体制。6、养老保险养老保险的特征、模式、基本内容;养老保险在社会保险中的地

30、位;中国的基本养老保险。7、医疗保险医疗保险的特征、基本内容、模式;医疗保险在社会保险中的地位;中国的医疗保障。8、失业保险失业与失业保险;失业保险的基本内容;中国的失业保险。9、工伤保险工伤与工伤保险;工伤保险的基本内容、主要模式;中国的工伤保险。10、社会救助社会救助含义与特征;社会救助的基本内容;中国社会救助制度。11、社会福利社会福利含义、特征、功能、作用和基本内容;中国的社会福利。12、补充保障补充保障的含义、构成、功能与主要的补充保障形式;员工福利、企业年金、互助保障、慈善事业。(二)社会保障国际比较1、世界社会保障的建立与发展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标志、经济和政治条件、社会保障制度产

31、生的思想理论基础(福利国家理论、福利经济学理论、凯恩斯主义和贝弗利奇计划、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保障思想)社会保障的发展轨迹、社会保障新阶段的特点等。2、社会保障制度模式国际比较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类型和典型国家、典型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及对中国的启示。3、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国际比较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模式的类型和优缺点(现收现付制、完全积累制和部分积累制)、社会保障基金分担方式类型、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方式比较、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比较、社会保障基金监管比较。4、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国际比较社会保障管理的内容、社会保障的管理机构和管理方式比较、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历史经验和发展趋势、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国家社

32、会保障管理体制的比较、中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现状与问题、国外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启示。5、养老保险制度的国际比较国际养老保险分析、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养老保险制度的国际比较、各国养老保险制度对我国的启示。6、医疗保险制度的国际比较医疗保险模式比较、医疗保险运行体系比较、国外医疗保险对中国的启示。7、就业保障制度国际比较劳动力就业保障制度比较、失业保险制度比较、失业后再就业方式比较、国外失业保险制度对中国的启示。8、职业伤害保险制度国际比较世界职业伤害保险制度比较、世界职业伤害保险制度比较、国外职业伤害保险制度的成功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9、社会福利制度国际比较社会福利制度内容和管理体系比较

33、、社会福利制度的历史沿革及发展趋势、社会福利水平和资金来源比较、国外社会福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措施比较、中国社会福利制度。10、社会救助制度国际比较消除贫困理论与对策比较、社会救助制度比较。 923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综合(含土地资源管理学、土地经济学)一、考试性质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综合是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公共管理系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的专业基础课程。二、考试目标本考试大纲的制定力求反映中国海大学公共管理系土地资源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主要考察考生对土地资源的基础管理、用地管理和措施管理等土地资源管理学

34、知识以及土地资源利用、土地财产制度和土地资产流转等土地经济学知识的掌握与运用,为国家培养具有较强分析问题与解决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具体考试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的要求:(一)要求考生系统掌握土地资源管理学的原理、内容和方法。(二)要求考生具有利用土地资源管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实践问题的能力。(三)要求考生系统掌握土地资源利用、土地财产制度和土地资产流转等土地经济学基本理论知识。(四)要求考生具有利用土地经济学基本理论知识分析我国土地经济领域改革发展实际问题的能力。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二)答题方式

35、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试卷由试题、答题卡和答题纸组成,选择题和判断题的答案必须涂写在答题卡上,其他题目的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三)试卷结构土地资源管理学考核的比例为60%,分值为90分;土地经济学考核的比例为40%,分值为60分。四、考试内容(一)土地资源管理学1、土地资源基础管理(1)土地资源管理总论土地与土地资源的概念;土地资源的属性;土地资源管理的性质、内容、原则和体制;土地资源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我国土地资源及其利用情况。(2)土地资源类型与利用类型土地资源类型的概念与土地分级系统;土地类型的结构与演替;土地利用类型的概念与划分;中国的土地利用分类。(3)土地资源调查土

36、地资源调查的概念、目的、内容、方法和程序。(4)土地资源评价土地资源评价的概念、目的、原则、类型、依据和工作程序;土地潜力评价的概念、方法、美国农业部土地潜力评价系统及其应用;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概念、方法以及土地评价纲要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土地适宜性评价与土地潜力评价的区别与联系;土地经济评价的概念、指标和步骤。2、土地资源用地管理(1)土地资源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任务、内容、体系和程序;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原则和方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目标、任务、体系、内容、程序以及成果编制;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的性质、任务和类型;土地利用计划的类型、任务、指标体系以及编制的程序、方法和实施措施。(

37、2)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理论基础、合理限度及影响因素;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水平评价的程序和方法;中国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状况及措施。(3)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可持续发展的由来、内涵及土地资源利用制约因素;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内涵和社会经济背景;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内涵、意义、原则、指标体系和程序。(4)土地资源利用动态监测土地资源利用动态监测的目的、作用、特点和内容;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常用技术方法;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进展。(5)土地资源开发整理土地开发整理的内涵、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重点区域及重大工程;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土地复垦的类型及内容,三者的联系与区别

38、;开展土地开发整理的现实意义。3、土地资源措施管理(1)土地资源法律管理土地资源法律管理的概念、内容、体系及调整对象和内容;我国土地权能的取得、转让和灭失的法律规定;耕地保护的法律措施和规定以及建设用地的管理;违反相关法律规定需要担负的责任。(2)土地资源经济管理土地资源市场的特征与功能;我国土地资源市场的构成与发展;土地资源市场的管理手段;土地价格管理制度和土地税收管理制度。(3)土地资源生态管理土地资源生态管理的概念、目标、内容和基本手段;土地资源生态补偿的概念、特征和分类;土地资源生态补偿机制与案例;土地资源生态建设的内涵以及中国土地资源生态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二)土地经济学1、土地资

39、源利用(1)土地经济学总论土地的概念、特性、功能和分类;土地经济学的对象和研究方法;土地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2)土地资源利用概论土地利用的内容、目标、基本原则和效益评价。(3)土地分区利用土地分区利用原理;农业土地分区利用原理以及中国农业土地综合分区利用;城市土地利用原理以及中国城市土地分区利用;其他非农业土地分区利用;中国西部土地开发利用原则与成果。(4)土地集约利用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及其认识过程;报酬变化阶段的定量分析;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应用。(5)土地规模利用土地规模利用原理;农业土地规模利用;城市土地规模利用。(6)土地可持续利用可持续发展理论;土地人口承载力;中国

40、土地的可持续利用。(7)土地规划利用土地规划利用的必要性;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体系与管理。2、土地财产制度(1)土地财产制度概论土地财产制度的概念、构成、特点、演变与改革;土地所有制;土地使用制;土地国家管理制度;土地产权制度。(2)中国现行土地所有制中国现行土地所有制的法律规定、建立和完善;中国现行土地征收制度。(3)中国现行土地使用制中国现行农村土地使用制;中国现行城市土地使用制。(4)中国现行土地管理体制中国土地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发展;中国现行土地管理体制的建立与运行、改革与完善。(5)中国台港澳地区现行土地制度中国台湾地区、香港地区和澳门地区现行土地制度。(6)国外现行土地制度美国、俄

41、罗斯、英国、德国、日本和新加坡等国的现行土地制度。3、土地资产流转(1)土地市场概论土地市场原理;中国土地市场体系;中国土地市场管理。(2)土地的供给与需求土地的自然供给与经济供给;土地需求的分类与影响因素;土地市场的供求平衡与调控。(3)地租理论及其应用地租的概念、分类、产生与发展;西方经济学的地租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地租理论;地租理论在中国的应用。(4)地价理论及其应用地价基本原理;土地价格的内涵、特点及影响因素;地价评估的目的、作用、原则、方法;地价管理。(5)土地金融土地金融的概念、特性、分类、产生与发展;发达国家房地产金融发展情况;中国房地产金融的发展及对策。(6)土地税收土地税收的概

42、念、特点、功能和分类;中国土地税制的历史演变;中国现行土地税制及其改革。634 社会学原理与方法一、考试性质社会学原理与方法考试是为我校招收社会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社会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社会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择优选拨并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二、考查目标社会学原理与方法考试内容涵盖社会学原理和社会学研究方法等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社会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

43、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三)试卷考查内容结构1、社会学原理 约80分2、社会学研究方法 约70分四、考查内容社会学原理【考查目标】1理解和掌握社会学原理所涉及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当代社会学研究的发展趋势。2能够运用社会学的相关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一)社会学的界定(二)社会学研究对象(三)社会学对象与社会学基本问题(四)社会学的学科地位(五)社会学的作用二、社会与社会运行(一)社会的概念、特点与

44、功能(二) 社会运行及其条件与机制1社会运行2社会运行的条件3社会运行的机制三、文化与社会运行(一)文化的涵义与特性(二)文化的分类(三)文化的结构(四)文化的功能四、人的社会化(一)社会化的涵义(二)社会化的过程与机制(三)社会化的基本内容五、社会角色(一)社会角色理论与概念1社会角色2社会角色理论3角色集(二)社会角色的类型(三)社会角色的扮演(四)社会角色的失调六、社会互动(一)社会互动的含义与理论(二)社会互动的纬度与类型(三)集合行为1集合行为2典型的集合行为七、社会群体(一) 社会群体概述1什么是社会群体2群体的类型(二) 社会群体的结构1群体凝聚力2群体规范(三) 社会初级群体八

45、、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一)初级生活圈(二)婚姻、家庭的界定(三)婚姻与家庭的宏观研究(四)婚姻家庭的过程研究(五)性社会学1性社会学的基本命题2性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六)性别角色与社会性别1性别角色与社会性别的概念2女权主义九、社会组织(一)社会组织概述1社会组织含义、特征及其构成要素2组织运行系统3社会组织的分类(二)社会组织的结构1组织结构的含义2非正式群体(三)社会组织的管理1组织管理的含义2主要的组织管理理论(四)组织管理方式1科层制2官僚主义十、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一)社会分层1社会地位及其差别2社会分化的类型3阶级、阶层的一般含义(二)社会分层的理论传统1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2西

46、方社会学的分层理论(三)社会分层研究的主要内容(四)当前我国社会分层研究的主要问题(五)社会流动1社会流动的含义2社会流动的类型3合理的社会流动十一、社会设置(一)社会设置的含义(二)社会设置的构成(三)社会设置的特征(四)社会设置的类型(五)社会设置的功能十二、社区(一)社区的概念、类型(二)社区研究的方法(三)城乡协调发展(四)虚拟社区含义及特征十三、城市化(一)城市化的概念(二)中国的城市化道路(三)城市空间结构及其变动(四)城市的社会文化特征(五)城市问题及其解释(六)欧美城市规划思想十四、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社会变迁社会变迁的概念及类型社会变迁的影响因素社会现代化社会现代化的含义社会

47、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三)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特征十五、社会问题概述(一)社会问题的含义及构成要素(二)社会问题的一般特征(三)社会问题的类型(四)社会问题的基本理论(五)当代中国社会问题的基本特征(六)了解当代社会运行和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1人口问题2环境问题3贫困问题4犯罪问题十六、社会控制(一)社会控制的含义(二)社会控制的一般特征及其类型(三)社会控制体系(四)社会越轨的含义、类型及其原因十七、社会政策(一)社会政策的概念(二)社会政策的分类(三)社会政策的性质(四)社会政策的制定、执行与终结十八、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一)社会保障的含义与构成(二)社会保障的基本形式(三)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

48、(四)社会工作的含义、对象、内容和方法社会学研究方法【考查目标】1认知社会学研究方法所涉及的概念、理论、方法和技术,掌握社会研究基础、社会研究基本方式和资料分析与表达方面的基本知识。2能够运用社会学研究方法的相关知识,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一、社会研究概述(一)社会研究的概念与特征1社会研究2社会研究的特征(二)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1方法论2研究方式及其类型3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三)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四)社会研究的过程二、理论与研究(一)理论及其层次1理论的概念2理论的层次3判断理论优劣的标准(二)理论的构成要素1概念定义及其层次2变量定义及其分类3命题与假设(三)经验研究的理论功能(四)理

49、论建构与理论检验1理论建构方式2理论检验方式三、选题与文献回顾(一)研究问题与研究主题的区分(二)研究问题的主要来源(三)选题有哪些标准(四)研究问题明确化的方法(五)文献回顾的概念四、研究设计(一)研究设计的含义(二)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的界定(三)理论性研究、应用性研究的界定(四)四种基本的研究方式(五)分析单位的主要类型及其有关的两种错误(六)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的比较五、测量与操作化(一)测量的概念及其要素(二)测量的层次(三)概念、变量与指标(四)操作化的含义、作用与方法(五)指数和量表(六)李克特量表的概念(七)语义差异量表(八)信度、效度及其相互关系六、抽样(一)与抽

50、样有关的基本概念(二)抽样的一般程序及设计原则(三)掌握主要的概率抽样方法(四)掌握主要的非概率抽样方法(五)样本规模及其影响因素七、调查研究(一)调查研究的定义及其特征(二)问卷设计1问卷的结构2问卷设计的步骤(三)调查资料的收集方法1自填问卷法2自填问卷的四种方式3结构访问法的两种方式(四)培训调查员的方法(五)调查的回收率1回收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回收率的标准八、实验研究(一)实验及其基本要素(二)实验的程序与类型1实验对象的确定方法2实验的类型(三)几种基本的实验设计(四)影响实验正确性的因素九、文献研究(一)文献的类型(二)文献研究及其类型(三)内容分析的定义与程序(四)二次分析的含

51、义及步骤(五)文献研究的优缺点十、实地研究(一)实地研究的概念(二)个案研究及社区研究(三)实地研究的过程(四)观察法1观察的概念及其类型2参与观察者的特点(五)无结构访谈法1无结构访谈的含义及分类2进行无结构访谈的要点3访谈控制的方法十一、定量资料分析 (一)资料整理与录入的一般过程(二)单变量统计分析的主要方法(三)双变量统计分析的主要方法(四)多变量统计分析的主要方法十二、定性资料分析 (一)定性资料的概念及其特点(二)定性资料分析和定量资料分析的差别(三)定性资料的编码类型(四)定性资料分析的基本过程与方法十三、撰写研究报告研究报告的类型掌握研究报告的一般结构(三)掌握研究报告的撰写步

52、骤924 西方社会学理论一、考试性质西方社会学理论考试是为我校招收社会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入学考试科目。西方社会学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西方社会学在发展过程中先后出现的各种学术理论及其发展演变的一般规律。本课程的考试是按照全日制普通高校研究生专业课程的要求进行水平合格考试,目的是检验应考研究生是否达到全日制普通高校研究生西方社会学理论课程的合格水平,考核对象是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社会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的应考者。二、考查目标西方社会学理论考试内容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古典社会学理论;二是现代社会学理论;三是社会学理论的新发展。要求考生系统掌握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基本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的

53、基本知识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三、考试形式(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四、考查内容第一编 古典社会学理论第一章 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创始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要求掌握实证主义社会学创始人孔德对社会学的主要贡献,孔德关于社会静力学与社会动力学的基本观点。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孔德提出实证社会学(重点)熟记:(1)社会学之父;(2)孔德的主要著作;(3)实证。理解:(1)神学、形而上学、实证三阶段的特点;(2)整体先于局部的内涵。运用:孔德对社会学建立的贡献。(二)孔德的社会静力学与社会动力学(次重

54、点)熟记:(1)社会静力学;(2)社会动力学;(3)静力学从属动力学。理解:(1)社会静力学的内涵;(2)社会静力学的组成;(3)社会动力学的内涵。运用:(1)孔德从人性结构分析社会秩序;(2)社会变迁三阶段的特点;(3)社会静力学与社会动力学的主要区别。(三)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一般)熟记:(1)斯宾塞的主要著作;(2)实证社会学的基本出发点。理解:斯宾塞社会有机体的观点。第二章迪尔凯姆的社会学理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这一章主要介绍了迪尔凯姆的社会学理论。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要求重点理解迪尔凯姆将社会学研究对象界定为社会事实,将社会团结划分为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并将集体意识和社会分工分别看作是机

55、械团结和有机团结的基础的重要社会学观点。同时要求结合对迪尔凯姆其他社会学理论的学习,正确评价迪尔凯姆对古典社会学理论的贡献。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迪尔凯姆社会团结和社会分工理论(重点)熟记:(1)社会分工论;(2)机械团结;(3)有机团结;(4)集体意识。理解:(1)机械团结的特征;(2)有机团结的特征;(3)集体意识的内涵;(4)集体意识是机械团结的精神基础;(5)社会分工是有机团结的物质基础。运用:(1)机械团结与有机团结的区别;(2)迪尔凯姆对社会学的贡献及理论弱点。(二)社会事实是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次重点)熟记:社会事实。理解:社会事实的内涵。运用:社会事实的三个特征(三)社会

56、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一般)熟记:把社会现象(或社会事实)作为物来研究。理解:社会学方法的三条准则。运用:用自杀论说明社会事实必须根据别的社会事实来解释的原则。第三章 齐美尔的社会学理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这一章主要介绍了齐美尔的社会学理论。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要重点掌握齐美尔关于社会的本质、社会学研究任务、社会交往的形式、社会交往者的类型以及文化类型与社会分化等方面的论述,正确评价齐美尔对社会学的贡献及其理论的局限性。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社会的本质与社会学的任务(重点)熟记:(1)齐美尔;(2)社会;(3)互动;(4)形式;(5)形式社会学;(6)社会交往者;(7)社会几何学。理解:(1

57、)齐美尔关于社会的本质的论述;(2)齐美尔关于社会学三领域的划分;(3)社会交往的形式;(4)社会交往者的类型。运用:齐美尔关于社会交往形式的论述。(二)文化的类型与社会分化(次重点)熟记:(1)主体文化;(2)客体文化;(3)文化的悲剧;(4)社会分化;(5)有机的标准;(6)理性的标准。理解:(1)主体文化的内涵;(2)客体文化的内涵;(3)有机的标准的含义;(4)理性的标准的含义。运用:(1)主体文化与客体文化的关系;(2)社会分化对互动形式的影响。(三)货币哲学(一般)熟记:货币哲学。理解:货币对个人的影响。运用:如何评价货币在社会发展过程的作用。第四章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一、学习目的与

58、要求这一章主要介绍了韦伯的理解社会学。理解社会学最有价值的部分是韦伯提出了解释性理解、价值中立和理想类型的方法论原则,这是本课程学习的重点。另外,通过学习,还要掌握韦伯对社会行动类型、科层制等社会现象的论述。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韦伯关于社会学研究方法的论述(重点)熟记:(1)理解;(2)理解社会学;(3)解释性理解;(4)主观恰当性;(5)因果恰当性;(6)客观可能性;(7)价值中立;(8)理想类型;(9)历史的理想型;(10)类型的理想型。理解:(1)理解的内涵;(2)理解社会学的含义与基本任务;(3)理解的确定性的两个基础;(4)理解的类型;(5)主观恰当性的内涵;(6)因果恰当

59、性的内涵;(7)价值中立是学术研究的规范原则;(8)理想类型是一种概念体系。运用:价值中立与价值判断的区别。(二)社会行动与社会结构的类型(次重点)熟记:(1)经济与社会;(2)社会行动;(3)目的合理性行动;(4)价值合理性行动;(5)情感行动;(6)传统行动;(7)社会结构。理解:(1)社会行动的涵义;(2)社会行动的类型;(3)社会结构的类型。运用:(1)社会行动与其他行动的区别;(2)共同体化的社会结构与社会化的社会结构的差异。(三)合法统治的理想类型与科层制特点(一般)熟记:(1)合法统治;(2)传统型统治;(3)卡里斯马型统治;(4)法理型统治;(5)科层制。理解:(1)传统型统治

60、的实质与特点;(2)卡里斯马型统治的实质与特点;(3)法理型统治的实质与特点。运用:(1)合法统治三种理想类型的不同基础及其相互区别;(2)科层制的特点。第二编 现代社会学理论第五章 功能主义理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这一章主要介绍了西方社会学中几种主要的功能分析概念框架及有关理论。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要求掌握功能理论的最基本的观点,分析功能理论各代表人物之间理论承继关系,正确分析功能理论的合理性和局限性。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帕森斯的抽象功能主义(重点)熟记:(1)帕森斯;(2)社会行动的结构;(3)社会系统;(4)现代社会学理论的第一次综合的标志;(5)帕森斯由单元行动分析转向社会行动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