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PAGE 38 附件(fjin)1 :一级地震(dzhn)安全性评价工程师资格考试大纲第二科目 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gunl)与实务掌握即要求能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熟悉即要求能够理解并简单应用,了解即要求具有地震安全性评价相关的广泛知识。地震活动性评价专业一、地震活动性分析考试目的:主要考察从业人员在地震活动性分析中应用技术方法的能力,以及对地震资料、地震区带、地震活动性时空特征、构造应力场、场地影响烈度等问题的掌握、熟悉与了解程度。考试内容:1地震资料熟悉地震部门正式公布的地震目录和地震观测报告。1960年,李善邦,中国地震(dzhn)目录和中国分县地震目录1970年,李善邦,中
2、国(zhn u)地震目录1983年、1984年,顾功叙,中国地震(dzhn)目录1988年,闵子群,中国地震简目三代图1995年,国家地震局灾害防御司中国历史强震目录(B.C.23-A.D.1911)1999年 国家地震局灾害防御司 中国近代强震目录(A.D.1911-1990)1999年之后的地震目录有:球所:中国地震台网目录Ms4.7,每年一期中心:中国地震台网地震目录,ML=1.0-4.6,每年一期各省:各省的地震台网地震目录,每年一期国家局:地震年鉴,每年一期= 掌握历史地震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方法。收集:时间上的完整性,要求从研究区有地震记载以来至上年度12月底止。资料的完整性,不
3、能遗漏。不仅要收集正式地震目录,还要注意收集其它地震资料。要收集研究区内全部的等震线资料、文字记载资料等。整理(zhngl):按时间先后顺序逐条(zh tio)整理。整理的内容(nirng)包括发震时间、震中位置、震中烈度(震级大小)、破坏情况或等震线与文字记载资料、地震有感范围等。对有疑问的地震应进步分析。分析:资料的可靠性分析。主要针对资料来源,如正史或野史、地方志等,并比较各种不同资料的差异,作出判断。发震时间。史料记载往往是某朝代某年某月某日等,要换成公元年;对某些发震时间模糊的,要根据资料重新判定,特别是历史上一些事件对定发震时间有帮助。震中位置。要对各个地点的破坏情况进行判定,并评
4、估地震烈度,将震中位置置于破坏最重的地段。必要时须对等震线根据破坏记载资料进行重新绘制,取极震区的几何中心为震中;对不能勾绘等震线的,可将震中位置限定在某破坏最重的区域内。对大地震,发震断层研究很重要。震级大小(dxio)(震中烈度):根据破坏情况定震中(zhnzhng)烈度震级(zhnj)根据有感范围大小定震中烈度震级根据发震断层参数定震中烈度震级对场地的影响烈度:a.等震线。 b.更重要的是场地附近的记载。c.记载点的地形地貌、地基、建筑物情况。熟悉破坏性地震的资料考证和现场考察的内容与方法。资料考证:收集各种版本的地震目录。收集各种地震记载资料,包括地方志、期刊,在藏区,一些寺庙的记载很
5、有帮助。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提出疑问或现场考察重要点落实的问题。现场考察:收集地形图、地质图、航卫片资料、行政区划图特别是地震发生时的行政区划图。要特别注意行政区划在历史上的变迁、地名的变迁等。查证地方志及散落于民间或寺庙的地震记载资料。调查访问群众(qnzhng),建筑物的破坏情况,碑记等,对地震破坏情况进行评定。对一些(yxi)7级以上大地震,还应结合地形图、地质(dzh)图、航卫片资料对极震区进行活断层考察,以期发现地震时的地质地貌证据及同震位错。这对震级大小、震中位置定位有重要帮助。综合分析:结合分析资料和现场考察结果,对时间、地点、震级进行确定。对不能准确确定的,应给出一个估
6、计范围。熟悉地震资料可靠性与完整性的分析方法。总体来说:时间愈久远,记载愈笼统,缺失愈多。震级愈大,可信时域愈长。震级愈小,可信时域愈短。历史地震检验:M-T图 震级检验:N=a-bM.b值检验史料考证:主要是地方志记载情况与完整程度。年平均发生率和比例系数法目的:为地震活动性研究提供“可信时域”和“可信震级域”。熟悉区域性地震台网观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方法。我国50年代,只能(zh nn)记录到大部分地区的M5级以上(yshng)地震。我国70年代(nindi),全国M4级,大部分地区3级地震。收集区域地震台网的观测历史、台站数、位置、仪器型号及灵敏度的沿革历史,特别注意各地方小台网的数据收集
7、。分析空间控制能力。得到可信震级域、时间域的地震空间分布图象及目录。掌握微震重新定位的方法。要求:对于M3级地震应逐个核实。精度差的地震的改善途径:跨省的要用相关省的地震资料联合测定,各台网内可试验各种速度模型和多种定位方法定位。对疑难地震可改变初值或多种定位方法,如射线跟踪或相对定位法。仅少数几个台站记录的,除用P或Pn外,可用S、Sn等增加数量。对深震可用PP和SP;区域地震可用P、S、Pn及相对定位法;远震采用波形拟合法,比较观测波形与理论波形的拟合程度。如仅一、两台记载,可检验它们的位置是否在断层上或可能离开断层的最近距离。最后,还应对定位的过程(guchng)、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并作
8、出比较及精度判断。熟悉(shx)不同震级标度之间的关系。近震震级(zhnj)Ml:地震波最大记录振幅确定。面波震级Ms:利用周期20s的面波水平向最大地动位移来确定远震震级。体波震级Mb:用体波最大振幅和相应的周期确定。矩震级Mw:用地震矩M0确定地震大小。Ms=09884Mb-0.0420Ms=0.954ML-0.0171掌握编制地震目录的内容。包括:时间、地点、经纬度、震级大小、精度、震源深度、震中烈度等。地震部门正式的地震目录和地震报告。历史地震包括区域内有地震记载以来的全部破坏性地震。Ms4.7。区域性地震台网资料应有台网观测以来可定震中参数的全部地震事件。掌握编制地震震中分布图的内容
9、。区域:半径150Km。 比例尺: 1:100万-1:250万。近场:1:25万。级:1:10万。标明场地(chngd)位置,场地应在图中央或附近。分别(fnbi)编制破坏性地震震中图(Ms4.7)和区域性地震(dzhn)台网记录的震中图。注明资料起止年代。注明主要地震的震级和时间。区分浅源、中源和深源地震。2地震区、带划分熟悉地震区、带的含义和作用。含义:地震区带是指地震活动特点和地震地质构造条件密切相关的地区。地震区是指大区域范围(数十万几百万平方公里范围)内地震活动和大地构造活动的特点具有明显相关的地区。地震带是指同一地震区内地震活动性和地质构造条件密切相关的地带。作用:(1) 地震区作
10、为评价大范围内地震活动总体水平的范围;(2) 地震区带作为分析地震活动特点的单元;(3) 地震区作为地震波衰减的统计单元;(4) 地震带作为地震活动趋势和地震活动性参数的统计单元;(5) 地震带常常作为发震构造条件和震级上限确定的构造类比范围;(6) 地震带是划分潜在震源区的基础。掌握地震区、带划分的原则。地震(dzhn)区:地震活动性的分区(fn q)特征及差异。新构造及现代构造运动(u zo yn dn)的分区特征及差异。地壳结构和地球物理场分区特征及差异。现代大地构造分区特点及其差异。分区边界往往是现代一级大地构造单元、重力梯度带、地壳厚度梯度带、常由活动断裂带等组成。 地震带:新构造、
11、现代构造运动性质、强度一致性较好或类似的地带。地震活动性相一致或一致性较好的地带,包括频度、震级、周期、强震发生间隔、应变积累释放过程、震源深度等。新生代以来构造应力场和地震构造应力场一致性较好的地带。地震构造类型一致性较好的地带。地球物理场和地壳结构相类似的地带。分带边界:a.活动构造带。 b.破坏性地震相对密集的地带的外包线。 c.区域深大断裂活动的影响带。 d.相邻地带在构造活动或地震有明显差异的地带。了解地震区、带与地球物理场特征的关系。 了解我国地震活动(hu dng)的区域性特征。从全球构造的角度(jiod),我国处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带及其影响区。具板内地震特点
12、,分布广,大震相对集中,强度高,震源浅,周期长,新区。再引申到我国地震活动性的分布(fnb)特征地震区地震带。着重论述各区地震活动的空间、时间、周期、频率、强度、震源错动方式、震源深度等。我国地震区、带划分见教材P66-67。 掌握地震区、带划分的方法。3地震活动性分析了解地震活动与地球物理场的关系。了解地震活动与地质构造的关系。掌握地震活动空间分布特征的分析方法。一般描述:从地震震中分布图上直观地描述地震的大小、丛集、成带、稀疏程度等。在我国某些地区,地震震中分布显示出某些空间相关特征,如条带或网格图像。在进行区域性地震空间分布的分析中,应当分析已发生的强震是否与已知的构造活动有关。统计(t
13、ngj)描述:活动度 b值由地震带或地震区统计(tngj)得到. Mi为第i个地震震级(dzhn zhnj). Mo为折合震级.S为面积. T为选取资料长度. Am0(x,y)为点(x,y)附近单位面积发生的地震,折合成Mo震级的地震次数.能流密度图目的:寻找强震发生的可能地点和强度的信息,为划分潜在震源区、确定地震活动空间分布函数等提供依据。掌握地震活动时间分布特征的分析方法。震级-时间分布:M-T图划分活跃期与平静期。应变释放曲线: E=4.8+1.5M 又称贝尼奥夫曲线。该图上可分应变积累、“前兆”释放、大释放、剩余释放四个阶段,为一个地震活动期 划分地震活动周期周期图分析和最大熵谱分析
14、 划分地震活动周期目的:寻找地震活动的趋势性特点,为评价未来地震活动水平和确定地震活动性参数提供依据。掌握未来地震活动水平的分析方法。地震活动随时间表现出相对平静和显著活跃相互交替的发展过程。应根据一个地震统计(tngj)区(地震带)现时所处的地震活动阶段,结合以上地震活动趋势的分析,估计未来100年地震活动水平,为评价该地震带地震年平均发生率提供依据。掌握地震(dzhn)活动环境综合评价的内容。a) 地震资料完整性、可靠性评价,包括区域范围最早记录到的历史(lsh)地震、历史破坏性地震数量、最大历史地震、历史地震资料完整的年代,以及区域内现代地震观测台网记录的地震资料概况。b) 地震活动空间
15、分布特征评价,包括不同强度地震发生的空间分布特征、区域平均震源深度和优势分布范围等。c) 地震活动时间分布特征评价,包括各地震带的地震活动期、各活动期的起止年限、未来100年地震活动水平。d) 区域现代应力场特征评价,包括现代构造应力场的特征、最大和最小主应力方向。e) 历史地震影响评价,包括工程场地所遭受到的最大历史地震影响烈度及烈度的频次特征。4构造(guzo)应力场分析了解根据地质构造和形变资料(zlio)等判定构造应力场的方法。根据不同走向(zuxing)的断层最新活动、错动方式及其组合形式。注意:“最新”是指晚更新世-全更新世以来,至少是第四纪以来。根据地震地表破裂的组合形式,如地表
16、鼓包、地裂缝、挤压脊、地震沟槽等。根据新地层的褶皱及其组合形式。根据GPS测量的块体运动方向。根据跨断层形变测量结果及其所导致地形变形效应。熟悉区域震源机制解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方法。目前,我国积累了大量的震源机制解资料,如张诚等中国震源机制解、中国地应力数据库等,应系统收集整理。在缺乏震源机制解资料的地区,应根据地震记录反演震源机制解,也可以利用小震综合断层面解资料作为补充,以反映区域平均构造应力状态。熟悉编制震源机制解分布图的方法。收集研究范围内所有的震源机制解结果资料,对一些重要的地震事件若没有,则应补充。并列表表示。在每次地震发生的地点表明震源机制解结果,包括(boku)压缩区、膨胀区、P
17、、T轴出地点(ddin)。对研究范围(fnwi)的震源机制解应进行统计列表,并编制P、T轴的空间分布范围图或P、T轴随方位变化的玫瑰花图。阐明研究区范围内构造应力场的特征及可能导致的不同方向构造的运动性质。掌握利用震源机制、小地震综合断层面解资料进行局部构造应力场分析的方法。将单个地震震源机制解结果标示于震中位置。将小地震综合机制解结果标示于各个单元区内。阐述各个单元区的震源机制解特征,包括节面(走向、倾向、倾角)、P、T、N轴(方位、仰角)、矛盾比,并列表表示。根据构造应力场分析结果,阐明发震构造及其活动性质,并为震级判断提供参考。目的:有助于发震构造及其活动性质的判识。5场地影响烈度分析熟
18、悉影响场地地震烈度分布的因素。地震震级大小;地震的错动类型;地形地貌;介质(jizh)影响。熟悉确定地震烈度(dzhn lid)衰减关系的方法。原则(yunz):应采用有仪器测定震级的地震烈度资料。地震烈度衰减模型应体现近场烈度饱和与远场有感范围相协调。应将确定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和实际地震烈度资料进行对比,论述其适用性。方法:考虑衰减关系的地区性,划分合理的统计区域。应收集统计区域内的所有有仪器测定震级的地震烈度资料,包括等震线、具体点的烈度估计与震害调查统计资料、震源深度等。范围应适当大于本区,以了解本区的烈度衰减特征,R可取震中距或震源距。凡是有原始点烈度评定或可以从震害资料评定烈度的,均
19、应采用原始点,否则可采用等震线。若等震线不规则,应多取值且与模型适应。应注意:等震线取值应按阶梯式取值。确定衰减模型:圆或椭圆进行统计。震中烈度选取时应注意: a.若震中区过大,应注意是否(sh fu)存在更高的烈度点。 b.注意由地表破裂或地震地质灾害确定的烈度与普通(ptng)的烈度值之间的匹配。 衰减(shui jin)关系:I=C1+C2M+C3ln(R+R0)+C4R掌握对工程场地有影响的地震烈度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方法。在收集历史地震资料时,除了区域范围内的破坏性地震外,区域外可能对工程场地产生度以上烈度影响的大地震也在考虑之列。历史地震烈度一般应当采用最新版本地震目录中所给出的烈度。
20、若最新版本地震目录所列地震烈度资料不足时,应当广泛地收集地震烈度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对比分析。具体工作中,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a) 有等震线资料的地震,可直接查明历史地震对场地的实际影响烈度;b) 对于没有等震线资料,但能够得到场地及附近的地震破坏宏观资料、或实际调查资料,可通过这些资料复核评定影响烈度;c) 也可以通过本地区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估算场地影响烈度值。在此基础上,给出影响工程(gngchng)场地的综合等震线图,建立场地影响烈度目录,以得到场地所遭受最大历史影响烈度值和各阶段烈度的频次特征。掌握场地(chngd)影响烈度的综合评价方法。由于影响烈度的因素较多,许多大地震(dzh
21、n)的等震线形状都很不规则,难以用“点圆”或“点椭圆”衰减模型来描述,所以,在建立用于统计分析的场地影响烈度目录时,不能简单地利用烈度衰减关系来估算场地影响烈度。对度以上的烈度值,要查阅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中国历史地震图集、中国历史强震目录、中国近代地震目录等资料的等震线图来核实场地影响烈度;对于较大的烈度值,尤其是场地可能位于烈度异常区内的情况时,应当根据场地及附近的宏观资料复核评定烈度。对于某些近期发生的强破坏性地震,应根据对工程场地及附近村镇的实际调查资料,复核评定场地影响烈度。二、地震危险性的确定性分析考试目的:主要考察从业人员对地震构造法、历史地震法的原理和技术方法的掌握、熟悉与了
22、解程度。考试内容:了解地震危险性确定性分析的适用对象。主要(zhyo)用于 = 1 * ROMAN I级工作,如核电厂等重大(zhngd)建设工程项目中的主要工程的相应工作。熟悉(shx)地震烈度与地震动的关系。熟悉地震动衰减关系确定的方法。原则:衰减模型中应考虑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反应谱的高频分量在大震级和近距离的饱和特性。具有足够强震动观测资料的地区,应采用统计回归方法确定衰减关系。缺乏强震动观测资料的地区,可采用转换方法确定衰减关系。应论证衰减关系的适用性,级工作应进一步论证合理性。强度包络函数应表现上升、平稳与下降三阶段的特性。应确定强度包络函数特征参数与震级、距离的关系。方法:包括地震
23、动峰值、反应谱与持时衰减。峰值衰减:a.先校正,区分水平与垂直(单峰值)b.有效峰值. EPA=Sa/2.5; Sa:=0.05; T=0.1-0.5s 的平均值。EPV=Sv/2.5; Sv:=0.05; T=0.8-2.5s 或 T=1.0s。c.回归(hugu)模型. 注意(zh y):1.标准差应说明(shumng)是对Y、lnY或logY的。2.要考虑数据均匀性,不要对一次地震取值过多,也不宜集中于一狭窄M、R内的数据。3.宜采用两级回归统计Ci值。反应谱衰减:含上式中Y与Ci及都是T与的函数即可。持时衰减:强度包络函数:用拟合方法得到特定地震的烈度衰减关系。用参考地区的烈度及加速度
24、衰减关系用转换方法得到特定地震的加速度衰减。用特定地震加速度衰减关系计算场点的加速度值。掌握综合确定地震危险性确定性分析结果的原则和方法。地震构造法结果:利用已确定的适合本区域的地震动衰减关系得到峰值加速度。历史地震法结果:用拟合的特定地震的地震动(zhndng)衰减关系得到峰值加速度。取两者之中的峰值(fn zh)加速度最大者作为确定性分析方法的结果。用上述两种方法分别计算场地相关反应谱,并与标准反应谱做比较(bjio),取三者的包络线为确定性方法的结果。1地震构造法了解地震构造区的含义和划分依据。熟悉判定发震构造及其确定最大潜在地震的方法。熟悉确定弥散地震的方法。掌握地震构造法确定工程场地
25、地震动参数的方法。2历史地震法熟悉根据历史地震记载和调查资料确定场地地震动参数的方法。掌握根据历史地震计算确定场地地震动参数的方法。掌握(zhngw)历史地震法综合确定工程场地地震动参数的方法。三、地震(dzhn)危险性的概率分析考试(kosh)目的:主要考察从业人员应用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技术方法的能力,以及对潜在震源区划分、地震活动性参数确定、地震危险性分析计算等问题的掌握、熟悉与了解程度。考试内容:1潜在震源区划分了解潜在震源区划分的原则和方法。掌握应用地震活动性特征划分潜在震源区的方法。熟悉应用地质构造特征划分潜在震源区的方法。了解应用地球物理场特征划分潜在震源区的方法。掌握综合确定潜在
26、震源区的原则和方法。2地震活动性参数的确定熟悉地震带震级上限的确定原则和方法。了解根据地质构造特征确定地震带震级上限的方法。掌握根据地震活动性特征确定地震带震级上限的方法。掌握地震带的震级频度关系的分析方法。掌握地震带的地震年平均发生率的确定方法。熟悉潜在震源区震级上限的确定原则和方法。掌握本底地震震级和震级下限的确定原则和方法。掌握潜在震源区各震级(zhnj)档空间分布函数的确定方法。3地震危险性分析(fnx)计算掌握(zhngw)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的计算方法。掌握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不确定性的校正方法。掌握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计算结果的表述方法。熟悉地震动的表征参数。地震构造评价专业一、区域地
27、震构造评价考试目的:主要考察从业人员在区域地震构造评价中进行地震地质调查与分析的能力,以及对区域地质构造、新构造运动、断裂活动性、区域地球物理场和地震构造判别等问题的掌握、熟悉与了解程度。考试内容:掌握区域地震构造评价工作范围确定的原则。掌握区域地震构造环境评价资料收集与分析的方法。掌握区域地震构造野外补充调查对象确定原则。掌握地震构造模型的确定方法。熟悉区域地质构造图、新构造图编制的内容。掌握区域不同震级档强震构造(guzo)标志的分析方法。熟悉建立区域地球动力学模型的技术(jsh)方法。掌握I级工作对区域(qy)地震构造等相关资料的要求。掌握地震构造分区的原则和方法。了解历史强震资料的收集
28、和分析方法。掌握区域地震构造图编制的原则、方法和主要内容。掌握区域地震构造环境综合评价的内容。二、近场区地震构造调查考试目的:主要考察从业人员在近场区地震构造评价中从事地震地质调查与分析的能力,以及对野外调查目标确定、第四纪地质地貌分析、断层活动性调查和鉴定、发震构造综合评价等问题的掌握、熟悉与了解程度。考试内容:1野外调查目标的确定掌握地震构造评价工作范围确定的原则。掌握主要断层的判定方法。掌握地震构造、发震构造、地震活断层、活动断层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2第四纪地质地貌分析掌握应用第四纪地质地貌资料,分析断层活动性的方法。掌握第四纪地质图的编制原则和方法。3断层活动性调查(dio ch)和鉴
29、定掌握地震(dzhn)构造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方法。掌握活断层活动(hu dng)时代、活动性质、运动特性和活动性分段鉴定的方法。熟悉应用遥感资料判识线性构造的标志。熟悉隐伏区断层活动性评价的地球化学、地球物理方法。掌握断层活动年代综合评定的原则。了解地壳形变和地球物理资料在断层活动性评价中的应用。熟悉年代学鉴定的技术方法与采样要求。了解年代学鉴定的可靠性及适用范围。4近场区地震构造条件综合评价掌握近场区地震构造综合评价的目标和工作内容。掌握判识发震构造及其确定最大潜在地震的原则与方法。掌握近场区地震构造图编制的主要内容。三、潜在震源区划分考试目的:主要考察从业人员应用地震活动性分析、地震地质调查
30、等结果综合划分潜在震源区的能力,以及对地震区带划分和潜在震源区参数确定等问题的掌握、熟悉与了解程度。考试内容:了解地震区、带的含义和作用。掌握根据地质(dzh)构造环境划分地震区、带的原则和方法。掌握如何分析地震(dzhn)活动与地质构造的关系。了解(lioji)区域现代构造应力场特征。了解区域震源机制解资料。熟悉根据地质构造和形变资料等判定构造应力场的方法。掌握根据地质构造特征确定地震带震级上限的方法。熟悉根据地震活动性特征、地球物理场特征划分潜在震源区的方法。掌握根据地质构造特征划分潜在震源区的方法。掌握潜在震源区震级上限的确定原则和方法。四、地震构造法评价考试目的:主要考察从业人员从事地
31、震构造法评价的能力,以及对地震构造区划分和弥散地震确定、发震构造判定和最大潜在地震确定等问题的掌握、熟悉与了解程度。考试内容:掌握地震构造区的划分原则与依据。熟悉利用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性特征等资料进行地震构造区划分。熟悉确定弥散地震的原则和方法。掌握判定发震构造及其确定最大潜在地震的原则和方法。掌握地震构造法确定工程场地地震动参数的原则和方法。五、工程(gngchng)场地地震地质灾害评价考试(kosh)目的:主要考察从业人员从事工程场地地震地质灾害评价的能力,以及对活断层地质灾害成因、类型和特点等问题(wnt)的掌握、熟悉与了解程度。考试内容:熟悉工程场地地震地质灾害的类型和成因。掌握地震地
32、质灾害评价工作的野外调查内容和方法。掌握地震地质灾害的评价方法。掌握活断层地质灾害的特点和评价方法。工程场地地震影响评价专业一、场地地震工程地质条件勘测考试目的:主要考察从业人员进行场地勘测和评价的能力,以及对地震地质灾害的场地勘查和场地岩土力学性能测定等问题的掌握、熟悉与了解程度。考试内容:1场地勘测掌握确定场地勘查范围的规定。掌握场地地震工程地质条件(tiojin)勘测的目的和内容。熟悉场地(chngd)勘查相关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掌握不同等级地震安全性评价(pngji)工作对场地勘测的要求。熟悉场地勘测中需要确定的土层物理力学参数。掌握不同等级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钻孔数量要求和布设
33、原则。掌握不同等级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对场地钻探、取样、现场波速测试的要求。2地震地质灾害的场地勘查掌握地基土液化勘查内容和要求。熟悉崩塌与滑坡等地震地质灾害的勘查内容。掌握地表断裂地震地质灾害分析所需的资料内容。3场地岩土力学性能测定掌握岩土剪切波速测量的要求与方法。熟悉土动力试验的测试要求和内容。了解土动力试验方法和适用范围。掌握考虑竖向地震反应时土层力学性能测定的工作要求与内容。二、地震动衰减关系确定考试目的:主要考察从业人员对地震动衰减关系确定的技术方法,以及地震烈度和强震动资料收集(shuj)、衰减模型建立和适用性分析等问题的掌握、熟悉与了解程度。考试内容:掌握地震烈度资料收集和分析(
34、fnx)的原则与方法。掌握强震动观测资料收集和分析(fnx)的原则与方法。掌握基岩地震动衰减模型建立的要求。掌握基岩地震动衰减关系选取与适用性分析的原则。掌握基于强震动观测资料统计回归地震动衰减关系的方法。掌握缺乏强震动观测资料地区的地震动衰减关系确定的方法。掌握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确定的方法。三、区域性地震区划考试目的:主要考察从业人员从事区域性地震区划工作的能力,以及参数和概率水平的确定、区划图编制要求、使用范围等问题的掌握、熟悉与了解程度。考试内容:掌握区域性地震区划的工作目标和适用范围。掌握区域性地震区划工作的技术要点和要求。熟悉区域性地震区划图的参数和概率水平的确定依据。掌握区域性地震区
35、划计算控制点的分布(fnb)要求。掌握区域性地震区划图的表述方式(fngsh)和成图比例尺要求。掌握区划图分区界线确定应考虑(kol)的主要因素。掌握区划图说明书的编制内容。四、场地地震动参数确定考试目的:主要考察从业人员进行场地地震动参数确定工作的能力,以及对地震动时程合成、土层地震反应分析、设计地震动参数确定等问题的掌握、熟悉与了解程度。考试内容:掌握场地地震动参数确定的技术步骤。掌握表述地震动的参数。熟悉适用于不同类型工程的场地地震动参数选取原则。掌握不同级别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基岩场地和土层场地地震动参数的确定方法。掌握场地地震动反应谱规准化的目的和方法。熟悉强度包络函数的确定方法。掌握
36、不同级别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地震动时程合成的要求和方法。掌握不同级别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场地地震反应分析模型及参数确定的要求和方法。掌握不同(b tn)级别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确定地震输入界面的要求。熟悉土力学参数(cnsh)确定的方法。掌握场地(chngd)地震反应分析的常用方法。掌握场地相关反应谱确定的依据与要求。五、地震地质灾害评价考试目的:主要考察从业人员从事地震地质灾害评价工作的能力,以及对地震地质灾害类型、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等问题的掌握、熟悉与了解程度。考试内容:熟悉地震地质灾害类型。了解活断层的调查内容和鉴定结果。掌握地震地质灾害评价的主要内容。掌握依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确定场地地震地质
37、灾害的类型。掌握地震地质灾害评价的深度要求与方法。熟悉相关规范中的地震地质灾害评价方法。六、地震小区划考试目的:主要考察从业人员从事地震小区划工作的能力,以及参数和概率水平的确定、地震动参数小区划图和地震地质灾害小区划图的编制要求、使用(shyng)范围等问题的掌握、熟悉与了解程度。考试内容:熟悉地震(dzhn)小区划的特点与适用范围。掌握地震小区划工作主要内容(nirng)和技术要求。了解工程地质单元划分方法。掌握地震动小区划工作控制点或工程地质剖面的选择原则。掌握编制地震动峰值和反应谱分区图的方法。掌握地震地质灾害小区划图编制的方法。掌握地震小区划说明书的编制要求。七、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复核
38、考试目的:主要考察从业人员从事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复核工作的能力,以及地震地质调查、地震活动性分析和参数确定等问题的掌握、熟悉与了解程度。考试内容:熟悉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复核工作的适用范围。掌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复核的工作要点。熟悉对近场区地震活动和地震构造资料进行搜集与补充调查的要求。掌握地震动峰值(fn zh)加速度衰减关系选取的原则。掌握确定中硬场地地震峰值(fn zh)加速度的方法。掌握地震动峰值(fn zh)加速度复核工作结果的表述方式。一级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师资格考试大纲第三科目 地震安全性评价案例分析掌握即要求能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熟悉即要求能够理解并简单应用,了解即要求具有地震(dzhn)安全性评价相关的广泛知识。考试(kosh)目的:通过本科目考试,考察从业人员综合运用地震安全性评价相关法律法规与标准、技术方法,解决(jiju)地震安全性评价实际问题的能力。考试内容:一、法律法规、相关政策运用1分析国家法律法规在地震安全性评价中的落实情况。2分析地震安全性评价在各类建设工程抗震设计中的落实情况。3分析地震安全性评价法律法规与相关行业抗震设计规范的衔接关系。二、项目分析1针对不同建设工程,确定设防水准、设计地震动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授权使用商标协议
- 文化创意灰土工程协议
- 服装设计师解聘合同证明
- 起草离婚协议书(2篇)
- 土地过户后承建协议书范本
- 集体合同决议会议记录
- 砍树免责合同范例
- 承租开荒地合同范例
- 品牌文化策划合同范例
- 网签授权合同范例
- 公共租赁住房运行管理标准
- 2024-2030年中国永磁耦合器行业经营优势及竞争对手现状调研报告
- JJ∕G(交通) 200-2024 轮碾成型机
- 小学六年级奥数难题100道及答案(完整版)
-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全册易错知识点专项练习(判断选择-分单元编排-附参考答案和点拨)
- 电影作品解读-世界科幻电影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成都锦城学院
- NB-T47003.1-2009钢制焊接常压容器(同JB-T4735.1-2009)
- 聚焦高质量+探索新高度+-2025届高考政治复习备考策略
- 惠州市惠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数学试卷
- 北京市西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英语试题【带答案】
- ISO45001-2018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之5-4:“5 领导作用和工作人员参与-5.4 工作人员的协商和参与”解读和应用指导材料(2024A0-雷泽佳)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