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教师的性别失衡与平衡研究-基于性别表演论的视角_第1页
学前教育教师的性别失衡与平衡研究-基于性别表演论的视角_第2页
学前教育教师的性别失衡与平衡研究-基于性别表演论的视角_第3页
学前教育教师的性别失衡与平衡研究-基于性别表演论的视角_第4页
学前教育教师的性别失衡与平衡研究-基于性别表演论的视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前教育教师的性别失衡与平衡研究基于性别表演论的视角摘要对传统意义上的性别失衡与性别平衡进行概念性分析和审视,是性别表演论视角下学前教 育教师性别平衡路径探究的重要前提。性别平衡不再是数字意义上的等量与生物意义上的互补,而是通过 性别表演实现性别角色转换。学前教育教师性别平衡之路的实质是通过性别表演挑战并打破男性塑造男 性气质和女性塑造女性气质的处方。男性气质是改变当下学前教育教师性别失衡现状的关键。在兼顾公 平与合理的价值理念基础上探寻学前教育教师的性别平衡之路,需要摒弃本质主义的性别二元思维,从四 个方面将性别与教育有机统一于学前教育领域:一是树立在教育实践中建构教师社会性别身份的理念;二

2、 是教师挣脱二元化性别认知束缚;三是增强教师的性别敏感意识;四是在学前教育机构中创设具有男性气 质的多样化环境。关键词学前教育教师 性别表演 性别建构 性别失衡 性别平衡引言在学前教育领域从业人员中,女性占据绝对多数, 世界各国概莫能外。长久以来,由于男性的缺乏,无论 是政府机构还是研究团体,抑或学前教育的直接利益 相关者一幼教机构和家长,都在设想和试图验证:更 多男性从事学前教育专业工作将对儿童的教育与成长 以及学前教育的发展带来哪些积极变化?许多研究将 这种假设的可能发生的变化归根于男性与生俱来所拥 有的男性特质$比如男性的刚强与坚毅,男性的幽默 与自信,男性的精力旺盛与热爱运动等。英国国

3、家经 济与社会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Economic and Social Research )就业与社会政策团队负责人希瑟&洛尔 福(2eather Rolfe)在儿童教育与就业问题的研究报 告中指出,“这些男性自身拥有某种天生的能力,如手 工、对自然的热爱、踢足球、野营等,并能把这种 能力带到他们的工作场所,给他们的工作场所带来积 极的影响。” E然而,女权主义者们却一直对此极力批 判:上述所谓的男性特质,在许多女性身上同样具有, 并且在一些情境下有过之而无不及。而较之女性,某 些男性却更擅长家务,感情细腻。内尔&诺丁斯在其 著作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中指

4、出,照顾老 幼,护理病残不是女性独有的天职,应该是全社会有能 力成员的共同责任$&项)在学前教育领域,量化的男女 教师性别比例失衡已然是不争的事实,性别平衡之路 将何去何从?在失衡与平衡之间,我们将如何应对?一、现实与应对:男性教师稀缺而导致的性别失衡男性从业人员数量偏低是世界学前教育界的普遍 性问题。教育部2017年教育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幼 儿园现有教职工共419.3万人,专任教师约243.2万 人。其中,女性教职工约为386.3万人,女性专任教师 约237.8万人,分别占总数的92. 1%和97.8% $幼儿 园男性工作人员只占8%,专任男教师的比例更是少 于3% $3 2014年,美国学

5、者布拉迪(Brody)作了一项 统计,在世界大多数国家中,从事学前教育的男性专业 人员大概只有1%到3%,3%以上者寥寥无几。其中, 只有土耳其、挪威、丹麦的比例达到了 5% $4786这一现 象引发了普遍的焦虑。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和社会认 知使男性要么不屑于从事学前教育事业,要么囿于社 会的“有色眼镜”,不敢且不愿从事学前教育工作。无 论公立还是私立,幼儿园自园长以降,几乎是清一色的 女性。一方面,男性的缺少已经引起了各界相当的重 视,政府和研究机构正在通力合作来论证和采取措施 吸引男性投身儿童教育事业,同时家长和学前教育机 构也对男性教师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期待;另一方 面,男性教师进入学

6、前教育领域的步履依旧蹒跚,男生 报考幼师的比例仍然连续多年在个位数徘徊。幼儿教师的男女比例严重失衡引起人们的担忧: 男女教师比例失调的“阴盛阳衰”现象是否会潜移默 化地透过教育过程传导给儿童,造成儿童成长过程中 心理和发展的“阴盛阳衰”。而当下,把儿童男性个性 品质的养成寄希望于增加男性幼儿教师的数量似乎更 易被人接受。于是对男性幼儿教师的呼唤显得更为急 迫,认为唯有增加男性教师的数量才是有效解决学前 教育教师性别失衡问题的唯一途径,才能逐步实现学 前教育教师的性别平衡。因此,许多国家一直致力于 增加学前教育男性从业人员的数量和比例。以我国为 例,为鼓励更多男性加入学前教育事业,江苏省于201

7、0 年率先在全国开展了学前教育专业免费师范男生招生 和培养计划,毕业后补充到江苏各地公办幼儿园。江 苏希望通过此举,力保每所公办幼儿园有至少1名男 性教师。回福建省随后也开展了试点工作,目前全国已 有多个省份开展了此项工作$2016年,英国召开了第 一次关于“学前教育中的男性从业人员”的全国性会 议,会议旨在鼓励更多的男性投身英国的学前教育事 业。丹麦政府专门成立了儿童教育与性别平等的专业 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发起设立了五个幼儿园男教师培 养项目。项目以不同类型和规模的幼、早教机构为依 托,在不同的城市同时开展,旨在为幼儿男教师的培养 累积经验,吸引越来越多优秀男性加入到丹麦学前教 育教师队伍。

8、回近年来,欧洲学前教育研究协会的部分 成员联合成立了研究学前教育教师性别平衡问题的专 门组织,该组织希望藉此面向社会广募男性贤能从事 学前教育工作,同时对性别平衡问题进行深入研究$7 尽管各国各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缓解学前教育 师资的性别结构失衡现象。然而,争议和诘问一直不 断。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任何制度的出台,都应遵循 制度公平的原则,绝不能顾此失彼,变相的对他群体的 利益造成实质性的损害。姑且不论各国出台的政策效 果如何,就政策本身而言,是具有明显倾向性的。一方 面这种政策的倾斜,是对男性加入学前教育队伍的积 极鼓励,但是细思之,相对女性而言,则又是一种变相 的压制$为什么要为男性教师设置

9、专项计划,而女性 却没有?岗位总数是有限的,这无异于让女性的竞争 更为激烈。无论理由多么冠冕堂皇,也无法掩盖这种 政策的不公平性。通过强加外力而改变男女数量的比 例,必定使天平朝一方倾斜,令人质疑其公平性与合理 性。如果不对性别的平等性和政策的公平性及合理性 进行认真反思,而是盲目的倡导通过增加男性教师数 量来实现学前教育教师的性别平衡,只会无形中加剧 社会性别二元化和潜在的性别歧视现象。争议还在持 续,学前教育俨然已是性别化特征明显的行业。尽管 各国都在努力改变现状,但可以预期,数量上的性别失 衡短期内仍难以有大的转圜。二、失衡与平衡:性别表演论视角下的范畴厘定学前教育从业人员的性别平衡是业

10、界普遍期许的 理想状态$对性别失衡和性别平衡的范畴进行概念性 分析和批判性审视后的重新厘定,是对当下学前教育 师资性别结构现象和问题分析的基本着眼点,对于未 来学前教育教师发展策略和儿童成长教育具有举足轻 重的作用。“性别表演”理论是朱迪斯&巴特勒(Judith Butler)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著名理论,是在后 结构主义女性主义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在性别研究领 域具有重要意义的命题。性别表演理论强调主体性别 身份的流动性、多样性和建构性,反对本质主义性别观 的性别身份绝对说。巴特勒将个体社会性别身份的流 动性、多样性和建构性归因于实践。他认为社会性别 身份的展示离不开主体的实践行为,并且受

11、制于实践 发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和现实语境。个体在进行自我性 别扮演时,其性别行为实践恰是对社会的显性规范和 隐性规约的折射$是行为决定了性别,而不是性别导 致模式化的行为。国适切的将性别表演论运用于学前 教育领域,不仅可以让我们重新审视当下学前教育教 师男女比例失调问题,同时对于研究学前教育教师与 儿童的关系具有重要价值。超越传统的数字意义的性别失衡与平衡观如前所述,学前教育男性教师数量的匮乏是不争 的事实。学前教育能否给孩子带来正确的性别角色启 蒙教育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审视与质疑。然而对性别平 衡概念的不同理解决定了在现实中实现性别平衡方法 的逻辑起点。中国、英国、丹麦等国都采取了相关举措 吸引

12、男性加入学前教育事业。而在欧洲,策略正伴随 相关研究的推进而悄然转变。欧洲学前教育研究协会 部分成员开始关注如何在学前教育界建立一个更加公 平合理的性别平等社会而不是盲目的通过数量的增加 来实现男女平衡。因而,需要认真审视传统的以一味 增加男性数量为方法的性别平衡概念和做法,从社会 学和教育学的视角,站在构建平等社会的立场,分析学 前教育教师的性别失衡现象和探寻学前教育教师的性 别平衡路径。巴特勒的性别表演理论为性别平衡这一 概念提供了一个新的维度:无论男女,可以通过性别角 色扮演来达到学前教育相关岗位工作的需要。性别主要是一种文化和社会建构,性别的二元划 分是“强加的# o9 710性别身份

13、并非只是“物质存在”, 而是一个能够被改写的文化场域$10 726因此,根据性别 表演论,在学前教育领域,男性教师的数量稀缺是既成 事实,然而数量的缺少并不是性别失衡的唯一诱因。 既然社会性别身份是可建构的,主体可以在不同的文 化场域展现不同的性别身份,按照需要的性别身份进 行思维,开展活动,那么教师是可以通过性别扮演实现 自我社会性别身份的建构与选择的$女性教师在一定 的文化场域可以充分展现男性特质,而男性教师也可 以具有女性特质。在性别表演论视角下,男性和女性 的数量多寡并不能完全决定性别失衡与否,至少不是 唯一因素。传统的性别平衡概念是可以商榷的,是可 以超越数量障眼法而去关注性别的社会

14、建构性的。换 言之,即便男女数量存在差距,通过性别身份的建构实 现性别平衡也是不无可能的,毋须非要达到男女数量 的大体一致,才能称其为性别平衡。超越传统数字意 义的概念界定来理解性别的失衡与平衡,审视和反思 当下学前教育领域的男女教师性别数量比例严重失调 问题,从性别表演论的视角发掘和理解性别的流动性、 多样性、灵活性和社会建构性,对于重塑性别失衡与平 衡观,切实促进社会性别身份意义上的男女性别失衡 现象的改善,有效缓解男女性别数量比例严重失调现 象而导致的性别失衡问题,具有积极意义。从男性教师到男性气质本质主义认为男性和女性的生理性别特征决定了 其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特定角色作用和固有行为模

15、式,将男女视为两个独立的社会群体存在,并在此影响 下催生了极具暗示性的社会性别二元化心理。在上世 纪末本世纪初,社会学和伦理学研究人员对父亲在家 庭教育中的参与度进行了大量研究。近十年以来,相 关研究的主要关切从父亲的参与度转移到了父亲参与 后给家庭教育带来了多少质的变化,从量的研究转向 了质的研究,从父亲的身份形象缺位,到父亲的角色责 任缺位。由此可见,并不是父亲的男性性别身份在家 庭中具有重要作用,而是父亲的这一角色及其担负的 责任。无独有偶,后结构主义女性主义者康奈尔 (Raewyn Connell)提出了男性气质理论。康奈尔在阐 释男性气质理论时,重点指出男性(men)与男性气质 (m

16、asculinities)不能一概而论。生理特征和社会实践 是对男性性别概念不同理解的核心要素。生理特征是 个体与生俱来的,而“男性气质”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 中逐渐形成的。“男性气质”具有多样性、可变性以及 多维性$11康奈尔的“男性气质”论与巴特勒的观点不 谋而合。“男性气质论”承认身体各具风格,而身体的 风格是历史的约定成俗,这与巴特勒的身体的风格( styles of flesh)是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的观点如出 一辙。因而,学前教育教师男女性别数量比例的严重失 调现象本身并不值得焦虑,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是学 前教育教师群体整体的“男性气质”的缺失。将男性 气质的缺失直接归咎于男性教师的

17、数量少,是没有意 识到“男性气质”并非专指生物学的男性,而是对于男 性的角色责任而言,而这一角色责任是无论男女都可 以在社会实践中建构的,是可以在男女之间自由流转 的。换言之,男性不一定天生具有男性气质,男性气质 也因个体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性。女性并非一定不可 能具有男性气质,女性的男性气质也不一定天生就弱 于男性。所以,在学前教育教师男女数量严重失调的 当下,男性数量的多少与能否增加受各种复杂因素的 制约,数量上的增加很难一蹴而就,然而唤起对学前教 师男性气质培养的重视,并采取及时有效措施却是改 变现状的可行方式。三、性别表演论视角下的性别平衡之路2013年英国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发布的英国幼

18、 儿教师标准明确规定,所有幼教机构工作人员在保教 过程中都应树立积极角色模范。皿“积极角色模范”是 由男女教师共同遵守和树立的,没有男教师的角色模 范和女教师的角色模范之分。通过性别表演来实现 “积极角色模范”的树立,寻求超越传统意义的性别平 衡,不失是一种具有变革意义的性别平衡路径。(一)理念重树:在教育实践中建构学前教师社会 性别身份性别表演理论强调自我本身就是多样性的存在, 这种多样性与所处的社会语境是相适的。自我的多样 性是在流动和变化中形成的,因为个体所处的社会语 境也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这种可变性是指性别的角色 意义和社会功能而非生理意义和物理功能。学前教师 可以在不同的教育实践中进

19、行性别塑造,表现出不同 的性别角色积极意义和有效的社会功能,从而实现工 作岗位上的自我性别角色互补和更优的社会意义。巴 特勒认为,如果把“性”从性别中剥离出来,那么性别 则完全可以是动态的且可变化的。因此,学前教育教 师需要重新树立关于性别与性别教育的理念,坚信女 性在特定时候能够展现出充分的男子气概,而男性亦 可以在某个场合表现出女性特质。性别是动态变化 的,教师在不同时间不同场景对性别身份具有主动选 择权。经过教师主观选择后的性别身份呈现即教育教 学中的性别表演。将性别表演论与学前教育学相结 合,树立在教育实践中建构学前教师社会性别身份的 理念,有助于教师审视自我的性别意识和行为,避免将

20、性别化的语言和动作符号带入学前教育的课堂,鼓励 儿童在童趣和快乐中塑造刚柔并济的性格特质。(二)标签去除:挣脱二元化的性别身份认知 束缚标签化的性别特征认知将男女社会性别角色与男 女生理性别特征简单地等同起来,以生理性别认知主 导社会性别认知,认为性别是天生的,性别差异是天然 的且是泾渭分明的。去除标签化性别角色特征划分, 要求学前教育教师从传统的性别二元论思维定式和行 为模式中挣脱出来,突破自我,跨越心理性别障碍,将 性别平等观念深融到工作与生活中。学前教育教师群 体营造了儿童性别社会化构建的主要文化域场,是儿 童接触最多的人群之一,也是对儿童影响最大的群体。 教师在保教过程中,会将自身的性

21、别角色定位观念潜 移默化的传导给儿童。教师在不同的保教活动中展现 出不同的社会化性别身份将给予儿童积极的正面示范 和自我定位。学前教育女教师同样可以展现侠骨柔情与坚强刚 毅,男教师也能做到体贴细致和善解人意。教师需要 从内心深处摒弃性别的二元化分,颠覆“男人做男人的 事,女人做女人的事”的看法,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撕掉 男性与女性的标签。坚强勇敢、果断机智、温柔体贴、 耐心细致这些性格特征不应被贴上性别标签,它 们是两性共有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幼儿 教育的五大领域是儿童成长的整体基因,每个领域本 身也不存在性别暗示。一个专业且优秀的学前教育教 师需要同时能在五大领域游刃有余,这就要求

22、教师是 一个在性别性格上不偏不倚,没有性别身份烙印的主 体。在户外活动中,学前教师给儿童的示范是精力旺 盛,勇敢坚强,爱好运动的性格特质;在科学探索活动 中,学前教师给儿童的示范是好奇求知,严谨创新,热 爱真理的性格特质;在艺术活动中,学前教师给儿童的 示范是爱美羡美,细心细腻,陶情冶性的性格特质。而 这一切并不关乎性别差异,男女皆可为。保教游戏活 动过程本身是没有性别标签的,标签只在教师内心,性 别标签是教师主体的主观所思所为,去除标签,挣脱束 缚,是社会性别身份建构至关重要的一步。(三)性别敏感:增加社会性别身份操演的现实可 能性性别灵活性教学只能由具有强烈的性别敏感意识 的教师实施。学前

23、教育教师首先要对自我的社会性别 身份有清醒且敏感的认知,去除潜意识中由男女生理 性别特征差异而产生的传统的男女性别性格特征划 分,打破固化和僵化的性别思维和行为模式,从生态和 融合的视角建构自我性别身份,通过保教过程传导给 儿童社会性别身份的正确建构模式。部分学者建议创 建专门的性别意识教学法,来增强学前教育教职人员 的性别敏感意识,助其超越传统的社会性别二元化观 念侦传统的社会性别意识和规范在学前教育领域的 存在和延续是根深蒂固的,而社会性别的流转却又常 常以一种微妙或不可见的形式发生,因而没有强烈性 别敏感意识的教师很难对性别的灵活性、可变性和建 构性有必要的警醒和认知,也很难捕捉到社会性

24、别流 转的征兆和痕迹。唯有长期关注且对性别意识高度敏 感的教师才更有可能在保教活动中对自身和幼儿表达 性别的各种方式做出敏锐的反应,从而在自我性别操 演的同时鼓励和引导儿童以适切的方式学习和表演异 性优秀品质,促进儿童性别角色的社会建构$警觉与理解是教师性别敏感意识的重要表征。敏 感的性别意识不是教师与生俱来的天然品质,是可以 通过专业的理论学习和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习得 的。因而对学前教育教师的性别敏感意识进行专业的 培训和指导尤为重要,是实现学前教师职业可持续发 展的重要内容。欧洲学前教育研究协会的研究成果指 出,进行性别敏感性培训应避免在单一性别群体中实 施,应在混合性别群体中进行,才

25、更有利于男女之间关 注、模仿和实践异性性别特质$14同时,性别敏感性的 培训要建立在平等和公平的价值基础之上,将性别的 社会建构性和多样性、灵活性、流动性作为培训的主体 内容,采用角色交叉与替代换位方法,培养受训人员对 少数群体的经历和心理的理解。尤其是在男性教师普 遍缺少的状态下,参加性别敏感性培训的女性教师需 要更加关注男性教师的“少数群体”经历和心态,帮助 其融入“女性世界”,并学习和反复模仿与实践男性教 师的男性特质,促进女性的“男性气质的社会建构。 而男性则可以通过混合式的性别意识培训,进一步了 解女性特质,将之与本身的男性特质融为一体,避免自 身男性特质的边缘化。然而,在当下的学前

26、教育领域, 无论是职前还是职后,对于性别敏感意识的培训还相 对较少,还没有较为成熟的课程与教学体系以培养具 有敏锐性别意识、能够灵活处理性别问题的学前教育 专业教职人员$(四)环境创设:重视多样性和男性气质培养多样性就是强调异质多元。在多样性环境中对幼 儿教师实施针对性培训,有助于提升其自我效能感; 为幼儿教师和儿童创设易交往环境,促进其社会性发 展,侦使教师和儿童在多样性与包容性中碰撞出不同 的思维火花。学前教育机构所营造的性别多样性环境 是教师和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关键外部助力$16杜 威曾说,学校就是微型社会,儿童在学校中能够学习和 模仿成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这是学校教育的主要价 值之一。1%7&4教育实践证明,男女教师在其岗位上各司 其职,各尽其责才能孕育良好的育人环境。学前教育 机构则需努力将自身塑造成一个多样性的平台,创建 各种多样性项目。针对男性教师数量偏少的现实状 况,设计“男性气质”培养专项项目,同时在幼儿园文 化创建中,围绕“男性气质”开展相应的文化建设项 目,避免因男性数量的缺少而导致幼儿园“男性气质” 的整体缺位。性别生态平衡是幼儿园多样性建设的内核之一, 要实现性别生态平衡必须在软硬件上都彰显社会性别 角色的多样性。在物质环境建设上,墙饰、教玩具、区 角设计、标语图案等都要体现社会性别多样性,始终营 造着包括男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