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学知识体系纲要_第1页
犯罪学知识体系纲要_第2页
犯罪学知识体系纲要_第3页
犯罪学知识体系纲要_第4页
犯罪学知识体系纲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犯罪学第_编绪论重庆扫黑风暴1、2006年至2009年,全国公安机关共侦办涉黑案件1267起,打掉恶势力13000多个,抓获犯罪 嫌疑人8.9万多名,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0.8万余起,缴获各类枪支2700多支;检察机关提起公诉涉 黑案件1053起15135人;法院一审以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名审结1171件12796人;司法部门对196 名黑社会性质组织头目实行跨省异地服刑。2、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滋生黑恶势力的土壤和环境依然存在,各种社会消 极因素和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助长黑恶势力的滋生和发展3、坚持突出重点,坚持打早打小,坚持深挖“保护伞”,彻底摧毁黑恶势力经济基

2、础,防止其死灰 复燃。大学生抢劫者黎力的秘密洛阳性奴案中被害人的角色转换: HYPERLINK /v_show/id_XMzA4MTUyNzI4.html /v_show/id_XMzA4MTUyNzI4.html【重点】犯罪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一、犯罪与犯罪学犯罪的概念刑法学意义:犯罪学意义:等同说包容说犯罪学的研究对象犯罪学的概念犯罪学的性质:犯罪现象前犯罪学科(事实学)犯罪学犯罪后学科(规范学)其他刑事法学5.犯罪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刑事法律学科群)广-中国刑法刑事实体法 外国刑法比较刑法刑事国际刑法法律JJ港澳台刑法科学 刑事程序法体系刑事执行法犯罪学 刑事政策学七侦查学一”刑事科

3、学侦查物证技术鉴定二、犯罪学的内容及体系学科群体系一般理论犯罪统计学犯罪心理学犯罪生理学犯罪社会学课程内容体系犯罪现象论犯罪原因论犯罪预防论三、犯罪学的特点1、犯罪学以承认犯罪不可避免为其展开研究的逻辑起点。2、犯罪是前犯罪学科,这集中表明犯罪学的价值基础。3、犯罪学是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性学科,体现其内容及方法上的特点。四、犯罪学研究的方法方法论具体方法思辩的方法实证的方法:现场调查法社会调查法统计研究法实证研究方法的具体步骤:一个实例一一大学校园传销调查报告.ppt确定研究课题,明确研究类型。建立研究假设。进行研究设计。收集研究资料。、调查研究;调查问卷.ppt、个案研究;家庭暴力个案访谈.p

4、pt、自我报告法;、二次分析法;、纵向研究法整理与分析研究资料。:艳照门事件调查问卷分析pptx研究成果的形成与检验。标题页;鸣谢;目录;前言;摘要;绪论;正文;结论;附录;参考文献五、本门课程的学习方法和基本要求第三章西方犯罪学发展简史一、18世纪的古典犯罪学派又称为前期古典学派,代表人物:贝卡里亚、边沁、费尔巴哈(“近代刑法学之父”)犯罪与刑罚是学派形成的标志和最重要的代表作1、犯罪原因论:(1)性恶论(2)自由意志论(3)功利主义或享乐主义2、犯罪控制论(1)法律控制论(2)心理强制论(3)报应刑论(4)监狱制度改革二、19世纪末犯罪实证学派1、产生背景2、基本观点(1)排斥犯罪和刑事诉

5、讼程序的法律概念,以治疗模式为基础的个别化司法来取(2)排斥刑罚,以矫正治疗来替代。(3)排斥自由意志,用科学的决定论来代替。(4)排斥对刑罚的研究,用对个别犯罪人和他的医学、心理学和社会特征来替代3、代表人物(“犯罪学三圣”)(1)龙布罗梭(2)菲利(3)加罗法洛三、当代犯罪学: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西方犯罪学理论犯罪社会学理论:主流(1)社会结构理论关于我国的社会结构,参见李强著:社会分层与贫富差别,鹭江出版社2000年版文化冲突理论紧张理论:典型个案一“阿星的内心挣扎”亚文化理论社会生态理论(2)社会化过程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社会控制理论标签理论整合理论当代犯罪心理学理论(1)精神分析学理论

6、:弗洛伊德(2)精神病学理论(3)正常个性心理学理论(4)社会心理学理论:萨瑟兰:“不同交往理论”当代西方犯罪生物学研究(1)遗传生物学研究犯罪家族研究:达格代尔的“朱克家族”研究挛生子遗传研究性染色体遗传研究:XYY型染色体异常研究(2)体质生物学研究内分泌与犯罪体型与犯罪第二编犯罪现象论【重点】犯罪现象的内容,特性;犯罪黑数理论;犯罪生涯研究;被害人学研究一、犯罪现象概述概念:一定时空中征表、状述和反映犯罪原因并被犯罪原因所决定,进而为预防犯罪提供依据的 有关犯罪、犯罪人一被害人的非刑法条文形态的诸经验事实的总括。犯罪学中的犯罪现象与刑法学中犯罪现象的不同思考:犯罪学中的犯罪原因与犯罪现象

7、的关系,与刑法学中的因果关系有什么不同?内容犯罪状况犯罪特点犯罪规律特性直观性综合性因果性相关性饱和性二、犯罪现象的状况发达工业国家的犯罪状况:工业革命一一19世纪末20世纪,尤其是二战以来发展中国家的犯罪状况中国的犯罪状况社会主义初创时期的犯罪状况(19501965)“文革”时期的犯罪状况(19661976):改革开放以来的犯罪状况:参考资料:新中国的五次犯罪高峰一一反映了怎么样的犯罪规律?建国初期,峰顶为1950年,当年立案53.1万起,发案率9.3起/万人三年困难时期,峰顶为1961年,当年立案42.1万起,发案率6.4起/万人文革期间,峰顶为1973年,当年立案53.5万起,发案率6起

8、/万人70年代末80年代初,峰顶为1981年,当年立案89万起,发案8.9起/万人改革开放之后,峰顶1991年,当年立案236万起,发案率20起/万人三、犯罪行为概念: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应受处罚的客观外在活动,是犯罪现象的有机组成部分。犯罪行为的构成要素构成要素一一与刑法学中相似概念的比较犯罪学(必备)刑法学犯罪时间when何时?为什么? 如何预防?犯罪空间where何地?为什么? 如何预防?人whowhom犯罪人和被害人、犯罪 和被害原因?如何预 防?犯罪工具what实施犯罪所凭借的工 具?预防?行为方式how自由?被迫?犯罪行为的类型犯罪黑数理论概念:与犯罪明数相对的概念,又称犯罪暗数或犯

9、罪隐匿数,指没有编入警方犯罪统计中的犯罪行为的总数,对潜伏的犯罪总量的估计值。“漏斗效应”绝对犯罪黑数可疑犯罪黑数相对犯罪黑数犯罪黑数的统计方法:罪案自报被害人调查(NCVS)我国犯罪黑数的现状及产生原因研究犯罪黑数的意义四、犯罪人概念:实施了违法犯罪行为及其他严重社会越轨行为,应受法律和道德谴责的自然人和法人。外延一一广于刑法学中的犯罪人实施了刑法所规定的犯罪的人实施了吸毒、卖淫等越轨行为及某些自杀者(3)实施了违法行为的人(4)实施犯罪或危害社会行为的精神病人和变态人格者。(5)达到送交工读教育或少年收容年龄、实施了违法犯罪行为或越轨行为的未成年人。犯罪人的本质属性:以马加爵的犯罪心理学分

10、析报告为例(1)人及犯罪人的一般属性自然性与社会性的融合具有自由意志的精神性存在人性的“善”与“恶”(2).犯罪人的特殊属性一一反社会性反社会性:犯罪人的人格所呈现出的与社会规范和价值准则相悖的品质或倾向。具有错误的信念体系具有歪曲的需要结构或者需要的满足经常处于挫折状态。.自我意识发展欠缺具有不良的性格特征不良行为方式或者生活方式的习癖化犯罪人的实证研究(1)犯罪生涯研究概念:对个人成为犯罪人的过程以及个体犯罪行为的纵向序列进行研究,是一种典型的个案研 究或临床研究。研究方法a)出生群体研究场自我报告研究c)犯罪人个人史研究d)实地观察描述因素a)犯罪者身份b)犯罪频率c)犯罪的严重程度d)

11、犯罪生涯长度犯罪生涯研究实例:1.马加爵杀人案黄勇“智能木马”杀人案杨新海三年流窜四省杀死65人强奸23人系列案(2)犯罪人口研究一一人口社会学方法性别:a)性别差异在不同年代不同国家所占比例不同b)性别差异与犯罪种类c)性别差异与犯罪方式d)性别差异与社会对犯罪的反应年龄:a)年龄与犯罪率b)年龄与犯罪类型五、被害人被害人学的产生“复活时期”被害人地位转换的三大时期:“黄金时期”一“衰退时期”被害人学的产生及地位被害人的概念:又称为受害人,犯罪行为所造成的损失或损害即危害结果的承受者又称为受害人, 犯罪行为所造成的损失或损害即危害结果的承受者被害人的特性(1)被害性被害受容性被害敏感性被害敏

12、感性(2)互动性(3)有责性被害人的类型(1)根据被害人的责任及有无程度:无责性被害人和有责性被害人(2)根据被害事实是否发生:既然的被害人与潜在的被害人(3)根据被害人对于被害的意愿:自愿性被害人与被迫性被害人(4)根据被害人被害倾向的有无:机会性被害人与状态性被害人(5)根据被害人被害的真伪:真实的被害人与虚假的被害人(6)根据被害人的人格与个性倾向性:暴君型被害人、抑郁型被害人、生物生理的被害人(7)根据被害人彼此的连接程度:共同被害人与独立被害人(8)根据被害人所承受的被害现象的个数:复合被害人与单一被害人(9)根据被害人的年龄和性别:女性被害人和老年被害人等(10)根据罪犯所感知的被

13、害人价值的隐现有无:无名的被害人和有形的被害人(11)根据被害原因:环境的被害人、技术环境的被害人、社会环境的被害人(12)新型被害人人权概念被广泛日常运用,“人权”受到侵犯的被害人新的“犯罪化”扩大了被害现象的认识领域与法律范围。.心理治疗范围进一步扩大,鉴别出新的病症类型,产生了新的被害人类型。被害现象(1)原生损害与派生损害(2)再度被害与重复被害(3)复合被害与共同被害(4)被害烙印、被害后遗症、被害标签(5)被害暗数、被害率、被害盲点症被害原因一一罪前情景因素之一(1)可利用的被害人模式(2)冲突模式(3)催化模式(4)斯德哥尔摩模式奥地利女孩娜塔莎卡姆普重新出现,使奥地利时间最长、

14、最引人注目的一起绑架案结案被害预防犯罪和个体为免遭犯罪侵害,防止被害现象产生而采取的一切阻遏、减少被害可能性的对策总和。与犯罪预防的关系,被害预防是一个国家、社会和个人的综合性工程,从被害人个人的角度,有以 下方法:(1)被害人贬值 HYPERLINK /program/lawtoday/20051018/102676.shtml /program/lawtoday/20051018/102676.shtml(2)被害人的非人格化(3)被害妇女的非女性化(4)被害人处遇诊所:典型个案:针对家庭暴力的多机构合作干预ppt8.被害赔偿概念理论根据国际立法国内立法和实践第七章犯罪行为一、概念犯罪学中

15、的犯罪行为,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应受处罚的客观外在活动,是犯罪现象的有机组成 部分。核心地位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应受处罚的行为客观外在活动二、构成要素一一与刑法学中相似概念的比较犯罪学(必备)刑法学犯罪时间when何时?为什么? 如何预防?犯罪空间where何地?为什么? 如何预防?人whowhom犯罪人和被害人、犯罪 和被害原因?如何预 防?犯罪工具what实施犯罪所凭借的工 具?预防?行为方式how自由?被迫?三、犯罪行为的类型按社会危害性的大小 按犯罪所侵犯的法益:国家法益、社会法益、个人法益我国?按照行为性质自然犯罪:法定犯罪:按照行为方式作为犯不作为犯按照主观罪过心理故意犯罪过失犯罪

16、无过失犯罪按照犯罪形成的特点蓄谋性犯罪突发性犯罪连带性犯罪按照犯罪的公开程度司法犯罪公开犯罪实际犯罪四、犯罪黑数(dark figure of crime)理论概念:犯罪明数的相对概念,又称犯罪暗数或犯罪隐匿数,指没有编入警方犯罪统计中的犯罪行 为的总数,对潜伏的犯罪总量的估计值。绝对犯罪黑数可疑犯罪黑数相对犯罪黑数犯罪黑数的调查方法罪案自报被害人调查我国犯罪黑数的现状及产生原因现状:76.23%,暴力性犯罪黑数率最低,盗窃案件黑数率最高。原因:人为原因客观原因经费原因研究犯罪黑数的意义第八章犯罪人【重点】犯罪人的外延;本质属性;犯罪生涯研究一、概念和外延概念:实施了违法犯罪行为及其他严重社会

17、越轨行为,应受法律和道德谴责的自然人和法人。外延一一广于刑法学中的犯罪人实施了刑法所规定的犯罪的人实施了吸毒、卖淫等越轨行为及某些自杀者实施了违法行为的人实施犯罪或危害社会行为的精神病人和变态人格者。达到送交工读教育或少年收容年龄、实施了违法犯罪行为或越轨行为的未成年人。一、犯罪人的本质属性(以马加爵的犯罪心理学分析报告为例)人及犯罪人的一般属性自然性与社会性的融合具有自由意志的精神性存在人性的“善”与“恶”犯罪人的特殊属性一一反社会性反社会性:犯罪人的人格所呈现出的与社会规范和价值准则相悖的品质或倾向。犯罪人人格:个体因所处社会和自然环境影响而形成的反社会性心理和行为倾向。征表具有错误的信念

18、体系具有歪曲的需要结构或需要的满足经常处于挫折状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自我意识发展欠缺不良性格特征不良行为方式或生活方、式习癖化犯罪生涯研究定期间内反复实施犯罪行为的人,犯罪历程和原因的纵深研究。研究方法出生群体研究自我报告研究个人犯罪史材料纵向研究实地观察描述因素犯罪者身份犯罪频率犯罪的严重程度犯罪生涯长度犯罪生涯的实证研究的几个典型案例云南大学马加爵杀人案河南平舆特大杀人案犯黄勇自述杀手心路历程杨新海跨省系列杀人大案犯罪人口研究一一人口社会学方法性别:以男性为主,但女性犯罪比例日益增加性别差异在不同年代不同国家所占比例不同性别差异与犯罪种类性别差异与犯罪方式性别差异与社会对犯罪的反应

19、年龄:年龄与犯罪率年龄与犯罪类型第九章被害人重点:被害人学的产生及意义;被害人特性;互动模式;被害赔偿一、被害人学的产生被害人研究的典型个案一一家庭暴力中被虐妇女综合症二、被害人的概念又称为受害人,犯罪行为所造成的损失或损害即危害结果的承受者又称为受害人,犯罪行为所造成的损失或损害即危害结果的承受者(1)被害人是遭受了一定损失或损害者。(2)被害人是损害结果的直接或间接承受者。(3)被害人是犯罪行为的侵害对象或犯罪行为损害的社会关系的主体。(4)一切遭受犯罪侵害而承担危害结果的“人”都是被害人,包括自然人、法人、一定条件下的国 家与社会整体,抽象的制度、信念信仰等三、被害人的特性被害性:一定社

20、会历史和自然条件下,由被害人的性格、气质、生理素质、能力、人格倾向性等 诸主观要件所构成的恰恰足以使其被害的内在总的倾向性。(1)被害的倾向性(2)被害的受容性。(3)被害的敏感性互动性可责性四、被害人的类型根据被害人的责任及有无程度:无责性被害人和有责性被害人根据被害事实是否发生:既然的被害人与潜在的被害人根据被害人对于被害的意愿:自愿性被害人与被迫性被害人根据被害人被害倾向的有无:机会性被害人与状态性被害人根据被害人被害的真伪:真实的被害人与虚假的被害人根据被害人的人格与个性倾向性:暴君型被害人、抑郁型被害人、生物生理的被害人根据被害人彼此的连接程度:共同被害人与独立被害人根据被害人所承受

21、的被害现象的个数:复合被害人与单一被害人根据被害人的年龄和性别:女性被害人和老年被害人等根据罪犯所感知的被害人价值的隐现和有无:无名的被害人和有形的被害人根据被害原因:环境的被害人、技术环境的被害人、社会环境的被害人新型被害人(1)人权概念被广泛日常运用,“人权”受到侵犯的被害人(2)新的“犯罪化”扩大了被害现象的认识领域与法律范围(3)心理治疗范围进一步扩大,鉴别出新的病症类型,产生了新的被害人类型。五、被害现象1 .原生损害与派生损害再度被害与重复被害复合被害与共同被害被害烙印、被害后遗症、被害标签被害暗数、被害率、被害盲点症六、被害原因一一罪前情景因素之一可利用的被害人模式冲突模式催化模

22、式斯德哥尔摩模式七、被害预防犯罪和个体为免遭犯罪侵害,防止被害现象产生而采取的一切阻遏、减少被害可能性的对策总和。 与犯罪预防的关系,被害预防是一个国家、社会和个人的综合性工程,从被害人个人的角度,有以 下方法:被害人贬值 HYPERLINK /program/lawtoday/20051018/102676.shtml /program/lawtoday/20051018/102676.shtml被害人的非人格化被害妇女的非女性化被害人处遇诊所八、被害赔偿被害赔偿:犯罪人或国家对于被害人因被害而遭受的物质和非物质损失、损害和痛苦所进行的返 还、恢复原状或补偿。国外大多数国家在犯罪人不足以赔偿

23、时,由国家进行赔偿。如英国、美国、新西兰、瑞典等。由国家进行赔偿的原因“国家责任说”、“命运说”、“社会福利说”国家对被害人进行赔偿的国际立法关于正确对待犯罪和滥用权力的被害人基本原则宣言NO.12 :当无法从犯罪人或其他来源得到充分补偿时,各国政府向下列人员提供补偿:因严重罪行而遭受重大身体伤害或身心健康受到损害的被害人由于这种受害导致被害人死亡或身心残疾的被害人家属特别是受其扶养的人。鼓励各国政府建立被害人赔偿基金。新的“创造性赔偿”方式:社区服务、社会劳动问题:我国是否存在社区服务的赔偿方式?应当如何进行?讨论:我国的被害赔偿讨论:我国被害赔偿的特点、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相关立法刑法NO.

24、36 :由于犯罪行为而使被害人遭受经济损失的,对犯罪分子除依法给予刑事处罚外,并应根据 情况判处赔偿经济损失。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犯罪分子,同时被判处罚金,其财产不足以支付的或被判处没收财产的,应 当先承担对被害人的民事赔偿责任。(2)刑事诉讼法第一编第七章“刑事附带民事诉讼NO.77: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 诉讼。如果是国家、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人民检察院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人民法院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查封或扣押被告人的财产。N0.78 :附带民事诉讼应当同刑事案件一起审判,只有为了防止刑事案件审判的过分迟延,才可以在 刑事案件审判后,由

25、同一审判组织继续审理附带民事诉讼。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对被害人的物质损失进行赔偿,被害人以精神损失为由附带提起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赔偿因犯罪行为引起的实际损失、必然损失。判决后查明被告人确实没有财产可供执行的,应裁定中止或终结执行。被告人已经赔偿被害人物质损失的,应作为量刑情节予以考虑。第三编犯罪原因论自然原因:时间、地理社会原因:经济、政治、社区、学校家庭 文化原因:文化冲突、犯罪亚文化系统 Y(根源、犯罪场)内因意识因素(个体原因)心理因素 生理因素.心理变态因素【重点】罪因结构、层次;犯罪场;犯罪原因的具体类型一、犯罪原因的一般原理研究犯罪原因的主导思

26、想(1)犯罪的主要原因是内在现实的。(2)犯罪与引起犯罪发生变动的社会事物(犯罪原因)在价值评定上并非总是一致的。(3)犯罪原因是一个过程。犯罪的原因结构(1)犯罪的外因(2)犯罪的内因(3)犯罪的内因与外因的关系犯罪原因结构的层次(1)犯罪根源:在所有时间、所有空间都可能同犯罪发生联系的原因是犯罪的根本原因,即犯罪根 源。(2)重要原因(3)一般原因(4)具体原因犯罪场(1)概念:存在于潜在犯罪人体验中,促成犯罪原因实现为犯罪行为的特定背景。包括时间因素、 空间因素、侵犯对象因素、社会控制疏漏。(2)结构(3)功能(4)意义二、犯罪的自然原因概念与特性(1)概念:触引、促发主体实施犯罪,从而

27、与犯罪现象具有因果关系,作为构成主体存在与活动的 外部自然环境的诸因素及其过程。(2)特性:原生性间接性具象性时间与犯罪昼夜周期与犯罪社会周期与犯罪自然周期与犯罪季节周期与犯罪地理与犯罪城、乡与犯罪一一重点表现原因:趋势:农村犯罪呈上升趋势,城市犯罪呈下降趋势特殊空间与犯罪城市死角城乡结合部和社会控制真空地带独居住宅流动空间特殊人文地理环境与犯罪单位社区。.山区林区等国边境地区三、犯罪的社会原因概念:能够引起犯罪发生的各种社会因素及其过程。特性:决定性普遍性系统性间接性可控性经济因素与犯罪经济发展与犯罪的关联性经济因素与犯罪社会经济制度与犯罪生产力发展水平与犯罪社会经济管理与犯罪分配制度与犯罪

28、市场经济与犯罪市场经济的开放性与犯罪市场经济的竞争性与犯罪E贫困与犯罪一个被害“小姐”日记背后的故事南方都市报生于贫困的人生,迫于出卖的时代中国青年报不能把弱势群体的悲剧归咎于社会燕赵都市报弱者的悲剧应唤起悲悯情怀政治因素与犯罪政治冲突与犯罪政治体制弊端与犯罪权力过于集中;政治运作过程缺乏透明度;权力行使缺乏监督;控制职务犯罪机制尚待完善人事制度方面存在缺陷教育、家庭因素与犯罪学校因素对犯罪的影响:学校环境的影响学校风气的影响学校管理的影响当代中国教育的弊端家庭因素对犯罪的影响家庭结构对犯罪的影响家庭教育不当的影响家庭成员行为的影响四、犯罪的文化原因概述文化:狭义一一观念层面广义 制度层面犯罪

29、的文化原因:触引、促发主体实施犯罪,从而与犯罪现象具有因果关系,作为构成主体生 存与活动的外部文化环境的诸因素及其过程。文化原因和社会原因的关系犯罪文化原因的特性:人文性民族性悖逆性关于犯罪文化原因的研究:“文化冲突理论”:索斯坦.塞林“亚文化理论”:文化冲突与犯罪文化变迁与犯罪文化变迁导致文化冲突,文化冲突外化为具体的社会规范与行为规范的冲突,进而导致犯罪.由于文化一社会变迁意味着文化与社会本身的价值、结构与功能的调整或转换,出现真空。文化一社会变迁与犯罪的对应关系,只是功能层面的状态,但不能从价值上进行完全否定。认识文化变迁对犯罪的影响,进行有效犯罪预防。文化传播与犯罪文化传播必然导致不同

30、文化特质之间的碰撞、冲突与调适,造成文化与社会的变迁甚至动荡。文化传播中的调适与整合人本身是一种文化载体,伴随移民的必然是文化传播。国民性格与犯罪国民性格:又称国民性,指某一文化类型烙印于其整个民族的性格外观,即某一文化类型时空中 的全体成员所共同具有的倾向性人格特征。国民人格取向的偏斜是触引、促发犯罪的原因。国民性格的冲突是触引、促发越轨行为的原因。每一种文化类型的国民性格中的阴暗劣质,常常与反社会性直接契合,而形成推动主体实施反社 会行为的合力。犯罪亚文化概念:犯罪亚群体在犯罪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并一体信奉和遵循的与主文化相对立的价值标准、 行为方式及其现象的综合体。反映了亚群体自我认同的需

31、要及其客观上具有自卫功用的属性。特征和功能:叛逆性与反社会功能。联结性与同化功能。畸异性与自卫功能。犯罪亚文化现象:反社会意识犯罪亚群体及其规则、禁忌和仪式犯罪的非语言符号犯罪技巧罪犯特征文身五、犯罪的个体原因犯罪的个体原因包括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客观因素是生理因素,主观因素是心理因素和意识因素。 其中,生理因素(条件性、相关性)是心理因素的基础,在主观因素中,心理是基础性的(必然性), 意识是决定性的,心理因素是个体犯罪行为产生的动因,则意识因素是个体实施犯罪行为的内驱力。 犯罪学中对个体原因的研究主要从社会学的角度进行的,与生理学、犯罪心理学、司法精神病学等 学科具有交叉之处,区别主要在于

32、角度不同。概述概念:触引、促发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的生物、生理、心理特质与观念结构等主体的内在质素 及其相互关系。特性:特殊性:犯罪人自身所特有直接性:不需要任何因素的中介时序性:因果关系单一,表现为先因后果生物一一生理因素与犯罪年龄:性别:遗传:遗传本身并不是犯罪行为的遗传,而是遗传中的某些因素更容易与犯罪行为连接在一起,是促成 犯罪的重要原因。.体格:瘦高型一一内向、多疑,诈骗、盗窃;矮胖型一一活泼、开朗;不正常体型一一性犯罪。运动员型(斗士型)一一好斗、残酷,暴力型犯罪和性犯罪;.生物化学因素荷尔蒙的分泌、血糖高低、微量元素的缺乏都可能影响犯罪,这种影响通过心理因素起作用。.双生子论心理因

33、素与犯罪心理学: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心理特征(个性、人格)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价值观、道德观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1)情绪情感与犯罪:快乐、愤怒、恐惧、性格激情与犯罪不良情绪与犯罪(2)需要、动机与犯罪(3)成瘾性与犯罪(4)性格与犯罪(5)气质与犯罪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体现在心理过程的强度、速度、稳定性,灵活性以及指 向性等方面。反映了神经过程的特性。多血质:活泼型。反应快,毅力弱。体型表现为瘦长型。(强而不平衡)胆汁质:热血型。情感强烈而持久,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体型表现为强壮型。(强、平衡、灵 活)粘液质。冷血型。思

34、维动作缓慢,爱思考,一旦产生某种情绪便强烈、稳定而深刻。(强、平衡、 灵活)抑郁质。迟缓、腼腆、怯懦、孤僻,细微刺激就会引起强烈的内心体验。(弱)(6)心理变态因素与犯罪狭义的心理变态专指“人格异常”或“人格变态”,广义的心理变态还包括精神疾病。人格异常:思维活动正常,情感和意志方面存在障碍精神疾病意识因素与犯罪(1)概念:犯罪原因的意识因素也就是犯罪意识,支配犯罪个体实施犯罪行为的思想、观点、价值 观、道德感和法律意识等主观因素。核心和实质是犯罪主体所具有的反社会性的思想意识。(2)表现价值观错误道德感缺乏法制观念淡漠第四编犯罪预防论【重点】犯罪预防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局限性;基本原理;犯罪预

35、防体系一、犯罪预防的基本原理概念犯罪预防(广义)犯罪防范(狭义):crime prevention犯罪控制:crime control2概念:广义的犯罪预防,指国家、社会(群体、组织)和个人所采取的旨在消除犯罪原因、减 少犯罪机会、威慑和矫正犯罪人,从而防止和减少犯罪发生的策略与措施的总和。性质:正式控制与非正式控制相结合(2)犯罪预防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是人类社会及其组织不断完善的过程犯罪预防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局限性必要性:犯罪的本质是一种恶。可能性:人的人格特征可以通过外在的活动予以改变。影响人的外部环境的内容和形式并非永恒不变,环境的可变性决定人的行为方式的可变性。从犯罪行为的演变模

36、式看,任何犯罪行为都是人格与情景交互作用的产物,而行为人和情景都可 能随着个体和社会有意识的干涉活动而发生质的变化世界各国实践表明犯罪预防的有效性。局限性:犯罪预防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犯罪,其有效性的发挥,受以下因素的限制:犯罪行为本身。行为人方面。可使用的预防的局限性。社会中某些现行的价值观念及实践活动与犯罪预防存在冲突。犯罪预防的基本原理犯罪预防与人类社会自我发展同步原理。社会控制适度原理。协调好社会控制与社会自由的关系。协调好社会控制与人的需要满足之间的关系.协调好自我控制与社会控制的关系。结构整合与价值整合并举原理。结构整合(社会结构理论)价值整合:对当今中国的意义。成本一一效益原理。

37、中国犯罪预防的基本模式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犯罪预防模式产生背景基本内涵实践原则综合治理措施体系的分类以措施采取的时间为标准,分为犯罪防范和犯罪控制。以采取措施的主体为标准,分为正式控制和非正式控制。以实践中采取的做法为标准,分为控制模式、医疗模式和社会基因模式。以所针对的预防对象为标准: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三级预防。基于不同观点,所采取的不同预防模式:减少犯罪机会(被害人角度)、改善社会控制(社会混 乱观点)、刑事立法调整(立法角度)。7 .我国的综合治理措施体系-积极预防社会预防一一社会完善:社会、文化原因心理预防一一人的完善:心理原因控制预防-治安预防一一针对潜在犯罪人和机会I刑罚预防一一刑罚

38、目的在刑罚制定、适用和执行过程中实现二、犯罪的社会预防概念和特点功能宏观社会预防概念和特征社会本体的建设和完善一一社会改革社会问题的控制阀一一政策层面社会控制的三种力量一一手段层面微观社会预防三、犯罪的心理预防概念原理和特点核心是使人养成健全的人格一一人的完善强调人的内在控制和外在控制的相对均衡心理预防是一个过程积极预防功能(1)人格的塑造和影响(2 )心理调节功能主观激励功能推动社会进步的现实功能基本途径社会对个体的人格塑造一一社会化人格的自我养成和完善一一自我休养变态人格矫治四、治安预防概念和特点分类犯罪的宏观控制犯罪的微观控制(3)犯罪的技术预防重点人员控制重要场所控制特殊行业控制技术预

39、防五、刑罚预防一一刑罚目的的实现概念刑罚的预防(1)特殊预防:剥夺、惩罚、改造(2)一般预防:威慑、安抚、教育(3)特殊预防与一般预防的关系刑罚的负价值刑罚适用中必需注意的问题对犯罪人的矫治(1)矫治的原理(2)犯罪心理矫治(3)犯罪习性矫治第十七章犯罪的社会预防【重点】宏观社会预防一、概念和特点1 .概念:2 .特点:(1)社会预防的核心是创造一个健康、完善、和谐的社会,提供一个能够抑制犯罪和其他消极社会 现象的社会环境。包括国家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全部方针、政策和措施。(2)社会预防的主体与客体之间具有同一性和统一性。(3)强调社会发展规划及社会政策与预防犯罪规划及策略的衔接

40、。(4)是一种积极、根本的预防措施。3.犯罪预防的一般原理在社会预防中的运用二、社会预防的功能社会建设功能。社会整合功能。社会控制功能。社会化功能和社会心理调节功能。三、宏观社会预防:以社会整体为单位的全局性的犯罪预防活动。社会本体的建设与完善一一社会改革(1)两个文明建设协调进行,提高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综合水平。(2)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克服社会弊端,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A.本质上是社会运行机制的调整。通过经济体制的改革,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群物质文化需要。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创造一个高效能的政府,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发挥政府在社会预防中的作用。建立民主、法治、科学、公正、尊重人的价值与尊严的社

41、会。正确引导社会文化变革,实现社会价值的重整和统一。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外来文化全社会形成一个共同的价值目标恰当调整阶级关系,改善人际关系,制造宽松的政治氛围。社会问题的控制阀一一社会政策政策层面“最好的刑事政策就是最好的社会政策”社会政策是一种社会关系的“调节器”,政策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着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否。社会政策可以从根本上预防犯罪的发生。当政府和政党有能力通过社会政策的完善来解决社会问题时,更愿意运用社会政策而非刑罚手段。制定和执行社会政策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社会控制的三种主要力量:道德、法制与政府行政一一手段层面 四、微观社会预防概念:以社区、群体以及公民个人为单位而进行的预防犯罪活动,主要目的在于消除犯罪机会和 条件,减少自身被害的可能性。环境设计与防卫空间。特定的时空条件对于犯罪行为的发生具有诱发或刺激的作用,通过环境 设计来消除这种诱因。社区参与、群众自治、企业事业单位的自我管理和保护、公民个人的自我约束和自我防卫。第十八章犯罪的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