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类生存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精神环境,其中,以社会环境、精神环境对人的 道德成长影响最大。而精神环境往往与社会环境相重叠。影响学校德育的社会环境既包括社 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心理环境,又含大众传媒、社区、学校、家庭等,以学校自身环 境最为专门和规范。本章所使用的“社会环境”专指学校教育外部的社会环境,我们把学校 德育的外部环境分为:宏观系统一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心理,中观系统一一社区, 微观系统一一家庭,中介系统一一大众传媒。第一节社会环境的德育价值一、社会环境与个体道德发展与学校教育所提供的个体道德成长的情境相比较,社会环境带有许多显著的特点:1、普遍性和开放性社会环境
2、是个体道德成长的“空气”和“水”,从时间上看,它覆盖了个体生命的全部历程, 因而影响个体一生的道德社会化;从空间上看,社会环境包围着学校,并且渗透于受控制的 学校德育,使个体尤其是儿童的道德发展处在一个全方位的影响之中。2、文化性和隐蔽性学校道德教育具有明显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有设定的德育目标,有命令式的规定,立场鲜明, 正面强化,然而有负面影响,即“心理感应抗拒”。但社会环境则不然,对个体道德的成长 起到隐性的、渗透的,具有“润物细无声”的作用。3、互动性与创造性社会环境决定了学校个体的内在道德需求和一定社会道德社会化的具体指向。此外,社会文 化往往不具为政府和学校完全控制的特点,不可避免地会
3、塑造出道德上的反叛者。因而也会 对学校德育产生巨大的正面或负面影响。学校文化具有相对的保守性,而社会文化则具有许 多激进的因素。社会环境对个体道德成长的价值主要有以下几点:1、提供成长基地个体要从社会环境走向学校环境,又从学校环境走向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道德个体的影响 是全方位的。由于工作日的缩短,这种影响会进一步加剧。2、创造内在的需求对个体在道德上的内在需求,社会和学校的作用是各具特色的。历史和社会造就了这一内在 需求,而学校德育则是力争发动和强化这一需求。最先进和最落后的道德个体的内在需求都 是由同一时代的不同社会环境和文化所塑造的。3、左右运做模式德育对象在道德成长的运做模式上,可有两
4、种理解:一是德育者与德育对象的互动模式,二 是道德学习个体在道德发展中的认知操作模式。对前者,不同的社会文化有不同的师生关系。 对于后者,不同种族、不同文明体系下的个体,在思维运作模式和发展速度上是有不同特色 的。决定因素在于社会文化的积淀。东西方人的道德观念、体验、实践方式迥然不同,起个 体都是在不同的外在和内在条件下实现其社会化的。二、社会环境与学校德育特征社会环境对个体道德成长的影响不仅通过环境本身的直接辐射来实现,而且也成为学校德育 的环境。一定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心理、大众传媒、社区、家庭等对学校德育的 影响,从层次上可以分为:决定、参与和补充。(一)决定作用如果把学校德育外
5、部的社会环境分为宏观、中观、微观和中介系统的话,那么,“决定作用” 首先是指一定社会宏观环境系统对学校德育的范式(质)和规模(量)的规定。其次,社会 环境的中观和微观环境也对学校德育起到一定的作用。(二)参与作用参与作用是指社会环境在德育目标、内容和手段、形式等方面的具体影响。社会政治、经济、 文化等参与学校德育目标和内容等的确定,在当代集中表现为政府对学校德育的领导。世界 各国的德育,政府领导方式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全面干预型(中过、日本、法国、发展中国 家);一种是部分干预型(英国、比利时、澳大利亚等)一种是政策干预性型(美国、加拿 大、瑞典等)。(三)补充作用首先,在校外,社会环境无论是整
6、个社会文化、社会风气,还是某一社区、家庭、大众传媒, 都对学校德育的效果起到强化或弱化的作用。其次,在校内,主要表现为学校同社区、家庭 的联系日益密切。(四)动力和导向作用1、社会环境为学校德育的发展提供动力在学校德育发展相对稳定的时期,社会环境对学校德育的动力功能主要表现为使之在量上实 现扩展和在质上实现成熟。这种量的扩展和质的成熟在二战至今世界范围内的学校德育发展 上表现典型。在学校德育发展的相对稳定期,社会环境或社会文化对学校德育所起到的作用知只是针对旧 的德育范式来说的,社会环境同时还为这一范式向新范式转化提供启动和推动力。第一,社 会文化的发展从经济、政治、文化心理等诸方面产生出对对
7、于学校德育实现范式质变的要求。 第二,新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文化还为学校德育的新范式创造实现的条件。第三,新的学校德 育范式取代旧范式所需道德理论、德育思想的先驱和实践等需要社会环境的一定发展才能产 生。2、社会环境的导向功能首先,社会环境为学校德育的发展提供潜在的样式(未来在现在的肩膀上诞生)。其次是范式 定向。应该着重指出的是:学校德育乃至整个学校教育是社会文化巨系统中的子系统,它与社会的正好子经济和社会文 化的其他方面是相互作用的。学校德育不仅是文化积累和突变的产物,更重要的是它参与了 整个文化系统的量变和质变。作为保守者,学校德育实现了道德文化的传递,作为变革者, 学校德育为社会道德的革命
8、和变革提供了具有品德新质的革命者、实践者。因此,从静态看, 学校德育影响、参与、补充了社会环境对其它子系统的建设;从动态看,学校德育则成为社 会变革的动力源之一,对全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学校德育以来社会环境为基地、补充,为动力、导向,但对道德发展个体而言,学校德育和 社会环境同属于其成长的背景,校园文化与社会环境同属于其道德社会化的影响源。因此, 无论从社会环境对德育对象直接影响的角度,还是从社会影响通过学校德育的影响最终作用 于德育对象的角度,社会环境的德育价值都是十分明显的。三、社会环境德育价值的实现社会环境无论在个体道德成长还是在学校德育运行方面的价值都有一个可能价值和现实价 值
9、的问题。社会环境并不是天然地发挥其德育影响的。就其构成影响的现实性的角度划分, 可分为德育影响源的社会环境和作为德育影响的社会环境。(一)两种状态的德育环境作为德育影响源的社会环境指具有潜在或可能价值的社会环境。而作为德育影响的社会环境 则指对学校德育能起现实的影响或作用的环境。作为德育影响源的社会环境和作为德育影响的社会环境具有不同的特征:首先,前者是客观 的,后者是主观的(具体解释),其次,前者为静在,后者为动在(具体解释)再次,作为 影响源状态的社会环境如果要发挥其潜在的德育价值有客观而主观,由静在而动在,就必须 研究、寻找、开发、建设其中介机制。(二)两种社会环境德育价值的实现社会环境
10、与学校德育的成熟和自觉程度可以通过德育影响远环境转化为德育影响环境的程 度去确定。这一转化所需的中介机制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描述:1、社会制度必须有制度使学校德育与社会连接起来,除了政府的教育机关和行为外,还要有社区及全社 会的文化教育功能的制度、机构存在,并有效地抑制不利的社会影响,使先进文化的教化功 能现实化。必须有学校教育制度上的相关措施,使德育内容、过程、手段与其所处的文化背 景、文化进步的方向及社会对德育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作用的要求等做合理的衔接。2、学校角色学校德育不仅要着力于内部(德育过程),不仅要作为一个要求净化德育环境的呼吁者,更 重要的是学校必须成为一个具有新质的角色,那
11、就是主动、自觉地做社会文化影响远转化为 德育影响的中间人和建设者。3、活动贯通德育影响源在向德育影响转化的过程中,依靠制度和角色的目的只是为活动的开展创造条件。 社会活动必须考虑其对教化的影响,教育活动必须考虑其社会化的方向,同时,制度、角色 的功能只能使两类活动有序和贯通。(如家长会)4、传媒建设由于传媒的直观、形象、娱乐性强的特点,传媒具有德育影响源和直接的德育影响的双重特 征,即传媒可以直接成为德育影响,切比例之高为其他系统所难匹敌。由于大众传媒在社会 生活中的影响日益增强,其作为学校德育环境因子的力量也日益增强。传媒建设主要是要把 握信息的选择关。社会应从宏观上调控传媒的操纵者,抑制传
12、媒信息中德育负功能的成分, 弘扬德育正向功能。社区、家庭、学校应帮助传媒影响的对象一一道德个体形成鉴别、批评 和吸收的能力。传媒建设的本质是要利用传媒形成正向的德育影响。作为德育影响的社会环境因素的价值不是如何实现,而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实现的问题。我们 认为,主要努力应放在两个方面:第一,学校德育之社会环境影响的有序化。要求社会主体有大德育的自觉意识。第二,社会及学校德育对社会环境影响的应变机制建设。社会变迁可能有益也可能有害于学 校德育。由于学校本身是传播主流文化或国家文化为己任,所以具有保守性。如果,学校本 身不建立与社会发展节拍一直,也即超越社会现实发展的应变机制,即使正向的德育环境变 迁
13、也可能会遭到学校德育的拒斥。,从而影响德育效能本身。总的来说,只有当作为影响源的学校德育的社会环境发生作用的中介机智建立起来并发挥作 用,只有作为影响转台的学校德育环境的进一步优化,学校德育的环境才不是“纯自然的”, 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其德育价值。第二节影响学校德育的诸种环境因素分析一、宏观社会环境因素与学校德育学校德育的宏观社会环境包括社会政治、社会经济、社会文化和社会心理。本文从两大方面 分析:(一)社会经济、政治与学校德育社会政治与经济对学校德育的影响作用交织在一起,具有相似的特点。首先,社会政治经济影响学校德育的外层。这主要表现在对学校德育的“输入端”和“输出 端”的影响上。“输入”指
14、为学校德育提供物质基础,“输出端”指“产品”,即人才的规格、 构成和规模等。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对学校德育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德育目标即学校培养人才 的品德目标的设定上。其次,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影响学校德育的中层。这主要表现在对学校德育内容、方法、管理 的影响上。一定社会经济政治决定着社会类型、教育一直和一定时期的德育目标,从而影响 德育的内容和方法。最后,社会经济政治对学校德育的深层影响。即对学校德育内核和灵魂的影响,主要包括对 学校德育范式和精神的影响两个方面。西方每个道德教育大致经历了宗教化范式、权威灌输 范式、科学化范式。人文精神的回归等(具体阐释)总之,经济政治对外层、中层的影响虽然比对深层
15、的影响更直接,但对后者的影响却比前者 更实质更根本。(二)社会文化、社会心理与学校德育1、文化的渗透性与学校德育社会文化之所以能够成为制约学校德育环境之中的“软约束”,与文化的延续性和周边性有 关系。“延续性”不仅意味着文化在时间上与政治经济影响可以不同步的,它可以超越或落 后于现实的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而且可以理解为社会文化作为环境参与或影响人类行动历程 的每一个环节。所谓“周边性”,不仅可以理解为在空间上文化的影响可以超越一定经济或 政治共同体的地域范围而流传,而且可以理解为文化对人类活动的每一领域及全过程的全方 位的辐射。我们称之为文化的“渗透性”特征。文化的渗透性决定着社会文化对学校德育
16、全过程及各个领域均有影响。首先,社会文化影响 德育工作者,每一个德育工作者都是文化中人,其价值观念、知识体系、教育观等各方面都 受其文化积淀的影响。其次,社会文化制约德育对象的身心特征;再次,社会文化制约学校 德育的内容和方法。2、文化动在与学校德育文化既是静在又是动在,一定时期的文化总要在传递、传播、选择中实现自身的变迁。文化 的流便对动态的学校德育产生互动,而文化的流变对学校德育的制约具有决定意义。首先,文化传递和传播影响学校德育。道德客体文化首先转向作为文化主体的教师,而后实 现向德育对象的转化。德育对象与德育工作者本事是文化传播的产物。其次,文化选择制约着学校德育。学校德育适应文化选择
17、的转型必须实现由一元而多元、封 闭而开放的选择。最后,文化变迁对学校德育的制约作用。一是文化范式及性质的变迁制约德育发展的方向, 二是文化变迁的速度制约着学校德育。3、青年亚文化与学校德育作为亚文化的青年文化是“一个能吸引各阶层各地区青年”、“分享着共同的符号和态度”的 文化,青年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备受关注。青年文化的出现既造成了新的学校德育的背景,又带来了学校德育的危机和挑战。首先,学 校德育别无选择地进入了以青年亚文化为社会文化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的新时期,而“亚文 化既是教育的目标又是教育的手段”。其次,青年亚文化的冲击已使传统的学校德育面临前 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4、社会心理与学校德育社会
18、心理是一种低水平的社会意识,表现为感情、风俗、习惯、成见、倾向和信念等,它交 织着感性和理性因素。对学校德育影响较大的是也是最主要的群体心理是阶级心理、民族心 理和青年群体心理。(具体解释)阶级心理、民族心理、青年心理对学校德育影响的侧重点各不享用,但却有一个相同点,即 每一个德育对象必定从属于某一阶级、民族和年龄群体。因此,不同群体的社会心理对学校 德育影响的一个共同点就是透过心理层面对德育对象的影响,这一影响的重要机制是模仿和 从众。学校德育要正确对待正、负方向的模仿与从众。二、社区对德育的环境作用社区环境因不同于一般的宏观环境而具有自身的社会文化特征从而具有环境影响的独立性, 成为学校德
19、育的直接影响源。同时,由于社区和教育融合趋势日益明显,社会影响源转化为 德育影响的成分日趋提高,社区环境因素日益成为研究学校德育不可或缺的方面。社区对学 校德育环境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一)社区的经济及社会特征与学校德育1、社区发达程度影响社区对学校德育目标、内容和实施上的规定。2、社区发达程度制约着社区对学校德育的支持3、社区发达程度决定着社区与教育的结合程度从而影响学校德育。(二)社区文化特征与学校德育1、不同社区文化特征产生不同特征的学校德育对象(如城市和农村)2、不同的社区提供不同的学校德育的文化环境(三)社区教育与学校德育“社区教育首先应该被理解为与该社区发扎相结合的教育”,因此社区
20、教育实质上是社区与 教育的双向互动和结合,这种互动的结果是社区教育创造了有利于学校德育的氛围,同时补 充了学校德育的不足。社区教育之所以能创造有利于学校德育的社会氛围,是因为,第一,社区教育可以形成社区 居民积极的价值观、态度和道德,提高全社区居民的素质和文化水平,形成良好的社区文化, 易于强化学校德育的实效。其次,社区教育有利于培养社区角色的功能,即社区意识和社区 归属感等,尤其是对社区发展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能力。社区教育对学校德育的补充是指社区在时间和空间上与学校德育的衔接。社区对学校德育有环境作用,但社区环境从一定意义上讲又是学校德育的产物;此外,社区 环境始终是在它与教育、德育的互动中动
21、态发展的。三、家庭对学校德育的环境作用(一)家庭环境的特殊性家庭环境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特殊性:1、家庭环境是学校德育的基础环境2、家庭环境具有深刻性:首先是人际关系上家长与子女的接触频度高,具有聚合性;其次, 家庭影响的非正式成分较高。3、家庭环境对学校德育具有互补性。(二)家庭环境类型及其作用指的是家庭客观环境和家庭主观环境。1、客观环境是指难以认为调节的环境因素,如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结构、家长职业及文 化程度等。家庭经济与青少年品德成长的关系(有一定影响,但不是决定因素,要客观分析)家庭结构青少年品德成长的关系(独生子女家庭、离异家庭等,具体分析)2、主观环境主要指可认为调控的家庭环境因素
22、,主要指家庭气氛和家长的期望水平等。(具 体分析略)四、大众传媒对学校德育影响分析(一)大众传媒及其影响的特点大众媒体是指面向大众传播一定社会信息的媒体,有视觉系统的、听觉系统的,有印刷媒介 的、有电子媒介的。大众媒体之社会影响的一般特征可以概括为:一是中介性,二是大众性,三是程序性。(二)大众传媒的影响分析1、影响的程度、构成和途径大众传媒无论从积极还是消极的方面,都从以下三个方面影响学校德育:第一,构成学校德育的环境(信息环境)第二,参与塑造德育对象第三,直接影响学校德育诸环节2、影响的正负效应从媒体角度看,印刷媒体、广播媒体的正效应大于电视、录像、游戏机等。优点有易于控制、 利于想象和思
23、维、利于提高学生思维水平等。有关研究指出,媒介的知识性内容和儿童文学性内容与儿童的道德得分成正相关。大众传媒对青少年道德成长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学校、家长的责任不是让孩子逃避传媒, 而是引导孩子正确面对。(三)大众传媒及其影响的调控宏观调控指对大众传媒的操纵者、制作者、经营者的控制。微观控制指家庭和学校对大众传媒影响的对策。第三节学校德育社会环境的时代构建一、当代学校德育社会环境的结构性变化(一)当代社会环境子系统的变迁社会问题突出:(1)社会失调(2)社会颓败(3)社会病态(4)社会犯罪(5)心理失调。 社区突出特征:(1)大都市的现代病症日益突显(2)城市化速度加快,人口流动,带来价 值冲
24、突和家伙子适应问题。家庭问题:(1)家庭结构和稳定性(2)老龄社会问题(3)代沟现象大众传媒:现代文化商业化、大众化的特征,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带来个体独立判断力的衰 减(二)当代社会环境巨系统的结构变化整个社会巨系统的变化,主要包括物质层面的群体结构、组织结构,以及精神层面的意识形 态或价值观等。中国进行的是现代化而非后现代化。目前就中国所发生的转轨与工业化社会所发生的结构性 变化并不处在同一水平。就物质结构来看,中国结构正在发生全面变革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社会的群体结构变化剧烈。,社会利益群体重新组合,传统的两大阶级界限日益模糊, 原来稳定的社会关系开始走向复杂。收入差距拉大,阶层见
25、滋生对立情绪。其次,社会组织 结构也发生重大变化。流动性、无序性、自主性等。中国社会的精神结构变化主要表现在:(1)利益主体的多员导致价值体系的多元。(2)价值 体系的多元带来令人晕旋的价值冲突和价值相对主义。(3)冲突的多元价值观带给社会主体 的是价值选择的困难,和无所适从二、构建优化的学校德育社会环境建立优化的德育使社会环境,需要发挥学校、政府以及社会三方面的主体性。(一)学校角色的正确定位构建优化的社会环境是学校德育必须选择出路,也是学校德育主体性的表现之一。有学者提出了学校德育的“超越论”(具体解释)为了达成主动适应和超越的目标,学校德育的主体性还应当延伸到学校之外,使学校教育不 仅定
26、位于校园之内,而且定位于社会环境之中,成为主动营造优化社会环境的主体力量。作为营造社会环境的主体力量的内涵主要表现有三:一是学校德育主动直接地参与社会环境 的建设。二是学校德育应作为个体道德成长社会环境网络中最能动的力量去主动连接其他社 会环境系统,组成各种正面影响形成合力。三是学校德育和教育应在体系内进行改造,努力 形成适应和超越学校环境的中介机制,使学校德育社会环境中的正面德育影响源最大限度地 转化为现实的德育影响,同时促进社会环境中德育影响有序化。(二)政府功能的正确发挥政府是社会改造的组织主体也是学校德育之社会环境的改造主体之一。政府功能的正确发挥 至少在三个方面对学校德育环境的优化起重要作用1、政府作为政治、经济、文化等宏观环境系统发展的自觉力量政府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主体力量,其主体性主要边县在它对社会运转目标 的设计和全面调控上。对于学校德育的优化创造来说,政府首先可以在社会发展目标的选择 上起宏观调控作用,而社会发展目标的选择实际上是价值取向的选择,同时也是学校德育宏 观社会环境方向和质量上的选择。一个政府如果不直接干预学校德育,但如果能建设一个健 康的社会,实际上就已经参与了学校德育。大德育观的实现可以依赖的最主要的社会主体力 量只能是政府行为。(如新加坡政府)2、引导社会环境子系统的建设学校德育社会环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国际法》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英语听力》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健身背部训练课程设计
- eda课程设计之数字钟
- ca6140拨叉831007课程设计
- java课程设计工作自我总结
- 二零二四年度股权转让及回购协议
- 2024版办公设备租赁与维护协议3篇
- 2024年度版权许可使用协议(舞台剧本)2篇
- 2024年地板砖施工分包标准协议版B版
- 船舶辅机考试复习题库(学校下发800题)
- 2023年《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年度版
- 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2023版
- 企业近三年地无诉讼情况承诺书
- 生产仓库盘点方法与盈亏原因分析工作报告
- 钢管桩施工方案38246
- 大学物理A 电磁感应 电磁场
- 团队合作团队建设培训PPT专业课件
- 量规与支架叩响习作教学的新大门-观黄教授《统编教材习作单元整体设计与案例分析》直播课有感
-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课件
- 德意志第一帝国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