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临证治验一则83_第1页
上消化道出血临证治验一则83_第2页
上消化道出血临证治验一则83_第3页
上消化道出血临证治验一则83_第4页
上消化道出血临证治验一则8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笔谈上消化道出血临证治验一那么陈耀金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道、胃、十二指肠、胰、胆道或胃空肠吻合术后的上段空肠等部位病变引起的出血。临床主要表现为呕血和或黑便,大量出血时往往有周围循环衰竭。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急症之一,虽然近年诊断及治疗水平已有很大提高,但在高龄有严重伴随病患者中病死率仍相当高。省级机关医院中医科唐子健主任临床应诊30多年,擅长治疗中医各科内科杂病,尤其在消化系统与心血管系统疾病有很大提高的造诣。唐主任乃是我校首届学子,学识渊博,敢于创新,蹶芳百家,融贯中西,拓展新法,注重实效。笔者有幸从08年秋季随先生临床侍诊,目睹先生妙手回春,治愈了许多临床顽

2、疾,使病员恢复健康,心生敬佩与感慨,现简要整理先生对上消化道出血临证治验一那么:1、理论认识上消化道出血以呕血、黑便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中医“呕血“黑便范畴。中医学对本病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早有论述,?素问举痛论篇?曰“怒那么气逆,甚那么呕血。?素问至直要大论篇?云:“太阳司天,寒淫所胜,血变于中,民病厥心痛,呕血,血泄,鼻衄。?灵枢玉版?曰:“呕血胸满引背,脉小而疾逆也。?灵枢百病始生?云:“阳络伤那么血外溢,阴络伤那么血内溢。?诸病源候论?曰:“上焦有邪那么伤诸脏,脏伤那么血下于胃,胃得血那么闷满气逆,气逆故吐血也。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曰:“病者大便下血,或清或浊,或鲜或黑,或有便前,或在

3、便后,或与泄物并下,由此内外有所感伤,凝停于胃,随气下迫,亦妄行之类,故曰便血。张景岳?杂证谟?云:“大便下血,多由胃肠之火血在便后者,其来远,远者或在小肠,或在胃。“脾胃气虚,而大便下血者,其色不甚鲜红,或紫红,或黑色,此阳败而然 这些古医籍分别论述了本病主要病理是脉络损伤,主要病位在胃,涉及肝、脾。?金匮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记载:“吐血不止者,柏叶汤主之。“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论述了呕血、便血的血证治疗方药。唐主任认为本病的病因可分外因与内因,引起呕血、便血之因,总由胃肠湿热炽热灼伤脉络之外因,或气虚血失统摄之内因所致;其病机均是血不循经;在辩证方面重在辩清标本:一般

4、认为,从邪正来说,正气为本,邪气为标;脾胃气虚为本,邪热灼伤血络为标;在因证关系上,以固疾为本,血不所主为标。2、临证治验刘女 74岁 主诉:呕血、黑便1周余。患者一周前因饮食不节,多食辛辣之品,出现呕血黑便,遂就诊于某医院,行急诊胃镜示:“靡烂出血性胃炎,予于抑酸药与胃黏膜保护剂具体用药不详,呕血减轻,黑便仍有,特来门诊求治中医。症见面色苍白微黄,全身乏力,食欲不振,恶心泛酸,舌质红苔薄腻,脉弦细数。检查:BP130/80mmHg 大便隐血试验3+唐主任辩证为脾虚湿困,血失统摄,行健脾益气,凉血止血之法,自拟方:党 参20g淮山药15g白 术15g谷 芽30g茯 苓10g白 及10g侧柏叶2

5、0g鸡内金10g地榆炭15g紫珠草30g麦 芽30g甘 草3g5剂 水煎饭后服二诊:患者诉无呕血,仍有乏力、口苦、呕酸、嗳气、症见神清、面色微黄、大便干、舌质淡,苔薄腻,脉弦细,检查:BP120/70mmHg,大便隐血试验2+唐主任辩证此为脾虚气滞重于湿热,亦有血虚之象,即用健脾益气,养血止血,自拟方:党 参25g淮山药15g白 术15g半 夏6g陈 皮6g茯 苓10g白 及15g枳 壳9g紫珠草30g侧柏叶15g地榆炭15g厚 朴9g黄 芪20g当 归10g瓜 蒌20g甘 草3g7剂 水煎饭后服用。患者连服7剂,诸症皆平,大便隐血试验阴性,唐主任随症加减,嘱其继服一周,加强疗效,并强调今后注

6、意饮食,善于保养。按:此那么上消化道出血病案为嗜食辛辣之品所诱发,辛辣灸烤之品致燥热焦结胃肠,炽热内炽,扰动血络而外溢;热郁结于肠胃,升降失合,热久郁而化火,灼伤胃肠络脉,血随胃气上逆而成吐血之证,血溢肠间那么便血。?临证指南医案吐血?曰:“酒热戕胃之类,皆能助火动血。而?万病回春失血?亦曰“便血者,大便出血,脏腑蕴积湿热也。这是本病出血的外因,唐主任又指出本案另有内因:患者已是垂暮之年,脾气脾阳易亏虚,年老体倦,耗损脾胃,脾胃虚弱那么不能统血,血液那么外溢,上逆那么致吐血;脾胃虚寒,以致寒气易积中焦,脾胃阳虚,运化无力,不能统摄血液,血溢脉外那么便血。?医贯血证论?曰:“胃者,守营之血,守而

7、不走,存于胃中,胃气虚不能摄血,故令人呕血,从喉而出于口也。?诸病源侯论虚劳吐下血侯?亦曰:“脏腑肠胃,肠虚那么下血也。 在治疗上,唐主任按“急那么治其标,缓那么治其本和“间者并行,甚者独行的原那么,宗“留得一分自家之血,减得一分上升之火之旨。在一诊之时,患者出血之症为急,因此唯以止血为第一要务,尽快祛除出血之因,故重用侧柏叶、紫珠草凉血止血;又用白芨、地榆炭收敛止血,现代药理研究白芨具有良好的止血作用,能显著缩短动物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形成时间,并加快红细胞沉降率,地榆炭具有明显缩短出血及凝血时间作用,促进胃肠粘膜局部创伤面出血停止。再用党参补益脾气;淮山药、白术健脾养胃;茯苓渗湿健脾;麦谷芽

8、、鸡内金消食除满。尽快恢复脾胃健运通降之功能。二诊时,唐主任在加强止血之功稳固前方的疗效的根底上,参加半夏、瓜蒌以化痰、消结。朱丹溪曰:“气血郁滞,郁久必生痰涎,故用开痰行气,益气活血之药。因其郁滞太久,络脉雍滞,故应行气。唐主任正是用此意。陈皮,枳壳,厚朴等行气,降气,宽胸,消痞。应用?先醒斋医学广笔记?提出的治血三诀中“宜降气不宜降火,首当泻胃平气,使胃气下行,气顺那么血不逆,出血自止的用意。而二诊用药之巧应在黄芪,当归二味,唐主任指出患者已有血虚之象,法当补血,但单纯补血之药,大多有活血或行血而加重出血之弊,又恐盲目补血导致血滞,况且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故取用当归补血汤之

9、义,重用黄芪大补脾气,以资化源,使气旺血生。共奏生血、止血之成效。3、体会 上消化道出血是内科急症之一,临床上应密切关注病员的生命征。究其病因病机有外感,内伤之异;气虚,气实之别。临证应明辨标本虚实,抓住主要矛盾,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并且灵活应用中医的辨证论治,开拓新思路,遣方用药,必收良效。喜迎“治未病顶峰论坛开讲福州尽展岐黄核心理念之精华陈丽青2009年5月10日“治未病顶峰论坛系列专题讲坛第四期“体质-心/脑/小肠-易发疾病防治在福建会堂举办。本期“治未病专题讲坛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福建省卫生厅共同主办,由我校等单位承办。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王国强,省政协副主席李祖可等领导专家

10、出席讲坛。来自北京、上海、福建等地的十多位专家学者,就“治未病与医学目的调整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中医脏腑功能与养生保健,体质、脏腑、易发疾病与人的健康状态,心/脑/小肠-易发疾病的演变规律等主题,作了专题宣讲。主要介绍了冠心病,中风,失眠等易发疾病的防治和管理。讲坛现场,还面向广阔市民,开展“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效劳模式KY3H模式及相关免费体验活动。“治未病源自中医学“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的核心理念,随着多年的不断开展完善,特别是近年来科技成果的不断创新,逐渐形成了系统、丰富的保障健康理论、方法和技术。经云:“上工治未病,传承岐黄之术的我们,在“治未病方面更是任道而重远,当秉承“大医精诚的

11、理念继续努力,传承和发扬中医药预防保健的特色优势。癃闭验案一那么严燕如病案举例:林x x ,男,58岁,于2007年5月12日就诊。患者有高血压病史14年长期服降压药,平素血压控制尚平稳。平素嗜酒,2005年出现排尿不畅,等待的现象,当时未引起患者重视,后缘于体检发现前列腺肥大伴结石,总PSA前列腺特异抗原高达20ng/mL余,于外科咨询,由于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前列腺特异抗原很高,恐其为癌变可能,外科医生建议其手术治疗,患者予以拒绝,要求保守治疗,予西药保列治1片qd,马沙尼1片qd治疗,病症未见明显改善,转诊于吾师处。现症:排尿明显不畅,出现等待现象,于冬天、寐欠安、进食辛辣、煎炸等食物时病症

12、明显加重,巅顶痛,喜叩击,自述疼痛时服丹参滴丸后可缓解。时腰酸,肢体困重,麻木,嗜睡,舌淡胖苔薄,脉弦细。B超示:前列腺肥大伴结石;膀胱剩余尿量为135mL。总PSA前列腺特异抗原为13.19ng/mL(4),游离PSA为1.56ng/mL(1。辩证其为:脾肾两虚,下焦瘀结,水道不利;治宜:健脾益肾,散结化瘀,通利水道。方用:白 术9g茯 苓15g山 药30g北柴胡9g荔枝核9g党 参15g郁 金12g石菖蒲9g天 麻9g丹 参15g石 韦15g金钱草30g葛 根9g紫苏梗12g赤 芍15g鸡内金15g王不留行15g共7剂,水煎服,日一剂。以上方为根底,随症加减,治疗年余,患者排尿明显顺畅,巅

13、顶痛,喜叩击根本消失,偶有微痛,余症均消失,膀胱剩余尿量曾降至0mL,但有时会波动,不过较初诊好转,总PSA7.82ng/mL,明显降低。患者坚持门诊治疗,病情稳定。按语:前列腺肥大导致排尿不畅,是中老男性的一种常见病,属中医“癃闭的范畴。古代关于癃闭的论述颇多,?类证治裁?有载“闭者,小便不通,癃者,小便不利;闭为暴病,癃为久病。闭那么点滴难通,癃那么滴沥不爽。其形成与水液代谢的异常有关,正如?素问经脉别论?云:“饮入于胃,遊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肾者主水,与膀胱相表里,膀胱乃为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那么能出矣。夫所谓气化者,肾中之气也。?读书随笔?又云

14、肝“握升降之枢凡脏腑十二经之气化,皆必藉肝胆之气化以鼓舞之,始能调畅而不病。肝之或疏或结,关乎气之运塞,血之行涩,水之流止。?证治汇补癃闭?总结其病机为:“有热在下焦,壅塞胞内,而气道涩滞者;有肺中伏热,不能生水,而气化不施者;有久病多汗,津液枯耗者;有肝气忿怒,气闭不通者;有脾虚气弱,通调失宜者。临床所见癃闭病因多是年老体弱,久病体虚,劳损肾精,外邪客犯,病在膀胱,根本在肾,又与肺、脾、肝紧密相关。肾虚气弱是该病发生的根底。西医那么认为性激素分泌紊乱,平衡失调,使前列腺长期充血、瘀血、瘀精,持久地反复刺激,致使前列腺肥大、增生,压迫膀胱、尿道。 ?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丈夫五八,肾气衰,发堕

15、齿枯;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颇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八八,那么齿发去。本案此患者年已58岁,肾气渐衰,久病劳伤肾精,以致气化不及州都,平素嗜酒,伤及脾胃,酿生湿热,湿热下注,痰瘀互结,阻于尿道,膀胱气化失司,乃致小便不利,加之肝经受邪,气机不畅,气血郁滞,所以患者会出现巅顶肝经循行的部位胀痛,喜叩击,嗜睡,肢体困重、麻木,舌淡胖。通过辩证可知此案患者病位偏于中下焦,且属本虚标实之证。吾师把健脾益肾、散结化瘀、通利水道贯穿于治疗此案的始终。方取王不留行、荔枝核、醋鳖甲软坚散结;丹参、郁金、赤芍、红花等活血化瘀行滞;?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淋闭论?曰:“小便

16、不通治之亦当利其小便。所以方中参加石韦、通草清利湿热、通利小便,顺应六腑以通为用;北柴胡、赤芍、郁金疏肝理气,使肝气郁结得开,气血运行得畅,肺之宣降、脾之运化、肾之开阖,三焦决渎的功能均可恢复正常,水液乃能出焉;盖肺为水之上源,方中酌加少许紫苏梗、桑叶宣肺以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且其有质轻上浮的特性,正合?景岳全书?所云:“譬之滴水之器,闭其上窍,那么下窍不通,开其上窍,那么下窍以利。有升那么有降,无升那么无降,此理势之使然也。这是 “提壶揭盖法的临床应用;盖肾为水之下源,肾者主水也;下接第5页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中医论治杨韵琼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简称脉管炎TAO,是一种病情进展缓慢的周围动脉、静脉

17、闭塞性疾病。该病多发于2045岁青壮年男性。发病具有一定地理区域性,北方多于南方,山区多于平原。本病属于中医“脱疽“十指零落范畴。1.文献记载关于本病的记载最早见于?灵枢痈疽?“发于足趾,名脱痈。其状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不衰,急斩之,不那么死矣。指出本病的病症与手术治那么。晋代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始将“脱痈改为“脱疽。“脱疽一名首载于我国现存第一部外科专著?刘涓子鬼遗方卷第四?。本病的治疗最早见于汉代华佗?神医秘传?载:“此症发生于手指或足趾之端宜用生甘草研成细末,麻油调敷内服药用金银花三两,玄参二两,当归二两,甘草一两水煎服。2.患者病情本病临床表现的轻重取决于肢体缺血的程度,肢体

18、缺血情况随着疾病的开展而越来越严重。病症:疼痛是本病最突出的病症。疼痛较轻时休息可缓解,行走或活动时间过长那么疼痛加剧,形成间歇性跛行;重者那么疼痛剧烈而持续,夜间尤其严重,形成静息痛,常使病人屈膝抱足而坐,或将足垂于床沿来减轻疼痛。病程早期患肢常有发凉、麻木、或足底紧张感;约40的患者常在小腿或足部反复出现游走性血栓性静脉炎,浅静脉呈红色条索结节状。体征:早期患肢常出现皮肤苍白,随病情开展而常出现趾指甲生长缓慢、增厚变形,皮肤枯燥,色潮红或紫红暗红,汗毛脱落甚那么肌肉萎缩;足背动脉等搏动减弱或消失。病情恶化或感染时产生溃疡或坏疽,常先一个或两个趾指末端或甲旁出现,然后累及整个趾指甚那么延及踝

19、部小腿。3.病因病机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本病多由于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劳伤、禀赋素虚等致心、肝、脾、肾等脏腑的阳气虚损,外加寒湿侵袭,寒凝络痹而成。情志不畅,郁怒伤肝,忧思伤脾。肝主疏泄,在体合筋,其华在爪,肝郁气滞那么血脉瘀滞;肝血消耗那么不能养筋荣爪,故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甚那么损筋。脾在体合肌肉,主四肢,即脾主运化,升清不利那么“清阳实四肢失权;脾亦主湿恶湿,饮食不节、过食膏粱厚味、辛辣之品伤脾,那么易生湿、化痰、化热集毒下注,留滞筋脉,故四肢酸软、卷怠、无力。脾肾阳虚那么阳气不达四末而致四肢不温,冰冷。心主血脉,心主神志,情志不畅,心气受伤,心气推动血液运行障碍,必致血行或缓或涩

20、,滞而成淤不能滋养肌肉筋骨;又因为肾主骨故疾病后期常出现趾指节脱落。?素问举痛论?:“寒气入经而稽迟,流而不行,客于脉外那么血少,客于脉中那么气不通。清代?疡科心得集脱疽?“因房术涩精,丹石补药,消灼肾水,房劳过度,气竭精枯而成皆水亏涸不制水也。均是古代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记载。4.辨证治疗本病是一种难治的慢性疾病。根据调查统计国外本病的截肢率达20,而中国只有27。原因是我国继承了传统医学,通过审证求因、辨证论治运用中药治疗而具有明显的疗效。临床上常将其分成四型:虚寒型:表现多为患肢发凉、怕冷、麻木、疼痛、遇冷加剧,同时伴有疲乏感,局部胀紧感,有间歇性跛行,行走时因小腿沉困、憋胀而行程越来越短等

21、。治疗宜温经散寒,益气活血,化瘀通络。方用:阳和汤加减。4.2 湿热型:表现多为患肢怕冷、疼痛常为游走性,行走时下肢酸困、沉重无力,下肢常出现肿块或结节、红肿热痛等。治疗宜清热祛湿,活血化瘀。方用:二妙散加减。瘀滞型:表现多为患肢怕冷、触之冰凉,疼痛呈持续性,皮肤紫红暗红或青紫色,脚端皮肤有瘀点等。治疗宜温经通络,活血化瘀。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热毒型:表现多为患肢疼痛剧烈,白天轻夜间重,肢体局部红肿等。治疗宜清热解毒,化瘀通络。方用:四妙勇安汤加减。 气血两虚型:表现多为患肢皮肤枯燥脱屑,局部溃疡疮口灰白或黯红,无脓或少脓,或脓液清稀,全身表现为消瘦,肌肉萎缩等。治疗宜益气养血,活血化瘀。方

22、用:八珍汤加减。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最突出的病症是疼痛,中医文献中“痈疽之始,首贵止痛,止痛那么恶气自止。故解痛、止痛是治疗脱疽的关键。临床上假设单纯运用中药延胡索、罂粟或西药度冷丁等止痛效果不佳,必须抓住其病机,如果是“热毒伤阴,津枯液竭而造成血涩不通那么用寒凉之剂清热解毒以抑其热而痛自止;如果是气滞血行不畅,脉络闭塞不通,根据通那么不痛,故可通过活血化瘀通络的方法到达解痛的效果。活血化瘀通络不仅适用于多型多期而且应该贯彻于本病治疗的始终。5.临床病案举例现将吾在门诊跟师期间见到的病案举例一二:案例一:董某,男,21岁,就诊时间2008年7月25日。 患者一年前右下肢曾患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已治愈。

23、现左下肢足底麻木、冰冷、疼痛,小腿酸胀,口干,下肢足部皮肤潮红,舌红苔黄,脉沉。患者自述有多年吸烟史。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左下肢膝以下动脉宽窄不一,充盈不佳。治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方用:四妙勇安汤加减。黄 芪12g桃 仁5g红 花3g党 参12g金银花12g穿山甲5g当 归5g玄 参12g赤 芍10g水 蛭6g丹 参6g川牛膝10g甘 草3g麦 冬6g石 斛9g5剂,水煎服 患者服药后诸症均有减轻,上方进行加减续服。案例二:张某,男,29岁,就诊时间2009年4月8日。 患者右下肢,拇趾甲旁流脓、刺痛,行走时间长时疼痛加剧,足部漫肿,趾端皮肤暗红,口干,舌红苔白脉弦。患者自述有多年吸烟

24、史。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右下肢动脉变窄。治疗宜:通络凉血,活血化瘀。方用:黄 芪12g桃 仁10g红 花3g丹 参10g莪 术10g赤 芍12g当 归5g金银花15g连 翘10g玄 参15g蕲 蛇6g全 蝎5g 甘 草3g川牛膝10g蜈 蚣2头7剂,水煎服患者服药后诸症均有减轻,故原方加减续服。按:本病在临床上的表现大多相兼出现,是人体正气虚弱导致外寒湿侵袭,寒凝经脉,脉络闭塞,郁久那么易化热,病久那么正气更伤。故治疗常祛邪与扶正并用,祛邪可用清热、凉血、化瘀、通络等;扶正有健脾、益肾、补气等。常用金银花、连翘等清热解毒;桃仁、红花、丹参、当归等养血活血;赤芍、玄参等凉血止痛;穿山甲、蕲蛇

25、、蜈蚣、全蝎等活血通络;黄芪、党参、白术等健脾益气;川牛膝作为引经药。表达了辨病与辩证相结合,整体辨证论治的临床辩证思维特点。6.预后、转归与调护本病是一种难治的周围血管疾病,病程长,易复发,复发率高达40%,需要病人防止急躁的情绪;平时应当严格禁烟,据调查统计本病患者中有97%嗜烟;防止受冷、受潮和外伤,不宜使用热疗,以免组织需氧量增加而加重病症;禁忌辛辣刺激的食物,防止大量饮冷,以防伤脾胃,使四肢失于温养、气血凝滞而加重病情;注意四肢保暖。参考文献1崔公让.中医中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413例临床分析,山东中医杂志J.1981.2:91-932王泽德.靳立仙-中药内服与外用、鼻吸并举治疗血

26、栓闭塞性血管炎2006例,上海中医药杂志J,1992.9:15-13吴信受.名医妙方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4林毅,蔡炳勤.上接第3页脾居中焦,司运化,水精的上承、水道的通利与脾的运化功能分不开,?血证论?曰“脾为水之堤坊,堤坊利,那么水道通。因此恢复脾的运化功能,尤为重要。方取四君子汤补脾气以制水,且能滋化源以实肾气。方中之妙在于参加牛膝、醋鳖甲滋补肾阴,以恢复肾之气化功能,乃“无阳那么阴无以生,无阴那么阳无以化气的表达,且两者又可活血、利尿、散结以治其标,功兼双用。 缘于患者有巅顶疼痛,方中酌加天麻、石菖蒲、郁金、丹参以奏通络止痛、化痰开窍、活血化瘀之功,药证相符,患者巅顶痛逐渐缓解。

27、浅析小儿咳嗽的中医治验张丹丹摘要:吾师王苹教授临床善治各种咳嗽,无论是外邪犯肺的新咳,还是湿热痰阻迁延日久的久咳,皆有良好的疗效。咳嗽是小儿的常见疾病之一,吾随师门诊近一年,总结出了一些老师治疗小儿咳嗽的经验,试浅析之!关键词:小儿咳嗽;中医;治疗经验咳嗽是肺气上冲喉间而发出的一种“咳咳声音。中医将有声无痰谓之咳,有痰无声谓之嗽,有痰有声谓之咳嗽。咳嗽多因外邪袭肺、有害气体刺激、痰饮停肺、气阴亏虚等而致肺失清肃宣降,肺气上逆所致。肺属金,主气,外合皮毛,开窍于鼻,小儿肺气娇嫩,肌腠不密,故易受外邪,不管从皮毛而入,或从口鼻而受,均先及于肺,肺病而气机失利,那么发为咳嗽。【病因病机】1.风邪束肺

28、,肺失清肃 小儿咳嗽多由外感引起,痰阻肺络,肺失清肃为其主要病因病理。外感风邪是本病的诱因,故初起多伴表证。表现为发热恶寒,咳嗽,痰稀色白,咽痒,口微渴,舌质淡红,苔薄,脉浮数等。2.燥邪伤肺,肺失清肃本证多发于秋季,小儿为稚阴纯阳之体,燥属阳邪,同气相求,故易感受燥邪,耗伤肺津,肺失清肃。症见干咳无痰或少痰、痰粘不易咯出、甚至痰中带血、口渴喜饮及枯燥见症,苔薄而干,脉浮数等。3.痰热蕴肺,肺失清肃痰热蕴肺者,多因热郁肺经,炼液成痰,内蕴肺络,肺失清肃。症见咳嗽痰黄,或痰粘不易咯,发热口渴,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4.痰湿阻肺,肺失清肃,脾失运化痰湿阻肺者,多由于小儿虚胖,痰

29、湿素盛,肺卫功能缺乏,易感受外邪,又由于脾胃薄弱,运化不健,湿泛为痰。故前人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说。痰湿阻肺往往虚实并见。脾阳不振,脾不化湿,湿聚为痰,上贮于肺。症见咳嗽,痰多色白而稀,甚至发为喘鸣,舌淡,边有齿印,苔白腻,脉濡或细滑。【验案举隅】临床上小儿咳嗽多由于外感风邪引起,吾师治疗风邪束肺证以桑薄清宣汤为主方,临证时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1. 叶某某 男,1岁,2008年7月26日就诊主诉:反复咳嗽3个月,晨起尤甚,晚剧,时伴呕逆,指纹不显,舌淡红,苔白。处方:桑 叶6g甘 草2g 枇杷叶5g法半夏3g竹 茹5g 麦 芽6g 枳 壳3g 生白芍2g钩 藤6g百 部

30、5g柿 蒂3g薄 荷5g后3剂2. 王某某 男,5岁,2008年7月26日就诊主诉:感冒一周,辰下:咳嗽,喉中痰鸣,流清涕,口臭,纳欠,舌质红,苔白脉数,咽后壁滤泡多。处方:桑 叶7g元 参10g法半夏5g胆南星4g枳 壳6g 黄 芩7g金银花9g枇杷叶7g甘 草3g薄 荷7g后3剂3. 钱某某 女,5岁,2008年7月31日就诊主诉:感冒3天,辰下:咳嗽,痰多难咯,咽痛,纳欠,舌质红,苔薄,脉细数。处方:桑 叶7g浙贝母6g 法半夏6g建 曲7g元 参8g 芦 根10g蝉 衣8g枳 壳6g甘 草3g 薄 荷7g后3剂按:以上三个病案的相同之处在于邪气轻浅,外邪未完全深入,故治疗上皆以疏散外邪

31、,宣肺止咳为根本方法。皆以桑薄清宣汤为根底方随证加减。桑薄清宣汤以桑叶、薄荷为君,桑叶甘苦性凉,疏上焦风热,且善走肺络,能够清宣肺热,止咳嗽;薄荷辛凉,轻清上扬,外散邪气,兼有行气的成效,有利于气机的正常运行;二者合用,能够到达很好的疏风散邪,宣肺止咳的成效。病案一患者的桑叶、薄荷用量较病案二、三为小,是由于病案一中患儿的年龄较小,这也表达了小儿用药药量的灵活性和精准性。由于三个病案的病机、兼证不同,故药物的配伍也有所变化。病案一中的患儿属于干咳,未见明显的痰症,且伴有呕逆,故其病机下接第8页 慢性肾功能衰竭验案一例陈丽贞 游李 摘要:慢性肾功能衰竭是由各种慢性肾脏疾病久治不愈或全身性疾病累及

32、肾脏引起肾功能受损衰竭综合征。中医根据临床表现认为属于水肿,癃闭,关格,溺毒,虚劳等病的范畴。现对阮时宝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的用药经验进行浅析。 关键词:阮时宝;慢性肾功能衰竭;用药;疗效 笔者师承福建中医学院著名方药专家阮时宝教授,跟师临床学习近二年,期间遇此病患,患者现自觉良好,机体客观指标亦趋于平稳。今将其诊疗过程总结如下:病例:潘某人,男,46岁。2008年3月25日与莆田市第一医院下简称莆医诊为“肾综合症出血热具体治疗不详,病症未见好转。2008年3月30日于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下简称总院诊为急性肾衰,期间一直在总院门诊治疗,口服“肾衰宁、活血通脉胶囊等药,血肌酐控制在519177umol

33、/L。后因“反复腰痛、头痛、眼眶痛5个月于2008-07-15入住总院,于2008-07-31出院,出院诊断:流行性出血热,慢性肾功能衰竭。9月17日,实验室检查莆医:肌酐246 umol/L,尿素氮5.93mmol/L,尿酸655 umol/L。初诊:2008-09-24,腰酸甚,久坐及稍劳作后更甚,二便如常,他可,舌淡红苔白厚根微黄,脉细弱。 处方:生黄芪40g赤 芍10g苦桃仁10g酒大黄10g鸡血藤30g红 花5g光泽泻15g败酱草10g淡竹叶10g丹 参20g益母草15g玉米须10g 10剂 服药10剂后,于2008-10-07,实验室检查莆医:肌酐186 umol/L,尿素氮5.4

34、 mmol/L,尿酸616 umol/L。原方续药半个月后,于2008-10-22,实验室检查总院:肌酐131 umol/L mmol/L,尿酸611 umol/L。二诊:2008-11-09,辰下腰酸无他不适,舌尖红苔根微黄,脉沉细弱。处方:生黄芪50g赤 芍10g酒大黄10g鸡血藤30g光泽泻15g败酱草10g淡竹叶10g益母草15g地龙干10g玉米须10g当 归5g怀牛膝10g粉甘草6g16剂于2008-11-30实验室检查总院全自动生化:肌酐138 umol/L mmol/L,尿酸615 umol/L。三诊:2008-11-30,辰下仍腰酸,舌偏红苔薄偏黄,脉沉细弱。处方:生地黄15g

35、淡竹叶10g粉甘草6g苦 参10g白茅根10g丹 参20g黄 芩10g薏苡仁30g益母草20g玉米须10g酒大黄10g光泽泻10g败酱草10g16剂于2008-12-28实验室检查总院:肌酐122 umol/L mmol/L,尿酸563 umol/L。四诊:2008-12-28,自觉9月24日药较好,腰微酸,小便正常,舌偏红苔浊微黄,脉沉细。照9月24日方加茵陈10g,栀子10g,怀牛膝10g。10剂2009-02-12实验室检查总院全自动生化:肌酐118 umol/L mmol/L,尿酸502 umol/L。 按: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认为久病及肾,久病入络,久病那么瘀,证属正虚邪实,正虚以脾肾

36、气虚为主,邪实以湿浊瘀血内阻。本例患者因其素体壮实,虽病久而体虚,但观其舌色仍以邪实为主,腰为肾之府,肾虚久那么腰酸甚,又动那么耗气故久坐及稍劳作后更甚。虽无其他明显病症,然因病初为“肾综合症出血热且病程较长,故认为已有脉络瘀阻之证,加上气虚更是无以运血。是故辨其为气虚血瘀。? 素问汤液醪醴论?指出其治疗大法是:“平治以权衡 ,去菀陈莝。笔者认为“菀陈除指郁积的水液外 ,还指阻滞络脉之瘀血。故阮教授施以益气通络,化瘀降浊之法。初诊以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方中重用黄芪为君,一方面健脾以助化生水谷精微,充养肾精;另一方面使中土健旺以制水,促使肾气渐复,固摄正常,那么虽不治肾而实治肾。且黄芪大补脾肺之

37、元气,使气旺血行,?名医别录?谓:“黄芪逐五脏间恶血,补丈夫虚损,五劳羸瘦。去归尾改以酒大黄为臣既有通腑泻浊之功,又有逐瘀通经之效;佐以桃仁、红花、赤芍,活血化瘀,通利血脉;酌加益母草、鸡血藤、丹参加强活血化瘀之功;败酱草性苦下行,清热解毒以祛瘀毒;以及玉米须,泽泻,淡竹叶淡渗下行,利水泄浊。因肾主水,人体水液之生成、输布与排泄,主要靠肾的气化作用,故利水泄浊使邪有出路,以助肾复气化之功。因为功专于降浊故去辛温升散之川芎及走窜之地龙。全方用大队活血化瘀利水降浊之药并黄芪共奏益气通络,化瘀降浊之效,故药用一个月之后效佳。二诊因见药效,守方继进去桃仁、红花、丹参改用怀牛膝活血通经以引瘀血下行,且补

38、肝肾,强筋骨,参加地龙、当归活血通经并有养血之妙。三诊因见其舌偏红苔偏黄有热象,故改用导赤散加减。方中生地配伍苦参,甘寒与苦寒相合,滋阴利水为主,滋阴而不恋邪,利水而不伤阴,泻火而不伐胃,与本证的“水虚火不实相应。加以白茅根、薏苡仁、玉米须、酒大黄、光泽泻通腑,渗湿泄浊。酌加丹参、败酱草化已有之瘀,黄芩清新起之热。四诊患者来诉自觉服药后感觉较适,又见其舌偏红苔浊微黄故守首方酌加利湿热之茵陈,栀子及牛膝活血通经,引血下行。现代药理研究提示:补阳还五汤有改善血液流变学, 扩张血管,恢复血运动力及血管壁的弹性,降低血黏度,溶解血栓等作用。大黄通腑泄浊,不仅具有泻下作用 ,还可以抑制肠道内尿素的合成,

39、抑制肾小球和系膜细胞的增生,降低剩余肾的 高代谢异常1。益肾健脾降浊法可改善CRF的临床病症,降低 BUN、Cr,延缓CRF进展2;活血化瘀法可延缓肾脏纤维化,保护剩余肾单位3。采用益气化瘀通腑法治疗CRF,可缓解病症 ,保护剩余肾功能,延缓病情开展,提高生存质量4。从本案及上述文献,笔者认为由于慢性肾功能衰竭均病程较久,迁延不愈,多为气虚血滞,脉络瘀阻之证应用益气通络,化瘀降浊之法其疗效显著。参考文献1刘宏伟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对策与展望.中医杂志J,1999,40(3):180181.2焦淑芳.温阳通腑降浊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阳虚浊毒证疗效观察.湖南中医学院学报J,2001,2 1(

40、2):5253 3丁德经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思路与方法.中医杂志J,2007,48(1):7778.4辛宏,党国义.益气化瘀通腑法治疗慢性肾衰竭疗效观察. 河北中医J,2021, 30 (10):4243上接第6页为肺失清肃,气机上逆。治疗以宣肺止咳,降气止呕为主。药物配伍以桑叶、薄荷为君外,还以半夏、竹茹降逆止呕为臣,枇叶能助君止咳,又可降逆止呕,亦为臣药。佐以百部润肺止咳,生白芍酸敛,收敛肺气而止咳,柿蒂降气止呕,枳壳行气宽胸,钩藤具有轻清疏泄之性,向外透邪的同时,又能防止肝风发作,表达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麦芽顾护胃气。甘草调和诸药为使。病案二:患儿咳嗽、痰鸣、口臭,舌质红表达了痰

41、热壅肺的病机特点,但病邪尚未深入,故治疗上仍以宣肺止咳为主,兼以清热除痰。药物配伍仍以桑叶、薄荷为君。半夏燥湿化痰,胆星清热化痰为臣。金银花清热解毒、疏风散邪,黄芩清泻肺热,枇叶清肺止咳,元参清热滋阴,枳壳宽胸行气共为佐药。甘草调和为使。病案三:患儿以咳嗽、痰多难咯为主症,其病机为痰扰肺络,肺失清肃。治疗上以疏散外邪,宣肺止咳化痰为主。药物配伍以桑叶、薄荷为君疏风散邪,宣肺止咳。以浙贝化痰散结、半夏降气化痰为臣。元参清热滋阴、顾护津液,芦根清热泻火、生津止渴,蝉衣疏散风热、利咽,建曲健脾消食,枳壳理气宽胸共为佐药。合以甘草调和诸药。【结语】 临床上咳嗽的产生大多由于感受外邪,风邪束肺,肺失清肃

42、所致。桑薄清宣汤为治疗风邪束肺的根底方。桑叶与薄荷的组合,具有很好的外散作用,通过疏风散邪,到达宣肺止咳的目的,对于外感风邪,邪未入深或邪盛正未虚的病证都具有良好的疗效。咳嗽可兼见不同的证候:痰热相合可加清热化痰药,如半夏、胆星、浙贝等;呕逆不舒可加半夏、竹茹、枳壳等;邪热伤津可加元参、芦根、麦冬等;咽喉不利可加蝉衣、牛蒡子、射干等。除此之外,小儿咳嗽常参加健脾顾胃之品,麦芽、神曲、山药等;因小儿脾胃功能较薄弱,且中焦脾胃为气机升降的枢纽,调理脾胃有助于气血的生成,气机的条畅,气机升降如常有利于咳嗽病症的缓解。咳嗽由肺气上逆所致,治疗上除降气止咳外,常配伍理气之品,吾师喜用枳壳理气宽胸,使肺气

43、顺畅,以缓解上逆之势,那么咳嗽自止!本是同源生,职位不同功各异论麻黄、麻黄根治汗江煜摘要 麻黄与麻黄根,二药同出一源,均可治汗。然前者以其地上草质茎入药,主发汗,以发散表邪为用,临床上用于外感风寒表实证;后者以其地下根及根茎入药,主止汗,以敛肺固表为用,为止汗之专药,用于各种汗证。关键词 麻黄;麻黄根;治汗麻黄、麻黄根同出于麻黄科植物草麻黄或中麻黄。然麻黄取其草质茎;味辛、微苦,性温;归肺、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之效。麻黄根以其根及根茎入药;味甘、微涩、性平;入肺经;具有止汗之功。二者均可治汗,其理正如张山雷在?本草正义?中所言:“麻黄发汗,而根节专于止汗,昔人每谓物理之奇异

44、。不知麻黄轻扬,故走表而发汗,其根那么深入土中,自不能同其升发之性。况苗那么轻扬,根那么重坠,一升一降,理有固然。然证惟同是一体,那么轻扬走表之性犹存,所以能从表分而收其散越,敛其轻浮,以还归于里。是固根荄收速之本性,那么不特不能发汗,而并能使外发之汗敛而不出,此那么麻黄根所以有止汗之功力,投之辄效者也。现对麻黄、麻黄根治汗之用作一介绍。对于汗的生成,出汗的原因,汗证的种类及病因病机等,早在?黄帝内经?一书中就已经有了明确的记载和较为深刻的阐述。?内经?认为“阳加于阴谓之汗,即出汗主要是由于人体的阳气蒸发阴液所致,而有生理性汗出与病理性汗出之别。如“天暑衣厚那么腠理开,故汗出者,属生理性汗出。

45、病理性的出汗异常多于阴阳失调有关。“阳气有余为身热无汗,阴气有余为多汗身寒,“阴虚者阳必凑之,故少气时热而汗出也等1。对于麻黄、麻黄根治汗之不同,现代药理说明:麻黄中的麻黄碱挥发油有发汗作用,也有人观察在一般情况下,麻黄碱虽不能诱发人体发汗,但当人体处于温热环境中,用麻黄碱50-60mg,经0.5-2.0小时后,汗腺分泌确比未用麻黄碱者更多更快2。麻黄挥发油乳剂有解热作用。麻黄的发汗作用可能有阻碍汗腺导管对钠的重吸收,而导致汗腺分泌增加3,4。临床用治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等,代表方麻黄汤。风寒表实证中的无汗是有余寒邪中太阳经,腠理致密,津液内渗,那么无汗;麻黄汤中麻黄中空外直,

46、宛如毛窍骨节,能驱风寒,悉从毛窍而出,有较强的散寒解表作用,自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起,即称赞其为伤寒发表之第一药。而麻黄根的生物碱局部能抑制低热和烟碱所致的发汗,此与临床经验相吻合3。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风湿、伤风、风温、气虚、血虚、阴虚、脾虚、胃热、痰饮、中暑、亡阳、柔痉之诸证自汗,皆可随征加而用之麻黄根。概之,麻黄、麻黄根,二药同出一源,均可治汗。然因其所取部位不同,对汗的作用亦有别。参考文献1陶御风等,汗症M,中医古籍出版社,1990.012张玲,试论中药发汗解表药的发汗机制及辩证用药,基层中药杂志J;2000,145:61-623王筠默等,中药药理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47、1985.254松原证纮,汉方临床J,1980,279:570开心一刻户姓杨的人家有个宝贝儿子患上热病,全身发烫,忙请张姓医生诊治。医生开药后离去。哪知病孩服下医生开的药,顷刻间便命归黄泉。这户人家悲愤不已,找这医生评理,指责他杀人不用刀。医生听了不服气,争辨道:“刚刚病儿全身发热,现已全身发凉,说明热势已退,怎好来责备我呢!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药研究进展李秋玲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于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所引起的,流行病学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以及医学技术的进步与广泛应用,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率及检出率日益增高。慢性乙型肝炎病未及时治疗将引起肝纤维化最后开展为肝硬化。因此积极治疗慢性乙型肝

48、炎对于阻止肝硬化的开展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中医对于乙型肝炎的预防和治疗的研究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现将近几年的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状况进行综述如下。1 病因病机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是现代医学疾病概念,在中医古代文献中并未出现这一病名。根据其发病规律和临床表现,可归于“湿温、“瘟疫、“胁痛、“黄疸、“湿阻、“积聚、“虚劳等范畴。在病因上,多数研究者认为,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于食入不洁之物或因嗜酒无度,过食肥甘辛辣,或外感湿热毒邪,或因情志失常所致。在病机上,王秀莲等1认为是由于肝瘀日久化火动阴,湿热毒邪留恋日久伤津,或脾虚日久闭郁脾胃之气机造成。杨俊雄2认为慢性乙型肝炎的病机为湿热内侵,壅阻中焦,肝木受郁,

49、脾土受阻,致湿热中阻,肝气郁结之实证。郑黎明3认为慢性乙型肝炎最终必瘀,必虚,故以瘀和虚作为其病机。雷陵等4认为慢性乙型肝炎外系感染湿热疫毒之邪,内乃正气缺乏。病情进一步开展,那么出现三种病机转化,一是湿热壅遏,脉络阻滞或肝郁气滞,血行不畅,日久演变成血瘀络阻之证。二是素体阳盛,热重于湿,邪从热化或肝郁化火,耗伤阴血,出现肝阴虚,进而伤及肾阴,导致肝肾阴虚。三是素体阴盛,湿重于热,邪从寒化,或脾气缺乏开展为脾阳亏虚,脾阳虚损及肾阳,而成脾肾阳虚. 王嘉会最早将“痰与肝病联系起来,提出慢肝病患者肾阳虚衰易致水凝成痰;桑雁等认为肝炎疫毒能致血瘀,“血瘀日久也能化为痰水。可见,痰浊是肝炎的病理产物,

50、也是肝炎持续存在的重要原因。综合以上的论述,慢性乙型肝炎的病机主要是湿热中阻,肝郁气滞,血瘀阻络,阳盛化火,痰水内停最终导致筋脉阻滞,正气亏虚。其主要病位在肝,并与脾、肾等脏密切相关。正确的把握病因病机与确定病位是临床正确治疗的前提。2 治那么治法研究张存理5认为乙型肝炎病情复杂,变化多端,对于湿热中阻,治以清化湿热之毒兼和胃疏肝;湿热较盛,余邪不净者,治以清热驱邪为重点;肝阴亏损夹毒者,治以滋养肝肾兼以清肝解毒;热蕴血分者,治以清热解毒,凉血散瘀;痰湿瘀阻者,治以燥湿去痰,活血化瘀;脾肾渐虚,气血缺乏者,治以补脾肾,益气血为主。姜良铎6根据肝的生理病理特点,以柔润为大法。疏肝、清肝、柔肝、养

51、肝相结合,体用并治。柔润以养肝,常以一贯煎加减,用北沙参、生熟地黄、麦冬、枸杞子、黄精、石斛、五味子等甘润而不滋腻之品;对于肝郁化火者不轻易泻火伐肝,而注重育阴潜阳。润法常选用酸枣仁、山茱萸、白芍、五味子等酸甘化阴。通补以调肝,对肝气郁结患者非常注意选用理气而不伤阴的疏肝理气药,多以小柴胡汤加减。补法用滋水清肝饮加减。郭志远氏提出“以五脏论治;连维真等那么认为“重在利胆;冯继成主张“从肺入手;刘贵生等认为“以毒攻毒,常用蜈蚣、水蛭等有毒之品“怪病多痰、“疑症多痰。王菊红等7认为在治疗上宗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原那么,一要扶正,二要祛邪,三要调理气血。用药时一那么不可妄投清利之品;二那么不可一味扶正

52、补益;三那么强调活血化瘀、调理气血贯穿始终。慢性乙型肝炎复杂、多变,多数医家多从湿热,郁,瘀,虚,痰等方面进行认识与辨证施治,治疗上以清热解毒,理气,活血,补益,化痰为主,认为肝脾肾为主要病变部位。亦有医家提出从五脏论治,从肺论治,以毒攻毒等新的治疗观点,为乙型肝炎的治疗研究开拓了思路。3 中医方药治疗研究 宋跃龙8自拟柴杞降梅汤加减柴胡、枸杞子、炒白芍、牡丹皮、茯苓、生白术、枳壳、丹参、田基黄、败酱草、生甘草、焦山楂、淮山药。肝肾阴虚加枸杞子、北沙参等;气阴两虚加太子参、麦冬等;湿热较重加生薏苡仁、虎杖;气郁明显加香附、郁金、白蒺藜等;脾胃虚弱加党参、炒白术、厚朴等;夜不安眠加夜交藤、酸枣仁

53、等;治疗患者53例,总有效率95%。卢灿辉等9用活血乙型肝炎康汤虎杖、溪黄草、田基黄、白花蛇舌草、苦参、银花、赤芍、白芍、丹参、田七、莪术、大黄、柴胡、枳壳、太子参、黄芪、女贞子、白术治疗患者120例,总有效率是95%。阮班钧10根据临床辩证分型:肝胆湿热型方用茵陈蒿汤加减(茵陈、土茯苓、苡米、炒栀子、山豆根、白花蛇舌草、晚蚕沙、车前子、大黄、白蔻、黄芪)。肝郁脾虚型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当归、白芍、郁金、香附、黄芪、茯苓、苡仁、丹参、陈皮、焦白术、山豆根、白花蛇舌草)。 肝肾阴虚型方用一贯煎加减(沙参、白芍、山药、生地麦冬、茯苓、杞子、女贞子、旱莲草、淮芪、当归、白花蛇舌草、山豆根)。脾

54、肾阳虚型方用肾气丸加减(山药、巴戟、当归、生地、淮芪、茯苓、桑寄生、白花蛇舌草、山豆根、甘草)。气滞血瘀型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柴胡、红花、甘草、生地、枳壳、桃仁、川芎、牛膝、山豆根、赤芍、白花蛇舌草)。治疗患者70例,总有效率为95.71%。刘炳焱11自拟灵芪乙型肝炎汤,药物组成:灵芝、黄芪、虎杖、白芍15、白人参、何首乌、女贞子、生甘草,治疗患者52例总有效率92.3%。韩瑞锋12用一贯煎合茵陈蒿汤加减生地黄、沙参、麦冬、当归、枸杞子、川楝子、茵陈蒿、大黄、茯苓、车前子、板兰根、黄芩、黄连、蒲公英。徐昌万13自拟乙型肝炎煎黄芪、浙白术、灵芝、紫丹参、柴胡、白芍、鸡内金、白花蛇舌草、鳖甲、鸡骨

55、草、虎杖、苦参、三七、春砂仁、垂盆草、当归、绞股兰治疗患者41例,总有效率88.5%。乔文慧等14以乙型肝炎方茵陈、柴胡、蚤休、生苡仁、香附、陈皮、枳壳、赤芍、白术、丹参、半枝莲、山楂、五味子、板蓝根、神瞳、麦芽、甘草为根底方,配合临床加减,腹胀者加苍术、厚朴等;便秘者加大黄;久病气虚乏力者加黄芪、党参;右胁部疼痛者加羌活,治疗患者105例,总有效率87%。4 问题与展望就现代医学而言,仅靠药物尚无法彻底去除乙肝病毒,病毒不能被彻底去除,那么终究会变异而耐药。近年来中医对乙型肝炎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充分发挥了中医辨证施治的优势,在治疗上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也存在诸多问题,诸如各医家对于乙型肝炎

56、的分型不一,处方药量偏大,实验数据还不够完善。笔者个人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应加以改善:完善实验的局部,为临床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经过动物筛选疗效再应用于临床将更为科学;辨证分型统一化,使中医诊疗与现代的医学技术能够分段相结合。中医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方面具有一定特色,充分发挥中医药在调整免疫抗病毒方面的优势,符合现代医学对病毒性疾病抗病毒及免疫调整综合治疗的开展趋势。参考文献1王秀莲等.自拟乙肝汤治疗慢性乙肝观察体会. 内蒙古中医药J,2005,24(1):52杨俊雄.自拟乙型肝炎宁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2例体会.福建中医药J,2007,38(3):283郑黎明.中医专方治疗乙型肝炎体会.现代医生J

57、,2007,45(14):1034雷陵等.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病因病机认识及辨证治疗经验.中医研究J,2007,l2:375张存理.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乙肝6O例疗效观察. 现代中医药J,2004,4:29-30 6.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J,2005,3(12):837王菊红.乙型肝炎益气活血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吉林中医药J, 2005, 25(11):298宋跃龙.自拟柴杞降酶汤慢性乙型肝炎53例.中医药临床杂志J,2004,16(2):1259卢灿辉等.活血乙型肝炎康汤治疗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120例疗效观察.中国中医药科技J,2005, 12(5):31110阮班钧等.中医辨证分型治

58、疗慢性乙型肝炎70例临床观察.医学创新J,2006 ,3(10):3611刘炳焱.灵芪乙型肝炎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2例疗效观察.中华现代中医J,2007,3(1):6412韩瑞锋.养阴柔肝清热利湿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河南中医学院学报J,2007,22(4):484913徐昌万.乙型肝炎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2例.河南中医J,2021, 28(6):4414乔文慧等.乙型肝炎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05例. 陕西中医J,2021, 29(5):56老年病舌诊虚实辨陈丽青 谢胜伟 关键词:舌诊;老年病;虚实;辨证论治 1 老年病舌诊虚实辨1.1 舌诊历史沿革舌诊是祖国医学的特色诊断方法之一,早在甲

59、骨文已有“贞疾舌之载。?内经?和?伤寒杂病论?中有对舌诊的散在记载。至元代舌诊专著?敖氏伤寒金镜录?问世后,舌诊开展为一种独立的诊法,指导临床辨证论治。明清时期,温病学派的兴起,使舌诊得到进一步开展和完善。 ?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丈夫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那么齿发去。可见人过半百,肾精逐渐衰竭。肾主藏五脏六腑之精,肾脏虚损必然累及其他脏腑。而心脾气虚又可致气滞血瘀,脾肾阳虚又可致寒凝痰阻。故老年人体质特点可以概括为四个字:正虚邪实。舌诊的内容主要是察舌质和审舌苔,察舌质可识脏腑虚实,审

60、舌苔可知邪气深浅。故舌象可充分显露老年病之本虚标实,对老年病的辩证有重要指导意义。吾师陈美华是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陈师从医近40载,学验俱丰,尤擅长老年病舌诊虚实辨,用以指导临床,获如桴鼓。余有幸跟师学习,将之整理如下,与尔共飨。1.2 辨舌质舌体以识脏腑虚实 老年人的正气虚以肾精虚损为主,肾的精气缺乏可以导致肾阴虚和肾阳虚。肾阴虚,阴不制阳,易致虚火内生,通常是舌质瘦小而嫩,舌质红绛;肾阳虚,那么虚寒和水湿内生,通常舌质胖大而嫩,色白。正如?辨舌指南?所言“老年人气血衰颓,津液枯涸。凡老年阴阳俱缺乏者,苔虽白必浮,中有裂纹。中阳虚者,质胖无华。临证时,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