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深圳二模语文(答案详解)_第1页
2019年深圳二模语文(答案详解)_第2页
2019年深圳二模语文(答案详解)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9累并懵港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答案:B (解析:A项错误,“荒腔走板的解读”虽然“随之出现”,但并不是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造成的,真正的原因是后文所说的“未能正确理解西方接受美学中的读者中心论”。B项正确,原文提到“读者接受有其时代局限性和主观任意性” “单个读者的接受理解还不能等于作品的全部”,又提到“只有代代 相承的接受链才有望接近于作品本身”,综合以上可知B选项表述正确。C项错误,原文表述是“召唤读者去言明,并希望读者完全按照文本召唤”,而非 读者按自己的理解D项错误,“以便从中挑选正确的理解 ”并非作者本意,“多元理解”反对“唯一

2、标准答案”,更好理解作品则需要通过代代相承”的接受链、以及多种理解的互补来实现,这些都不等同于“挑选正确的理解”;而且按照作者意思,正确的理解是不可能存在的,只有相对最像”有望接近作品本身).答案:D (解析:A项正确。文章以真正理解作品为出发点,这是其“写作动机”,并指出了多元解读中“混淆事物根本属性与它的附属功能”“读者决定论”等误区,也阐述了 “避免纯主观、任意理解的心理主义陷阱”“多元解读与文本制约是同时发生”等原则,这些都是为了真正(或更好)理解作品。B项正确,源于文章第三段,文章先从正面说明接受美学“没有接受者的积极参与,一部文学作品的历史生命是不可想象的”,接着将“斧头一石 关”

3、的关系与“作品一废纸”的关系进行类比,批驳了那些片面夸大读者作用的观点。C项正确,源于文章倒数第二段,由原文“作品的召唤结构的空白,既为阅读提供了想象的自由,又为阅读提供了基本的限制。正如 鲁迅所言”可推断得知。D项错误,原文“历史上错误的读者决定论不止出现过一次。李白、杜甫的诗歌曾经不入流然而,一切假哈姆雷特都动摇不了经典文本的地位”。引用李、杜诗歌的例子,意在为了说明“读者决定论”之类的错误在历史上并不少见,读者虽然无法起到决定作用,但根据前文,读者的主观理解对作品 阐释有着重要作用,对经典文本的地位也必然产生影响,没有读者的推崇也就不存在经典文本的地位。).答案:C (解析:A项正确,源

4、于文章四、五、六段。根据原文“多元解读与文本制约是同时发生的”,“作品的召唤结构的空白,既为阅读提供了想象的自由,又为阅读提供了基本的限制”可以推断得知。B项正根,根据原文“任何接受都有提高、修正之必要,更不用说,要对错误接受予以纠偏;同时,任何接受都可能是对 另一接受的局限的弥补”可以推断得知。C项错误,根据原文“读者所推见的人物,却并不一定和作者设想的相同 不过那性格、言动,一定有些类似,大致不差,要不然,文学这东西就没有普遍性了”,也就是说,文学具有 普遍性,所以读者理解人物时,在性格、言动方面与作者设想“有些类似,大致不差”,这并不等于“以作者设想 为主”,而仍然是读者发挥“想象的自由

5、”的同时接受文本“基本的限制”的结果,根据第2小题C选项也可推断得知。D项正确,源于材料第四、六段综合“西方读者中心论也强调在以读者的接受阐释作品时,要避免纯主 观的任意理解的心理主义陷阱 ”以及 历史上错误的读者决定论不止出现过一次。 李白、杜甫的诗歌曾经不入流, 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曾遭受法国主流社会的审判”可以推断得知。)(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12分).答案:C (解析:本题为读图题,主要围绕材料二的两个图表展开。A项正确,通过图表1可以看出来,而“轨道交通比例明显偏低,这可能会导致交通拥堵问题”这一推断也包括在图表中。B项正确,从图表1可以看出四个城市的面积的确相差不大,

6、但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有较大差距,而很明显公共交通运力有限会导致更多人选择私家车 出行。C项错误。根据图表 2,人口总数与人口密度之间并不符合正比关系,选项前半部分“人口密度与人口总数 并不一定成正比”正确。根据图表2东京的人口密度是 4187,首尔是5339,前者的确比后者低很多;东京人口总数是3593,首尔是2495,东京要比首尔低得多,可见,选项东京的人口密度要比首尔低得多,但人口总数却远高于首尔”这部分的表述是正确。但人口增长的空间主要取决于人口密度,故不能推断出东京 人口增长的空间比较小D项正确,综合的图表1与图表2,全市人口密度较低而中心城区人口过密,明显是“人口分布不够均衡” 的表现

7、。). C (解析:A项错误,大城市的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使得“大城市控制污染的能力更强”,但不等于“大城市污染更少”。B项错误,“土地利用率越高”是从“单位面积的土地所负载的人口数量”来看的,但并不涉及“所产 生的经济效益”。C项正确,这是对原文“一些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却只重表面工程,认为修建高楼大厦就是城市化, 违背了城市建设与人类发展的规律 ,使得许多城市出现了 千城一面的情况”的转述。D项错误,要避免大城市病, 只做到以人为本是不够的,需从多方面入手,所以“坚持以人为本,不再片面追求经济总量的增加”无法构成充分 条件。).参考答案:(1)进一步加强大城市的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降低生产成本和

8、交易费用,进一步提升土地利用 率,进一步减少污染;(2)政策引导促进人口均衡分布;(3)大力发展公共轨道交通,加强交通网络体系建设;(4)以人为本,推进产城一体、人城和谐;(5)制定相关规划,实施相应举措,使产业布局更加合理;(6)实施城市副中心战略,构建多中心多圈层的城市格局。(每点1分,共6分。意思接近即可得分。)解析:首先需定位城市病的表现或原因,在针对性地到材料中寻找对策,而不应只是归纳概括材料。按照材料 二的标题、材料三、材料四等可以归纳出城市病的几个表现或原因:人口分布失衡(源于材料二);偏离人本轨道(包括楼宇化、一味产业化),一味追求经济总量的增加(源于材料二);人口和劳动力的过

9、度集中带来地价上涨、环境恶化、生活成本降低(材料四),等等。从四则材料中,我们可以找到如下缓解“城市病”的策略:(1)进一步加强大城市的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费用,进一步提升土地利用率,进一步减少污染(源于 材料一,“为外来人口带来更多就业机会”可能与“人口分布失衡”“人口和劳动力的过度集中”呈正相关,会恶化而非缓解“大城市病” );(2)通过政策引导等方式努力促进人口均衡分布,同时大力发展公共轨道交通运营里程, 减少拥堵(源于材料二);(3)以人为本,推进产城一体、人城和谐,让城市家园化而非楼宇化、产业化,让城市 成为人类成果融合发展的有机体(源于材料三);(4)制定城市相关

10、发展规划、实施相应举措,将劳动密集型和重化工业迁往郊区,而聚集更多现代城市型工业,还可实施城市副中心战略,形成多中心多圈层的城市格局;重视城 市交通网络体系建设(源于材料四)。概括言之,可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进一步加强大城市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2)政策引导促进人口均衡分布;(3)大力发展公共轨道交通,加强交通网络体系建设;(4)以人为本,推进产城一体、人城和谐;(5)制定相关规划,实施相应举措,使产业布局更加合理;(6)实施城市副中心战略,构建多中心多圈层的城市格局。【争议:材料一所说的发展大城市的优点,能不能是解决城市病的问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答案:D

11、(解析:A项正确,对“没有一个人影”的原野的描写,出现在小说开头,从老太婆安抚小孩“娃 娃,甭怕”、小孩“迟疑地望着老太婆”等细节,结合后文回忆与部队走散、最终遇着老太婆的情节,可知孩子内 心是彷徨不安的。原野的环境衬托他的心理。对“孤冷的月亮”的描写,出现在第三段,孩子当时已经安顿下来, 得到老太婆的关爱,文中写到“流落的孩子却拥抱着甜美的梦”,可见环境与人物的感受是反衬的关系。B项正确,“红五星”在文中共出现三次:第一次出现,是孩子与百姓交谈,还不敢把红五星的帽子拿出来,表明孩子还心存 疑虑;第二次出现,红五星的帽子被连长搜到了,小孩红军身份被曝光,孩子必须面对生死的考验;第三次出现, 红

12、五星的帽子在孩子眼中变模糊,“渐渐地高去”,用来红五星象征着红军崇高的精神。这些都体现了人物内心的变化,并暗示了小说的主题。C项正确,老婆一开始说“你是嗯,咱知道”,已经表明她了解小孩的身份,把他带回家中后给吃住,后面又在连长面前认小孩为“孙子”,这些都表明她“对他呵护备至”;百姓为孩子送来吃的、穿的,与他亲切地聊天,在连长面前又“壮着胆子”附和老太婆,为孩子打掩护,这些都体现了人们对孩子的爱护,而其背后的深层原因,是人们对红军的信任与拥护,正如孩子所说“红军不骚扰老百姓,四处受人欢迎”。D项错误,小说以连长拥抱孩子结尾, 与前面他说的“那末给你一颗枪弹吧” 形成明显反差,所以看似突兀,但又“

13、在 情理之中”,是因为连长的变化是由其内在情感的变化造成的:开始时“冷冷的看着”“冷冷的问道”,这是在不动声色试探孩子;后面“忍不住了”“跑过来用力拥抱”是对孩子至死不忘抗日的敬佩。所以D项第一句表述没有问题,错在后半部分,一是“连长一开始对红军与抗日心存排斥”于文无据,从连长后面的慷慨陈词可以看出, 他更有可能原本就认同抗日的,这样他的突然转变才更符合人之常情,所以说他“彻底改变立场”也是不对的。另 外,最能打动连长的,不是“孩子视死如归的英勇无畏”,而是孩子“还是留着那颗枪弹吧,留着去打日本”的话语背后那种至死不忘抗日的决心。).参考答案:(1)指的是东北军连长要杀害孩子的一颗枪弹,但最后

14、却没有执行;也指孩子让东北军连长留着的那颗枪弹,希望他拿它去打日本。(2)象征着小红军的精神品质, 他虽未上场杀敌,却有坚定的信念、团结一致来抗日的觉悟、 英勇无畏的精神;也象征着东北军连长被孩子感动,国耻家仇未忘,良心未泯。(3)象征着中华民族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统一战线,团结一致来抗日,必将摧毁敌人,取得胜利。(每点2分,其中每一分句要点1分。)(每点2分,共6分。意思接近即可得分。)解析:要阐释标题的内涵,首先要分析这个标题的构成:“一颗未出膛”是定语,强调其尚未完全表现“枪弹”这一特征;“枪弹”这一中心语,它可以实指“枪弹”,也可以是喻体,指向充满力量的对应之物。然后,

15、要把题目与文本关联起来,结合具体语境来分析:一是指向小说情节,二是指向小说的主人公,三是指向小说的其他人物。 它们都与题目存在密切的关联。还要注意答题时,除了第一点答情节是实指外,另外两点,既要突出其“未出膛” 的特征,又是体现与喻体“子弹”的相似性。(每点2分,其中每一分句要点 1分。).参考答案:(1)如实(或通过细节)正面描写孩子的言行心理,符合“小红军”年龄与身份特征。小说写孩子离开集体 的彷徨,初见生人的戒备,被人羡慕时的高兴,其言行心理等细节符合其年龄特点,又符合“小红军”身份。(2)通过合理安排情节,使“小红军”形象真实生动。小说先叙述“小红军”想念部队,后又写他向群众宣 传抗日

16、,最后写他面对东北军时的英勇无畏等,前有伏笔铺垫,后又照应升华,真实自然地突出“小红军”形象。(3)在典型环境中刻画典型人物,使之真实可信。小说描写了典型的陕北自然环境以及抗日战争时期的社会 环境,符合史实,在这样真实的历史环境中刻画“小红军”形象,使其言行举止均有了现实基础,从而真实可信。(4)通过次要人物的侧面衬托来塑造“小红军”形象,使之真实可信。小说一方面通过老太婆等百姓对小孩 的呵护、掩护以及连长受感化等言行来正衬其形象,另一方面通过东北军的蛮横言行来反衬其“小红军”形象,使 之更加真实。(每点2分,其中概括要点 1分,分析1分;答对三点满分。意思接近即可得分。)【从叙述人称(第三人

17、称叙述)、语言风格生活化等角度回答也可酌情给分】解析:要分析“小红军”这一形象的真实性,可以从人物、情节、环境描写等角度切入,但要紧扣人物形象塑 造这一中心话题。从人物描写的角度来说,言、行、心、貌等细节都切入人物的年龄特点;次要人物对主要人物的 衬托也能突出主要人物的真实性;从情节来看,大量铺垫为人物行为提供更多的合理性;从环境来看,真实典型人 物的塑造是离不开具体真实的环境的,外在环境是影响人物性格、选择的重要因素。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答案A (原文为 于是聚诸生,立学校,广屯田;兴治茹陂及吴塘,以溉稻田,官民有蓄,陂塘之利,至今 为用;又高为城垒,多积木石,为战守备”。).答案C

18、 (错在“宰为辅佐国君执政的百官之长根据语境“时荆部守宰多阙,弘请补选”,这里的 宰”与守”相同,属于地方官员。这里说百官之长”,属于错误理解为 宰相”之意。).答案C。(错在“陈敏进犯后”和“最终击退陈敏的进犯”,原文是 陈敏寇扬州,引兵欲西上 ”和敏竟不敢窥境”。). (1)刘馥接受任命后,(他)独自一人骑马【或(他)单枪匹马】前往合肥,(在那里)建立扬州【或州衙、州署】治所,到南边【或在南边】安抚梅乾、雷绪。(实词“造”南” “怀”,虚词“既”各 1分,语意1分。)(2)刘弘于是就评定(大家的)功绩,衡量(大家的)德行,根据(各人的)才能补缺授予官员,(这些做法)得到当时评论者的赞赏。(

19、实词“叙”镂” “随” “补授”,虚词乃”,句式“为论者所称,各 1分。)【参考译文】刘馥字元颖,是沛郡相县人。建安初年 (196),刘馥前去游说袁术部将戚寄、秦翊,让他们率领部众同自己一同 投奔曹操。曹操为这件事很高兴,司徒府征召他为掾吏。 后来孙策设置的庐江太守李述引兵攻打 杀害扬州刺史严象, 庐江的梅乾、雷绪等人在江淮地区聚集几万人马(攻掠州县) ,各郡县残破不堪。曹操正赶上与袁绍苦战,认为可 以把东南方的事务托付给刘馥,就上表举荐他为扬州刺史。刘馥接受任命后,(他)独自一人骑马【或(他)单枪匹马】前往合肥,(在那里)建立扬州【或州衙、州署】治所,到南边【或在南边】安抚梅乾、雷绪。几年之

20、间大力实施感化恩抚的政策(效果显着),百姓对他的治理感到高兴,成千上万流离逃难的人渡江越岭返回故乡。于是 刘馥把众儒生集中起来,兴建学校,大范围实施屯田制,兴修治理茹陂(水利设施)和吴塘,用来灌溉稻田,官府和百姓都有储备,(至于)他所兴修的水利设施所带来的便利,到今天还在发挥作用;(他)又加高城垒,积蓄很多木石等,为作战防守做准备。建安十三年(208)刘馥去世,扬州地区的官吏百姓对刘馥追思怀念。刘馥的儿子刘靖,黄初隼间”(220一工,226)苗任河南尹。刘靖施政之初虽然比较琐碎细密,最终便利了百姓,行事有他父亲刘馥的遗风。后来,他升任镇北将军总管河北地区的军事,于是,他开拓边疆的防线,在险要的

21、地方屯兵据守;又修凿拓宽了戾 陵渠大堰,引水灌溉蓟州南北的大片农田;他还以三次轮作的方法来耕种稻田,边境百姓都获得好处。嘉平六年(254),刘靖去世。刘靖的儿子刘弘,多次升迁官至宁朔将军。太安年间,张昌作乱,朝廷任命刘弘为镇南将军总管荆州地 区军事。刘弘让南蛮长史陶侃担任大都护,牙门将皮初担任都战帅,进驻襄阳。陶侃、皮初等人多次打败张昌,张 昌害怕逃走,他的部下全部投降,荆州被平定。当时荆州各地地方长官很多空缺,刘弘请求补选,皇帝(惠帝)同意了他的请求。刘弘于是就评定(大家的)功绩,衡量(大家的)德行,根据(各人的)才能补缺授予官员,(这些做法)得到当时评论者的赞赏。刘弘于是鼓励、督促民众从事

22、农桑生产,宽免刑律减少赋税,百姓每年的用度都 有富余。陈敏进犯扬州后,又带兵准备西进,刘弘于是解除(自己)南蛮校尉之职,将其授予前北军中候蒋超,(刘弘)统领江夏太守陶侃、武陵太守苗光,率领众多士卒在夏口屯兵驻守。又派遣何松统领建平、宜都、襄阳三郡的 军队在巴东驻守,又加南平太守应詹(为宁远将军)都督三郡水军增援蒋超。陶侃与陈敏是同郡人,又在同一年被 举荐为官。有人(到刘弘那里)说陶侃坏话挑拨离间,陶侃让自己的儿子到刘弘处做人质,刘弘让他回去,并说:“普通人之间的交往尚且不彼此辜负信任,更何况我们大丈夫呢!”于是他任命陶侃为前锋都护,把讨伐陈敏的任务交给他。陈敏最终不敢出兵西进侵犯荆州,当时人没

23、有不称赞(这件事)的。(后来)刘弘在襄阳去世,百姓哀叹悲痛,如同失去了自己的亲人。(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小题,9分)(解析:A项,正确。本句用汲黯之典,一是写阳城与汲黯一样“益慧”,刚直而愚;二是写阳城与汲黯一样“未觉贤”,不被当政者认可,以此暗讽(阳城所处时代的) 当政者之昏庸。B项,正确。此处是诗人虽是运用贾谊、 屈原与阳城三人形象融为一体;志行高洁,忠而被贬集于阳城一身;“终须” 一词,写出直臣不容于世的无奈与同情。C项,错误。“邪佞每思当面唾”可以反映“阳城的嫉恶如仇”,但“清贫长欠一杯钱”并非“借酒浇愁” ,表现的也非“遭贬后的郁闷”,而是对邪佞的唾弃、憎恨。 D项,正确。此

24、诗颈联叙述,其余三联议论,叙议结合,议 论之中饱含对阳城刚直清廉的颂扬,同时也暗讽当政者的昏昧。)15.参考答案:(1)这一联运用对比的手法,将朱云当年被轻视与后世备受推崇进行对比,嘲讽时人的昏昧无知,批判深刻 有力。(2)这一联运用了借对手法,朱云本为人名,而以白日为对,“朱”对“白”,“云”对“日”,对仗工整巧妙。(3) “当时物议朱云小” 一句用典,借朱云请剑的典故,表达对阳城不惧贬谪、犯颜直谏的由衷敬佩,感情含 蓄深沉。(4) “后代声华白日悬” 一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赞扬阳城将和朱云一样与日争辉,流芳百世,突出强调 其忠直品质终究得到后代认可。【这一联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朱云在后世的

25、美好名声比喻成白日高悬,生动形象地表现朱云和阳城后世名声之大。(或:运用比喻,化虚为实(以实写虚) ,把美好名声比喻成可见的白日高悬,形象具体地表现名声之大。)】(答出3点即可,每点2分,其中手法+解释1分,阐释效果1分,共6分)解析:题目问的是此联写法的巧妙之处,应从语言表达手法、结构技巧入手,如对偶,夸张,比喻,对比,用 典等。分析注意紧扣“巧妙”两字,既要紧扣文本解释手法,又要指出手法妙在何处,突出其表达效果,方得其妙。(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小题,6分)(1)淇则有岸隰则有泮(2)(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有无“吾”都给分)(3)轻拢慢捻抹复挑曲终收拨当心画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26、).答案:A (解析:名副其实”指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语境指“余村是样板村”,“样板村”为“名”,是“千万工程的样板”,而“美丽乡村”为其实;所以“名副其实”恰当; “名不虚传”指传出的名声不是虚假的; 指实在很好,不是空有虚名。语境不侧重“传闻”。“壮士断腕”意指指勇士手腕被蝮蛇咬伤,就立即截断,以免毒性扩散全身。比喻作事要当机立断,不可迟疑、姑息。这里正好用来表明治理污染的决心。而“刮骨疗毒”是指将深入骨头的毒液用刀刮除,达到治疗的目的。典故来自三国演义中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后来也用刮骨疗毒 形容意志坚强的人,用在此处与语境不合。络绎不绝”形容人、马、车、船等连续不断。“源源不断”形容接连不断、连绵不绝。多用于事物,而少用于人。语境为“来此取经的人”,故用“络绎不绝”恰当。“脚踏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