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4-2015学年新北师大2014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_第1页
最新2014-2015学年新北师大2014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_第2页
最新2014-2015学年新北师大2014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_第3页
最新2014-2015学年新北师大2014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_第4页
最新2014-2015学年新北师大2014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单元“小数除法教学内容精打细算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2、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开展推理能力。3、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教学重点体会除法的意义。教学难点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个性调整 一、出示情境图:明确问题。 二、总结三、稳固练习。1、学生尝试解决,探索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先独立尝试,再汇报交流,提出疑问。2、交流方法:1、估算:11.282 2、积的小数位数 8=11.2 一位小数 3、元转为角

2、化整数乘法。 4、商不变的规律。 3、讨论:问题1、小数点的位置怎么办? 问题2、除不尽怎么办?只要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行了。P65,试一试。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清扫卫生教学目标1、通过“清扫卫生的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利用已有知识,自主探索整数除法整数,商是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3、在具体情境:中开展估算意识。4、正确掌握已学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利用小数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重点自主探索整数除法整数,商是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开展估算意识。教学环节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个性调整 一、创设情境二、自主探究 三、稳固四、总结。通过“清

3、扫卫生的情境:,提出两个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对此展开研究。 创立数学模型在组织学生探索时,由于学生已学会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因此,可以放手让学生试算,再组织交流。在试算前,可以估计一下得数的大致范围,最后与得数进行对照,既检验了结果的正确性,又培养了学生的估算习惯。在交流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如教材中用红色表示补0的地方,要引起学生的注意。 学生尝试做书P67/试一试集体校对。并让学生提出在计算时问题。书试一试第2,3,4把手作为回家作业。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打 教学目标1、通过“打 的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需要用除数是小数除法去解决的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2

4、、利用已有知识,经历探索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3、正确掌握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案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正确掌握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案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教学环节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个性调整 一、创设情境 二、自主探究,创立数学模型 三、稳固与应用 四、总结创设“打 的情境,问提问生活中有哪个同学有打长途 的经验。1、出示文主题图,让学生说一说图的意思,并讨论如何解决“谁打 的时间长的问题。2、组织学生探索如何计算4.830.7和457.2的得数时,在探索之前,先引导学生比拟这两个算式和前面学习的小数除法有什么不

5、同,使学生体会到如果除数变成整数就好了,引导学生把新的知识转化为已有的知识。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想法,但都是要把被除数和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照小数除以整书的方法进行计算。1、试一试:其中37。10。53和8。40。56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0倍后,被除数末尾需要补0,2。77。5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倍后,被除数比除数小,商的整数局部需要补0,在练习后反应时要引起学生的注意。2、练一练/1,2,3补充练习:1、把下面各题变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4.681.212 2.380.345.20.325325 1610.462.笔算。6.840.912 25.841.799.64

6、1.5 220.51473.判断。1.441.88 11.72.645 4.483.21.4 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有针对进行讲解。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人民币对换教学目标1、通过人民币和外币的兑换,体会求积,商近似值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2、能感受按照要求求出积,商的近似值。教学重点体会求积,商近似值的必要性教学难点能感受按照要求求出积,商的近似值。教学环节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个性调整 一、创设情境二、自主探究,创立数学模型三、稳固与应用 四、总结。 呈现中国银行2003年3月公布的关于外币和人民币之间的比率。首先引导学生进行解答。由于货币的最小单位一般是“分,以“元为单

7、位时第三位小数没有意义,所以一般需要保存两位小数,因此学生将体会到求积,商近似值在生活中的应用。1、试一试,可以让学生用计算器算出得数,然后根据得数按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值。2、练一练:P71/1,2,3,4第1题:这是人民币和港币的兑换,12.51。07,超过了11元港币;也可以用兵11.07,不到本世纪末2元,因此11元港币不够。第2题:这是人民币和日元的兑换,要注意的是:50007.09所得到的近似值还需要去乘100.第3题:这是欧元换人民币,50009.15=45750(元)不需要近似值.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小结.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除的尽吗教学目标1、通过计算蜘蛛和蜗牛每分爬行

8、多少米,发现余数和商的特点,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2、会表示循环小数。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教学难点会表示循环小数。教学环节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个性调整 一、创设情境二、自主探究,创立数学模型 三、稳固与应用 四、总结。教材创设了黑板报中有关小动物的一些资料的情境,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资料独立提出数学问题。 1、放手让学生计算733和9.411的商,学生算一算时间后,可能就不住下除了,教师可以问学生:为什么不往下除了?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余数和商重复出现,总也除草不尽;商有时一个数字重复出现,像这样的小数就是循环小数. 2、介绍循环小数的写法时,如果一个数字重复出现,就在这个数字上面点

9、一个点,如果几个数字重复出现,就在首尾两个数字上面各点一个点。书P73第1题,识别哪些是循环小数。其中4。2525,小数局部虽然有两个数字重复出现,但是它没有删节号,说明是锄 尽的,就不是循环小数。此类习题教师不必过多不充,第3题,这道题的得数是循环小数,题中要求保存三位小数,即1。667千米。根据学生练习情况进行小结。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调查“生活垃圾教学目标1、体会小数混合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小数四那么混合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2、利用学过的小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展问题,开展应用意识。教学重点会计算小数四那么混合教学难点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环

10、节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个性调整 一、创设情境二、自主探究,创立数学模型 三、稳固与应用 四、总结。1、创设情境。2、让学生看懂图中的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3、学生尝试自己解答。学生的解答方法可能不完全相同,有的学生可能会分步计算,也是可以的。以学生所列综合算式为例,研究连除、乘除混合的运算顺序和脱式步骤,说明小数混合运算和整数四那么混合的运算顺序是一致的。试一试:第1题:其中第2小题是带有中括号的算式题,指导学生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它的运算顺序。第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回忆一下四月份有多少天,再独立解答。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小结,重点讲解。 教学反思 单元练习设计

11、复习内容小数除法达成目标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地掌握除法计算。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个性调整 第1题:要求学生口算。在小数四那么计算中,要继续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但在速度上不做硬性要求。第2题:要求学生计算并验算,小数四那么运算的验算方法和整数四那么运算是一样的。第3题:先让学生估计各题的得数是否正确,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指导学生练习时,要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估计的,然后再算一算。第4题:先让学生找一找规律,并说一说是怎样找到的,再按照规律填数。其规律可以第5题:可以先让学生学生说一说什么单价,再独立解答。第6题:要求学生列竖式独立计算。第7题:由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培养学

12、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8题:脱式解答,有的题目学生能用简便方法,应以予以鼓励。第10题:由学生独立看懂图意并进行解答。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轴对称再认识一教学目标1、结合欣赏民间艺术的剪纸、图形等图案,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2、通过画图、图形分类等操作活动,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教学重点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对称轴。教学难点对称图形的特征教学环节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个性调整 一、复习二、探讨三、生活中的图形。四、动手做。五、稳固与提高出示剪纸、平面图形,找出其中的轴对称图形。1、看过这么漂亮的图形,想不想自己动手做

13、一做?2、折一折,剪一剪。3、明确什么是对称图形?了解“对称轴。4、画一画教学反思教学内容轴对称再认识二教学目标1、结合欣赏民间艺术的剪纸、图形等图案,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2、通过画图、图形分类等操作活动,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教学重点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教学难点对称图形的特征教学环节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个性调整 一、复习二、探讨三、生活中的图形。四、动手做。五、稳固与提高出示平面图形,找出它们的对称轴。淘气根据轴对称小房子的一半画出了整座房子,他画的对吗? 讨论并说明理由。3、请你画完整,在小组内说说你

14、画图的依据或方法。4、独立完成教学反思教学内容平移教学目标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例,感知平移与旋转的现象,并会直观地区别这两种常见的现象。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教学重点区别这两种常见的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教学难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教学环节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个性调整 一、看一看,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二、说一说,丰富对平移与旋转的认识。三、画一画,掌握平移运动的特征。四、稳固练习看书中的三幅图,了解什么是平移。观察并讨论:讨论:平移时应注意什么?按要求

15、画一画:完成书中26页题目教学反思教学内容欣赏与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平移和对称在图案中的应用。2、参与收集、设计图案的活动,感受图案的美,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体会平移和对称在图案中的应用。教学难点体会平移和对称在图案中的应用。教学环节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个性调整 一、欣赏图案。二、说一说三、画一画四、练一练五、实践活动。出示书中的图片,学生观察。1、独立涂色,然后同桌之间说说图案是怎样得到的?2、找出对称图形,说出对称轴。3、议一议复杂图形的构成。促成学生形成一种以简驭繁的设计图案的理念。1、画出下面图形的对称图形。学生先观察,独立思考,然后通过讨论得出

16、绘图的策略:根据对称轴,找图形特征点关于对称轴的对称点,然后连接各对称点。学生掌握策略下独立绘图。2、继续画下去。学生独立完成。1、图案设计。用自己带的一片树叶或其它图案,通过平移或旋转设计新的图案,并涂色,可进行评比展示。2、根据附页中的图4通过对称、平移、旋转来设计图案。1、收集一些图案,在小组内说一说。2、用纸剪出一个你喜欢的图形,通过对称、平移或旋转绘制一幅图案。制作“雪花。教学反思教学内容倍数与因数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2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教学重点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掌握

17、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教学环节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个性调整 一、情境导入,探索新知二、看书质疑三、稳固应用,拓展提高四、全课小结:你有哪些收获?1将课本第2页的情境图呈现,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揭示概念1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数的世界里。请同学们观察这些数,按照它们的特征可以怎样分类呢?它们各属于哪一类呢?引导学生揭示自然数、整数等概念。2你在生活中都遇到过哪些数?把你想到的数与小组同学交流一下,看看它们是哪一类数?2认识倍数与因数再次引导观察情境图思考。从图中你还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列出乘法算式:54=20元以算式为例,说明倍数和因数的含

18、义。引导思考:在乘法54=20中,5和4是什么数?20是什么数?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发现:5和4是乘数,20是积,关系:乘数乘数=积指出:由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当我们探讨乘法算式各局部之间的关系时,可以说20是4和5的倍数,4和5是20的因数。约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你能根据乘法算式186=3这个算式来确定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和因数的关系吗?研究倍数和因数时,范围为不是零的自然数。找因数和倍数观察第3页上的“找一找,然后全班交流方法。找7的倍数。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2-3页的内容,巡视并答疑。1、课本第3页第3题。2、游戏同学们,要下课了,让我们一起做一个游戏。规那么:老师出示一张卡片,如果你的学号

19、是卡片上的数倍数,你就可以出教室,但要到讲台前大声说一句“几是几的倍数,或几是几的因数。板书设计倍数与因数像0、1、2、3、这样的数是自然数。 54=20像-3、-2、-1、0、1这样的数是整数。 20是4和5的倍数。 自然数范围内零除外。 4和5是20的因数。教学反思教学内容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5倍数特征的过程,理解5倍数的特征,能熟 练判断一个数是不是5的倍数。2在观察、猜测过程中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5的倍数的特征,并能迅速作出判断教学难点掌握5的倍数的特征,并能迅速作出判断教学环节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个性调整 一、复习导入二、探索新知怎样能迅速找出一个数

20、的倍数?15的倍数的特征15的倍数有什么特点?请你在教科书第4页的数表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上记号,找出5的倍数。2观察、思考:刚刚画出来的数都有什么特点?3合作交流:是5的倍数要具备什么条件?在小组内把自己的想法与同伴交流。验证:引导学生说出几个较大数,对观察、发现的结果进行检验,看是否正确。三、稳固应用,拓展提高1、猜数游戏:同桌两人一组,一名同学说一个数,另一个同学说出是否为5的倍数。2、用0、5、8组成三位数,使这个三位数有因数5。 四、全课小结: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教学反思教学内容2的倍数的特征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2的倍数特征的过程,理解特征,能够熟练

21、的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的倍数。2知道奇数、偶数的含义,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或是偶数。教学重点掌握2的倍数的特征,并能迅速作出判断教学难点掌握2的倍数的特征,并能迅速作出判断教学环节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个性调整 一、复习导入二、探索新知三、稳固应用,拓展提高全课小结:怎样能迅速判断一个数是否是5 的倍数?12的倍数的特征12的倍数有什么特点?请在书第4页找出2的倍数。2观察、思考刚刚画出来的数都有什么特点?3交流:是2的倍数要具备什么条件?引导学生归纳: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验证:说出几个较大数,进行检验,看是否正确。2、奇数、偶数揭示偶数、奇数的含义。进行你问我答练习。3

22、、既是5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的数的特征观察以上2的倍数里,哪些还是5的倍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1、用0、5、8组成三位数使这个三位数有因数2 使这个三位数有因数5 使这个三位数既有因数2,又有因数5 3、教材第2题:说明理由。如“因为85不是2的倍数,所以不能正好装完;又如:“因为85是5的倍数,所以能正好装完。板书设计: 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 是2 的倍数叫偶数。不是2 的倍数叫奇数。教学反思教学内容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目标1、在探索活动中,观察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2、能够运用2、3、5的倍数的特征,迁移类推出其他相关倍数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学重点观察发现3的

23、倍数的特征教学难点运用2、3、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环节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个性调整 活动一:复习稳固。活动二:探索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活动三:试一试活动四:练一练活动五:实践活动全课小结1、前面我们研究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能用你的话说一说他们的特征么?指名说2、请你举例说明。请学生说,教师把学生的举例板书在黑板上。3、说说同时是2和5倍数的数有什么特征?观察特征。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我们研究了2、5的倍数的特征,那么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引导学生提出猜测。可能会猜测:个位上是3的数就是3的倍数1、你们的猜测对吗?在书上第6页的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2、观察3的倍数,你发现了

24、什么?先独立完成,看谁找的快教师参与到讨论学习中。先独立思考,想出自己的想法,然后与四人小组的同学说说你的发现。3、建议学生将每个数的各个数字加起来试看4、你发现的规律对三位数成立吗?找几个数来检验一下。在下面数中圈出3的倍数。28 45 53 87 36 65 1、请将编号是3的倍数的气球涂上颜色。自己独立完成,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 36 17 54 71 45 482、准备卡片:3、0、4、5 选出两个数字组成一个两位数,分别满足下面的条件。1 是3的倍数。2 同时是2和3的倍数。3 同时是3和5 的倍数。4 同时是2,3和5的倍数。独立完成,说说你的窍门和方法。边摆边想,再交流讨论思

25、考的过程。130、45、54 230、54 330、45 430在下表中找出9的倍数,并涂上颜色。可以在自主实践以后再交流。你有哪些收获?教学反思教学内容找因数教学目标1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提高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2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运用多种方法,正确写出指定自然数的所有因数。教学重点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提高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能力。教学难点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提高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能力。教学环节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个性调整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三应用拓展。四总

26、结与评价:师:同学们喜欢做拼图的游戏吗?请你拿出准备好的12个小正方形拼一拼,看谁拼出的长方形种类多。活动一:合作探究。学生用12个小正方形自由拼长方形, 教师巡视1、下面,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拼了几种长方形?学生一边汇报,一边将所拼的图在黑板上进行演示你是怎样拼的,说说好吗?2、你能把这些摆法用算式写出来吗?112=12 26=12 121=12 62=12 34=12 43=12 3、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哪两道算式的因数一样?这6个算式最少能用几种算式表示出来?4、同学们观察一下,12的因数有哪些呢?12共有几个因数?谁能按顺序说出来?5、拼长方形与找因数有什么关系呢?同学们说得非常好,通过

27、拼长方形的方法,我们知道了寻找因数的方法。活动二:勇于尝试1、同学们用刚刚学的方法,能否分别找出9和15的因数呢?学生一边拼长方形,一边找9与15的因数2、9的因数有哪些?15的因数有哪些?3、9和15的因数中哪几个因数是相同的?活动三:比本领?看谁找得快?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找因数的方法,现在看看谁找得快,请同学们做课本第9页的练一练的第1、2题。投影展示1、2题,让学生说一说,集体评价。活动四:画一画,找一找。同学们已经学会了拼长方形找因数,现在能不能在小方格中画出长方形找因数呢?请做第9页的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让1名学生到黑板上的小方格中画,并把因数找出来。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评价。活动五

28、:应用找因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投影:48名学生排队,要求每行的人数相同,可以排成几行?1、同学们能不能利用找因数的方法来解决排队问题呢?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一下。2、谁能介绍不同的排队情况。一共有几种排法呢?3、同学们想一想,这种排队法与找因数有什么关系呢?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利用找因数的方法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媒体演播:春天到了,同学要去一块长方形的空地上植树,学校一共运来64棵树苗,怎样栽树苗才能合理美观呢? 1、同学们先自己思考一下,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好吗?2、谁能利用找因数的方法把这一道题总结一下呢?利用找因数的方法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如排队、植树、排桌子、

29、分小组等等。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呢?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找质数教学目标1在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拟、抽象、概括能力。教学重点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经历探索质数与合数的过程,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教学难点能正确判断质数和合数教学环节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个性调整 一游戏学知二游戏练知三全课小结1、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拼图游戏,你们愿意吗?要求:每个小组都有一袋大小相等的正方形,但是每个小组小正方形的个数都不一样,请你用上袋中所有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稍微大一点的正方形。比比哪个组设计的方案最多,请把你们的设计方案记录在张纸上。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0、,纠正错误。2、汇报:可能的情况:11 9 3 321 24 2 12 3 8 4 63、那第二组就是咱们今天拼图比赛的设计冠军。你们同意吗?为什么? 有11块小正方形的小组不同意,因为只有一种设计方案 板书: 1 11 114、还是这11块小正方形,大家帮助他们想想还有其他设计方案吗?5、哪个组也遇到了和他们组同样的困难?板书:29、7、13、17。为什么它们只有一种设计方案呀?它们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板书:29、7、13、17的约数。6、为什么它们不是一种设计方案?它们都有两个以上约数如果重新比赛,让你们自己选择小正方形的个数,你们肯定不会选择哪些数?为什么不选择11、29、7、13、1

31、7呢?因为它们只有两个约数7、看来你们选择的标准是数的约数的个数,我这还有几袋小正方形,出示信封1-12,请你马上写下它们的约数。请你仔细观察约数的特点,并把这些数分类。小组讨论汇报按数自身奇偶性分类 按约数个数的奇偶性分类 按约数的个数分类 8、如果按个数这种分法要分多少类啊?能不能再概括分一分?你能给这两类数取个名字吗?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质数、合数?9、你们按约数的个数可以把这些数分成质数与合数,那么“1怎么办呢?板书:“1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质数和合数,利用刚学过的知识做游戏,好吗?1、你现在能迅速判断出一个数师质数还是合数了吗?课件出示数1、2、3、23、31、3

32、3、49、51、37、41、47、25、63、74、36、70刚刚有的组在选择时非常快,能给大家介绍一下经验吗?2、猜 号码要求:每个同学每次要听清楚老师说什么。认真做好记录。10以内最大的既是偶数又是合数。10以内最小的既是质数又是奇数。10以内最小的质数。 10以内最大的质数。 10以内最小的合数。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10以内最大的偶数。 10以内最大的既是奇数又是合数。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教学内容练习教学目标1、练习找倍数和因数的方法。2、能正确判断质数和合数。3、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找倍数和因数的方法。教学难点:能正确判断质数和合数。教学环节

33、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个性调整 第1题二、第2题三、第3题四、第4题五、第5题六、第6题七、猜数游戏八、全课小结先让学生找15的因数和倍数,集体交流找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在此根底上,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15的最大因数是几,15最小的倍数是几。可以让学生先列出9的倍数54以内:9、18、27、36、45、54。再列出54的所有因数:1、2、3、6、9、18、27、54。然后再答复以下问题。有4种可能:9、18、27、54。独立完成之后交流一下判断的方法。可以先判断奇数和偶数,再填质数和合数。此题是对本单元所学概念的理解稳固与综合运用。第1项结论是5,第2项结论是13和2 ,第3项结论是36或92。

34、先解决第1个问题,交流一下你是如何思考的,可以从每盒瓶数是不是90的因数考虑,也可以用除法来解决,6、5、3都是90的因数,能正好装完。8不是90的因数,不能正好装完。第2问是引导思考90还有哪些因数,同时,还要注意联系一下生活的实际,如每盒里装2瓶、9瓶、10瓶都是比拟合理的,但每盒里装90瓶就不太合理了。引导学生探索研究,发现规律:“3个连续的自然数组成的数一定是3的倍数的规律。要求:每个同学每次要听清楚老师说什么。认真做好记录。10以内最大的既是偶数又是合数。10以内最小的既是质数又是奇数。10以内最小的质数。 10以内最大的质数。 10以内最小的合数。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10以内最

35、大的偶数。 10以内最大的既是奇数又是合数。你有哪些收获?:教学反思教学内容整理与复习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复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2、通过整理复习稳固所学知识。教学重点培养总结、归纳能力教学难点培养总结、归纳能力教学环节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个性调整 一、整理复习第一、二、三单元二、整理复习第单元三、练一练: 让学生先罗列出所学知识,再组织归纳,明确联系 所学的面积公式,讨论他们之间的联系。1、第1,2,3题:罗列符合条件的数,然后进行筛选。2、第4题:先摆一摆,再总结规律。3、第5题:指名分析错误原因4、第6题:注意估商的方法。5、第8题:独立做、再讨论。重点是轴对称图形的画法。6、

36、第9题:先独立完成,再说说2、3、5的倍数的特征。7、第14题:寻找“万能钥匙的根本策略是筛选法,此题先根据是两位数而且是5的倍数这两个条件,这个数可能是:95,85,75,65,55,45,35,25,15。再根据“所有因数的和为48这一条件,排除“95、85、75、65、55这五个数,接着求“45、35、25、15的所有因子,直至寻找到符合条件的数。答案是:35。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比拟图形的面积教学目标1、借助方格纸,能直接判断图形面积的大小。2、通过交流,知道比拟图形面积大小的根本方法。3、体验图形形状的变化与面积大小变化的关系。教学重点面积大小比拟的方法教学难点图形的等积变换教学环节

37、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个性调整 一、新课教学二、归纳比拟的方法:三、练习四、全课小结让学生观察方格中各种形状的平面图:提问:下面各图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你是怎样知道的?同学进行交流。1平移 2分割 3数方格你还有什么发现?与同学进行交流1用分割和平移法来判断2根据自已的理解画图形,只要面积是12平方厘米都可以。3让学生讨论观察补哪块图形好。4、17页 第4题。5、作业:在方格纸上画出面积为24平方厘米的图形。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教学内容地毯上的图形教学目标1、能直接在方格图上,数出相关图形的面积。2、能利用分割的方法,将较复杂的图形转化为简单的图形,并用较简单的方

38、法计算面积。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策略、方法的多样性。4、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如何将图形进行分割,从而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和简便性。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方法教学环节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个性调整 一、出示图形,让学生观察讨论二、练一练三、全课小结:1.地毯上的图形面积是多少?2图形有什么特点?3求地毯上蓝色局部的面积有哪些方法?小组讨论1数格 2大面积减小面积 3分割数格1求以下图形的面积: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每个图形的面积?2以下点图上的面积是多少?说如何分割?为什么这样分割?3总结:求这类图形的面积有哪些方法

39、?应注意什么?4、19页第3题第二局部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教学内容认识底和高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活动,找到高这条特殊线段,体验高的根本特征; 2.能判断、画出、测量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高;3.根据图形的高和底的数据画符合条件的图形。教学重点判断、画出、测量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高教学难点画高教学环节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个性调整 一谈话导入二认识“高 三练习稳固 四全课总结1、请同学们说说你们家的餐桌是什么形状的?还见过什么形状的餐桌? 圆形、椭圆形、长方形、正方形 2、说得很好!老师就特别喜欢方形的餐桌,而且老师有个习惯,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就尽量自己去做。老师家

40、里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木板,可是太大了,搬到课堂上比拟麻烦,但老师带来了与它形状一样的图形出示平行四边形,老师也为每位同学准备了一张,老师想用这块木板做一张尽可能大的长方形桌面,该从哪锯呢?同学们帮帮老师,行吗?那我们就动手做一做。3、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4、同学们好聪明!想出了很多种方法做出了尽可能大的长方形,老师会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法。谢谢你们帮了老师的忙! 1、出示平行四边形。 1请同学们想一想,刚刚剪的过程中你是怎样想的?谁来说说你的理由。贴平行四边形 2学生答复。引导学生抓住对边之间的线段、垂直等关键词3师小结:其实刚刚同学们都是沿着平行四边形其中的一条高剪的,那怎样概括平行四边形

41、的高呢,请大家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2、出示三角形 1这是什么图形?请同学们结合刚刚的学习,猜一猜我们要对这个三角形做什么?请大家在小组里说一说,什么是三角形的高? 2各小组汇报三角形的高的概念。3请同学们自己动手试着画一画三角形的高。教师巡视指导。 同学们画的时候发现什么问题?画各种图形的高最好用三角板画 ,画出的高更精确。 3、出示梯形 1看到这个图形,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师生共同小结梯形的高的概念。3画梯形的高 4、从三种图形的高的概念中你发现了什么?和你周围的同学说一说。 引导观察它们的高都是垂直线段。1、课本21页试一试第1题。 学生依次找出各个图形中的高是哪条线段,并在图中标出

42、来,完成后集体订正。 2、课本21页练一练第1、2题 让学生任选一个图形画出相对边的高。完成后要求小组内互评,说说对方所画图形的高的意见。3、课本21页练一练第3题 动手量一量,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在小组内测量三个同高但形状不同的三角形的高,说说他们的发现。 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问题要向老师提出的吗? :教学反思教学内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进一步开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 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探索规律。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

43、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个性调整 一、激发二、尝试三、应用实践四、全课小结1提问:怎样计算长方形面积?2口算出下面各长方形的面积。 (1)长1.2厘米,宽3厘米。(2)长0.5米,宽0.4米。3出示方格纸上画的平行四边形,提问:这是什么图形?什么叫平行四边形?指出它的底和高。4揭题:我们已经学会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呢?这节1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1)指名到投影上数。边数边讲解 (2)投影出示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3)观察比拟两个图形的关系,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明确:

44、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分别相等,它们的面积也相等。2通过操作,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1)自由剪、拼,进一步感知。你发现了什么规律?通过操作讨论得出: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开,能拼成一个我们会计算的图形长方形。这种剪法最简便。(2)揭示转化规律:学生根据课件的演示模仿操作,体会平移的过程。3归纳总结公式(1)比拟变化前的两个图形,你发现了什么?讨论,汇报。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后,面积没有改变。即长方形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这个长方形的长、宽分别与平行四边形的底、高相等。(同时板书)(2)根据这些关系,你认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怎样推导出来?4教学字母公

45、式 (1)介绍每个字母所表示的意义及读法。板书S=ah(2)说明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S=ah或“S=ah。(3)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1.一块平行四边形钢板,宽3.5厘米,长4.8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得数保存整数)读题,理解题意。学生试做,指名板演。提醒学生注意得数保存整数。订正。提问:根据什么这样列式?计算时注意哪些问题?2判断,并说明理由。(1)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它们的面积就相等( ) (2)平行四边形底越长,它的面积就越大(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

46、导的?教学反思教学内容三角形的面积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3.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探索规律。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个性调整 一、激发二、尝试三、应用实践四、全课小结1出示平行四边形 高1.5厘米,长2厘米 (1)这是什么图形?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我们学过哪些方法? (2)底是2厘米,高是1.5厘米,求它的面积。(3)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47、2出示三角形。三角形按角可以分为哪几种?3既然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都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或利用公式计算的方法,求它们的面积,三角形面积可以用哪些计算方法呢?揭示课题1用数方格的方法求三角形的面积。 (1)核对数方格的结果。(2)如果不数方格,怎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能不能像平行四边形那样,找出一个公式来?(3)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不同,按角可以分为三种,是不是都可以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我们分别验证一下。2用直角三角形推导。(1)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哪些图形?自由拼图。(2)拼成的这些图形中,哪几个图形的面积我们不会计算?(3)利用拼成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怎样求三角形面积?(4

48、)小结:通过刚刚的实验,想一想,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图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得出: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的一半。3用锐角三角形推导。(1)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能拼成平行四边形吗?学生试拼。你发现了什么?得出: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2)怎样操作才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哪点不动?哪点动?旋转多少度?怎样平移?(3)对照拼成的图形,你发现了什么?得出:每个锐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4归纳、总结公式。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

49、于三角形的底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3)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为什么要加上“除以2?三角形面积底高2 (4)字母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也可以表示为:Sah2。板书1.教学例题:一种零件有一面是三角形,三角形的底是5.6厘米,高是4厘米。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读题。理解题意。学生试做。指名板演。订正。提问:计算三角形面积为什么要“除以2?2利用公式求方格上的三角形的面积。今天有何收获?: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梯形的面积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2.通过操作,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0、的能力,开展空间观念, 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探索规律。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教学难点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个性调整 一、激发二、尝试三、应用四、全课小结体验1、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为什么要“除以2?2、指出下面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3、我们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有了这两方面的根底,我相信大家一定也能把梯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计算出梯形面积。大家有信心吗?1.你能仿照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吗?拼拼看。2.学生操作,互相讨论。3.根据讨论结果,完成80页书空

51、,并计算出复习(3)的面积。4.汇报结果。操作过程。先按住梯形右下角的顶点,再使一个梯形向逆时针方向旋转180度,使梯形的上下底成一条直线,然后把第一个梯形的左边沿着第二个梯形的右边平行移动,直到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为止。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下底之和,高等于梯形的高,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所以: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板书强化理解推导过程。计算过程中“35表示上、下底之和,它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所以计算时要加上小括号。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计算中要加上“除以

52、2?想一想:如果是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能拼成什么图形?点拨:能拼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4.字母公式。如果用S表示梯形的面积,用、和h分别表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那么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S=()h2 (板书)5小结:要求梯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为什么要“除以21.出例如题:一条新挖的渠道,横截面是梯形(如图),渠口宽2.8米,渠底宽 1.4米,渠深1.2米。它的横截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拿出渠道模型,认识横截面。使学生明白横截面是一个平面。生试做。订正。提问: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要“除以2。 2.做一做。计算时应注意哪些问题?3判断。 (1)平行四边形面积是

53、梯形面积的2倍。( ) (2)两个面积相等的梯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4练习(1)让学生用铅笔代替圆木或钢管摆成图中的形状。(2)根据公式求出总根数,说一说是什么道理。今天学会了什么?怎样计算梯形的面积?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教学反思教学内容练习五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熟练地计算它们的面积。教学重点正确运用公式计算所学的图形的面积教学难点正确运用公式计算所学的图形的面积教学环节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个性调整 一、根本练习二、指导练习三、攻破难题四、全课小结1.答复各图面积地计算公式和字母公式。2.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

54、是怎样推导出来的?1 练习:计算下面每个图形的面积。独立审题,计算每个图形的面积。师巡视,看同学们在计算书三角形和梯形的的面积时是否注意了“除以2指6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2练习。生独立审题并计算出三角形的面积,注意单位的换算。1.一个鱼塘的形状是梯形,它的上底长21米,下底长45米,面积是759平方米。它的高是多少?2. 17题:右面梯形的上底是20厘米,下底是34厘米,其中涂色局部的面积是340平方厘米。这个梯形的面积是多少? 3.在梯形中,剪下一个最大的三角形,剩下的是什么图形?剩下的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你今天学会了什么?教学反思 总 复 习复习内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可能

55、性。复习目标:数与代数1、进一步掌握倍数与因数的相关知识,能正确判断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2、能根据2,5和3的倍数的特征,正确判断2,5和3的倍数。3、经历整理与复习本册所学知识的过程,学习整理数学知识的方法。4、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良好的情感态度。空间与图形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能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估计一些简单不规那么图形面积的大小。3、体验与同学交流和成功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开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

56、自信心。统计与可能性1、进一步加深对可能性问题的认识,能用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2、能按指定可能性大小的条件,设计相关的方案。3、能读懂一些用来表示数量关系的统计图表,能从图表中获取有关信息;能结合实际问题情景,学会分析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和分析能力。4、体会可能性的大小问题在生活中的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5、认识和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体会策略的多样性;体会和学习“枚举、“假设等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形成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学习兴趣。 课时安排 数与代数3课时空间与图形2课时统计与可能

57、性1课时综合练习6课时第一课时 因数与倍数复习目标1、在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2、3、5倍数的特征,以及公因数、公倍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2、能够准确判断2、3、5的倍数和公倍数,能够利用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的目的。3、通过对本节知识的稳固和加强,培养和提高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复习过程一、复习引人1、再现所学知识1提出问题:本学期你学到了那些数学知识?2小组讨论3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答复情况,引导学生将本册教材所涉及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2、点明课题,板书课题。二、指导复习1、倍数和因数1出示集合圈根据所示集合圈,你能说出我们要填哪些内容吗?分别写

58、出30以内2和3的倍数,中间的交集局部应写哪些数?同学们还记得2和3的倍数的特征吗?5的倍数的特征呢?任何自然数都有因数1,1是所有自然数的最小公因数。2在2、3、0.81、-3、102、0.35、-9、85中, 是自然数, 是整数, 是奇数, 是偶数, 是质数, 是合数。自然数按是否有因数2分为奇数和偶数。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可分为1、质数、合数和0。(3)下面哪些数有因数2?那些数有因数5?那些数是3的倍数?说一说你是怎样判断的?58、789、87、121、65、72、90、195、72、95、1502、复习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1在60125中,12和5是60的( )。 A、倍数 B、

59、因数 C、质数 D、偶数2只有1和本身两个因数的数是( )。 A、合数 B、奇数 C、质数 D、公因数3100以内除了质数外,共有( )个合数。 A、74 B、75 C、50 D、无数4因为a 235; b2223;所以 a和 b的最大公因数是( ),a和 b的最小公倍数是( )。550以内6的倍数有( );8的倍数有( );6和8的公倍数有( ),其中最小的是( )。61082至少加上( ),才是3的倍数;至少减去( ),才是5的倍数。7三个连续的奇数和是51,这三个奇数分别是( )、( )、( )。8在中填上同一个数,使783是2的倍数,使603是3的倍数,使149是5的倍数。的数是( )

60、。(9)还可以利用哪些方法直接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可以利用短除法得到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同时也可以得到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3、解决实际问题出示题目两根木条分别长18厘米、12厘米。现在要将它们截成长度相等的小段,且无剩余,每段最长是多少厘米?要将每根木条截成长度相等的木条且无剩余,每段长度就应是12和18的公因数。“最长应是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利用短除法可得12、18=23=6厘米。当然,这一题的内容超过教材的要求,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三、全课小结:通过本结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第二课时 分数复习目标1、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中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