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五人口与城高频考点40人口迁移的特点、原因及影响分析练习含解析_第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五人口与城高频考点40人口迁移的特点、原因及影响分析练习含解析_第2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五人口与城高频考点40人口迁移的特点、原因及影响分析练习含解析_第3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五人口与城高频考点40人口迁移的特点、原因及影响分析练习含解析_第4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五人口与城高频考点40人口迁移的特点、原因及影响分析练习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频考点40人口迁移的特点、原因及影响分析(2019 哈尔滨第二次调研 )下图是“东北和广东的 GD对2039岁常住人口占全国比例 曲线图”。据图回答 12题。一直季巴辛冬-Z.关于东北和广东人口变化说法正确的是()A.受人口迁移的影响,广东省青壮年比例会增大,广东省的自然增长率会上升B.受人口迁移的影响,东北青少年儿童比例会增大,东北的人口增长率会上升C.刺激广东省人口增长模式由低一低一低型向高一低一高型模式转换D.刺激东北人口增长模式由低一低一低型向高一低一高型模式转换.两地的人口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A.人口大量迁入广东,促进广东经济高速发展B.2006年2039岁人口的过

2、度增长使广东 GDP占全国比重下降C.只有使2039岁人口比例上升才能使东北GDP占全国比重转为上升趋势D.东北人口的这种变化会制约东北的经济发展(2019 宁夏高三月考)读“某区域图”,图中箭头为目前正在进行的人口移动方向,回 答34题。.图中人口移动的主要原因是()A.民工流动B.水利工程建设C.道路建设D.输气管道建设.对图中人口移动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从人口年龄结构上看以青壮年居多B.从人口移动形式上看以线形分散为主C.从人口移动距离上看以长距离迁移居多D.从人口受教育程度上看以高学历人口居多(2019 哈尔滨第一次调研)性别比指每百名女性人口相对应的男性人口数。下图为“浙江省2

3、000年和2016年省外流入人口分年龄的性别比情况折线图”。据此完成 56题。.与2000年相比,2016年浙江省省外流入人口中()A.性别比最大的年龄段是4044岁B.男性人口仍占多数C.少年儿童的性别比有降低的趋势D.迁入人口性别比呈不平衡态势.与2000年比,2016年中年女性人口大量流入,其影响因素最可能是(B.交通运输D.家庭婚姻A.产业升级C.工程建设7.读“某发达国家四城市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受人口迁移影响明显的一组城市是()A.abcB.abdC.acdD.bcd人口净迁移率=(迁入人口迁出人口 )/区域总人口 X100% 读“19852010年广

4、东、河南、云南、北京四省级行政区人口净迁移率示意图”,回答810题。 TOC o 1-5 h z .甲、乙、丙、丁依次表示的省级行政区是()A.广东、河南、云南、北京B.北京、广东、河南、云南C.北京、广东、云南、河南D.云南、河南、广东、北京.甲、丙两省级行政区人口净迁移率差异显著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经济发展水平B.资源状况C.国家政策D.交通条件10.1995年以后,乙省级行政区人口净迁移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环境人口容量下降B.环境污染严重C.产业结构优化升级D.限制人口迁入(2018 南昌调研)下表示意我国2017年春运迁出率、迁入率前十位城市(根据2017年全 国春运大数据制

5、作)。下图为“我国 20032016年东部沿海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比重 图”。据此完成1113题。迁出率广东省深圳市广东省东完巾广东省中山市广东省佛山市广东省广州市迁入率广东省梅州市河南省周口巾广东省茂名巾湖北省黄冈巾安徽省宿州市迁出率北京巾福建省厦门市江苏省苏州市上海巾浙江省杭州市迁入率安徽省六安巾安徽省安庆巾安徽省滁州市安徽省亳州市厂四壮族自治区贵港市11.2017年全国春运大数据反映了()A.在广东省打工的安徽人最多B.劳动力由广东向安徽转移C.广东省人口返回安徽省最多D.广东省外来劳动力多.推测20032016年间()A.产业从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转移B.沿海地区投资呈下降趋势C.产值

6、内陆地区超过沿海地区D.全国投资呈下降趋势.材料反映的劳动力流动特征对我国产业的影响有()A.促进产业向内陆地区转移B.阻碍产业向内陆地区转移C.促进内陆地区的产业升级D.对我国产业转移没有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不同时期户籍迁移记忆漫画。为了我子上学想 转密瞰市户口我们村挺富的,我 想转回去当农M(中年妇女带 一个轼子上学):时尚的小欣 子在小姑娘时期一时期二材料二 据2010年6月份出版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 透露:我国3/4的村庄已无青壮年劳 动力可转移,为了挖掘劳动力供给的潜力,应加快户籍制度及相关制度的改革,清除各种阻碍劳动力流动和人口迁移的制度性障碍。(1)材料一、二

7、反映了影响人口迁移的哪些因素?(2)当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A.由城市到乡村B.由城市到城市C.由乡村到城市D.由乡村到乡村(3)进入21世纪,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大量外来民工无“工”可做而本地企业无“工” 可用的现象,原因是什么?15.(2019 哈尔滨高三第一次调研)阅读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全国妇联2018年7月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达902万。贵州雷山县荣防村,青壮年几乎都外出打工了,90%勺孩子成为留守儿童。材料二 下图为我国外出农民工就业地域分布比例图。(1)据材料分析荣防村青壮年最可能去哪个区域打工?对荣防村社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2)从20

8、17年到2018年,长三角和珠三角农民工就业比例呈现什么样的变化趋势?试分析原 因。答案精析1.A 2.D 第1题,广东经济增长快,就业机会多,对外吸引力大,广东省青壮年比例会增 大,广东省的自然增长率会上升;东北经济下滑,人口外迁现象突出,青少年儿童比例会下 降,人口增长率会下降;影响人口模式变化的是生产力的发展,人口增长并不会刺激广东省 人口增长模式由低一低一低型向高一低一高型模式转换,也不会刺激东北人口增长模式由低一低一低型向高一低一高型模式转换。 第2题,广东经济发展快速,吸引人口大量迁入广东, 据图分析人口大量迁入广东,广东省 GD瞰动增长;2006年2039岁人口的过度增长与广 东

9、GDP占全国比重下降关系不大,是广东产业结构调整中出现的状况;东北产业结构单一,调整产业结构,是促进东北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2039岁人口比例上升并不能使东北 GDP 占全国比重转为上升趋势;东北大量的青壮年人口外迁,老龄化加重,劳动力数量减少,会 制约东北的经济发展。3.B 4.B 第3题,根据图中箭头方向判断, 人口迁移是向两侧迁出,迁出的地区正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经过的地区,所以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水利工程的建设。第4题,从图中不能看出迁移人口的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从箭头指向看,人口移动距离以短距离迁移居多。 从人口移动形式上看以线形分散为主,靠两侧就近安置。5.B 6.D 第5题,由图

10、可知,2016年性别比最大的年龄段是5054岁;2016年比2000年性别比在大部分年龄段有所降低,但大多数年龄段仍然高于100,说明男性仍多于女性;结合图示可知,少年儿童的性别比 2016年比2000年有所升高;2016年迁入人口性别比相比 于2000年整体上趋近100,说明性别比趋向平衡态势。第 6题,交通运输和工程建设所需劳 动力,主要是男性劳动力;产业升级所需劳动力数量整体会减少;该省大量男性劳动力迁入 后,家庭婚姻成为女性人口大量流入的主因。7.B 如果不受人口迁移影响,某地区的人口年龄、 性别结构图中的各年龄段的比重(正常情况老年人口的比重较少)以及男女性别比重相差不会太明显,而a

11、、b城市中20岁人口比重、d城市中2050岁的男性人口比重都很不协调, 故受人口迁移影响较大,所以正确答案为 Bo 8.B 9.A 10.C 第8题,读图可知,甲、乙两省级行政区19852010年的人口一直为净迁入,丙、丁两省级行政区的人口主要为净迁出,说明甲、乙两省级行政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高于丙、丁两省级行政区;且甲省级行政区在 20052010年的人口净迁移率明显大于乙省级 行政区,因此甲省级行政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于乙省级行政区,故甲表示北京,乙表示广东,A、D选项错误。河南是我国的人口大省,农村劳动力明显过剩,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主要的人 口净迁出省级行政区,因此丙表示河南,则丁表示云南。综

12、上可知,选项B正确。第9题,在影响人口迁移的多个因素中,经济因素(不同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甲表示北京,丙表示河南,两省级行政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故经济发展水平 是两省级行政区人口净迁移率差异显著的主要因素,选项A正确。第10题,乙表示广东省。1995年以前,广东省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劳动力成 本逐步增加,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已不能支撑广东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广东省必须进行 产业结构升级,使得技术密集型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大幅提高。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相 比,技术密集型产业提供的就业岗位较少,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较高,导致1995

13、年以后广东省的人口净迁移率回落,故选项C正确。11.D 12.A 13.B 第11题,春运数据显示广东 5座城市人口迁出率最高,说明广东5座城市外来劳动力多,D正确。第12题,图中数据显示沿海地区投资占全国比重在下降,说明 产业从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转移。第13题,劳动力主要由内陆地区迁往沿海地区,产业是由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转移,劳动力的逆向迁移会导致内迁的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从而阻 碍产业向内陆地区转移。.(1)社会文化因素、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2)C(3)进入21世纪,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产业升级,对技术人员需求增加,而外来民工大部分知 识水平较低,难以满足企业技术生产要求,因而出现东南沿海

14、地区外来民工无“工”可做而 大量本地企业招不到高素质劳动力而无“工”可用的现象。解析 (1)材料一反映的上学需求引起的人口迁移属于社会文化因素影响,而“我们村挺富 的”引起的人口迁移属于经济因素的影响;材料二反映了政策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属于政治 因素的影响。(2)目前因经济因素引起的人口迁移,主要方向为由乡村流向城市。(3)注意“21世纪”的时间信息,进入21世纪,由于东南沿海地区的产业升级,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较高,而一般的民工为普通体力劳动者,其科学文化素质较低。.(1)最可能去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的地区。因为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有较多的就业机会、较好的工资待遇、更好的发展条件。影响:产生大量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劳动力缺乏,人才流失。(2)呈现下降趋势。原因:随着中西部地区优惠政策的实施和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东中西部地区农民工工资水平趋同,东部地区对农民工的就业吸引力在逐步下降;随着东部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农民工自身素质无法满足用工企业的要求;房租上涨,生活成本提高。解析(1)根据材料可知,荣防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