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时评”写作学习元素、提取要领及教学策略_第1页
中学语文:“时评”写作学习元素、提取要领及教学策略_第2页
中学语文:“时评”写作学习元素、提取要领及教学策略_第3页
中学语文:“时评”写作学习元素、提取要领及教学策略_第4页
中学语文:“时评”写作学习元素、提取要领及教学策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学语文:“时评”写作学习元素、提取要领及教学策略【摘 要】第二代认知科学“认知的情境性”理论认为,情境具有支持认知、参与认知的功能,借助情境的“给予性”可以促进认知发展。基于该理论,结合课例,提取时事评论的三个写作学习元素 还原情境、细化情境、有“我”认知,凝练出三个教学策略,即紧扣“情境”,增强与学习元素和主体经验的关联;重视“唤醒”,充分调动写作主体经验;使用“表格”,搭建可视化认知支架。【关键词】 认知的情境性时事评论写作学习元素教学策略聚焦作文教学,正处于从“多读多写”的暗中摸索走向探索明晰的写作学习元素变革的关键期。究竟什么样的写作学习元素才是真正有效的? 有的学习元素能够有效提升

2、写作的品质、促进思维发展,而有的学习元素都是借助“套路”催生“套话”。借助第二代认知科学中“认知的情境性”研究,可以从新的视角来探索写作学习元素的提取和教学策略。赵渊博老师的“时事评论”写作指导课,针对高中学生思维碎片化、接纳型、浅表化的问题,借助“认知的情境性”理论,提取了相应的写作学习元素。借助该课例,我们做进一步研讨。实验“时事评论”写作指导教学实录【教学过程】一、还原情境,澄清认知呈现写作任务:地铁上,一个年轻男子随地吐痰,遭到乘客指责后,他不停地用污言秽语和乘客们对骂。一位黑衣壮汉忍不住,拨开人群走到“吐痰男”跟前踢了他一脚,“吐痰男”顿时安静下来,一语不发。此时,有乘客指责“黑衣男

3、”:“打人是不对的。”更多的人则认可“黑衣男”的做法。对此,你怎么看?请你就其中某一个或某一群人的表现,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给今日时评写一篇时事评论稿。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少于800字。师:这是上节课我们的写作任务,大家的看法大致分为三种:第一种,吐痰男的行为不文明,文明很重要;第二种,吐痰男的行为不文明,黑衣男“该出手时就出手”,做得好;第三种,吐痰男的行为不文明,但黑衣男也不该动手。同学们的作文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提出观点后论述不够充分。比如一位同学写道:“吐痰男不听劝阻,一脚上去他就听了。行动的力量可想而知。”为什么,下文没有论证。课下我问这位学生为什么不往下论证。她说:“观

4、点明摆着,没什么好说的 吐痰男不守文明规则,黑衣壮汉出手(脚)制止,所以对不讲文明的人,该出手时就出手。至于什么理由,确实不知道怎么说。”那我问大家,什么是“该出手时就出手”呢?生:合适的时候可以出手。师:这里的出手是指使用暴力吧?什么是合适的时候呢?生:就是别人不文明的时候,可以使用暴力去制止。生:有人破坏公共秩序的时候,可以使用暴力去阻止。师:好,这位同学做了澄清,“不文明”,指的是破坏公共秩序。那按照你们的态度,今天你们在学校里吐痰,还跟其他同学对骂,我是不是可以冲上去就一脚?生(笑):我觉得可以,反正您踢一脚也不疼。生:我觉得不行,除非我打了人,否则别人不能打我。所以,从情感上我觉得黑

5、衣壮汉踢得好“为民除害”!但是放在自己身上,又觉得打人是不对的。师:是的,我要是乘客,可能也会为他站出来制止暗中叫声“好”。既然都“为民除害”了,为什么又觉得打人是不对的呢?(生静默)师:如果你也是地铁上的乘客,你为什么不打呢?生:我打了他,他也可以打我,我不想被别人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生:我不一定打得过呀!我这么瘦小,踢了他,他也不一定听我的。生:总感觉这个事可以有更好的处理办法,比如说法律。否则,有人乱丢垃圾,也踢?有人随地大小便,也使用暴力?二、细化情境,“我思”介入师:很好,同学们已经开始思考了。那些看上去非常正确的话,或是我们从小就被教育的句子,当我们被问到理由时,却常常说不清楚

6、。我们一起回到情境中,继续来完善这个情境。原文中有“一位黑衣壮汉忍不住”的表述,大家思考一下,他的心理活动是什么?为什么会“忍不住”了?生:他心里会想,这个人,做错事还辱骂别人,不知廉耻,太生气了,我必须得收拾他一下。师:“太生气了”“收拾他一下”,这两个表述给我们一种什么感觉?生:不太理智,或许是愤怒之下的冲动。生:我觉得不是冲动,是理性思考后的决定,因为他没有多踢,只踢了一脚,快、狠、准!(众生笑)生:那他也计算得太准确了吧!生:要是踢一脚对方没有安静下来,是不是再踢一脚?生:要是一脚直接把吐痰男踢死了呢?生:也有这个可能。师:大家发现问题了,黑衣壮汉看似是制止了吐痰男,实际上这种“惩罚”

7、或“出手”的行为存在很大问题:惩罚的标准呢?制止的后果呢?大家再想,“吐痰男”顿时安静下来,一语不发。这个时候,吐痰男在想什么呢?生:他心里想的应该是“我做错了”。生:我觉得不是。骂他,他对骂,挨了打,他就幡然醒悟了?不太可能吧!生:我觉得他想的是,这个人是个壮汉,我打不过,先不说话吧!师:对暴力的简单屈服。生:要是我,我也不说话了,下车我还可以去告这个黑衣壮汉动手打人。师:好,大家发现了,当我们回到情境细致分析时,看起来简单的“做错事受惩罚”的必然逻辑竟有许多值得深究的地方。三、沉潜情境,“我说”介入师:下面,我们来用表格梳理、完善我们的思考。请先独立完成下面的表1,再将表格第三列中的要求与

8、其他同学交流,通过头脑风暴使“背后隐藏的态度或观点”能够相对完整。(学生讨论填写表格,过程略。)师:经过大家的讨论交流,材料中每个人的行为、行为背后的态度或观点已经很清楚了,请看:师:针对上表中的态度、观点或假设,你准备怎样回应或评价?咱们不妨给上表再增加一列“我说”。用“我说”开头,从自己的感受出发直接抒写,不用考虑用词句式之类的,自己写自己的,时间15分钟,写到你觉得写不下去为止。(学生思考,自己填写,15分钟。)师:我们一起看看大家填写的内容表2(见下页)中呈现的是部分同学的填写内容,每位同学现在都填写了自己的表格,请从所填内容中,选择一个观点写一段论述性文字。字数不限。(学生写作过程略

9、。)习作展示1:有人认为黑衣壮汉做得好,制止了不文明行为。的确,用暴力恐吓、威胁,确实能给人以震慑,并且似乎见效很快。但吐痰男会不会因为被人踢了一脚而认识到随地吐痰是一种错误行为呢?未必。一个人对规则的服从或遵守不应该是害怕,而应是认同和理解。规则意识和文明意识也无法依靠个人对他人施加的惩罚来培养,因为我们不可能随时随地纠察每一个人的行为。若像一九八四里一样,给每处装上电幕,我们的社会还是真正的文明社会吗?由此观之,肉体的疼痛并非规则的要件,以一种看似迂远实则深入的方式(比如交给地铁乘警)让其意识到规则的重要性,才是治本之道。习作展示2:那些指责“黑衣男”的声音也不无道理 不能做不被法律允许的

10、事。以暴制暴、以牙还牙不可取。黑衣男的做法已经逾越了法律的边界,是不足为训的。但我们也应该思考,在长远的未来怎样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我认为,应该强调法律的作用。立法者、司法者要让维权者有理可依、有法可凭,让法律成为那个站在“吐痰男”面前目不转睛地盯着他的“黑衣男”。这位“黑衣男”不会缺位,不会失位,也不会越位,他就在那里,形成对低素质公民的无形威慑。四、梳理思维,强化训练师:大家看,现在我们写的内容是不是比刚开始写的“不文明行为就不应该做”“路见不平就该出手”“打人就是不对的”这些不假思索的表达要深刻多了?这个过程我们到底做了些什么?我们再看看表2,就容易明白了。以后我们面对写作材料,可以借助

11、这个表格,深化我们的思考,它能够深刻论述所提观点。接下来,我们利用表2,采用小组合作方式,针对下面一段材料,提出一个观点,并围绕观点进行论述。策略上述“时事评论”(以下简称“时评”)写作教学课例自始至终紧扣“情境”,设计了“还原情境 细化情境 沉潜情境”三个教学环节,学生的认知步步为营、思维逐层深入,在原有写作基础上取得了明显进步。显然,该课例中的情境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热身”“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氛围”层面的“情境”,而是第二代认知科学所重点关注的具有支持认知、参与认知的“情境”。第二代认知科学认为,情境不只是认知的对象,而是人类认知的支持要素。因为“所有的认知都是情境认知或曰与情境有关

12、的” ,“认知必须下放到情境中认知必须依据它在与情境实时相互作用的压力下来活动认知必须根据其有益于情境的恰当的行为来评价”,“认知”与“情境”有着不可分离的相互作用的内在生成过程,认知活动与情境相耦合(coupling)状态下存在着独特的认知发展动力机制。有的研究者把情境能为认知提供支持的特征称为“情境的给予性”。那么,如何在写作教学中基于情境创造性地提取写作学习元素?如何开展有效教学充分实现“情境的给予性”?结合该课例我们来探讨“时评”写作学习元素的提取及其教学策略。一、“时评”写作学习元素的内容纵观上述课例,执教者借助情境的认知性,开发了“时评”写作的三大学习元素:还原情境、细化情境、有“

13、我”认知。1.还原情境。即把学生置身于“时事评论”写作给定的场景,让学生能够设身处地地以参与者的身份面对写作任务,而非一个纯粹的写作任务完成者角色。上述课例中,当学生说“有人破坏公共秩序的时候,可以使用暴力去阻止”时,老师就把学生“还原到特定场景”“那按照你们的态度,今天你们在学校里吐痰,还跟其他同学对骂,我是不是可以冲上去就一脚?”这种情境的还原,是“时评”写作的必需,因为该文体要求针对当下社会现实做评论,进入情境、直面现实做出反应;也是“时评”写作的优势,这类写作材料提供的人、事、物比较接近学生的认知范围,容易还原。2.细化情境。即解析“时评”写作材料中的每个细节,深入把握材料的本质内涵,

14、避免囫囵吞枣地关注表面现象。每一个“时评”写作材料所呈现的不只是简单的一件事,而是特定时间、场合、人物、语言、场景组成的“语境”,能否读懂这个语境决定了学生对材料内涵本质的把握,是否能细化情境要素对该文体写作非常重要。上述课例中教师在细化情境环节,做得比较到位,并且还提供了可视化的学习支架。3.有“我”认知。即“时评”写作的整个过程要特别重视调动学生主体“我”的主观参与和背景经验的加入,而非单纯依靠写作学习元素。第二代认知科学强调认知的“情境性”,是与认知的“具身性”密不可分的。与第一代认知科学主张的“离身认知”(认为认知主要是按照特定规则操作符号,而与认知主体无关)相反,“认知的具身性”认为

15、“认知依赖于主体的各种经验,共同形成一个记忆、情绪、语言和生命的其它方面在其中编织在一起的机体”5。换言之,认知主体不只是凭借客观的知识技能发展的认知,而是必须与认知主体的经验结合起来发展。这对于写作而言,意味着写作认知的发展不只依靠写作技巧进行,必然要充分结合写作者的主体经验。上述课例的第三个教学环节在这方面做了比较深入的尝试,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体参与热情。二、“时评”写作学习元素的提取要领上述三个写作学习元素,是基于第二代认知科学“认知的情境性”的相关理论提取的,其提取的要领有两点值得关注。1.重视情境的认知启动功能,避免孤立提取学习元素。对于学习元素,许多教师很容易脱离情境、孤立提取,认

16、为只要有了学习元素就能促进学生写作。在这方面,第二代认知科学“认知的情境性”的相关理论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如前所述,“情境”支持认知的主要机制之一就是“认知”与“情境”能够相互作用,而且“认知必须根据其有益于情境的恰当的行为来评价”,因此特定的情境能够启动认知发生,脱离情境的认知是机械的、粗浅的。具体到学生的写作认知,特定的情境也会启动他们的写作认知发生,充分依托情境能带动写作产生能动的、有动力的认知。因此写作学习元素的提取,必须首先依托情境的认知启动功能进行,避免孤立提取。上述课例就充分利用情境的认知启动功能,提取“还原情境”的写作学习元素,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开始学生的认知思维是非常粗

17、浅、简单的,只能表达主观、粗浅的观点,不能进行深入思考。但是当执教者引导学生还原到当时的情境,并创设了学生更熟悉的类似情境“今天你们在学校里吐痰,还跟其他同学对骂,我是不是可以冲上去就一脚?”,不用老师多讲,这种还原后的情境就自动“评价”了学生的表达是否恰当,启动了学生的写作认知,帮助学生认识到原有观点的主观、武断、片面。2.充分发挥情境的“给予”功能,对接情境提取写作学习元素。如前所述,情境具有为认知提供支持的“给予性”,但是“情境的给予性不是外在环境的信息和特征能自动给与的,而是由智能体的身体结构、能力、技能与环境本身特性之间的匹配决定的”6 。简言之,特定的情境不能自动发展人的认知,需要

18、人自身借助特定的身体结构、能力、技能与情境进行“对接”,认知才能发生。对写作认知而言,这意味着写作者必须借助特定的身体结构、能力、技能等与情境进行“对接”,写作认知才能真正发生。否则即便身处情境,情境也无法实现“给予”功能、促进认知发展。因此写作学习元素的提取不是凭空捏造写作技巧,也不是简单移植写作知识;而是要基于特定情境,帮助写作主体走近、走进对接情境,促进情境给予性的发挥,实现作者与情境深度耦合,帮助写作者从情境中获取问题解决的路径,促进写作认知的发展。上述课例,执教者开发的“细化情境”学习元素,就有助于学生深度介入情境、对接情境在第二个教学环节开始,执教者就说:“当我们被问到理由时,却常

19、常说不清楚。我们一起回到情境中,继续来完善这个情境。原文中有一位黑衣壮汉忍不住的表述,大家思考一下,他的心理活动是什么,为什么会忍不住了?”基于一个细节分析之后,执教者又开发了一个可视化的写作工具表,引导学生“用表格梳理、完善我们的思考”,最终将情境中每个人的行为、行为背后的态度或观点提炼出来。 这一系列的“完善”“挖掘”“梳理”等“细化”策略,确保了写作主体与情境的“对接”,有效实现了情境的“给予”功能。从学生填表内容来看,他们的认知是有明显提升的。三、“时评”写作学习元素的教学策略1.紧扣“情境”,增强与学习元素和主体经验的关联。当写作教学逐渐步入写作知识觉醒期,写作学习元素日渐成为写作教

20、学核心要素时,面对学生的写作困难,写作教学就很容易“优先、首先”运用写作学习元素,认为只要有学习元素,写作任务就能完美解决。然而,第二代认知科学“认知的情境性”的启示是:如果不顾写作认知的情境性,孤立地借助知识技能去引导学生写作,就会导致写作陷入第一代认知科学时代的“离身认知”脱离写作主体的经验和情境的适应性,进入机械的规则操作,写出一篇篇优美的“套话”。鉴于此,面对学生的写作困惑,写作教学不能脱离写作认知的情境性,孤立地通过写作学习元素来引导学生写作。理想的做法是在确定好学生写作困难后,把这些困难还原到特定的情境中去,借助情境来评价原有认知误区、启动新的认知发生,然后再随机插入写作学习元素,以避免写作教学沦为机械的规则操作。上述课例的第一环节做了很好的示范,此处不再赘述。2.重视“唤醒”,调动写作主体经验。在第二代认知科学看来,学生的主体参与是学习质量高下的重要因素。因此,写作教学如何充分激发学生的有“我”认知,成为写作学习元素能否充分发挥效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