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代诗歌鉴赏备考对策一、研究考试说明,把握考试范围古代诗歌鉴赏,1994年在高考试卷上首次单独亮相,迄今已历九年。它是历年高考试题 中文学色彩最为浓郁、能力要求最为高难、选择区分最为明显的一类题型。题量虽然不大,赋 分也不多,但“含金量”较高。面对此类试题,考生普遍感觉比较难以把握。因此,认真研究 考试说明 对这一内容的具体要求, 科学分解这一考点涵盖的知识要素,并系统回顾这九年来高考古代诗歌鉴赏的试题内容,剖析其在考测范围、考测形式上的特点,进而把握其命题规律,是搞好复习备考工作的首要任务。关于古诗鉴赏,考试说明的具体要求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
2、观点态度。这两点实际涉及了古代诗歌鉴赏的四个方面,综合起来就是“三鉴赏一评价”。具体解说如下:.鉴赏古诗形象诗歌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它们是诗歌情志的寄托。人物形象,在叙事诗中, 指的是诗中所刻画的人物;在抒情诗中,指的是抒情主人公,他常常就是作者自己。而景物形 象,常常表现为意象和意境。意象是诗歌中表现诗人情思意趣的感性对象,是构织诗歌形象的主要因素;意境是诗人思想感情与作品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完美融合的产物。鉴赏古诗形象,既要鉴赏叙事诗中的人物形象,又要赏析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更多的是赏析诗歌中所描绘的景和物。.鉴赏古诗语言王安石称诗歌语言为“诗家语”,是说诗的用语与其他文体不同
3、。诗歌的语言凝练、形象、 抒情、音乐感强。把握诗歌语言,既要咀嚼其关键词句的含义,又要剖析它的语言风格和表意 特点,比如,就语言风格讲,可分为清新自然、明白晓畅、深沉委婉、热情奔放、古朴清纯、 典雅文丽、轻灵飘逸等,就表义类型讲,可分为表层义、深层义等。.鉴赏古诗表达技巧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主要应该把握其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抒情方式分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如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画龙点睛等。间接抒情如写景抒情、咏物言志、即事感 怀等。表现手法的分析,可从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直抒胸臆、欲扬先 抑、照应、象征、衬托、比兴、联想和想像等入手;亦可从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4、 修辞手法及典故运用等入手。.评价古诗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对古诗思想内容的评价,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内容主旨的评价,二是对思想情感、 观点态度的评价。对内容主旨的评价包括意义的表层深层评价、常识典故传说评价、背景现实评价、经历主张志向评价;对思想情感方面的评价包括对诗歌中意象评价、情感倾向评价等。对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是指评说诗人在作品中显露的阶级立场、道德操守、价值取向、生活 情趣、人生认识等。历年高考考题变化情况如下:1994年:菊花(唐元稹)考内容分析(含用典) ;表达方式赏析;艺术特色赏 析(侧重在语言方面)1995年:如梦令)(宋李清照)考词语解释;表达方法分析(侧重写作思路方
5、面);抒情手法分析;思想内容分析1996年:蟾宫曲(元阿鲁威)考语句疏通;艺术特色赏析(侧重于章法方面);思想内容分析;作品风格赏析1997年:(唐)刘禹锡、雍陶诗两首 考词句解释;艺术特色赏析(侧重于表现手法、 修辞运用方面);情致意味分析1998年:题李凝幽居)(唐贾岛)考词句解释;思想内容分析;艺术特色赏析(侧重于表现手法与语言运用方面)1999年:漫成一首(唐杜甫)考思想内容分析(含语句解释);艺术特色赏析(侧 重于组织手法方面)2000年:约客(宋赵师秀)考语句疏通;情致意味分析;艺术特色赏析(侧 重于表现手法方面)2001年:赋得暮雨送李胄(唐韦应物)考语句疏通;抒情风格赏析;艺术
6、特 色赏析(侧重于表现手法方面)2002年: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考词语解释;思想内容分析纵观近十年的高考古诗鉴赏题,我们不难发现,高考古诗鉴赏的考查,从诗体上看,涵盖 了诗、词、曲,取材广泛,但主要集中在近体诗中的律诗、绝句;从时代上看,主要集中在唐、宋时期;从考点上看涉及了词句理解、思想内容分析、情致意味分析、表达方式分析、艺术手 法鉴赏等,考查全面;赋分从 3分到6分,相对提高;题型由 2001年以前的客观题到 2002 年的主观题,考查方式由判断选择变为文字表述,从一卷移到二卷,综合性进一步增强,难度 有所加大,对学生的素质要求更高。二、具备鉴赏常识,夯实鉴赏基础能力的形成总离不开知识
7、的储备,古代诗歌鉴赏能力的形成亦然。根据考试说明对古 代诗歌鉴赏的要求,我们认为平时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积累古典诗歌的相关知识,这样, 才能为能力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在应对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试题时能够从容自如,左右逢源。.要具有古代诗歌的分类知识古代诗歌根据不同的作者, 可分为名歌名谣和文人诗歌;根据表达方式可分为抒情诗、叙事诗和咏物诗;根据体裁特点可分为诗、词、曲三类。诗又有古体诗、近体诗之分。词按字数 多少,又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曲分为小令、套曲、带过曲。诗根据题材的区别还可分为 宫廷诗、田园诗、山水诗、边塞诗、讽喻诗、咏史诗、咏怀诗等。对以上各类诗歌的特点要做到心中有数。.要明
8、了古代诗歌的语言特点诗歌是最精粹的语言艺术。它既具有形象性,又具有音乐性。它要求用最经济最恰当的字 句,描绘最动人的景物,抒写最充沛的情感;写出来既饱含诗意,读起来更富有诗味。古典诗 歌的鉴赏,如果从发生学的角度来分析,鉴赏评价的基础应该是读懂诗歌的表层含义,因此, 从古典诗歌语言的语法特点入手,先读通诗歌,是鉴赏的第一步。从语法学角度看,古诗的语 言具有以下特点:(1)词语的省略诗词因为语言的凝练性,所以有时候就必须打破语法习惯,省略句子的某个成分。常见的有时省略主语,有时省去谓语。主语的省略 省略主语在诗词中最为常见,特别在近体诗中尤其如此。像贺知章的回 乡偶书、李商隐的晚晴,诗中都没有主
9、语,但读后会体会出全诗都是写“我”的所见所感,主语都是“我”。在古体诗中,叙事诗中会出现主语“我”“尔”等代词。有些诗词,其中所省略的主语,不仅是作者自己,还可以包括与“我”有关的整体,可以理解为“我们”。谓语的省略 谓语省略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a.承前对举省略一一多见于近体诗中。比如“横看成岭侧成峰”意思是“横看成岭,侧看成峰”。b.因状语而省略。像“五陵年少争缠头”的正确解释是“五陵贵族子弟竞相赠送歌妓财物”,原句因有状语“争”而省去了动词谓语“赠送”。c.因词语的相关而省略一一这里所说的相关,一般体现为词语的搭配,比如“风”常和动词谓语“吹”联用,“雨”经常和“淋”或“打”联用。 d表示
10、“如” “像”等等的省略 一一在诗词中,有些诗句实际表示“有、在、如、像”等意思,但由于字数的限制往往省去。 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飘浮的白云有如游子的心意,西下的太 阳满含故人的感情”。前者是从浮云飘忽无定引申出来的,后者是从诗人的联想而得出的理解。因此,这两句诗显然省去了动词谓语“如”“有”这一类的字眼。(2)词序的倒装在古诗词中,由于格律的限制,有时为了适应平民,有时为了适应押韵,往往把某一词语 的顺序适当改变(或颠倒)。大致有以下几种:a.主谓倒置。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句,由于平民限制,把动词谓语“归”和“下”倒置于主语“浣女”和“渔舟”之前。b.动
11、宾倒置。如“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句中“玉阑干慵倚”是“慵倚玉阑干”的倒装。c.修饰语和中心词倒置。像“莫自使眼枯,收妆泪纵横”中的“泪纵横”是“纵横 泪”的倒装。(3)词类的活用在古代诗词中,由于适用格律的需要,往往打破常规,赋予某些词语以一定的灵活性取得 出人意料的效果。像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等。“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句中的“要”,原为名词,在这句中活用为动词,意思是“腰里怀着”,“斩楼兰三尺剑”是一个动宾短语,作“要”的宾语。再如“烟雨暗千家”中的“暗”,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意思为:烟雨使千家万户显得朦胧了。(4)语意的跳脱古诗由于语言高度精练,
12、很少使用连词、介词,在语意上往往显得似乎前后不相衔接,让 人读起来有“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之感,这就是语言的跳跃性。拿李凭箜篌引来说,诗 中刚刚写到“李凭中国弹箜篌”,马上就写出“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 融冷光,二十三弦动紫皇。女蜗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这种奇峰迭起的跳跃,确实会让读者眼花缭乱。“李凭”句是用赋笔点出演奏者的名姓,交代演奏地点。“昆山” “芙蓉”两句正面写乐声,前句以声写声,重在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后句则是以形写声,刻意渲染乐 声的优美动听。而“十二门前”四句都是写音响效果。诗句靠着意象(李凭弹箜篌到昆山 玉、凤凰、芙蓉、香兰、紫篁)的一脉相承而跳跃腾
13、挪。.要熟悉古代诗歌的常用的修辞手法古诗中运用修辞手法,其作用和其他文体中的作用大致相同。比喻能更形象生动,如“忽 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拟人是把事物人格化,像“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反 问为强调,如“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夸张是为了强调和突出,像“白发三千 丈,缘愁似个长”;对偶是为了增强诗词的音乐美、形式美,且表意凝练,如“无边落木萧萧 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要了解古代诗歌的常见技巧像抒情手段、表现手法、运用典故等。.要领悟古代诗歌的常见风格风格是由创作个性决定的作品在思想与艺术上总的特色。要领悟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风 格、古诗常见风格类型及其代表诗人,还要把握
14、诗歌的类型与风格。.要把握古代诗歌常见的思想内容古代诗歌常见的题材内容主要有山水田园、恋爱婚姻、怀古咏史、边塞军旅、师友交际、 感时讽喻等;要熟悉这些古代诗歌各自的情感特点。另外,还要注意研究古诗作者的身世经历,学会“知人论世”。三、解析典型试题,获取鉴赏方法2002年高考中的古代诗歌鉴赏题已由客观题改为主观题。很多同学感到难以适应,从平 时训练和阅卷反馈的信息看,言不及义、不知所云的答案有之,不了解答题规范者更是大有人 在。其原因在于,很多同学对考题特点,答题规范把握不准,头脑里没有清晰明确的概念。为 了适应高考题型变化,做到答题规范、一语中的,我们结合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考点的四个方面, 从典
15、型试题的解析上, 总结一下具体答题方法。 高考古诗鉴赏考点的四个要点可分成内容和形 式两个方面。形象分析和内容评价属于内容方面,语言和表达技巧属于形式方面。下面请看实例分析。A.内容方面a.鉴赏古诗形象【知识点拨】所谓“形象”就是文学作品中展示出来的生活图画,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形象。 在命题时,主要考察“意象”及对“形象”的理性思考。(1)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 (非作者本人)。(2)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
16、。【常用方法】一般的短评写作时要注意先“盖帽”,即说出诗人的形象的总体特征,再以此为“中心论点”,从诗歌的具体语词方面对这个论点进行分析论证。其他三个方面的鉴赏和评价一般也使 用这个思路。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围绕“这个”论点来写。初学者往往失却重点,在简短的文 字中写到各方面的内容。鉴赏诗人形象的思路与其他文学作品中的方法一致,一般从其“社会地位”“思想意识”“性格特征”等方面入手。但在具体写作过程中不宜出现这些字眼,我们在这时借用的是它的方式和思路。【例题剖析】阅读李贺诗南园十三首(其一),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南园十三首(其一)李贺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
17、风不用媒。注释嫣香:指娇艳的花朵。参考答案:南园十三首(其一)是李贺辞官乡居昌谷家中所作。全诗用比兴手法,前两句写花开。春回大地,南园百花竞放,艳丽多姿。可好景不长,到了 “日暮” ,百花凋零,落红满地,这 后两句写花落。作者借故园花开花落,惜花、惜春,而自伤自悼,抒写了诗人正值年轻有为却 不被当朝重用,犹如花盛开时无人欣赏,满腹经纶却不能施展的苦闷、怨愤的情怀,塑造了一 个郁郁不得志的诗人形象。评分标准:要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诗人的形象特点,即用一句话“盖帽”。然后再结合全诗中的文句进行分析说解,注意要围绕“诗人形象”这个中心来写。缺第一方面,扣2分;没有分析, 而写出形象和诗中的一部分内
18、容,扣3分;不能围绕中心写,扣 3分。b.评价作品思想内容【知识点拨】感情是诗的生命,诗歌是以抒发真实的、强烈的、带有普遍性的情感为主要特征的;诗人 描写人、事、物或景时,都注入了他的喜怒哀乐的情感,注入了他的思想主张。同时,诗还是 叙述生活的艺术,是人生哲理的艺术的反映,一般在浓郁的感情中有理想信仰、人世经验、社会风云、生活智慧的闪光。诗歌的思想内容,一般不是平白直露,而是隐晦曲折的,需要考生 从两方面深入领会把握。(1)思想感情。考查的主要有三点:情感类别:哀怨、激愤、憎恶、忧愁、欣喜、欢快、向往、离愁别恨、怀古伤今等。情感载体:杨柳一一离别菊花一一傲骨圆月一一团圆 落叶一一失意等。抒情方
19、法:见后“鉴赏古诗表达技巧”部分。(2)内容主旨。涉及: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等。时代背景、社会现实。【常用方法】对诗歌思想感情的鉴赏, 首先从诗歌的基本内容入手,其次写出作者在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同时同学们要注意对诗歌思想内容的鉴赏离不开对作者一贯写作题材和身世的考察,诗人因为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 往往会在一些乐景中融入哀伤心情的书写, 这就是古诗中所谓的“乐 景写哀”,如果忽视这一点,我们的鉴赏很可能南辕北辙,方衲圆凿。【例题剖析】例1 .阅读下面一首七言绝句,完成习题。雨 时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蕊,
20、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这首诗前两句与后两句有何关系?答:前两句描写叙述了花蕊被暴雨摧残的经过,后两句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通过形象化的议论表现了作者的感情及对社会生活的一种感悟。这首诗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以及他对社会生活怎样的认识?答:表明失去了的东西是难以寻找的。也可以答成:超越现实去寻求已经失去了的东西是不现实的。还可以答成:追求是美丽的,耕耘是幸福的,尽管结局不那么尽如人意(意思对即 可)。例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发漳州 杜甫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岸花飞送客,橘燕语留人。贾傅才未有,褚公书绝伦。名高前后事,回首一伤神。注释唐代宗大历三年正月
21、,杜甫由舞州出峡,准备北归洛阳,终因时局动乱,亲友尽疏,北归无望,只得以舟为家,飘泊于湖北、湖南一带。本篇是诗人大历四年春离开潭州赴衡州时所作。褚公:指初唐褚遂良,书法冠绝一时,因谏阻武则天为后被贬为潭州都督。(1)颔联“花送客”“燕留人”以景写情,渲染了一种。答:十分悲凉的气氛(联系注释可以想见,诗人零落江湖,孤舟起程,为他送行的只有飞 舞的落花,呢喃的春燕,举目无亲,前途渺茫,此情是多么寂寥凄楚,可谓以乐景写哀情,一 倍其哀)。(2) “贾傅”指的是 ,颈联的抒情方式是 ,联想到这两位 历史人物是因为 ,诗人由此产生共鸣, 抒发自己 的悲愤之 情。答:西汉长沙王太傅贾谊;怀古伤今;他们都曾
22、被贬长沙;飘泊零落,抱负不得施展。B.形式方面a.鉴赏古诗语言【知识点拨】诗歌的语言主要特征有:凝练性、形象性、情感性、跳跃性。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从这几 个方面入手。诗歌语言的形象性指用语言将诗人所要表达的意境画在读者面前,使人如见其形,如听其音,如闻其味,调动了各种感官,从而与诗歌融为一体。如苏武“塔上一铃独自语,明日临风 当断渡”,“当断渡”三字难解,其实这是模仿铃声,给人一种如听其声的感觉,极大地丰富了 诗歌的形象性。诗歌语言的跳跃性主要指的是语言转换带来的意象的统一,如“春花烟雨江南”渲染的是春到江南,繁花如锦的美丽场面。黄庭坚寄黄几复:“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上句写相聚之
23、乐,下句写别后相思之深, 几种平常不过的事物, 集于作者笔下,语言跳跃很大, 但给人以丰富的暗示。诗是语言的艺术,要读懂一首诗,必须先理解诗的语言的含义。诗眼乃是诗歌中最能开拓 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性词语,足以让鉴赏者茅塞顿开。 分析诗歌的语言的凝练性时,要抓住诗眼,展示意境,感受情趣,领悟主旨。【例题剖析】例1.从语言表达技巧的角度赏析下面这首唐诗。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令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参考答案:诗中“月色半人家”是说庭院一半沉浸在月光下,另一半则笼罩在夜的暗影中,通过一明 一暗,对比衬托了月夜的静谧,空庭的寂静。诗中的“偏知”应该是指正在试鸣新
24、声的虫儿, 敏感的虫儿首先感觉到了夜气中散发的春的气息,因而情不自禁地鸣叫起来, 而诗人又在“新 透绿窗纱”的虫声中感觉到春的来临、季节的变换。例2.中国古诗有“画龙点睛”之说,试赏析下面一首唐诗,分析尾句中“画”用字的形 象性。柏林寺南望郎士元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轻度深松。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参考答案:“峰”本来是景物中的客观存在,用一 “画”字,似乎说“峰”本来并不存在,却由造物 以云为毫墨,以天为纸即兴“画”出,不仅写出峰的美妙如画,而且传达出“观者”的惊奇与 喜悦,使整首诗别有情趣。b.鉴赏古诗表达技巧【知识点拨】表达技巧指诗人在借助语言文字塑造艺术形象时,灵活运用一般创
25、作规则和方法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而又特殊的艺术手段。主要考查艺术特色和表现形式。(1)抒情手段。抒情手段包括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的主要手段有借景或物抒情, 借人或物言志,另外还有融情于景、怀古伤今和即事感怀等。(2)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把握:创作方法:赋、比、兴;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构思技巧:以动写静、乐景写哀、虚实结合、小中见大、点面结合、烘托渲染、想像联 想、象征寄托等。在这三个方面中,第三个方面为其重点。(3)用典。鉴赏诗歌的用典主要明确两点:典故的来源及其含义。用典的作用。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诗歌中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使诗典雅耐读, 富
26、于文采;在唐以后的诗词曲中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4)风格。风格就大处而言,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之分。从诗词曲的总体风格来讲有诗庄、词媚、 曲谐(俗)之说,词又有豪放和婉约之别。不同的风格有不同的特征: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夸张手法,语言热情奔放,想像瑰丽神 奇。代表的诗人有屈原、李白、李贺、苏轼等。现实主义:注重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精确细腻地描写生活,真实地反映人民的生活与追求。代表的诗人有杜甫、辛弃疾、陆游等。许多诗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苏轼、辛弃疾:豪放柳永、李清照:婉约李煜、刘禹锡:隽永谢眺、谢灵运:自然李白:清新飘逸杜甫:沉郁顿挫屈原:雄浑悲壮王安石:雄健高
27、峻陶渊明:淡远闲静王维:恬淡优美王昌龄:雄壮豪迈李贺:雄浑奇特曹操:豪放磅礴另外,不同类型的诗有不同的风格:宫廷诗:缠绵婉转田园诗:恬淡宁谧山水诗:清新优美边塞诗:悲凉慷慨讽喻诗:沉郁激愤咏史诗:雄浑壮阔(5)修辞。主要掌握高考所要求的八种修辞手法,考查的形式一般是明辨修辞的艺术手法,分析修辞的艺术效果。【常用方法】因为表达技巧所涵盖的内容较为芜杂,在考查时考生一时不易把握,所以命题者一般不会笼统地要求“鉴赏这首诗的表达技巧”,而是问得较为详细,如“鉴赏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注意,一般考生对“表达技巧”和“表现手法”的分辨还不够清楚)。如果遇到问得比较笠统的题目,考生一定要熟记上面知识点拨中的五
28、个方面,在写短评时,选择重点进行评论。具体的 行文办法还是先“盖帽”,然后具体地条分缕析。【例题剖析】例1 :阅读下面一首诗并答题。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请从艺术手法运用的角度谈谈你对这首词的看法。参考答案:作者通篇不对当前处境作正面描写,而是通过这场繁华生活的梦境进行有力的反衬。梦境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的悲哀便越是浓重;对旧日繁华的眷恋越深,越显今日处境之凄苦。例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鉴赏诗中是运用何种表达技巧来表现“悲怨”这一主旨的。听 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
29、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根,江南歧路洛阳城。 参考答案: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联想想像、象征寄托及比喻等修辞来表现“悲怨”这一主题的。首联直点“悲怨”主题;颔联“似”“如二字运用比喻手法,而“柳态”“啼鸟”点出分别的伤感和思念如杜鹃泣血,丰富的联想把离别“悲怨”写得更有诗意;颈联发挥丰富的联想想像,设置 了 “独夜” “空楼”两个场景,表达了思念之情,反面衬托“悲怨”主题;尾句再加渲染,使 这一主题更加明白,产生了震撼人心的力量。四、加强鉴赏训练,提高鉴赏能力古典诗歌鉴赏能力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要阅读、背诵一定量的古代精彩的诗词华章,储备鉴赏常识,注重知识积累;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一定
30、量的鉴赏训练,把握科学的 答题方法,逐步提升古诗鉴赏能力。(一)多读常诵,提高素养注重积累是关键。要通读课本上的古代诗词篇章,弄懂读透,不留死角。形象会赏析,语 言能品味,思想看得清,技巧拿得准。凡教学大纲规定背诵的篇目一定熟读成诵,其他篇 目中的名句名段,也要张口即出,默写自如。语文读本上的古代诗词篇目要和课本一样看待。还要拓展知识面,课外选取一定数量的诗词名篇阅读、抄写、整理、背诵,充实自己的大 脑,逐步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增强语感悟精髓。多读古典诗词的赏析类文章,适量地做一些札记,并反复咀嚼、品味。 要有兴趣,兴趣是可以培养的;要投入,不可一曝十寒。更要多读赏析类工具书,这是提高鉴 赏水
31、平的一条好途径。像唐诗鉴赏辞典唐宋词鉴赏辞典元曲鉴赏辞典都是此类工具书中的精品,不可错过。长期坚持阅读,语感能力增强了,悟性提高了,鉴赏上了层次,自身 的情操得到了陶冶,心灵得到了净化,精神上更上了一个档次。(二)有序操练,提升能力作为一名训练有素的考生, 应该具备良好的阅读习惯, 更要有规范的答题方法。 古代诗歌 的鉴赏一般分三步走。下面以鹏鹊词为例,进行分步赏析。鹏鹊词李益湘江斑竹枝,锦翅鹏鹊飞。处处湘云合,郎从何处归?注释选自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八十近代曲辞 。第一步:初读,是对全诗形成整体感知。解读标题、细察注释、研究作者、抓住关键字、 审视核心词句,初步读懂全诗。标题中的“鹅鹊”,喜欢相
32、对而啼,俗谓其鸣曰“行不得也哥哥”。大凡游子、思妇,都怕听到鹏鹊的鸣叫。鹏鹊在诗中往往有切题、破题的作用。“词”表示体裁,从注释判断,本“词”应为乐府诗。由此可见,鹏鹊词在内容上多是表现愁苦之情的。再看作者。李益乃“大历 十才子”之一,其诗作音律和美,长于七绝,以写边塞诗知名。初步读之,这首五言绝句的核 心词句应为“何处归”,写的该是女主人公久盼情郎不归的万般愁绪。第二步:复读,根据试题研读诗词局部,筛选提取有关信息,如用典、修辞等,对信息进 行处理加工。鹏鹊词前两句都是用兴的手法。首句“湘江斑竹枝”又兼用典。舜之二妃娥 皇、女英,为舜南巡而死,泪下沾竹。这种染上斑斑泪痕的竹子,称为“湘妃竹”
33、,又称“斑竹”。诗中人看到湘江两岸的斑竹,自然会想到这个优美而动人的爱情传说,连类而及,勾起 自己怀念情郎的愁绪。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语言,表述答题。鹏鹊词的前三句,诗人用湘江、湘云、斑竹、鹅鹊这些景物构造出一幅有静有动的图画,把气氛烘托、渲染得相当浓烈,末句突然一转,向苍天发出“郎从何处归”的问语,使诗情显得跌宕多姿而不呆板。它写出了主人公的无可奈 何的心情,我们仿佛看到她伫立湘江岸边翘首凝望的身影,感觉到她盼郎归来的急切心情,人物与周围的环境达到和谐一致,绘出了一幅湘江女子怀远图来。古代诗歌名篇赏析蝉虞世南垂区委炊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习题:.为什么说这首诗起首一句
34、即可见出是运用比兴手法?.从咏物诗的要义来看,这首诗在取譬方面与骆宾王咏蝉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要弄清楚“垂区委”是什么意思。区委,是古人帽带垂下,以备在颔 下打结的部分。蝉的头上也有伸出的触须,好像垂下的帽带,故知此乃以蝉喻人,而且非常相 像。.清人施补华说:“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 比兴不同如比。”(蜿佣说诗)虞世南文名远播,又深得唐太宗李世民赏识,身世自高,谓其 为清华人是很贴切的。他的取譬,自然突出一个高字,一个名字。而骆宾王忤尊下狱,身世忧 患,咏蝉
35、诗又作于缥继之时,其取譬便不能不是“难进”与“易沉” 了。可见身世与遭际 之不同,咏物取譬乃至寓意寄托也就自然不同。盖咏蝉终是自况之辞也。剑门道中遇微雨陆游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习题:.“衣上征尘杂酒痕” 一句饱含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首诗的诗句顺序有作者的独出心裁的安排,请说明。参考答案:.表现了作者长期奔波,劳顿困苦,无暇顾及衣冠整齐的感慨,也内含壮志难酬,黯然 “消魂”之情。.按常理,开头一句应为“细雨” 一句,诗人把“衣上”句放在开头,突出了人物形象; 第二句仅用七个字概括出作者数十年间、千万里路的遭遇和心情;再以“此身合是诗人未”自 问来引人
36、思索;最后结尾以充满诗情画意的“细雨骑驴入剑门”,形象逼真,耐人寻味。咏凤王勃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注释】肃肃:风势迅速之意。赏析风,本无感情,不因人之需而至,亦不因人之恶而去。但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在夏季,烈 日炎炎,酷热难当,人们往往“呼风”“唤雨”。偶尔一阵凉风吹来,“好风,好风”。大家普发赞美之声,似乎风顺人意,风遂人愿。那么风又有情了?有情。王勃就有同感。且看王勃笔下的凉风吧。炎热的季节,凉风肃肃而至,让整个山林沟壑顿显清爽。这风无处不去,无时不行。你看 她驱散了烟雾,来到了涧底的人家。出入于平民的山屋。她不张
37、扬,不炫耀;不让人看见,不 让人摸着,只让你去感受,感受她给你带来的快意,感觉她给你送来的凉爽,感受她给你留下 的一片深情。日落了,山静了,水静了,人也静了,可风仍在奔走着、劳碌着。她还要为你奏 出一支优美的松声之曲,给人快乐,伴人入眠。真是一场“好风”。风真的有情?不,是人有情,咏风就是咏人。风不管白天黑夜,尽为人考虑,尽为人动息, 毫不利己,专门为人。此种精神正是高尚之人、有为之人所具有。这高尚之人,这有为之人不 就是诗人自己吗?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道:“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意台之长风。”这里同样也表达了诗人要大有作为的情怀。风无情,人有情。借风喻人,通篇运用拟人化的手法,
38、 把风写得有思想,有感情,有意识。 由“生”到“加”,从“驱烟”到“卷雾”,先“寻户”后“出楹”,最后还要“为君起松声”, 一系列动作行为的刻画、描写,风的形象清晰自然,让人倍感亲切。有人把王勃的咏风和骆宾王的鹅一同看成是单纯的咏物诗,我觉得欠妥。骆宾王 写鹅时,年仅七岁,出于一片天真,虽有杰出作诗天才,但无社会生活阅历,因而写物只 写其外在形象,而不注重内在品质的挖掘。王勃的咏风就不同了。他曾戏为檄英王鸡文, 惹得高宗龙颜大怒,因此得罪而废,远客剑南。后虽补虢州参军,又因擅杀官奴而获罪除名。 他本早有才名,想有所作为,可经历坎坷。所以说,他的咏物诗就不会是无感而发了,而应是 有所寄托。热身训
39、练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习题:.诗中为什么要用碧玉来比喻柳树呢?.你从诗中“剪刀” 一词能得到怎样的启示? 参考答案:.碧玉在古代文学作品里,几乎成了年轻貌美的女子的泛称。用碧玉来比柳,人们就会 想像这美人还未到丰容盛会的年华,这柳也还是早春稚柳。.这“剪刀”裁制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装。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 是春给了人美的启示。早梅张谓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注释】迥:远远地;傍:靠。发:开放。经冬;经过冬天;销:这里指冰雪融化。赏析梅花,形美而不妖,味清而有韵,枝干如铁,常
40、于严寒季节绽放花朵。自古以来就深受我 国人民的喜爱,并将它同松竹誉为“岁寒三友”,又将它与松竹兰一起誉为“四君子”,是我国传统的观赏名花,文人墨客也对它情有独钟。 或绘其“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林 逋山园小梅)的倩影,或咏其“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花)的铮铮傲骨,或赞其“花中气节最高坚”(陆游落梅),或颂其“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墨梅), 或借其寄托自己的身世。 而本诗却独辟蹊径, 抓住一个“早”字,利用人的错觉,疑白梅作雪,写得很有新意,趣味盎然。首句即如电影中的一个特写镜头,把一棵亭亭独立的寒梅推到读者面前,枝枝树条像白玉般洁白,仿佛雪花落在树上。这是一棵怎
41、样的树呢?随着诗人的放眼望去,我们看到了一个拉远了的镜头,诗自然过渡到了第二句,点出了这“一树寒梅”独开的环境一一它生长在村子外 边的小路旁,靠着河上的小桥。一个“迥”字,一个“傍”字准确点明其位置。“溪桥”二字又引出了下面两句。那一树梅花吸引着诗人继续向前走去,令他惊喜的是那一簇簇晶莹洁白的竟是不畏寒冷竞相开放的梅花,而诗人却把它疑作是冬天里留下的没有融化的白雪,突出了标题中的“早”。第三句点出这一树梅花的早开是因为近水,第四句则回应了首句,解开了疑惑。 一个“不知”,一个“疑是”,描绘出了一个似雪非雪缥缈迷离的意境。总之,此诗疑梅为雪,从梅花落笔,既写出了早梅的晶莹如玉、迎风傲雪的英姿,把
42、早梅 的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 韵味十足,与诗人的精神心有灵犀, 也写出了诗人由远及近探索寻觅 的认识过程,充满了无限情趣。后人王安石的“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的意境和本篇似有 异曲同工之妙。热身训练雪梅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习题:.诗的第一句运用什么修辞手法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早春图?.诗的后两句指出梅雪各有什么特征?我们从作者对梅雪的评价中能悟出什么哲理? 参考答案:.拟人手法,梅雪争春的图景。.雪白,梅香。自然界的事物各有长处,也各有美中不足之处。(梅雪均佳,各有千秋:梅花虽白,比雪要差三分;雪白胜梅,但没有梅的清香)菩萨蛮 韦庄
43、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坤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注释只合:只应。坤:酒店里用土砌成放酒、卖酒的地方。坤边人:卖酒之人,史记司马相如传载司马相如妻卓文君长得很美,曾当坤卖酒: “买一酒舍沽酒,而令文君当掉”。皓腕凝霜雪:形 容双臂洁白如雪。这两句说酒店当掉女子长得洁白明媚。须:应。断肠:形容极度忧伤。赏析韦庄,字端己,本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市) 人,早年屡试不第,先寓居长安、洛阳等地,后南游,足迹遍及长江南北,直至年近花甲才进士及第,后又入蜀,为王建掌书记。王氏建立 前蜀,他做过宰相。终于蜀。在入蜀的十年里他仕途顺利,然而,尊显的地位、
44、安定的生活和 蜀中的美景并不能消除他心中对故乡的忧念、牵挂之情。晚年寓蜀通过追想平生、 回忆归游之作表现对故乡的特殊感情,菩萨蛮五首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写出的,其中第二首最具代表性。全词采用对比暗示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首句“人人尽说江南好”就拿“人人” 的感受与自己的感受作对比,“江南好”只是别人的感受,是白居易“何日更重游”的感受,是皇甫松“人语驿边桥”的感受,是蜀地之人向往的感受,但这不是曾流落到江南各地对江南 美景熟悉的作者的感受,那作者作何感想?这个问题从次句“游人只合江南老”便可找到答案,“只合”,只应该,不得不,“老”者,终老也,此句意为异乡之人不得不老死于江南,可我们知道叶落
45、归根,狐死首丘,游子莫不思乡,但这里作者所要表达的不是不想回乡,而是故乡产 生了让他不能回的苦衷。 这句话表面上是在劝说游子留下来,实际上运用了暗示的手法, 情真意切地呼出了自己的心声:“我这个天涯浪子一心所系者只是我的故乡,但我是有家不得归啊?”异乡漂泊和对故乡的思念怎么能让他产生与别人相同的感受呢!这又是何等的无奈与凄伤!接下来为了劝游人留在江南终老,作者描写了江南的美: 春水碧绿,烟笼堤岸,静卧画船,谛听细雨;留连光景,饮酒之地,美女如月,腕似霜雪。江南的景色秀美迷人,江南的生活诗 情画意,江南的女子美若天仙,作者笔下的江南是如此美好,是否能够让游子听从他呢?是否 说明作者认同了他人的感
46、受呢?作者在最后拿出了最有力量的劝说游人的理由:你今日年华尚在,暂莫还乡,回乡带给你的只是极度的忧伤。“未老英还乡”言外之意你老来定要还乡,这就暗示着在作者自己的心中始终有一个“还乡”的死结,是虽暂莫还乡,而始终之愿则仍在怀 乡也,这一句蕴含着无尽的思乡之情,而一个“莫”字又不知包含了多少无可奈何!最后一句“还乡须断肠”道出了 “未老英还乡”的缘由,不能回乡已让作者忧伤至极,即使能够回乡给 他带来的却是“断肠”,是更加的伤心与绝望,这理由说得简单,却极有深意,作者把他在其 间的隐痛留给了我们,让我们进行深深的思索,或是时移世易,家破国败,故乡满目凄凉,让 他不敢面对;或是,这两句似感叹,又似剖
47、白,无限低徊,从这句我们可以体味到作者对 故乡的殷殷深情与深深关切。 这两句又让前面的景色描写有了着落,通过这两句我们不难推测江南的美在思乡的作者眼里难免会涂抹上一层黯淡愁苦之色。这两句与开篇两句相互呼应,对感情进行深化,同时也体现了韦词“似直而纤似达而郁”的特点。韦庄这首思乡词通过对江南羁旅生活的追忆,紧紧围绕他人的感受与自己的感受相对照来组织全篇,在众多的思乡佳作中仍是别具一格的,需要我们反复吟诵与入微体察,去领会诗词的真意。热身训练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梦江南皇甫松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人语驿边桥。
48、习题:比较两首词思想内容上的异同。参考答案:内容相同点:都描写了自己熟悉的江南水乡的景色。不同点:前者描写的是繁花似锦、春 水碧绿、阳光普照的春季日景, 后者描写的是潇潇夜雨夏季夜晚的景色;前者是色彩明丽的实景,后者是宁静朦胧的梦境。思想感情相同点;都表现了对江南生活的留恋与向往。不同点:前者激情奔放,后者悠闲自在。(二)山水田 园戏为塞外绝句十首(其六) 林则徐天山万笏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睛雪共难消。注释笏: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见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玉、象牙或竹制成,上面可以记 事。琼瑶:美玉。山灵:又作“山岭”。赏析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林则徐是我国近代史上伟大的爱
49、国主义者,他在禁烟运动中,克服了种种阻力,表现了中国人民的英雄气概,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光辉业绩达到他那时代和所处阶级所能达到的高峰,为此,后人崇敬和纪念他,把他称为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史 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虽然他有满腔报国之志,却被“从重发往伊犁效力赎罪”。林则徐是怀着极其悲愤的心情踏上戍途的。一路上他写下了大量的诗篇,抒发爱 国忧时的情怀,而对自己的坎坷遭遇则以“养拙刚于成卒宜”,安慰家人“莫心哀”,他高吟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诗句,将生死置之度外。这首诗即写于奔赴伊犁途中。首句写景,行走在这样荒凉廖无人迹的地方,诗人内心的孤寂是可想而知的,但
50、是他却没有写自己孤寂的心情,首先写出行中看到的壮美、奇异的景色:天山万峰林立,高耸入云,顶 峰积满白雪,如美玉一般在阳光下闪光,一个“笏”字,透露出多年朝野为官的身份;诗人以“琼瑶”来比积雪,使积雪在纯净的本质之外,更增加其美的色彩,引起人美好的联想。其意 境与李益的从军北征中“天山雪后海风寒”截然不同,这句诗,不但极其准确地表现了天 山特有的风景,而且强有力地预示了以下的意境与情调,由自然的壮美自然引出心境的开阔。 接下来交待自己处在奔赴任所途中,可以想像诗人看到这样的美景,一向寂寥、忧郁的心境顿然一改,把自己融入壮美的景色中,不再以个人忧患为念,内心变得开阔、纯净。第三句物我同化,“我”与
51、山岭心有灵犀,相对而笑,也许,在这样壮美的风景之前,诗 人也会感到自然的伟大,个人的渺小,生命历程中遭到的挫折在自然面前,都不算什么,面对 着奇美的景色,惟有对之微笑,而山岭在积雪的掩映之下,似乎也生动起来,引“我”为知音,对着“我”微笑。一个“笑”字含蕴深厚、意味深长,引人深思。“诗有别趣,非关理也”(严羽沧浪诗话),诗人把天山拟人化,寄托自己丰富的情怀,这笑中既有傲笑清政府的腐败无 能、屈膝投降,同时也有对自己无法把握国家命运前途的无可奈何的笑,这“笑”中还包含着 对个人苦难的超脱,表现诗人乐观旷达、不畏艰险的顽强精神。想到到达伊犁任所,他还是可 以有所作为的,他的心情无奈但并不悲观。末句
52、含蓄而有意味,情在言外。“满头晴雪”具有两重含义,既形象地勾画出天山雪峰特有的景物,又写出自己年未老而发先白, 志正高而路多坎的境遇,可谓“一石二鸟”。整首诗浅显易懂,语言朴素。情在景中,意在言外。既是景语,又是情语。设境高远,表 情含蓄。热身训练天净沙 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习题:这首小令在颜色的运用上很有特色,请指出用了多少种颜色?表现了什么情景? 参考答案:用了下列颜色:黑、青、绿、白、红、黄。使原本寂寞萧瑟的秋景,突然变得五颜六色而 多彩多姿。归园田居五首(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
53、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注释晨兴:早起。理:治理。荒秽:杂草丛生。带月; “带”同“戴”,披。披着月光。荷锄: 扛着锄头。道狭:道窄。赏析陶渊明创作了大量的田园诗,开创了田园诗派。与中国文学史上前前后后诸多的田园诗人相比,陶渊明最大的特色就是亲自参加了农业耕作,并在诗中真切地表达了其中甘苦。他自述参与农耕的诗作共有六首,其他一些诗也涉及农耕,但并非专写此事。在这几首诗中,以这首归园田居五首(其三)与另一首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最为人称道。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时期, 他不愿在黑暗的官场中生活,回到了农村田园。这首诗便描写了他每天早出晚归、辛勤劳动的生活。劳动十分艰辛,露水打湿了衣衫
54、,但诗人说:只有坚持自 己的理想才是最珍贵的。初看,此诗平淡无奇,淡到几乎看不见诗,但却得到人们的欣赏并广 为传诵,原因何在?主要就在于,陶渊明的视角是诗人的,不是普通农夫的,他所表达的是只 有诗人耕作才会产生的感受,不同于田者自歌。他看似平淡的语言中蕴含着朴厚悠远的诗的神韵,在平平常常的叙说中, 写出了一个宁静而丰足的精神世界。他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我们不妨从他的农耕的态度讲起。诗作开头两句说:“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开篇十分自然朴素,诗人在南山下种下了 一片豆子,豆田的情况是草很茂盛,豆苗却稀稀疏疏的。面对这种情况,诗人是什么态度呢? 他还要精心侍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一大
55、早就起来去清除杂草,直到月亮出现在天 空才扛着锄头回家。为了这长得稀疏的豆子,诗人还要在草木丛生的狭窄小道上行走,以致晚间的露水打湿了衣裳。 读到这里,人们不禁会产生疑问: 这么做值得吗?诗人最后道出了种豆 之意,原来豆子的丰茂与否,并不是他特别挂心的,衣服被沾湿更是小事一桩,他在意的是另 一件对于他整个的生命都非常重要的事,那就是“但使愿无违”,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他的意愿究竟是什么?这首诗没有说,我们从诗人的其他诗作中不难理解,“愿”,应是保持人格的完整,坚持人生的理想,以真诚的态度、自然的方式,完成这一短暂的生命,颇值得玩味欣 赏。热身训练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泰,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围,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习题:沈德潜称孟浩然的诗“语淡而味终薄”。试以一、二句为例,分析这一特点。请用简要的语言叙述这首诗中间四句描绘的意境。 参考答案:“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这一开篇似乎就是日记本上的一则记事。文字上毫无渲 染,平静而自然,但对于将要展开的生活内容来说,却是极好的导入,显示出朴实的农家气氛。三、四句分别描绘了绿树环抱、自成一体的近景及青山依依相伴、别有天地的远景,使 人感到清淡幽静而绝不冷傲孤独;五、六句显得更为畅快, 叙述人在屋里饮酒交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罐头食品标准与法规知识考核试卷
- 陈寿的‘职场生存手册’:《三国志》中的职场智慧解析
- 2025年签订租赁合同注意事项
- 2025建筑装修工程合同模板
- 2025移动房屋建设安装合同
- 隧道施工方法及其基本作业
-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总复习教案2篇
- 二零二五版护士聘用合同
- 小水电站转让协议书
- 建筑物清洁合同书
- 多发性骨髓瘤肾损伤诊治指南(2024版)解读
- 2024届河南省郑州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 《设备预防性维护》课件
- 延保服务协议书
- 《电力人工智能样本存储技术要求》编制说明
- 矿车安全生产培训
- 大宗物业交易居间合同范本
- 金属热处理工(初级工)职业技能认定考试题库(含答案)
- 临床管道的风险管理
- 团员发展纪实簿
- 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制定的实施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