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体的细胞识别与免疫学科教师辅导教案_第1页
动物体的细胞识别与免疫学科教师辅导教案_第2页
动物体的细胞识别与免疫学科教师辅导教案_第3页
动物体的细胞识别与免疫学科教师辅导教案_第4页
动物体的细胞识别与免疫学科教师辅导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动物体的细胞识别与免疫学科教师辅导教案 学员编号: 年 级: 课 时 数:3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生命科学 学科教师:课程主题:动物体的细胞识别与免疫授课时间:2017.01.学习目标教学内容一、细胞识别与免疫【知识梳理】细胞识别:指动物细胞对“自己”和“异己”细胞及物质的识别。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和糖脂在细胞识别中起着重要作用,所有被生物体识别为“异己”物质并受免疫反应排斥的物质称为抗原。抗原大多为蛋白质,多糖和脂质,且大多是外源性的,也有内源性的。2、免疫调节: 免疫调节的基础:免疫系统 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如:骨髓、胸腺、脾、淋巴结 免疫系统 免疫细胞:发挥免疫

2、作用的细胞,如吞噬细胞、淋巴细胞(T细胞、B细胞) 免疫活性物质(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物质) 如: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 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监控和清除3、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 非特疫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体质中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各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程度的防御作用,无特殊针对性,包括第一、第二道人体防线。 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免疫、获得性免疫,必须在淋巴细胞与抗原接触后才发生,每种淋巴细胞只能识别和结合一种抗原,这构成了人体的最后一道防线。 若病原体突破人体的前两道防线

3、,则第三道防线发挥作用,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完成。【例题精讲】例1.下列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是( )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 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 吞噬细胞的内吞作用 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 皮肤的阻挡作用 致敏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 抗毒素与细菌外毒素结合 A. B. C. D. 【答案】B例2.人体大面积烧伤后,容易发生病菌等感染,主要原因是患者的( ) A.体液免疫作用减弱 B.细胞免疫作用减弱 C.浆细胞数量减少 D.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下降【答案】D例3. 克隆技术可以克服异体组织器官的排斥,排斥反应依赖于细胞的识别。这种细胞识别功能的物质基础是( ) A

4、.磷脂 B.氨基酸 C.核酸 D.糖蛋白【答案】D【课堂练习】1. 细菌和病毒进入生物体内时就成为抗原,是因为它们的表面有特殊的( ) A.磷脂和核酸 B.糖脂和核酸 C.糖蛋白和磷脂 D.糖蛋白和糖脂【答案】C2. 乙肝疫苗的有效成分是乙肝病毒的一种抗原。接种该疫苗后,人体会产生相应抗体。该抗体() A由T淋巴细胞产生 B可与多种抗原结合 C可裂解乙肝病毒 D可被蛋白酶水解【解析】本题考查免疫调节及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抗原、抗体、酶等基本概念的理解。【答案】D3. 有关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 B.抗体是一种蛋白质 C.一种抗体能消灭多种抗原 D.抗体是在抗

5、原物质侵入人体后产生的【答案】C二、特异性免疫【知识梳理】1、抗原与抗体: 抗原:能够引起抗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抗体:专门抗击相应抗原的蛋白质。2、体液免疫的过程: 抗原吞噬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浆细胞抗体3、二次免疫: 记忆B细胞 特点:作用更强,速度更快,产生抗体的数目更多,作用更持久。 【注意】B细胞的感应有直接感应和间接感应,没有T细胞时也能进行部分体液免疫; 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其他相关细胞无法直接产生抗体;浆细胞来自于B细胞和记忆细胞 除了浆细胞,B/T细胞、记忆细胞、吞噬细胞等都可以识别抗原。4、细胞免疫的过程: 抗原吞噬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淋巴因子 记忆细胞 效应

6、T细胞作用:与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破裂(使抗原失去寄生的场所); 释放免疫活性物质:淋巴因子,如 HYPERLINK /lemma/ShowInnerLink.htm?lemmaId=146317 t /_blank 白细胞介素, HYPERLINK /lemma/ShowInnerLink.htm?lemmaId=586947 t /_blank 干扰素等。 【注意】淋巴因子大多通过加强各种有关细胞的作用来发挥 HYPERLINK /lemma/ShowInnerLink.htm?lemmaId=74453025&ss_c=ssc.citiao.link t /_blank 免疫效应。 如,

7、 HYPERLINK /lemma/ShowInnerLink.htm?lemmaId=7926586 t /_blank 白细胞介素-2能诱导产生更多的效应T细胞,并且增强效应T细胞的杀伤力。【例题精讲】例1. 下列有关免疫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记忆细胞再次受到相同的抗原的刺激后能迅速产生抗体 B. 淋巴B细胞和浆细胞遇到刺激后都能不断进行分裂 C. 一个浆细胞内的基因数目与其产生的抗体数量是相同的 D. 致敏T细胞能分泌淋巴因子杀死抗原细胞【解析】B淋巴细胞和记忆细胞遇到刺激后才能不断进行分裂;一个浆细胞内的基因数目与其产生的抗体数量是不同的;能分泌淋巴因子杀死抗原细胞的是致敏

8、T细胞。【答案】D例2. H7N9型禽流感是一种新型禽流感,2013年3月在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发现。H7N9型禽流感是全球首次发现的新亚型流感病毒,尚未纳入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监测报告系统,至2013年4月初尚未有疫苗推出。下列关于人体对该病毒免疫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H7N9型禽流感病毒侵入后,刺激T淋巴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与该病毒结合 B. B淋巴细胞经H7N9型禽流感病毒刺激后分裂、分化为浆细胞,与抗原结合 C. 患者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记忆B细胞会迅速产生抗体消灭病毒 D. H7N9型禽流感病毒侵入后,体内的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都具有识别功能【解析】考察免疫细胞

9、与免疫活性物质的特点与用途 淋巴因子:主要起促进作用,增强抗体的免疫能力; 只有浆细胞可以产生抗体,只有抗体可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答案】D例3. 在特异性免疫反应中,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之间,既各自有其独特的作用,又能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下列哪项符合它们之间的联系( ) A. 病毒感染时,在细胞免疫前,无需通过体液免疫的作用,来阻止病毒通过血液循环而扩散 B. 在细胞免疫的感应阶段,往往需要抗体来消灭靶细胞中释放的抗原 C. 体液免疫过程中,往往要借助T细胞的呈递和识别 D. 细胞免疫通过致敏T细胞攻击靶细胞及产生免疫活性物质就可消灭抗原【答案】C例4. 关于浆细胞产生途径的叙述,错误的

10、是( ) A. 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而成 B. 抗原直接刺激T细胞增殖、分化而成 C. T细胞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增殖、分化而成 D. 抗原刺激相应记忆细胞增殖、分化而成【答案】B【课堂练习】1. 下列关于B淋巴细胞与T淋巴细胞的比较,错误的是( ) A两种淋巴细胞表面都有能识别抗原的专一性受体 B两种淋巴细胞的抗原专一性受体都能直接与任一病原体上的抗原结合 CB细胞活化后会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和抗原结合后可使病原体失去致病力 D病毒感染时,T细胞会分化为效应T细胞而杀死被病毒感染的细胞【解析】两种免疫细胞都能特异性识别抗原,这与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有关,A项正确。一种抗原只能由

11、一种相应的B淋巴细胞或T淋巴细胞识别,B项错误。B细胞活化后会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分泌大 量抗体,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使其失去致病力,C项正确。病毒感染机体细胞后,机体主要通过 效应T细胞攻击靶细胞使其裂解,D项正确。【答案】B2. 下面是人体某免疫过程的部分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图是体液免疫过程的部分示意图,能分化出细胞的只有B细胞 B抗体的分泌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C抗原可来自外界环境,也可来自人体自身 D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细胞免疫中均能发挥作用【解析】能分泌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该细胞可由B细胞和记忆B细胞分化而来;抗原可来自外界如衰 老、损伤、癌变的细胞;吞噬细胞(细胞

12、)在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非特异性免疫中 均能发挥作用。【答案】A3. 下列关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T淋巴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发挥作用 B. 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不同 C. 浆细胞能分泌特异性抗体但不能识别抗原 D. 致敏T细胞因能裂解靶细胞从而直接消灭抗原【解析】致敏T细胞虽然能裂解靶细胞,但其不能直接将抗原消灭,靶细胞裂解后暴露出来的抗原须经体液 免疫才能将抗原释放,最后由体液免疫将其彻底消灭【答案】D三、免疫学应用【知识梳理】1、免疫系统疾病:(1)免疫过强 自身免疫病 过敏反应 自身免疫病:表现为患者血液中可检出高滴度的

13、 HYPERLINK /lemma/ShowInnerLink.htm?lemmaId=241323&ss_c=ssc.citiao.link t /_blank 自身抗体,或与自身免疫组织起反应的 HYPERLINK /lemma/ShowInnerLink.htm?lemmaId=8443106&ss_c=ssc.citiao.link t /_blank 致敏淋巴细胞; 患者病理特征为免疫炎症,且损伤范围与自身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所针对的抗原分布对应 过敏反应: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 个体差异。(2)免疫过弱:艾滋病(AIDS) 【

14、注意】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其遗传物质是RNA; 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使免疫调节受抑制,并逐渐使人体的免疫系统瘫痪; 传播途径:唾液、体液、血液、母婴传播等几种常见方式,共用注射器、吸毒和性滥交是传 播艾滋病的主要途径。免疫学应用:预防接种:接种疫苗,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主要为了得到记忆细胞);(2)疾病的检测:利用抗原、抗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用相应的抗体检验是否有抗原;(3)器官移植:外源器官相当于抗原,自身T细胞会对其进行攻击,移植时要用免疫抑制药物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才能确保器官移植的成功。 【注意】患病后获得的免疫为天然免疫,用人工方法获得的人体免

15、疫方式为人工免疫; 疫苗是用细菌、病毒、肿瘤细胞等制成的生物制品,有减毒或灭活的制剂; 疫苗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原理:接种疫苗后会引发免疫反应,产生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 当人体再接触同种抗原时,两种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或致敏T细胞,迅速清除抗原。【例题精讲】例1.有一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由于患者体内某种T细胞过度激活为效应T细胞后,选择性地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而发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这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B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生理水平 C效应T细胞将抗原传递给胰岛B细胞致其死亡 D促进T细胞增殖的免疫增强剂可用于治疗该病【解析】本

16、题考查免疫调节及自身免疫病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难度中等。根据题意可知,这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由体内T细胞过度激活为效应T细胞,“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的胰岛B细胞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这类疾病叫自身免疫病,A项正确;患者体内因胰岛B细胞死亡导致其胰岛素水平低于正常生理水平,B项错误;据题意可知胰岛B细胞死亡是效应T细胞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的,C项错误;促进T细胞增殖的免疫增强剂可能会导致该病更加严重,D项错误。【答案】A例2.如图所示曲线显示了两种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方法,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人被疯狗咬伤时,可能感染狂犬病毒,此时采用

17、方法2进行免疫比较好 B. 采用方法1可以使人获得比方法2更持久的免疫力 C. 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2进行免疫预防 D. 采用方法2使人体获得抗体的过程叫细胞免疫【解析】图中方法1是被动免疫的过程,方法2是主动免疫的过程,方法2是体液免疫的过程,不是细胞免 疫,当人被狗咬伤时,可能感染狂犬病毒,此时直接注射抗体免疫即采用方法1比较好;采用方法 2获得的免疫比方法1获得的免疫更持久,在医学上最常用。【答案】C例3. 【静安二模】免疫与健康(9分)HIV的感染是世界性的,成为全球范围内第四大死亡病因。HIV专性寄生在T细胞中。图12是人体一般免疫机制模式图;图13是艾滋病病毒(HIV)结构;图12图

18、13分泌抗原病原体吞噬细胞结构物质被吞噬辅助T细胞刺激分泌淋巴因子传递暴露的抗原刺激刺激传递暴露的抗原抗原靶细胞甲细胞乙细胞丁细胞丙细胞己细胞戊细胞抗体HIV逆转录酶糖蛋白蛋白酶脂类双层膜RNA蛋白质鞘核心整合酶35. HIV专性寄生人体T淋巴细胞,从细胞结构来推测T淋巴细胞结构特点: 。36. 图中属于浆细胞的是 ;属于致敏T细胞的是 。37. 艾滋病患者体内的抗体含量较少,难以应对抗原,其原因是 。38. 关于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多选)A.同一种病毒的不同抗原只能诱导产生一种抗体B.一种抗体可以与该病毒的不同抗原发生专一结合C.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具有一定联系D.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

19、相互关联和影响39. HIV是逆转录病毒,其在人体细胞中合成蛋白质的遗传信息传递方式是(用文字与箭头表示) 【答案】 35. 细胞膜具有HIV能结合、入侵的特异性受体 36乙细胞 己细胞37. B细胞产生抗体的免疫机制激发需要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作用;或:T细胞受损产生淋巴因子减少,激发B细胞分裂分化能力减弱,浆细胞量减少。(2分)38. CD 39. RNADNARNA蛋白质【课堂练习】1. 乙肝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其目的是( ) A. 使机体积累更多数量的疫苗 B. 使机体产生更多种类的淋巴细胞 C. 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淋巴细胞 D. 使机体产生更强的非特异性免疫

20、【答案】C2. 鸡霍乱病原菌易致鸡死亡。1880年,巴斯德用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对鸡群进行注射,意外发现全部鸡存活。再次培养新鲜病原菌,并扩大鸡的注射范围,结果仅有部分鸡存活。进一步调查发现,存活鸡均接受过第一次注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第一次注射时,所用的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抗体 B第一次注射后,鸡霍乱病原菌诱导存活鸡产生了抗性变异 C第二次注射后,存活鸡体内相应记忆细胞参与了免疫反应 D第二次注射后,死亡鸡体内没有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解析】本题考查特异性免疫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第一次注射时,所用的鸡霍乱病原菌 相当于抗原,A项错误;在第一次注射后,引发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

21、忆细胞,变异是不定向 的,鸡霍乱病原菌不能诱导存活鸡产生定向的抗性变异,B项错误;第二次注射后,存活鸡体内相 应的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从而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C项正确;第二 次注射后,死亡鸡体内也会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D项错误。【答案】C【专题检测】1.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致敏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能直接杀灭抗原 B. 机体受抗原刺激后,致敏T细胞不直接参与攻击抗原细胞 C. B淋巴细胞能分化产生记忆细胞,T淋巴细胞不能产生记忆细胞 D. 二次免疫反应中记忆细胞快速分裂增殖可产生抗体【答案】A2.下列关于细胞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

22、胞免疫中致敏T细胞产生抗体消灭抗原 B. 淋巴因子能增强免疫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 C. 在细胞免疫过程中不能产生记忆细胞 D. 细胞免疫中浆细胞和靶细胞接触使其裂解死亡【答案】B3.下列关于疫苗在体内引起的免疫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T细胞接受刺激后可增殖、分化出记忆细胞 B. T细胞接受刺激后可分化出浆细胞 C. T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致敏T细胞,能产生抗体 D. 吞噬细胞接受刺激后,能使靶细胞裂解死亡【解析】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疫苗是抗原,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会增殖、分化出记忆细胞和致敏T细胞,在细胞免疫中,致敏T细胞能分泌淋巴因子,致敏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能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23、【答案】A4. 【2016闵行一模11】下图为人体内细胞间信息交流方式的示意图。据图分析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三图中靶细胞对信息的接受具有相似的结构基础即受体 B图中能表示脂肪细胞接受胰高血糖素的是B C图中表示T淋巴细胞介导细胞免疫的是A D高度紧张时心肌细胞收缩加速,其中信息传递的方式只有B【答案】D5. 破伤风外毒素是由破伤风杆菌产生的一种强毒性蛋白质,注射破伤风外毒素可导致小鼠死亡,该毒素经脱毒处理后可成为类毒素,如图是关于这种类毒素的一组免疫学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组小鼠存活是因为其产生细胞免疫 B免疫血清能诱导甲组小鼠产生外毒素抗体 C13周后,乙组小鼠体内有相

24、应的记忆B细胞 D乙组的二次免疫中抗原直接刺激浆细胞产生抗体【解析】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信息转换能力,难度中等。由于免疫血清中含有外毒素的抗体,所以甲组小鼠存活,A错误;免疫血清中的抗体可与甲组小鼠体内的外毒素结合,外毒素能诱导甲组小鼠产生外毒素抗体,B错误;给乙组小鼠注射类毒素13周后,乙组小鼠体内产生了相应的记忆细胞,C正确;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二次免疫中抗原作用于记忆B细胞,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将抗原消灭,D错误。【答案】C6. 人体感染链球菌等细菌后可致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体内存在抗原抗体复合物,并出现蛋白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尿,需水浴加热方可呈现出紫色 B患者血浆蛋白减少使血浆渗透压升高,可出现组织水肿 C链球菌的抗原由核糖体合成并经高尔基体运输至细胞膜 D内环境中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可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解析】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时,不需水浴加热;患者出现蛋白尿时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减少,使血浆渗透压降低,从而出现组织水肿;链球菌为原核生物,故细胞中无高尔基体;吞噬细胞可吞噬并消化内环境中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故选D。【答案】D7. 下列与病原体有关的叙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