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潍坊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文本1潍坊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文本1潍坊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公示通告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经我局主要领导研究决定,于9月15日将潍坊市土地利用总 体规划向社会各界公示。联系单位:潍坊市国土资源局规划科咨询电话:8521281目 录第一章总则.1第二章土地利用概况和面临的形势.4第一节土地利用现状和特点.4第二节上轮规划实施评价.6第三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目标.7第四节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8第三章规划战略和目标.10 第一节土地利用战略.10第二节规划目标.11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布局.13第一节农用地结构调整和布局.13第二节建
2、设用地结构调整和布局.15第三节其他用地结构调整和布局.17第五章优化土地利用格局.18第一节土地利用综合分区.18第二节土地利用功能分区与用途管制.25第六章保护耕地和合理利用农用地.30第一节严格控制耕地流失.30第二节加强基本农田建设.31第三节规模化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31第四节合理利用农用地. 32第七章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34第一节统筹管理建设用地.34第二节推动城市建成区集约发展.35第三节优化调整工矿用地.37第四节加强整治农村建设用地.38第五节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用地.39第八章促进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协调发展.40第一节构筑生态安全格局.40第二节推进生态环境整治.41 第三
3、节构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42 第九章土地整理复垦开发.43第一节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分区和目标.43第二节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重点.46第三节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重点项目布局.47第四节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措施.49第十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50第一节概 况.50第二节城市发展方向与空间结构.50第三节中心城区用地规模与布局.51第四节中心城区用地空间管制.51第十一章风景旅游与历史文化遗址用地规划.54第十二章土地利用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57第一节基本农田保护工程.57第二节重点基础设施建设.58第三节潍北沿海地区开发工程.60第四节白浪河治理工程.61第十三章规划实施保障政策和措施.62第一节强化
4、规划实施管理机制.62第二节规划具体实施措施.63第三节建立规划实施的技术保障措施.65第四节建立规划实施的公众参与机制.65附表1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67 附表2 土地利用指标表.68附表3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指标.69 附表4建设用地指标.70附表5园地指标.71附表6林地指标.72附表7牧草地指标.73附表8近期新增建设用地及补充耕地指标.74附表9规划期新增建设用地及补充耕地指标.75附表10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分解方案.76附表11农村建设用地挖潜潜力分解表.77附表12基本农田调整表.78附表13 土地利用综合分区.79附表14潍坊市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区域划分.81附表15潍坊
5、市规划期间重点工程项目表.82附表16 土地整治重点项目表.84第一章总则一、规划目的为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 地”的基本国策,加强土地管理,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合理利用土地, 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按照国务院要求,根据国土资源部制定的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技术规程,现对潍坊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997-2010年)进 行修订,制定潍坊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二、规划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节约资源 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严格保护耕地和
6、节约集约用地的指导方针,实行最严格 的土地管理制度。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统筹土 地利用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宏 观调控,落实共同责任,注重开源节流,强化生态保护,推进科技创新,构建保障科 学发展新机制,不断提高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三、规划原则规划的修编和实施坚持以下原则:(一)严格保护耕地,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坚持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生态文明 出发,把基础性、战略性资源保护放在首位,严格保护农用地特别是耕地,加强基本 农田建设,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转变土地利用方式,促进经济发展
7、方式的根本转变。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 社会和走新型工业化、健康城镇化道路的要求,以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为核心,改变过 度依赖建设用地扩张带动经济增长的做法,切实转变粗放低效的土地利用模式,引导 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三)合理配置土地利用布局,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从实现城乡统筹、区域 协调的要求出发,合理确定城乡、区域各类用地的规模、结构和布局,促进城镇化健 康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良性互动的区域发展机制的形成。(四)协调土地利用和生态建设,促进生态文明发展。按照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的要求,统筹生活、生态和生产用地空间,加快转变土地利用模式,优先保护自然生 态空间,合理配置各类用地
8、,构建生态文明的宜居城乡环境。(五)合理安排土地利用时序,调控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按照建设和谐社会和保 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要求,把好土地供应闸门,严格控制建设用地特别是建设占用 农用地规模,合理安排土地供应时序,积极引导投资和消费,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结 构优化,为避免经济大起大落、实现快速稳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土地保障。三、规划依据(一)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1999年1月1日起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起施行)3、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国务院令,1999年4月1日起施行)4、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宏观调控问题的通知(国发20
9、0631号)5、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6、国务院关于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7、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0638号)8、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前期工作意见 的通知(国发200532号)9、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中“四查清、四对照”工作有关问题 的通知(国土资发2005)182号)10、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2004年11月25日起实施)11、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二)省市有关规划1、山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2、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
10、(1996-2010年)3、潍坊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4、潍坊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5、潍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6、潍坊市“ 一五”城镇体系建设规划(2005-2020年)7、其他相关规划四、规划期限规划以2005年为基期,以2020年为目标年,以2010年为近期目标年。五、规划范围本规划范围为潍坊市行政辖区,包括奎文区、潍城区、坊子区、寒亭区,青州市、 诸城市、寿光市、安丘市、高密市、昌邑市,临胸县和昌乐县十二县(市、区),土 地总面积为1.60万平方公里。第二章土地利用概况和面临的形势第一节土地利用现状和特点一、土地利用结构根据2005年
11、潍坊市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全市土地总面积160.05万公顷(2400.73万 亩),其中农用地面积115.78万公顷(1736.74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72.34%; 建设用地面积28.80万公顷(432.00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7.99%;未利用地面 积15.47万公顷(232.00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9.67%。(一)农用地农用地中,耕地面积78.31万公顷(1174.68万亩),占农用地面积的67.64%; 园地面积9.10万公顷(136.56万亩),占农用地面积的7.86%;林地面积10.39万 公顷(155.85万亩),占农用地面积的8.97%;牧草地面积383.26公顷(0.
12、57万亩), 占农用地面积的0.04%;其他农用地17.94万公顷(269.08万亩),占农用地面积的 15.49%。(二)建设用地建设用地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24.37万公顷(365.49万亩),占建设用地 面积的84.60%;交通用地面积1.40万公顷(20.94万亩),占建设用地面积的4.85%; 水利设施用地3.04万公顷(45.27万亩),占建设用地面积的10.55%。(三)未利用地未利用地中,荒草地5.56万公顷(83.41万亩),占未利用地面积的35.94%; 盐碱地1.93万公顷(28.97万亩),占未利用地面积的12.48%;沙地737.95公顷(1.11 万亩),占未利
13、用地面积的0.45%;裸土地1216.13公顷(1.82万亩),占未利用地 面积的0.78%;裸岩石砾地9861.49公顷(14.79万亩),占未利用地面积的6.40%; 其它未利用土地2368.21公顷(3.55万亩),占未利用地面积的1.55%,其他土地6.56 万公顷(98.40万亩)。二、土地利用特点(一)全市土地利用区域差异性明显。以胶济铁路为轴线,土地利用向南北两侧 呈现明显的地类差异:中部主要是平原地区,是城镇和农用地主要分布区;北部滨海 地区土地利用以盐田为主,盐田占北部滨海地区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总面积的62.40%; 南部丘陵山地森林覆盖率较高,是重要的林果生产基地和自然风景名
14、胜区。(二)农村居民点占建设用地比例高。潍坊市城乡用地所包含的各地类中,农村 居民点用地面积占城乡用地的比重较大,1997-2005年期间虽不断减少,但到2005年 其比重仍然占66.80%。(三)土地利用程度较高,后备资源相对不足。潍坊市的土地利用率达90.34%,高于山东省89.06%的平均水平,土地利用程度较高,未利用地少,土地后备资源相对 不足。(四)建设用地需求较大,耕地保护压力大。潍坊市经济快速发展,加之特殊区 位的特点,建设用地需求量较大,由于土地后备资源的不足,耕地保护任务形势比较 严峻。第二节上轮规划实施评价潍坊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以下简称“上轮规划”
15、)经国务院批准实施以来,在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需求快速增长、土地供给约束日益加大的 形势下,坚持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强化规划的控制和引导作用,妥善处理保障发 展和保护资源的关系,土地利用和管理取得了积极成效。上轮规划实施以来,在推动 潍坊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加强了耕地资源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加大 了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的力度,实现了市域内的耕地占补平衡;有力地保障了大型基础 设施建设的项目用地以及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的必需用地,提高了潍坊市城市化、 工业化水平,优化了土地利用结构,提高了土地效率,保障了地区经济持续、健康、 稳步发展;促进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上轮规划实施期间,全市森林覆
16、盖率增加, 区域生态环境不断改善。随着新形势的发展和新情况的变化,上轮规划的一些内在矛盾逐渐显现出来。一是对 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全市经济发展速度预测不足,降低了规划实施的效果;二 是规划空间管制功能不足,调整程序和机制亟待完善;三是农村居民点用地逐步缩小 的目标尚未实现;规划的刚性较强,弹性不足,规划的科学性和操作性有待于进一步 提高。第三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目标规划期内是全市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的矛盾凸显期,必须科 学地认识经济社会发展机遇给土地利用管理带来的挑战。潍坊市位于环渤海经济区南 部,是环渤海地区与长三角地区对接的重要节点城市,更是山东省“一体两翼”发展 战略
17、中的重要城市之一。随着国家经济增长重心向北扩展,黄河三角洲开发、山东半 岛蓝色经济区、山东半岛高端制造业基地和山东省“一体两翼”发展战略的实施,潍 坊市将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潍坊市结合自身情况和外部机遇,科学制定了空间发展战略。全市未来空间发展战略 构想布局为“一圈、两翼、三带”,“一圈”即以中心城市为核心,连接寿光、昌乐、 安丘、昌邑、滨海新城。“两翼”,即以高密和诸城为主组成的东南部经济区,以青 州、临胸为主组成的西南部经济区。“三带”,即中部胶济经济带、北部沿海经济带 和南部山区经济带。规划全市到2010年GDP总量达到2900亿元,三产比例为9:56:35,人口达到874 万人,城市化
18、水平为50%,其中,中心城市GDP总量达到683亿元,全市三产比例为 7:58:35。到2020年,GDP总量达到5520亿元,全市三产比例为8:52:40,人口达到910万人,城市化水平为62%,其中,中心城市GDP总量达到1773亿元,三产比例为 4:46:50o完成经济由“粗放”增长转为“集约”发展的成功转型,促进经济可持续 发展。优化中心城市和其他建成区结构,加大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力度,实现农业现代 化和规模化,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活环 境,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第四节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一、土地资源供求矛盾日益尖锐潍坊市处于国家和省发展战略的重要
19、规划区域,这给潍坊市的发展提供了机遇的 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潍坊市目前处在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的进程中, 其承载的人口和经济总量呈现不断上升趋势。由于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城市功能定 位需求,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仍需要大量的土地投入。如何协调保障经济 社会发展与保护耕地的关系,解决土地资源供求矛盾,已经成为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中 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二、耕地和基本农田的保护压力增大随着全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形势不容乐观。在今后相当 长的时间内经济社会发展对耕地的占用量将居高不下,农业结构调整和自然灾害将继 续造成部分耕地损失。而潍坊市土地开发程度较高,后备资源
20、较少,可供开发为农用 地的土地资源,特别是开发为耕地的土地资源已经很少,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压力 越来越大。三、区域土地利用尚需加大统筹力度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潍坊市不同县(市、区)的区位条件、自然条件、经济 社会发展水平各有不同,土地资源与土地利用方式也存在差异,这就决定了不同地区 的发展特点。因此,规划期间,要根据潍坊市的发展定位,充分考虑各区域的发展特 点,统筹安排土地利用,使潍坊市更加健康、和谐发展。四、土地利用方式亟需转变潍坊市现状人均居民点和工矿用地面积为286.71平方米/人,在山东省乃至全国 都处于较高水平,土地利用方式粗放,土地利用集约度亟待提高。因此,在未来的建 设中,应
21、从潍坊实际出发,尽可能地从内部挖潜,充分利用城镇、农村居民点和工矿 用地中的存量土地,强化各中心城市、集镇和居民点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土地 利用集约度和综合效益。五、保护和改善土地生态环境的任务更加艰巨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潍坊市土地生态环境面临着生态维护和修复的重要任 务。如潍北的海水侵蚀和南部山丘的水土流失,造成部分土地特别是耕地的质量下降。 另外,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类污染物的排放造成部分耕地农业综合生产力下 降,致使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也不断加大。第三章规划战略和目标第一节土地利用战略一、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科学划定基本农田,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
22、制度, 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实现从单纯的数量保护向数量、质量和 生态全面管护的转变。二、节约集约用地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优化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 推动土地利用方式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挖潜、由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加大存量建 设用地挖潜力度;加强规划统筹和政策引导,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适度开发 未利用地。三、统筹城乡土地利用推动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积极拓展建设用地新空间。科学配置城镇工矿用 地,引导城镇用地内部结构调整;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整合规范农村建设用地,稳 步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实行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控制,落实城乡建设用地空间
23、管制。四、加强土地生态建设严格保护基础性生态用地。严格控制对天然林、湿地等基础性生态用地的开发利 用;支持天然林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基本农田建设等重大工程,构建生态良好的 土地利用格局;推进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加强对采矿废弃地的复垦利用;加强对 矿产资源开发中土地复垦的监管,强化矿区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第二节 规划目标一、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到2010年和2020年耕地保有量不低于77.90万公顷 (1168.51万亩)和78.24万公顷(1173.66万亩)。落实最严格的基本农田保护制 度,确保69.10万公顷(1036.46万亩)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
24、划定潍 西平原基本农田重点保护区和潍东平原基本农田重点保护区。二、保障合理的建设用地,不断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充分利用闲置和低效建设用地,提高建设用地节约集约 水平,有效保障合理发展的用地需求。到2010年和2020年建设用地总规模分别控制 在29.48万公顷(442.2万亩)和30.43万公顷(456.45万亩)。重点开发未利用地 和潍北盐田为建设用地,建设北部沿海新型经济区。到2010年和2020年,全市平均每公顷建设用地的地区生产总值不低于64万元、125 万元,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业产值分别比2005年提高45.5%和184.1%。三、统筹城乡土地利用,重点发展北部
25、沿海地区着眼于城乡经济结构的合理化,从统筹全市土地利用的角度,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与布局,在全市范围内保障国家级、省级重大建设项目,协调地方特色产业的用地需 求,实现区域性基础设施共享。在维护公平竞争的前提下,对城乡开发活动的空间布 局和时序进行引导、协调和控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充分利用北部沿海的盐田和未利用地。发挥区位优势明显、资源组合条件优越、产业 基础较好、基础设施基本完备、区域支撑能力较强等特点,对这一区域实行优势资源 整合及空间结构优化,在统筹规划和整体开发的基础上,把沿海地区建设成为一个生 态环境适宜、基础设施完备、产业布局合理、比较优势突出的经济隆起带。四、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
26、建设积极探索生态环境友好型的土地利用模式,构建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土 地利用指标调控体系。大力实施空间管制等有效措施,努力减缓土地开发和城乡建设 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实现在节约集约的前提下,优先供应清洁生产项目及现代服 务业用地,推进废弃地复垦,进一步优化城乡生态环境。到2010年,中心城市绿化 覆盖率达到40%,人均公共绿地达到7平方米,城镇污水处理率75%,城镇废气处理 率90%,城镇固体废物处理率95%,达到国家园林城市建设标准。到2020年,中心城 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5%,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2平方米,城镇污水处理率90%,城镇废 气处理率100%,城镇固体废物处理率100%。五
27、、因地制宜推动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加强“田、水、路、林、村、房”综合整理,工矿废弃地实现全面复垦,未利用 地得到合理开发。到2010年和2020年通过整理复垦开发等方式补充耕地不低于4647 公顷(6.97万亩)和1.25万公顷(18.80万亩)。六、强化相关法律制度的保障作用制定和完善潍坊市规划实施的相关规定,建立完善耕地及基本农田保护、城乡建设用 地管理、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土地生态管理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监督、评价及反 馈管理措施体系和违法惩处制度。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布局第一节农用地结构调整和布局一、农用地结构调整稳步增加农用地面积。到目标年全市农用地为116.28万公顷(1744.1
28、3万亩), 占土地总面积72.65%,比2005年净增加4923.80公顷。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到目标年,全市耕地面积78.24万公顷(1173.66万亩), 占土地总面积48.89%,比2005年净减少679.85公顷,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建设占用, 农业结构调整和灾毁。适当增加园地面积,引导新增园地向立地条件适宜的丘陵和荒坡地发展。到目标 年,全市园地面积9.22万公顷(138.31万亩),占土地总面积5.76%,比2005年增 加1166.47公顷。逐步扩大林地面积,加快迹地更新,充分利用宜林荒山荒坡造林。到目标年,全 市林地面积11.15万公顷(167.22万亩),占土地总面积6.97
29、%,比2005年增加7580.19 公顷。基本稳定牧草地面积。到目标年,全市牧草地面积33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0.02%, 比2005年减少48.26公顷。合理缩减其他农用地面积,结合农田整理,优化沟渠、农村道路及其他农业设施 用地。到目标年,全市其他农用地面积17.63万公顷(264.44万亩),占土地总面积 17.01%,比 2005 年减少 3094.75 公顷。二、农用地布局根据潍坊市地形地貌,土壤条件等自然因素和交通、城镇体系发展方向等经济社 会因素,充分考虑到区域优势和市场导向,调整优化农业用地布局,加快农业园区建 设,大力发展现代高效种植业,形成北部水产养殖区、中部现代农业发展区
30、、南部生 态涵养林建设区的农业用地空间布局体系。1、北部水产养殖区该区分布在市域的北部,包括寒亭区、寿光市、昌邑市的部分乡镇和街道。该区 濒临海洋,区域内滩涂、浅海资源丰富,可依托天然的优势,充分高效利用海洋资源, 重点发展水产养殖业。2、中部现代农业发展区该区包括潍城区、奎文区、坊子区、寒亭区南部、高密市、寿光市南部、青州市北部、 诸城市北部、安丘市大部和昌乐县。区域内土地肥沃、水源丰富、地形有利,交通便 捷,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优越的条件。重点建设以寿光为首的蔬菜生产基地,注重引进 高新农业技术和品种,提升农业管理和经营水平,加快农业规模经营,建设高水平的 现代化农业。3、南部生态涵养林建设区
31、该区大多为山地、丘陵地形,包括青州市南部、安丘市西南部、诸城市南部和临 胸县。重点是在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大力实施工程造林,绿化宜林荒山, 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加快生态林和果品基地建设。第二节建设用地结构调整和布局一、建设用地结构调整合理增加建设用地,首先保障国家和省确定的重点项目用地需求。到目标年全市 建设用地为30.43万公顷(456.45万亩),占土地总面积19.01%,比2005年净增加 1.63万公顷(24.47万亩)。科学增加城镇工矿用地,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到目标年全市城镇工矿用地为 7.57万公顷(113.60万亩),占土地总面积4.73%,比2005年净增加1.
32、38万公顷(20.64 万亩)。逐步缩小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结合实际情况,推进农村居民点的迁并和整理。 到目标年全市农村居民点用地为11.17万公顷(167.71万亩),占土地总面积6.98%, 比2005年净减少3530.15公顷。积极增加交通用地,优化区域交通路网配置,保障国家、省和市重点交通运输工程建 设用地。到目标年全市交通用地为1.85万公顷(27.79万亩),占土地总面积1.16%, 比2005年净增加4565.16公顷。不断扩大水利设施用地,保障重大水利工程和粮食核心区农田水利建设等用地需 求。到目标年全市水利用地为3.28万公顷(49.22万亩),占土地总面积2.05%,比 2
33、005年净增加2434.76公顷。合理缩小其他建设用地,高效利用潍北盐田资源。到目标年全市其他建设用地为 6.55公顷(98.27万亩),占土地总面积4.09%,比2005年净减少913.03公顷。二、建设用地布局1、构建“一主五副两翼”城镇体系“一主”指潍坊中心城市;“五副”指依托便捷的交通线构筑的半小时交通圈中 五个副中心城市,包括寿光、昌乐、安丘、昌邑及滨海新城;“两翼”指以高密和诸 城为主组成的东南部城镇群和以青州、临胸为主组成的西南部城镇群。潍坊市中心城 区用地布局为“一主四片”,一主指主城区,四片包括浞河片区、凤凰片区、符山 片区和圩河片区。2、发展工业产业聚集区新增工业用地以集中
34、布局为主,避开基本农田保护区和重要的生态用地区,优化土地 资源配置,重点建设高新开发区、滨海开发区和经济开发区3个产业聚集区。根据国 家和省对工业用地的投资强度、容积率等有关规定,合理控制产业集聚区用地规模。3、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存在差异性,各农村居民点的用地规模、布局特点及存在 的问题不同,在综合市内农村居民点的经济发展状况、人口规模、用地规模等指标的 基础上,确定了限制发展、滚动发展、新村(镇)建设、旧村重建四种用地调整模式。4、交通水利用地布局规划期内,优化和完善交通路网,形成“二纵四横”高速公路网和“三横两纵” 铁路体系,改善农村公路建设,扩大机场和潍坊港的规模,逐
35、步完善全市交通体系。 加快引黄入峡、引峡济高水利工程建设和北部水库的建设,推进白浪河、虞河等河流 的治理。第三节其他用地结构调整和布局适度开发未利用地。到目标年全市未利用地为13.34万公顷(200.13万亩),占 土地总面积8.34%,比2005年净减少2.12万公顷(31.86万亩)。未利用地主要分布在北部沿海地区和南部山丘地区,包括寿光、寒亭、昌邑三地的北 部和高密、临胸两地的南部。应在不破坏生态条件的基础下,科学开发未利用地,开 发未利用地的过程中应注重滨海湿地保护和南部山丘地区水土流失灾害的防护。第五章优化土地利用格局根据潍坊市在全省的地位和作用,结合山东省土地利用分区的情况,按照全
36、市国 土发展、城镇发展、生态安全和农业发展战略要求,以及土地利用现状、资源条件、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划定全市土地利用分区,明确各分区土地利用方向,制定 与各分区土地主导利用方向相适应的差别化土地利用空间管制政策,引导区域土地的 统筹利用。第一节土地利用综合分区根据地貌类型、土壤类型、水文等自然状况,结合全市土地利用现状、经济发展 水平、地域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的战略,将全市划分为三个一级区和六个二级区, 明确各区土地利用方向,引导各区合理利用土地。通过指标控制和对全市不同地区实 施差别化的土地利用政策,加强土地宏观控制和用途管制,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 改善土地利用方式,突出区域农用地
37、特别是耕地有效保护,提高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 平,积极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根据全市未来区域发展的 “一圈、两翼、三带”新格局,在土地利用综合分区的基础上,结合各区的土地利用 主要方向和经济发展,将指标分解到各县(市、区)。(详见附表1-9)。一、潍北沿海重点开发区该区处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是全市未来重点开发区域,也是全市未来 工业主要集聚地。包括寿光、寒亭、昌邑三市(区)北部的9处乡(镇),总面积达 2822.59平方公里,该区的土地利用特点是农用地比例小,建设用地比例较高,土地 后备资源相对丰富。受干旱、海潮和盐碱等自然条件影响,区域内农业生产能力较低, 粮食产
38、量不高。本区的土地利用方向是:充分利用本区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原盐生产、 石油化工、海洋化工和海水养殖业,建成交通便利、经济繁荣的沿海经济区。尽快建 设以先进制造业、生态海洋化工、绿色能源和临港工业为主的滨海新城,使其成为全 市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保证海洋化工、油气开发和交通等基础设施用地,并注重提高 此类用地的集约程度;适度发展农业,加强对盐碱地的改造,逐步改良土壤理化性状, 提高土地生产力。在大力发展工业的同时注重耕地占补平衡,对区域北部的盐碱地适 度开发,对南部的土地加强整理,保护粮食和棉花生产用地;在加强滩涂资源开发研 究的基础上,依托陆地,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开发沿海滩涂。
39、二、潍中平原区该区位于潍坊市中部,胶济铁路沿线两侧,系经胶、潍、弥等诸河道搬运、堆积 而成的山前冲积平原,包括十二个县(市、区)的87个乡镇和街道。该区地势缓平, 有少数缓丘,海拔多在100米以下。区内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土壤类型有潮土、褐 土、砂姜黑土等,地下水资源丰富,具有良好的地形条件,为工业、农业的发展提供 了优越的基础。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状况、地域特色和土地利用的主要类型和状况,将该 区分为:潍中现代旅游区、潍中城市群建设发展区和潍中基本农田重点建设区三个亚 区。(一)潍中现代旅游区该区位于潍中平原的西部,包括青州中心城市和弥河镇、高柳镇等8个乡镇和街 道,总面积达782.
40、90平方公里。青州旅游资源丰富,青州古城有2200年的建城史, 至今城内仍保存有明清时期的古街,拥有偶园、范公亭公园、清真寺和云门山、驼山 等著名景点。另外,青州市的农业生态旅游也很发达,如黄楼万亩花卉园,王府青州 密桃基地,谭坊镇蔬菜基地等。该区土地利用特点是旅游和生态用地比例高,是全市 重要的旅游开发地,耕地利用集约度高,主要以生产瓜菜和花卉为主,在国内形成了 一定的竞争力。该区土地利用的主要方向是:保证生态旅游用地,加大现代农业旅游的开发,提高农 民收入;合理安排建设用地,处理好工矿用地与生态旅游用地的布局,保护旅游资源, 重点保护青州古城,开发有潜力的旅游市场,打造一个符合市场要求,具
41、有竞争力的 旅游区,以旅游业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二)潍中城市群建设发展区该区包括奎文、潍城、坊子、寒亭四区,寿光市、昌邑市和昌乐县三县市45个 乡镇和街道,总面积达2880.10平方公里,全市主要的城市和胶济铁路沿线城镇大多 分布在此区。该区的土地利用特点是土地利用率高,后备资源少。区域内建设用地所 占比重大,形成以中心城市为主的都市圈和沿胶济铁路的城镇群,城乡建设用地和工 矿用地占全市建设用地总量比例高,其中农村居民点的布局分散,是未来挖潜的重点 区域;农业用地集约利用程度高,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特色,是市域重要的粮食、蔬 菜、果品、棉花、水产、畜牧综合商品基地,其中以寿光市为首的蔬菜生产
42、最具代表; 另外,土地利用的文化特征表现十分明显,如中心城市的“风筝”文化、木版年画等, 是重要的旅游资源。该区的土地利用方向是:重点发展中心城市,增强其辐射能力。根据全市发展战 略,形成“一主五副”都市圈和以胶济铁路为轴的“一轴多极”城镇群体,在规划、 产业、设施、资源、环境等方面统筹考虑,实施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的 共建共享,逐步实现城市、经济、交通、环保一体化发展,并逐步向轴圈结构演进, 带动全市经济的整体发展;正确处理好城镇建设与耕地保护的关系,严格控制城镇规 模,保护好各组团之间的基本农田,促进各组团向科学的模式发展;加强对居民点和 工矿用地的整理,科学调整建设用地内部结构
43、,提高建设用地集约度;保护好耕地和 基本农田,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和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对土壤污染严重的地 区要注重治理,对化肥使用过多的地区应增施有机肥,提高地力,增加农作物产量; 切实保护区域内大量的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促进都市圈和胶济铁路沿线城镇群 向健康、和谐和富有竞争力的模式发展。(三)潍中基本农田重点建设区该区位于潍中平原东南部,包括高密市、诸城市、安丘市、昌邑市和昌乐县五县 市的34个乡镇和街道,总面积达5266.01平方公里。区域内自然条件优越,水源充 足,土地肥沃,交通便捷,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同时,该区是城镇重点分 布区,包括高密、诸城和安丘中心城市,工业经
44、济具有一定的特色,优势产业是机械、 纺织、橡胶、医药和食品等。土地利用的特点是农用地比例高、利用率高,潍坊市大 部分基本农田分布在该区,是粮棉的主要产区。但是,农业经济产出效益相对较低;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程度低,农村居民点所占比例大,是重要的土地整理区域;未利用 地资源缺乏,主要以整理耕地为主;重要的水源地峡山水库位于该区,是重要的生态 保护地。该区的土地利用方向是:加强基本农田的建设和保护,保证基本农田数量与质量, 发展适合本区特色的农业,调整种植业内部结构,相应地发展饲养业、淡水养殖业及 农副产品加工业等,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农业产业链;科学安排建设用地布局,合理安 排工矿用地,重点保证主要城
45、镇的发展,保障交通、水利设施用地,加强农村居民点 和废弃工矿用地的整理,鼓励新农村建设;改良土壤,提高耕地质量,采取综合措施, 重点改良砂姜黑土;充分利用地势平坦及农用地较多的优势,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复 合生态系统,搞好沟、路、渠绿化,大力发展农田防护林网和成片林的建设,重点保 护峡山水库水源地。三、潍南山丘区潍南山丘区位于潍坊市东南与西南部,其中东南部包括诸城市的2个乡镇,北抵 诸城盆地南缘,为鲁东丘陵的一部分;西南部包括临胸、青州、昌乐、安丘四县市的 19个乡镇。该区地貌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区域内主要分布有棕壤、褐土、潮土等土壤 类型,矿产资源较为丰富,森林覆盖率高,具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
46、本区气候温和, 土地资源多样,为农、林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 便等原因,工业基础较为薄弱,以矿产、建材等行业为主。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资源分布、生态功能、地域特色和土地利用的主要类型和 状况,将该区分为:潍南森林保护与生态涵养区、潍南生态农业发展区和潍南生态保 护与特色产业区三个二级区。(一)潍南森林保护与生态涵养区该区包括青州、安丘、临胸三县市的13个乡镇和街道,总面积达2748.62平方 公里。该区地势较高,山峦起伏,地貌类型多样,海拔1032米的沂山玉皇顶位于此 区,是弥河、汶河、沂河、沐河的发源地。生物多样性较高,具有广阔的综合开发前 景。本区的土地利用特
47、点是林业用地比例高,建设用地比例较低,森林覆盖率高,是 重要的林果生产基地;矿产资源丰富,是重要的建材及冶金辅助矿产开发区;同时是 部分大中型水库的源头区、主要森林的分布区和重要的风景名胜区,具有很高的生态 价值,是全市重要的生态保护区。该区的土地利用方向是:应以林、果生产为重点,营造防护林、经济林和用材林;以 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开发前提,合理开发矿产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业,科学开发本地区 的旅游资源,重点开发临朐山旺地质公园、临胸沂山森林公园、青州仰天山森林公园 等;合理开发未利用地,本区属水土流失易发区,要注重森林生态系统与水域生态系 统的保护。(二)潍南生态农业发展区本区包括临胸、昌乐和青州
48、三县市的6个乡镇和街道,总面积达909.23平方公 里,位于潍南丘陵与平原过渡地区,地形起伏大,是地质灾害易发区,矿产资源丰富, 工业经济基础薄弱,农林业发达。本区的土地利用特点是:以农用地为主,土地利用 效率低,建设用地布局不合理,交通不发达,工矿用地粗放利用,土地后备资源较为 丰富。该区的土地利用方向是: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发展林木、蔬菜、畜牧业,抓好特 色农业及生态农业,建立以林(草)、粮、油、畜、烟、丝、药、渔、工等多层次立 体网络结构的生态农业模式。以畜牧业为突破口,改良和充分利用山林隙地的草资源 及农作物副产品,大力发展畜牧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耕地保护的重点是搞好水土保 持和绿化,不
49、断改善耕地生态环境,稳定耕地面积;保证主要城镇的建设用地和交通 用地,保障生态建设用地,积极推进耕地整理,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有效耕地面 积,提高耕地质量和产出水平;大力开展废弃地特别是采煤塌陷地的复垦。(三)潍南生态保护与特色产业区本区位于诸城市南端,北与潍中平原区接壤,西、南和东部与日照市及青岛市为 邻,包括皇华镇和桃林乡2个乡镇,总面积达596.67平方公里,属崂山山脉余脉的 低山丘陵区,有棕壤、褐土、潮土、砂姜黑土四个土类,森林覆盖率较高,是重要的 林果生产基地和生态保护区。本区的土地利用特点是:以农用地为主,形成具有地域 特色的农产品;建设用地以农村居民点为主,交通闭塞,水利设施滞
50、后。生态环境好 于潍西南山丘区,但同样不同程度地存在水土流失、土壤瘠薄及田块小而分散等问题。本区的土地利用方向是:发展农林业,结合地域的特色和自然条件,促进特色农 林产品生产。以果品、畜禽、油料和经济作物为重点,采取茶、果、粮、油、畜、药、 烟、工多层次立体网络结构的生态农业模式,促进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发展。注重自然 生态系统的保护,植树造林,加强生态基础设施建设,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第二节土地利用功能分区与用途管制根据潍坊市城镇体系空间布局框架和国土主体功能区划,遵循土地利用结构相似 性、主导用途及管制规则相对一致性的原则,按照潍坊市不同地区土地资源条件、土 地利用现状、土地适宜性评价、社会经
51、济发展空间格局及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划定 六个土地利用功能区,严格制定分区管制规则。一、基本农田集中区(一)范围基本农田集中区是指质量及生产能力高、生产条件好、集中连片的耕地分布区, 是潍坊市重要的粮食和蔬菜生产基地。该区主要包括寿光市南部、青州市北部、昌乐 县、临胸县北部、安丘市东南部、昌邑市南部、诸城市北部和高密市为主的基本农田 保护区。基本农田集中区面积6801.70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42.50%。(二)土地用途管制规则该区为强制性保护区。区内除可进行直接为基本农田服务的农村道路、农田水利、 农田防护林及其他农业设施的建设外,严禁安排城镇、村新增非农建设。国家能源、 交通、水利
52、、军事设施等重点建设项目确需占用基本农田的,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与 程序报批;区内的一般耕地在未被建设占用之前,应按照基本农田管制和建设政策进 行管护,不得破坏、污染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的土地;区内的耕地不得闲置、荒芜,非 农建设用地和其他零星农用地应优先整理、复垦,规划期内不能复垦或调整的,可保 留现状或用途,不得扩大面积;区内鼓励开展基本农田建设,土地整理复垦资金应优 先用于该区的基本农田建设。二、一般农业发展区(一)范围一般农业发展区指各类农业生产及必要的服务设施等而划定的区域。包括:一般 耕地、集中连片的园地、林地,规划确定的宜耕、园、林后备土地资源及其他类型的 零星土地。该区主要分布在安丘
53、市西部、昌乐县南部、诸城市南部、高密市南部和昌 邑市北部,一般农业发展区面积3530.15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2.06%。(二)土地用途管制规则该区内土地主要用于一般耕地、林地、园地、畜禽水产养殖地和直接为农业生产、 生态建设服务的农村道路、农田水利、农田防护林及其他农业设施,区内耕地主要用 于农业生产。规划远期建设占用的一般耕地在近期不得闲置和占用,禁止破坏耕地的 活动;区内园地主要用于种植果园及其服务设施使用,不得擅自转变为非农业用途, 鼓励平原地区适宜种植农作物的园地转为耕地,园地按规划要求调整到适宜的山地、 丘陵、滩涂和其它未利用土地,严禁各类建设占用名、特、优、新种植园地;
54、区内林 地主要用于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及其服务设施使用,严禁各类建设占用水土保持 林、水源涵养林及其他各种防护林的用地。三、城镇发展区(一)范围包括市域城镇建成区、为城镇发展需要划定区域和已批的各类工业开发园区。城 镇发展区面积为538.89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3.37%。(二)土地用途管制规则区内土地主导用途为城镇工矿建设用地,具体土地利用安排应与依法批准的相关 规划相衔接;区内土地主要用于满足全市城镇建设发展的用地需求,新增建设用地受 规划指标和年度计划指标约束;区内应控制城镇用地的规模和时序,防止用地无序蔓 延;严格执行国家、地方行业用地标准,统筹增量保障与存量挖潜,确保土地节
55、约集 约利用;强化旧城改造和闲置土地处置,优化城镇用地格局;区内农用地在批准改变 用途前,应当按原用途使用,不得荒芜。四、景观与生态保护区(一)范围该区为保护具有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资源,保持土地生态平衡、保障土地资源 可持续利用而划定的保护区域。包括重点水源保护地、森林公园、地质公园、自然保 护区、风景名胜区、文化遗产保护区、重点生态公益林区、重要湿地。该区主要分布 在市域的东南、西南和西北部,景观与生态保护区面积为3923.02平方公里,占全市 土地总面积的24.51%。(二)土地用途管制规则区内土地必须服从保护需要,严格执行保护区规划和有关法律法规;严格禁止区 内污染企业的发展,加强生态
56、保护,对水源保护区及其集水区域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 染;严禁占用区内土地进行破坏景观、污染环境的生产建设活动,禁止开发建设与水 源保护无关的项目;区内影响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其它用地,应按照要求调整到适宜的 用地区;区内除与保护需要直接相关的建筑外,禁止其他各类建设。五、滨海工业用地区(一)范围该区位于市域北部沿海地区,滨海工业用地区总面积为220.27平方公里,占全 市土地总面积的1.38%。(二)土地用途管制规则该区为潍北沿海地区的工业集聚地,是未来发展的重点区域。区内应为以海洋化 工、石油化工、机械制造等为主的现代制造业和基础设施用地提供保障。应在不破坏 生态环境的条件下,适当开发盐田和未利用
57、地作为工业用地。六、滨海资源高效生态利用区(一)范围该区位于市域北部沿海地区,总面积为991.74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 6.20%。(二)土地用途管制规则该区大部分是盐田和滩涂资源,土地利用效率较为低下。区内应遵循循环经济发 展理念,以资源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为目标,加快构建高效生态产业体系,促进资源 优势转化为发展和竞争优势,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生态利用。第六章保护耕地和合理利用农用地第一节严格控制耕地流失一、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严格保护耕地。按照不占或少占的原则,控制各类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建设项目 选址应加强用地评价和多方案比较论证,必须把是否占用耕地作为评选方案的主要因 素,如必
58、须占用的应尽量占用等级较低的耕地,同时按照数量质量相当的原则履行补 充耕地义务。到2010年和2020年,全市新增建设占用耕地分别控制在4647公顷(6.97 万亩)和1.25万公顷(18.80万亩)以内。二、合理调整农用地内部结构保护农用地现状。农业内部结构调整要因地制宜,尽量选择耕地以外的其他农用 地,少占或不占耕地。通过经济补偿机制、市场手段引导农业结构调整向有利于增加 耕地的方向进行。三、加大灾毁耕地复耕力度积极开展耕地抗灾能力建设,降低自然灾害对耕地的危害程度,减少自然灾害损 毁耕地数量。加强耕地灾毁情况的监测,对灾毁耕地及时复耕。第二节加强基本农田建设一、科学划定基本农田与质量建设
59、严格按照规划确定的保护目标,依据基本农田划定的有关规定和标准,参照农用 地分等定级成果,优先将集中连片、排灌条件良好、农业生产配套设施完善的粮棉油、 蔬菜、优势产业带等高产田和具备改造潜力的中产田划为基本农田,并落实到地块和 农户。坚持在保护中建设,以建设促保护的思路,加大对基本农田保护区建设的财政补 贴,提高农户保护基本农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有效的行政管理和经济调控手段, 提高建设占用基本农田的门槛。推进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和高产农田建设,提高基本 农田的质量。到2020年,全市基本农田面积不少于69.10万公顷(1036.46万亩)。二、严格执行基本农田管理制度严禁以退耕还林为名,将平原
60、地区耕作条件良好的基本农田纳入退耕范围;禁止 在基本农田内建窑、建房、建坟或者擅自挖砂、采石、采矿、取土、堆放固体废弃物, 以及其他严重破坏耕作层的生产经营活动。依照法律规定,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 设施项目因选址特殊,确需占用基本农田的,按照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的原则, 补划基本农田,并报国务院批准。第三节规模化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一、集中连片与零星保护耕地相结合针对每个区域不同的经济水平、耕地状况、生态环境等因素,将全市的耕地进行 集中统筹,划分为潍西南丘陵耕地重点保护区、山前环状平原耕地重点保护区和潍北 滨海平原耕地重点保护区三个区,实行集中连片保护。同时,将县级基本农田保护区 以外的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路分析基 础》课件-西电第2章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
- 《大学英语听力应用教程(第1册)》课件-Unit 12 What is Intelligence
- 杭州开创非融资性担保有限公司的担保合同
- 天津航道局劳务派遣合同
- 2025年三明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题库
- 2025年太原货运资格证试题答案
- 2025年海西下载货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系统试题
- 2025年三亚货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下载
- 水电工程项目招标疑问
- 水果中心配电房施工合同
- 河北省沧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英语试题(解析版)
-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课件
- 韩国豪华游轮7日游课件
- 高中数学成绩分析报告
- 自来水厂安全教育课件
- 关爱自己从心开始课件
- 智慧航天物联网
- RM60实用操作课件
- 2024历史建筑测绘建档规程
- 工地水电仓库管理制度
- 2024上海高校大学《辅导员》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