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新闻传播史》课件第十五章 改革开放过程中的中国大陆新闻业_第1页
《中外新闻传播史》课件第十五章 改革开放过程中的中国大陆新闻业_第2页
《中外新闻传播史》课件第十五章 改革开放过程中的中国大陆新闻业_第3页
《中外新闻传播史》课件第十五章 改革开放过程中的中国大陆新闻业_第4页
《中外新闻传播史》课件第十五章 改革开放过程中的中国大陆新闻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外国新闻传播史第十五章 改革开放过程中的中国大陆新闻业2外国新闻传播史第十五章 改革进程中的中国新闻业第一节 新闻界的拨乱反正第二节 新闻事业的繁荣第三节 改革过程中的问题3外国新闻传播史第一节 新闻界的拨乱反正一、拨乱反正与思想解放运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后,我国的新闻事业从多年的禁锢中解放出来。为了肃清极左路线的影响,全国掀起了深入揭批“四人帮”的斗争。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清算“四人帮”的罪行。新闻界在这场拨乱反正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4外国新闻传播史正当揭批“四人帮”的工作在全国举行时,1977年2月7日,两报一刊(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发

2、表社论学好文件抓好纲,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的“两个凡是”。“两个凡是”表现出新闻界仍然没有摆脱左倾思想的束缚。有的报刊对当时的中共中央负责人仍然进行个人崇拜式的宣传。“两个凡是” 的口号,是要为继续“左”倾错误、阻止平反冤假错案等提供理论依据。5外国新闻传播史1978年3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标准只有一个预示着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即将展开。 1978年5月11日,改版后的光明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理论上否定了“两个凡是”的观点。这篇评论,打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禁区。新华社在同一天全文播发,人民日报等3

3、0多家报纸转载,在全国产生强烈反响。6外国新闻传播史胡福明:真理标准一文的作者7外国新闻传播史8外国新闻传播史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既是一场针对“左”倾错误的舆论斗争,更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它对于端正党的思想路线,推动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发挥了直接的促进作用,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讲话中,高度评价了这场讨论的伟大意义。不久,十一届三中全会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9外国新闻传播史第二节 新闻事业的繁荣一、报业的发展二、广播电视事业体系的完备三

4、、新华社与中国新闻社的新发展四、网络的发展10外国新闻传播史一、报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报纸的数量和结构都发生了变化。1978年,全国报纸只有186种。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公布的数据,截至2002年底,全国共出版报纸2137种。其中全国性报纸212种,省级报纸771种,地、市级报纸893种。在全国出版的报纸中有日刊491种,占报纸总数的22.98%。在报业发展中,先后经历了晚报,经济报,和都市报繁荣的局面。11外国新闻传播史晚报的繁荣从1978年开始,我国晚报界日趋活跃。除一批老晚报纷纷复刊外,还兴起了“文革”后第一次办报高潮。1979年11月,南昌晚报率先复刊。1980年1月,云南晚报社的

5、春城晚报创刊。1984年7月天津创办今晚报,1986年1月1日,南京创办扬子晚报等。至1993年,全国晚报数量至104家。中国晚报界的“四大龙”(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北京晚报、今晚报)和“四小龙”(扬子晚报、武汉晚报、钱江晚报、深圳晚报)彰显晚报风采。1996年11月9日,新闻晚报率先推出新闻晚报美国版。12外国新闻传播史财经类报刊的发展我国财经类报纸占全国总报纸数的40%,约合800种。1978年 财贸战线周报创刊。1982年改为全国性报纸经济日报,鼎盛时期发行量达190万份。20世纪90年代后,其发展势头有所减弱。随着经济发展,中国出现第一批证券报纸。中国证券报是第一份专业报。2001年1

6、月,21世纪经济报道创刊,3个月后,经济观察报创刊。这些报纸采取现代金融理念和媒介运作方式,借鉴国外财经大报成功经验,扮演经济生活领路者的角色。13外国新闻传播史都市报的兴起20世纪90年代中期,报界出现了创办都市报的热潮。都市报立足城市,面向市场,贴近读者,市民化。都市报已经成为中国报业的独有现象之一。 华西都市报、 楚天都市报,大河报,等。截至1998年,全国36家广告收入超亿元的报社中,有30家是都市报。这30家的广告收入为70亿,占全国报业广告总收入 的63.6%。都市报的兴起,正逐步改变着我国报业市场结构和格局,也改变着人们的观念。14外国新闻传播史15外国新闻传播史二、广播电视事业

7、体系的完备广播的发展新格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广播事业也步入了全面改革发展的新阶段。1980年全国已有电台近100座。发射台和转播台500座,调频台90多座,初步建成了全国范围内的广播系统。1986年珠江经济广播电台出现,标志中国广播事业的改革由局部向整体过渡。1992年,上海东方广播电台的建立,使得广播体制改革浮出水面。16外国新闻传播史从1995年开始,广播停止批建新台。强调合理配置现有的节目资源。在所有节目中,突出新闻节目的龙头作用。在全时段中,集中力量办好一套节目。到1998年底,一个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中心、各省级台为依托的遍及全国的广播宣传网形成。1998年,国家广电总局提出“本世纪

8、末,基本上实现村村通广播电视”的重大战略。根据新闻出版署公布的统计数据,截至2002年,全国共有广播电台306家,广播节目套数1933套。17外国新闻传播史(1)、中央台的改革1983年3月-4月,广电部召开第十一次全国广播广播电视会议,提出要从局部到整体改革。在此之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缩短战线,精办节目,提高质量,合理布局”为指导思想全面改革原有的广播节目,推出栏目午间半小时和今晚八点半等,反响强烈。90年代广播工作改革全面深化,1994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过大幅调整,新闻节目增加了近一倍,实现了整点有新闻,半点有信息,重点节目由主持人直播。并且新增评论类节目新闻纵横,还在新闻报摘和全国

9、联播基础上做深度报道。18外国新闻传播史2000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优化广播资源,在一套节目早晨黄金时间推出长度150分钟的大型新闻板块节目这里是中国,以报摘为龙头,带动一批各有侧重却内在相互关联的新闻节目。2004年1月1日,全新改版的中央一套新闻频率推出中国之声,更突出新闻性、互动性、知识性和趣味性。19外国新闻传播史(2)、电台的珠江模式我国广播于与20世纪80年代中期进入低谷期,1986年10月,珠江三角洲出现了新的 广播频率珠江经济广播台,开播4个月达到历史新高。珠江台全部节目设主持人,播出综合性大板块节目,大部分为现场直播,便于参与。“珠江模式”实质在于与听众的平等交流。彻底改变过

10、去的说教式单向灌输,树立一种双向、多向的广播模式。打破广播多年来作为报纸有声版的成见,采用主持人直播方式,突出主持人的魅力。强调娱乐、生活服务类的信息,开拓了广播社会功能,丰富了广播为人民服务的内涵。20外国新闻传播史广州、上海等地相继成立经济台和其他专业台,由原人民广播电台派生。1992年11月,上海东方广播电台开播,为下一步的广播机制改革提出了新的思路和运作方式。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区纷纷形成多台竞争机制。栏目化、板块化、专业化使广播的现代信息服务功能不断增加。20世纪90年代以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网播、在线广播也开创了广播的新空间。21外国新闻传播史电视发展新格局(1)、中央电

11、视台新闻报道的改革1976年7月1日,中央电视台试播全国电视台新闻节目联播,1978年元旦,节目正式定名全国电视台新闻联播即今天的新闻联播,成为电视新闻的拓荒者。1993年3月起,央视第一套节目新闻播出由4次增加到13次。并且实现了整点播出。新闻直播和重要新闻滚动播出,大大提高新闻的质量和时效。1993年5月1日东方时空开播。标志中国电视栏目化进入新阶段。22外国新闻传播史1994年4月1日,央视每晚黄金时间开播焦点访谈,与新闻联播构筑黄金时间大版块新闻。此外,世界报道和改版后的晚间新闻强档推出,形成晚间收视高峰。1995年4月,央视又推出新闻30分,有意识组织系列报道和追踪报道,有效开发了午

12、间收视时段的潜力。1996年5月,新闻调查开播,很快攀升到晚间9点时段各栏目收视的榜首。新闻调查的开播,显示了舆论监督的力度和信心。23外国新闻传播史1997年,被业内人士称为“中国电视直播年”,以重大新闻的电视直播为标志,引导中国电视新闻传播进入全新时代。当年直播的事件有:邓小平同志追悼会、香港回归、中共十五大等。1998年,中央电视台记者赴伊拉克报道核危机和“沙漠之狐”行动,实现国际新闻报道重大突破。24外国新闻传播史此外,电视对外宣传和服务也取得长足进展。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于2000年9月25日正式开播。全天24小时不间断播出。成为对外宣传主力。2001年11月,中央电视台与CNN签订交

13、换新闻节目的协议。在2003年3月的中央电视台的“直播战争”节目中,就大量使用CNN的新闻资料。完善了准确性和时效性。25外国新闻传播史三、新华社与中国新闻社的新发展 新华社简介:中国的通讯事业,在粉碎了“四人帮”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国家通讯社新华社,逐步由单一的新闻发布机构,发展壮大为拥有报纸刊物、信息网、出版社、科学研究、新闻教育等多种经营机构的综合性的全国最大新闻集团。发展与成就:为报纸、电台、电视台服务,国内用4条不同的线路,发稿字数为4万至5万字;发专稿10万字左右;由一种文字对国外发稿发展到用5种文字,每天发稿150篇以上;每天通过43条线路抄收34家通讯社和电台的电讯1301

14、50万字,并订有世界各文种的报刊500种;自创系列报刊。26外国新闻传播史中国新闻社的发展中国新闻社(中新社)的的发展1952年创办,是为了适应海外华侨和海外华文报刊的需要,当时只有不到50名员工;1957年3月,正式脱离新华社,成了一家独立的通讯社;1978年在“四人帮”垮台后恢复建制后,在人员、规模、技术设备、新闻报道业务方面实现了大飞跃。1989年,员工增至450人,在国内设有五大分社,国外也有分社。198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世界上174家通讯社进行五星评比,中新社被列入B级。27外国新闻传播史四、网络的兴起与发展网络的概念:我们今天讲到的网络,一般是指internet(互联网),但

15、从计算机技术角度来看,网络的概念远远超出了互联网计算机网络是指若干台地理位置不同,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相互连接起来,以实现信息传输和资源共享的一种计算机系统28外国新闻传播史国际互联网发展简史互联网的雏形阿帕网(ARPAnet)于1969年诞生于美国,它是美国国防部的高级计划研究署(ARPAAdvancedResearch Project Agency)的一个实验性网络。最初ARPAnet只有四台计算机相连为了应付可能的战争, ARPAnet的设计目标之一是,即使它受到外来袭击,仍能正常工作,即计算机可以通过任一固定路由发送信息这种特性,使计算机网络具有更高的安全性1971

16、年ARPAnet扩充到15个节点。经过几年成功的运行后,已发展成为连接许多大学、研究所和公司的遍及美国领土的计算机网,并能通过卫星通信与相距较远的夏威夷州、英国的伦敦和北欧的挪威连接,使欧洲用户也能通过英国和挪威的节点入网 。29外国新闻传播史1980年,ARPA开始把ARPAnet上运行的计算机转向新的TCP/IP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即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1982年,美国国防部通过命令方式要求所有联入ARPAnet的网络必须采用IP协议互联。1983年,TCP/IP协议成为这种互联网络上的标准通信协议。这是全

17、球互联网正式诞生的标志30外国新闻传播史进入90年代以来,互联网进入了其增长的黄金时期,每年以23倍的惊人速度发展。据美国商业部门1998年的一份报告,全球internet的发展速度快于其它所有信息技术。广播用了38年使得它被5000万人使用,电视花了13年达到同样的受众数量,而internet只用了4年时间便超越了那个数据。1998年,互联网已经通过180多个国家和地区,连接着超过947万台计算机主机,用户数超过1亿。31外国新闻传播史互联网在我国的发展1987年9月,北京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正式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因特网电子邮件节点,并于9月20日22:55通过因特网发出了第一封电子邮件“越过

18、长城,通向世界”。1993年,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计算中心正式建立了中国的第一个Web网站(中国主页),开通面向中国科技界的因特网电子邮件服务。1994年4月,因特网中国区域顶级域名CN的服务器在该网络上开通,这标志着中国正式加入了因特网的大系统之中。1994年8月,中国邮电部建立了面向商业用户和个人用户的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实现了与因特网的相联,使中国因特网的发展进入了商用阶段。32外国新闻传播史 截至2008年年底,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08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2.98亿人,较2007年增长41.9%

19、,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2.6%,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1.9 % ) 继2008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之后,中国的互联网普及再次实现飞跃,赶上并超过了全球平均水平。 2000-2008年中国网民规模与增长率 33外国新闻传播史尽管中国的网民规模和普及率持续快速发展,但是由于中国的人口基数大,互联网普及率在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中只能排在第87位。 部分国家的互联网普及率 表1 2007-2008各个省份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对比2008年中国的互联网基础资源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除了IPv4之外,其他资源的增速基本与网民增长等速或超过网民的增速。 2007-2008年中国互联网基础资源

20、对比 34外国新闻传播史2004-2008年中国域名规模的变化 截至2008年底,中国的域名总量达到16,826,198个,较2007年增长41%,依然保持快速增长之势 中国域名规模的增长,主要受益于国家顶级域名.CN的增长。2001年中国的国家顶级域.CN在中国只有16%左右的份额,而到2008年底,.CN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80.7%35外国新闻传播史 网站数量与网络内容丰富程度存在相关性,网站数量越多,网民可以接触的信息越丰富。 2000-2008年中国网站规模变化 截至2008年底,中国的网站数,即域名注册者在中国境内的网站数(包括在境内接入和境外接入)达到287.8万个,较2007年增

21、长91.4%,是2000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 CN下网站数占有绝对领先地位,较2007年有10个百分点的大幅度提升,而COM下网站较2007年则下降了9.2个百分点。 36外国新闻传播史第三节 改革过程中的问题一、新闻业务改革与新闻体制改革二、新闻媒介发展的不平衡三、提倡新闻道德,实行新闻自律,是时代的要求37外国新闻传播史一、新闻业务改革与新闻体制改革38外国新闻传播史二、新闻媒介发展的不平衡1、不同地域差距的拉大城市与乡村的不平衡沿海地区和内陆的不平衡39外国新闻传播史沿海与内地新闻事业水平差异表现东部地区的广告等媒体收入远胜于西部地区;沿海得天时地利,率先对外开放,享受了对外交流带来的

22、一切好处,实现了经济的飞速发展,内陆地区由于交通闭塞,难开对外交流之门,加之传统思想及经济模式的影响,经济普遍落后。经济水平的差异,一方面决定了沿海比内陆地区新闻事业的基础强,另一方面,沿海商品经济发达,与市场联系紧密,新闻需求旺盛,反之,农村居民的新闻需要不强烈40外国新闻传播史2、不同媒介之间的不平衡广播的没落报业的停滞电视的崛起网络的勃兴41外国新闻传播史四、提倡新闻道德,实行新闻自律,是时代的要求新闻媒介的“信任危机” 记者已丧失了影响读者的自信;新闻媒介丧失了大部分读者的信任;中国媒体的公信力有待提高42外国新闻传播史造成任危机的原因:1、政治原因:权力与媒介的一体化2、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意识的淡漠 突出的表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