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简答辨析题归纳_第1页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简答辨析题归纳_第2页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简答辨析题归纳_第3页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简答辨析题归纳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生产力的发 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2)生产 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3)生产力的发展制 约着学校结构。(4)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学方法、 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2、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 的关系。(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政治 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 的领导权。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教育培养合格的 公民和各种政治人才。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 度的舆论力量。教育通过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 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4、简述文化对教育的影响。(1) 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

2、确立。(2)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 选择。(3)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4)文化 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5、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 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 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2) 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 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 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 展个性的功能6、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 主导作用的原因。(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2)学校教育是通过接受过 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 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

3、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4)学校教育对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7、简述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1)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 动力。(2)人的主观能动性推动人的发展。(3)人的 主观能动性是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离开了人的 活动,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所赋予的一切发展条件, 都不可能成为人的发展的现实。8、简述影响教育制 度的因素(建立学制的依据)。(1)生产力发展水平 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 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 和外国学制的影响。9、简述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 据。(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

4、)受 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3)人们的教育思想。(4)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10、简述现阶段我国 教育的基本精神。(1)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 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思想政治道德 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我们要求学生 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劳 动与体力劳动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发展 的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和实践能力。11、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顺序性。(2)阶段性。(3)不平衡性。(4)互 补性。(5)个别差异性。12、简述加德纳多元智能理 论。人的智力结构中存在着八种相对独立的智力:1

5、) 语言智力。(2)逻辑一数学智力。(3)视觉一空间智 力。(4)音乐智(5)身体一动觉智力。(6)人际智 力。(7)自知智力。(8)自然智力。13、简述新课程 改革的具体目标。(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体 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密切课 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 式。(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 度。(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14、简述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任务。(1)使学生掌握系 统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2) 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力。(3) 发展学生体力,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4)培养学生

6、科学的世界观、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审美情趣和 良好的心理素质。15、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2)掌握 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3)教师主导作用与 学生主体地位相统一的规律。(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 育相统一的规律。16、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1) 激发学习动机。(2)领会知识。(3)巩固知识。(4) 运用知识。(5)检查知识。17、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 环节。(1)备课一一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教好课的 前提。(2)上课一一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3)布置、 检查课外作业。(4)课外辅导。(5)学生学业成绩的 检查与评定。18、简述教师应该如何备课。

7、(1)备课 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设计教 法。(2)备课要写好三种计划:学期(学年)教学进 度计划、单元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教案)。19、简述上好课的具体要求.(1)目的明确。(2)内 容正确。(3)方法得当。(4)结构合理。(5)语言艺 术。(6)气氛热烈。(7)板书有序。(8)态度从容。 20、简述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贯彻要求。(1)加强学习 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教师的 讲授应抓重点、难点和关键。(3)设置问题情境,启 发学生积极思维。(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21、 简述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贯彻要求。(1)书本知识的 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2

8、)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 能力。(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4) 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22、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1)班级授课制的优点。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 积培养人才。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 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23、班级授课制的缺点。 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做主,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 性受到一定的限制。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现成的 知识,动手机会少,不利于培养探索精神、创造能力 和实践能力。教学面向全班学生,强调的是统一, 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 灵活性有限。24、简述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1)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2)引

9、导 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力的大门。(3)引导 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以 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4)结合学科教学,有目 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5)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 想25、简述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1)明确记忆目的, 增强学习的主动性。(2)理解材料的意义,少用机械 记忆。(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深度理解。(4) 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材料。(5)运用多重 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6)注重复习 方法,防止知识遗忘。27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改革考

10、试制度与考试容。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保护好奇心。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重视非逻辑思维。给 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 课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发散思维训练。推 测与假设训练。自我设计训练。头脑风暴训练 。 28简述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1)提高学生知识 储备的数量与质量。(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 与策略。(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4)培养独立思 考问题的习惯。29、简述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1) 准确的示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充 分而有效的反馈。(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30、简 述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11、(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 动性。(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3) 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语言。(4)注意学生 的个别差异。31、简述有意义学习的条件。(1)学习 材料的逻辑意义。(2)有意义学习的心向。(3)学习 者认知结构中必须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 联系33、简述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1)创设问 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 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34、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1) 了解和满足学生的 需要,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2)重视立志教育,对 学生进行成就动机

12、训练。(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 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4)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 功的归因观。35、简述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策略。(1) 关注学生的认知结构。关注学生原有认知经验的丰 富性。关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概括与组织性。 关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可利用性。(2)教育内容与 教学过程的选择与安排。精选教材。合理编排教 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过程。(3)教授学习方法36、 简述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1)生物遗传因素。(2) 社会文化因素。(3)家庭因素。(4)学校教育因素。(5)个人主观因素。37、简述埃里克森社会化发展 理论。(1)婴儿期(01.5岁):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2)儿童

13、早期(1.53岁): 自主感对羞怯与怀疑(3)学前期(36、7岁): 主动感对内疚感。(4)学龄期(612岁):勤 奋感对自卑感。(5)青年期(1218岁):同一性 对角色混乱。(6)成年早期(1830岁):亲密感 对孤独感。(7)成年中期(3060岁):繁殖感对 停滞感。(8)成年晚期(60岁以后):完善感对绝望38、简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1)开 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5)个别心 理辅导或咨询。(6)小组辅39简述影响品德发展的 因素。(1)外部条件家庭教养方式。

14、社会风气。 同伴群体。学校教育。(2)内部条件。认知失 调。态度定势。道德认识。40、简述促进学生形 成良好品德的方法。1)有效的说服(2)树立良好的 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4)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 罚。(5)价值辨析。41、简述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论。(1)前道德阶段(25岁)。(2)权威阶段(5 8岁)。(3)可逆性阶段(911岁)。(4)公正阶 段(11岁以后)。42.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 论。(1)前习俗水平(10岁以下):惩罚与服从道德 定向阶段;相对功利道德定向阶段。(2)习俗水平(1020岁):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 定向阶段;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3

15、)后 习俗水平(20岁以后):社会契约定向阶段;普遍原 则的道德定向阶段,也称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43、简 述知行统一原则的贯彻要求。(1)加强思想道德的理 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2)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在接触社会的 实践活动中加深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3) 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4)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44、简述中学德育的途 径。(1)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2)社会实践 活动。(3)课外活动。(4)共青团组织的活动。(5) 班会、校会、周会、晨会。(6)班主任工作45、简述 良好班集体形成的特征。(1)共同的奋斗目

16、标。(2) 有力的领导集体。(3)健全的规章制度。(4)健康的 舆论与良好的班风。(5)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46、简 述班级管理的主要模式。(1)常规管理。(2)平行管 理。(3)民主管理。(4)目标管理47、简述课堂纪 律的类型。(1)教师促成的纪律,所谓教师促成的纪律, 主要指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形成的班级行为规范。(2)集体促成的纪律,所谓集体促成的纪律,主要指 在集体舆论和集体压力的作用下形成的群体行为规 范。(3)任务促成的纪律,所谓任务促成的纪律,主要 指某一具体任务对学生行为提出的具体要求。这类纪 律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4)自我促成 的纪律,简单说就是自律,是在个体自

17、觉努力下外部纪 律内化而成的个体内部约束力。自我促成的纪律是课 堂纪律管理的最终目的。49、简述如何对后进生进行 教育。(1)关心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2)培养和 激发学习动机。(3)善于发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 增强其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4)针对后进生的个别 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5)对后进生的教育要 持之以恒50、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1)教师劳动的 复杂性和创造性。(2)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4)教师劳动的 主体性和示范性。(5)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 成果的群体性。51、简述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

18、活动。(2)开展微 格教学。(3)进行专门训练。(4)反思教学经验。一、教学原则:(1)直观性教学原则。(2)启发性教 学原则。(3)循序渐进教学原则。(4)巩固性教学原 则。(5)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6)因材施 教教学原则。(7)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8) 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要求。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扬教学民主。包括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 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允 许学生向教师提问、质疑等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

19、则贯彻要: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联系实际,2.重视培 养学生应用知识能力。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技能训练 的关系。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二、德育原则1、导向性原则。(2)知行统一原则。(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4)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6)疏导原则。(7)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的原则。(8)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德育方法(1)说服教育法。(2)榜样示范法。(3)情 感陶冶法。(4)实际锻炼法。(5)品德评价法。6) 道德修养法。三、教学方法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1)讲 授法。(2)谈话法。(3)讨论法。(4)读书指导法。2.以直

20、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1)演示法。(2)参观 法。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1)练习法。(2) 实验法。(3)实习作业法。(4)实践活动法。4.以情 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1)欣赏教学法。(2)情境 教学法。四、中学生身心健康1.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1)抑 郁症.(2)恐惧症。(3)焦虑症。(4)强迫症。2.常 见心理辅导方法(1)强化法。2)系统脱敏法。(3) 认知疗法。(4)消退法2、中学生情绪的特点(1)爆 发性和冲动性。(2)不稳定性和两极性。(3)外露性 和内隐性。(4)心境化和持久性。五、马斯诺需要层次理论: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 属感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哦、自我实现的需要。

21、六、学习动机和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 (1)倒U形曲 线关系。(2)动机强度处于中等水平时,工作效率最 高。(3)在学习较复杂的问题时,动机强度的最佳水 平点会低些;在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动机强度的最 佳水平点会高些。阐述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的研究表明,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 最佳的动机水平。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导致工作 效率下降。止匕外,动机的最佳水平还随任务性质的不 同而不同:在学习较复杂的问题时,动机强度的最佳 水平点会低些;在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动机强度的 最佳水平点会高些。七、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各阶段。教师资格证中学科目二辨析题重要考点教育的概念:广义

22、的教育泛指一切增进人的知知知识和技能、 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它包括社会教育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 活动。.教育构成要素:教育者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科书的设 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与活动的其他人员 ,教育 者居于主导者的作用;受教育者居于主体地位。.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 动,动物界存在学习不存在教育 ,只有人类社会才有教育。教 育具有社会性。.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遗传并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遗传是 人

23、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对人的 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但是遗传具有可塑性。影响人身 心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遗传、环境、教育、个体主 观能动性等几个方面。其中遗传给人的发展提供了前提 ,环境 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使遗传传提供的可能变成现实 ,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人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教学的内涵: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构成的一种双边活动过程。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指导学生

24、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不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增养思想品德 的过程。.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教学过程是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 统统,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以学习直接经验为基础。 掌握知知识和发展能力既有 区别又有联系,两者是相互统和相互促进的。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能力发展是掌据 知识的重要条件,知识不等于能力,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完全表明其智力的高低,知加识与能力的相互转化需要一定的过程和条件。.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包括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和对教师 教学工作的评价。从学生学习结果来说,既要评价学生知识技 能和警力等方面的认知领域,义要评价学生态度、习、个性等 情感域;从教师教学工作米看,既要评价教师教学修、教号学 技能,又要许价教学.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分散是指在注意的过程中,由于无关刺 激的干扰或者单调刺激的持续作用引起的偏离注意对象的状态,是消极被动的,偏离了正确的注意对象,降低了活动效率注意的转移是指主动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是有目的、主动的转移对象 ,为的是提高活动效率,保证活动的顺利完成。注意的分配是指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和活动,比如老师讲课边板书边讲解 ,同时进行的几种活 动至少有一种高度熟练,几种活动间也有内在的联系。.感知觉:感觉和知觉不能等同。感觉是人脑对直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