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题型_第1页
高三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题型_第2页
高三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题型_第3页
高三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题型_第4页
高三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题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节 形 象考点一 鉴赏人物形象 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包括两种: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抒情主人公就是一个轻富贵、傲王侯、强烈追求个性自由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多用第一人称的写法。 二是诗人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多用第三人称的写法。如柳宗元的江雪,诗中的“独钓寒江”的渔翁就是一个清高孤傲者的形象。 这两种形象有时又是同一的,即诗中刻画的人物形象也是诗人自己,是诗人自身情感的寄托者。江雪中的渔翁,其实就是柳宗元在政治革新失败后不屈而又孤独的精神面貌的反映。考点二鉴赏事物形象事物形象是指诗人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时所借助的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 分析事物形

2、象时,首先要抓住诗人在诗歌中所写的事物的特点,然后分析事物特点与人的品格志向的相同之处,最后总结这一事物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例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注】漏,指漏壶,古人计时的器具。“漏断”指夜深。设题:词中所描写的“孤鸿”的形象是怎样的?请作简要赏析。解析: 鉴赏词中“孤鸿”的形象,要抓住下阕的四句话:“惊起却回头”,是说孤鸿惊恐不安,非常警惕;“有恨无人省”,说它身怀怨恨,却无人知晓,是不敢,也是不愿;“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虽有“

3、栖息地”,却“不肯栖”,只好寄宿在寒冷、寂寞的沙洲里。第一步,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全词刻画了一个飘飞不定,惊恐不安,心怀幽恨,孤独寂寞的孤鸿形象。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特征)和环境特点。本词用“缺月”“疏桐”“断漏”“寒枝”“冷洲”等词语为孤鸿描绘了一个清冷萧瑟的环境;用“孤”“惊”“回”“恨”“寂寞”等词语极写孤鸿的神态和心理。 第三步,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自己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答案: 全词刻画了一个飘飞不定,惊恐不安,心怀幽恨,孤独寂寞的孤鸿形象。本词用“缺月”“疏桐”“断漏”“寒枝”“冷洲”等词语为孤鸿

4、描绘了一个清冷萧瑟的环境;用“孤”“惊”“回”“恨”“寂寞”等词语极写孤鸿的神态和心理。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自己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指点迷津事物形象题型答题思路:1. 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2. 结合诗句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特征)和环境特点。着重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3. 塑造此形象的意义(运用象征或托物言志的手法,体现作者的某种节操或情感,表达作者的某种向往或追求)。事物形象题型注意事项:1. 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如外形、内心世界、品质、感情等。2. 一般运用拟人手法来表述事物的特点,运用

5、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揭示蕴涵在事物中的意义。考点三鉴赏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诗中的景象是诗人为抒发思想感情而精心裁剪、设计的。一般有: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 “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人物(往往是诗人自己)感情的外在表现。所以我们在鉴赏景物形象的同时,往往要联系鉴赏诗人的形象,这两者是一致的。【例4】(2009全国)阅读

6、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军城早秋 严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设题: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解析:本题考查意境形象,注意点出意象。分析画面要注意时间、地点、总体特征。分析本题的寓意,一定要注意注释(“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的提示作用。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第二步,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景图。第三步,分析作者表现的思想感情

7、:表现了边境局势的紧张。答案: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指点迷津景物形象题型答题思路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1. 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2. 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幽静深寂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常用术语:寥廓、雄奇、开阔、旷远、

8、悲壮、悲凉、凄清、阴冷、幽静、萧条、荒凉、冷落、衰败、孤寂、恬静、闲适、缠绵、清新、明丽、绚丽、壮丽、秀美、恬淡、朦胧、淡雅。3. 分析作者表现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只是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第二节 语 言考点一 字词推敲1. 炼字类古人做诗讲究炼字,所谓“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我们鉴赏诗词时,只有领略了古人炼字的精妙之处,才能理解诗词美的真谛。炼字类题型往往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所深藏的情思,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品味,而必须将其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和情感来分析。【例1】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9、。溪亭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设题: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解析:第一步,表明自己的看法。用精练的语言(最好是鉴赏术语)明确指出诗中最精彩的用字,如“穿”“数”二字,是诗中的炼字。第二步,用一两句话准确表明该字在诗句中的准确含义。“穿”字是穿梭行走;“数”是细数。第三步,结合诗歌的有关内容具体分析这个字所描述的景象。“穿”字描写了诗人独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的情形;“数”形象地刻画了诗人坐在林中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的神态。第四步,说说这些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穿”

10、字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孤独、徘徊的情绪;“数”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第五步,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答案:“穿”“数”二字,是诗中的炼字。“穿”字是穿梭行走;“数”是细数。诗人于清秋日暮在溪亭散心,月上高树,酒已半醒,周围一片冷清幽寂。诗人独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穿”字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孤独、徘徊的情绪。诗人又坐在林中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数”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例2】(2010济南一模)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山行即事王质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荷雨洒衣湿,旗风吹袖清。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注】酲:chng,酒后神志不

11、清,诗中指困惫状态。设题: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此诗的颈联有两个字用得生动、传神,请你指出这两个字并简要赏析。解析:第一步,指出是哪两个字, “喧”和“狎”。第二步,用一两句话准确表明该字在诗句中的准确含义,并结合诗歌的有关内容具体分析这个字所描述的景象。鹊声“喧”为“喧闹、喧哗”之意,借喜鹊的鸣叫表达对“日出”的喜悦。“狎”是“亲热、游戏”之意。第三步,说说这些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这两个字写出了动物在雨洗日照后的山中自由、欢快的情景。第四步,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答案:这两个字是“喧”和“狎”字。鹊声“喧”为“喧闹、喧哗”之意,借喜鹊的鸣叫表达对“日出”的喜悦。“狎

12、”是“亲热、游戏”之意,雨霁天晴,波平如镜,鸥鸟尽情嬉戏。这两个字写出了动物在雨洗日照后的山中自由、欢快的情景。指点迷津炼字类问题答题规范1. 首先表明自己的看法。2. 用一两句话准确表明该字在诗句中的准确含义。3. 结合诗歌的有关内容具体分析这个字所描述的景象。4. 适当展开联想和想像,说说这个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等。5. 根据题目要求,拟写答案。常见的答题模式:这个字的意思是(或运用了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形象(景色),烘托了什么意境(心境),表达了情感(思想)。2. 诗眼类古人做诗(词)讲究炼字,凡在节骨眼处炼得好,能使全诗(词)游龙飞凤,令人刮目相看的字,便是所

13、谓的“诗眼”“词眼”。如李清照醉花阴写主人公多愁善感、顾花自怜的性格情态,结尾写道:“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一个“瘦”字便是全篇的词眼。它形象地概括了全篇的词意,画龙点睛,使人物形象与环境显得十分协调。鉴赏诗歌的诗眼就是抓住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词语进行品味,看其在拓深诗的意境、传达诗人情感上所起的作用。【例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设题: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

14、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解析:第一步,点出诗眼所在。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咽” “冷”。第二步,结合诗句进行梳理,从不同的层面分析原因。 从“活用”角度谈:“咽” “冷”二字是使动用法,突出了山中巨石、青松等景物的特点及它们对营造气氛所起的作用,为作品蒙上一层凄冷的色调,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意境。 从句式角度谈:“咽”“冷”二字将“泉声”“日色”置于句首,构成了倒装句式,强调了“泉声”的悲凉和“日色”的冷淡,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 从修辞角度谈:“咽”意为呜咽,是拟人用法,将泉水描写得如

15、泣如诉;“冷”本指触觉:用它来表现“日色”,是通感。这两个字赋予客观景物人的感受,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 从心理角度谈:“泉声”“日色”本是客观的,“咽”与“冷”表面上写景,实际上言情,既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又将诗人幽静、孤寂的心境表现得非常精练传神。第三步,选中最主要的一点,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答案:诗眼是“咽”“冷”,分别有“呜咽”“阴冷”之意(找出诗眼解释字意)。山间的流泉,由于危石的阻拦而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因为山林的幽暗,似乎显得十分阴冷(展开联想描述景象)。两句中的“咽”“冷”二字绘声绘色、精炼传神地勾画出了山中的

16、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分析效果)。 【例4】(2010山东潍坊期中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杨万里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设题:诗中哪一个字最能表达诗人的情感?请作简要赏析。解析:第一步,找到哪个字是诗眼,指出该字在表达主旨中所起的作用。这首诗中“闲”字是诗眼,淋漓尽致地把诗人心中那份恬静闲适和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表现出来了。第二步,结合诗句进行梳理,列举全诗围绕该字写了哪些内容。诗人闲居乡村,初夏午睡后,悠闲地看着儿童扑捉戏玩空中飘飞的柳絮,心情舒畅。第三步,分析该字在诗歌结构上所起的作用。“闲”字巧妙地呼应了诗题

17、。第四步,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答案:闲。诗人闲居乡村,初夏午睡后,悠闲地看着儿童扑捉戏玩空中飘飞的柳絮,心情舒畅。诗中用一个“闲”字,不仅淋漓尽致地把诗人心中那份恬静闲适和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表现出来,而且非常巧妙地呼应了诗题。指点迷津诗眼类问题答题规范1. 找出并指出该字在表达主旨中所起的作用。2. 结合诗句进行梳理,列举全诗围绕该字写了哪些内容。3. 分析该字在诗歌结构上所起的作用。4. 根据题目要求拟写答案。常见的答题模式: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围绕该字诗歌写了哪些内容,运用了何种手法,写出了什么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思想感情,在结构上起到什么作用。3. 关键词类古诗非常讲

18、究构思,往往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或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抓住这个关键词来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查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例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设题:“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解析:第一步,指出关键词的深层含义。“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折柳相送,表达依依惜别之情),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第二步,具体分析此词在结构上与上下句的关联,因为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第三步,点明字词的表达作用。“折柳”二字真切地表达了作者

19、的思乡之情,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第四步,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答案:“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同意,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折柳”二字真切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例6】(2009山东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寄远杜牧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设题: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 解析:作用题要从该词在突出主旨上所起的作用和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两个方面来组织答案,内容上要抓住意象的特征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结构上要抓住关键词在诗中的位置及其作用。第一步,指出

20、关键词的深层含义。“悠悠”,写出了水面的平和、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清寂。第二步,具体分析此词在结构上与上下句的关联,为第三句的“客心孤回”作了准备,打下了铺垫。 第三步,点明字词的表达作用。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较平静,也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独。第四步,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答案:“悠悠”写出了水面的平和、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清寂。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较平静,也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独。为第三句的“客心孤回”作了准备,打下了铺垫。指点迷津关键词类问题答题规范1. 分析该词的深层意思,及其对突出主旨所起到的作用。2. 分析该词在诗歌结构、线索或情感基调上所起的作用。3.

21、指出该词所表现出来的人物感情、思想、形象及其他表达效果。4. 根据题目要求拟写答案。常见的答题模式:这个词语的深层含义是什么,表现了怎样的诗歌主题。该主题是怎样由这个词语引发的,所以说这个词语是全诗的关键。考点二诗句鉴赏“炼句”即锤炼句子,古有“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之说,即讲这种炼句的艰辛。“炼句”就是诗人精心提炼出的名句、警句,它是诗中最富有艺术魅力,非常精确地表现主旨或情感,具有高度典型性,能引起后人共鸣的句子。我们在赏析句子时,一定要联系上下句并结合全诗进行赏析,要善于从这些物象中概括出基本内容,从而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情感。【例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

22、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注】一水:亦作“二水”。设题: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解析:做概括题一定要找出共性的内容进行提炼,不能照抄,不能简单翻译。答题时要注意:第一步找出概括对象的典型意象及特点。第二步抽出意象的共同特点加以概括,指出表达作用。概括要求字数精练,作为思维过程的第一步不需要写出来,只是在思考时注意到即可。颔联“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抓住关键词“吴宫、晋代”,可知写的是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时的情况。颈联“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

23、洲”,抓住关键词“山、青天、水、白鹭洲”可知写的是南京的自然景色。前一句是昔,后一句是今,目的显而易见,古今对比,抒发作者古今兴亡盛衰之感。第三步,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答案:这首诗颔联概括介绍了六朝古都昔盛今衰的史实。颈联描绘了金陵美丽的自然风光。前一句是昔,后一句是今,目的是古今对比,寄寓作者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注意此题答案点较多,不能遗漏。)指点迷津炼句类问题答题规范1. 找出诗句的典型意象及特点,阐明语表义,发掘深层义;如果句子较复杂,可以把这句分成几个小部分逐一解说。2. 分析诗句在写景或抒情或写人方面的表达作用。3. 有时还可简要说明艺术效果。常见的答题

24、模式:这句诗大致是说什么意思,运用了何种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考点三风格体味鉴赏语言特色,就是对诗歌语言的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进行赏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句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分析语言特色,首先必须理解一些术语,如“清新”“绚丽”“明快”“含蓄”“简洁”等。再熟悉一些著名诗人的语言特色,如陶渊明的平淡、李商隐的绚丽、白居易的明快、杜牧绝句的含蓄、贾岛的简洁等,了解这些对解题不无帮助。【例8】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乌衣巷(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人月圆(金)吴激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

25、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中吕山坡羊燕子(元)赵善庆来时春社,去时秋社,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注】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宴席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设题: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解析:第一步,用一两个词语(最好用术语)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刘诗“含蓄深沉”,吴词“温婉悲凉”,赵曲“明快直露”。第二步,结合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是如何体

26、现的。刘诗是一首怀古诗。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像,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阳斜”涂抹背景,美而不俗。语虽极浅,味却无限。答案:刘诗今昔对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吴词剪裁唐人诗句抒亡国隐痛,温婉悲凉,凸显婉约词的正宗风韵。赵曲以议论作结,点破兴亡,明快直露,有浓郁的散曲风味。指点迷津语言风格类问题答题规范1. 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如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简练生动等。2.结合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是如何体现的。3.指出在表情达意

27、、描绘形象等方面的作用。4.按题目要求拟写答案。常见的答题模式: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名语言特色)+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析感情(指出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这首诗的语言特点是什么,诗中的哪些句子体现出这种特点,表现了怎么样的思想感情。一、炼字类型举例炼名词如黄庭坚寄黄几复:“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灯”与“江湖、夜雨”组合在一起,激发人一连串的想像:两个朋友,各自漂泊,每逢夜雨,独对孤灯,互相思念,深宵不寐,而这种情景已持续了十年之久。炼动词.一般动词陶潜饮酒:“悠然见南山。”(联系修饰语“悠然”考虑) “见”字表现出自然而然

28、的悠闲。.活用为动词的词宋祁玉楼春:“红杏枝头春意闹。”(感受情趣)“闹”字把无声的姿态描摹得好像有声音,写尽一派盎然的春意、蓬勃的生机。炼形容词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寂,人心之孤苦。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一个“忽”字,突出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炼数词齐己的早梅:“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一枝”比“数枝”更能突出梅花先于百花开的特点,更能突出诗题中的“早”字。炼叠词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

29、“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诗中“时时”“恰恰”为叠词。“时时”表现不是偶尔一见,把春意闹的情趣渲染出来;“恰恰”为象声词,形容娇莺啼鸣的婉转清脆,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听觉形象。 表达出诗人迷恋在花、蝶之中,忽又被莺声唤醒的刹那间的快意,并让人领略到汉语的音乐美。炼拟声词杜甫的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李煜的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拟声词的作用是: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炼表颜色的词边塞诗多以黄色与白色相对,表现出一种悲怆、苍凉、空旷、寥廓、广袤、萧瑟的意境。 如:“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王昌龄)感怀诗多以青色与白色相对,表现

30、岁月流逝、感慨世事沧桑,烘托出一种孤独寂寞的意境。 如:“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岑参)田园诗多以红色与绿色相对,构成富有情调的和谐画面,表现大自然的绚丽多彩。如:“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归,莺啼山客犹眠。”(王维田园乐)豪迈雄奇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如“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沉郁顿挫诗人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如“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悲壮慷慨含思悲壮

31、,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二、常见古诗语言风格朴素自然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词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中蕴含着深意。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婉约细腻具有“曲、细、柔”的特点,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如“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含蓄委婉即含有深意,藏而不露。这种风格往往不把意思

32、直接说出来,而是藏在形象中,让读者自己展开想像,思而得之。如“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清新明丽用清丽的语言来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怡然喜悦的感情。其艺术境界多如大雨过后的青青柳色、荷叶上颤动着的晶莹水珠。如“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幽默讽刺在诗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如“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章碣焚书坑)。生动形象诗歌的语言往往以其生动形象而感人至深。如苏轼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念奴娇赤壁怀古),既是诗又是画,有形有声有色地展现了

33、赤壁的壮丽景色,气势雄伟,境界开阔。又如: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之“绿”。绚丽飘逸绚丽飘逸即色彩缤纷、景象绮丽、变幻莫测。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杜牧的山行呈现出俊逸秀美的特色。第三节 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包括各种抒情方式、描写手法、修辞手法的使用,也包括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抒情方式、描写手法、修辞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考点一抒情手法常见的抒情手法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后者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用典

34、抒情、借古讽今等。抒情手法手法简介直接抒情直接对有关的人物或事件表明爱憎态度。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把诗人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情景交融诗句因情布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自然界中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用典抒情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刺时事。借古讽今借历史上的人或事件来讽喻当朝。设问示例:1. 诗歌在抒情方式上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2. 这首诗诗人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3. 第X句值得玩味,请从情与景的角度作简要赏析。【例1】(2009福建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

35、问题。江行(宋)严羽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声。【注】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设题: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典诗词表达技巧的鉴赏。答题步骤一般为:指出诗歌抒情手法的显著特点: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结合诗句阐释抒情手法如何运用: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简析抒情手法对塑造形象、表情达意的作用。这种抒情方式使诗人情感的抒发显得含蓄蕴藉。答案: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

36、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例2】(2009辽宁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晚 泊 岳 阳欧阳修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设题: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解析:第一步,指出诗歌抒情手法的显著特点。解答本题时,察觉到诗中句句写景,而句句含情,所以可以判定所用的手法应该是借景抒情,或者触景生情。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抒情手法如何运用。本诗化用张继、孟浩然的名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的意境,写出了作者在城外孤舟上羁旅的惆怅,

37、通过作者的所闻所见等写出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全诗以景寓情,考生应具体答出作者写了哪些景象,景与情有何关系。第三步,简析抒情手法对塑造形象、表情达意的作用。句句写景,景景关情。第四步,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答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触景而生的思乡之情。是通过卧闻钟声、系舟树下、静赏江月、倾听歌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感受,城下树、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视觉形象,以景寓情来表现的。句句写景,景景关情。【例3】(2010浙江杭州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卜算子(宋)曹组 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 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

38、无心处。设题:这首词借物抒怀,请就此作简要赏析。解析:本题考查抒情手法里的托物言志、借物抒怀。此为咏空谷幽兰之词,全词咏幽兰,多以淡墨渲染,结句稍加勾勒,托花言志。幽兰淡远清旷的风韵,又以象征,拟人和暗喻手法寄托作者对隐士节操的崇仰,流露出词人向往出世、归隐的心志。答案:通过写兰花与松竹梅为伍,以及“独自芳”和“香在无心处”,来透露自己寂寞无闻、知音难觅的惆怅,抒发自己坚贞高洁的情怀。【例4】(2011皖南八校联考)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后面的题目。踏莎行贺铸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注

39、】宋史文苑传载贺氏“喜谈当世事,可否不少假借。虽贵要权倾一时,少不中意,极口诋之无遗辞。人以为近侠。竟以尚气使酒,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设题:本词歌咏荷花的意图何在?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词句加以分析。解析:第一步,指出诗歌抒情手法的显著特点。本词全篇咏写荷花,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抒情手法如何运用。词人在上片通过对周围的环境和荷花“红衣脱尽芳心苦”的正面描写,突出了寂寞地开落、无人欣赏的荷花形象特征;下片将荷花比作美人,似与骚人语,不肯嫁春风,曲尽它的情态风神,显示了荷花的幽洁高雅。词人以荷花自况,以荷花的清亮绝俗和难免凋零清苦,寄托个人身世的感喟,抒写怀才不

40、遇的苦闷。第三步,简析抒情手法对塑造形象、表情达意的作用。表现了作者怀才不遇之情。第四步,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答案:本词全篇咏写荷花,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词人以荷花自况,以荷花的清亮绝俗和难免凋零清苦,寄托个人身世的感喟,抒写怀才不遇的苦闷。【例5】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台城刘禹锡台城六代竞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设题:试分析这首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解析:第一步,指出诗歌抒情手法的显著特点。借古讽今的手法。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抒情手法如何运用。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

41、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免不了有今之视昔,亦犹后之视今之感。当时唐王朝覆亡之势已成,重演六朝悲剧已不可避免。亡国的不祥预感,在写这首诗时是萦绕在诗人心头的。第三步,简析抒情手法对塑造形象、表情达意的作用。诗歌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了接目摇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第四步,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答案: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了接目摇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指点迷津抒情手法题答题模式答题步骤:先确定诗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若是间接抒情,则再确定具体又

42、是哪一种;然后结合诗句简要解说所写内容和所抒感情;最后点明这种抒情方式的作用,要用到术语,如含蓄蕴藉、淋漓尽致等。答题范式:这首诗运用了的抒情方式,全诗主要写了(内容),抒发了的感情,这种方式使诗人情感的抒发显得(用术语)考点二描写手法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描写,首先要了解有哪些常见的鉴赏角度,主要是多角度描写正面描写(比较简单,这里不作研究)和侧面描写中的衬托、动静结合、色彩的渲染、点面结合、虚实相生、白描手法、远近高低观察角度的变化等。各种手法之间可能有交错运用的现象,比如以动衬静、色彩的对比也可以是反衬。其次要善于根据诗歌中所描写的景物事物特点和人物形象,去探究作者是利用什么手法技巧达到这一表

43、现目的的。鉴赏古代诗歌的描写手法,主要是鉴赏描写中的渲染、烘托、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白描等。描写手法手法简介渲染对环境、景物进行多方面的描绘形容,以突出形象,增强艺术效果。烘托(衬托)即“烘云托月”, 分正衬和反衬,借描绘别的事物以突出主要对象。动静结合主要有以静写动、以动写静、以动衬静等手法。动静的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虚实相生所谓实,就是正面写,直接写,写眼前所见所闻;所谓虚,就是侧面写,间接写,写想像中的,写所感。虚实相生,相辅相成,就能避免方法上的刻板平直,更能准确传情达意。白描指用最简洁的笔墨,不加烘托和细致的修饰,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设问示例:1. 这首诗的细节描写很成功,试结合诗

44、句作简要分析。2. 这首诗在景物描写上有何特色和作用?3. 这首诗在描写方面有何特色?【例6】(2010广东高考)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望江东黄庭坚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注】阑:阻隔;阻拦。直饶:纵使。分付:交付。设题: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解析:答案包括三个部分:找准描写手法,整首诗运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结合诗句,分析该手法是如何运用的。词的上片写抒情主人公伫立“西头”,隔着“江水”“烟树”远眺“江东路”的情形,是实写;“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是

45、虚写,现实生活中无法与亲人团聚,便希望通过梦境来实现自己的愿望,这样的愿望似乎可以冲破时空、跨越大江。点明这种描写手法的作用。通过虚实相生的手法,刻画了一个望眼欲穿、至情至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答案:整首诗运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词的下片写抒情主人公灯前写信的细节,是实写;写抒情主人公“写了书”又“没人传”,“寻得雁”又“秋将暮”的内心活动,是虚写。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把一个至情至性的抒情主人公哀婉复杂的心理刻画得细腻感人。【例7】(浙江省湖州2010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灞上秋居 马戴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46、。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注】马戴,生卒年不详,生活于中晚唐之交的动荡年代。设题:第三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后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试作赏析。解析:第一步,找准描写手法,第三联运用了烘托手法。第二步,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该手法是如何运用的。“空园白露滴”用的是以“声”烘托“静”的手法,露滴的声音使人感到寂静,其中的人又是如何彻夜难眠,孤独。“孤壁野僧邻”同样是用烘托的手法。明明孑然一身,孤单无依,却偏说还有一个邻居,而这个邻居竟是一个绝迹尘世、犹如闲云野鹤的僧人。与这样的野僧为邻,诗人的孤独无依就显得更加突出了。“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诗人为了求取官职来到长安,在

47、灞上已寄居多时,一直没有找到晋身之阶,因而这里率直道出了怀才不遇的苦境和进身希望的渺茫。第三步,点明这种描写手法的作用。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孤独心境。答案:烘托手法。“空园白露滴”用的是以“声”烘托“静”的手法,露滴的声音使人感到寂静,其中的人又是如何彻夜难眠,孤独。“孤壁野僧邻”同样是用烘托的手法。明明孑然一身,孤单无依,却偏说还有一个邻居,而这个邻居竟是一个绝迹尘世、犹如闲云野鹤的僧人。与这样的野僧为邻,诗人的孤独无依就显得更加突出了。“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诗人为了求取官职来到长安,在灞上已寄居多时,一直没有找到晋身之阶,因而这里率直道出了怀才不遇的苦境和进身希望的渺茫。 【例8】阅

48、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雨后池上刘攽(bn)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设题: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解析:第一步,找准描写手法,动静结合的手法。第二步,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该手法是如何运用的。一、二两句写静,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写动,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第三步,点明这种描写手法的作用。这首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答案:一、二句以“水面平”“明镜”“

49、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塘上的一种动态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例9】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设题:白描要求运用极简省的语言,描摹景物的特征,反映作者的感情。 体会上面这首元曲所用的白描手法。解析:第一步,找准描写手法,作者只是利用白描手法对景物进行了排列,却达到了一种千古绝唱的效果。第二步,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该手法是如何运用的。相信

50、每一个读到的人都会在头脑中出现一幅天涯游子图。在这幅图中,藤是枯的,树是老的,鸦是黄昏中的。它们给人的情绪是萧索的,是暗淡的。此时再看到小桥流水人家,很自然的,那种思乡思家的情绪就会从心底弥漫开来。抬头望望远处漫漫古道,听听耳边呼啸秋风,看看跨下瘦马,什么感觉?只能断肠!这就是白描。第三步,点明这种描写手法的作用。全曲短短二十八个字,没有用典故,也没有多余的修饰,却教人能够看到这样一幅生动精致的图景,完全归功于白描完好的运用。答案:整首小令白描的描绘,让人们眼前出现了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在一匹瘦弱的马上,迎着嗖嗖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他走过被枯萎的藤条缠满的老树,看到黄昏下即将归巢,呀呀

51、直叫的乌鸦,又跨过潺潺小溪上的小桥,来到了几户冒着炊烟的人家门口。看着太阳即将落下,给一切镀上了一层漂亮的金黄色,想到自己仍然没有地方可以投宿,不禁想起家乡的一切,悲从中来,肝肠寸断。全曲仅五行,短短二十八个字,没有用典故,也没有多余的修饰,却教人能够看到这样一幅生动精致的图景,完全归功于白描完好的运用。特别是小令前三句,描写了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共九种事物,惜字如金。但却不简陋而显凝练,用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九个单字来形容九种事物。这几个看似简单的字眼,用在这三句中,起到了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例10】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江南可采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

52、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设题:阅读上面这首乐府诗,体味它是如何运用渲染的表现手法的。解析:第一步,找准描写手法,题目已经明确,是渲染的表现手法。第二步,这首诗开头三句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江南景致图。后四句东西南北方位的变化以鱼儿的活动为中心,显得生动活泼,音调优美,自然,有趣。把水上采莲的画面和人们采莲时的欢愉的情绪活灵活现地显现在人们的眼前。采用复沓句式而略有变化,更令人联想到采莲人在湖中泛舟来往、歌声相和相应的情景。第三步,点明这种描写手法的作用。诗中没有一字直接写人,但通过对莲叶和鱼儿的渲染,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使人感受到一股勃勃生气,让人联想到采

53、莲人内心的欢乐。答案:这首诗开头三句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江南景致图。后四句东西南北方位的变化以鱼儿的活动为中心,显得生动活泼,音调优美,自然,有趣。把水上采莲的画面和人们采莲时欢愉的情绪活灵活现地显现在人们的眼前。采用复沓句式而略有变化,更令人联想到采莲人在湖中泛舟来往、歌声相和相应的情景。诗中没有一字直接写人,但通过对莲叶和鱼儿的渲染,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使人感受到一股勃勃生气,让人联想到采莲人内心的欢乐。指点迷津描写手法题答题模式答题步骤:找准描写的特色(细节描写、白描、正面与侧面描写;景物描写的特色还须考虑动静、虚实、上下、远近、高低等顺序)。结合诗句,分析该手法是如何运用的。写出

54、了意象(人、物、景)的什么特点,或抒发了(突出了)什么思想感情。点明这种描写手法的作用。(内容方面的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形式方面的作用:前后照应,虚实结合,先总后分,一问一答)答题范式:(1)本诗在描写上成功地运用了描写,写出了(诗句解说),烘托了诗人的感情。(2)本诗在景物描写上的特色是,这样的描写使景物(答作用,如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同时渲染了的气氛,表达出诗人的感情。考点三修辞手法古人十分注重修辞手法的运用,采用比喻、比拟、象征、起兴等手法使描写的事物更为形象生动;采用夸张、衬托、对比、婉曲、设问、反问等手法来突出诗的主旨;采用通

55、感、借代、双关、叠字、对偶、反复等手法使诗中字句更为精巧。几种常考的修辞手法,其作用如下:修辞手法表达作用比喻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给人以鲜明、生动、深刻的印象。夸张增强表达效果,引起读者丰富的想像和强烈的共鸣。对比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分得更加鲜明。拟人把物人格化,使描绘生动形象,表意更加丰富。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可使语言简练、含蓄。对偶从形式上使作品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上使作品意义集中含蓄。设问用问题引入,牵动全篇,承上启下,深化主题,令人回味。反问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设问示例:1. 本诗在表达感情时主

56、要运用了什么修辞(表现)手法?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2. 诗的第X句/X联运用了什么表现(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例11】(2010浙江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定林王安石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值月相寻。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注】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仍:又。设题: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本诗最突出的就是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赋予“云”和“月”以人情,恰当地表达出作者的内在情感。答案:“宿”和“寻”皆为人的动作,运用拟人手法,把“云”和“

57、月”人格化。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相寻,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例12】 (2009宁夏、海南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鹧鸪天代人赋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注】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设题: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解题格式:第一步,揭示手法。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这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

58、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第三步,分析表达作用。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第四步,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答案: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指点迷津修辞手法题答题模式答题步骤:先答出具体运用的某修辞手法;再答该修辞的作用(术语+诗句内容);最后点出运用该修辞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答题范式:本诗(或第X句或第X联)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该修辞的作用术语)地写出了(诗句解说),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考点四构思技巧诗歌常用的构思技巧有:抑扬、照

59、应、以景结情、卒章显志等。表现手法手法简介抑扬分两类:欲扬先抑(为了褒扬肯定某一方面,首先对其他方面作贬抑否定)和欲抑先扬(为了否定和贬抑某一方面,首先对其他方面作一褒扬)。如叶绍翁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就使用了欲扬先抑手法,展现了春天美好的景象。照应指诗人往往采用今昔、他我、物我、物物对照的方式,来抒发自己或他人的情感。如朱淑真秋夜:“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凉”“梧桐月”照应前两句的“无眠”“秋气清”“欲三更”,营造出了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以景结情指在诗歌创作中,以写景结束诗句,从而抒发

60、感情。如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以景物“细雨、垂杨、画船”作结,烘托离别之情。卒章显志指诗人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和情怀。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设问示例:1. 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 2. 请分析这首诗的构思之妙。 【例13】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设题:这首诗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解析:第一步,概述诗句的内容。从全诗看,一二句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义,“求”“访”等字,仿佛是热烈颂扬汉文帝求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