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2年版课程标准解读及研究论文: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性质摘要: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规定了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性质。道德与法治课程是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的融合,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着铸魂育人的作用,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和综合性、实践性。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课程标准 课程性质道德与法治课程如何定位?对学生的成长有什么作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什么?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对这些问题都做了明确的回答。一、道德与法治课程是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的融合道德与法律都是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社会规范,都具有维护社会
2、秩序的作用。法安天下,德润人心,二者功能相同、目标一致,但性质不完全一样。法律具有外在的强制性、威慑性,有法必依、违法必究。道德具有内在的自律性。法律的人性基础是性恶论,法律要惩治坏人,让人不做一个恶人,守法是做人的底线。道德的人性基础是性善论,让人成为一个高尚的人。新时代,高度重视道德和道德教育。2013年11月24日至28日,在山东考察时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必须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只要中华民族一代
3、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2016年12月,指出:法律是准绳,任何时候都必须遵循;道德是基石,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依法执政基本方式落实好,把法治中国建设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使法治和德治在国家治理中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强调要提高全民法治意识和道德自觉。法律要发挥作用,首先全社会要信仰法律;道德要得到遵守,必须提高全体人民道德素质。要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使人们发自内心信仰和崇敬宪法法律;同时要加强道德建设,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提升全社会思
4、想道德素质。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决定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推动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提高法治教育的系统化、科学化水平,制定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并于2016年6月28日印发。该大纲对不同学段法治教育的目标、教学内容与要求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义务教育阶段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课程统一更名为道德与法治课程,教材名称也相应改为“道德与法治”。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成为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本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的重要依据之一。2021年4月,印发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意见,提出“
5、到2035年,基本形成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相适应,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基本形成全社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这就对公民的法治教育提出了更紧迫的要求。道德教育是自律教育,法治教育是他律教育。道德教育在于提升人的道德修养和思想境界。道德的底线就是法律,法律是成文的道德。我们对法治教育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法制到法治的过程。法制教育重在宣传特定的法律,使人掌握法律的内容,获得关于法律的知识。法治是一种依法治理的理念。法治教育不在于掌握具体的法律知识、法律常识,而在于提升公民的法治素养。法治素养是过一种法治生活必备的品格和关键
6、能力,如规则意识、法治观念、法治思维、法律信仰、守法用法习惯。法治教育是借助于法制教育,提升学生的法治素养。加强法治教育,改变了以往只重视道德教育、忽视法治教育的状况,把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结合起来。结合不只是二者都需要开设,还体现为二者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指出: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就要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为全面依法治国创造良好人文环境。要在道德体系中体现法治要求,发挥道德对法治的滋养作用,努力使道德体系同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衔接、相协调、相促进。要在道德教育中突出法治内涵,注重培育人们的法律信仰、法治观念、规则意识,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7、,营造全社会都讲法治、守法治的文化环境。第一,在道德教育中发挥法治对道德的促进作用。传统道德教育建立在整体主义和社会本位基础上,强调义务、奉献等,忽视了人的权利。现代道德教育强化法治的内涵,建立在人与人平等的基础上,注入权利、自由、民主、平等、公正、法治等新品质,在道德教育中培育主体人格、平等意识、民主意识、规则意识、契约精神、法律信仰等。只有以法治滋养道德,道德才能走出传统社会,成为现代法治社会的道德。只有道德与法治相结合,才能使现代人成为法治社会的文明人和道德社会的高尚者。第二,在法治教育中发挥道德对法治的滋养作用。法治是强制的,可以强制性地惩治违法行为,但如同孔子所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8、,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道德配合法治,在思想上确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从根本上解决道德的问题。“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法治只有诉诸内心情感,获得自觉的道德支持,才能真正地从外在要求转化为内在的法治自觉,才会有对法治的认同、法治的信仰,养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思维。二、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在性质上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类型上是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素养的综合性课程。(一)道德与法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指出,思想政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
9、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它对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至为重要和关键。2019年3月18日,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当前形势下,办好思政课,要放在世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这就是教育的历史责任。”他指出,我们正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未来30年,我们培养的人要能够完成“两个一百年”的伟业,这就是教育的历史责任。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0、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就要求我们把下一代教育好、培养好,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主力军、生力军。现阶段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直接决定着他们是否能够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要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实现个人价值同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因此,道德与法治必须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
11、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使思政课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关键作用。把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课程,就在于德是人之魂,思政课能够实现启智润心、铸魂育人。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青少年学生来说,他们正处在“人生的拔节孕穗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之中,加之社会的复杂,各种社会影响良莠不齐,不良信息腐蚀着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因此,更需要正面的教育和精心引导、栽培。虽然其他课程也可以渗透思政的元素,但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专门的思政课,对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素养
12、的不断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专门作用。(二)道德与法治课程旨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素养道德与法治的教育属于德育范畴。德育有大小德育之分。小德育是指道德教育,大德育是关于人的社会性发展的教育。道德与法治教育属于大德育范畴。虽然课程名字是道德与法治,但不限于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鉴于此,课标指出,道德与法治教育基于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要,以正确的政治思想、道德规范和法治观念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系统化教育,旨在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等,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为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牢
13、固的思想根基。1.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思想政治素质,是一个人作为国家公民参与社会政治生活所必须具有的思想素质和政治素质。思想素质是人的思想觉悟、思想意识、思想观念、思想方法、思想作风的统一,是解决思想认识问题的根本。新时代的思想素质就是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政治素质是人们从事社会政治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和基本品质,是公民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念、政治态度、政治信仰、政治技能的综合表现。政治素质是公民对国家政治制度、政治体制的认同和政策的贯彻执行。新时代的政治素质
14、就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始终与党保持高度一致,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成为自觉的追求,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在课标中,思想政治素养表现为核心素养的政治认同,具体包括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家国情怀。道德素养,是一个人作为“人”,作为社会成员、家庭成员等应该具有的道德修养,是人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综合反映,是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统一。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对公民道德提出了四个方面的要求,即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课标也依据这四个方面,对核心素养之一的道德素养做出了具体规定。法治素养,是
15、作为一个公民,在法治生活中所必须具备的法律知识、法治思维和法治观念等,提出要“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将其作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需要切实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引导全体人民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法治素养不同于法律素养,法律素养是学法用法,遵法守法,更多的是对法律的运用。法治素养是对法治的一种信念和遵从,包括法治知识、法治观念、法治思维、法治精神和法治信仰等。课标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法治素养强调的是法治观念,即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利义务相统一的理念,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人们的共同
16、追求和自觉行为。人格素养,是作为一个人所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和道德人格。在心理学上,人格又称为个性,是个人所具有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和个性心理倾向性(兴趣、爱好、价值观)的总和。但德育所要培养的人格素养不只是心理学意义上的人格,还具有道德的意蕴,是心理和道德的健全人格。课标提出,健全人格是指具备正确的自我认知、积极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生活态度,包括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友爱互助等。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养、法治素养和人格素养,是根据一个人所承担的社会角色,从不同侧面对其社会性发展所做的规定。四个方面是一个有机整体,只有把四个方面有机联系起来,才能使一个人成为一个健全的人、
17、一个社会的好成员、一个国家的好公民。2.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培育“三有”时代新人筑牢思想根基。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是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的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道德与法治课程要为学生“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筑牢思想根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环环相扣、逐层深入,回答时代新人“想不想、能不能、敢不敢”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问题。“有理想”,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方向引领,反映时代新人“向何处去”“为何要去”的方向性、目标性问题;“有本领”,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支撑,反映的是时代新人“何以实现”的能力问题;“有担当”,是担
18、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奋斗姿态和精神面貌,反映的是时代新人“以何种精神状态奋斗”的问题。“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是时代新人的核心素质,也是增强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的根本。有理想,才能增强志气。有理想的人,奋斗目标明确,意志坚定,不怕各种困难。新时代的中国人应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胸怀祖国,把自己的梦想融入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伟大梦想之中,立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力量,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有担当,才能增强骨气。新时代中国人的骨气写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和民族自尊自豪中,体现在做一个堂堂正正中国人的行动中。有本领,才能增强底气。底
19、气来自综合国力的提升,来自技术的创新,但在根本上来自劳动者素质的提高。高素质的劳动者,有技术、有本领,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由此才能真正引领中国的发展、技术的创新,使中国勇立世界潮头。三、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和综合性、实践性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和综合性、实践性。政治性、思想性是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的规定,综合性、实践性是对课程组织和实施的要求。政治性、思想性凸显了道德与法治作为思政课程的性质,综合性、实践性体现了道德与法治作为综合性、活动性课程的特点。1.政治性。道德与法治课程属于德育范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的德育,一向把政治性放在首位。德育的政治性明确了“为谁
20、培养人”的根本问题。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思政课程,明确政治性,必须牢固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德育具有较强的意识形态性,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根本方向的大事。指出:“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道德与法治课程是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的课程,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
21、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第二,加强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充分反映了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光辉历程和伟大实践,充分反映十八大以来党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充分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及其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第三,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从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来抓好思政课。“办好思政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
22、问题。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思想性。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政治性决定其思想性。道德与法治课程要紧紧围绕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等核心素养,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
23、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主要内容和精神,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思想方向,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吸收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明确告诉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使他们分清真善美、假恶丑,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思想性尤其体现
24、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引导学生增强政治认同。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明确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优势,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思想精髓;增强对党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第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提高个人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修养,自觉把小我融入大我,不断追求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和社会的自由、平等、公
25、正、法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第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革命文化教育。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精华和时代价值;教育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文脉,富有中国心、饱含中国情、充满中国味;教育引导学生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继承革命优秀传统,赓续红色血脉,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第四,引导学生树立法治意识,学会尊法、守法、用法。教育引导学生知晓与校园生活密切相关的规章制度、校纪校规和日常生活的法律常识
26、,了解法治思想的基本内涵和依法治国的基本思想,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尊重他人的权利与人格尊严;树立法治意识,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自身权利、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守法用法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第五,开展公民道德教育,提升公民道德素养。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引导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开展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引导学生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开展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热情服务、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做未来社会的好建设者;开展以尊老爱幼、勤俭持家
27、、邻里互助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教育,引导学生做家庭的好成员;开展以爱国奉献、明礼遵规、勤劳善良、宽厚正直、自强自律为主要内容的个人品德教育,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好品行,做一个品德高尚、自律自觉的人。3.综合性。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在“课程原则”中指出要加强课程整合,突出关联。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强化学科内知识整合,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强调素养本位,素养本身是人的发展的综合性反映,道德与法治课程所要培养的思想、道德、法治、人格等方面素养更是综合性的。只有综合性课程,才能培养综合性的素养。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综合性,不是基于
28、学科知识关系的综合,也不是基于学生生活的综合,而是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需要,基于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相关的课程内容,使之融入学生生活中,使学生的课程学习与学生生活融为一体,解决道德与法治学习中的知行统一问题。第一,综合性体现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特点。课标指出,道德与法治课程立足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内容组织上,摒弃了单一的学科逻辑和生活逻辑,坚持学科逻辑与生活逻辑相统一,主题学习和学生生活相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程以“成长中的我”为原点,由“自我认识”到“我与自然”“我与家庭”“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国家、人类文明”,不断扩大学生的认识和生活范围。道德与法治课程强调以生活为基础,生活是底色
29、、在后台,前台是发展儿童道德与法治素养所需要的学科主题内容。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征,将学科主题学习和不断扩展的学生生活结合起来,主题学习有机融入学生生活之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以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为基本内容,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要求,把党和国家的重大实践和理论创新成果,特别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入课程,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突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革命传统和法治教育;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有机整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革命文化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劳动教育、金融素养和信息素养教育等相关主题。第二,综合性体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儿
30、童学习的特点。人类最初的学习是生活学习,在生活中学习,学科知识是对儿童生活的理性抽象。义务教育阶段儿童的学习,应该从生活做起。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启蒙儿童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课程,更应该从儿童生活做起,因为生活是道德发生的源泉。儿童的道德不是从道德知识中发展出来的,道德最终表现为在生活中解决问题,只有在真实的生活中,个体才能真正地体会和领悟道德规则,遵守规则,养成核心素养。第三,综合性符合世界课程改革的趋势,也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德育课程改革的经验。综合化是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小学阶段,课程更应该强调综合化。新世纪开始的课程改革也把小学定位为以综合课程为主。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程前身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也都是具有鲜明综合性的课程。从课程改革的效果来看,这三门课程符合道德成长的规律,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4.实践性。道德与法治课程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将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吉林大学《交通仿真》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钢结构项目安全措施实施方案
- 公共交通急救演练方案
- 桥梁拆除项目的预算控制方案
- 东坡文化课件教学课件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2资源枯竭地区的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学案鲁教版选择性必修2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第1课时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过程及解释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 2024-2025学年高中化学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2醛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5
- 2024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七国际社会与外交政策学案
- 酒店的基本概念
- 重点但位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评分细则自评表
- 挂牌仪式流程方案
- 传输s385v200v210安装手册
- 风险调查表(企业财产保险)
- 农业信息技术 chapter5 地理信息系统
- 浅谈新形势下加强企业税务管理的对策研究
- 必看!设备管理必须要懂的一、二、三、四、五
- 空冷岛专题(控制方案、谐波及变压器容量选择)
- 结合子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铣槽的夹具设计
- 液氧汽化站安全技术操作规程2018-07.docx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