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原胶解析课件_第1页
黄原胶解析课件_第2页
黄原胶解析课件_第3页
黄原胶解析课件_第4页
黄原胶解析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8章黄 原 胶第1页,共30页。 一、黄原胶概况黄原胶(XamthanGum)别名汉生胶,又称黄单胞多糖,是国际上7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型发酵产品。它是由甘兰黑腐病黄单胞细菌(Xanthomonascampestris)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原料,经通风发酵、分离提纯后得到的一种微生物高分子酸性胞外杂多糖。其作为新型优良的天然食品添加剂用途越来越广泛。 Jungbunzlauer是总部设在瑞士的国际性公司生产基地分布在奥地利,德国,法国和加拿大 第2页,共30页。组成:D-葡萄糖,D-甘露糖,D-葡萄醛酸。性质:能溶于冷水和热水,低浓度时具有高的黏度,黄原胶溶液在28-80以及广泛PH 1-11范

2、围内黏度基本不变,与高盐具有相容性。在酸性食品中保持溶解与稳定,具有良好的冷冻与解冻稳定性。黄原胶与瓜儿豆胶具有协同作用。与刺槐豆胶(LBG)相互作用形成热可逆凝胶。第3页,共30页。国际上,黄原胶开发及应用最早的是美国。美国农业部北方地区Peoria实验室于60年代初首先用微生物发酵法获得黄原胶。1964年,美国Merck公司Keco分部在世界上首先实现了黄原胶的工业化生产。1979年世界黄原胶总产量为2000t,1990年达4000t以上。在美国,黄原胶年产值约为5亿美元,仅次于抗生素和溶剂的年产值,在发酵产品中居第3位。第4页,共30页。我国对黄原胶的研究起步较晚,进行开发研究的单位,如

3、南开大学、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山东食品发酵研究所等,均已通过中试鉴定。目前全国有烟台、金湖、五连等数家黄原胶生产厂,年产在200t左右,主要用作食品添加剂。我国生产黄原胶的淀粉用量一般在5%左右,发酵周期为7296h,产胶能力3040g/L,与国外比较,生产水平较低。随着黄原胶生产和应用范围的进一步发展,目前北京、四川、郑州、苏州、山东等地都有黄原胶生产新厂建成,预示着我国的黄原胶生产将呈现一个新的局面。第5页,共30页。二、黄原胶的分子结构及其性质 1)黄原胶的分子组成黄原胶是以5分子糖为一单元,由与此相同的单元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多糖物质。每一单元由2分子葡萄糖,2分子甘露糖和1分子葡萄糖醛酸

4、组成。主链由-葡萄糖通过1,4-糖苷键相连而成的2分子葡萄糖为单元,其结构与纤维素结构相同,相间在葡萄糖的C3上连有2分子甘露糖和1分子葡萄糖醛酸构成侧链。侧链上有丙酮酸及羧酸侧基。因其侧链含酸性基团,在水溶液中呈多聚阴离子,构成黄原胶的三级立体结构:带阴离子的侧链缠绕主链形成螺旋结构,分子间靠氢键形成双股螺旋,而双股螺旋结构间又是靠微弱的非共价键维系,形成规则的超级接合带状的螺旋聚合体”。 第6页,共30页。2)黄原胶的性质 典型的流变特性随着剪切速率增加,因胶状网络遭到破坏,导致粘度降低,胶液变稀,但一旦剪切力消失,粘度又可恢复,因而使黄原胶具有良好的泵送和加工性能。利用这种特性在需要添加

5、增稠剂的液体中加入黄原胶,不仅液体在输送过程中容易流动,而且静止后又能恢复到所需要的粘度,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饮料行业。 第7页,共30页。低浓度时的高粘性含2%3%黄原胶的液体,其粘度高达37Pa.s。黄原胶的高粘性使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同时又给生产上的后处理带来麻烦。 第8页,共30页。耐热性黄原胶在相当宽的温度范围内(-9890)粘度几乎无变化。黄原胶即使在130的高温下保持36min后冷却,溶液的粘度也无明显变化。在经多次冷冻-融化循环后,胶液的粘度并不发生改变。在高温条件下若添加少量电解质如0.5%NaCl,可稳定胶液的粘度。 第9页,共30页。耐酸、碱性黄原胶水溶液的粘度几乎与pH

6、值无关。这一独特性质是其他增稠剂如羧甲基纤维素(CMC)等所不具备的。 第10页,共30页。相容性及溶解性黄原胶可与绝大部分的常用食品增稠剂溶液溶混,特别是与藻酸盐类、淀粉、卡拉胶、瓜胶溶混后,溶液的粘度以叠加的形式增加。黄原胶易溶于水,不溶于醇、酮等极性溶剂。在非常广的温度、pH和盐浓度范围内,黄原胶很容易溶解于水中,其水溶液可在室温下配制,搅动时应尽可能减少空气混人。如果将黄原胶预先与一些干物质如盐、糖、味精等混匀,然后用少量水湿润,最后加水搅拌,这样配制出的胶液其性能更好。 第11页,共30页。分散性及保水性黄原胶是食品添加剂中优良的悬浮剂和乳化稳定剂。黄原胶对食品具有良好的保水、保鲜作

7、用。 第12页,共30页。三、黄原胶的生产 1)工艺流程菌种的扩培发酵原料配比发酵发酵条件控制分离提纯干燥 湖北大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第13页,共30页。2)菌种黄原胶生产有广泛的微生物来源,黄单胞菌属的许多种类菌株都能产生黄原胶。目前,国内外用于生产黄原胶的菌种大多是从甘兰黑腐病病株上分离到的甘兰黑腐病黄单胞菌,也称野油菜黄单胞菌。生产黄原胶的菌种还有菜豆黄单胞菌、锦葵黄单胞菌和胡萝卜黄单胞菌等。我国目前已开发出的菌株有南开-01、山大-152、008、L4和L5。这些菌株一般呈杆状,革兰氏染色阴性,产荚膜。在琼脂培养基平板上可形成黄色粘稠菌落,液体培养可形成粘稠的胶状物。 第14页,共30

8、页。3)发酵培养基黄原胶发酵培养基的碳源一般是糖类、淀粉等碳水化合物。在黄单胞菌菌体内酶的作用下,1、6-糖苷键被打开,形成直链多糖,经进一步转化,最终变成产物黄原胶。氮源一般以鱼粉和豆饼粉为主。添加一些微量无机盐,如铁、锰、锌等的盐类。特别是轻质碳酸钙以及NaH2PO4和MgSO4,它们对黄原胶的合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第15页,共30页。 例如南开大学的南开-01菌种所使用的摇瓶发酵培养基如下:玉米淀粉4%,鱼粉蛋白胨0.5%,轻质碳酸钙0.3%,自来水配制,pH7.0。在大罐生产中将鱼粉蛋白胨改成鱼粉直接配料,其他原料不变。国外用作黄原胶发酵的碳源多数是葡萄糖。第16页,共30页。4)发酵

9、 摇瓶发酵摇瓶发酵条件:接种量1%5%,旋转式摇床转速220r/min,培养温度28,发酵72h左右。发酵结束,产胶能力为2030g/L,对碳源的转化率在60%70%。 第17页,共30页。工业化生产接种量为5%8%。由于培养基的高粘度,黄原胶生产属高需氧量发酵,需大通风量,一般为10.6m3/(m3min)。发酵温度为2528。碳源的起始浓度一般在2%5%。黄原胶发酵培养基的起始pH值一般控制在6.57.0,这有利于初期的细胞生长和后期的黄原胶合成。 第18页,共30页。黄原胶的收率取决于碳、氮源的种类和发酵条件。目前收率一般在起始糖量的40%75%。第19页,共30页。黄单胞菌容易利用有机

10、氮源,而不易利用无机氮源。对产物的生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一般使用量为0.4%0.6%。氮源浓度较低时,随氮源浓度的提高,细胞浓度也增加,黄原胶的合成速率加快,黄原胶得率也相应提高。第20页,共30页。起始氮源在中等浓度时,细胞浓度和黄原胶的合成速率均有提高,发酵时间被缩短,但黄原胶的得率却降低,这是因为细胞生长过快,使用于细胞生长及维持细胞生命的糖量增加,用于合成黄原胶的糖反而减少,导致黄原胶得率下降。如果采用发酵后期流加糖的方法,使糖浓度始终维持在一定的水平,补加的糖只用于细胞维持生命及合成黄原胶,而没有生长的消耗,得率就可比间歇发酵有较大提高。起始氮源的浓度再提高,虽然细胞浓度有所增加,但

11、黄原胶得率及合成速率却降低了。其主要原因是氧限制,高浓度细胞随着发酵的进行,发酵液粘度不断增大,体积传质系数KLa降低,造成氧供应能力逐渐下降,合成速率变慢,得率降低。第21页,共30页。5)黄原胶的分离提取发酵醪中除含黄原胶(3%左右)外,还有菌丝体、未消耗完的碳水化合物、无机盐及大量的液体。其中菌丝体等固形物占20%,水溶性无机盐占10%。如果菌丝体等固形物混杂在黄原胶成品中,会造成产品的色泽差、味臭,从而限制了黄原胶的使用范围。黄原胶的分离提取,其目的在于按产品质量规格的要求将发酵醪中的杂质不同程度地除去,通过纯化、分离、浓缩和干燥等手段获得成品。黄原胶成品分食品级、工业级和工业粗制品3

12、种。 第22页,共30页。溶剂沉淀法先将发酵液用6mol/LHCl酸化,然后加入工业酒精使黄原胶沉淀。过滤后沉淀物先后用工业酒精和10%KOH洗涤,过滤,沉淀物干燥后进行粉碎,经过筛制得成品。由于直接用HCl和工业酒精进行酸化沉淀,没有去除掉菌体,因此仅能制得工业级黄原胶。食品级黄原胶:在上面的方法基础上增加了离心除菌体和多次用酒精进行沉淀、洗涤的操作,提高了成品的纯度。 该方法溶剂用量大,需设置溶剂回收设备,投资较大,生产成本高。本法提取收率在97.7%。 第23页,共30页。钙盐-工业酒精沉淀法在酸性条件下,黄原胶与氯化钙形成黄原胶钙凝胶状沉淀;加入酸性酒精脱去钙离子,使成短絮状沉淀;过滤

13、,在沉淀中加人酒精并用氢氧化钾溶液调节pH值。 第24页,共30页。絮凝法絮凝剂与黄原胶作用产生絮状沉淀,然后将沉淀物脱水,得到固型物含量为25%左右的湿滤饼;用多糖的非溶剂在适当条件下洗提上述湿滤饼,使其变为水溶性多糖。然后过滤,将水溶性滤饼干燥;经粉碎、筛分后得到合格的黄原胶成品。 第25页,共30页。直接干燥法本法采用滚筒干燥或喷雾干燥等方法,直接将发酵液进行干燥,从而制成工业粗制品级的黄原胶。该方法因为没有分离提纯工序,所以成品质量差,限于对黄原胶质量要求不高的场合使用,有利于降低产品成本。 第26页,共30页。超滤脱盐法本法采用近代分离技术,对高分子的黄原胶与小分子的无机盐和水进行超

14、滤分离,将黄原胶发酵液浓缩至2.5%5%,而无机盐浓度从10%降低至0.5%1%,然后再进行喷雾干燥。本法与直接干燥法相比,产品质量有所提高,达到工业精制品等级。 第27页,共30页。酶处理-超滤浓缩法本法用酶处理发酵液,将蛋白质水解,从而使发酵液变得澄清,简化了离心过滤这一步工序。本法使用的酶包括碱性蛋白酶,酸性或中性蛋白酶,或用复合酶共同进行作用。用酶处理后,不但发酵液澄清度提高,而且氮含量降低,过滤性能得到改善,在微孔过滤中过滤速度可提高320倍,成品质量也有提高。第28页,共30页。 综上所述,黄原胶的分离提取方法很多,但在应用上都受到各自条件、特点的制约。比较而言,采用超滤浓缩纯化发酵液的方法是比较理想的选择。 第29页,共30页。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