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任务与方法_第1页
第2章: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任务与方法_第2页
第2章: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任务与方法_第3页
第2章: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任务与方法_第4页
第2章: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任务与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2章 政治经济学研究(ynji)对象、任务与方法授课(shuk):涂晓今共四十页 内容提要 人类从事社会经济活动必须涉及到两个方面的关系:一是人与自然或物的关系,二是人与人的关系。作为研究人类社经济活动的经济学科,其研究对象也必然要涉及以上两个方面的关系。 马克思和恩格斯实现了政治经济学的伟大(wid)革命,科学地确立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明确指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不是物,而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 共四十页 政治经济学是以物质资料的生产为出发点的。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就是生产和创造产品的劳动过程。任何社会的劳动过程都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即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人和自然

2、或物的关系构成社会的生产力,人与人的关系构成社会的生产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社会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生产关系、交换关系、分配关系、消费关系的有机整体,生产资料所有制是这一生产关系总和的基础(jch)与核心,它决定了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性质和发展变化;同时,生产关系与交换关系、分配关系、消费关系之间也相互制约,并反作用于生产资料所有制。共四十页 一定社会的占支配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这个社会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则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等制度以及同经济基础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 经济基础决定(judng)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政

3、治经济学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去研究社会生产关系的。共四十页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是生产关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经济规律有三种不同类型。经济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人们可以认识并利用经济规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就是要揭示(jish)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本质联系及其运动的客观必然性。 马克思、恩格斯首先在哲学上进行革命,创立了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并第一次把这种方法运用于研究政治经济学。除此之外,马克思、恩格斯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还运用系统法、综合法、归纳法、演绎法以及

4、规范法和实证法等分析方法,并适当借鉴伦理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的某些方法和范畴。所有这些,共同构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体系。共四十页 2.1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1.1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的确立 人类从事社会经济活动必须涉及到两个方面的关系:一是人与自然或物的关系,二是人与人的关系。前者表现为社会经济活动的生产力方面,即资源配置或经济运行机制问题;后者表现为社会经济活动的生产关系方面,即经济制度问题。作为研究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经济学科,其研究对象也必然要涉及以上两个方面的关系。 经济学研究对象是对经济学科研究方向、范围、内容等的高度概括。只有确立了科学的经济学研究对象,才能建立起完整

5、(wnzhng)的科学的经济学科体系。因此,判断哪类经济学说或学派是否科学,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要看它的研究对象的确立是否科学。共四十页 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人,第一次把政治经济学发展成一门独立的科学,他们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但是在他们的著述中,实际上是把国民财富的生产与分配当作(dn zu)了自己的研究对象。在古典政治经济学那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了社会经济活动两个方面关系的内容,即既包括了资源配置问题或经济运行机制问题的研究,也包括了生产关系或经济制度的分析。但是,由于受到资产阶级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局限,古典政治经济学者把资本主义制度看成是永恒不

6、变的,所以他们在研究国民财富的生产与分配时,主要分析的还是人与物的关系,即资源配置或经济运行机制方面的问题,而很少涉及生产关系方面即经济制度方面的问题。共四十页 而庸俗政治经济学家则故意抹杀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专门以人与物的关系来掩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资本主义剥削(bxu)进行辩护。1803年,萨伊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概论中,提出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 “三分法”,抽掉了对社会经济关系的研究,试图把政治经济学变成一种抽象的,像化学、物理学、天文学一样的科学,以掩盖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此后,李嘉图的追随者詹姆斯穆勒在他的主要经济学著作政治经济学原理(1821)一书中,又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分为

7、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方面,即所谓“四分法”。共四十页 后来的西方经济学者秉承了庸俗政治经济学的衣钵。在边际学派那里,有关生产关系即经济制度(zhd)方面的内容,被认为是规范的或不可实证的,从而是不应该属于经济学研究领域的问题。洛桑学派奠基人瓦尔拉斯研究边际效用价值论和一般均衡理论的巨著取名纯粹经济学要义(1874),就是要表明其研究对象的不同,并要把古典政治经济学中所谓的“政治”即经济制度的因素剔除掉。到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1890)出版时,自孟克列钦以来的政治经济学传统发生了根本逆转:一是自此以后,研究理论经济学的著作不再冠名为“政治经济学”而是冠名为“经济学”;二是这种似乎仅仅是形式

8、上的变化,其实蕴含着经济学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的变化,除了在研究方法上大量引用数理方法外,最主要的就是完全将生产关系即经济制度分析的内容割裂出去。从此,西方经济学完全偏离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轨道,仅把人与物的关系即资源配置或经济运行机制方面的问题当作自己的研究对象。共四十页 资源配置(z yun pi zh)或经济运行总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或经济制度背景下完成的,经济制度状况必然对资源配置(z yun pi zh)的效率产生影响。现代西方经济学将古典政治经济学传统中的经济制度分析排除在外,忽视经济制度的变迁及其对资源配置的影响,暴露了其理论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也影响了理论对现实经济运行的解释能力。著

9、名经济学家罗纳尔德H科斯将这样的经济学称之为“黑板经济学”。共四十页 科学地确立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由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完成的。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来研究政治经济学,科学地确立了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明确指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不是物,而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社会生产关系。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序言中说:“我在本书中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恩格斯也指出:“经济学所研究的不是物,而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归根到底是阶级和阶级之间的关系;可是这些关系总是同物结合着,并且(bngqi)作为物出现”。在马克思和恩格斯

10、看来,生产力与生产方式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受生产力的决定并反作用于生产力,而经济范畴无非是人们社会生产关系在理论上的表现,因此,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应是在一定社会生产力状况基础上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这样,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把政治经济学真正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共四十页 2.1.2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社会生产关系,是在人类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形成和存在的,因而要了解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物质资料生产及其重要(zhngyo)作用。共四十页 什么是物质资料(zlio)的生产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指人们按照预期目

11、的运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生产和创造产品以满足人们需要的的劳动过程。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的三要素 物质资料的生产必须具备三个简单的要素: 人的劳动、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劳动手段) 共四十页 劳动过程的三要素概括起来说,就是人的要素和物的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即人的要素是最基本的、能动的因素,起着主导作用:它能设计、制造、控制、使用工具(包括电脑、机器人等设备);能开发(kif)、加工、革新劳动对象;能用自己的优势,部分抵偿工具和劳动对象的劣势。物的要素即人们在生产中使用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统称为生产资料,它是人们从事生产所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劳

12、动者只有同生产资料结合才能进行生产,创造出物质财富。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结合的方式,是区分不同社会经济制度的标志。 共四十页 物质资料(zlio)的生产过程,还是一个不断重复、不断更新的社会再生产过程。这一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直接生产过程)、交换、分配、消费等四个环节,而社会再生产过程就是这四个环节的辩证统一过程。 在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中,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而分配、交换、消费也反作用于生产。共四十页 相关链接: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相互制约(zhyu)作用 生产决定消费、分配和交换(流通) 分配影响消费和交换(流通) ,并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生产 交换(流通)影响分配和消费,也在一

13、定意义上决定生产 消费影响分配和交换(流通) ,并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生产 共四十页 2.1.3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 人们所从事的物质资料的生产,从来都不是任何个人的孤立行为,而是以团体的、相互协作的形式来进行的。这也就是说,人们在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时候,人本身不仅要与自然或物发生(fshng)关系,而且人与人之间也必然要结成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并且只有结成这种社会生产关系,而后才能有人们对自然的关系。因此,马克思指出:“人们在生产中不仅仅同自然界发生关系。他们如果不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共同活动和相互交换其活动,便不能进行生产。为了进行生产,人们便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只有在这些社会

14、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范围内,才会有他们对自然界的关系,才会有生产。” 人和自然或物的关系构成社会的生产力,人与人的关系构成社会的生产关系。共四十页 所谓生产力,是指人类从自然资源和非自然资源中创造物质资料以满足人们(rn men)的合理需要,并促进人与生态协调发展的能力。 生产力由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和生产资料所构成。劳动者是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劳动者创造生产工具,使用和改进生产工具;劳动者通过生产实践不断积累生产经验,提高劳动技能,这无疑地会大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生产资料特别是生产工具的发展变化,为劳动者劳动技能的提高和生产知识的丰富提供了物质条件。从生产力的内部关系来看,生

15、产力的不断发展就是在这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辩证运动中进行的。共四十页相关链接:劳动过程三要素与生产力三要素 劳动过程三要素与生产力三要素,是相互(xingh)联系又相互(xingh)区别的概念。在生产力中,劳动力、劳动资料,以及已开发、加工和再生的劳动对象,都是和一定的科学技术密切结合的。劳动过程三要素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资料未开发加工的已开发加工和再生的科学技术生 产 力 三 要 素劳动力共四十页 所谓社会生产关系,就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社会生产关系也叫社会经济关系,它是一切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在阶级社会,社会生产关系表现为物质利益关系。 由于(yuy)物质资

16、料的生产过程同时也是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了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辩证统一的四个环节。因此,社会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消费的社会关系的总和。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狭义的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总和,则是广义的生产关系。无论是狭义的生产关系还是广义的生产关系,都是建立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的。共四十页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指人们在占有和支配生产资料方面所形成的经济关系。从表面上看,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人对物的占有关系,实质上它是通过对物的占有而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和核心。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

17、式,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和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又决定劳动产品的分配关系、交换关系和消费关系。所有制、分配方式的差异体现为社会阶级的差异。因此,有什么样性质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就有什么样的人们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中的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发展变化,决定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关系的发展变化。或者说,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和要求,是通过人们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中的关系来体现的。马克思说:“给资产阶级的所有权下定义不外是把资产阶级生产的全部社会关系描述一番(y fn)。” 所以,分析任何社会生产关系都不能离开所有制关系,而要真正弄清楚所有制关系,又只能是

18、全面分析社会生产关系的结果。共四十页相关链接: 生产资料所有制与生产关系体系 作为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生产关系,总是建立在一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核心,包含生产、交换(jiohun)、分配、消费关系的生产关系总和,便构成生产关系体系。首先,生产关系体系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关系是狭义的生产关系,它主要是指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结合的社会形式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其次,生产关系体系包括分配关系和交换关系。分配关系是指人们在产品分配过程中形成的关系,交换关系是指产品为消费而交换的过

19、程中形成的人与人的关系。分配和交换是介于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第三,生产关系体系包括消费关系。消费关系主要是指社会成员在生活资料的消费过程中形成的关系。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完成阶段。消费过程是一个社会过程,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社会成员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共四十页 社会生产关系体系的内在关系,即社会生产关系运动中生产关系与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之间的关系,不是并列的,也不是互不相关的,而是辩证地运动着的。生产决定(judng)分配、交换和消费,生产关系也决定(judng)分配关系、交换关系和消费关系;分配、交换和消费反作用于生产,分配关系、交换关系和消

20、费关系也反作用于生产关系。政治经济学不仅要研究社会生产关系的各个方面的内容,而且要研究社会生产关系体系中各个方面之间的相互关系。 共四十页生产关系(shngchngunx)体系生产资料 所有制狭义生产关系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共四十页 2.1.4 政治经济学必须结合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研究(ynji)生产关系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社会生产关系不是静止不变的,每一个社会经济形态的生产关系都有它建立和发展的过程。生产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变化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进行的,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共四十页 从社会物质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这个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21、出发,政治经济学是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来研究生产关系的。因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所以研究生产关系不能离开生产力。但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并不研究生产力本身的物质技术内容。同时,由于上层建筑不仅决定于经济基础,而且有反作用,所以研究生产关系要联系上层建设。但政治经济学并不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混合一起作为自己(zj)的对象。政治经济学正是研究生产的社会关系,即生产关系,以阐明人类社会的经济规律的科学。共四十页 相关链接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首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一是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二是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

22、变化。生产力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当生产力发展到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原有的已经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就一定(ydng)要发生变革,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就必然产生。因此,在生产方式的内部矛盾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其次,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当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时候,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二是当生产关系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的时候,它对生产力的发展就起着阻碍和破坏作用,并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共四十页相关链接: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首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上层建筑

23、是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建立起来的,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要求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二是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发展变化。经济基础发生变革,旧的上层建筑就迟早也会发生变革,一种新的上层建筑就会产生。 其次,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当上层建筑同自己的经济基础相适应,与自己的经济基础在同一方向上活动,能够满足经济基础的要求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二是当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不能满足经济基础的要求时,就会阻碍(z i)经济基础发展,甚至瓦解经济基础。一般来说,上层建筑总是自己的经济基础形成和巩固的强大力量;而旧的腐朽的上层建筑则是维护旧的经济基础、阻碍(z

24、i)新的经济基础产生和发展的反动力量。共四十页 生产关系(shngchngunx)(经济基础) 决定(judng)决定 上层建筑生产力反作用反作用共四十页2.2 政治经济学的任务2.2.1 经济规律及其特点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的理论科学,它研究的是生产关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就是要揭示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本质联系(linx)及其运动的客观必然性,即揭示客观的经济规律。共四十页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按一定的规律发展变化的。规律就是指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例如,地球围绕太阳旋转、万有引力、能量守恒等等,都是规律。规律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客观性。

25、事物的规律性决定于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gyu)的内部矛盾及其所依赖的客观条件,因而任何规律都是客观的,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的。二是强制性。规律既然是客观的,这就要求人们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顺应客观规律,否则就达不到预期的目的,甚至会受到规律的惩罚。三是普遍性。只要具备相同条件,规律就会存在,规律就会发生作用。共四十页 生产关系发展的规律,也就是经济规律。经济规律就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经济规律同自然规律一样,也都是客观过程的内在的联系,它支配着经济运动发展变化的基本方向和各种纷繁复杂的过程。不管人们主观上是否认识经济规律,它总是客观存在和必然发生作用的,是

26、不依赖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人们可以通过实践,发现、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来指导自己从事的经济活动,但是不能创造(chungzo)、改造和消灭经济规律。任何个人任何团体,违背了或是企图臆造任何经济规律,都会无一例外地遭到无情的惩罚。共四十页 经济规律也有着与自然科学规律不同的特点,即具有历史性。一切经济规律,都产生于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并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下发生作用。有什么样的经济条件,就会相应地产生什么样的经济规律;在同样的经济条件下,经济规律会不断重复出现;经济条件消失之后,经济规律也就失去作用,或退出历史舞台。因此,经济规律不是长久不变的,至少是其中的大多数只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中发生作用。经

27、济规律的这种历史性,是由经济条件本身(bnshn)的历史性决定的。旧的经济规律退出历史舞台,并不是被消灭,而是由于出现了新的经济条件而失去效力。新的经济规律的出现,并不是由人们的意志创造出来,而是在新的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的。共四十页 2.2.2 经济规律的类型 第一,在一切社会经济形态中起作用的共有经济规律。它表现为各个社会经济形态发展过程中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中的某些共同的本质联系。例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就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它体现(txin)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变化之间的本质联系,存在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时期。在一切社会经济形态中,共有经济规律的

28、存在,说明各个社会经济形态有着互相联系的一面。 第二,在几个社会经济形态中起作用的共有经济规律。它表现为几个社会经济形态中存在的某种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中的共同的本质联系。如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社会中存在的规律,只要存在商品和商品交换,价值规律就会起作用。 第三,在某一社会形态中起作用的特有经济规律。它表现为某一特定社会经济形态发展过程中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中的某种特殊的本质联系。如剩余价值规律等,它只是在资本主义这一特定社会形态中起作用。共四十页2.2.3 经济规律能够被人们认识和利用 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并不等于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是消极的,无能为力的。相反,人们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并用来为

29、整个社会谋利益的。如果把经济规律偶像化,让自己去做经济规律的奴隶,是十分错误的。恩格斯说:“社会力量完全象自然力一样,在我们还没有认识和考虑到它们的时候,起着盲目的、强制的和破坏的作用。但是,一旦我们认识了它们,理解了它们的活动、方向和影响,那末,要使它们愈来愈服从我们的意志并利用它们来达到我们的目的,这就完全取决于我们了。”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一旦人们认识了客观规律,就能有效的发挥主观能动性,按客观规律办事,成为客观规律的主人。政治经济学的任务就是揭示客观经济规律,为人们提供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依据(yj)和方法。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人们所认识和利用的经济规律,就是由政治经济学正确地揭示的经济规律。共四十页 2.3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马克思、恩格斯首先在哲学上进行革命,创立了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并第一次把这种方法运用于研究政治经济学。这正是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能在经济学领域(ln y)中实现伟大革命的一个根本原因。 2.3.1 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科学发现之一,这一发现使人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