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蟹类的疾病.课件_第1页
虾蟹类的疾病.课件_第2页
虾蟹类的疾病.课件_第3页
虾蟹类的疾病.课件_第4页
虾蟹类的疾病.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六章 虾、蟹类的疾病 学时安排:理论2学时第1页,共43页。教学要求教学目标技能目标教学要点教学重点、难点第2页,共43页。教学目标掌握常见虾、蟹类疾病的症状,流行情况。掌握常见虾、蟹类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第3页,共43页。技能目标掌握各种虾、蟹类疾病的症状及疾病的鉴别第4页,共43页。教学要点 各种虾、蟹类疾病的症状、流行情况、防治方法等第5页,共43页。教学重点、难点 各种虾、蟹类疾病的症状、流行情况、防治方法的熟练掌握及应用。第6页,共43页。课程导入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虾蟹类养殖面积和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量急剧增加,疾病的发生也越来越多,危害越来越严重。因此,解决病害的问题

2、已经成为保持虾蟹养殖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必须采取加强病害防治工作,适度控制养殖规模等措施,才能使我国的虾蟹养殖业得到健康的发展。第7页,共43页。第一节 病毒性虾蟹病第8页,共43页。一、白斑综合症(即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杆状病毒病)【病原体】 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症状及病理变化】 病虾停止摄食,行动迟钝,游泳无力,漫游水面或静卧水底,不久即死。病虾体色有时轻度变红或暗淡退色,典型的病虾在甲壳内表面有白色或淡黄色斑点,肉眼可见。白点在头胸甲上尤其明显,在显微镜下呈花朵状,但在有些地方病虾的白点不明显,甚至没有。病虾头胸甲与其下方的组织分离,容易剥下。 第9页,共43页。

3、对虾白斑综合症第10页,共43页。二、河蟹的颤抖病【病原体】 该病可能由病毒引起,据陆宏达等报道,一种无囊膜,球状的小RNA病毒是该病的病原;病毒颗粒直径约为6585nm。 第11页,共43页。【症状及病理变化】 发病初期,病蟹食欲下降,活动减缓,对外交刺激不敏感,并伴有蜕壳不遂的特征,但四肢尚能伸直。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河蟹的指节前端开始出现微红色,并逐渐向上延伸。此时观察病蟹,常出现步足将身体支撑的现象,而且支撑的时间逐渐变长,进而可发现支撑的步足出现“颤抖”现象。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河蟹步足中的长节和腕节肌肉出现病变、萎缩,解剖发现部分肌肉呈现水样状,步足不能回伸,站立不稳,附肢抖动

4、不停,全身抽搐痉挛,无力翻身。病蟹不脱壳,体内积水,34天后即会死亡。解剖病蟹,可见鳃丝呈灰黄色或黑褐色,肝脏病变十分明显,肝胰脏囊肿呈灰白色,肝组织糜烂并发出臭味,肠道无食,而且有明显的炎症反应,三角膜出现水肿,打开腹甲有明显的炎症。第12页,共43页。流行情况 河蟹“颤抖病”是一种广泛流行、危害性大的病毒性疾病。该病流行季节长、发病率高。 该病主要危害2龄幼蟹和成蟹,当年养成的蟹一般发病率较低。发病蟹体重为3120g,100g以上的蟹发病最高。一般发病率可达30%以上,死亡率达60%90%,蔓延速度极大。从发病到死亡往往只需1530天。发病季节为510月上旬,810月是发病高峰季节,流行水

5、温为2535。江苏、浙江两省流行严重。第13页,共43页。防治方法以预防为主,尚未有效治疗方法。1、用生石灰彻底清池,并应清除过多的污泥。对池底进行曝晒、翻动,促进池底有机物的分解,这样机既可以杀灭池底的各种病原体,又可以促进营养物质的循环利用。2、幼蟹养殖期间慎用药物,尤其是对器官损害性大的药物应禁用。3、保持水质清洁,经常换水。定期泼洒生石灰mg/kg,使池水的PH稳定在7.58.5。4、为池塘栽植水草,栽种水草的种类可因地制宜,但栽种面积已不少于1/3宜。5、外购蟹种应经检疫,确认为健康无病害的蟹种才能放养:对蟹种进行放养前消毒。方法为:用58l/L福尔马林或3%的食盐浸泡消毒。消毒时间

6、可根据蟹种及病原体种类、数量情况而定。6、饲料中添加免疫增效剂,增强蟹体免疫第14页,共43页。第二节 细菌性虾蟹病第15页,共43页。一、褐斑病(甲壳溃疡病) 【病原体】 该病主要是一些具有分解几丁质能力的细菌侵袭所致。从病灶上分离出来的细菌有许多种,主要有贝类克氏菌,弧菌、假单胞菌,气单胞菌、巴斯德氏菌、黄杆菌等约30余个菌种。但由于人工感染没有成功,且环境中的化学物质刺激及营养失衡也会导致黑斑病,因此认为该病是一种综合性疾病。病因可能有下列四种:(1)上表皮先受机械损伤具有分解几丁质能力的细菌从伤口乘机侵入,引起甲壳溃疡。我国亲虾越冬期的褐斑病,其主要原因就是这一点。(2)先是由于其它细

7、菌破坏了上表皮,然后具有分解几丁质能力的细菌侵入。(3)由于营养不良引起的。这一点在龙虾的褐斑病中已证明。(4)环境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如重金属离子等引起的。蟹类的甲壳溃疡病的病原与对虾褐斑病的病原基本相同。第16页,共43页。第17页,共43页。第18页,共43页。症状及病理变化 病虾的体表甲壳发生溃疡,出现黑褐斑。溃疡无固定部位,躯干和附肢均可发生,但以头胸甲和第13腹节的背侧面较多。越冬期的亲虾,除了体表的褐斑以外,附肢和额剑也会烂掉,断面也是黑色。溃疡的深度未达到表皮者,在对虾蜕皮时就随之蜕掉,在新生出的甲壳上不留痕迹,但如果溃疡已深达皮之下,在蜕皮时往往在溃疡处的新壳与旧壳发生粘连,使

8、蜕皮困难,严重者细菌侵入甲壳以下的内部组织,引起对虾死亡。第19页,共43页。蟹类甲壳溃疡病 病蟹的外骨骼有数目不定的黑褐色溃疡性斑点,在蟹的腹面较为常见。有时呈现铁锈色或被火烧焦的样子,所以也叫壳病,锈病或烧斑病。早期症状为一些褐色斑点,斑点中心部稍凹下,呈微红褐色,到晚期,溃疡的斑点扩大,互相联结为形状不规则的大斑,中心处有较深的溃疡,边缘变为黑色。溃疡一般达不到壳下组织,在蟹子蜕皮后就可消失,但可继发性感染其它细菌或真菌,引起病蟹死亡。第20页,共43页。流行情况 该病在我国海水养殖的越冬亲虾中最为流行,危害性也最大。此外,青虾、淡水的罗氏沼虾的幼虾和成虾以及龙虾、蟹类、褐对虾均可发生该

9、病。一般病轻时,可随着生长蜕壳后自愈,病重时,因造成蜕壳受阻使虾大量死亡。发病季节一般在越冬的中后期,即13月份。死亡率可达80%以上。第21页,共43页。防治方法1、投喂营养全面的优质饲料,保护水质不受污染,定期泼洒含氯消毒剂等。2、在捕捞、运输、放养、选择等操作过程中,仔细小心,严防虾体受伤。3、池水用25l/L福尔马林全池泼洒,隔12天再用一次,同时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及脱壳素投喂,土霉素的添加量为500mg/Kg,连喂2周。第22页,共43页。二、对虾红腿病【病原体】 副溶血弧病、鳗弧菌等及气单胞菌属中的一些种类,因此,红腿病的病原可能不只一种。第23页,共43页。第24页,共43页。症

10、状及病理变化 主要症状是附肢变红色,特别是游泳足最明显,头胸甲鳃区呈淡黄色。病虾一般在浅水处或池边缓慢独游,厌食,个体消瘦。甲壳与肌肉间空隙大;血淋巴液混浊,凝固慢或不凝固;镜检血淋巴液,血细胞减少,高倍镜下可看到许多运动活泼的短杆状细菌,在附肢、肝胰腺,肌肉、肠、鳃等组织器官中也有大量细菌。第25页,共43页。流行情况 红腿病在全国各养虾地区都有流行,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90%以上,是对虾养成期间危害最大的一种病。流行季节为9月中旬至10月上旬收虾之前。有的池塘在发病后几天内几乎全池对虾死亡。红腿病也是越冬对虾的常见病。该病的流行季节与池底污染和水质不良有密切关系。 但对虾在环境条件变化或不良

11、时,附肢也会暂时变红,但鳃区不变黄,切在条件改善后很快就可恢复原状,因此,确诊必须在显微镜下检查到血淋巴中有细菌存在。第26页,共43页。防治方法1、池塘在冬天要彻底清除池底淤泥,放养虾苗前再用生石灰或含氯消毒剂等消毒。2、夏秋高温季节提高水位,保持良好的水质。3、少投喂或不投喂鲜活饵料,禁止投喂腐败变质的小杂鱼虾。4、定期(一般10天左右)泼洒生石灰20mg/kg。5、可用弧菌灭活菌苗浸浴或口服进行预防。6、发病虾池全池泼洒含氯消毒剂,如漂白粉(11.5mg/kg)或三氯异氰尿酸(0.2mg/kg)等。同时口服抗菌素等药物饲料,通常按0.1%0.5%添加如饲料中,连续投喂57天为一个疗程。第

12、27页,共43页。第三节 真菌性虾蟹病虾蟹的真菌性病以卵和幼体的真菌病危害最大,其次为越冬期亲虾、亲蟹,在养成期间很少发现真菌性病。真菌的菌丝都比较粗大,在显微镜下一般都容易看到。第28页,共43页。第29页,共43页。第30页,共43页。一、水霉病【病原体】 病原为水霉,其种尚未鉴定。发病原因主要是运输时使虾蟹受伤,真菌孢子侵入而至,此外,因水流与温度原因也会使卵受感染。第31页,共43页。症状与病理变化 发病初期,病虾尾部及其附肢部有不透明的白色小斑点,继而扩大,严重时遍及全身,最后导致死亡,越冬的罗氏沼虾发病时则多表现为尾扇和头胸甲出现溃疡性黑斑。 蟹卵表面或病蟹体表和附肢上,尤其是伤口

13、上出现灰白色棉絮状病灶,伤口部位组织溃烂,病蟹行动迟缓,食欲减退,身体瘦弱,蜕壳困难而死亡。第32页,共43页。流行情况 该病在青虾和罗氏沼虾中均有发生,主要对象是虾苗,越冬的罗氏沼虾也较多发生。此外,从蟹卵、幼体到成蟹均会被感染,发病率较高,蟹卵与幼体发病易造成大量死亡。第33页,共43页。防治方法1、在捕捞、运输、放养过程中应谨慎操作,勿使河蟹受伤。蜕壳前,增投一些动物性饵料,促使其蜕壳。2、坚持每天排污和换水,保持水质清洁3、池水预先用0.5mg/kg的三氯异氰尿酸溶液浸洗消毒。4、虾患病时可用200l/L的福尔马林浸浴30分钟。5、河蟹患病可用3%5%的盐水浸浴病蟹5分钟,然后用5%碘

14、酒涂擦患处。第34页,共43页。第四节 虾、蟹寄生虫病第35页,共43页。一、蟹奴病【病原体】 寄生甲壳类蟹奴(Sacclina sp.)。【症状和病理变化】 蟹奴附着在蟹腹部,使病蟹的脐部略显臃肿,揭开脐盖,可看到许多个乳白色或半透明的颗粒状虫体。蟹不能蜕皮,严重阻碍了蟹的生长发育,病蟹失去生殖能力,一般不能长到商品规格。患病严重的蟹,肉味恶臭,不能食用。吸收突起伸入宿主全身各组织中吸收宿主的营养,破坏宿主的肝脏、血液、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等。蟹奴还影响生殖腺的发育和激素的分泌,使雌雄蟹的第二性征区别不明显。雄蟹在幼小时感染蟹奴以后的发育,就有不同程度的雌性化,随着宿主种和在感染时的发育程度而

15、有不同的表现。主要是腹部变宽,分节完全,游泳足近于雌性型。受感染的雌蟹雌性化程度低或过度雌性化。病蟹生殖腺发育缓慢和完全萎缩,成为寄生性阉割,不能繁殖。第36页,共43页。第37页,共43页。流行情况 蟹奴在世界上的分布很广,种类也多,能侵害许多种蟹类,有时感染率比较高,但大多都是危害天然种群。我国上海、安徽等地时有发生,且在滩涂养的河蟹发病率特别高。通常雌蟹的感染率较雄蟹高。流行季节为710月份。第38页,共43页。防治方法1、从无蟹奴寄生的地区引进蟹苗,或选健康亲蟹进行人工繁殖。2、检查蟹苗时发现蟹奴可将它剔除。在养蟹池中发现蟹奴,可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浓度为0.7mg/kg。第39页,共43页。二、虾疣虫病【病原】 虾疣虫,为等足目(Isopoda)鳃虫科中的一些寄生种类,寄生于虾体鳃腔中。【症状和病理变化】 各种虾、蟹都易感染,主要寄生在虾、蟹的鳃腔中,吸取血淋巴液而促使寄主消瘦、生长缓慢、阻碍呼吸,有的引起生殖腺发育不良,甚至完全萎缩,使虾体失去繁殖能力。临床上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