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与骨骼(共33页)_第1页
肌肉与骨骼(共33页)_第2页
肌肉与骨骼(共33页)_第3页
肌肉与骨骼(共33页)_第4页
肌肉与骨骼(共33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骨折(gzh)概论定义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中断。成因1. 暴力作用:(1)直接暴力(2)间接暴力2. 积累性损伤如:长距离行军或长跑运动后,第二跖骨及腓骨干下1/3疲劳性骨折。3. 骨骼疾病分类1. 根据骨折处皮肤黏膜的完整性分类(1)闭合性骨折:骨折处皮肤黏膜完整,不与外界相通。(2)开放性骨折:骨折附近的皮肤黏膜破裂,骨折处与外界想通。2. 很据骨折的程度和形态分类(1)不完全骨折: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仅有部分破坏或中断。1)裂缝骨折2)青枝骨折(2)完全骨折: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全部破坏或中断。1)横行骨折2)斜形骨折3)螺旋形骨折4)粉碎性骨折5)嵌插骨折6)压缩性骨折7)凹陷性骨折8)骨骺

2、分离3. 根据骨折端的稳定性分类(1)稳定性骨折:骨折端不移位或复位后不易发生移位。 如:裂缝骨折、青枝骨折、横行骨折、压缩性骨折、嵌插骨折(2)不稳定骨折:骨折端易移位或复位后易再移位者。如:斜形骨折、螺旋骨折、粉碎性骨折等。4. 根据骨折后就诊时间分类骨折段移位1. 成角移位2. 侧方移位3. 缩短移位4. 分离移位5. 旋转移位临床表现1. 全身表现(1)失血性休克a盆骨、股骨骨折b多发骨折c合并内脏器官损伤(2)发热(只有在严重损伤时,且体温通常不超过38)2. 局部表现(1)骨折的特有体征(3种体征只要有1种即可诊断为骨折)1)畸形2)活动异常3)骨擦音或骨擦感(2)骨折的一般表现

3、1)疼痛与压痛2)局部肿胀与瘀斑3)功能障碍影像表现1. X线必要性:(1)明确有无骨折(2)可以帮助了解骨折的类型和骨折端移位情况,指导治疗(3)自我保护2. 要求(1)一般至少包括邻近一个关节在内的正、侧位片。(2)特殊时应拍摄特殊位置的X线片。(3)伤后2w拍片复查3. X线表现(1)不规则的透明线(2)骨小梁和终端、扭曲、错位。4. 骨折的对位、对线关系(1)骨折对位:指骨折两端相互接触的面积而言,用此说明骨折的程度和移位的方向。 骨折移位:亦称对位不良。(2)骨折对线:指骨折端纵轴线的相互关系,说明骨折成角的程度。 骨折对线不良:即骨折端和纵轴成角。5. MR在骨关节外伤的作用:(1

4、)隐匿型骨折、骨挫伤;(2)膝关节半月板、韧带损伤;(3)脊椎、脊髓损伤。并发症1. 早期并发症(1)休克大出血或重要器官损伤(2)重要器官损伤1)肺损伤2)肝脾破裂3)膀胱和尿道损伤4)直肠损伤(3)重要周围组织损伤1)重要血管损伤2)周围神经损伤3)脊髓损伤(4)脂肪栓塞综合症(5)骨筋膜室综合症:即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症候群。 多见于前臂掌侧和小腿(6)感染化脓性感染、厌氧性感染2. 中晚期并发症(1)积坠性肺炎(2)泌尿系统感染(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褥疮(5)创伤性关节炎(6)关节僵硬(7)损伤性骨化(8)急性骨萎缩

5、(9)缺血性骨坏死(10)缺血性肌萎缩骨折的愈合1. 血肿炎症机化期(需2w)血肿凝血块肉芽组织纤维组织2. 原始骨痂形成期(需48w)(1)膜内化骨:骨内、外膜内层的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形成骨样组织,逐渐钙化形成新的网状骨。(2)软骨内化骨:骨折端及髓腔内的纤维组织逐渐转化为软骨组织,并随软骨的增长、钙化而骨化。X片:骨折周围有梭形骨痂阴影,骨折线隐约可见。(临床愈合)3. 骨痂改造塑形期(需812w)Woff定律:骨的形成和改造取决于它承受的力治疗骨折的原则基本生物学原则:(1)保存骨的血液供应(2)维持骨的生理和力学环境1. 复位(1)复位标准:1)解剖复位2)功能复位(2)复位方法:1)

6、手法复位(闭合复位)2)切开复位*切开复位适应证:A骨折断端间有肌肉、肌腱等软组织嵌入;B骨折并发主要的神经血管损伤,在处理神经血管时,可同时切开复位;C手法复位与外固定难以维持骨折复位,达不到功能复位的标准;D关节内骨折,手法复位后对位不理想,将影响关节功能者;E多发骨折为了便于护理及治疗,防治并发症,可选择适当骨折部位施行切开复位;F骨折畸形愈合及骨不愈合者。2. 固定(1)外固定:1)小夹板固定2)石膏绷带固定3)外展架固定4)持续牵引5)外固定器(2)内固定:1)钢板2)髓内钉3)螺丝钉4)骨圆针5)钢丝3. 康复治疗4. 辅助治疗AO四项治疗原则1. 骨折端的解剖复位,特别是关节内骨

7、折2. 为满足局部生物力学需要而设计的坚强内固定。3. 无创外科技术的应用,以保护骨折端及软组织的血运。4. 肌肉及骨折部位邻近关节早期、主动、无痛的活动,以防骨折病的发生。骨折病:循环障碍、炎症和疼痛这三个因素将引起关节、肌肉功能废用。表现:慢性水肿、软组织萎缩、局部骨质疏松。石膏绷带1. 石膏绷带固定的指征(1)开放性骨折清创缝合术后,创口愈合之前不宜使用小夹板固定者;(2)某些部位的骨折,小夹板难以固定者,如脊柱骨折;(3)某些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如股骨骨折髓内钉或钢板螺丝钉固定术后,作为辅助性外固定;(4)畸形矫正后矫形位置的维持和骨关节手术后的固定,如腕关节融合术后;(5)化脓性

8、关节炎和骨髓炎患肢的固定。2. 石膏固定三原则(1)超关节固定(2)骨突起处加垫(3)功能位固定3. 石膏绷带固定的注意事项:(1)抬高患肢,以利消除肿胀;(2)包扎石膏绷带过程中,不可用手指顶压石膏,以免产生局部压迫而发生溃疡;(3)石膏绷带末凝结坚固前,不应改变肢体位置,特别是关节部位,以免石膏折断;(4)石膏绷带包扎完毕,应在石膏上注明骨折情况和日期;(5)观察肢体远端皮肤的颜色、温度、毛细血管充盈、感觉和指、趾的运动。 (6)肢体肿胀消退引起石膏过松,失去固定作用,应及时更换;(7)石膏绷带固定过程中,应作主动肌肉舒缩锻炼,未被固定的关节应早期活动手术方式1. 钢板螺钉内固定(1)遵循

9、张力带固定的原则:(2)接骨板应放在张力侧,如放在压缩力侧,容易发生内固定松动或接骨板断裂。肱骨为外侧。(3)接骨板与螺钉材料必须相同。(4)钻孔应与骨干垂直,以免断钉。2. 髓内钉固定(1)粗细与髓腔宽度相等的髓内针。(2)比X线片上髓腔宽度窄2mm或按10:8比例选择。(3)髓内针尖端须达骨折线下8-10cm才能起固定作用。(4)肩峰至尺骨鹰嘴减4-5cm。3. 外固定架固定骨折的急救1. 抢救生命(抗休克、保持呼吸道通畅)2. 包扎伤口3. 妥善固定4. 迅速转运开放性骨折的处理原则1. 及时正确地处理伤口2. 尽可能地防止感染3. 力争将开放性骨折转化为闭合性骨折上肢(shngzh)骨

10、折和脱位(tu wi)锁骨骨折病因1. 直接暴力粉碎性骨折2. 间接暴力斜行或横行骨折解剖概要S状弯曲的长骨;内侧端(胸骨端)为三棱形;中间为锁骨体,呈圆柱形而且最窄;外侧端(肩峰端)粗糙扁宽。内侧为胸锁关节;外侧为肩锁关节;喙锁关节。5条肌肉:斜方肌,三角肌,胸锁乳突肌,胸大肌,锁骨下肌。喙锁韧带锁骨的功能1. 连接上肢与躯干;2. 参与肩胛骨的活动;3. 锁骨是许多肌肉的附着点;4. 保护血管神经;5. 参与呼吸功能;6. 维持外观。部位多为中、外1/3处,可合并喙锁韧带损伤移位近段折:胸锁乳突肌上、后移位远折段:三角肌和上肢重力下、前移位临床表现和诊断1. 临床表现(1)肿胀、瘀斑,肩关

11、节活动使疼痛加剧;(2)病人常用健手托住肘部减少肩关节活动引起骨折端移位所致的疼痛 头部偏向患侧减轻胸锁乳突肌牵拉骨折端活动说导致的疼痛2. 扪及骨折端、局限性压痛、骨摩擦感3. 上胸部正位和45斜位X片。治疗1. 儿童青枝骨折及成人无移位的骨折:三角巾悬吊患肢36w2. 成人有移位的骨折:手法复位,横“8”字绷带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指征:(1)合并神经、血管损伤;(2)锁骨外端骨折,合并喙锁韧带断裂,或合并肩胛颈骨折;(3)有穿破皮肤危险的难治性骨折;(4)开放性骨折。(5)复位后再移位,影响外观;(6)陈旧骨折不愈合。需要说明的是:(1)以上为中1/3骨折治疗原则。(2)外1/3骨折,有移位

12、应手术;(3)内1/3骨折,多保守治疗,若手术尽量避免使用金属针。并发症1. 不愈合(1)原因:1)固定时间不足;2)创伤严重;3)锁骨远端骨折;4)骨折移位大;5)不恰当手术。(2)临床表现:疼痛;神经刺激症状;血管受压症状。(3)治疗:手术行内固定加植骨2. 畸形愈合3. 神经血管合并症:(1)颈动脉受压(2)锁骨下静脉受压(3)锁骨下动脉受压(4)血管瘤(5)臂丛神经受压4、创伤性关节炎肩锁关节脱位机制1. 直接暴力2. 间接暴力临床表现1. 外伤史2. 肩部疼痛、活动受限。3. 分型I型:压痛轻,肿胀,但无明显移位。II型:锁骨远端轻度向上,肩关节活动时疼痛;肩锁关节半脱位,中或重度压

13、痛,锁骨远端不稳定,喙锁间隙有压痛。III型:锁骨外侧端完全脱位,肿胀严重。治疗I型:三角巾悬吊。II型:大多数非手术,少数手术。III型:手术治疗。*手术方式:(1)肩锁关节切开复位内固定,韧带修复或重建(2)喙锁间固定,韧带修复或重建(3)锁骨远端切除术(4)肌肉动力移位肩 关 节 脱 位临床表现1. 外伤史。2. 疼痛、肿胀。3. 特有体征:畸形:方肩畸形弹性固定:Dugas征关节盂空虚4. X线(见下)X线1. 肱骨头前脱位(1)盂下脱位:前脱位向下移位于肩胛盂下方(2)喙突下脱位:前脱位向上移位于喙突下方(3)锁骨下脱位:前脱位向上移位于锁骨下方2. 肱骨头后脱位:少见,一般用车围观

14、见肱骨头在肩胛盂后方,正位易漏诊治疗1. 复位2. 固定3. 功能锻炼肱骨干骨折概念肱骨外科颈下12cm至肱骨内上髁上2cm段内的肱骨干骨折。解剖概要1. 肱骨中下1/3段后外侧有桡神经沟(桡神经臂丛)骨折桡神经损伤(1)垂腕(2)拇指不能伸(3)各手指不能背伸(4)前臂旋后障碍(5)手臂桡侧皮肤感觉减退或消失2. 肱骨中下部,有肱骨主要滋养动脉经滋养孔入骨骨折骨折段血供不良愈合不良或不愈合病因(1)直接暴力(2)间接暴力(3)投掷运动、“掰腕”分类A型:简单骨折B型:楔形骨折C型:粉碎骨折移位1. 三角肌止点以上:近折端胸大肌、背阔肌、大圆肌牵拉内、前移位远折端三角肌、会攻击、肱三头肌外、近

15、端2. 三角肌止点以下:近折端三角肌前、外远折端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近端临床表现1. 一般表现:疼痛、肿胀、皮下瘀斑、上肢活动障碍2. 特异体征畸形、假关节活动、骨摩擦感3. 可合并桡神经损伤(1)垂腕(2)拇指不能伸(3)各手指不能背伸(4)前臂旋后障碍(5)手臂桡侧皮肤感觉减退或消失治疗大多数肱骨干横行或短斜行骨折可采用非手术方法治疗。(1)手法复位,外固定;(2)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指征:(1)反复手法复位失败者,骨折端对位对线不良,估计愈合后影响功能。(2)骨折有分离移位,或骨折端有软组织嵌入;(3)合并神经血管损伤;(4)陈旧骨折不愈合;(5)影响功能的畸形愈合。(6)同一肢体有多处

16、骨折。(7)8-12小时内的污染不重的开放性骨折。骨折内固定的目标:无需任何外固定,而且允许关节、肌肉进行充分、主动、无痛的活动。并发症1、桡神经损伤34月恢复,若无恢复可晚期手术。理由:90%能恢复;能确定神经损伤性质;骨折已愈合;晚期手术结果与早期相同。2、血管损伤3、不愈合:原因:横形骨折、骨折分离、软组织嵌入、固定不牢固,其他因素。治疗:功能支具、电刺激、植骨、内固定或外固定等原则:牢固固定、骨折端接触、恢复血运、消除感染肱骨外科颈骨折病因1. 中老年人2. 骨质疏松3. 间接暴力4. 直接暴力分类1. 无移位骨折(1)临床表现:外伤史,肩部疼痛、肿胀、瘀斑、活动障碍;体征有:压痛、纵

17、向叩击痛;X线(2)治疗:三角巾悬吊2. 外展型骨折(1)临床表现:外伤史,肩部疼痛、肿胀、瘀斑、活动障碍;体征有:局部压痛、纵向叩击痛;X线(2)治疗:手法复位、外固定3. 内收型骨折(1)临床表现:外伤史,肩部疼痛、肿胀、瘀斑、活动障碍;体征有:压痛、纵向叩击痛、上臂内收畸形,可触及骨折端;X线(2)治疗:手法复位外固定为主;复位失败或陈旧性骨折可手术4. 粉碎型骨折(1)临床表现:外伤史,严重的肩部疼痛、肿胀、瘀斑、不能活动上肢;体征有:局部压痛、可触及骨折端或骨碎;(2)X线表现:外科颈骨折合并1)大或小结节骨折2)肱骨头碎裂骨折3)肱骨头脱位4)骨折端有碎裂骨片(3)治疗:手术肱骨髁

18、上骨折解剖概要 1. 肱骨干轴线与肱骨髁轴线之间有3050的前倾角;2. 在肱骨髁内、前方,有肱动脉、正中神经经过,一旦发生骨折,神经血管容易受到损伤。3. 髁的内侧有尺神经,外侧有桡神经,均可因肱骨髁上骨折的侧方移位而受到损伤。4. 在儿童期,肱骨下端有骨骺,若骨折线穿过骺板,有可能影响骨骺的发育,因而常出现肘内翻或外翻畸形。1. 伸直型移位近折端:前下远折端:后上如跌倒时,同时遭受侧方暴力,可发生尺侧或桡侧移位。临床表现及诊断1. 儿童有手着地史;2. 肘部出现疼痛、肿胀、皮下瘀斑,肘部向后突出并处于半屈位。3. 局部明显压痛,有骨擦音及假关节活动,肘前方可扪及骨折端,肘后三角关系正常。4

19、. 注意有无血管神经损伤(肱动脉、正中神经)治疗1. 非手术治疗(1)手法复位外固定 (2)鹰咀牵引2. 手术治疗(1)经皮穿针固定(2)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指征(1)骨折不稳定,闭合复位后不能维持满意复位。(2)骨折端间夹有软组织。(3)骨折合并血管损伤。(4)合并同侧肱骨干或前臂骨折(5)老年患者合并症1. Volkmann缺血挛缩2. 肘内翻畸形3. 肱动脉断裂4. 神经损伤2. 屈曲型临床表现1. 外伤史2. 局部疼痛、肿胀、皮下瘀斑。3. 肘上方压痛,后方可扪及骨折端。4. X线:存在典型的骨折移位近折端向后 ,远折端向前移位,骨折线呈由前上斜向后下的斜形骨折。治疗与伸直型骨折相同。

20、肘关节脱位(1)尺桡骨端同时向肱骨后方脱位,尺骨鹰嘴半月切迹脱离肱骨滑车(2)尺桡骨向侧方脱位,尺桡骨向外侧脱位。(3)肘关节脱位常伴有骨折,关节囊及关节韧带损伤严重,常可并发血管及神经损伤。分类1. 前脱位2. 后脱位3. 内侧脱位4. 外侧脱位5. 肘关节爆裂性脱位损伤机制1. 肘部过伸或完全伸肘;2. 鹰咀脱出滑车;3. 侧副韧带和关节囊撕裂。临床表现与诊断1. 外伤病史,以跌倒手掌撑地最常见。2. 患处肿、痛,不能活动,患者以腱手托住患侧前臂,肘关节处于半伸直位,被动活动时伸不直肘部。3. 肘后空虚感,可摸到凹陷处。4. 肘部三点关系完全破坏失去正常关系。5. X线检查可明了脱位情况,

21、有无合并骨折。治疗1. 闭合复位 2. 切开复位 3. 关节切除成形术、人工关节置换术、关节固定术桡骨头半脱位临床表现与诊断 1. 5岁以下的小儿2. 有上肢被牵拉病史 3. 小儿诉肘部疼痛,不肯用该手取物和活动肘部,拒绝别人触摸。 4. X线检查阴性。 前臂双骨折临床表现和诊断1. 外伤史;2. 前臂疼痛、肿胀、畸形及功能障碍;3. 骨擦音和异常活动;4. X线:(1)孟氏(Monteggia)骨折:尺骨干上1/3骨折合并桡骨小头脱位。(2)盖氏(Galeazzi)骨折:绕骨干下1/3骨折合并尺骨小头脱位。治疗要求:解剖复位、牢固的固定和早期功能锻炼需解剖复位的原因:(1)恢复尺桡骨长度可防

22、止上下尺、桡关节半脱位,并重建前臂肌肉长度,以利于恢复手部精细动作;(2)旋转力线的复位以及桡骨桡、背侧弧度的恢复是前臂正常旋前、旋后功能所必须的。1. 手法复位外固定:仅适用于无移位或患者有手术禁忌者。2. 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指征:(1)手法复位失败(2)受伤时间较短、伤口污染不重的开放性骨折。(3)合并神经、血管、肌腱损伤。(4)同侧肢体有多发性损伤。有关手术的几个问题:(1)手术时间:尽早手术,最好是68小时以内。(2)手术入路:最好采用单独两个切口。(3)钢板预弯。(4)留置引流,不缝合深筋膜。(5)尺骨用髓内钉固定。并发症1. 不愈合或畸形愈合。2. 感染3. 神经损伤4. 血管损伤

23、5. 骨筋膜室综合征6. 创伤后尺、桡骨骨桥形成7. 再骨折桡骨下端骨折概念指距桡骨下端关节面3cm以内的骨折。解剖概要桡骨远端关节面呈由背侧向掌侧、由桡侧向尺侧的凹面,分别形成:掌倾角:1015尺倾角:2025伸直型骨折临床表现和诊断1. 外伤史2. 局部疼痛、肿胀、腕关节活动障碍。3. 侧面“银叉”畸形;正面“枪刺样”畸形4. X线:(1)远折端向桡、背侧移位;(2)近折端向掌侧移位;(3)可同时伴有下尺桡关节脱位。治疗1. 手法复位外固定。2. 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指征:(1)严重粉碎骨折移位明显,桡骨下端关节面破坏;(2)手法复位失败,或复位成功,外固定不能维持。屈曲型骨折病因(1)跌

24、倒时,腕关节屈曲,手背着地受伤。(2)腕背部收到直接暴力打击。临床表现及诊断1. 腕部下垂,局部肿胀,腕背侧皮下瘀斑,腕部活动受限。2. 检查局部时有明显压痛。3. x线:(反Colles骨折、Smith骨折)近折端向背侧移位,远折端向掌侧、桡侧移位,与伸直型骨折移位方向相反。治疗1. 手法复位,夹板或石膏固定。2. 复位后若极不稳定,外固定不能维持复位这,行切开复位,钢板或钢针内固定。桡骨及第二掌骨穿针,用外固定支架维持复位。Barton骨折概念桡骨远端关节面骨折伴腕关节脱位。在腕背伸、前臂旋前位跌倒,手掌着地,暴力通过腕骨传导,撞击桡骨关节背侧发生骨折,腕关节也随之而向背侧移位。(反Col

25、les骨折:跌倒时,腕关节屈曲,手背着地手上,应力由腕背传导至桡骨远端掌侧,导致掌侧关节面骨折,腕关节谁骨折块一起向掌侧、近侧移位。)临床表现与Colles骨折“银叉”畸形及相应的体征。X线可发现典型的移位鉴别诊断腕关节脱位。仔细阅读X片,或做CT扫描及三维重建。治疗1. 手法复位,夹板或石膏外固定。2. 复位后很不稳定者,可切开复位、钢针内固定。下肢(xizh)骨折及关节损伤股骨颈骨折解剖1. 部位:股骨颈是指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的骨性部分。2. 两个角度:(1)颈干角:股骨颈中轴线与股骨干纵轴线之间的夹角。正常值在110-140之间。颈干角小于正常者为髋内翻,反之为髋外翻。(2)前倾角(

26、扭转角):股骨两髁中点间连线与股骨颈的中轴线所形成的角度。成人在12-15之间。3. 股骨头、颈部的血运:主要来自旋股内、外侧动脉、骨骼滋养动脉和小凹动脉。(1)旋股内、外侧动脉的分支:是股骨头颈血运的主要来源。其中由旋股内动脉发出的骺外侧动脉,供应股骨头4/5-2/3区域的血液循环。(2)股骨干滋养动脉:仅供给股骨颈基底部血运。(3)圆韧带的小动脉:仅能提供股骨头凹周围小部分股骨头血运。4. 髋关节囊起止点(1)起点:髋关节囊起于髋臼边缘。(2)止点:前面止于转子间线,后面止于股骨颈中下 1/3 处。股骨颈的前面全在关节囊内,后面2/3在关节囊内。5. 骨小梁结构将股骨头颈沿冠状面剖开后可见

27、有两种不同排列的骨小梁系统。即压力骨小梁系统和张力骨小梁系统。6. 股骨距在颈、干连接的内后方,形成致密的纵形骨板,“真正的股骨颈”。病因与分类1. 内因:骨质疏松,骨强度下降。2. 外因:老年人仅受较轻的旋转外力便可引起骨折青壮年者多因遭受强大暴力导致。典型的受伤姿势为平地滑倒,髋关节内收旋转,臀部着地。骨折部位1. 头下骨折 血运中断,不愈合、头坏死率高2. 头颈型骨折3. 经颈型骨折4. 基底骨折:折线在转子间线处,有旋股内、外侧动脉吻合支血供,愈合率高。 一般而言,股骨颈的骨折线部位越高,股骨头、颈的血运的破坏越严重,骨折不愈合、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生的可能性越大。骨折线走行1. 内收型

28、 Pauwells角大于50,不稳定。2. 外展型 Pauwells角小于30,稳定。 一般而言,外展型骨折局部的剪切力小,骨折断端较稳定,血运破坏少,骨折易于愈合;内收型骨折局部的剪切力大,骨折断端不稳定,血运破坏大,骨折难于愈合。分类按骨折及移位程度分类Garden型:不完全骨折即裂纹骨折。Garden 型:完全骨折,但骨折断端无移位。Garden 型:完全骨折,部分移位。Garden 型:完全骨折,移位严重。临床表现与诊断1. 髋部外伤史2. 临床表现(1)患髋疼痛,不能站立,或勉强行走,数日后,痛重难立(稳定骨折)。(2)患肢短缩,外旋畸形,或无外旋(嵌入骨折),大转子扣痛。3. 体格

29、检查(1)Nelaton线:平卧位,在髂前上棘与坐骨结节之间画线。正常时此线通过大转子顶端;当股骨颈骨折或髋关节脱位时,大转子顶端即高出此线。(2)Bryant 三角:平卧位,由骼前上棘作一垂直线,在从大转子尖端画一水平线。测三角底边,与健侧对比,股骨颈骨折时,其较健侧为短。4. X线检查:摄股骨颈的正、侧位X线片可明确骨折的部位、类型和骨折端的移位情况。鉴别诊断1. 股骨转子间骨折;2. 髋关节脱位。并发症1. 股骨颈骨折不愈合2. 股骨头缺血坏死治 疗早期治疗,有利于尽快恢复骨折后血管扭曲、受压或痉挛。1. 非手术疗法(1)无移位骨折、外展型嵌入骨折。(2)高龄、全身情况差者放弃治疗。方法

30、:下肢皮牵引3个月,双拐下地,轻负重。6个月如达临床愈合,弃柺行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褥疮、肺炎、泌尿系感染。2. 手术疗法(1)内收型骨折和移位骨折复位失败(2)65岁以上头下骨折(3)青少年骨折要求解剖复位(4)陈旧性骨折、股骨头坏死、髋关节骨关节炎方法:闭合复位内固定 加压螺钉。切开复位内固定,带旋髂深血管髂骨植骨,130角钢板,加压螺钉与角钢板结合。人工关节置换术股骨转子间骨折概述1. 是指股骨颈基底至小转子之间的骨折,包括大、小转子骨折和转子间骨折,后者最为常见;2. 多发于老年人;3. 转子间血运丰富,极少不愈合、头坏死;易发生骨折畸形愈合(髋内翻、短缩)。解剖概要1. 股骨

31、大、小转子和转子间均为松质骨,是颈、干的交接处,承受剪式应力最大的部位;2. 骨折后,股骨距的完整或保持正常对位,认为是稳定性骨折。病因1. 直接暴力 侧方跌倒,大转子着地。2. 间接暴力 在过度外展或内收位,身体发生扭转跌倒。3. 病理性 骨囊肿好发部位分类1. 稳定性 股骨距完整或无移位。2. 不稳定性 股骨距骨折并移位。改良Evans分类:A型(无移位)B型(有移位)。骨折线由外斜向内下,两部分骨折;A型骨折是累及大转子的三部分骨折B型骨折是累及小转子的三部分骨折;型骨折是累及大、小转子的四部分骨折。临床表现和分类1. 外伤史;2. 多发生在骨质疏松患者;3. 髋部肿痛,瘀斑,活动受限;

32、4. 患肢短缩,外旋畸形;5. X线检查。治疗1. 非手术治疗稳定性骨折(、型)外展位骨牵引68周,临床愈合12周。2. 手术治疗不稳定性骨折;早期下地,避免并发症。解剖对位,避免髋内翻。鹅头钉、髁钢板、动力髁螺钉(DCS)。股骨干骨折解剖概要1. 自转子下至髁上为股骨干,是全身最粗大的骨干,外形向前外轻度弯曲;2. 抗弯强度与铸铁相近,弹性优于铸铁;3. 非强大暴力不致折断;4. 股骨嵴是解剖对位的标志;5. 股部肌肉是膝关节屈伸的动力。病因1. 直接暴力 车祸,重物压伤2. 间接暴力 机器绞伤分类1. 上 1/3骨折2. 中 1/3骨折3. 下 1/3骨折临床表现与诊断1. 严重外伤史2.

33、 大腿肿胀,皮下瘀斑,压痛3. 短缩、成角、旋转畸形4. X线检查5. 下1/3骨折注意神经血管损伤6. 休克并发症血容量休克、脂肪栓塞、深静脉血栓、创伤性关节炎、神经损伤、血管损伤、感染、延迟愈合、不愈合、畸形愈合、异位骨化、再骨折。治 疗1. 非手术疗法3岁以下小儿:软组织条件差者方法:小儿用垂直悬吊皮牵引46周,重叠2cm以下。成人骨牵引(股骨髁上或胫骨结节),用Thomas架或Brown架牵引810周,夹板固定。2. 手术疗法(1)非手术治疗失败(2)多发性骨折(3)合并神经血管损伤(4)不宜长期卧床者(4)陈旧性骨折(5)开放性骨折方法切开复位加压钢板螺钉固定切开复位带锁髓内钉固定股

34、骨远端骨折病因外形呈“喇叭”状,结构主要是骨松质,骨密质甚薄。骨折后骨松质压缩及骨折端常有粉碎,这是骨折复位不稳定的主要原因;由于多见于高能量损伤,骨折线可波及髁部及关节内,形成粉碎的髁间骨折。分类按AO分类系统分为A型关节外骨折;B型单髁骨折;C型双髁骨折。按远端移位情况分为伸直型和屈曲型临床表现与诊断1. 除骨折一般症状外,膝关节和髁上部位肿胀,有明显的畸形、压痛,骨折部位有异常活动和骨擦感;2. 浮膝;3. 血管损伤;治疗1. 非手术治疗2. 手术治疗髌骨骨折解剖概要1. 人体最大的籽骨,上连股四头肌腱,两侧为髌旁腱膜,下接髌韧带;2. 与股骨髌面构成髌股关节,形成伸膝装置;3. Q角:

35、髌韧带与股四头肌之间成的角,一般小于144. 髌骨的主要作用。病因1. 直接暴力 打击、撞击伤。2. 间接暴力 跌倒时,股四头肌突然收缩。分类1. 髌骨上极2. 髌骨中份3. 髌骨下极临床表现与诊断1. 外伤史2. 膝部肿痛,瘀斑,屈伸受限3. 可触分离的骨折间隙4. X线检查治 疗1. 无移位骨折可非手术治疗,早期冰敷止血,伸膝位石膏托或支架固定46周。6周后去托,练习膝屈伸活动。2. 移位骨折切开复位,张力带钢丝或捆扎固定,粉碎性骨折钢丝环扎固定。3. 如骨折块太小,切除后,钢丝缝合髌韧带在髌骨上。4. 术后伸膝位石膏托或支架固定46周。5. 严重粉碎者,切除后修补韧带及关节囊。膝关节韧带

36、损伤(1)内侧副韧带:起于股骨内上髁,止于胫骨内髁的侧面,扁宽,深部纤维与关节囊及内侧半月板连系。于膝伸直位限制膝关节外翻和胫骨外旋,是膝关节内侧的主要稳定结构。(2)外侧副韧带:起于股骨外上髁,止于腓骨头,为束状纤维束,于膝伸直位限制关节内翻和防止膝过度伸直。(3)前交叉韧带:起于胫骨髁间隆突前内部及外侧半月板前角,止于股骨外髁内侧面后部。能限制胫骨前移等(4)后交叉韧带:起于胫骨髁间隆突后部平台后缘的关节面下方,止于股骨内髁外侧面前部。能限制胫骨后移等。临床表现与诊断1. 外伤史2. 肿胀疼痛,关节积血3. 膝关节功能障碍4. 压痛:内侧副韧带损伤者,压痛点在股骨内上髁;外侧副韧带损伤者,

37、压痛点在腓骨头或股骨外上髁。5. 侧方应力试验:若韧带完全断裂,可出现异常的外翻或内翻活动。局麻后被动内翻或外翻后摄片,可见膝关节间隙异常。6. 抽屉试验治 疗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半月板损伤解剖概要1. 结构(1) 内侧半月板两端间距较大,呈“C”型,边缘与关节囊及内侧副韧带深层相连。(2)外侧半月板呈“O” 形,中后1/3处有腘肌腱将半月板和关节囊隔开,形成一个间隙,外侧半月板与外侧副韧带是分开的。2. 解剖特点:(1)半月板为半月形的纤维软骨盘,切面呈三角形。(2)上凹下平。(3)表面覆以薄层纤维软骨,内部为混有大量弹性纤维的致密胶原纤维。(4)环周纤维的约束作用(桶箍作用)3. 半月板的营

38、养(1)边缘与关节囊相连处、前后角附着处,深入10-30%(2)中央2/3无血供,营养来自关节液4. 半月板的作用:(1)传导载荷;(2)充填作用,稳定关节;(3)缓冲作用;(4)协同润滑作用。病因1. 半月板的矛盾运动(1)在膝关节屈伸运动时,半月板固定于胫骨上,并随其一同在股骨上运动,伸直时向前移动,屈曲时向后移动;(2)在膝关节旋转运动时,半月板固定于股骨上,并随其一同在胫骨上运动, 一侧向前移动,一侧向后移动。2. 损伤机制小腿固定,股骨内外旋或内外翻,再突然伸直或下蹲的动作,在体育训练中非常多见。此时,半月板处于不协调的运动之中,造成撕裂。这是半月板最常见的损伤机制。 四个因素:膝关

39、节半屈曲,内收或外展,重力挤压,牵拉或剪切力。屈膝加旋转动作:篮球、足球、体操、举重、冰雪项目。临床表现与诊断1. 病史(1)外伤史(2)疼痛(3)交锁(4)失控感2. 体征和检查方法膝关节疼痛,肿胀,关节内积血、弹响,关节间隙压痛股四头萎缩。(1)麦氏征(+)(2)Appley试验(3)负重下旋转挤压试验3.影像学检查4.关节镜检查治疗保守治疗、手术治疗胫腓骨骨折病 因1. 直接暴力:膝关节伸直时暴力撞击膝关节外侧或内侧,迫使膝外翻或内翻。可发生:内、或外侧副韧带断裂。外侧、或内侧平台塌陷骨折。2.间接暴力:高处坠落。严重暴力可使侧副韧带、膝关节交叉韧带、半月板一起损伤。分 类(1)单纯外髁

40、劈裂骨折(2) 外髁劈裂合并平台凹陷骨折(3)单纯平台中央凹陷骨折(4)内侧平台骨折(5)单纯双髁骨折或倒Y形骨折(6)胫骨平台骨折同时有胫骨干骺端和骨干骨折Schatzker分型(1)低能量骨折类型I 外侧平台单纯劈裂,年轻多见,常伴半月板损伤II 外侧平台劈裂塌陷,40岁(软骨下骨脆弱)III外侧平台单纯塌陷,老人多见,中央型为主,外侧、后侧塌陷不稳定(2)高能量骨折类型IV内侧平台,内翻轴向暴力,常伴韧带、血管神经损伤V双髁骨折,注意血管神经损伤的评估VI双髁骨折累及干骺端,常伴血管神经损伤,室间隔综合症,软组织损伤临床1. 症状体征(1)肿胀、疼痛、不能负重(2)张力性水疱、室间隔综合

41、症、韧带撕裂、神经血管损伤高能量损伤(3)内侧平台骨折、双侧平台骨折、累及干骺端骨折高能量损伤(4)注意伴随损伤治 疗目的:恢复关节面的平整和韧带的完整性,保持膝关节活动。1. 单纯劈裂骨折:无移位,可用石膏固定46周;移位明显者,切开整复内固定。2. 伴有平台塌陷的劈裂骨折:切开复位植骨内固定。3. 中央塌陷骨折:多见于老年骨质疏松病人,外侧密质骨仍完整。塌陷1cm时,切开复位植骨内固定。4. 内侧平台骨折:无移位:保守治疗,石膏固定46周。塌陷,或伴交叉韧带损伤者:切开复位植骨内固定。5. 单纯双髁骨折或倒Y形骨折:切开复位,植骨内固定。6. 胫骨平台骨折同时有胫骨干骺端和骨干骨折:切开复

42、位内固定。术后常遗留骨关节炎改变或关节稳定性差胫腓骨干骨折解 剖 概 要1. 胫骨是支撑体重的主要骨骼,腓骨是附连小腿肌的重要骨骼,并承担16体重。2. 上、下胫腓关节连接和骨间膜将胫腓骨结合成为一体,增强下肢的持重力量。3. 胫骨形态改变是容易发生骨折的诱因之一。4. 胫骨的血液供应5. 胫骨前内侧位于皮下,易发生开放性骨折。6. 胫骨虽有生理弓形,但上、下关节面平行,这是作为胫、腓骨骨干骨折复位是否符合要求的一个标准。7. 血管损伤:胫骨上13骨折;8. 腓骨上端骨折易伤及腓总神经。9. 骨筋膜室综合征。病 因1. 直接暴力:引起横骨折,短斜骨折,粉碎骨折;双骨折往往均在同一水平;易发生开

43、放性骨折。2. 间接暴力:强烈的扭转或滑跌。引起长斜骨折、螺旋骨折。双骨折时,腓骨骨折平面较高。分 类1. 胫腓骨干双骨折:多见,暴力大;软组织损伤明显;并发症多。2.单纯胫骨干骨折:预后好。临床表现与诊断1. 局部疼痛、肿胀和畸形较显著,表现为成角和重叠移位。2. 注意腓总神经损伤,胫前后动脉损伤,胫前区和腓肠肌区张力是否增加。3. X线治 疗目的:矫正成角、旋转畸形,恢复胫骨上、下关节面的平行关系,恢复肢体长度。手法复位外固定:胫、腓骨的复位同样重要,一般先满足于胫骨的复位;预防骨筋膜室综合征;定期X线检查,随时调整;跟骨结节牵引,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不稳定的胫腓骨干双骨折。牵引6周后,

44、改小腿功能支架固定,或石膏固定。单胫骨骨折:少见,稳定,按稳定性横骨折处理。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法复位失败;严重粉碎性骨折,或双骨折;污染不重,受伤时间较短的开放性骨折。单纯腓骨干骨折:若不伴胫腓上、下关节分离,不需特殊治疗,石膏固定34周。Pilon 骨 折特点1. 发病率:占胫骨骨折的 3%10%,下肢骨折的 1%以下 2. 常为高能量损伤 1/31/2伴其它部位骨折或脏器损伤 10%30%(最多50%)为开放骨折,有皮肤脱套或碾压3. 治疗复杂,并发症多 软组织坏死、感染,骨不连、畸形愈合 创伤后关节炎 损 伤 机 制1. 高能量损伤:高处坠落、交通事故2. 低能量损伤:滑雪损伤(boot

45、-top 骨折)、轴向压缩力、旋转剪切力1. 75%85%有腓骨骨折2. 存在外翻剪切力 外侧关节面损伤、外翻畸形3. 多为开放骨折 骨折移位呈外翻状、内侧软组织受损变薄踝关节损伤功能解剖1. 骨性结构:由胫、腓骨下端的关节面和距骨滑车组成。胫骨、腓骨下端构成踝穴,外踝较内踝低厘米,偏后厘米,胫骨远端关节面称踝穴顶,由于下胫腓连接的微动使距骨滑车和踝穴在踝屈伸运动中始终保持适合接触。2. 韧带结构:两个韧带复合体 下胫腓复合体:(1)下胫腓前韧带(最薄弱)(2)下胫腓后韧带(中等)(3)骨间韧带(最强韧) 故下胫腓联合后方的损伤多表现为胫骨后结节的撕脱骨折,而前方的损伤通常为下胫腓前韧带的撕裂

46、外侧副韧带:(1)前为距腓前韧带(最薄弱)(2)中为跟腓韧带(中等)(3)后为距腓后韧带(最强韧)内侧副韧带(三角韧带):(1)胫距前韧带(深层)(2)胫跟韧带(浅层)(3)胫距后韧带 (深层)踝关节运动踝关节属屈戌关节,主要运动是背屈和跖屈。距骨滑车前宽后窄,当背屈时,较宽的前部进入关节窝内,关节较稳定。但在跖屈时,由于较窄的后部进入关节窝内,于是足能作轻微的侧方运动。此时关节不够稳固,故踝关节扭伤多发生在跖屈的情况下。踝关节的曲伸运动与距下关节及足的运动是联合的,当踝跖屈时足内翻,内旋;踝背屈时足外翻,外旋。踝跖屈时足内侧缘抬高,外侧缘降低,足尖朝内称之为旋后。踝背屈时足外侧缘抬高,内侧缘

47、降低,足尖朝外称之为旋前。肌肉(jru)与骨骼影像基本(jbn)病变骨的基本病变1.骨质疏松单位组织内骨组织的含量减少。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同时按比例减少。1. 骨密度降低:骨皮质变薄,皮质内部出现条状或隧道状透亮影,称皮质条纹征。2. 脊椎椎体骨质疏松:横行骨小梁减少或消失,纵行骨小梁相对明显。严重时,椎体变扁呈双凹状,椎间隙增宽。*MRI:(1)老年性骨质疏松:T1WI、T2WI上信号均增高 (2)炎症、骨折、肿瘤引起的:长T1、T2信号。2.骨质软化单位体积内骨质钙化不足。有机成分正常,无机成分减少。1. 与骨质疏松相似处:骨质密度降低,骨皮质变薄,骨小梁变细,减少。2. 与骨质疏

48、松不同之处:(1)边缘模糊未钙化的骨样组织(2)假骨折线(looser带)3. 干骺端与骨骺的改变:骺板增宽、先期钙化带不规则或消失,干骺端杯口状,边缘毛刷状。3.骨质破坏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取代而造成的骨组织缺失。1. 局部骨质密度降低、骨小梁稀疏、正常骨结构消失。早期:骨松质破坏局限性骨小梁缺失 骨皮质破坏早期发生于哈弗氏管管腔扩大、筛孔状骨皮质内外表层均破坏虫蚀状2. 不同原因引起的骨质破坏的特点:(1)溶骨性骨质破坏:急性炎症、恶性肿瘤活动性或进行性骨质破坏进展迅速,形状不规则,边界模糊,常呈大片状。(2)膨胀性骨质破坏:慢性炎症、良性肿瘤进展缓慢、边界清楚,有时在破坏边缘课件致密的反

49、应性骨质增生硬化带。(3)神经营养性障碍骨关节结构严重紊乱,骨端的碎片骨散布于关节周围 特点:骨关节严重破坏,而自觉症状轻微4.骨质增生、硬化单位体积内骨质数量增多。1. 骨质密度增高,骨皮质增厚,骨小梁增多、增粗,小梁间隙变窄、消失,髓腔变窄,严重者难以区分骨皮质和骨松质。*MRI:T1WI、T2WI上信号均降低5.骨膜增生(骨膜反应)病理情况下骨膜内层的成骨细胞活动增加所致的骨膜新生骨。骨质有破坏或损伤1. 与骨皮质平行的、长短不一的致密影,与骨皮质间有较窄的透明间隙。2. 一般炎症广泛;肿瘤局限 良性病变光滑、致密; 针状或日光状骨膜反应病变进展迅速、侵袭性强 层状、葱皮样骨膜反应良性(

50、慢性骨髓炎)或恶性病变(尤文氏肉瘤) 浅淡的估摸增生急性炎症、高度恶性肿瘤 骨膜三角(骨膜新生骨重新破坏,破坏区两端残留的骨膜呈三角形或袖口状)恶性肿瘤6.软骨钙化软骨基质钙化骨内或骨外有软骨组织或瘤软骨的存在。1. 大小不同的环形或半环形高密度影,中心部位密度可降低,或呈磨玻璃状。良性:钙化的密度高,环形影清楚、完整。恶性:钙化密度减轻、边缘模糊,环形影不完整。7.骨质坏死骨代谢的局部停止生长,细胞成分死亡。1. 早期:无阳性表现12m后:死骨呈相对密度高影死骨周围骨质被吸收 周围肉芽组织及脓液的衬托 晚期:真正的骨质密度增高死骨被清除,新骨形成8.矿物质沉积1. 生长期:干骺端多条横行的薄

51、厚不一的致密带。2. 成年期:不显示。9.骨骼变形关节基本病变1.关节肿胀关节腔积液或关节囊及其周围软组织急、慢性炎症(充血、水肿)、出血所致。1. 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结构层次不清,脂肪间隙模糊,关节区密度增高。2. 关节腔积液量多时可见关节间隙增宽。2.关节间隙异常1. 增宽:关节积液、关节软骨增厚、滑膜肿瘤。2. 变窄:退行性关节病。3.关节破坏关节软骨及其下方的骨质被病理组织侵犯、代替。1. 早期仅累及关节软骨关节间隙变窄2. 累及骨质根据病因表现不同形态的骨质破坏。急性化脓性关节炎关节结核类风湿性关节炎破坏部位始于关节持重面或从关节边缘侵及软骨下骨质始于关节边缘部始于关节边缘部进程关

52、节与骨破坏进展快、范围广、多同时有骨化硬化进展慢,逐渐累积骨质,边缘部分呈虫蚀状破坏晚期才引起关节破坏,多呈小囊状破坏4.关节退行性变关节软骨变性坏死,逐渐被纤维组织取代,病变可累及软骨下骨质,引起骨质增生硬化使关节面凹凸不平、关节边缘骨赘形成,关节囊增厚、韧带骨化等变化。1. 早期:骨关节面模糊、中断和部分消失。2. 中晚期:关节间隙变窄(尤其是关节负重部位),关节面骨质增生和硬化,关节囊肥厚,韧带骨化,关节非负重部位可形成明显骨赘。关节面下出现大小不等的透亮区(软骨下骨囊肿形成),重者可发生关节变形。5.关节强直滑膜关节骨端之间被异常的骨连接或纤维连接。1. 骨性强直:关节间隙明显变窄,部

53、分性或完全消失;可见骨小梁通过关节间隙连接两侧骨端。2. 纤维性强直:关节间隙变窄,任保留关节间隙透亮影,无骨小梁贯穿。6.关节脱位1. 平片:骨端位置改变或距离增宽。7.关节骨折8.关节内游离体(关节鼠)由骨端撕脱的骨碎片、滑膜面脱离的滑膜性软骨瘤、半月板撕裂等进入关节内所形成。1. 平片:可显示关节内骨性游离体及钙化的软骨性游离体。2. 关节造影可见被对比剂包绕的游离体。9.关节内气体直接穿通伤或产气杆菌感染而发生。1. 关节腔内可见不同形状的极低密度影。软组织基本病变1.软组织肿胀1. 病变部位密度略高于邻近正常软组织。2. 皮下脂肪层可出现网状结构影,皮下组织与肌肉间境界不清,肌肉间隙

54、模糊,软组织层次不清。3. 脓肿的边界可较清晰,邻近肌束受压移位。结核脓肿壁可发生钙化。血肿的边界可锐利清晰或模糊不清。2.软组织肿块1. 良性肿块:多边界清楚,邻近软组织可受压移位,邻近骨表面可出现压迫性骨吸收及反应性骨硬化。2. 恶性肿瘤:边界模糊,邻近骨表面及骨质受侵袭。3. 脂肪瘤密度比一般软组织低 软骨类肿瘤可出现钙化影 骨性肌炎可出现成熟的骨组织影3.软组织钙化和骨化1. 多表现为不同形状的钙质样高密度影。2. 软骨组织钙化多为环形、半环形或点状高密度影 骨化性肌炎片状,可见骨小梁甚至骨皮质 成骨性骨肉瘤云絮状或针状4. 软组织内气体不同形状的极低密度影骨关节肿瘤影像(yn xin

55、)表现良性骨肿瘤1.骨瘤1. 临床表现:无痛性隆起 多于儿童或青春期前发病,男多于女,多见于颅骨盖和面骨等膜内化骨2. 影像学征象(1)致密型:致密骨质,无哈弗氏系统,多呈丘状突出于骨外或内表面的均匀高密度影(2)海绵型:板障骨的膨大,多呈扁平状,表面覆有皮质。2.骨样骨瘤1. 多见于30y以下青少年,男多于女,好发于下肢2. 影像学征象:低密度癌巢(直径常胫骨下端、桡骨下端)级:良性;级:组织活跃;级:恶性骨区破坏呈分房状或皂泡状2. 影像学征象:(1)钻角(突破骺线)(2)偏心(3)膨胀(膨胀性骨质破坏)恶性骨肿瘤1.骨肉瘤1. 疼痛,肿胀,运动障碍。好发于1020y青少年,男多于女。好发

56、于四肢长骨干骺端(股骨下端胫骨上端、肱骨上端)2. 影像学表现:(1)肿瘤骨:分化好斑片状、团块状高密度影;分化差毛玻璃样密度增高(2)骨质破坏:皮质表面虫蚀状骨质破坏;较大范围骨质溶解消失大片状或地图样破坏。(3)骨膜反应:葱皮样、线状或Codman三角。(4)软组织肿块:肿块内还可将云絮状或斑片状瘤骨。2.骨转移瘤1. 好发于中来年,多发,有原发病灶。2. 影像学征象“可黑可白”(黑白都有乳腺癌,白甲状腺癌、前列腺癌)脊椎转移无椎间隙变窄(与化脓性骨髓炎、结合型骨髓炎等鉴别)骨肿瘤样病变骨囊肿1. 多见于1015y青少年,常无临床表现。男稍多于女。2. 影像学征象:(1)椭圆形、中心性生长

57、、低密度骨质破坏区。(2)通常无膨胀、无骨膜反应、无软组织肿块。(“三无”产品)3. 鉴别诊断(1)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儿童多见,好发于股骨粗隆间和胫骨,病灶呈磨砂玻璃样。(2)骨嗜酸性肉芽肿:病变范围较骨囊肿小,穿凿样边界,周围骨质硬化范围广,骨膜反应明显,临床症状明显。骨关节感染(gnrn)、代谢疾病化脓性骨髓炎概述涉及骨髓、骨、骨膜的化脓性炎症。1. 常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2. 感染途径:(1)血行(2)软组织或关节延伸(3)开放损伤或火器带入伤3. 好发年龄:儿童和青少年,约80%发生于210y之间,男多于女4. 好发部位:胫骨上段和股骨下段发病率最高,干骺端邻近骺板的骨松质区域(与

58、血供有关)5. 临床症状:多突发起病,高热、寒战、白细胞增多等全身中毒症状重。局部红肿热痛。 患区疼痛,肢体半屈状态,肌肉痉挛,拒绝主动与被动活动。 发病前多有外伤或其他感染。病因原发病灶:血流中有细菌是造成骨髓炎的先决条件局部条件:血流缓慢,细菌容易停留和聚集骨髓炎好发于干骺端,其血供为终末性动脉抵抗力(潜在感染灶):传染病、营养不良、疲劳及受凉等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最严重)、白色葡萄球菌,近年来大肠杆菌发病率增加诱因:局部外伤史蔓延途径1. 直接骨髓腔蔓延;2. 突破骨皮质骨膜下脓肿经哈弗氏管进入骨髓腔蔓延3. 骨膜下脓肿破溃形成软组织下脓肿、瘘管。4. 突破骨皮质进入关节

59、腔,形成化脓性关节炎。(小孩骺板对细菌屏障作用,故小孩很少引起化脓性关节炎,成人则不然)病理改变1. 干骺端化脓性炎症血循环增加骨质疏松2. 炎症骨髓腔蔓延脓液炎症组织骨质破坏3. 骨膜掀起、血栓性动脉炎骨质坏死死骨4. 炎症刺激骨膜骨膜增生骨包壳5. 修复改变破坏周边骨质修复骨质增生转归1. 包壳形成:可以包围部分或整个骨干。内有死骨、脓液和炎性肉芽组织。通常有许多小孔,称为骨瘘孔。2. 死骨形成:膜被掀起后,骨干失去来自骨膜的血液供应 骨松质被吸收骨的营养血管栓塞 发生广泛的骨坏死 骨皮质 大手术摘除 小经瘘管孔排出3. 骨髓炎分期:(1)急性期:死骨未形成前,约起病后4w内。(2)慢性期

60、:死骨形成后。常有数年甚至数十年不愈者临床检查1. 白细胞计数:10 x109/L,中性粒细胞;血沉;血中C反应蛋白:比血沉更有价值,更敏感2. 白细胞培养可获得致病菌,以寒战高热期间所培养成功率较高。3. 局部脓肿分层穿刺:在最痛处进行,而后进行涂片和细菌培养。4. 早期X线很难有阳性发现。(见下)5. CT检查:可较早发现骨膜下脓肿6. 核素骨显像7. MRI:可以早期发现病灶,观察病灶范围,有无脓肿形成,具有早期诊断价值X线表现1. 软组织肿胀(2w内):肿胀、密度增高、肌间隙模糊;2. 骨质破坏(2w后):骨质疏松、分散小片破坏、破坏向骨干扩展、小破坏融合后呈大片破坏;破坏周围骨质增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