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课件头针_第1页
《针灸学》课件头针_第2页
《针灸学》课件头针_第3页
《针灸学》课件头针_第4页
《针灸学》课件头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头 针概 念 头针:又称头皮针,是在头部特定的穴线上进行针刺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因针刺在头皮内,故又称头皮针。 素问脉要精微论:头者,精明之府。 手足六阳经皆上循于头面,六阴经中手少阴与足厥阴经直接循行于头面部,所有阴经的经别和阳经相合后上达头面,故称“头为诸阳之会”。一、头穴线的定位与主治 1984年在东京举行的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针灸穴名标准化会议,讨论决定按照分区定经,经上选穴,并结合古代透刺穴位(一针透双穴或三穴)方法原则,制定了头针穴名标准化方案,包括由头穴名的英文字母数字编号、穴名汉语拼音和汉字三要素。编号中的英文MS是micro-system和scalp-points的缩写。 1

2、7个相关腧穴神 庭: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前 顶:前发际正中直上3.5寸。前神聪:前发际正中直上4寸。强 间:后发际正中直上4寸。脑 户: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曲鬓:耳前发际后缘垂线与耳尖水平线交点处。颔厌: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上1/4与下3/4交点处。悬厘: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上3/4与下1/4交点处。率谷:耳尖直入发际1.5寸。头临泣:前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2.25寸。正营:前发际上2.5寸,头正中线旁开2.25寸。承灵:前发际上4寸,头正中线旁开2.25寸。即前神聪旁开2.25寸。眉冲:前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0.75寸。通天:前发际上4寸,头正中线旁开1.5寸。即前神聪旁开

3、1.5寸。玉枕:后发际上2.5寸,头正中线旁开1.3寸。即脑户旁开1.3寸。一 头皮针刺激部位源 流焦顺发大脑皮层的功能定位在体表的投影。1971年山西稷县头针头针1982源 流方云鹏1973年生物全息理论和大脑皮层功能定位理论相结合.头皮针1983源 流汤颂延运用生物全息的理论,设计了意象头针模式。1978源 流 朱明清生物全息的理论,以足太阳膀胱经两条线为身体两侧,前以前发际,后以枕骨粗隆为界为治疗区域。源 流 林学俭根据祖国医学并结合现代脑科学理论,发现了大脑皮层的9个联络区在头皮针中的重要作用,并对大脑皮层功能定位区与联络区在颅表投影位置准确定位发现了小脑新区(即小脑蚓区和小脑半球区)

4、,填补了头皮针选区和治疗上的空白。头皮针的作用原理(一)头皮针的经络理论基础素问.脉要精微论篇指出:“头者,精明之府”。头为诸阳之会,手足六阳经均上行于头面,六阴经中手少阴心经、足厥阴肝经直接行于头面部。督脉上至风府,入脑上颠。阳维脉至项后与督脉会合阳跷脉至项后合于足少阳胆经 由于经脉内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内外,贯穿上下,能运行气血,孺养全身。而头面部是经气汇集的重要部位,所以针刺头皮治疗线,不仅可以疏通气血,调理阴阳,治疗经脉病症,同时还可以治疗脏腑病症。从而说明头与人体经络脏腑器官在生理、病理上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人体的经气通过经脉、经别、及皮部等联系集中在头面部。头针的西医理论基础从2

5、0世纪70年代起,头针的机制研究不断深入,针刺头部穴区,可直接调节大脑皮层的功能,改善脑血流图,有舒缩血管、改善血管弹性的作用1、MS1 额中线 定位:在头前部,从督脉神庭穴向前引一直线,长1寸。主治:癫痫、精神失常、鼻病。操作:从神庭向前平刺1寸,行快速捻转手法。(一)头穴线的定位和主治神庭: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2、MS2 额旁1线 定位:在头前部,从膀胱经眉冲穴向前引一直线,长1寸。 主治:心绞痛、哮喘、支气管炎、失眠等。 操作:从眉冲穴向前平刺1寸,行快速捻转手法。 眉冲:前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0.75寸。3、MS3 额旁2线 定位:在头前部,从胆经头临泣穴向前引一直线,长1

6、寸。 主治: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肝胆疾病。 操作:从头临泣穴向前平刺1寸,行快速捻转手法。头临泣:前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2.25寸。即神庭与头维连线中点。 定位:在头前部,从胃经头维穴内侧0.75寸起向前引一直线,长1寸。 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阳痿、遗精、尿频、尿急、子宫脱垂等。 操作:从此线上端进针,向前平刺1寸,行快速捻转手法。4、MS4 额旁3线头维:额角发际直上0.5寸。5、MS5 顶中线 定位:在头顶部,从督脉百会穴至前顶穴。 主治:腰腿痿痹、皮层性多尿、脱肛、遗尿、头痛、眩晕。 操作:从百会穴进针,向前透刺至前顶,行快速捻转手法。前顶:前发际正中直上3.5寸。

7、百会: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6、MS6 顶颞前斜线 定位:在头顶部、头侧部,从头部经外奇穴前神聪至颞部胆经悬厘引一斜线。 主治:上1/5段,治疗对侧下肢和躯干瘫痪:中2/5段,治疗对侧上肢瘫痪;下2/5段,治疗对侧面神经瘫痪、运动性失语、流涎、发音障碍等。 操作:由前神聪向悬厘分段接力平刺,行快速捻转手法。 前神聪:前发际正中直上4寸。悬厘: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上3/4与下1/4交点处。7、MS7 顶颞后斜线 定位:在头顶部、头侧部。顶颞前斜线之后1寸,与其平行的线。从督脉百会穴至颞部胆经曲鬓穴引一斜线。 主治:全线分5等份,上1/5段,治疗对侧下肢和躯干感觉异常;中2/5段,治疗对侧上肢感觉异常

8、;下2/5段,治疗头面部感觉异常。 操作:百会向曲鬓分段接力平刺,然后行快速捻转手法。曲鬓:耳前发际后缘垂线与耳尖水平线交点处。8、MS8 顶旁1线 定位:在头顶部,督脉旁1.5寸,从膀胱经通天穴向后引一直线,长1.5寸。 主治:腰痛痿痹。 操作:从通天穴向后平刺1.5寸,行快速捻转手法。通天:前发际上4寸,头正中线旁开1.5寸。即前神聪旁开1.5寸。9、MS9 顶旁2线 定位:在头顶部,督脉旁开2.25寸。由胆经正营穴向后引一直线,长1.5寸至承灵穴。 主治:肩臂手痿痹。 操作:由正营穴向后透刺1.5寸至承灵穴。行快速捻转手法。正营:前发际上2.5寸,头正中线旁开2.25寸。承灵:前发际上4

9、寸,头正中线旁开2.25寸。即前神聪旁开2.25寸。10、MS10 颞前线 定位:在头的颞部,从胆经颔厌穴至悬厘穴连一直线。 主治:偏头痛,运动性失语、面瘫、口腔疾病。 操作:由颔厌穴透刺至悬厘穴,行快速捻转手法。颔厌: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上1/4与下3/4交点处。悬厘: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上3/4与下1/4交点处。11、 MS11 颞后线 定位:在头的颞部,从胆经的率谷穴向下至曲鬓穴连一直线。 主治:偏头痛,耳鸣、耳聋、眩晕。 操作:从率谷穴透刺至曲鬓穴,行快速捻转手法。率谷:耳尖直入发际1.5寸。12、MS12 枕上正中线 定位:在后头部,即督脉强间穴至脑户穴一段,长1.5寸。 主治:眼病、腰

10、脊痛。 操作:从强间穴透刺1.5寸至脑户,行快速捻转手法。 强间:后发际正中直上4寸。脑户: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13、MS13枕上旁线 定位:在后头部,由枕外粗隆督脉脑户穴旁开0.5寸起,向上引一直线,长1.5寸。 主治:皮层性视力障碍、白内障、近视等。 操作:由此线的下端进针,向上平刺1.5寸,行快速捻转手法。脑户: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14、MS14枕下旁线 定位:在后头部,从膀胱经玉枕穴向下引一直线,长2寸。 主治:小脑疾病引起的平衡障碍、后头痛。 操作:由玉枕穴进针,向下平刺2寸,行快速捻转手法。 玉枕:后发际上2.5寸,头正中线旁开1.3寸。即脑户旁开1.3寸。穴线主治功能归纳

11、神志病相关刺激线:额中线.头面五官相关刺激线:额中线、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颞前线、颞后线、枕上正中线、枕上旁线。脏腑病相关刺激线:额旁1线、额旁2线、额旁3线。四肢痹症、痿症以及运动感觉异常相关刺激线:顶中线、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顶旁1线、顶旁2线。二、头皮针操作技术 (一) 针前准备 选择不同型号毫针、检查针具、 消毒 (二)进针法 一般选用28-30号1.5-2寸的毫针,在进针前首先要暴露头皮,以免刺入毛囊引起疼痛。 1、快速进针法 用速刺法或挟持进针法,以15-30度角快速透 皮,然后将针推入帽状腱膜下。 2、快速推针法 进针后,用手拇、食指尖捏住针柄下半部,中 指紧贴针体下端,

12、沿皮将针快速推入帽状腱膜 下层。皮层皮层下帽状腱膜层纤维组织紧密联系针刺时阻力大、疼痛,宜迅速通过帽状腱膜下层(蜂窝组织层)疏松的纤维组织构成阻力小,为针刺部位骨膜层头皮分层 感觉 局部 酸、胀、重、痛、热 以痛胀多见针刺反应肢体 热、胀、麻、凉 肌肉跳动或抽动 全身、同侧、对侧、片状、带状时间 进针后分钟以内为多 个别出针后也可1.捻转法三、操作方法频率(200次/分)持续捻转2-3分钟电针 针进入帽状腱膜下层后,肩、肘、腕和拇指固定,食指半屈曲状,用拇指第一节的掌侧面与食指第一节的桡侧夹持针柄,以食指的掌指关节快速连续屈伸。 (三)行针方法2.提插针进入帽状腱膜下层后,进针后保持针体平卧,

13、用拇、示指紧捏针柄,进行提插,指力应均匀,幅度不宜过大,如此反复操作,持续35分钟,提插的幅度与频率根据患者的病情而定。3.弹拨针柄(四)留针方法静留针在留针期间不再施行任何针刺手法,让针自然的留置在头皮内。一般情况下头针留针时间宜在1530分钟。如症状严重、病情复杂,病程较长者,可留置2小时以上动留针在留针期间,间歇重复实行相应手法,以加强刺激,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即时疗效。一般情况下,在1530分钟内,宜间歇行针23次,每次2分钟左右。(五)出针方法先缓慢退至皮下,迅速拔针,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三、头皮针的临床应用(一)头皮针的适应范围1、中枢神经系统疾患:脑血管病引起的偏瘫、失语、球麻痹、

14、小 儿脑瘫及颅脑外伤后遗症、脑炎后遗症等2、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癔病、考场综合征、老年性 痴呆和小儿先天愚型等。3、疼痛和感觉异常:头痛、三叉神经痛、颈项痛、肩痛、腰背痛 坐骨神经痛、胆绞痛、胃痛、痛经等各种急 慢性疼痛病症。 还可用于肢体麻木等。4、皮层内脏功能失调所致的疾病:(二)处方选穴原则1.交叉选穴法 单侧肢体病,一般选择病症对侧刺激区 双侧肢体病,同时选用双侧刺激区 内脏病症,双侧刺激区 2.对应选穴 针对不同疾病在大脑皮层的定位,选用定位对应的刺激区(三)处方示例1.中风偏瘫1 中风偏瘫 是目前临床报道最多的头皮针适应症,用头皮针治疗常可迅速提高瘫痪肢体肌力,改善肌张力

15、,不同程度地恢复肢体运动和感觉功能。可以用顶颞前、后斜线(瘫肢对侧)为主,配顶中线、顶旁1线(对侧)等,用抽提法和进插法来进行治疗。【中风证候特征】 昏、瘫、喎、謇、麻主症:神昏、半身不遂、 口舌歪斜、言语謇 涩或不语、偏身麻 木。4区。6区(二)头皮针治疗中风偏瘫的机理1、能使脑电波指数和电压上升,并改善起不对称性。2、能引起缺血性中风病人的脑血流图改变。3、能改善中风偏瘫病人的血液流变学的异常。4、可以迅速改善瘫肢的肌电和皮温,有皮肤电位改变5、能加强对血浆中环核甘酸的调节,能提高记忆力。以上作用说明头皮针治疗有调节大脑皮层功能的作用,并具有改善其病理状态的作用。研究发现,头针治疗在运动功

16、能网络的主要构成脑区前扣带回、中央前回、楔前叶、尾状核体出现功能连接增强现象,认为头针疗法对重建运动功能网络、促进脑功能重塑具有重要作用2.高血压头皮针对I期高血压病以及肝阳上亢、阴阳两虚型的降压效果较好。一般以顶中线、顶颞前、后斜线(双侧)的治疗线为主,沿皮进针后,用缓慢平和的手法,取得局部针感后,留针12小时,并配合意守丹田、形体放松等,即可获效。眩 晕虚痰瘀脾 胃肝 肾高血压与中风都是由于内风引起,大多数病机都是肝肾阴虚、阴虚阳亢、阳亢化风,因此选择头穴线基本一致3.眩晕、耳鸣晕听区,位于头部,自耳轮尖向上1.5厘米处,向前后各引2厘米的水平线,此长4厘米的水平线为此区,相当于大脑皮质颞

17、上回中部(听觉中枢)在头皮上的投影。布有耳颞神经和枕大神经的分支。主治同侧头晕,耳鸣,内耳性眩晕,皮层性听力障碍,幻听等 颞后线颞后线4.腰痛、坐骨神经痛顶中线、顶旁1线分别属于督脉、膀胱经。 头针治疗可能通过刺激腰痛的中央后回感受区,激活内源性镇痛系统释放阿片类物质如-内啡肽(-EP)等和促进神经元释放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增强镇痛效果针刺腰腿部感觉中枢头针的对应点,既能疏通经络,又能刺激感觉中枢,故疗效显著。是指一侧面部剧痛或伴痉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面颊抽掣疼痛) 哗!好痛。5.三叉神经痛第一支:支配泪腺、眼球、上睑、额部皮肤第二支:支配鼻粘膜、下眼睑、鼻外侧、上唇、上颌牙齿、牙龈第三

18、支:支配下颌牙齿、下唇、牙龈、面颊外侧、舌、耳前、颏部口裂以下面部皮肤三叉神经头面部皮肤分布4.三叉神经痛张某某女62岁于年月初诊。入院时诊见右侧面颊部皮肤及上齿阵发性电击样疼痛,单次发作持续数,多在内疼痛症状缓解,间歇期正常,每日发作数次夜晚睡眠后停止发作。右侧面部口角处、鼻翼有压痛点,常因刷牙、洗脸、进食等诱发疼痛以颧骨以下为甚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现症见患者自诉时感头晕,右侧面颊针刺样放射性疼痛,每日一次面色潮红纳饮欠佳,寐欠安,大便秘结,小便可,舌红苔黄脉弦数。患者平素脾气急躁易怒,饮食无特殊偏嗜辨证肝郁气滞、阴虚阳亢。治则滋阴潜阳、祛风行气止痛。治疗方法头针选穴百会穴、顶颞后斜线下健侧。操作取华佗牌一次性针灸针患者仰卧位,常规消毒后,百会穴向后平刺束入约一寸,顶颞后斜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