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送别》经典精品PPT课件(PPT 71页)_第1页
《长亭送别》经典精品PPT课件(PPT 71页)_第2页
《长亭送别》经典精品PPT课件(PPT 71页)_第3页
《长亭送别》经典精品PPT课件(PPT 71页)_第4页
《长亭送别》经典精品PPT课件(PPT 71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长亭送别王实甫第1页,共71页。1 送别 李叔同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晚风扶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还 来时莫徘徊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 唯有别离多第2页,共71页。2长亭送别 王实甫(元)一首离愁别恨的绝唱第3页,共71页。3元杂剧是融歌唱、说白、舞蹈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艺术。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元杂剧的四大悲剧: 窦娥冤(关汉卿)汉宫秋(马致远)梧桐雨(白朴)赵氏孤儿(纪君祥);四大爱情剧:拜月亭(关汉卿)西厢记(王实甫)墙头马上(白朴)倩女离魂(郑光祖) 第4

2、页,共71页。4 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今北京)人,中国元代戏剧家。编撰杂剧 14 种 ,现仅存西厢记、破窑记、丽春堂三种,他的作品抒情性强,曲词优美,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他的代表作西厢记全名为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写张生与崔莺莺这一对有 情人冲破困阻终成眷属的 故事,共5本21折,该剧取材于唐人元稹的莺莺传和金人董解元改编的西厢记诸宫调(习称董西厢)。第5页,共71页。5西厢记的故事来源于唐元稹的小说莺莺传(又名会真记)。小说叙述唐贞元年间寄居蒲州普救寺的少女崔莺莺和书生张生恋爱、终被遗弃的悲剧故事。莺莺的悲剧形象概括了中国历史上受封建礼教约束和被轻薄少年遗弃的善良少女的共同

3、命运。可是元稹却诬莺莺为 “妖孽”,而把张生对莺莺的始乱终弃说成是“善补过者”。这就未免颠倒黑白,文过饰非。第6页,共71页。6 董西厢从根本上改变了元稹莺莺传的思想倾向,把悲剧故事改变为莺莺和张生为争取自愿结合的婚姻、共同向封建家长斗争、终于取得胜利的喜剧。这一改变,赋予崔、张故事以新的主题思想,使它具有明显的反抗封建礼教的精神。董解元把轻薄文人张生改变为用情专一的青年;把深受封建礼教压抑的莺莺塑造成为能够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的少女;加上对正面人物如红娘、法聪、白马将军和反面人物如郑恒、孙飞虎、老夫人等的刻画,初步完成了从莺莺传到西厢记的改造。第7页,共71页。7唐元稹莺莺传(亦名会真记 )金董

4、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亦名董西厢) 元王实甫西厢记(亦名王西厢) 王实甫西厢记全名为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共5本21折,该剧取材于唐人元稹的莺莺传和金人董解元改编的西厢记诸宫调(习称董西厢)。二、西厢记的形成第8页,共71页。8 故事梗概 唐贞元年间,前朝崔相国病逝,夫人郑氏带女儿莺莺、侍女红娘和小童欢郎一行30余人,护相国灵柩回河北博陵安葬。中途道路有阻,在河中府普救寺暂住。此时,河南洛阳书生张珙(字君瑞)赴长安赶考,路过河中府看望同窗好友白马将军,顺便游览普救寺时与莺莺相遇,产生了爱慕之情。张生为了追求莺莺,遂不往京师,在寺中借厢住下。第9页,共71页。9 张生的住所与莺莺所住的西厢只一墙之隔。

5、一天晚上,莺莺同红娘在园中烧香祷告,张生隔墙高声吟诗一首:“月色溶溶夜,花荫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莺莺立即和诗一首:“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经过诗歌唱和,彼此更增添了好感。在为崔相国做超生道场时,张生、莺莺再次相遇,两人默默地相爱了。就在这时,守桥叛将孙飞虎带兵围住寺院,要抢莺莺为妻,崔夫人四处求第10页,共71页。10 救无援,因而许愿:“谁有退兵计策,就把莺莺嫁给谁。” 张生挺身而出,写信给白马将军杜确。杜确救兵赶到,孙飞虎兵败被擒。不料崔夫人言而无信,不肯把女儿嫁给张生,只许二人以兄妹相称。张生因此致病。红娘为张生出谋,让他月下弹琴,莺莺听后十分感

6、动,便叫红娘前去安慰。张生叫红娘给莺莺带去一信,莺莺回信以“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约张生相会。第11页,共71页。11 当晚,张生赴约,由于红娘在场,莺莺只好假装生气,训斥张生不礼貌,张生从此一病不起。 红娘前来探望张生,暗示当夜莺莺一定前来相会,张生病即痊愈。深夜,莺莺来到张生书斋,与张生订了终身。此事被崔夫人觉察,她怒气冲天,拷问红娘,红娘拒理相争,巧妙地说服了崔夫人。崔夫人虽答应将莺莺许配给张生,但又逼迫张生立即上京考试,如考不中,仍不把女儿嫁给他。 第12页,共71页。12 张生与莺莺惜别,上京应试,中了头名状元。然而崔夫人侄儿郑恒造谣说,张生已做了卫尚书女婿

7、,逼崔夫人把莺莺嫁给他。就在这时,张生回到普救寺,在白马将军的帮助下,揭穿了郑恒的阴谋,与莺莺喜结连理。第13页,共71页。13 元杂剧的结构:一般是一本四折一楔子,一本四折,相当于现在所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演一个完整的故事。“折”类似“幕”,限用同一种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或折与折之间,主要内容是说明情节、介绍人物。(长亭送别五本,每本四折一楔子,共二十折五楔子 剧本的构成:唱(演唱)、科(动作或表情)、白(说白)。西厢记是中国古典戏曲的典范之作,被称为元杂剧的压卷之作。那么它的剧本构成有何特点呢?第14页,共71页。14 夫人、长老上云今日送张生赴京

8、,十里长亭,安排下筵席。我和长老先行,不见张生小姐来到。旦、末 、红同上旦云今日送张生上朝取应,早是离人伤感,况值那暮秋天气,好烦恼人也呵!悲欢聚散一杯 酒,南北东西万里程。正宫3端正好4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52第15页,共71页。15 这是“科”或“介”是元杂剧中关于动作、表情、效果等的舞台提示。舞台动作往往具有夸张性、象征性。 这是“白”。也叫“宾白”“说白”,是剧中人物说的部分。人物上下场时宾白多为韵语,内容是概括剧中重要情节,并对剧中事件表明态度,“白:有独白、对白、旁白等 这是“宫调”杂剧唱词按一定宫调写成的。五个宫调为:正宫、中吕宫、南吕

9、宫、仙吕宫、黄钟宫,分别相当于现在的C、D、E、G、A五个乐调;元杂剧每一折限用同一宫调,每个宫调都包含一套不同曲牌的曲子。 这是“曲牌”。它是元杂剧的主要构成部分。曲词要求押韵。这是“曲词”或“唱词”。讲究对仗押韵,一韵到底。内容多抒发人物的情感,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第16页,共71页。16宫调是古代戏曲中音乐的各种调式。古代音乐有七声: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以宫为主的调式称“宫”,余称“调”,合称“宫调。 元杂剧常用“五宫四调”,即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大石调、双调、商调、越调,合称“九宫”。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说正宫的声情是“惆怅雄壮”,长亭送别用正宫,可见这一

10、折的音乐应是惆怅悲壮的。 曲牌,和词牌一样,是曲的音乐谱式。比如【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等等,每一个曲牌在韵上必然属于一种宫调。不同的曲牌在字数、平仄、押韵上往往不同。曲词是按一定曲牌填写的文字,一般要押韵,讲究对仗。第17页,共71页。17元杂剧角色上一般分末、旦、净、杂四大类。末,多扮演中年男子。正末指剧中的男主角。旦,扮演妇女的角色。正旦指剧中的女主角。净,扮演性格刚烈或粗暴的人物,通称花脸。杂,扮演杂差、百姓等人物。 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此外,还有孛(b)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11、。第18页,共71页。18给下列加色字注音筵( )席 玉骢( )迍( )迍 揾( )泪金钏( ) 靥( )儿暮霭( ) 蹙( )眉 拾芥( )寻( )思( )谂( )知 玉醅( )憔( )悴( )绣衾( ) 青鸾( )白泠( )泠胸臆( )谨赓( )凄凄惶( )惶 课前检测nni第19页,共71页。19给下列加色字注音挣( )扎 挣( )揣荫( )蔽 荫( )凉吁( )气 呼吁( )一打( ) 打( )扮闷( )热 沉闷( )揣( )手挣揣( ) 课前检测x 第20页,共71页。20 请在预习的基础上用一句话概括本折戏的内容,并用一个词概括本折戏的情感基调。内容:这折戏描写了莺莺、红娘、老夫人

12、等到十里长亭为“上朝取应”的张生践行的情景,突出表现了莺莺送别时的复杂心绪。基调:哀怨第21页,共71页。21 文本从“晓来谁染霜林醉”到“一鞭残照里”,按什么顺序描写了哪几个场面?时间顺序赶赴长亭:【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长亭饯别:【脱布衫】【小梁州】【幺篇】【上小楼】【幺篇】【满庭芳】【快活三】【朝天子】临别叮嘱:【四边静】【耍孩儿】【五煞】【四煞】【三煞】【二煞】惜别目送:【一煞】【收尾】 第22页,共71页。22第一部分开头“索与我恓恓惶惶的寄”:赶赴长亭。表现崔莺莺为离别而愁苦怨恨的心境。第三部分“四边静霎时间杯盘狼藉”“小生又生此念”:临别叮嘱。主要表现崔莺莺对张生的关心和担

13、心。理清剧情结构第二部分“做到见夫人科”“专听春雷第一声”:长亭饯别。主要刻画崔莺莺、张生二人缠绵依恋而又无可奈何的情态、心理,突出崔莺莺珍重爱情而轻视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第四部分“一煞青山隔送行”结尾:夫妻分别。描写崔莺莺目送张生依依难舍的情景和离别后的痛苦。第23页,共71页。23四个场面,共十九支曲文,这场送别戏由崔莺莺主唱,是塑造莺莺形象的重场戏。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复杂而微妙的内心世界。 第24页,共71页。24请用文中一个字概括赶赴长亭路上崔莺莺的心情,并说明理由 恨【滚绣球】这里的“恨”更多的是指对相见得迟,归去得疾的无奈、怨恨。表现了莺莺为离别而百转愁肠的怨恨心绪 第25页,共7

14、1页。25 鉴赏诗词:除了这些明显的情感字眼外,文本中如何表达莺莺的情感的?除了注意直接表现情感的词句外,还要注意间接表现情感的描写。一切景语皆情语,抽象的感情总要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表现。文本中大量的景物描写其实是内心的外化。 第26页,共71页。26赏析端正好 :化用了谁的词句?你能说出原作吗? 第27页,共71页。27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斜阳”点出所状乃薄暮之秋景,此句将青山摄入画面,并使天、地、山、水融为一体,交相辉映。 此二句,由眼

15、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而离情别绪则隐寓其中。埋怨“芳草”无情,正见出作者多情、重情。 “碧云天,黄叶地”二句,一高一低,一俯一仰,展现了际天极地的苍莽秋景。 秋色与秋波相连于天边,而依偎着秋波的则是空翠而略带寒意的秋烟。这里,碧云,黄叶,绿波,翠烟,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苏幕遮第28页,共71页。28结尾两句莺莺自问自答。在莺莺心目中,经霜的树林是为她的离情感动而变红的,用夸张手法表现了崔莺莺因张生即将远离而无限感伤的心境。一个“染”字,沟通了景与情的联系,使得大自然的景物融入凝重的离愁,蒙上一层沉郁忧伤的感情色彩,萧瑟的秋景与悲凄的心境化而为一,意境悲凉,委婉深沉、令人感伤。【端正好】 碧云

16、天, 黄花地, 西风紧, 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前五句,一句一景,点染了一幅空间广阔、色彩斑斓的图画:蓝天白云,黄花满地,西风凄紧,北雁南飞,霜林染红。以一组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衬托出莺莺为离别所烦恼的痛苦压抑心情。赏析 选取了哪些意象?艺术效果如何?第29页,共71页。29 【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其中这些诗句有何词语用得精炼?为什么?紧 西风紧,秋风里莺莺的心也被张生的离去紧紧地揪着 染 沟通了景与情的联系,自然之物中融入了人的愁苦 醉 霜林象喝了酒一样红,拟人化,由静变动,莺莺也在离愁的折磨下象喝醉了酒一样不能自持。

17、泪 一路离别泪,一路离别情第30页,共71页。30 一曲【端正好】,诗意浓郁,哀愁绵长,通晓流畅和秀丽华美相互统一,堪称“情景交融”的元曲绝唱:一在意象的组合,典雅华美一在情感的抒发,委婉含蓄一在动词的运用,恰到好处因景生情赏析第31页,共71页。31【滚绣球】 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 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赏析恨恨恨第32页,共71页。32滚绣球中哪些词极力体现出主人公难分难舍的心情?每一句都有:迟、疾、难系、挂、迍迍、快快、早、松、减等。第33页,

18、共71页。33滚绣球1、恨归去得疾2、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3、此恨谁知直抒胸臆由情及景为伊消得人憔悴依恋惜别第34页,共71页。34 【滚绣球】离情难舍,寸阴可贵,恨柳丝难系马,望疏林“挂住”残阳不落,分明是写情;但同时我们也能看到柳丝飘垂、斜阳挂树、暮色苍然的景色。这是情中见景,借景抒情。 第35页,共71页。35第36页,共71页。 .叨叨令这支曲子遣词造句有何特点?这种手法的运用有何艺术效果?儿化、排比、反复、叠词;排比、反复和叠词的运用造成了音节和声韵的回环流转,产生了“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总之这支曲子由眼前身边的具体事物,联想到日后内心的复杂情怀,形成哽咽抽泣、回环往复的声态,凸现出

19、女主人公呜咽凄断、无限悲楚的形象。这就在长亭宴别之前,已把悲切气氛渲染得很浓烈。第37页,共71页。37(一)赴长亭路上的情景:写莺莺为离别而愁苦怨恨的心境。【端正好】一曲,情景交融,写深秋景象勾起她的离别绪。【滚绣球】一曲,主要以途中的景物为线索来抒发离别的怨恨。【叨叨令】以丰富的情态描写,补叙莺莺动身前已经产生和未来将要产生愁绪。第38页,共71页。38小 结第一场景有直接抒情,又有间接抒情(作者借助外部景物,用形象化的语言表达感情,使“情”成为具体可感的东西。莺莺乘车去长亭,这是途中之境,而莺莺的离情就寄予在途中景色之中,借途中之景,传莺莺之情,这就是特定的情景合一)。第39页,共71页

20、。39莺莺的这种“此恨谁知”的复杂心绪应该是贯穿整个送别过程的。在“长亭饯别”中,这种怨恨体现在哪里? 第40页,共71页。40 (一)排座次和训张生。这一层面犹如亭宴的序幕,虽很简短,却颇耐人寻味。请看:送别宴席尚未开张,老夫人不是忙于安排筵席,而是首先指派张生与莺莺分别地一个“那壁”坐,一个“这壁”坐。这轻轻两句,看似平常,其实包藏了崔夫人的老练深心,暗示出她对张、莺二人虽已允婚,但还不承认是正式夫妻,因此不准二人并坐一起;必须等张生“挣揣一个状元回来”才行,跟她在上一场规训张生时所说“驳落呵,休来见我”的心计和声态,正一脉相承。所以,不等举杯把酒,就先把张生叫到面前来,教导告诫一通;“休

21、辱末(即辱没)了俺孩儿”,务必“挣揣一个状元回来”这就泄漏了她故意安排两人分开而坐的个中秘密:张生在荣升“状元”之前,作为“白衣”寒儒,倘与莺莺并肩同坐,那就是“辱末了俺”相府的高贵干金!(也因此,敢于背叛门阀婚姻制度,勇于鄙弃世俗功名观念的莺莺小姐,就在随后的唱词中针锋相对地予以嘲讽。)第41页,共71页。41 张生的回答倒很轻松:捞个官职就如同摘取一根小草般容易I-这一方面符合张生既富才识,又很憨直的书生性格,另一方面,针对有元一代知识分子长久未得仕进的黑暗现实,作家特意让自己笔下的正面主角一吐豪气。值得注意的是,张生虽“视官如拾芥耳”,却从未孜孜求官;他是在老夫人反复责令其“得官”、中“

22、状元”的威慑的情况下,为赢得美好爱情和幸福婚姻,才被迫去“上朝取应”的。董西厢写崔母主动“以莺莺”许婚时,张生连忙地“取金以奉夫人”,并谦卑致词,礼拜于堂下。这时,夫人日:“然莺未服阕(但是莺莺还未到丧满除服的期限),未可成礼(不能立即举行结婚之大礼)”,并无任何威逼张生赴考以挣状元的话;第42页,共71页。42 反而是张生主动地立即提出:“今蒙文调(如今幸遇科举考试),将赴选闱(我就要赶赴考场),姑待来年,不为晚矣。”尔后听知莺莺因其要赶考、为不忍离别而“愁怨”伤感时,张生竟托红娘代为劝勉莺莺,说什么“功名世所甚重,背而弃之,贱丈夫也。我当发策决科(我定要写好应考文章以决胜于科举考场),策名

23、仕版(载名于官僚簿上)!”这个自称“丈夫”的张生,其人品之庸俗、势利与浅薄,亦使其婚恋故事削损了进步的美致与光芒;跟西厢记相比,不啻天壤之别。第43页,共71页。43 【脱布衫】中也有环境描写,这里有何作用? 渲染莺莺内心因离别而产生的惆怅凄凉之情。 第44页,共71页。44阁泪汪汪不敢垂 鹧鸪天 夏竦镇日无心扫黛眉,临行愁见理征衣。尊前只恐伤郎意,阁泪汪汪不敢垂。停宝马,捧瑶卮。相斟相劝忍分离。不如饮待奴先醉,图得不知郎去时。 【小梁州】中的“阁泪汪汪不敢垂”化用“尊前只恐伤郎意,阁泪汪汪不敢垂。”取其女子在离别时的缠绵悱恻的情思,表现了离别的苦痛、依恋、无可奈何。第45页,共71页。45清

24、减了小腰围与李清照醉花阴中的名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有异曲同工之妙。 此句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在感情的折磨下身心交瘁。第46页,共71页。46“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表现了崔莺莺怎样的思想感情? 重爱情;轻功利 第47页,共71页。47 举案齐眉的典故:表现莺莺渴望与张生相亲相敬的体贴之心。险化作望夫石:表现莺莺对张生爱之深切和因爱人远离而内心遭受的痛苦。第48页,共71页。48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夸张、比喻、对比以厌酒表现离别愁苦至极。诗词化用第49

25、页,共71页。49蜗角虚名,蝇头微利 苏轼满庭芳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用比喻、夸张、对偶,表现了莺莺珍重爱情,轻视功名利禄诗词化用第50页,共71页。50总结:三把酒和三遣恨。 第一,在夫人“把酒”时,公然流露出满怀的愁与恨,她抑制不住地“长吁叹气”;通过脱布衫至幺篇的三支曲词,她形象地描绘了张生在宴席上身心不谐、精神不振的可怜情态,言下之意:这一切皆因恩爱夫妻被强行拆散所致;

26、并由人及己又推己及人地遣诉了夫妻双方均“意似痴,心如醉”的愁恨之情。 第51页,共71页。51 二,在莺莺自己“把盏”时,她通过上小楼等曲词的演唱,犬胆肯定了与张生私合幽欢的美好情致,表明自己深深体会到相思滋味的苦痛难堪,进而体会到这别离之愁比相思更苦十倍。“年少呵轻远别,情薄呵易弃掷”,这对张生的亦嗔亦怨,既表达了自己对真挚爱情的执着和热切,更遣诉了对崔母的暗恨与愤慨。因为张生实际上绝不会忘记两人“相挨”“相偎相携”的“和谐”生活,所以这才在宴席上“阁泪汪汪不敢垂”,这就表明他极不情愿的“远别”,乃是崔母逼试而一手造成的。针对崔母的逼试,莺莺于此声情激越地唱道:“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

27、第1”这种轻视功名、珍重爱情的明智言行,生动地昭示出莺莺性格的重大发展;这铿锵有力的高亢之音,不仅否定了张生的“拾官”之念,而且批驳了崔母庸俗的富贵之心,鸣响了向门阀制度和传统心态勇敢挑战的时代强音。 第52页,共71页。52 第三,在红娘把酒时,莺莺怨崔母于告别宴席上竟也不让恩爱夫妻举案齐眉(而要“一个这壁,一个那壁”地分开坐)!这就表明,不仅远别之苦是母亲恪遵门阀制度所致的恶果;而且,未曾远别而近在咫尺时,封建家长也因秉持礼教而扼制着美好爱情!这就把莺莺刚上场时所抒发的悲慨怨恨,升华为对整个封建名教、传统观念和不合理婚姻制度的有力批判。这场把酒遣恨的戏,形态多变而层次清晰;在叙事中抒情,在

28、抒情中叙事,形成如泣如诉、如怨如慕的动人场景。随着事件的深化发展和人物感情之流的激越奔腾,戏情就步步向高潮推进。第53页,共71页。53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夸张兼典故,写出因离别而生的伤感之情第54页,共71页。54 伯劳东去燕西飞 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谁家女儿对门居,开颜发艳照里闾。南窗北牖挂明光,罗帷绮箔脂粉香。女儿年几十五六,窈窕无双颜如玉。三春已暮花从风,空留可怜与谁同。伯劳东去燕西飞化用“东飞伯劳西飞燕”取其伤离别的怨恨之意,用牛郎织女的典故充分渲染了莺莺的离愁别绪,缠绵难舍的心情。第55页,共71页。55未饮心先醉 酬令狐相公杏园花下饮有怀见寄 作者

29、:刘禹锡年年曲江望,花发即经过。未饮心先醉,临风思倍多。三春看又尽,两地欲如何。日望长安道,空成劳者歌。未饮心先醉,眼中充血,夸张,即将到来的离别使得莺莺陷入浓浓的哀愁中,此语表现莺莺与张生离别时愁苦至极。第56页,共71页。56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化用了元代李钰题汪水云西湖类稿诗“泪添东海水,愁压北邙山”。使用夸张手法,描写泪水之多,使得黄河满溢泛滥,愁恨之重,压低了华山的三座高峰。 第57页,共71页。57一春鱼雁无消息 秦观鹧鸪天 枝(一作枕)上流莺和泪闻,新啼痕间旧啼痕。一春鱼雁无消息,千里关山劳梦魂。 无一语,对芳尊,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 表明崔

30、莺莺对张生的担心。 诗词化用第58页,共71页。58怎样理解崔莺莺“此一去君须记,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这句话?这句话是莺莺藏在心底的话。这句话来得如此突兀,分量惊人的重。莺莺明白,她和张生的爱情正达到一个危险地带,张生得中与否都是对他们爱情的巨大的考验。若得中,他将成为高门大族的择婿对象;若落第,老夫人又不承认这个白衣女婿。况且张生自己本身也是一个极有自尊心的男人。他所谓的“金榜无名誓不归”。巨大的阴影笼罩着莺莺。在这里,我们窥见了封建时代妇女身上所承受的巨大压力,以及在男女不平等的社会里妇女悲惨屈辱的地位。如果张生不是一位忠厚志诚的君子的话,莺莺的弃妇命运几乎是不可避免的。第5

31、9页,共71页。59 【一煞】【二煞】透过人物的所见、所感、所言、所行,在观众面前展现出一幅苍茫而瑰丽的景象:青山起伏、疏林掩映,淡烟四起,暮霭沉沉,夕阳冉冉西下,古道寂寥荒凉,于禾黍离离、秋风习习中,凄切的马嘶声断续相闻;这其间,一位俏丽的青春妇女,伫立亭边,正举首眺望,并深情地低低吟咏着:啊,整个人世间的烦恼,全都填塞在我的胸腔;即使把大大小小的车儿都用来装载,估量这许多车儿呵怎么载得起我这沉重的烦恼和忧愁?末后一句,化用宋代女作家李清照武陵春词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剧中改为“量这些如何载得起?”换以疑问语气,益发启人幽思,更增余音袅袅的韵致。 第60页,共71页。60 青

32、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极目而不见夕阳古道无人语(“古”平添苍凉意味,道出环境的寂静)欲语无人禾黍秋风听马嘶闻声人无迹这些表现了离别人无限惆怅、失落和孤单的心情。“懒”、“迟” 尤其道出了莺莺依依难舍,不忍离去的痴情心态。第61页,共71页。61收尾有何作用,写“残照”其含义是什么?再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境(凄怆悲苦的眷恋之情)。 以“残照”表现内心的怅惘失意之情。 将抽象的“烦恼”加以物化,使之有了体积、重量,形象的写除了莺莺内心所承受的巨大精神、情感的重压。如何理解“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这句话?第62页,共71页。62 长亭送别最后一句“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李后主虞美人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观江城子中“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