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扬中树人八年级(下)地理教案课题第六章 北方地区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课型课时主备人汤丽萍新授课2教学目标第一课时读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对其地理位置的特点和意义有一个初步认识。2、结合相关资料认识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能举例说明富有地方特色的“黄土风情”与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的关系。3、运用地形图、地形景观图,认识塬、梁、峁、川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说明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特征,能解释黄土的成因及黄土高原的形成。第二课时运用图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危害,说明黄土高原植被、土质、降水、地形、河流等自然要素对水土流失的影响。2、结合图文资料,在分析水土流失
2、及危害的基础上,通过实例进一步了解黄土高原环境综合治理的对策和水土保持的措施,并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教材分析重点难点1、黄土高原的自然特征。2、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3、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原因分析及综合治理。教法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辅助教学设备自制PPT教学设计二次备课第一课时活动设计合作指导第一课时展示:学习目标1、读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对地理位置的特点和意义有一个初步认识。2、结合相关资料认识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能举例说明富有地方特色的“黄土风情”与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的关系。3、运用地形图、地形景观图,认识塬、梁、峁、川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说明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
3、地表特征,能解释黄土的成因及黄土高原的形成。新课导入:文明的摇篮图片展示黄土高原景观和黄土风情。让学生判断这是什么地区的景观。为什么一看图片就知道是黄土高原,而不是别的地方?黄土高原有什么样的地貌特征呢?(千沟万壑、支离破碎)这片古老的黄土地不但孕育了古代文明,还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形成了许多富有特色的民风民俗。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阅读课本P24内容以及图6.25,了解黄土高原的地形、位置和范围。1、指出黄土高原的边界。2、黄土高原所跨的省区。黄土高原古老的文明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民风民俗,结合课本P25的活动题,举例说明这些黄土风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展示、质疑:精讲点拨:黄土高原
4、东起太行山脉,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南抵秦岭,跨六个省级行政区。在黄土高原这片黄土地上,奔流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黄土疏松肥沃,便于耕作。悠久的历史,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和文化遗产。风吹来的黄土阅读课本的P26材料。黄土高原的黄土究竟是怎样来的呢?“风成说”认为,黄土是由风从内陆干旱地区吹到这里堆积而成的。原来,黄土的老家远在中亚、蒙古高原和我国西北部内陆地区。那里气候干燥,地面的岩石在风化作用下不断破碎为粗细不等的颗粒。每遇大风,往往风卷沙尘,遮天蔽日。粗大的砾石残留原地,形成了戈壁;颗粒较粗的沙子在近处堆积,形成了沙漠;
5、而颗粒细小的尘土,则随风东移南下,当风力减弱或遇到山脉阻挡时,便纷纷扬扬地降落下来。经过几百万年不断地累积,才形成了今天这样深厚的黄土层。合作探究:运用黄土的“风成说”解释课本P27活动题所出现的现象,关于黄土的来历,你还有其他的推测吗?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图6.29了解黄土高原地貌的形成过程展示、质疑:精讲点拨: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海拔在10002000米,除一些石质的山体,地表覆盖着深厚的黄土。这么多的黄土是怎么来的?科学家曾经提出多种假设,其中,“风成说”得到了广泛的认同。黄土土质疏松,极易遭受流水的侵蚀,流水侵蚀值得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沟壑多,形成了塬、梁、峁、川等多种多
6、样的黄土地貌景观。课堂检测反馈完成地理填充图册P10题1.课堂总结: 预备铃打响后将本课学习目标抄写在课本本小节课题下使学生对黄土高原形成一个总体的、生动的、概要的认识,激发去了解、探索黄土高原的兴趣。要求:时间5分钟独立看图思考、小组意见整合。抢答展示:上台指图回答/回答正确可加分其他组认真倾听、可以补充,也可酌情加分要求:5分钟小组成员低声讨论,组长负责组织好,指定人员进行记录,讨论结束,组长举手示意,先完成的小组有优先回答的机会。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活动设计 合作指导二次备课第二课时展示:学习目标运用图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危害,说明黄土高原植被、土质、降水、地形、河流等自然要素
7、对水土流失的影响。2、结合图文资料,在分析水土流失及危害的基础上,通过实例进一步了解黄土高原环境综合治理的对策和水土保持的措施,并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新课学习:三、严重的水土流失合作探究:认真观看小实验,思考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有哪些?阅读课本P28的内容,归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有哪些?展示、质疑:精讲点拨: 从小实验中可以看出水土流失与土质、坡度、降水量关系十分密切。土质越疏松、地面坡度越大、降水量越多,水土流失越严重。在黄土高原地区,这里的自然植被遭到破坏,疏松的黄土在缺少植被保护的情况下,很容易水土流失。特别是每遇暴雨,泥沙俱下,水土流失严重。造成这里水土流失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
8、也有人为的原因。(人多地少,开发历史悠久,长期的过垦过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修路、采矿等活动破坏地表。)思考:水土流失带来的后果 水带走了什么?是表层土还是深层土?两种土哪个含营养物质更多?这样会对农业生产造成什么影响?水流走以后,留下什么?很多农田和村庄都分布在高原面上和缓坡上,水土流失严重,这里会出现什么情形?水带着泥沙流向何处?精讲点拨: 严重的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破坏了村庄和农田,使得自然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泥沙下泄导致河流含沙量剧增,堵塞下游河床、水库,给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巨大的困难。人口的增长加剧了生态环境的压力。(恶性循环示意图)水土保持思考: 怎样才能改善黄土高原
9、的自然环境,让这里的社会、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展示、质疑:精讲点拨: 生活在黄土高原的人们已经认识到,要使社会、经济得到课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环境,并且已经摸索出许多成功的经验,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的部分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讨论:退耕还林、还草是我国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大举措。请你参加关于黄土高原退耕的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堂反馈:1下列省区不位于黄土高原分布区域的( ) A陕 B晋 C甘 D苏2下列对黄土高原地貌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千沟万壑,地表破碎 B地面平坦,一望无垠 C沙漠广布,植被稀少 D河网密布,绿洲点点3 填注: 山脉:A ; B ; C 。河流:D 。BCDA4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 植被: ;气候: ; 土质: ;人为: 。课堂评价:预备铃打响后将本课学习目标抄写在课本本小节课题下教师通过小实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销售团队激励机制探索与实践
- 河南财务票据管理办法
- 景区植被养护管理办法
- 利用改进的蜣螂优化算法结合深度学习技术进行高压断路器故障诊断的研究
- 服务设计思维在茶饮体验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 体育机构薪酬管理办法
- 江西房产抵押管理办法
- 安全检查报道
- 硬件加速纹理合成技术-洞察及研究
- 新能源汽车实训室建设方案及其应用效果评价
- 淹溺诊疗规范内科学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 PremiereProCC视频剪辑基础教程PPT完整版全套教学课件
- 新教材北师大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全册各单元学案(单词短语句型写作等知识点汇总)
- 镀锌板国家新标准规定
- 《电工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
- 数字时代的商务英语写作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检验科沟通技巧及其它
- 2022年安徽大学科研助理(校聘)招聘60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四年级阅读训练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完美)
- YY/T 0995-2015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用医疗器械术语和定义
- GB/T 19352.1-2003热喷涂热喷涂结构的质量要求第1部分:选择和使用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