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Ⅱ基本考查点_第1页
历史必修Ⅱ基本考查点_第2页
历史必修Ⅱ基本考查点_第3页
历史必修Ⅱ基本考查点_第4页
历史必修Ⅱ基本考查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必修2知识纲要第PAGE 8页历史必修基本考查点(运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关系原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原理;科技是生产力等)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中国古代农业1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耕作方式的转变过程;耕作方式转变发展的原因)(1)铁农具和牛耕及其发展(时间、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或质的飞跃/秦汉普及;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2)家庭为单位个体耕种即小农经济(出现时间;特点;影响;统治者为何重农;衰落原因)(3)精耕细作(动力;阶段开始、日趋成熟、全面成熟;明清继续发展的原因;农业工具的发展;农书;种植技术。完成重心南移时间;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的标志)2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

2、演变(1)古代社会的土地所有制结构(氏族土地公有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封建土地所有制;演变原因)(2)均田制、屯田制(国有土地所有制;出现时间;屯田制衰落原因)二中国古代手工业(原始社会晚期独立)1青铜业:(商周繁荣庄重雄奇;春秋战国秦汉灵巧轻便)2冶铁、炼钢(水排、灌钢法出现时间和地位;钢剑出现时间)3纺织业:商(斜纹提花)、战国(品种多)、西汉(丝路开通,外销)、明清(鼎盛:苏杭;花楼机、“金宝地”)4制瓷业:商朝原始瓷器;东汉成熟、唐“南青北白”、宋瓷窑、元(景德镇,白地蓝花的青花瓷器)、明清(瓷都、宣德瓷;五彩瓷、珐琅器。)唐代开始出口5中国古代手工业经营方式:官营和民营手工业;家庭副业(三

3、代由官府垄断,春秋战国出现后两者;家庭手工业占主要地位)6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a、历史悠久、长期领先世界;b、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c、部门不断增多,分工日益细化;d、技术不断进步;e、布局随着经济重心南移相应变化本课的世界之最、领先世界的成就最早发明瓷器最早养蚕织绸商朝司母戊鼎迄今出土最大的青铜器东汉杜诗水排,使冶铁水平领先世界16C前,炼钢术世界领先三古代商业1国内商业和城市:春秋战国(官府垄断被打破)、西汉(两条丝绸之路)、魏晋南北朝(交换手段;财政来源)、隋唐(开通大运河;长洛扬益;农村集市;柜坊;飞钱)、两宋(空前繁荣;交子;榷场)、元(疏浚大运河;大都、杭州)、明

4、清(城镇经济空前繁荣;商帮:徽商、晋商比较)城市:西汉(市与住宅区分开,按时开市)隋唐(市坊分开、限时)两宋(市坊打破)2对外贸易:西汉(丝绸之路)、隋唐(广州;市舶使)、两宋、元(泉州)、明、清(十三行)3重农抑商(原因;根本直接目的;首倡;影响或评价)4闭关锁国(原因;康熙禁南洋;乾隆十三行;影响;严格限制绝对禁止)四资本主义萌芽1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条件和发展(明中后,江南;原因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部门丝织、棉纺织、铁器制造;雇佣关系。清发展“一大一细三多”)2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原因:封建制度的束缚重农抑商闭关锁国官营手工业限制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空间并强化了自然经济)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

5、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1南京条约及附件、马关条约、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等条约在经济方面的侵略要求2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原因西方国家经济势力的侵入;主导地位) (1)中国传统手工业的衰落(“纺”“织”分离) (2)家庭农业和手工业的分离(“织”“耕”分离)3洋务运动(背景;目的;洋务派阶级属性及代表;19世纪6090年代)(1)军事工业(“自强”;“三局”企业)民用工业(“求富”;开始目的;形式;性质;轮船招商局等)(2)破产标志(甲午中日战争中清军的惨败)及原因(根因未彻底变革封建制度)(3)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工业作用:引进西方科技;培养

6、科技人才;抵制经济侵略;刺激资义发展4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艰难发展:(1)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条件鸦争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外商企业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19世纪60、70年代;企业名称;特点)(2)清末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二民国时期中国工业的曲折发展1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官僚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与发展3日伪统治下沦陷区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萎缩4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艰难的主要原因(P35课后测评)三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地位与作用 1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特殊历史环境(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三重压迫:封建主义、官僚资义,外资义)2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地位和作用(1)中国资

7、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 (2)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经济上: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因素,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政治上:为资产阶级维新变法和民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中共成立准备了阶级基础; 思想上: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总结: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夹缝产生(条件,企业,特点,资级特点)19世纪末(甲午战后):初步发展(原因)民国初、一战期间:短暂春天(原因;企业家;影响)一战后:很快萧条(欧洲列强卷土重来)国民政府前期(19271936):发展较快(为抗战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抗战时期(1

8、9371945):沉重打击(官僚资本膨胀;民族资本开始萎缩)抗战胜利后(19461949):萎缩(原因;民族工业陷入绝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一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1严峻的经济形势和根本好转:(严峻原因;1952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2三大改造的完成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相结合) (1)过渡时期总路线 (2)三大改造:(19531956;农业手工业的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公私合营;实质;意义) (3)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一五计划19531957、基本任务、东北;意义3507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得与失(1)中共八大的正确认识和决议(19

9、56、主要矛盾主要任务;富有创造性,成功探索)(2)1958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鼓足力争多快好省;反映愿望,忽视客观规律)(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后者超越了生产力)左倾错误导致19591961年困难 (4)文革”对经济的严重破坏(1971九一三事件后,周恩来恢复调整经济;1975年邓小平全面整顿实质:系统纠正文革错误)(5)507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 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二改革开放的决策1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12a、思想基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b、指导

10、思想邓小平解放向前看讲话;c、内容思想路线、重心转移、改革开放;d、意义结束左、确立马、重心转移、改革开放、邓小平核心、党史国史转折、特色社会主义和现代化新时期起点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的发展 (安徽、四川;1983撤消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建立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3国有企业改革(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内容管理体制、所有制、分配、现代企业制度)4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及其特点:1980经济特区(深珠汕厦+1988海南岛)1984沿海开放城市1985沿海开放区(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环渤海湾)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经济技术开发区;19

11、90年浦东开发(目的、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5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 背景:计划经济体制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开放后生产力的发展;小平南巡打破束缚2过程:A、十四大确立目标B、十四届三中全会进入新阶段C、2000年初步建立D、十六大进一步完善3措施:P564市场经济对现代化建设的推动 市场经济建立并逐步完善 经济高速增长,创造世界经济增长的奇迹(9%) 人民生活从总体上达到了小康,为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奠定了基础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近代以来中国人的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1鸦片战争至1949年物质生活的变化(城市基础设施;变化最大

12、上海)2鸦片战争至1949年社会习俗的变化“断发易服”序幕留美幼童;戊戌变法时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改革传统婚姻制度;辛亥革命前后“断”带有反清革命色彩;民国成立后法令/社交礼仪:跪拜礼握手、鞠躬;老爷、大人先生、同志)31949年以来物质生活变化(统购统销;1987年基本解决温饱;菜篮子工程;1995安居工程)4影响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主要因素:鸦片战争以来,西方侵略使西方国家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涌进我国;维新思潮、革命思潮的推动;中共长期以来始终把改善人民生活放在第一位二中国近现代交通和通讯业的发展1中国近代立体交通网络的形成a、近代交通工具开始、打破列强垄断19S70N初

13、轮船招商局;轮船运输业20S90N呈现萎缩。b、19S70N凇沪铁路;80N初唐胥铁路中国铁路诞生;20S五六十年代宝成、兰新;九五末铁路总里程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京九铁路。1998广深铁路高速列车(子弹头);2003上海世界第一商业磁悬浮c、20S初上海出现汽车;清末民初公路修筑技术传入;青藏公路。d、1909冯如第一架飞机;1920北京-天津航线民航序幕。2中国近现代通讯中国第一有线电报线台湾;电讯网络四通八达甲午战争前夕;/有线电报主要用于军事第一无线电台、电报局20S初上海崇明;/无线电报供官商通用。19S80N外国在上海设电话公司;中国自己开办的第一电话局、市内电话20S初南京200

14、0末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的数量均跃居世界第二3中国近现代交通和通讯业发展的作用:加快了人民生活的节奏;提高了生活的质量:加快了信息的传递;提高了效率。三近现代大众传媒的发展(四大媒介报纸、广播、电视、网络)1报刊业1873年艾小梅、汉口、昭文新报国人最早在国内创办的报刊;戊戌变法时务报辛亥革命民报五四运动新青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红色中华报、新华日报解放日报/中央日报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日报光明日报2影视业 1905年定军山,中国电影事业起步; 1931年歌女红牡丹第一部有声电影; 蔡楚生导演王人美主演渔光曲,第一部获国际荣誉的影片(1935年莫斯科) 义勇军进行曲风云儿女插曲。1958年北京电视台(C

15、CTV前身)试播,标志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改革开放以来电视迅速普及的原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技术的发展;国家政策的扶持 3网络的发展(第四媒介) 20S60N末互联网诞生;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4大众传媒发展的作用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一新航路开辟1新航路开辟的背景与过程2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二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1荷兰、英国野蛮掠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2殖民扩张与掠夺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三两次工业革命1两次工业革命的发生条件和在工业生产中的主要发明创造2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一1929193

16、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爆发的原因和特点2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二罗斯福新政1新政的背景2主要内容3新政的特点4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三二战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二战后美、欧、日等国家和地区经济新机制的概况2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3人民资本主义4经营者革命5福利制度及特点6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7知识经济的发展趋势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实施背景2主要内容3历史作用及局限性二新经济政策1实施的必要性2主要内容3历史作用及特点三“斯大林模式”1形成背景及主要特征2历史作用及局限性四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期苏联的改革1改革背景2赫鲁晓夫改革3勃烈日涅夫改革4戈尔巴乔夫改革5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及其教训当今世界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